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军舰岛影评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军舰岛影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军舰岛》是一部来自韩国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还不错,大家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对日本要求战争赔偿,要求将军舰岛赔偿给中国

这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碟中谍+拯救大兵瑞恩,能在一部电影中加入这些经典电影的精髓,环环相扣,紧张揪心,这样的电影应该拿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最佳导演,最佳配音,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除了有些布局美术稍微有点假以外,都无可挑剔,专业到位。

韩奸的罪行刻画的如此生动,中国电影做得到吗?拍汉奸的罪行

美军飞机的轰炸,炸死炸死了很多韩国人,中国电影敢这么拍吗?拍苏联飞机,美国飞机炸我贫民。

韩国苦工强奸日本女学生,中国电影敢这么拍吗?拍中国人强奸日本女学生?肯定不会啊,日本女学生肯定会被中国女八路保护起来啊。

又甩了中国电影好几条街,扎心了老铁。

韩国人开发剧本的能力太强了,扎心了老铁,那岛上实际的劳工中国人最多了,扎心了老铁,韩国人拍慰安妇能拍出艺术片,拍出盗梦空间的大片感觉来。我们拍慰安妇只能拍老人的陈诉记录。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扎心了老铁,电影里还植入了韩国民间游戏噶啦哈,这也是中国东北的民间游戏啊,看来又要变成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扎心了老铁,每一个韩国人塑造的都那么真实而且震撼,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句话的龙套,那动作表情都秒杀中国一线明星的各种肉毒素无表情面具脸!

扎心了老铁,我们还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呢,韩国已经拍出了我们难以企及的高度。

扎心了老铁,吴京演个中国版山寨兰博,票房就能冲进世界影史前十。我心拔凉啊,最近有中国女孩在非洲学吴京勇斗黑人,被数枪打死

我承认差距,但是中国影人不会正视。

萨德还在部署,这神片不会在中国上映了,我反对萨德,但是我承认欠韩国人一张电影票。

看完之后我居然涌起了很想说点什么的欲望,诚然,这部电影不足之处依然有,但就在刚刚,我看完结尾哭得稀里哗啦,但沉重丝毫不减,虽然这是一部韩国的片子,但我相信看过的大家一定深有共鸣,这多么像我们呐。里面那个小男孩手无寸铁冲向日军的画面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这群狗杂碎要这样对我们!,是的,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可否认,看这部片子之前我确实是奔着宋仲基去的,毕竟我爱死柳时镇了,听说他在这部片子里也是一个特种兵,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仲基欧巴一如既往的帅,尽管全篇他脸上的伤就没好过,灰头土脸,但依旧挡不住那双黑眸带来的无限魅力。苏志燮也很棒,举手投足间带着令人心动的魔力。但这次!我要说的是黄政民!在他面前,感觉宋仲基和苏志燮都是在演偶像剧!影片中,他是个油嘴滑舌,善于周旋的人,拼了命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在那个万恶的所长叫他把自己女儿送去给另一个人日本人当养女以后,他走出去,光影里明明暗暗,他对着女儿天真无邪那个笑脸的样子,简直了,我要为他疯狂爆灯!还有最后令我哭得不行的那个画面,他对素姬说我什么也没为你做的时候,我真的眼泪花冒,然后他自己嘴里都满嘴血了,还抿着嘴微笑着,要素姬不要哭,我整个人眼泪花一下就冒出来了。他所有的奔波,所有的讨好,所有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的事儿,都是为了素姬,为了素姬能活下来,想带她去喝甜豆浆。演素姬的小演员也演的不错,尽管她并不是一个长相甜美漂亮的小姑娘,但她最后哭的时候我也跟着哭了。不得不说,黄政民的演技真的好,看之前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个大叔圈粉!他在枪林弹雨中一直奔走的时候我真的整颗心都要提起来了,开始的时候他连刀子都下不去手,到了最后为了女儿还是开枪了,啊,这个角色真的塑造得太好。可能也是因为比起黑帮老大和特种兵,这个角色更接近平凡人,更接近你,我,他,的父亲的样子。

这次,为黄政民打call!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央视新闻频道有一则报道:记者在美国街头随机采访了十个人,问他们是否了解南京大屠杀。采访结果对中国人非常不友好,其中八个人表示没听说过,一个人表示略有耳闻但不知详情,只有一个人表示了解大致情况,而他是个韩国人。随后记者将问题换成了是否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答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肯定,还不忘定性一句:那是一场毫无人道的野蛮兽行。

别说在同样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即便在中国,奥斯维辛的知名度也不可谓不高。且不说历史教材里的记载,《辛德勒名单》中一抹不知所踪的红色,《美丽人生》中踢着纳粹正步的犹太父亲,早已成为超越种族的控诉。在记录苦难这一点上,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比电影更有力度。

当然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不被西方世界了解,并非主要由于我们没拍出足够好的电影。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二战以来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世界手中,他们所关注主要是欧洲战场,所以在反思、警惕纳粹主义上不遗余力,至于亚洲国家的深重苦难,则似乎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适当给予悲悯即可。另外,日本在悔罪上一直态度暧昧,刻意掩盖、否定侵略罪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视听。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自己国内的电视台上演着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自娱自乐。时至今日,抗日神剧早已被唾弃,可你看看还有多少个堂堂省级卫视依然在播放类似的题材?通过播放的剧集就能判断出该卫视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占据着丰富的资源,尸位素餐,只管正直正确,哪管艺术堕落。

而同样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韩国,起码在诉苦难于影像这一点上,比我们做的要好很多。

比如这部《军舰岛》。

军舰岛原名端岛,位于日本长崎以西4.5公里,海岛周围富含煤矿,明治时期就已有开采历史,后被三菱公司经营,成为日本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1974年关闭。2009年1月5日,日本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纳入九州?山口近代化产业遗产群;2017年,军舰岛又申请成功明治日本产业革命遗产,成为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

而这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埋藏着无数二战期间被强征到岛上的中国、朝鲜劳工的冤魂。

我不了解这段历史,甚至从来没听说过军舰岛,直到韩国人给我上了这一堂课。

《军舰岛》的拍摄就是冲着日本申遗成功而来的。导演柳承菀,主演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凑出这样的阵容,我相信即便出自资本的运作,那也是带着温度的资本运作。电影讲的是日本殖民下的一群朝鲜人被骗到了军舰岛上,被迫进行生不如死的高强度劳动,最后在光复军成员的带领下,于长崎原子弹爆炸前夜奋起反抗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本身谈不上非常好,特别是前三分之二的剧情,过于四平八稳,想要着力的重点太多,以至于每一部分都有注水的感觉。三个主要人物都承担着一个主题,黄政民要展现与女儿的父女情深,宋仲基饰演的光复军军人则要串起整个反抗过程,苏志燮则要上演一段生存危机前的孤岛绝恋。三个人在各自戏份中都演得不错,当然黄政民理所当然要高一个档次,尤其是他与金秀安扮演的女儿之间的对手戏,处处惹人飙泪。可线索的多样化,无疑大大分散了类似题材电影应该有的重中之重受压迫者的苦难。只有对苦难的表现足够到位,才能积攒出充分的张力,迎接最后关头的爆发。《军舰岛》在这一点上显然不够,我们只看到宿舍床铺上有水,饭菜里有蟑螂,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妇则蜻蜓点水。最后反抗的导火索被戏剧化处理了,精神领袖的形象被颠覆,众人就走上了反抗之路。可以说一系列剧情的发展都是按部就班,没有积攒出足够的爆发力。

兴许导演对前面部分的缺点也是了解的,所以在最后反抗的战斗戏上下的功夫相应就多了。韩国电影的战争场面不是盖的,虽然没有飞机大炮,死亡的残酷性却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量劳工被枪弹击中,毫无声息地死亡;爬往生命之船的小道拥挤异常,没人讲什么人道主义,挤上去就是生,挤不上去就是死。层层递进的高潮,先是苏志燮和慰安妇恋人相拥而死,随后是黄政民中弹,最后宋仲基斩落代所长罪恶的头颅,众人突围成功。

所以这部电影是一部标准的韩国主旋律,若考虑到宋仲基的神勇表现,称之为抗日神片,也不是不行。但它又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军舰岛的历史,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这些它都做到了,并且捎带着给中国人也上了一课,军舰岛上的劳工不只朝鲜人,中国人更多!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这样的问题很low,没有意义,我也解答不了。我只能在这部电影中探究为什么韩国人的民族灾难能打动中国人。因为,它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是从一个普通但真实的个体视角看待战争的。主角黄政民一副朝奸油子的模样,没什么情怀,乱世之中,自己和女儿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不就是才好的情感共鸣点吗?影片最后,奄奄一息的黄政民托付宋仲基给女儿买冰豆浆喝,我忍不住眼泪。舐犊之情是深厚的感情,也是电影最好用、最安全的手段。我想到《釜山行》的最后,男主孔侑自杀之前,回忆起女儿刚出生时的情形,愉快地死去。我相信这种选择:我可以带着遗憾死去,但只要孩子活着,就有希望,无论是敌人是僵尸,还是日本人。

对了,《釜山行》中孔侑的女儿也是金秀安演的,小姑娘长得谈不上漂亮,但演得真棒,甚至气场盖过了黄政民。所以导演把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她:直视被原子弹轰炸的长崎。

从她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很多受过日本侵害的民族人民想说的话。

在日本的高压政策下

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朝鲜人

谄媚的 软弱的 反抗的 背叛的

人的劣根性本就在于此

我国主旋律电影形式上的团结统一

在这部片子面前完全失去了颜色

但是当抛弃这些负面情绪的朝鲜人一同面对枪火站出来时

这种自然而然的感动会在脑海里蔓延

从不同的方面树立典型人物的确能更好使电影透彻

导演也很好的通过动作或者语言塑造了这几个角色

美中不足的点在于 有些将电影情节故意戏剧化的成分在里面

有时候真实才能给人最大的感动

另外小女演员因为演过釜山行 并且给人的印象有些太深 这次的角色其实有些定位重复 很容易让人又想到釜山行 尤其是结尾黄正民让他唱歌那段 幸好没唱

开头和结尾的黑白画面很令人喜欢 但总体开头好于结尾

最喜欢的镜头是一群朝鲜人一个个缓缓举起蜡烛时候的样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评论里,大多数褒奖影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影片对该类题材的尺度的把握,准确的说就是不仅仅在描摹日军的残暴,同时也在刻画同胞的无耻,吃瓜群众对中国此类影片的叙事恨铁不成钢,从而打出4星。客观的说,即使是这样的两个角度,其实也没有在这类题材影片中有重大的叙事突破,所以我觉得因为这个原因打到4星的理由不够充分。

相反,我觉得影片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有众多的瑕疵。首先是三线叙事没有把握好,宋仲基的救人线,黄政民的生存线, 苏志燮 的反抗线,在影片的前半段没有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尤其令人诟病的是宋仲基的出场实在是太突兀,莫名切回中国后方的那段完全没必要,用其他方式(比如对白),不也能介绍人物出场吗?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反面力量的设计,看了大半段,感觉朝鲜人生活的还可以啊,没有到被逼迫到反抗的地步,除了女人比较惨,多数男人至少能勉强活着? 并不想辛德勒名单里德国人对犹太人那种逼你到死的绝望,由于阻力不够大,所以让观众很难对朝鲜人同情,一直到最后日本守军才决定对朝鲜人实施屠杀,才有了最后的高潮戏,可是缺少前面的情绪铺垫,观众很难体会人物被逼迫到绝境的危机感。最后,关于人物的塑造,不得不说黄政民和金秀安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围绕父女关系展开故事本应该是影片最大的卖点,如果拍成《美丽人生》我相信观众一定会买单,可是也没见导演对这组人物关系做大文章啊,反而到后面把戏剧冲突放到了宋仲基反间伊组长身上,舍本逐末太可惜了。

所以总而言之,我觉得在主旋律这个类别里,本片只能说中规中矩完成了任务,但是没有特别创新和出彩之处,及格分三星吧

M.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逃离梦幻岛观后感影评


《逃离梦幻岛》这部纪录片由丹里德执导,迈克尔杰克逊、威德罗宾逊、Jimmy Safechuck等主演,讲述了一个关于性侵、恋童癖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逃离梦幻岛观后感影评,大家一起来看看。

HBO的《逃离梦幻岛》的前期影评,每一篇都给人一种看过之后会对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深信不疑的印象。但我没有这种感觉。

实际上,我看过之后反倒对纪录片中的两个人深表怀疑。做到这点并不难。

周日晚上播出了影片的上半部分。它详细讲述了韦德罗伯逊(现年36岁)和詹姆斯萨菲丘克(现年41岁)的指控内容。两人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都是杰克逊的朋友,现在却说杰克逊吻过他们,在他们面前自慰,和他们口交。

这些指控并不新鲜。两人几年前就性侵一事曾起诉过杰克逊遗产委员会。该案因超过了加州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而被驳回。

两人过去都曾宣誓杰克逊从未对他们有过不当行为。1993年杰克逊性侵案(此案以庭外和解告终)期间,当时还是个孩子的萨菲丘克还发表过正式声明。

但罗伯逊的情况更加奇葩。他和萨菲丘克一样,在1993年说过杰克逊从未性侵过自己。当年是小孩的时候他这样说,成年后第二次作证的时候他也说没有过不端行为。2005年杰克逊又因性侵被告时,罗伯逊已经20出头。他在法庭宣誓后,大概是坐在指控杰克逊性侵的原告前面,再次表示杰克逊没有猥亵过他。

就算你可以想象一个又惊又羞的孩子不承认自己被不当地爱抚过;也可以认为成年人对此事缄口是合乎情理的。但他为什么要在宣过誓的情况下,出庭为杰克逊做伪证,然后还继续保持这种立场,直到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发觉时机已晚?

2005年法庭记录:

律师:罗伯逊先生,迈克尔杰克逊有猥亵过你吗?

罗伯逊:绝对没有。

律师:罗伯逊先生,迈克尔杰克逊有通过性行为的方式抚摸过你吗?

罗伯逊:从来没有。

《逃离梦幻岛》并不是评论家口中的那种直击灵魂的故事。要不是因为那些被#Me Too #我也是 运动牵着鼻子走的记者们,它肯定无人问津。

似乎现在的大形势就是愤恨迈克尔杰克逊。他死了,不能再为自己辩护了。再说现在恰好流行翻性侵案的旧账(参考哈维韦恩斯坦)。但媒体把#我也是#运动的一揽子正义用错了地方,以为每一项不检性行为指控都是真的。但它们并不是都是事实。

就像针对法官布雷特卡瓦诺的指控一样此人可是强奸团伙的成员啊!《逃离梦幻岛》里杰克逊的那些罪名,你信则有,不信则无。

《纽约时报》评论员韦斯利莫里斯在2月28日发表的文章震惊了读者,其中是这样描述纪录片中萨菲丘克展示珠宝(据他说是杰克逊送的)的场景的,莫里斯写道制片方把这一幕放在上半集结尾,好让观众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已成年的萨菲丘克再也不愿回首过去了。可他在纪录片中说自己和杰克逊交换过誓言,纪录片中的他,一副被抛弃的样子,手里一直攥着那枚保存在一个好看盒子里的戒指。

这一段描写和观众在周日看到的最终版本完全不符。萨菲丘克的确拿出了一盒珠宝。尽管他说自己不想看,但能明显看出来他很珍惜这些珠宝。他过了30多年都没放下执念。为什么呢?萨菲丘克解释说这毕竟是那个对着裸体趴在地上的自己自慰的人送的。

就算珠宝真的是杰克逊送给他的,我也不信他不愿回首过去。实际上,整个纪录片表达的都是萨菲丘克和罗伯逊非常想回到过去。他们回忆了和世界巨星做朋友的点点滴滴,还有因为和迈克尔杰克逊很亲而得到的种种好处。

两人都讲到了在他演唱会期间,和他飞遍全球同台演出的故事。罗伯逊还曾在杰克逊的音乐录影带中出镜。萨菲丘克出演过百事可乐的标志性广告。他们生动地再现了与杰克逊间的友谊,连酒店、航班和生活细节都讲得出神入化。

唯有讲到与杰克逊在一起的日子即将到头时,他们才难过起来。

他们对过往十分留恋。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再是他的最爱了。

我不相信罗伯逊和萨菲丘克。

《逃离梦幻岛》并不像是在揭露性侵案。它更像是一个分手故事,只不过多了因赶上#我也是#运动而试图合法化的指控。

天堂岛疑云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天堂岛疑云第二季》是一部由本米勒和萨拉马丁斯等主演的犯罪电视剧,该剧首播于2013年,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天堂岛疑云 第二季的剧情简介

《天堂岛疑云》是由英国和法国电视台在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联合拍摄的一部罪案喜剧剧情片,由Robert Thorogood执导, 本。米勒和萨拉。马丁斯主演。2012年在英国国家电视奖上曾获提名,但最终未能入选角逐名单。本剧讲述一名刻板保守的英国警察Richard poole(本。米勒饰演)被派去加勒比海上的圣玛丽岛,侦查他的同僚之死。成功破解他的同僚死亡之谜后,他最终成为了当地警察局的新探长。

网友评论:

第三季要换人啦,Ben Miller大叔辞演了呜呜(大叔你是不是也受不了在烈日下打领带穿西装了?),这应该是继Geraldine McEwan奶奶因伤辞演《马普尔小姐》后我最难过的一次了

第二季依然很有爱保持着第一季的水准,虽然有人吐槽【女主这么丑为什么还要和男主搞暧昧】,但我能说这是电视剧里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好吗?更何况男主也不帅

很爱最后一集的结尾,但一想到第二季这么有爱的结尾到了第三季里却要接受换人,心如刀割啊,泪!其实我希望是换演员了但是角色保留好吗(要不就一组人全换掉好了),要不我真受不了小组成员要接受别的上司,【移情别恋】

看来现在能让我一心要追下去的英国侦探剧只剩下RpJ的《白教堂》系列,去年新上的《布莱切利四人组》,哦还有《马普尔》系列,但是估计也快改编完了,之前追开的剧里,《菠萝》系列落幕结束了,《冤家搭档》续集换人了,《尘封旧案》续集听说又不好看,《开堂街》剧情一般不知续集能给力否,《搞基夏洛克》虽然案子不错但搞基倒了胃口,准备去看旧版的,也马克了《小镇疑云》,希望好看

今天才去科普原来这一类型的侦探推理是【本格派】,太好了,松本清装那类型【社会派】也的确不是我的()菜,以后再也不用大乡里的说我喜欢的是【杀人猜凶手】的推理了,囧

记得在贴吧里见过某人开帖问有没有本格的推理剧,然后某人就回答了jonathan creek结果开帖的又说没有jonathan creek字幕啊!

所以我回答2人说可以看这个没有什么名声又有字幕的天堂岛疑云啊!

话说,自从看了Ben Miller的Malice Aforethought后,我就接着看他主演的天堂岛了

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观后感影评


《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是一部即将于今年的6月1日儿童节当地播出的奇幻冒险动画片,由水田山葵和大原惠美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的剧情简介:

这一次,嘴里没把门的大雄(大原惠美 配音)又在胖虎(木村昴 配音)和小夫(关智一 配音)面前立下豪言壮语,我一定要发现金银岛!当然,一如既往地,哆啦A梦(水田山葵 配音)及时补位,拿出了秘密道具金银岛地图来,开始了前途未卜的寻宝之旅。谁曾想,寻宝地图居然在太平洋中心发现了一座新的岛屿。于是,大雄、哆啦A梦、胖虎、小夫以及静香(嘉数由美 配音)等伙伴们乘坐着巨船朝着目的地出发。最初的航海之旅当然充满惊险、快乐和刺激,但是危险也不期而至。在大海的某处,他们意外遭遇希尔弗船长(大泉洋 配音)率领的海盗团。少年们仓促迎战,虽然暂时击退了海盗,然而静香却在混乱中被对方掳走。在此之后,大雄等人救下了在海中漂泊的是少年弗洛克(山下大辉 配音),弗洛克和希尔弗船长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以此为契机,大雄等人也知晓了关于那座神秘宝岛的秘密。他们最终能否救出静香?又能否知道这一系列变故背后的玄机?

网友评论:

2018剧场版《哆啦A梦:大雄的宝岛》自从3月3日上映以来公映37天,吸引观众人数达到428万,创下了该系列的最高观影人数。不仅是小孩子们,还包括哆啦A梦的大人粉丝们,让这部电影成为1980年开始的剧场版系列之中历史上排名第一。

自从1980年上映的剧场版《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以来,这个占据每年春假的国民动画品牌系列已经拍摄了38部,今年的《哆啦A梦:大雄的宝岛》导演是今井一暁、剧本是川村元気,配音演员包括大泉洋、長澤雅美、高橋茂雄。主題歌和插曲则全部是人气歌手星野源包办。哆啦A梦之爱从这样的超豪华阵容中满溢出来。这是一部描绘探索海洋宝藏的伟大冒险作品。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说到这部动画电影都是很感动,感动得哭了的评价。影片在日本雅虎上的评分高达3.95分,当然不仅是家庭观众,很多成年哆啦A梦粉丝们也组团去电影院观看。此前动员人数最多的该系列电影是1989年的剧场版《哆啦A梦:大雄的日本诞生》,观影人数达到420万;去年上映的同系列《哆啦A梦:大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的最终票房是44亿,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票房。今年这集已经超过这个记录的120.8%,而且后势看上去仍然很强,最终发行收入估计能够突破50亿。

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观后感(一)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禁闭岛观后感(二)

《 Shutter Island 》 --- 禁闭岛又名《孤岛疑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完全看懂,主人公到底有没有疯,到底他是莱蒂斯还是泰德,到底谁看到的是幻觉,主人公口中所说的"实验"是什么。

先解释一下"实验",影片中所说的实验,其实就是脑蛋白切除术, " 脑蛋白切除术 " ,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曾经获得 1949 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通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也就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很残妨,无异于拿活人做实验,所以后来被禁止。

整个剧情大至上是莱昂纳多所扮演的安德鲁是一个退役军人,参加过解放纳粹集中营的行动,目睹过一些很残忍的画面,回来后精神极度紧张,而且酗酒。他没有发现自己的妻子 Dolores 精神开始变的不正常,直到他的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淹死,无法抑制悲痛的安德鲁开枪杀死了 Dolores ,然后烧掉了房子。之后无法面对现实的安德鲁开始出现幻觉,并创造出另一个人 Teddy ,联邦调查局的 marshal .整个剧情其实就是精神病院里的人为了帮助主人公而演的一出戏,因为医生们是反对用脑切除术来治疗病人的,他们希望用正常的方法来使病人康复。 影片中有多处显示莱昂纳多所饰演的主人公 — 安德鲁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场景一:影片开头,船上,泰德晕船

这艘船上布满了手铐,很显然这艘船就是岛上用来运载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从波士顿自己搭乘来的船。这艘船是专门为角色扮演准备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场景二:狱警收枪的时候

作为一个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而且做了四年,在拔枪的时候却用了很长时间才拿了出来,这表明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探员,后面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医生。

场景三:影片中间, C 病房,乔治诺伊斯

"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计划,只是个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你准备的,你不是在调查,你只不过是迷宫里的一只小老鼠。 "

" 你想揭开真相,那么你必须让她(你妻子)走。 "

" 如果你没法忘记她(你妻子),那么你永远无法离开这座岛。 "

" 他(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 A 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灯塔)了。 "

在 C 病房,乔治诺伊斯在黑暗中一直在呼唤 " 莱蒂斯 " ,实际上就是在叫泰德。对话期间,他一直在提示泰德,这一切只是角色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岛,证明你好起来了,就得忘记你现在的身份。你忘不了你现在的记忆,你就离不开岛。

最后,诺伊斯只好说,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其实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经被转移走了,但是以他现在的状态,看来最终也只能被送到灯塔去进行脑蛋白切除术。

场景四:影片最后,医生与泰德的对话

医生: " 我试着做一些人们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会放弃的。 " 此时,旁边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为大伙都知道他在角色扮演,觉得好笑。而医生的这句话,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医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德好起来,而不让他接受手术。

医生: " 院长和海外委员要做他们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我们能让你变回正常。否则他们将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来保证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他们要弄死你知道么,安德鲁? "

" 我在全体海外委员面前发誓我会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角色扮演,那将会让你好起来。我想,如果让你亲眼看到一切,你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和不可思议。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两天了,告诉我,那个纳粹的实验在哪里?那个穷凶极恶的实验? "

此时,泰德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

对于结局,大家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主人公仍然处于疯癫状态,有人认为主人公已已经清醒,但不愿想起以前犯下的罪行。我更倾向于后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本片绝大部分时间整个色调都是很灰暗的,但是在最后整个色彩却变的明亮起来,而且最后主人公有一句台词"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表明他已经清醒,但是他还是选择装作没有清醒,而去接受手术变成一个活死人。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悬疑片,莱昂纳多的演技也不错,总的主题其实还是反战。

禁闭岛观后感(三):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脑前额叶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电影中主角是一个二战老兵,战后成为一名警官,有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主角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郁症,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 ,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 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 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 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 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 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 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 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逃出克隆岛观后感


篇一:逃出克隆岛观后感

每看完一部影片,总能让人深思,这部《逃离克隆岛》也不例外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想要长寿,永远健康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克隆”技术就诞生了。但是仔细想想难道这种想法不违背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吗,不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危难吗?

我们先从故事的情节开始。男青年林肯 ·6E 以及乔丹 ·2D 和数百名居民居住在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栋与世隔绝的社区。在这栋受到严密控管的高科技大楼中,他们和其它的居民一样,每天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受到 “ 组织 ” 的监控,这种监控行为美其名约是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着想,而幕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想要离开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被选中前往所谓的 “ 小岛 ” 。因为他们被告知,在历经一场生态浩劫之后,除了居住在这里的人将有幸得以生还外,全世界的人类都将罹难,而 “ 小岛 ” 就是地球仅存的未受污染的人间净土。 但是林肯近来却一直做同一个无法解释的噩梦,他变得焦躁不安,而且对这个受到严格监控的生活环境产生极大的怀疑,这种好奇心竟然让他发现一个骇人的事实,那就是他生活的一切都是个谎言, “ 小岛 ” 这座人间净土更是一个残酷的幌子,其实包括他和乔丹在内的所有居民,最后都难逃一死,他们都是 “ 小岛 ” 居民们的克隆人,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们的 “ 原型 ” 提供各种更换用的身体零件,他们死后的价值远比生前更高。就在危机降临之前,林肯和乔丹决定大胆地逃出这个虚伪的乌托邦,进入他们从来不知道的真实世界。他们逃到外面的世界,并远离 “ 组织 ” 的监控之后,这一对男女长久以来建立出来的情谊,逐渐转变成更深的感情,但是组织的势力强大,他们为了猎捕他们不择手对、不计代价,而林肯与乔丹则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活下去 …… 最后在两位主人公的努力下,成功的把在所谓未污染的“社区”生活的几千个克隆人解救了出来,两人的爱情也终成正果。

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昌盛,给人类实现长寿这一梦想带来了希望,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肯定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采,但是上帝就是这么的公平在给我们人类利益的同时也给予了相映的惩罚。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的退步,人类文明的光辉只能在其黑暗的背景上闪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应该这样去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铲除了愚昧,同时也割断了人类之间的感情联系;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是却夺走了大批产业工人的饭碗。科技在真正成为全人类的仆人以前,它始终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 为科学而科学 ” 只能是一些科学家的天真梦想,科技从来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服务的。 科学技术在任何时候都只是工具和手段,它的功能发挥取决于掌握它的人。而人在社会中则是有善恶等差的,如果人类对某种科学技术管理不严,不小心让它落到大恶之人的手中,那么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发展任何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前,必须考虑它的伦理学后果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有时候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技术是那种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伦理相适应的适当技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潜在危害很大。 自然科学是掌握在科学家手里的。自然科学家的天职,除了 “ 求真 ” 、 “ 求美 ” 是不够的,还要真正 “ 求善 ” 。

篇二:逃出克隆岛观后感

电影主调是冷冰冰的,黑白的、棱角分明的装饰,全体克隆人都身着白色的高科技感十足的衣服,男主角是极其讨厌这样的装束的。唯一梦想中的“神秘岛”才有湛蓝湛蓝的海水,蔚蓝蔚蓝的天空和金黄金黄的沙滩,导演很想告诉我们人类是冷冰冰的,就像男主角模仿帮助他的工程师说的那句话:“人类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做得出来,我只想活下去,不管用什么方法。”

再加上“胚胎”培养室的血淋淋的让人难以同时吃饭的景象,那些还没发育完全的满布血管的躯体,那些已经成型的克隆人手臂的抽搐,以及刚刚来到克隆岛的“新人”的笨拙和可爱,更表达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商业大片的激情,加上对伦理话题的思考,构思虽然巧妙但还是不免被人预料到。和同样是讲述克隆人话题的电影《别让我走》比起来,两者各有千秋。一个积极突破,画面精美华丽,一个记录口吻,消极凄美,也可以看出接受命运和反抗命运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但是二者的共通点在于,如果以后还有人想要做出这等败坏人性的事情,那么这里两部影片将会是很好的教材。

《逃出克隆岛》英文原名是The Island,翻译过来的时候直接把克隆二字放了进去,让人一下就猜透了剧情,如果就叫“神秘岛”还好一些,不会破坏第一次观看的悬念感。最后场景中上千克隆人跑出封闭空间的镜头让人心震撼。只是,中间男女主角的亲密镜头插入的不算很适合,应该是属于商业片必有英雄美女在一起的固定思维吧,其实如果不要这个部分也完全无所谓了。

篇三:逃出克隆岛观后感

当尼采第一次狂呼“上帝已死”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上帝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为亚当创造一个伴侣时,上帝会不会意识到终有一天人类会再次打破上帝的禁忌,窃取他的权杖,去私自进行“人造人”?而人类,或者说在电影《逃出克隆岛》中的某些权贵和“科学家”们却说,他们制造的不是“人类本身”,而是“非人”,是人延伸使用的“活体器官”。电影使我审视的不仅是克隆伦理的问题,而是人类未来的走向如何?或者说是人类想不想在地球上存在的问题。我不可能私自揣测到上帝的旨意,但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就我个人而言,即使上帝不发怒,我也是会发怒的!以资本为实体,以科技为手段,以权力为舵手,以 欲望为方向的西方文明若是继续多行不义,那么,必然是自取灭亡!

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我认为这个广阔浩渺的宇宙世界是有着内在发展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知的。同时,在这些精妙绝伦的规律背后一定有一种存在力量来生成和驱使着一切,它既可能是自然本身的“自然而然”和“ being” 的自身存在,也可能是有神论论中“神”的存在和创造。在人们没有真正认识一切之前,断然否定“神”的存在是十分不明智的!那些无神论者不是处于“无知”状态,也是在知之甚少和认知不够深入的情况下。而认为“上帝已死”更是狂獗不羁!毕竟,宗教和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两种方式和方法,虽然取向不同,但不一定结果不一样!因此,宁愿让大爱淑圣的“神”存在,也不想让人类步入灵魂荒漠,去自以为是、暴戾狂妄,最终咎由自取、欲火自焚!对自然,或未知的世界,或者是“神”有一种虔诚、恭敬之心,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无限世界的博大,才能打压人类的自命不凡,消解怨世的暴戾之气!学会顺随与谦恭,宏扬人性的本真美德,亦步亦趋,精诚所至,在自然与追寻“上帝”中提升自我,我相信终有一天人类能够认识到自然的深处,与“神”谋面!

我一直在关注着人类的未来。我发现《圣经》里上帝对人类宠爱倍至。上帝创造了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去供人管理享用,可是,现在人们却在肆意挥霍。同为上帝的创造,人类显然认为他比自然高等,是自然的主宰,欲征服之而后快。然而,人类未来的命运其关键就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如果人类不去创新协调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自然不一定会毁灭,但是,人类很可能要完蛋!所以,人类未来的走向可能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在多重生态和社会危机面前无法应对,无以自拔,最终趋于灭亡获损失殆尽、几近灭亡。第二个方向是,人被彻底物化和异化,被自然淘汰,技术自组织系统创造了与人有着密切联系的但又不是现代人的新物种主导世界,克隆人就是这一趋势的端倪。第三个可能的方向是对“危机”一词的理解——“危险”加“机遇”,也许人类在这场连续不断的危机面前重整旗鼓,实现自我的扬弃,达到凤凰涅盘,最终柳暗花明,进入“新和谐世界”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历史是人们的目的和本身行为的过程,是正在进行的现场事实,历史的方向有一种惯性势能和关节点的作用在导向,当代世界技术与资本在权力与人欲面前,有谁主导才是关键!“走三步,退两步”的方法由谁来控制才是关键!

究竟何去何从,一切还在发展进行时,中国古语“哀兵必胜”,保持适当的悲观和审慎是必要的,但仍需积极作为、拭目以待,我相信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止此之后,只愿上帝保佑!阿门!

大嶝岛观后感


篇一:大嶝岛观后感

大嶝游

朋友!你去过大嶝吗?你或许在电视上看到,或许在书上阅读过。但你可能没有实地到过大嶝岛。那里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现在,就让我带领你去游赏大嶝岛吧!

一走进大嶝岛,抬头就看见了七个醒目的大字——“大嶝人民欢迎你”,让你感到无比亲切。干净的水泥路旁种满花草树木。朵朵的鲜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这些花儿在海风的吹送下频频点头,似乎在欢迎着我们。海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像妈妈的手一样的柔软温柔。

海滩上的沙子在太阳的照耀下似乎已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海边到处是拣不完的各种贝壳,大小不一,色彩斑斓。沙滩上有人正悠闲地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海边有一个小卖部,坐着一些人,正悠闲地一边谈天,一边欣赏风景。左边的小摊,烤鱼的香味迎面扑来,那诱人的味道,引得我口水直流。海里有几个叔叔正在进行游泳比赛。不远处,渔民收网了,看见他们那么高兴,肯定捕到了许多海产品。走近一看,船上满是鱼、虾、蟹等水产品。海天交接处,一群海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大嶝的小商品交易中心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铺,里面出售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商品,尤其是金门特产,如金门菜刀、金门贡糖和金门高梁酒就非常有名。

大嶝岛真是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啊!你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曲!我爱你!

大嶝游 朋友! 你去过大嶝吗?你戒许在电视上看到, 戒许在书上阅读过。 但你可能没有实地到过大嶝岛。那里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现在,就 让我带领你去游赏大嶝岛吧! 一走…

今天,是我初中的第一次秋游,目的地是大嶝岛。 星期六早晨,我们准备好干粮进入教室,准备进行那神圣的旅行。同学们的皮包各个都是圆鼓鼓的,仿佛对今天这个日子充满了期…

篇二:大嶝岛之行

六年级八班 陈思敏

花有姹紫嫣红的笑容,雨有飞扬婉悦的心情。当花季有雨,天空中就有了最灿烂的心情。虽然下雨了,却冲刷不去我们到大嶝岛游玩的兴奋,经过雨水的冲刷,空气变得那么清新,阳光也重新照耀在了这一片庄重的地方。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来到了大嶝岛战地观光园。这战地观光园坐落在风光绮丽的大嶝岛东南端,与台湾的金门岛隔海相望,以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因此,我们组织到这里进行观光旅游。

在此之前,不得不提的是,因为下雨,我们的心情可不大舒畅。因为下了雨就表示,我们今天的春游,可能就无法照常举行了,大家都很失落,抱怨着昨天天气预报才说今天阴或晴不会下雨的呢,现在还不是下雨了?甚至有人连零食都没带,只带了书本。到了最后老师来了,看到那么多人都没带食物,无奈又气恼的一个一个的叫他们打电话——挺平常的一句话,对我们而言简直就是看到曙光了!特别是张书记还叫各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全班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差跳起来互相欢呼了!

我们坐了一辆长途公交车,经过了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又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经过一番游玩后,我们来到了刺激的“战地迷宫”。大家带着好奇进入了迷宫。在“羊肠小道”中穿梭着,我们犹如当年在战场上战斗的士兵,快速飞跑着,寻找着一条条线路。渐渐地,我们的心情也从恐惧到刺激,从好奇到兴奋。当我们一次次找到出路就一次次收获到成功的快乐,就一次次体会到了战士的机智和勇敢,就一次次觉得自豪。

接着,我们来到了昏暗的地下坑道,地道中有昏黄的灯光,耳朵传来好像当时战斗的音乐。我仿佛看到当时由于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无辜的百姓蜷缩在这里的情景,他们一定在心中,默默祈祷战争快点结束吧?

时间慢慢流逝,到了回家的时候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大嶝岛,我心想,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同时我在心中祈祷:但愿台湾早日和平,回归祖国的怀抱。

篇三:游大嶝岛

六年八班 叶莘

前几天,我们十分荣幸地来到了大嶝岛战地观光园。这战地观光园坐落在风光绮丽的大嶝岛东南端,与台湾的金门岛隔海相望,以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因此,我们组织到这里进行观光旅游。

走进大门,一种神奇的颜色就映入我的眼帘——军服的迷彩色,最上方清晰地标着“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跟着导游来到英雄雕塑广场,观看革命烈士的雕塑。

观赏完革命烈士的雕塑,我们来到了刺激的“战地迷宫”。我和好友们带着恐惧和好奇进入了迷宫。在“羊肠小道”穿梭着,我们犹如当年在战场上战斗的士兵,快速飞跑着,寻找着一条条线路。渐渐地,我们的心情也从恐惧到刺激,从好奇到兴奋。当我们一次次找到出路就一次次收获到成功的快感,就一次次体会到了战士的机智和勇敢,就一次次觉得自豪。

接着,我们来到了昏暗的地下坑道,地道中有昏黄的灯光,耳朵传来好像当时战斗的音乐。我仿佛看到当时由于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无辜的百姓蜷缩在这里的情景,他们一定在心中默默祈祷战争快点结束吧!

走出地道,看着身边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条条繁华热闹的大街,我脑子里又情不自禁地想象着战争年代的大嶝的模样。战争给百姓带来多少痛苦啊,伤残无数、哀鸿遍野……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又是多么幸福,我心想: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同时我在心中祈祷:但愿台湾早日和平回归祖国的怀抱!

金刚骷髅岛观后感


金刚骷髅岛观后感(一)

妮可儿

今日迎接美好的周末到来,去电影院看了刚上映的《金刚》,电影的节奏平缓,在探险过程中一直有美国式叨叨和贫嘴来调剂紧张的气氛,打斗场面也算中规中矩,没有看到我期待的eat your broccoli,取而代之是做成擀面杖爆头击~~

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还是金刚和蜥蜴的对战,好莱坞3D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得以延续,整体和细节都是很不错的,骷髅岛的自然风光、河流和山脉在直升机与(KING KONG)KG激战中也展示得很不错。

人物方面,各个巨星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毕竟大家都是冲着KG来滴,所有在演技方面只能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闪光点,最闪光不就是景甜么(后面详说)。本次饰演正义好男人的汤姆·希德勒斯顿让我看得好不习惯,怎么那么帅啦!!你哥(雷神)没喊你去吃皮皮虾么?~

还有女神布丽·拉尔森,好好一个奥斯卡影后感觉也是浪费了,本人认为更多是本片的剧本以及类型限制了拉尔森的发挥,她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的工作,但也并不出彩。

最抢戏的应该是老戏骨塞缪尔·杰克逊,无论哪个电影都是一副老大的模样,饰演一个有点接近疯狂的好战者,不顾一切也毁灭KG的心情,倒是非常到位。片头一开始对整个故事背景介绍是不足的,如果对历史背景不熟和对人物观察不细很容易被带偏~~杰克逊饰演的帕卡德上校很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一个军人的价值,电影开头美国要撤出越南时帕卡德的心情是相当低落,到后来不顾一切想与KG决一死战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反差,他不需要支援,不需要帮手,带着残兵和几个鸟炮去打KG,为了寻找队友,为了战友报仇等等在他的价值观面前都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当然最最最想说的就是景甜,我的大景甜,你真的太亮了,竟然全程打酱油,这个角色近乎是可有可无,她最大的作用就是陪最后的科学家开船等人还有帮他开罐头,景甜的好莱坞之旅真没留下什么,有点可惜~

本片剧情和故事没有什么新鲜,我倒觉得对金刚的描述还是太少,包括金刚对地球和世界的影响,对生态和生物链的影响,片里只是一笔带过,这在电影里不好表达,但我是非常期待的。还有帕卡德上校想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由和表述也不够充分,大家未必能够理解。另外剧情还是有些BUG,蜥蜴有两次绝佳机会能够消息KG,但都没有下手,这显得非常奇怪,毕竟它干掉过KG的父母,杀它也应理所当然,被杀伤后的KG不知用了什么法术就原地满血复活了!跑过来就男主女主,怎么说好呢,那一刻我真的想到了绿巨人浩克,英雄电影嘛,有时候不能太认真。还有很多更详细的细节就不一·一描述了,免得我剧透太多不好~

总体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电影,也推荐大家出电影院看看,评分的话我会给7.5分。

金刚骷髅岛观后感(二)

Albertini

最近是电影市场的贫瘠期,连续几个星期我都无法等到一部想让我去看的电影,在清明假期的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和同样无事可做的朋友去看了《金刚:骷髅岛》。之前我并没有看过金刚的系列电影,对于金刚的认识也只是局限在一个巨大的猩猩这上面。而看电影之前我就知道了电影里居然有景甜,那么对于电影的期待就更低了。

电影开始于二战时期的两次坠机——对应着美国飞行员和日本飞行员,两人都奇迹般地坠落到同一座荒岛上,然后展开了你追我的游戏,正当美帝快被日帝杀死之际,金刚出现了。然后为了推动情节发展,28年后美国的卫星强行拍到了这座岛的轮廓,然后一个教授就让议员同意派人去勘察,然后教授一行就在塞缪尔杰克逊带领的越战撤退美军的保护下以及抖森为领队的带领下坐直升机去了这个岛,这个岛被风暴云层包围,一行人当然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然后他们居然开始扔炸弹来勘察地貌,金刚被激怒了!他们几乎被灭团,只有主角和那些之前看上去会活一段时间的配角活了下来,并且失散了,以塞缪尔杰克逊为代表的一行人决定要杀金刚为战友报仇;以抖森为代表的一行人居然走到了本地土著的聚居区并且碰到了那个二战美帝飞行员,然后他们知道了金刚是好的,一直保护着岛上的好的物种不被地底的远古大蜥蜴吃掉,然后他们利用二战飞行员造出的小船开始撤离。塞缪尔杰克逊想杀死金刚,抖森一行及时制止了他,然后他就被金刚杀了。地底出来了最终boss蜥蜴,金刚与之大战,小负,快被干死了,然后人类吸引了boss注意,金刚缓过来用一个锈蚀的螺旋桨干掉了boss。

特效没什么问题,打斗也很精彩,看过电影之后,我有以下观察结果:

1、金刚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身高变为2倍后,体重变为8倍,金刚的身材是人类的n倍,膝盖受到的压力也是人类的n的立方倍,肉体是不可能承受得了的。

2、金刚没有丁丁!一开始电影给金刚特写的时候总是羞羞涩涩地只给上半身,我还以为金刚的不可描述不可描述,后来给了全景我才发现金刚没有丁丁!很显然金刚是男的,是电影公司为了一己私欲切掉了它。

3、土著全程没有说话。按照设定土著肯定是南岛人,然而他们居然没有语言,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4、男主是抖森,一开始我觉得他除了耍帅没有其他功能,后来发现他会剑刃乱舞。女主是个记者,全程都在拍照,因为她拍照这个设定,所以另一个试图拍照的人就得死。

5、好莱坞的政治正确使得电影包含了黑人、亚洲人(景甜)、墨西哥人(一条狗的使命里那个警官),然而男女主角得是白人,而且因为是男女主角,所以要在一起。

6、塞缪尔杰克逊不适合这种电影。我对塞缪尔杰克逊的印象停留在低俗小说里的黑帮成员和姜戈里的老管家上面,在这些电影里,他严肃认真地办事,无论是杀人还是使坏,就给我以“没错,就是这样的”的感觉。然而在王牌特工(这部电影我特别喜欢)、极限特工和这部电影里,他的气质和风格却有一种违和感,他的演技依旧精湛,情感依旧投入,我觉得是他气场太强只适合当主角吧,哈哈,不然有点抢戏。

6、带着不高的期待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居然觉得还不错,属于可以去看的类型,但是豆瓣的评分有点低,我都不好意思评分了。

第一篇推送,看看效果,不想写了。

金刚骷髅岛观后感(三)

观赏电影《金刚骷髅岛》有感,昨天晚上小编失眠了,无聊的时候看了最新的电影,话说上映好久了,可是小编没有钱,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编非常没有钱,当然这些都是幌子,虽然小编穷,可是看个电影的钱还是有的,再说小编也不是那种怎么说,他们都叫“扣货”,只是小编也是一个人,没有女票,所以宁可烂在家里,也不迈出去被那些小情侣在电影院的虐来的好受,治愈孤单的良药对于小编来说除了电影就是音乐,小编酷爱音乐,感觉如果没有音乐小编都难以在这样的社会下成活,而没有电影,小编更要是发疯,因为小编的生活虽然不是十分枯燥,确实也挺无聊,无聊到爆,那种感觉,感觉像是小时候爸妈出门去还怕自己乱跑,给自己反锁屋里的感觉木差,扯得似乎有点远了,咱们来说这篇电影,总的来说,比最近的几部电影《生化危机9》甚至《终极特工2》,还要精彩,虽然有时候感觉有些熟悉的片段,雇佣兵,大猩猩,还有金发美女,帅哥明星,咋一看有些《人猿泰山》与《金刚》的合体,但是这部电影却是这些电影里面有些哲理性的东西,同时还有人与自然还有人与各种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是一部看上去刚开始视乎很搞笑,很美国的电影,特种兵,指挥员在直升机起飞时候的pOS摆的简直太搞笑了,开场很轻快,但是进入秘密岛屿,前乌云密布,狂风闪电,立马给人把气氛搞的紧张兮兮,好在那个长的像布什一样的飞机摆设小人,把气氛又缓和了许多,好在冲破乌云又是,一片大美情景,这里有蓝蓝的天,碧绿的水,干净的空气,可是人类的大规模武器的爆炸下,引来了这片森林的骚乱,植物被毁,动物狂奔,一片狼烟,天空大兵们坐在成人字队的直升机,还在不断投放超声波磁炮弹(这里小编也记不清了,勿纠),科学家开始用收集到的爆炸声开始测绘,这片森林的3D地形图,这是一阵巨吼,响彻山谷,盖过了爆炸声,直升机加速奔向这个声源地,却发现一只巨大无比的猩猩,准确的说是仅仅看到了他的头,因为直升机还在天空,足以看得出它的高度,所有人都还在惊呆中,不知所措,我也忘了是大兵们先动的手攻击了他,还是猩猩发威了,先抓住一个直升机,直接扯断,像我们掰断一根筷子一样EASY,然后就是像抓苍蝇似的一只只抓,然后砸向另一架直升机,不一会,所有的直升机都毁了,然后大兵们开始集结准备再次进攻金刚,当然,金刚也受伤了,不过还好没有大碍,还能跑能爬,里面有野人,还有一个二战时候走丢的兵,他能和当地的野人交流,才发现他们视金刚为他们的守护神,后来这群科学家也认识到是他们的愚蠢行为激怒了金刚,但是那些大兵们还不肯原谅,誓死要为自己愚蠢行为牺牲掉的战友报仇,设计想把金刚杀死,金刚倒下了,不过还好男主女主及时赶到,阻止了他们炸死金刚的想法,不过这时候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金刚的克星骷髅怪物来了,杀了几乎所有大兵,而金刚却顶着烧伤,子弹的伤,爬起来与金刚骷髅战斗,简直就是大爱,大爱都是无私的,还有女主和大猩猩金刚的一次触碰,感觉女主的流泪,还有金刚的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说明了最原始的交流还是靠眼睛,靠触觉于泥潭,事先在泥潭倒上汽油,引爆炸弹引金刚上钩,

他们胜利了似乎,还有女主的救动物的行为被金刚看到了眼里,还有最让人揪心的一段,是金刚大战金刚骷髅头头时候,金刚英雄救美,却被骷髅张开大嘴把金刚还有拳头里的女主一口吞下时,金刚怒了,直接把金刚骷髅的连胃带肠子都拉出来了,伸开手的一瞬间,揪住了所有人的心,还好没有缺氧窒息,也没有被金刚握得粉身碎骨,足以见得,

金刚的粗中有细,整体一个结局很完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有人也不打算把这里的事说出去,还让这个世外桃源,留在那里的还有金刚,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闲了也去看看,一个人也不错,不要像小编那样,万一在电影院遇上个真爱了呢?是吧,今天就先到这,晚安。

光影评观后感


《光》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剧情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寓意深刻,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今年5月28日,阿彼察邦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家与光为主题作了创作交流。他提到:

在农业社会,人们都是被光控制(作息睡眠)的。

从光亮到黑暗的变化预示着我们闭眼后在黑暗环境中萌生的幻想和梦,我们从中获得对历史和叙事的理解。

光和记忆不是固化的而是可塑的概念。

阿彼察邦

当时正值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河濑直美的《光》于5月23日全球首映,大致的情节也已经在一些评论中流出。提问环节曾打算问阿彼会如何看待河濑所提出的光的疑问(盲人如何看电影),又因为现场情况和思考的不成熟而迟迟没能提出。

时隔六个多月,在观看了《光》之后,这个蹩脚的问题似乎获得了自然而然的解答。两位亚洲导演不约而同地将光作为某种感知与理解的核心,并与电影艺术不同程度地联结在一起,编织了作为自然元素的光在人类现代社会的存在脉络。

而河濑直美在《光》中做得更进一步的是:光不外在于人,它是与人一体的存在它既是对象,又是方式,也是主体。处于光的维度之中,自我的不同层次都彻底开放,面对的是所有光汹涌的洪流。

1 感官:失明的观众

影片的中心人物毫无疑问是以中森雅哉(永濑正敏饰)为代表的(濒临)失明者。

雅哉先生曾经是著名摄影师,相机早已成为他观察世界的方式与视觉的外延。当视觉官能的本体逐渐衰退,他就更加容易产生对这一外部器官逆反性的重度依赖。他需要在仅有的光明中,继续通过相机去记录外部的世界,从而达到个人视觉依然存在的确证。那视野中仅有的一角清晰和相机的感光回路连缀成幽深的巷道,这一条路越来越窄,最终将他的身心全数捆绑于其中并在最终混沌降临的时刻崩塌殆尽。

河濑直美将雅哉走向全盲的过程通过眼睛主观视角与手持面部特写交错呈现。观众们通过银幕代入了主角视觉消逝的感官变化与情绪起伏,从而达到对失明的双重体验。最终,影片呼唤观众重新思考失明意味着什么这一长久以来被广泛讨论却鲜有感同身受的疑问:我们是否可以不再缠斗于失明是一种残缺或是失明只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粗暴争辩,而是真正从中获得全身心的直感。

河濑直美诚然并没有在这一组对立中做出选择。她明白在眼前消逝的光有多么美丽,因而感官的被剥夺绝不是生活方式改变这一云淡风轻的表述所能概括的,而是一场切实的罹难;而另一方面,她又明白自己必须去呈现之后可能的选择,去照彻已经黯淡的角落,去展现这一片混沌中反向延展的可能性,从而丰富光的意涵。她重视的正是人物情绪带动下逐渐枝繁叶茂的过程,而并没有过多求索一个确切的结论。

永濑正敏

影片中还通过其他的细节将观众的位置与人物拉近。比如尾崎美佐子(水崎绫女饰)所做的工作:帮助视障人士看电影。除了美佐子的工作场景,影片还呈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对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一处理当然有塑造人物的目的。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当我们面对可能略显呆板的声画同步时,我们已经部分地被邀请到女主角所构建的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判断甚至是被友好地冒犯着的。因此,不仅仅在雅哉的视角中,在美佐子的视角中,观众的感官体验同样被重视。

视觉诚然是河濑直美想要讨论的核心。而更进一步来看,失明只是导演关于人类感官的提喻。在人物与观众的互动中,触觉、听觉等维度的通感同样没有被忽略。雅哉在完全失明后通过触摸确证对美佐子在场,触觉因而在黑暗中形塑了他人,达到直观却又深沉的交融;美佐子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陷入山中泥沼,镜头紧紧跟随着她的足部,将泥土沉重而黏滑的触感倾泻而出;再如美佐子在密林中寻找母亲时,儿时与父亲游玩的声音逐渐渗入,最终与母亲与夕阳合而为一。不同感官在影像与文本担当了不同角色,相互言说最终浸润为浑沦的生命直观。观众们在感官的不完整中,体会了生命如光一般的圆满。

2 感知:文本与影像的消弭

在今年九月大陆公映的《声之形》中,声音成为交流的象征物,失语者心理的外部具象化是描述的重点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目的是天然合乎电影作为影像的呈现方式的。而《光》所做的似乎从一开始就与此相悖。当美佐子在大银幕上对着失明者描述电影时,矛盾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作为一部电影,要如何向观众证明影像本身是可以被替代、甚至可以缺失的?

与第一部分相同,河濑直美又一次回避了确切的答案,而选择去展现困境。美佐子对影像的翻译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雅哉的非难,因为文本限制了想象;而一轮修改过后,文本又流放了想象。

在这一过程中,雅哉的独特性再一次突出。他是摄影师,所处的又是走向全盲的最后阶段,因而对影像与文本的感知方式与其他失明者存在很大差异。他依然抱有很强的独立主体意识,在作品与自我之间划开了一条界线,又在文本与影像之间寻找空隙。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长期对相机这一影像中心的依赖,他的感知已经被划分为各自孑立的板块。因而当面对这样的抉择时,他如此的反应几乎是必然。

然而实际上,影像的表达与文本的表达都存在残缺。无论影像还是文本,都在对我们所处的现实进行不同程度的筛选和诠释。当我们发现某一处遮蔽之时,总会有另一处被遮蔽的隐匿于我们的感知之中。当我们接纳了一种诠释的镜像之时,总会有另一种被掩埋。

因此在雅哉与美佐子的互动过程中,美佐子的残缺是显性的,因为表层的文本中的束缚很容易被析出;而雅哉的残缺则是隐性的,因为他在提出种种苛刻的要求之前,一直沉浸于从自我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拆分的模式之中而这一模式的存在已经注定了某些支离破碎的结果。破碎所能投射的,也只是破碎而已。

回到影像与文本的问题中来,河濑直美并没有因为文本在影像面前的进退失据而放弃文本。呈现困境是为必要,而还原为一的理想状态则是需要实践的。相机因而成为一种感知异化的隐喻,雅哉的顿悟正是来自于丢弃相机而投身于光的刹那。工具被摒弃,文本与影像的交织也不再有功能性切分的必要。跨越影像与文本,通过升腾的感知认识的世界,已经是世界的真实本相。

3 感应:流动的人

影片中含有不少对现代社会景观的描绘,其中的人也大多是匆匆掠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沉默于不确定性之中。相对清晰的人物里,雅哉的朋友表面热络,暗地里却抢夺他的相机;美佐子与母亲相隔遥远,只能通过传真联系。即便笔墨并不多,我们也可以从美佐子与雅哉的日常生活描绘中感受到那一份都市中特有的空茫感这一点可以在那些不同都市场景中剧烈摇晃的手持长镜与工业区大远景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难以免俗的是,河濑直美同样将爱看作治愈现代疾病的方剂。通过对他人的爱,人自身的空间才得以打开,人的感官、感知才最终升华为不可名状的感应形态。又或许与这种难以捉摸的特征相对应,《光》中的情感描绘几乎全部靠人物的情绪推动。它一直朦胧地跃动着,直到某些时刻喷薄而出。而也正是因为那一瞬间,我们意识到先前每一次暧昧不明的铺垫之下有多么深邃的暗流。

恰似那些游丝般悬浮的光点,他们在墙壁、在脸庞,在枝叶间的缝隙、在随风飘舞的发梢,在一切可能产生回音的空间中相互造访,将空间中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物情绪的克制与压抑,光不断折射不断堆积,最终汇聚成那一瞬间的滂沱。美佐子与雅哉的爱情似乎就在这种光的相互感应中达成,几乎完全跳过了应有的逻辑顺序,却又和光中弥漫的尘土一样自然而然。

而实际上,狭义的爱情也并不是河濑直美想要呈现的核心,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应。这一点在美佐子寻找母亲的段落得到了延展。与爱情场景相呼应,这一瞬间同样发生于山顶,同样在漫溢的光中。

美佐子穿过茂密的森林,橙色的光逐渐从镜头前方闪射而入。她在寻找母亲,而母亲则在寻找父亲。逐渐痴呆的母亲依然在等待着父亲的归来,而神志清醒的美佐子却同样在森林中听到了父亲的声音。这种感应的能力在逼仄的办公室中未能复苏,而在群山万壑的森涛与光中被唤醒。它超越了生死,恒久地嵌入灵魂深处。你身处光环之中,融入了时空怀抱;你身处此时,又降临于他人存在的每一刻,在这一刹那的缝隙中窥见了永恒。

这便是人与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维度的感应。在这种感应中人的质态被模糊,成为生生不息的一部分,成为流动的光中的一部分。

我依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科学严谨的语言去定义光,正如河濑直美也同样无意给观众一个确切的定义一样。我只能尽量用贫瘠的言语去描述:

在所有的光向我涌来的过程中,我看似是中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因为我已经与光融为一体,是一切反射折射的融合。我的感官已经不再有残缺,我对世界的感知不再有分裂,我感应的所有都已经在归途中感应到我。光涌向我的混沌中,我与光一同臻于完整。

正如雅哉对美佐子所说:

我自己可以过来,你只要在那里等我。

河濑阿姨的这部新作《光》,在中日两国的热度,大概有一多半是被今年冬番神剧《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炒起来的。在这部伪纪录片里,突发奇想要冲击金棕榈的山田孝之和被拉来扛锅的山下敦弘早在第3集就被电影节达人教导,戛纳最爱的是河濑直美、是枝裕和和黑泽清(尽管山下敦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是还是要向观众普及一下嘛);随即河濑直美就作为大魔王出现在第6、7两集里,彼时正值山田孝之和山下敦弘从法国取材归来,河濑阿姨作为戛纳的亲女儿吐槽火力全开,啪啪打脸山田之后又拉他出演自己的短片(怎么可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反正就当综艺节目看了呗),教他做人之余还教他演戏该剧即将完结之时戛纳公布了入围名单,河濑阿姨的《光》赫然在列。经过这一轮热炒(怎么看都像是上了个综艺节目),河濑阿姨忽然变得连普通影迷都尽人皆知。等到排片表出来,《光》被安排到70周年大庆的这一天,成为当天唯一的一部主竞赛电影,不得不让人猜测其中是否在暗示什么(说起来六十周年大庆时候河濑阿姨的《殡之森》勇夺评审团大奖呢)。然后结果就扑街了所幸水花不算大,几个发了稿子的外媒基本都是三星评价(五星体系的三星,以下同)。中国记者这边看过的也是三星略多于两星。整体而言,影片优秀的地方很优秀,绝对配得上主竞赛;但崩坏的地方确实也是极为夸张,简直是断崖式的WTF这种级别的崩坏。

影片的取景地在奈良,讲述只有部分视力的摄影师中森雅哉(永濑正敏)与盲人电影解说音轨撰写员(这个奇葩的职业好难概括毕竟原文是視覚障がい者のための「映画の音声ガイド」の制作に従事している你们自己看着办)尾崎美佐子(水崎绫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中森被邀请参加电影解说音轨的焦点访谈小组,和其他的视觉障碍者一起参与对解说词的调查与修改工作。于此同时,中森正在失去他最后的视力。尾崎的问题是一面要应付挑剔的盲人观众,一面又担心住在奈良乡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同时还因为父亲的突然消失而耿耿于怀。尾崎在中森的摄影集中看到了一张日落远山的照片,与父亲遗物中钱包里藏着的那张照片与自己记忆的某个场景甚为相似,因此对中森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中森失去视力后一度拒绝尾崎的帮助,但在带尾崎去看夕阳的时候终于接受了现实,扔掉了自己的照相机并与尾崎激吻两分钟(是的就是这个时刻开始断崖式崩坏);最后中森接受了尾崎的感情,影片在盲人们被尾崎撰写的旁白感动得泪流满面的电影放映中结束。

实际上河濑阿姨这部电影的角度选择已然十分犀利,(极度)弱视的摄影师和盲人电影任哪一个都是非常新颖有趣的电影概念,将两个概念都纳入同一部电影也并非不可以,但主次上就要有所选择。影片的最大问题就是采用了男女主角平衡视角,导致主次不清晰,而且这种视角内在要求的感情戏因为铺垫不够显得极为牵强生硬。但是这种铺垫不够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河濑阿姨实际上在视听呈现上表现极为出色(甚至发个奖都不为过的那种出色!),用极大光圈、极浅景深的特写和大特写运动镜头来让观众体验视觉障碍者对世界的感觉(还插入了几个中森的主观镜头来直接表现他眼中的世界和他失去最后一点视力的过程,尽管实际上有点多余),这一点上的视觉表现力公允地说要好过《推拿》尽管创造性还是离埃斯基尔沃格特《盲视》有点差距,但情绪上做得是十分充分,都可以拿来做视听语言课片例了。首次担任电影摄影指导的百百新是河濑直美的校友,本身也是著名摄影师,本片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

就河濑阿姨的作品序列而言,本片中可以清晰地辨认出《萌之朱雀》(消失的父亲与留下的遗物;奈良周边山村)、《沙罗双树》(奈良市景)、《殡之森》(尾崎寻找母亲时经过的树林)、婆婆系列纪录片(尾崎的母亲),当然还有河濑阿姨标志性的作者风格:逆光的树木、天空的流云、夕阳下的群山但自我重复和自我致敬之外,突破也是显而易见的,仅在短纪录片《尘》中出现过的片中片首次成为故事长片的结构性因素,并且这个片中片的用法非常少见:如何向视觉障碍者观众描述一部电影?这当然不是个曾经在大陆风靡一时的电影录音剪辑式的问题:这些观众不仅要求对画面的清晰描述,还要求给他们留足体验情感的时间,还要求不要混入解说者的主观因素以免影响他们对影片的理解,还要求能够在这种解说中体验到感动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是个现代主义电影或者当代艺术式的问题杜拉斯、阿兰罗布-格里耶、克里斯马克等等左岸派大师都在作品中直接处理过类似问题,当代艺术嘛,欧容的神作《登堂入室》中就有声音绘画的梗,该片也是在处理描述/叙事,乃至能指/所指这样的高大上问题。《光》里片中片的用法,比较好的一方面是与影片故事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互文关系;但作为情节推动力就显得有点薄弱,尾崎在一番艰难地寻找之后终于找到了对影片结尾的一个恰当的描述,但把这种对工作认真对待的匠人精神和自己的身世、家庭问题以及感情线混在一起就有点潦草牵强了。

最后还是要提及一下影片中充沛而独特的细节,弱视摄影师如何在离婚后独自生活和创作,尤其是他对空间的感知方式;这来自于专业细致的取材调查,比很多以盲人为题材的影片都要处理的出色不少。永濑正敏的表演也非常精准。公允而言,影片的亮点主要是摄影和男主角,但是鉴于今年戛纳男演员出彩的戏着实太多,预感河濑阿姨今年又要陪跑。那么作为河濑阿姨的多年粉丝,只好默默送上祝福了。

河濑直美导演这次聚焦于即将失明的知名摄影师和口述影像工作者之间的爱情故事,讲述爱与希望的日式温情。

导演设计了三层时空的希望,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分别用电影内、电影中、电影外叙述。电影内是电影中的电影所处的时空,也即女主美佐子口述的那部电影里的时空;电影中是女主和男主中森先生所在的时空;电影外则是影院观众所处的物质现实时空。

电影内男主重三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在绝望中任由妻子的丝带随海风飘逝,迎向落日的余晖,电影中的导演阐释这迎向落日的余晖是一种绝望,一种百岁老人孤独面对未来的绝望。而这绝望最后被电影中美佐子的口述影像诠释为眼角余光的希望。

电影中男主中森因逐渐失明再也无法从事挚爱的摄影工作,妻子也因此与他离婚,在完全失明的绝望中,中森把所有摄影作品与底片付之一炬,并将被自己定义为心脏的胶卷相机扔向了落日的余晖。但是美佐子的出现给了他希望,让他在爱情中重生,接受了失明状态的自己,努力靠盲杖向美佐子的方向走去。

而电影外的观众,也因为剧中演员的表演以及爱情故事本身的感染,同片尾电影中的观众一样,处于一种看到了剧中角色的未来的希望,被世间真情打动的状态。

电影内和电影中的男主,电影中和电影外的观众,这是导演精心设置的两个相互呼应的对照关系。

其中美佐子是贯穿叙事、带来希望的至关重要人物,她作为一个口述影像工作者,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全情投入,即使在日常上下班过程中也在不断练习强化口述亲眼所见的能力,她试图站在盲人的视角去体验世界,闭上双眼走上盲道体验盲人的艰难。她有着真性情,会在自己讨厌的盲人面前假装挥拳来泄气,也会因受不了中森的 造成麻烦和逃避的指责,直接怼了回去,以致正式口述时自己的声音被撤换下去。但她并未就此放弃参与口述工作,在爱上中森并开始正在了解盲人的世界后,提出了要在影片结尾添加最后一句话的要求,这句话也是她在深刻理解了中森先生失去挚爱的痛苦之后对盲人们的希冀,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没有如中森所说那般逃避。

可惜导演在美佐子爱上中森这条在线并没有做足戏份,落日中的亲吻过于突然,没能做到水到渠成。

中森先生呢,中森正在经历逐渐失明的过程,这是他对世界冷漠、面无表情的原因,他无法接受自己再也无法拿起相机摄影的现实,美佐子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这种状态,即将失明的那一刻他恐惧地抓紧美佐子的手,美佐子成了他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虽然糊了,但是真实、温暖。在美佐子示爱后,他决定要追逐美佐子,向着光明的未来勇敢前行。

全片镜头以特写甚至大特写为主,占据至少50%的画面。摄像机视点也就是观众视点,导演大量使用特写其实与盲人主角是相呼应的,男主角中森在半失明状态下观察到的世界是模糊的,需要以一种近乎用眼睛抚摸被观察物体的方式才能看清,而这正是特写甚至大特写的视角,导演将中森的视角代入观众的视角,让观众去感受男主看到世界的状态,加深体悟那种即将失去光明与希望的痛苦。

这种大量特写视角必然是一种挑战,无论之于观众还是演员,甚至摄影师。特写使观众聚焦于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细节,相当于把观众置于演员的面前几十厘米处,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容易让人厌烦这逼仄的画面空间,而对于室外手持运动特写镜头,画面抖动厉害是必然的,这是对观众的挑战;对于演员,如此近距离的特写是对演技与自信的考验,需要演员对导演和摄影师有足够大的信任,特写镜头将微表情、微动作的细节放大,表演的瑕疵也同样会被放大,脸上的每个毛孔与斑点在大屏幕上事无巨细地呈现,演好并不容易;至于摄影师,用手持运动镜头去拍特写,室内还好,演员位置变化不大,容易捕捉,而到了室外街头特写,摄像机镜头不可能离演员很近,而长焦镜头使空间平面化,跟踪演员位置变化对于摄影师是有一定挑战的,微小的镜头移动都可能将演员甩出景框,更何况演员也是运动的。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演员和摄影都很好,即使是看起来像素人演员的几位盲人配角在特写镜头下也都还算自然。

《光》是涉及电影的电影,其中讨论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电影导演的意图和观众的理解是会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再经过口述者二次转述给盲人听众,盲人感知到的电影已然失真。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双眼功能完好的观众尚且会对同一部电影有不一样理解与感受,更何况无法直接感受画面而需要经过口述者二次转述的盲人听众呢,盲人所感受到的内容很大程度取决于口述者对电影本身以及人生的认知,电影中的导演对这种曲解电影原意的做法是持有开放态度的,这应该也是河濑直美导演的态度。电影是导演的孩子,电影在完成那一刻起,就成了离家的孩子一样自由生长,所以观众大可不用去了解导演的想法,自己对影片的认知和体悟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导演探讨电影中的电影也仅仅止步于此,并没有更多深层次的探索;元电影(即电影中的电影)对于影迷来说终究是迷人的,无论是经典电影致敬片段,还是讨论电影语言本身。

河濑直美导演对森林应该是有着深切的爱的吧,初女作《萌之朱雀》中从屋顶眺望的远山,《殡之森》中山林里游戏般的追逐,而到了《光》,变成了山林寻母,在泥泞中得见幼时父亲种的树,发现站在树边等待日落夫归的失忆母亲。这是导演的田园故土情怀,而失忆的母亲也有着导演患上老年痴呆的祖母的影子。

希望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能看到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不管这世间多么冰冷无助。正如娄烨导演的《颐和园》片尾未署名者写给李缇的墓志铭。

赢家影评观后感


《赢家》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诙谐幽默,画面精致喜感,关于这部电影,网友们各有看法,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粤人好赌,自清朝起,广东居民去澳门就需要通行证。每月最多一次。去不了澳门,不少人就买A股,跟玩扑克一样,也会上瘾。

电影里,说明一个问题,赌需要本钱。身边炒A股被套的,因为本钱赔光了,轻则影响工作,重则被人追债,其难受煎熬外人不得知。

电影里,他翻身看来很意外,其实跟爱情有关系。谈恋爱是他的一个原动力。对正常生活的向往,找个工作,踏踏实实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就有了代偿,容易戒掉赌瘾。

这部片子关于德州扑克的桥段,就是那么回事。自己打扑克六七年,打的小打得紧容易输,偶然打大打松一次,一对10都all in反而大赢。

人生的自由,不在于你能够去澳门,而是当你说以前玩过了,现在不去了的时候。

看过三观最不正的一部电影,不明白想给什么传递什么信息。

一个垃圾人,不守信,没有底线,最终却通过赌博赢回一切,并且抱得美人归。

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中赌桌上有千,大家在一起只赢傻瓜的钱。

这个电影,应该叫做垃圾人生。这个人最终还会去赌博的,最终还是会输的一塌糊涂。什么也没有,谁与他在一起,谁倒霉。

赌徒一日遇到心仪的美女,决定戒赌重新生活,然而最后赌一把时却债台高垒

麦克即将入狱,将一行李包暂放艾迪加勒特家。艾迪经不住包中现金诱惑,拿着钱去赌,结果一夜之间赢了2000多元。狂喜之下,艾迪与朋友至酒吧狂欢,期间,结识了做护士的墨西哥裔单亲妈妈爱华。多次来往后,艾迪与爱华感情加深但赌性不改,艾迪拿着整个包中现金至跑马场豪赌,本想借此大赚一笔,不料反输2万多为填补债洞,艾迪求助哥哥郎恩,并愿加入哥哥的公司做园丁杂工。郎恩表示,若艾迪坚持做够六个月并无事故发生,即借钱给他还债然事情并不顺利,麦克刑期突然缩短,一星期后即获假释燃眉之急,艾迪求助哥哥,但郎恩有言在先,艾迪没做够六个月,坚持不借钱被逼无奈,艾迪再次进酒吧黑赌场结果,又输一大笔,并被赌场老大禁止入赌两周通过戒赌铺导员金的介绍,艾迪拿包中剩余的钱进入一赌场结果,又输5万多艾迪决定跑路时,这时接到女友爱华的女儿的电话,促使艾迪不忍心就此放弃心爱的人逃离,决定赌最后一把结局自然是喜剧的结局

不出意外的豆瓣评分超级低,也从侧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个嗜赌,毫无自制力,多次背弃自己诺言的社会垃圾尽然没有被社会抛弃。他拥有着来自哥哥一家的亲情,他的戒赌老师以及酒吧朋友的友情,他甚至还拥有爱情。

很多人觉得艾迪加勒特(约翰逊饰)是一个烂人无疑,他极度危险,如果不是编剧手下留情,他很有可能摧毁现有的美好的一切,他就是一个麻烦桶,一个无底洞。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够烂,他才获得了新生,而我们因为自己的马马虎虎,继续活在一个苟延残喘的生活中。

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我突然意识到他与我一样,或者说我与他唯一的区别只是我做的没有那么过分。而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一个勉勉强强的状态将会与我相伴一生,让我的生命毫无意义:没有意义的过程,没有意义的结果。最后,我在这世界上活了一辈子,却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我没有饶恕谁,也没有拯救谁,我甚至没有爱过谁。

艾迪是幸运的,没有谁会像剧本一样遭遇这么多烂事。一个几千美元的负债是没有办法摧毁一个烂人的。两万美元的负债也无法拯救一个烂人。想要彻底拯救一个人,电影里给的答案就是:绝境和爱。而奇迹我想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写这篇影评,一是遗憾相当一部分人把这部电影看的太过普通,因为它确实帮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二就是提醒自己,已经浑浑噩噩太久了,甚至为着自己的境况沾沾自喜,而忽视了自己身上的巨大问题。没有人愿意陷入绝境,如果可以早一点意识到并且避免岂不最好,毕竟,奇迹不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

相信《军舰岛影评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