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稻盛和夫经营读后感

稻盛和夫经营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实学_经营与会计》读后感2500字。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稻盛和夫的实学_经营与会计》读后感25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一书由稻盛和夫所著,该书从会计的角度表现了作()者的经营要义和原理原则,对于会计工作者是一本好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读后感2500字。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神,他的每一本书都值得研读,尤其是本书。我们知道,稻盛和夫本是技术员出身、以发明新材料、开发新产品起家,居然能够将财务会计和生产经营结合的如此之好,而且还独创了稻盛和夫式经营会计原则,可谓独树一帜,这就是本书《经营和会计》,禁不住由衷的敬佩。

《经营和会计》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创业之初,技术出身的稻盛和夫表示对会计这个科目一无所知,当时他能做的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是企业经营中又面临中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让他感觉到寝食难安,几经思虑决定一切事情都应该首先遵循原则和原理进行解决和处理,所以稻盛和夫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决心恪守原则,就是说大家都认可公认的,正确做人的基础上开展经营。稻盛和夫把做人处事的一些基本道德原则,如公平、诚信、正义、善良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认为,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所以稻盛和夫会计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追究事物的本质,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判断,道德良心为基础。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为基础,把做人何谓正确作为基准进行判断,这是最为重要的。另外要依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本质,不能生搬硬套。判断基准也不应拘泥于常识,要透知事物本质,不被常识捆绑手脚。

本书阐述了企业经营中重要原则与会计的关系。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就是企业经营的原点。在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不是增加费用,而是保持费用不变,可能的话还要降低费用。销售额是收益的源泉,要把销售额最大化,关键是定价。合理定价是找到客户愿意接受、乐意购买的最高价格,此时单价乘以销量达到最大值。经营者要懂会计,对会计数据稔熟于心,指出问题所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营。

现就本书阐述的稻盛和夫会计原则,分享如下,与大家探讨交流:

现金流经营原则

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就是经营要聚焦在现金的流动上,清楚地掌握赚的钱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存在,这是经营的基本。经营者时刻要注意你的资金去了哪里,同时更要及时的关注每日的资金情况,不能等到财务结算后看报表,因为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要及时的去关注你的企业的现金情况,你的钱去了哪里,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另外经营要有余裕,无债经营,提高自有资本比例,不能出现账面盈利却缺钱的情况。

一一对应原则

在经营活动中必然有钱、物的流动,这时必须保证钱、物与票据的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要谛,就是彻底地贯彻原则,构建一个玻璃般透明的系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状况,使隐蔽或模糊事实的企图变得不可能。从公司领导到下面所有的员工都遵守一一对应原则,就能防止舞弊,提高公司的道德水平,增强每位员工对公司的信任程度。其中应付货款、应收货款一一对应,才能做出可靠的会计资料;凡是物品流动,都要一一对应,复数人负责同一事项,开具票据。一一对应原则真正的得到贯彻执行的时候,可以确保企业经营者正确的作出判断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有效的监督作用。这个原则不就是我们通常很多民营企业一直不重视、解决不了的内控问题么?

筋肉结实的经营原则

经营过程中注重成本尤为重要,随着成本的下降,企业利润会直线上升。所以我们做任何决策前,都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才能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亲自到一线去实际检查,亲自去处理,使得公司的资产货真价实不含水分,不持有不良资产。已经毫无价值的东西却被作为财产放着,作为资产处理,结果账面上利润却是增加的,这样做对企业伤害很大,我们坚决不能为了面子好看而使公司进入不健康的状态。

同时应该注重经营效率和产出比,警惕固定费用的增加,尽量削减固定费用,把盈亏平衡点降下来,增加利润,时刻牢记经营的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我们还应该摒弃投机行为,追求投机性利润对社会毫无价值。企业的使命,是通过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孕育新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以此获得的利润,称之为额头流汗换来的利润,这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我们在做企业时应该遵循即买即用原则,需要一升,只买进一升。即用即实,只买当时需用的量,看上去买贵了,但员工珍惜使用。因为没有剩余,就不需要仓库。不要仓库, 也就不需要库存管理和库存利息,减少了成本和费用。

完美主义原则

企业经营者不但要在宏观上充分明白整个公司的状况,而且要在微观上了解部下所做的工作。财务工作中不允许暧昧妥协,追求完美至每个细节。经营者要亲身出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必须百分之百实现目标,不能降低目标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就是把人们内心持有的向新鲜事物挑战的精神诱导出来,提出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意气风发身先士卒,点燃大家热情,最终从上至下,管理者、经营者、员工,都严于律己追求完美。

重确认原则

双重确认原则既能保护员工又能提高业务本身的可信度,保证公司组织的健全性。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根基是以心为本的经营。一方面人心具备强大的力量,同时人心也有脆弱的方面,无意中的一念之差,就会让人犯下过错。因此,要贯彻以心为本的经营,要保护员工,所以,这项制度是对人的关爱之情,是不忍让人犯错的善的信念。企业中这种保护性的机制设计得越是严密,就越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领导者要亲临现场,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反复确认,扎根制度。

提高核算效益原则

我们反复提到了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销售增加费用也需要增加的理论,从而让我们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经营者的工作目的。稻盛和夫的经营中将公司分成多个个体,每个个体像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可依照自己的意志开展事业,每个个体作为利润中心运行,其领导者需要上司认可,但是它的经营计划、业绩管理、劳务管理等都由自己运作,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经营模式,每位员工目标清晰,在各自的岗位不懈努力,获得自我实现。通过个体的单位时间核算每个个体对公司的利润创造多少一目了然,创造出单位时间效益核算管理制度,其合并起来就是公司的整体。

运用单位时间效益核算体系时,最重要的是经营者要得到员工的信赖和尊敬,这样经营者还必须亲临现场,向现场的员工直接诉说工作的意义和目标。经营着必须通过职场的会议以及公司聚会,与员工打成一片,向他们直接传递自己的思想。经营者自己要将必要的能量直接注入到现场员工的身上,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从内心焕发出朝气和干劲。

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

企业的透明经营实际就是财务账目的公开和透明,不做虚假的账务,坚持原则的对待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财务人员应清正廉洁,公正无私,追求做人的普遍正确的准则,摒弃卑怯的思想行为。经营者严格自律公正无私,让员工知道公司整体的状况、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让他们知道将会遇到的困难以及经营上的难题。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公司的道德水准,让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奋进,都是必不可缺的。凝聚员工的力量,就能增强公司的力量,形成公司的合力,才能加强公司的发展。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感悟至深经营者只有真正的掌握会计管理原则,并把会计学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经营企业。经营和会计是密不可分的,不懂会计的经营者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经营者。在经营及会计中,我们首先要遵循做人的基本原则,如公平、诚信、正义、善良等,企业的经营就是人心的经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壮大。把这本书中谈及的主要经营和会计原则联系起来,即一一对应原则、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双重确认原则、提高核算效益原则和透明管理原则,再辅以完美主义原则和重视现金流,就能指导我们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在当下的时代,这本书对企业的意义尤为重要,有理念、有原则、有实践,还能真正指导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经营管理手册》读后感:团结的力量


身为一名员工,企业的利益高于部门得失,要真正的从公司的角度的出发,让公司强大起来,员工才可能取得更好的回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经营管理手册》读后感:团结的力量,快来看一看吧。

公司好比一棵大树,公司的各个部门就像树根、树枝、树叶,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树根负责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枝负责运输养分,树叶负责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着一颗大树(公司)的茁壮成长。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有着它自己的作用,每个部门都有着为公司存在的价值,所以想公司能更好的发展,只有各个部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团结如五指紧握的拳头,团结是万众心愿的凝聚,团结就是力量。要做到团结,只有做好以下几点,才能真正的团结一致。

公司利益高于部门得失。公司各个部门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公司利益为主,不去计较部门的得失。做任何事情都以公司的利益为准。单独的个人或部门的强大,不能支撑公司整体的强大。也只有公司强大起来,员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利益。《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不团结的严重后果。所以只有真正的放弃个人得失,都以公司的利益出发,真正的团结起来,每个人都才能得到水喝。

换位思考,遇到问题先从自己找()原因。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首先需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来就想着怎么推卸责任,也不是一味的去抱怨别人。遇到问题先自我反省,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就马上改正,并从这次问题中汲取经验,然后在去改善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不要去抱怨别人,而且还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决不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工作。工作中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相处,才能使整个团队团结一心,更好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才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一首歌中唱的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是啊!一个人,力单势薄,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在公司的这个团队里,所有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团结一致,为了公司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日本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讲述了如何在繁杂的日常琐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幸福,正是今天大多数的需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经得一位好友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在过年这几天看完了。

拿起这本书读上几页的时候,就已经爱不释手。文章通过哲人和年轻人对话的形式去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与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书籍不同,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的的字符,而是选择了以轻松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类比来贯穿文章中心思想,让人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解读到颠覆认知的观点。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把自己内心那些说不出,左右不了的小情绪解析的如此透彻,仿佛是站在高处看自己,看的如此彻底。很多以往出现的莫名的情绪:自卑、害羞、愤怒、抓狂、烦躁等等这些不清晰,解释不明白的问题,在本书都能找到合理的答案。

或许很多观点我们认可并认定它的正确,可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哲人说过:践行阿德勒的思想需要我们年龄的一半时间。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读完立刻就会应用,而是认同其中的观点,然后不断的去对照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自由、平和、幸福并且不断进步的人。

本书里太多观点具有颠覆性,所以值得我们反复去研究和实践。一切教人改变,上进的的方法都是工具,唯有践行才是唯一的手段。

下面为我总结的一些书里的精华。

1、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很多人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觉得现在的自己种种性格的缺陷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前我也深以为然。但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了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的确被很多人否定,我们自己也想变好,谁愿意永远活在创伤里。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有些人会认定是因为从来受父母教育思想的虐待,侵害,所以现在无法适应社会。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件事说明他内心原本就有促使他这样认定的目的。

因为这样做可以掩护他作出违反现在生活准则的行为而不受指责。我们大家都是在为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比如,有些人害怕社交,于是闭门不出。这样会让父母担心,从而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同时,如果他像别人一样出门社交,那就回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甚至是逊色之辈,没人会重视他,这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

2、愤怒是捏造出来的

阿德勒心理学说认为,人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例如: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吵,这时电话铃响了,母亲慌忙的带着一丝怒气的接起电话,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马上变的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客气的说了大约五分钟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训斥女儿。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3、很多人觉得自己自卑,内向,这样不好,很想变成X,觉得他开朗,活泼,人缘好。很多情况下,我没有变成X那样的人,是因为我们即使在想变成谁,也不可能是谁。我们想变成谁是因为想逃避现在自己所面临的课题。一味的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在就会改变么?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器,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4、一切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只看到自己缺点的人是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有个女孩患有脸红恐惧症,害怕见人,于是去找心理医生。医生问她治好了恐惧症想做什么?她说有一个想要交往的男孩,偷偷喜欢他还没有表明心意,治好了就向他表白,希望可以交往。

很多人有这种脸红恐惧症,一直治不好。因为很多人需要这种症状。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想法来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鼓起勇气告白,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最终抱着如果治好了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里。

人为什么会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缺点不去喜欢自己?

太害怕被人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与其陷入窘镜倒不如不与任何人有关联。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所以,困扰我们自卑感的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我们要如何做自己,活得更自由

1、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所以我们要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出发点,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是谁的课题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何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不能上好学校等最终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有句谚语叫: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2、自由就是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3、人际关系的终点: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指标。

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的状态,就叫做共同体感觉。

你不是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共同体的一部分。

直面人生课题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在人际关系中,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人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人只有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际关系如果因为一方的反对就能崩塌的话,那这种关系一开始就没必要缔结,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只要体会到共同体感觉,我们便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认可欲求就会自动消失。

4、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批评。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起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就会不由自主地从纵向关系上去把握人际关系。

时刻记住,我们虽不同但平等!

对待长辈或者公司领导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自卑感也是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活着读后感2500字欣赏


在今天这个和平的世界,活着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在战乱时期,活着却是很艰难的事,有很多人为了能苟活着,放弃了很多:自尊、信仰,因为对他们来说,活着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那些又有什么用?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活着读后感2500字欣赏。

本以为老谋子的《活着》已经是惨绝人寰,我一直都没狠下心来看《活着》的原著,前两天忽然进入了空窗期没书读了,心里发慌。于是我还是拿起了这本书,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这时才发现,老谋子拍的电影《活着》居然是happy ending!(圆满结局)原著里,从这故事进行到一半开始,就和电影几乎完全不一样了。

我大概的讲一下这个故事吧,尽量平淡一点来描述。

解放前抗日时期,福贵是村里徐姓地主家的的少爷,正儿八经的败家子。出门脚不沾地,长工来背他,进程吃喝嫖赌还不够,还经常骑着女支女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路过老丈人家门口,还脱帽高声打招呼。呃,对,注明一下,他骑在女支女身上脱帽和他老丈人打招呼。

他爹知道他赌博后气的脱下鞋子要揍他,他一把抓住老爷子的手,说:爹,你他娘的算了吧。老子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吧。

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报应来的还挺快。他家一百亩地和所有家产全部都输光了,就在他输光前的那夜,他媳妇家珍跪在他面前求她回家,她肚子里还有他7个月大的孩子。福贵直接叫人把他媳妇轰了出去,大晚上的挺着大肚子的家珍坑坑洼洼走了十几里路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福贵便输了精光。他想死,又不敢自杀,怕死。回到家里自然少不了鸡飞狗跳,他大女儿凤霞居然还偷偷跑到他房里来给他通风报信,说爷爷要来打他了。他抱着女儿失声痛哭,哭?早干嘛去了?

他爹让他挑了铜钱去城里还债,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到底输了多少!所有的田地,房产整整换了3挑子铜钱,压得他皮开肉绽。

你以为这就悲剧了?不不不,还没开始。

还完账,福贵他爹死了,在粪缸边上咽下的最后一口气。说是在他那辈两百亩的祖产变成了一百亩,这下好,渣都不剩了。

福贵、家珍、凤霞、福贵他娘就此住进了茅草棚。这时他老丈人敲锣打鼓比他结婚娶家珍时还热闹的领回了家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羞他先人!

可怜的凤霞才3岁,便开始和爸爸、奶奶一起挖草种地。直到有天,家珍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有庆回来。

原以为,苦点就苦点,一家人在一起总还是美满的。谁知,一天夜里,福贵他娘忽然生病,家珍把从家里拿来的两个银元交给福贵让他赶紧去请医生。倒霉就倒霉在这,刚出门进城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去给部队做苦力了,一走就是两年。

两年,家里没有男劳力,就靠家珍和凤霞,婆婆还重病,有庆才几个月,这日子得有多难熬啊!

两年后,福贵死里逃生,终于回到家,看到这里除了心酸还是心酸。他娘在他走后两个月就过世了。凤霞大病一场,命是救回来了,但聋哑了。有庆长大了,2岁的他已经会割猪草帮家里做事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揪心的痛。

行吧,大家子没了,有个小家子,也能过日子,就这样安安稳稳的过吧,别再出事了。

渐渐凤霞、有庆大了,家里还是很穷,凤霞说不了话听不见,就留在家里干活,她也很懂事,哪怕是三年自然灾害,饿的面青水肿,头都抬不起来,也没停下手过,天天都下地帮家里做着农活。

有庆去上学了,家里面不管怎样,还是要有个识字的男丁啊。可谁能想到,听话懂事孝顺的有庆,居然出事了!

某天,学校通知学生去医院献血,原因是县长的老婆生产大出血!结果巧的是,先到的十几个人血型都不对,只有有庆的血型能对上。荒唐的事情发生了,医院因为血液不够,为了救县长老婆,居然把有庆抽血抽死了!是的,把有庆的血抽干了。于是,有庆就躺在了城里医院的停尸房,等福贵接他回家。

这时,福贵的老婆家珍得了软骨病,长期卧床不起。一个家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幸好还有凤霞在,虽然不能说话也听不见,但凤霞从小懂事,任劳任怨的和父亲一起支撑起这个家。

某天,村里大队长给凤霞说媒,找了一个城里的搬运工,唯一的缺点是,这搬运工是个偏头,就是头始终靠在肩膀上,抬不起来。好在这个偏头二喜是个实诚人,娶了凤霞后忙里忙外把这个破茅草房又是加固又是粉刷,苦日子总应该算是熬出头了吧。

不久,凤霞怀孕了,福贵和家珍自然是喜事临门精神爽。一天夜里,凤霞临盆住进医院,同时生产的其他孕妇都一个一个的出来了,可怜的凤霞不会说话,一天一夜还没生出来,突然医生跑出来问二喜,保大还是保小?二喜顿时泪如泉涌,保大人!求求你了,医生,救救我媳妇!

又是因为生孩子,凤霞留在了有庆曾躺过的那个医院停尸房。这个医院已经带走了这个家里的两口人。

家珍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已经不会哭了。看到刚出生的娃就没了妈,她说:就给孩子起名叫苦根吧,这孩子命苦,生来就没了娘。

凤霞走后不到三个月,家珍也熬不住了。

『家珍是在中午死的。我收工回家,她眼睛睁了睁,我凑过去没听到她说话,就到了灶间给她熬了碗粥。等我将粥端过去在床前坐下时,闭着眼睛的家珍突然捏住了我的手,我想不到她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心里吃了一惊,悄悄的抽了抽,抽不出来,我赶紧把粥放在一把凳子上,腾出手摸摸她的额头,还暖和着,我才有些放心。家珍像是睡着一样,脸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一点都看不出难受来。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一截一截的凉下去,那时候她的两条腿也凉了,她全身都凉了,只有胸口还有一块地方暖和着,我的手贴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热气像是从我的手指缝里一点一点漏了出来。她捏住我的手后来一松,就瘫在了我的胳膊上。』

读到这里,就像是有把勺子,在一点一点的挖我的心,疼的根本没有眼泪,只有浑身在抽搐。

就剩福贵、二喜和苦根了。刚出生的孩子没了娘,没奶喝怎么活?二喜叫人做了个背篓,把苦根背在身上,从此,苦根就像长在了二喜的背后,吃喝拉撒都在背篓里。偶尔二喜看到路边有妇人在给孩子喂奶,就去求人给苦根喝一口奶。我那不争气的眼泪止都止不住,我的喜宝也在喝奶啊,求人给孩子喝口奶,那心里是啥滋味啊!

福贵看二喜带孩子太辛苦,就想着把苦根带回村里住段时间,好歹从地里还能抛些吃食出来,能活人。才没两天,就有人跑来说,二喜在搬运水泥板时被夹在里面了。

福贵冲着那人就大喊!

别送医院,那医院吃了我家两口人了!千万别送医院!

福贵不知道,()二喜被水泥板夹到后,除了头和一只手,身体和腿全都瘪了,都没了人形。书里却说:这个偏头,这时头倒是正了。

《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400字


《盛先生的花儿》观后感

今天有幸去看了我们学校的青年电影展,效果很棒像是在电影院观赏一般,也算是让自己忙里偷闲吧。电影的主题是少见的养老话题,这个经常被人提及的话题,却很少出现在电影屏幕上。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人问题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日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老龄化程度相当严重,城市里一半的空巢老人,甚至出现过老人去世了很多天,才被邻居发现的现象。
《盛先生的花儿》里面就讲述了一个老人缺少家人的关爱和陪伴,一位名叫棉花的保姆缺少爱人的关爱,她因为不能生育被前夫抛弃后北漂与一个有家室渣男之间纠缠,盛老先生在棉花的照料下感受到了关爱,最后棉花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让老人与棉花假扮的亡妻结婚,老人最终不留遗憾的去世,而棉花带着孩子和狗回到了她最喜爱的有着棉花地的家乡。
影片中有许多被人忽略的小细节,比如最开始一个躺在街边的老人旁边的狗和最后棉花带回家乡的狗是同一只狗。还有以前盛琴年少时得不到盛老先生的关爱以及现在盛琴的儿子也得不到盛琴的关爱,这都是恶性循环,有着因果关系的。盛琴以为让狗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就不会孤独,也能弥补自己的生活上缺席。影片中最让人痛恨的就是那个婚外出轨的渣男,仔细想了想,盛老先生其实也是一个渣男代表,盛琴说他抛妻弃女为了另外一个同父异母的儿子,盛琴的母亲没能够与盛老先生结婚,虽然他一直很后悔遗憾,但依旧不能否认他的过错,他与婚外出轨的渣男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他饱含真心和深情,这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影片的结尾棉花开心的笑了,发自内心的笑,她终于可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因为生育问题被抛弃,不因为渣男的不负责而伤心。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2500字


《乡下人的悲歌》一书由J.D万斯所著,描写了乡下人朝上流动是什么样的感觉,讲述了作者一家本书贫苦地区,为了逃离贫穷,迁移到别的地方,试图摆脱贫困,让我们看到乡下人的努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2500字。

第二个问题

中美两国底层社会对比

我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 在于中美两国底层社会的对比。

这是一个大题目,我只想局限在哪国底层社会更容易向上流动这个子问题。

我对美国底层社会了解十分有限,基本限于本书为我提供的生动描绘............

对中国的底层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供参考的。

因为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实在是众说纷纭,所以我不负责任的把社会阶层分为五档:

底层阶级-平民阶级-中产阶级-上层阶级-顶层阶级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搞阶级斗争的,所以只是凭生活经验的简单划分,较不得真)

先说结论:仅就底层社会向上流动来讲,总体上中国比美国更容易。

原因有以下四点,大致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1

中国受益于两千年来儒家文化的滋养,在底层社会的文化土壤上极大的优于美国。

我们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在中国农村,时逢农历新年,整个家族的人都回到祖宅过年,最年老的长辈是一个七老八十、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她见到来给她拜年的孙子辈或者玄孙辈,说到:你们要好好读书啊,将来考个好大学。

整个场景毫无违和感,甚至很多老家在农村的同学应该非常有共鸣。

一个自己没文化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见到上学的孩子都会叮嘱他们好好读书。

在中国的底层社会,别说是自己家的晚辈,可能就是街上的邻里乡亲,看到熟悉的晚辈也会用好好读书来劝勉。

虽然据我们观察,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土壤在逐渐失去营养,变得不再那么肥沃。

比如对那些奋斗在温饱线上底层社会来说,父母出去打工,大量的留守儿童有爷爷辈来照顾,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心里创伤;

而在温饱线上的底层到平民社会这一人群中,大量的父母长辈在成年后失去进取心,耽溺于电视剧、综艺、直播、抖音等消磨时光的无意义娱乐中,无法做到言传身教;

也有的教育方法失当,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当父母的责任,比如送去戒网瘾中心,养肥了杨永信这样一群丧尽天良的王八蛋。

但我还是得说,总体上中国底层社会有一个拼搏向上的文化土壤,只是父母长辈们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但他们仍然非常认同,读书是对的,读书是好的。

反观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作者所描绘的美国底层社会(),简直是精神世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上一篇书评中我提到了,在作者所处的那个英格兰-爱尔兰裔白人所居住的地区,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十分恶劣。

你的社区充斥着的是:盗窃、抢劫、暴力犯罪、瘾君子、毒品贩子、早孕的女孩、单身妈妈、靠国家低保过活的毫无理想的烂泥。

你的家庭充斥着的是:每年换一个爸爸,实际上是没有爸爸,一个吸了毒的母亲,无休止的争吵,谩骂,家庭暴力,居无定所。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向几位去过或正在美国留学的朋友讨教关于美国底层社会的见闻。

他们纷纷表示,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美国底层社会,非常典型......非常真实......

如果说你在中国底层遇到一个成年人,大概率会被说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的话。

那么在美国底层你遇到一个成年人,可能会被问道:小老弟,来尝尝我烤大麻的手艺......

况且即便是底层白人,好歹也是白人,我们合理设想,美国的底层黑人,只能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2

在国家福利制度上,中国不能保证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而美国可以。

询问了一下美国的同学,据说美国的低保在10000美元/年的水平,而我查了一下中国农村低保,2018年的数据是4754元/年。

简单按照汇率是7来计算,美国的低保大概是中国的15倍。

虽然美国的物价水平可能高一些,尤其是人工成本上,但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唯一霸主,美国人本来也能买到全世界提供的商品。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判断,美国底层的福利待遇,比中国强太多了。

这看似是中国落后的地方(当然这也没有办法......毕竟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在那里摆着)实际上却给了中国底层社会不得不向上流动的动力。

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作者描述的那些靠国家低保活着的人,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住房,甚至私家车。

而只要美国底层人没那么懒的话,据我的美国同学说,他们找一份体力劳动,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3000美元。这点在作者书中的引言部分也有佐证。(emmm......相当于每个月21000人民币,比我们国内大部分工薪阶级都高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都是社会底层,但是我国的底层比美帝的底层惨多了。

一年4754元人民币,我相信很难解决一个人的温饱问题,更别提小康了。

哪怕是为了能够吃饱穿暖,不再回到那个生存都面临威胁的状态,中国的底层社会也必须努力拼搏,向上流动。这可能就是很多老一辈人所说的穷怕了的心态。

3

国家所处不同发展时期,被不同的大势所趋

这点就不展开说了,简单来说就是在改革开放40年里,这个历史机遇使中国群众也包括底层群众,能够实现中国梦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即便是底层社会可能每一个村里也都有走出去发家致富的人,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历史榜样,让底层人民更相信自己也能够走出困境。

进一步讲,这个持续40年的事实经验,反过来增强了人们努力奋斗就能有出息的信念。

类似投资中讲的戴维斯双击。不过未来40年能否像过去40年一样成为历史机遇,我不敢说,超出我能力范围了。

4

实际上中国底层面对的是资源问题,美国底层面对的是文化问题。

而资源问题好解决,文化问题难解决。

中国的底层社会,面对的是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教育资源,人能够向上流动,最离不开的就是教育资源。

最近我们都读了那篇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暂且搁置这篇文章的目的与真假,但他暴露了一个我们都知道但是视而不见的问题中国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那些山区里的孩子,如果能够享受到重点中学成都七中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环境,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也许他们还是不可能像成都七中的孩子那么优秀,但一定比在山区里强得多。

所以在中国的社会底层,很多时候是这种空有向上奋斗的心,没有资源让你获得向上奋斗的知识与能力。

这就让底层人民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但反观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作者所描绘的美国底层社会,当你摆脱了那些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想学习的时候,你就能够很方便的接触到你需要的资源,最起码是最低保障资源。

冷暴力读后感2500字


冷暴力不仅仅是家庭中的沉默,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精神虐待,它对于我们的身心有着可怕的伤害,它能够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些遭受到冷暴力的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冷暴力读后感25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冷暴力》这部畅销心理学著作,是法国作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的代表作。伊里戈扬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被害人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精神暴力的立法工作。被害人学是犯罪心理学的分支,主要从被害人角度出发。二战后,兴起于西方。在中国,近十年也有越来越多从事刑事司法研究和犯罪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业者关注到了被害人学和冷暴力。

我们过往印象中的冷暴力,可能()是家庭中的沉默,或公司里的杯葛,但这些仅仅是冷暴力其中一小部分。日常生活中,还充斥着各种形态的精神虐待,包括夫妻间的、父母对孩子的精神虐待;以及职场上的精神虐待。这些冷暴力会给受虐者的身心造成可怕的伤害。

《冷暴力》从精神虐待的不同阶段以及施虐、受虐双方进行分析,向我们展现了施虐者是如何将受虐者逼得走投无路,并给出建议和应对办法。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典型的冷暴力施虐者,他具有自大、偏执、缺乏责任感等施虐者的典型性格。用冷漠的面孔对待他人,尤其是懦弱善良的斯特洛夫。斯特洛夫具有的则是受虐者的典型特性,天真的以为真诚待人会换来真诚,总是自我反思,喜欢将责任揽上身等。斯特里克兰德可以轻易地掌控斯特洛夫,使他失去自信和人格,渐渐陷入精神崩溃状态。

像斯特洛夫一样,受虐者大多意识不到自己受到施虐者的操控,以及他将会面对何种的伤害。到发现的时候,往往后果已很难挽回。

1.《冷暴力》中把受虐者称为空心人,受虐者在被掌控后陷入混乱,无法思考,甚至不懂得抱怨。

2.由于精神虐待难以定性,朋友们都不愿意卷入其中。再加上施虐者会运用挑拨离间、撒谎等策略。所以,受虐者通常还会遭到身边人的怀疑和孤立,甚至反被认为是施虐的一方。

3.多种研究和实例表明,长期处于精神虐待下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无论顺服或不顺服,受虐者都很难摆脱施虐者。慢慢地,受虐者就会深陷压力与恐惧中而无法自拔。

受虐者会产生与压力有关的症状,如闷压感、呼吸困难、神经质、易怒、微痛、焦虑等症状。长期受压会产生恐惧和难以控制的恐慌,以及持续的紧绷和高度戒备状态。

分手或离职可能是比较好的结果,受虐者有可能会出现代偿失调、人格分裂等严重精神创伤。

4.即便脱离了精神虐待,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痛苦的过去,过去的记忆仍在影响受虐者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冷暴力》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职场当中的受虐者恢复工作后,察觉到受虐造成的精神症状再次复发。于是,被迫需要再次请假。然后销假上班之后,再病发再请假;再恢复再病发再请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很有可能再也无法返回职场。

冷暴力当中的受虐者应该得到身边人更多的帮助,以及他们本应得到的尊严。

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否遭遇到了冷暴力,我们该怎样判断呢?

冷暴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各种各样的伪装。冷暴力中的施虐者也大多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们可能是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也可能有十足的个人魅力。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冷暴力的施虐者,甚至可能是他影响并掌控受虐者的原因之一。

比如一个曾遭伴侣背叛的人,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内疚而更容易掌控对方;一个某方面才华横溢的人,更容易利益对方的崇拜和依赖,建立精神虐待关系。上文提到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用绘画才华征服斯特洛夫,进而影响他,掌控他的情绪。

《冷暴力》提到精神虐待关系会历经两个阶段,人格腐蚀和公开暴力。后期的公开暴力容易识别,但人格腐蚀很难判断。

施虐者会给受虐者洗脑,然后逐渐向他施加影响,最终实现对受虐者的完全掌控。

在掌控阶段,双方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沟通形态。这个时候,受虐者很想要通过沟通来改善关系,但施虐者却拒绝口头和书面等任何形式的直接沟通,他只会沉默和回避,给予冷漠和避重就轻的答复。这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孤立阶段。

精神虐待的常见沟通方式

除了拒绝沟通之外,施虐者还会采取多种别扭的沟通方式。

言语歪曲

施虐者最常用的是使用冷漠而不含感情的声调来沟通,或用言语歪曲事实。他总有办法颠倒黑白,证明自己是对的。

讽刺嘲笑轻蔑

施虐者还喜欢使用讽刺、嘲笑等手段,或用刻薄的言论,攻击对方的弱点,给对方取古怪的绰号。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摧毁对方的自信和人格,以便更好地掌控他。

《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喜欢用讽刺的方式来与人沟通,常常刻薄地攻击斯特洛夫的弱点。这使斯特洛夫无所适从,甚至被说得流眼泪。

施虐者还会离间受虐者与他人的关系,以此手段征服和孤立受虐者。

书中提到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当中的冷暴力。反派伊阿古通过离间主人公奥赛罗与妻子、副将的关系,达到报复的目的。伊阿古承认,他乐于挑起奥赛罗的嫉妒,乐于离间与征服。

在这个故事里,奥赛罗是冷暴力的受虐者。他不敢直接攻击施虐者伊阿古,只是一味地想要避免冲突,并始终想保护施虐者。

对受虐者来说,如果察觉到冷暴力的危机,或者已经陷于冷暴力之中,还是有办法作出改变的。

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受虐者不能自暴自弃,要随时警示自己不要加入施虐者的游戏,即便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不行;否则就中了施虐者的圈套,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地境地。面对施虐者的嘲讽和冷言冷语,不要暴躁冲动,更不要回以嘲讽。虽然保持冷静很难,但有必要。尽量表现得不在意,如果能保持微笑并幽默的回应就更完美了。

摆脱冷暴力首先要认清虐待的过程,接受现实。受虐者要摆脱自己强烈的罪恶感,接受施虐者是危险而邪恶的,否则他永远无法建立自我防御机制。

然后,不要抱有侥幸的希望,尽快行动起来。毕竟,让危机拖得越久,真正爆发时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冷暴力》给出的具体建议分为家庭和职场两方面。

家庭中,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停止为自己辩解,适当加强第三者的介入,有一个冷静、客观,并且对精神虐待有了解的旁观者,倾听并站在受虐者一方是非常重要的。

职场中,不能给施虐者制造模糊暧昧的机会。要尽可能地记录下任何形式的证据,哪怕这意味着白眼和不理解。并尽快向他人求助,即便求助遭到回避或搁置,也不能轻易放弃。

受虐者要深信自己是对的,而且他的问题迟早会被注意到(《冷暴力》)。

受虐者可能要与施虐者进行长期的心理对抗,看精神科或心理医生会对受虐者很有帮助。或者采取主动的心理应对,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具体的方法包括用呼吸练习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控制发怒。或者使用自我肯定和认知重建等方法,重新建立自信,摆脱罪恶感。

当然,最有效的杀手锏还是法律介入。

冷暴力是无形的暴力,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它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地方。并且,伤害性不亚于任何有形的暴力。《冷暴力》主要从被害人角度着眼,帮助我们全面地认清了精神虐待的过程和危害。这样可怕的冷暴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对它说不。我们不要成为施虐和受虐的任何一方,也要小心别无意中做了帮凶。

观后感《《稻盛和夫的实学_经营与会计》读后感2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稻盛和夫经营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