影片中的库尔班大叔,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幸福的暖流通过库尔班大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缓缓流入心田,令人激奋,令人昂扬,催人奋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一】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学生时代就熟知的一个感人故事。那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6月28日下午,一生历经坎坷的库尔班老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库尔班大叔虽然满脸皱纹,很消瘦,但此时此刻,老人的精神很好,眼中充满对毛主席的感激、崇敬之情,双手与毛主席的手紧紧相握,毛主席则亲切地对他微笑。对库尔班的远道而来,毛主席也很感动,他说,新疆的老百姓多好啊!
库尔班大叔全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维吾尔族人,是新疆和田地区的农民。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童年是与地主家的牛羊一起度过的。成年后,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生活,库尔班带着妻子逃到荒漠里,靠吃野果活下来。后来妻离子散,他孤身一人度过了17年贫困交加的生活。后来新疆解放了,库尔班大叔才知道,是毛泽东主席使他翻身解放,回到人间,过上了幸福生活,便执意要到北京去见恩人毛主席。用他的话说:“能让我亲眼见见毛主席,我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解放前的新疆80%的土地掌握在不足5%的地主手里,90%以上的农民都是地主的奴隶,当牛做马,两头不见太阳下地干活,一年下来还吃不饱肚子。新疆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维族农民们分田分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过上自由民主的新生活。像库尔班大叔一家在当年是比较普遍的,而特别的是库尔班大叔执意要到北京去见恩人毛主席。村民们笑他不知去北京的路有多艰难,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库尔班大叔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他说,北京在地上,只要我的毛驴不倒下去,一直走,就一定能到北京。能让我亲眼看看毛主席,我这一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久,这件事就传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那里,为了满足库尔班大叔的心愿,特批他随国庆观礼团乘飞机来到北京。这不,对于库尔班大叔真得很幸运,不仅远距离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还亲切地接见了他,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也成为全中国的美谈。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一)
影片中的库尔班大叔,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幸福的暖流通过库尔班大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缓缓流入心田,令人激奋,令人昂扬,催人奋进。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库尔班大叔的亲切接见,就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民族大团结发出的号召令,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冲锋号。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又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在百忙中没有忘记西部边疆的少数民族,在遥远的北京惦念着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家乡建设,牵挂着全国各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他用领袖的风范亲身践行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强我中华的不朽真谛。
影片在播放到库尔班大叔见到毛主席恭敬握手问候:“主席您身体好吗?”的时刻,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库尔班大叔的一声问候,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主席的祝福,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共产党走的心声。
观看《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后,在我心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加激发了我对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紧密团结、和谐共建美好生活的向往!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二)
初一十班 赵影艺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两个世纪前,共产党的战士们找到了库尔班大叔。把他送回了他以前住的村子里,和那里的村民们团聚。听村民们讲,在十七年前,库尔班大叔一家都被巴依地主害了。家里的地和房子都被抢了,库尔班大叔的妻子和孩子也被抢去了。从此,库尔班大叔没有了家,没有了土地,也没有了妻子和孩子。库尔班大叔就住在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小屋子里,其实都算不上屋子。库尔班大叔就在那生活了十七年,村里的村民们都以为他死了。战士们给了村里的每一个村民十四亩田,又把巴依地主的大房子给了库尔班大叔,接着又把和库尔班大叔失散多年的妻子和女儿找了回来,和库尔班大叔团聚。过了不久,一群想让新分裂祖国立的恶人打到了这个村子里来了。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与恶人打斗,最终把恶人打败了。库尔班大叔得知是毛主席让战士们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富有起来的,就骑着驴准备上北京去找毛主席。最终战士们带着库尔班大叔到了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见到了库尔班大叔后,亲切地问候他和新疆的人们。库尔班大叔无比的感谢毛主席。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也和库尔班大叔一样十分感谢毛主席和那些保卫我们新疆的战士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也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在此,我要感谢毛主席,感谢那些保卫我们新疆的战士们!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三)
王江峰
2月7日晚,公司党委、工会在培训中心组织在矿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
片中记录了库尔班大叔等村民在旧社会中饱受地主压迫奴役,使自己妻离子散,在胡杨木丛渡生,与现实生活脱离,最终在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使其家庭团聚,分得土地房产,彻底打破旧社会压迫,让人民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通过此次观片,使我充分的意识到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是学习到了库尔班大叔那脚踏实地精神,军民鱼水的情怀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子我要不断更新自己并带动大家来响应党组织的号召, 升华民族情谊, 撸起袖子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和民族团结事业而不懈努力。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影片。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一
在塔城地区,农村电影放映员柯立新近期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放映了很多遍。“去邻近的两个村放映电影,在前面一个村放映完《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到第二个村去,他们还会要求放映这部电影。”柯立新说。每次放映电影,都会有邻村的村民主动跑来看电影,他们观看了这部好电影就赞不绝口,回到村里一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部电影能让各族群众如此喜欢,除了高水准的艺术审美外,最重要的是电影里流露出了农民们的真实情感。电影里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他们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是靠着党和群众团结一心,一代代努力创造出来的。”柯立新说。
各族群众能这么喜欢这部电影,让柯立新工作的动力更足了,他希望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观看到这部影片。
喀什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卡哈尔:这部影片能激发人们感恩之情
喀什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卡哈尔·买买提依明是在电视上观看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这部影片。“有一天我正在换频道,突然看到这部影片,眼前一亮,就叫来孩子们一起看。”卡哈尔·买买提依明说。
卡哈尔·买买提依明常年在基层采风,能切实感受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常常用画作表达这些喜人的变化。
卡哈尔·买买提依明之所以这么喜欢这部影片,是因为这部影片能激发人们的感恩之情。
“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部电影放映得很及时,能激起各族群众对团结稳定的渴望。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希望从中汲取灵感,及时将这样的正能量传播出去。”卡哈尔·买买提依明说。
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二
尔是尔
——观《二十二》有感
高一(5)班 梁俊瑜
中午刷微信的时候就被《二十二》刷屏了,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心下微愣,哦,原来那个片子上映了啊。
不为赴约,也不为所谓情怀,只是想看,于是就一人去了。
到电影院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几分钟了,刚坐下便从屏幕那方传来一句略带哭腔的“不说了不说了说了不舒服”。怀揣着一份迟到者的羞愧,我默不作声地观看了这个如我一般静默的纪录片。
纪录片始于葬礼(很遗憾因迟到而没看到),亦止于葬礼,中间用朴实无华的镜头客观地拉近了一群老奶奶的生活。这群老奶奶便是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然而在片中我们能看到与儿孙同坐门前阶的她们,同姊妹畅快打天九的她们,独自拄杖走过夕阳西下的她们,或是话语轻快却眼泛闪光的她们。这都是一呼一吸间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她们。
可以说,这是一部与我想象大相径庭的片子。在片子结束之前我心里仍肆虐攀爬着一条藤蔓,一条名为“卖惨”的藤蔓。我理所当然也毫不理亏地揣测,这片子或是抓拍老人的凄惨生活,或是将老人被迫(这是重点)当做“慰安妇”的过程加以撕心裂肺的控诉,亦或是一些故意摆拍的凄惨万年图拼凑而成(故意把画面调暗、给最邋遢脏乱的地方特写……)。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件事赢得更高的关注度,我又理所当然地想。
但没有,我所预料的皆无在这个影片之中出现。全片可以称得上温和乃至于克制,没有什么快节奏的镜头,也没有所谓的故事。只是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对话,几个老人的晚年生活。像那坐在老榕树底下时有时无地摇着折扇的老爷爷在给村里的稚童讲那老一辈的故事。他捋捋花白的胡子,随意地合上早在世俗中沉浮而变得浑浊的双瞳,摇晃着自己本来就不茂密的头发。
他说,曾经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沉睡了几乎半个世纪。在沉睡期间,百姓流离失所,国不成国,家不像家。无论是男丁妇女还是童稚大部分都被敌人摧残,死的死,伤的伤,逃亡的逃亡。所幸战争终于迎来了曙光,沉睡的巨龙之魂终于苏醒!
他说,可惜在后来,百姓在战争中的合法权益并没有被满足,就连索取的最简单的承认与道歉也没有。
他说,这段历史就像他手中的折扇,里面写满了几十万人的名字,可是总有人妄想将这名为“历史”的扇子一把合上。而我们不能,也不允许!我们将其铭记不是为了记恨,而是警醒,更是想要讨回那句拖欠了几十年的道歉。
他还说,你是你,我是我,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只取其一。所有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都不能够被当作风中沙或梦里花遗忘。忘记历史,便是背叛自己。
其实令我惊讶的是,片子里有很多的留白片段,阴雨天气是片子里最多出现的,当然也有风暖日丽的时候。无论是暴雨亦或天晴都没有出现背景音乐,只有微小却密得渗人的雨落声,亦或是恢胎旷荡的野外里传来的几声鸟啼。
画面是静止的,世界是辽阔的,可镜头里外的人都是渺小而孤独的。
不是林语堂先生所说那般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的孤独。而是在万籁俱寂的旷野中你却偏偏自欺欺人地为那未留痕迹的飞鸟笑弯了腰的孤独。
无论是什么影片,我最害怕看到留白的片段,因为留白代表无,而无便代表无尽,是无尽的喜,亦是无尽的悲。不动声色的哀愁总比抢天呼地的悲伤要更胜一筹,也最能扣人心弦,扼人喉头。
由眀到暗,又由暗至明;由清晰到模糊,又由模糊至清晰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景色与人物的交替在我看来便是生活最明了的写照。人与物在这世间皆是一个偶然的存在,来自偶然,归向偶然。几十年的岁月在这影片看来似是在弹指一挥间,一朵花的开放至凋零大概也就这么长。
老人脸上缄默不语的皱纹与那娇媚动人的青山在我眼前交错重叠,恍惚间似看见一位挎着竹篮的少女,穿着一条早已洗得掉色的蓝色长裙,双脚踢踏地蹦着跳着,身后的麻花像尾巴一样相随。灵活的影子在地上描绘作画,洒了一路青春的气息。我大胆地揣摩,她张合着的双唇许是说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吧?
一晃数十年,我不知那掌船的艄公是否更添风霜,亦不知那村头的阿婆是否早已儿孙满堂,我只知当年那个青春飞扬的少女已经老了,渐渐地也不可逆转地老成了个影子。
可那娇媚的青山在无数次的冬去春来中却仍不褪色,一如当年……可不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亦如生活,多少成败是非转头空。
当然,这个片子并没有尖锐而全面地去讲解“慰安妇”到底是什么,也没有捏造当年的她们晚年有多凄惨,心里有多怨恨。更多的只是展现了她们真实的晚年生活,记录了一段铁板钉钉却被局中局外人选择了遗弃的被视为耻辱的历史。
因为这种耻辱感,也正因为这种遮遮掩掩,才造成了更多人对“慰安妇”的误解甚至曲解。于是有人闭口不谈,有人嘲笑辱骂,更有人恨不得将其的存在抹杀。
于是你不得不承认,那句“善的对立面似乎并不是邪恶,而是无知,邪恶只是它的附属品”有多么的正确。
你无法和三季者争论出一年到底三季还是四季,在这场争论中,你们很难分出高下,这无关善恶,也无关对错。三季者春生秋亡,在他或他祖辈的认知中从未出现冬季,正因无所知和无自知,他们固执己见并视为圭臬。因此当下最好的方法并非争论,而且打破他们对无知的沉迷。
可是没有,至少……并没有人主动想过要了解这段“耻辱”,更没有人想要去洗刷这份愚昧,毕竟这份愚昧来得沉重,它死死地扣上了一把名为“无自知”的已经锈掉的铁锁。
其实也不是没人发声,可是他们却无心成了那递刀的帮凶,那大概是一种眼巴巴看着天空逐渐降下夜幕却无计可施的无可奈何。所以渐渐的,大家都默契地三缄其口,试图以时间冲淡一切。
可万幸的是,还有人在咬牙坚持,还有人在砥砺前行,他们没有放弃这段历史,也没有认命将其埋没。于是有了《三十二》、《二十二》、《鬼乡》,有了星星点点对历史的尊敬。
其实《二十二》能面世要感谢纪录片团队没有用功利心去面对她们,没有因为经费问题而放弃,更没有因为题材不大被认可而从此缄口不提。还有默默参与众筹的一众民众,这个纪录片能上映离不开他们的慷慨解囊。
同时,最最要感谢的是那些明明受尽了生活的苦却仍一心向善,用力而认真乐观地活着的酷奶奶。她们呀,从来都没有做生活的懦夫;她们呀,从来被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被生活放弃。
我每每想起这些微小而不可忽视的存在,心头都会像被小猫幼崽用还没长爪子的小肉垫一下一下的挑拨着,柔柔的,痒痒的。
奶奶们是夹缝中摇摇欲坠却一直茁壮生长的小草,在她们眼里,烈日是温柔的,暴雨是可爱的,就连那风都是捏造的。
(此处理应有张剧照——在狭缝中摇曳的小草,可惜我没有找到,也没有拍……)
每每想起那个镜头我都会想起另一群人,那群在探访中认识的老人。他们和奶奶们一样,扛过战争,也熬过文革。在每次恰巧谈及这个话题之时,我都会有所忌讳地避开,内心细腻的他们这时总会把双眼眯成一条细缝,像树皮一样皱巴巴却不乏力量的大掌会拍拍我的肩,反过来开导我一切都过去了,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乃至未来都在一点一点悄悄地攒着劲儿变好,他们现在都过得很幸福很满足。
很多人跋千山涉万水甚至散尽家财只为过上一个好日子,殊不知这世上从来便没有既定的“好日子”,只有一步一脚印笨拙却踏实地去把日子过好。
俗世间每个微如芥子的存在都是有灵性的,那朵西子湖畔的素白芙蕖,那剪俯视人间的冷月,那块冷眼相看人间离合的门前阶,那场落满离人苑的大雪,那村头村尾乱窜的大黄狗,那迂回巷子里卖糖人的老奶奶,都是这世上微小而无可替代的存在。活着,也已成了令人庆幸的事。
你还是你,无论在你身边以不同姿态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过客最后成了饭粘子还是白月光,蚊子血亦或是朱砂痣,你都是这个世界不可复制的你。
漂亮善良而勇敢地活着,这是《二十二》教会我的。
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你们也能抽出时间去影院看看它,在《二十二》仍未变为《零》的此刻。
后记:
写这篇文的时候是在公交912的末班车上,刚走下一位金发的纹身小哥哥,他临走前微微鞠了个躬向司机道了个谢。我心里当场被什么塞得满当当的,我想啊,他们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有爱的故事。窗外的城市陌生又冰冷,商店的灯光为这个早该沉睡的城市镀上一层亮蹭蹭的金光,而小哥早已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进了这片厚泽的土地,独自一人,却不失优雅。
生活也就是由这些小幸福拼凑而成,当你用心且用力地去生活时,连狂风暴雨也是温柔的。?(写于2017.08.15,码于2017.08.22)
【龙益得老师评曰】在编辑这篇文章时,看到一个资料,我国现在知道的还活在世上的慰安妇只有8人了。
这一个月,生活在农村,听说到的和看到的生命结束,有好几个,刚刚回安乡时,7月29日,同学的父亲重病,几天后去世;去南岳衡山回来的当天晚上,同学林正和走了,才五十四岁;前天去看望姑妈,中午听到鞭炮响,刘世龙同学的妈妈去世,92岁;今天我想做完七月半仪式后回顺德,烧包时两次见到一炷青烟在禾场游走(我要烧六个包,弟媳说要帮她写八个包,一大堆),妹妹说,今天有个老人赴水自杀,组织一些人明天要去吊唁——老人在老去,农村人口一天天在减少。
生活还得继续,你是你,我是我。走了的,一去永不回头,留下的,还得继续生活。悲伤的人,就是生活得非常好,也悲伤;性格快乐的人,承受了再大的排击,过后也是快乐的。
你的故事,我不懂,我的心情,你也难以了解——但生活还是在继续,只要我们是一个起码的人,就能知道别人的感受:己,人也,彼亦人也,推己可以及人,通过自己可以了解别人,但别人的故事,你真的懂了么?
不管怎么样,你还是你。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作文400字一:
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展现的故事与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后代回信遥相呼应,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关爱一脉相承。
看了这部影片我真的是非常感动,有一些细节,比如县委书记陪库尔班大叔去找他失散的家人,库尔班大叔想见毛主席,他和李县委在小河边真心交谈,都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画卷。有一个镜头库尔班大叔把脸紧紧地贴在土地上,表现了他发自肺腑地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感激,为了多看一会毛主席他把放映员请到家里又看了一遍剧中有毛主席的镜头,这些细节和画面让我很难忘。
艺术要为时代而歌,影片中难忘的细节给我很大启发,今后我们要组织各族艺术家到基层去采风、体验生活,创作更多时代需要的精品佳作。影片中县委书记这个角色也让人很难忘,对当下转变干部作风有深远的意义,县委书记把库尔班大叔当亲人,库尔班大叔听说县委书记的妻子要从内地到于田县,带着一个西瓜在他家等了两天,这样的干群关系值得现在的干部深思,也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关注,我们要从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中挖掘真实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的干部形象,驻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是我们创作最好的素材。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作文400字二:
近期我校为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这一影片,共赏了民族团结的优秀情愫,共推了民族团结的典型情结,共赞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亲合力,
影片中的库尔班大叔,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幸福的暖流通过库尔班大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缓缓流入心田,令人激奋,令人昂扬,催人奋进。
喜欢《读罗拉 .英加尔. 槐尔特《草原上的小木屋》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草原小木屋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