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断手莫言读后感

断手莫言读后感

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篇一: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莫言他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能获得诺奖,是靠他的实力,这种实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靠着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无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着一个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在获奖感言中,莫言以一种朴实而近乎憨厚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他从自已的母亲讲起:与母亲捡麦穗,吃饺子时母亲将自己的饺子送给了一个乞丐,跟着母亲卖白菜,母亲患病

这一个个故事使人泪下,他用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他母亲善良、勤俭

在莫言讲述中还有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故事,莫言一家在过年时才吃一顿饺子,当有一个行乞的老人到莫言家时,莫言拿出红薯干打发老人,立马遭到母亲的训斥,端出自己的半碗饺子给老人。一年一次,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顿饺子异常奢侈,但莫言的母亲毅然不顾自己的温饱将弥足珍贵的饺子送与老人,这就是善良,也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给予。莫言虽然也给了老人东西,但那仅仅叫施舍,而莫言妈妈的叫馈赠,反观后者远远比前者高尚。莫言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对老人的不尊重;而莫言妈妈把自己最喜欢的饺子送老人,这是高尚的品德更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我虽然没看过的莫言的作品,但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与他在务农时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莫言连躲雨的时间都要看书,所以我们要学习莫言那种爱读书的精神。

从莫言的获奖感言中,我感受到他的朴实,他的真诚,他的作品获奖,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敢讲实话,他敢剖析现实社会,他敢说出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他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我们应向他学习那种敢说真话、朴实、真诚的精神。

【篇二: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莫言,一个我未曾接触和注意的作家,我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也对他在文学论坛上的著作一无所知,但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我吃惊了,就连鲁迅,老舍都未曾获得的奖项,他又是怎样做的。

当我细细读完他的获奖感言时,我认识到,这是一个谦虚从容之人,他的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他真实的感情,这是一个正真的作家,不,应该是一个优秀作家。他值得去获得诺贝尔奖。

从他的感言中不难看出,他对母亲的情感,是不能用普通的话语来衡量的。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是作家用心血凝聚出来的精华,但莫言能把情与业分得清清楚楚,这是许多作家所没能达到的,其实,我们也没有做到。我们步入初三,把学业看的紧紧的,却没有注重对父母的关心,迎接他们的,只是一张张试卷和吵闹

莫言出生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之中,那些年也是中国的困难时期,他总会受到饥饿的折磨,为此,他放下过尊严,也曾被人凌辱,可这又怎样,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文学之路。看看我们自己,一遇到难题,就想放弃,他们并不知道,放弃就代表着不会坚持,而不会坚持就意味着怯懦,我们这一代,正向着这样进发。莫言小学时就辍学,并在乡下劳动了数十年,他依然未停止自己的文学梦,难道,这种品质就应该他一个人具有吗,为何我们不可?

莫言,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刷新了中国诺贝尔奖为0的记录,他也引领我们勇敢的为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与奋斗,最后,也为莫言获奖送上一份祝福。

【篇三: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作文】

北京时间十二月八日,一个值得载入中国史册的日子,作家莫言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许多是关于他和他母亲的。从字里行间中,我了解了他的人生,也能让我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没能看到自己成就的叹惋,那一句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不正极言了这样的情感吗?

让我最为难忘的是他讲述自己记忆中最痛苦的事:他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他的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他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他相逢,他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教会了莫言在以后的生活中宽以待人。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我想这淡泊名利的态度也应该是从他朴素的母亲身上所学到的。

莫言从小就喜欢听书,他母亲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他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他。作文每次听书回来,他都会添油加醋地复述给家人听,这或许也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我看来莫言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同时也是古老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忠实传人,更是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的创新者。

如今的莫言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一般的人物,为中华文学的发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后人,我们应该追随他的脚步,继续拼搏,奋勇前行,永不言败。

【篇四: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12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令全国人民高兴的事情。莫言获得了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的魔咒。不仅是我,乃至全中国人民得知这个消息都神采飞扬,为这位作家喝彩。

莫言知道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惊喜而又惶恐。惊喜是自然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惶恐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伟大的作家跟大多数明星一样,会担心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

我认为莫言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真有一些无聊的、钻牛角尖的人死盯着莫言,并挑一些毛病为难他,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事,但不能犯低级错误。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坚信作家莫言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吸取教训、改正毛病。这样,人们也会谅解你。

莫言说:果真颁给自己,那么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这句话流露出了莫言的谦虚。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这句话其实也是这位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他的谦虚使他不想去攀比,使他的作品的内容更加真实、感情更加深厚。

文学大家的背后缺少不了一种高尚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道路上的指向标。我们青少年从小就要具有良好的品格,从小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莫言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我们青少年努力奋斗的目标。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华儿女会拿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读了莫言的过奖感言,使我感触很深。莫言获奖让中国人民有信心拿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奖项,让青少年有一双梦想的翅膀,使他们有信心飞向胜利的彼岸

【篇五: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我读了一小段文字,虽然很少,但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情。讲述的人物是一位作家:莫言。

它讲述的是莫言作家得知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惊喜与高兴。惊的是自己居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喜的是奖果真颁给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些忧虑。例如,会不会因为他自己得了这个将后,会有人去找寻他身上的缺点。他还说,其他的作家也有实力拿。

这些事情是常存在于我们现处的社会中的。有的人,在别人没有出名前一直默默生活着,一旦有人成名了,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超过别人,就去找他人的缺点公之于众。这是一种典型的嫉妒,红眼的表现。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很能说明那些红眼的无聊,嫉妒心之强。从作家莫言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谦虚。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别人通过努力,不断坚持,不畏艰难地一路走过来,成功了。而你却很悠闲地过着,当别人成功了,你就开始红眼,开始表示不满。请问,你是在不满什么?是在不满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坚持,遇到困难就逃避吗?成功不是随手可得的,它就像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样,需要过程,需要经历风风雨雨后的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那作为人也是一样。

如果你要成功,不要注视着别人,别人出名了,成功了,不会使你也成功。只有靠你自己去拼搏,去斗争、去争取。并且在当别人或身旁的人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都不要说别人的家境、环境和经济比你好。想要成功,就要像那些成功的人学习。因为成功的人们都是从一点一滴地到成功的现在的,那么你想要成功,就要像他们一样。

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有人成功,出名时,你不要眼红,也不要嫉妒。要多向他们学习,看齐,只有这样才会有所进步;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骄傲,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这样,你才会更成功。

【篇六: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他是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奖项的获奖者,他也是一名作家,他获得的是文学奖,他是伟大的,他开创了中国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人,但他不是唯一的,因为也有许多人在努力获得此奖项,他说中国的基础,中国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的,这位名人就是莫言。

在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惊喜而惶恐,惊是没有想到奖项回落到自己头上,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喜是果真颁给自己,他说很多作家多具备了获奖资格,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坏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他的这句话令我和其他人深有感触。

莫言在生活中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莫言出生贫苦,只念了三年级,之后就不念书了,他开始读他哥哥的书,把书读得熟的不能在熟了,然后他又借村里的书看,他把借来的书读过了,他想读更多的书,正是因为他对书的一种渴望,才让他有了今天如此大的成就。

莫言的话,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功成名就而开始写作的,他写作只是为国,为人们看,给人们带来乐趣。他也认为自己非常幸运的,他在坚持自己自己原则时却不经意获奖了,这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会有更多人批判他。

莫言让人感受到了一位作家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具有的一切品质谦虚,实话实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坚信在他的基础上会有更多中国人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莫言的获奖感言会激励更多人努力的。

【篇七: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知获奖后莫言直言惊喜而惶恐。

惊,莫言是一位作家在此之前从未出名,他并没有想到奖项会落到他头上,他感到惊讶。喜,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而他是果真获得了这个奖项。惶恐,是担心他有了这层光环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盯着他找毛病,为难他,他为此而感到惶恐。

莫言可喜可贺的!他的获奖,也只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对我们生活和学习是有启示的。启示我们去热爱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培育自己的优良品质以及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莫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等,所以他才会写出如此优秀的作文。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是一帆分顺的,而是充满着坎坷和曲折。莫言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有勇敢的先锋主义美学态度,有鲜明的本土色彩。这些都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祝贺莫言,要感谢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启示。当然,获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也不是要把自己培养成莫言,但是走出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打成功还是很需要的。

如果没有莫言的创新,就不会有莫言的今天。我们平时也应该有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精神。

【篇八: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12年10月11日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内,宣布了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莫言的获奖,圆了我国作家多年的梦想。颁奖时,评委是这样评价莫言的文章的:比任何人都具有历史感,能够调动各种感官,围绕着一个鲜明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这样的作文有什么理由不获奖呢?

莫言在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并回忆了自己已去世的母亲。莫言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他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他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而老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莫言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自己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莫言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才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想,莫言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就是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吧,母亲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莫言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家。

莫言的这次获奖,为中国作家开辟了写作新道路,对获得诺贝尔奖有了希望,让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同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又一批出色的人才,为中国再创辉煌。作文

【篇九: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莫言,我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没错,他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但是我读了他的获奖感言之后,对莫言这个人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莫言喜欢讲故事,他的获奖感言就像是一个口述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则是莫言描写的他的母亲。

莫言的母亲苦了一辈子,在患了严重的肺炎后还在劳动,还说;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莫言母亲的骨灰,本葬在他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村庄东面的桃园里。但是因为特殊情况要迁坟。在迁坟时,莫言觉得自己的母亲已与大地混为一体,成为大地的一部分了。

莫言生来相貌丑陋,村里很多人都嘲笑他。但莫言的母亲却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这句话不止莫言,连我,也欣然振奋。

莫言小学未毕业即辍学。辍学之后,他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

他怎么可能想到,以上说的事,会成为他的写作素材,并且还能获奖。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莫言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离家最远的一次只有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他的母亲问他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莫言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莫言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欲望!

莫言的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他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莫言的获奖感言里,还有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莫言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莫言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他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说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莫言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莫言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他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他却为此深感内疚。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内疚,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明白。

我喜爱莫言的这篇获奖感言,我也喜欢读莫言的故事。在结尾,莫言说,在他获奖后又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我很期待他的故事。

【篇十: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知获奖后,莫言直言惊喜而惶恐。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获奖的资格。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环以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

读了这段文字,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莫言爷爷的朴实、谦虚,正是他这样的文学家,中国才会突破原本0的记录,获有史以来文学界最高荣誉。

谈到莫言,就不得不说起他的个人经历。1955年2月17日,管谟业(莫言本名)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据莫言的哥哥说,莫言是个险些去见阎王的孩子。儿时经常能咯嘣咯嘣吃山煤渣子的甜味,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当时正是有名的三年困难时期。莫言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题为《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一个饿怕了的孩子的自述之一》的演讲时说:长期的饥饿使我知道,食物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什么光荣、事业、理想、爱情都是吃饱肚子以后才有的事情。因为吃,我曾经丧失过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由此可见,莫言的童年生活是如此艰辛、坎坷。

尽管生活在如此的窘迫的环境下,莫言也一直没有放下过文学。五年级时,莫言因为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的,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的母亲在邻居手中买来了一套《中国通史简编》,莫言便靠着这套书走出家乡。至今为止,莫言仍认为《中国通史简编》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

我们日常学习也是这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考第一的人不是固定的?在一次次测验中,第一名的学生总会经常更换的,在学习中有无数同学前俯后继地努争第一,而因获得第一的人如果不能始终谦虚,也不会有长远的成就。其实,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什么环境下,能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才是学习的真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披荆斩棘不停地冲向前方。

莫言就如我们所说的那样,一直坚持着他的文学梦,根据他的笔名,就能得知他获得一切成功的秘籍。大到国家领导,小到普通百姓,人人都要谦虚,让我们向莫言看齐,戒骄戒躁,永永远远默言下去吧!

【篇十一: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

首先,它提醒我们中国作家必须摒弃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回归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正确轨道,营造一个单纯、洁净的文坛。在莫言获奖前,很多所谓的专家、作家都预言莫言根本不可能获奖,有不少人甚至对莫言竭尽抹黑、诬陷之能事,有的说莫言崇洋媚外,太迷信诺奖了;有的指其在炒作,借机多卖几本书;有的干脆朝他身上泼污水,说他收买诺奖评委。

实际上,此前普通百姓对莫言获奖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期待,但与文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是不是中国作家获奖,而文人的反应所以如此龌龊,是因为他们首先想的是不是自己获奖,如果不是那宁可其他中国作家也不要获奖,这样他们才觉得咱们中国作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也才心安理得。可以说,围绕莫言获不获奖,将中国文人的肤浅浮躁和文人相轻的劣根性再一次摊在了阳光下,而这其实正是影响中国作家走向世界、影响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主流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保持文坛的纯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文学,也不可能让中国文学走得更远。

其次,它告诉我们中国作家必须克服浮躁的心态,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把火热的生活当作创作的动力。

莫言凭什么能获得诺奖,人们给出的回答通常是凭借的是他的实力,可笔者要问的是莫言的实力从何而来?仔细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不仅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而且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种实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靠着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无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着一个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难怪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赞扬莫言的作品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可反观当下的中国作家,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踏踏实实深入中国农村体验生活,且一呆就是一年半载甚至好几年?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不为名利所累,潜心创作,写出那么多影响巨大而广泛的作品?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虚怀若谷、宽以待人,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始终保持低调而不愿意伤害别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纵观当今文坛能出其右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有的只是半吊子作家,或是浮光掠影、追风逐日的作家,再就是借着所谓的文学作品大发横财,浑身上下沾满了铜臭的作家。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诺奖青睐植根于生活的作家;文品即人品,诺奖偏爱行事低调的作家,莫言的获奖即是明证,中国的作家如果不能就此作深刻的反省,不能像莫言那样立足生活,深入社会的最底层,搭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脉搏,深刻揭示小人物的命运,那中国文学绝不会因为此次莫言获奖而走向世界,更不会迎来文学的复兴、文学的繁荣和文学的辉煌。

由此看来,莫言获奖只是中国文学一个新的起点,繁荣文学创作,让中国文学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坛,未来的路还很长,中国作家任重而道远!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老师获奖感言


两天紧张而激烈的市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终于结束了。

比赛的两天让我寝食不安。第一次与各个县区派来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强手进行现场比赛,作为年轻没有多少经验的我来说紧张是难免的。赛完了,当自己知道三项总分全市第一名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呵呵!不瞒大家说,我突然间增长了几分城市人的自信!这两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呀!倾刻间,我对这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却有一丝留恋了。

我好高兴,我也与好多好朋友报了喜;同时,也接到好多领导朋友的祝贺电话。当然,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她,从赣州打的回来的路上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她,她却……有朋友不愿分享我的快乐,却没有想到会是她!失落吧!

事后,仔细一思忖,却也明白了好多深含着的道理: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默默地负出,在默默地支持。我要感谢他们,是他们才能给我无穷的动力与上进的心态。借此机会我要好好的谢谢曾令华校长,是她在背后鼓励着我,在默默地帮助我!

成绩是可喜的,也为于都县争了一丝光彩,但我的压力却是比我当初想像的要大的多了!一想到省里的比赛双腿就有一丝不听使唤了(当然夸张的成份还是有的)……比赛是惨酷的,要学会坦然的接受事实。为了减轻比赛对我的惨酷性,做好充分的准备比一切都重要!我坚信有打抖的双腿,就有足够大的压力;有了足够大的压力,我才会有发挥超常力的可能——压力能成就我这样的人!

我想:以平实的心态对待荣誉会是最好的。因为极度兴奋的过后总会有失落的低谷。当然,但愿我的低谷也有小丘的优美幅度!

学习标兵获奖感言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回首一年多以前,我刚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激动万分。大学是一片新天地,它将是我人生的又一段旅程。我不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是大一第二学期,我的成绩很不理想。当看了自己的成绩后,心真的绞痛,想将自己封闭起来,那个凄清而又惨淡的夜里,我躲在被子强忍泪水,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供我上大学很不容易,但我却以这样的“成绩”回报他们。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报答他们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凤凰涅磐,却在欲火中重生,我的成绩有了进步。上帝眷恋了我,这次评优中我获得了“学习进步奖”。虽然这个奖与一、二、三等奖学金相比的话,有些“微不足道”。但我想,这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肯定。对于这个奖项的获得,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激动。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会很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古人云:“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我也相信: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只有锲而不舍,不断努力才会有进步。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进步,我不会以此为终点,我会提醒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

不知不觉在这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已经差不多两年了,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得那么的渺小,唯有自信和拼搏才能扬起远航的风帆,抵达成功的彼岸。前路漫漫,上下求索,我坚信,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目标虽各有不同,但奋斗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机会是平等的,抓住时间与机遇,就会抓住成功。我们经常会说是为了父母读书。其实,我们读书还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将来能养活自己,为了将来能在几百万浩浩荡荡的大学生队伍中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在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光彩。

我很喜欢贾平凹的一段话:我拒绝用青春去赌明天。那弥足珍贵的季节,怎能经得起一掷千金,千金可以收回,但无论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处可寻了。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获金秋的硕果。

我们正是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时候,就让我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演绎我们的梦想,释放我们的激情,在我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能潇潇洒洒的走出去,问自己一句:“这些年,我问心无愧”!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又开始了的一段新的征程,希望能和同学们风雨同舟,不断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拼搏,希望能在硕果丰收的日子里,赢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果实。

因为有您的谆谆教导,因为您们的悉心呵护,谢谢周老师,谢谢我们温馨的一家人,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有你,更精彩。谢谢!

书法比赛获奖感言


我得知自己荣获书法比赛一等奖后,心里非常非常高兴、非常非常激动。

寒假时我就知道有一个钟村镇小学的书法比赛等着我去参加,我必须利用寒假的时间多写多练,几乎每天都写六面字,时间紧张得很。

开学以后,肖老师每天都选一些内容给我练习并作出指导,我写的字终于有了明显进步。

赛后的一天,肖老师对我说:“你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觉得下次书法比赛我还会拿一等奖,而且我还能写得更好!

最后,我要感谢指导我练字的肖老师和我亲爱的妈妈,谢谢你们!

院长奖学金获奖感言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此次获奖的喜悦,我是来自英语商务08-1班的刘冉。当得知自己获得院长奖学金时,我感到非常的意外与荣幸,但我坚信: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成功之门是为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敞开的。在这里我想要特别感谢教导我、培养我、批评我的老师们,你们毫不保留的教诲,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许多为人处世的态度;我还想要感谢帮助我、支持我和对我提意见的同学们,是你们的教导和帮助才有我今天的成绩,真的谢谢你们!

回首两年的大学生活,有过笑,也有过泪,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很多,这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过去两年里,我的学习也是在摸索中前进,我也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心得,我将它们归结为以下三点:

积极主动,自主学习

学不像高中那样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旁边教导,大学是一种成人式的学习,我们接过学习的接力棒成为领跑者,在这场比赛中,可以跨栏,可以抢道,可以跳跃,而绝不能在起跑线上等待老师牵着你跑。大学里只有积极主动、自主自立的学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此外,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后,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要轻言放弃,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后,才会对书上的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

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学习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将求知和进取看做人生一大乐事,学会从学习中寻找快乐。当我们以一颗快乐的心去对待学习时,我们就不会简单地把学习当做负担与任务,相反我们会把他看作是一种娱乐,我们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合理分配时间,学习工作两不误

大学可以说是最锻炼人的阶段,班级、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机会,我们的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如何更好的工作,如何更好的与别人交流,这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可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中心任务还是学习,不能因为工作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又是起点。我会把这次获奖作为以后学习生活的动力,不会因为一时取得好的成绩而骄傲,而应该要有更高的追求,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大学奖学金获奖感言


两年前,我也做过这件事,写一些我的经历或是感想,现在想想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呵呵。人也大了,活力也没以前了。现在讲些以前的经验吧,希望能给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建议吧。我可能就一点好,从来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不利的情况下,我都不放弃自己,积极地活,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你爱的人,在学习上,也依然如此。不管别人有多否定你,说你有多不行,但倘若有一个人在台下给你鼓掌,加油打气,你就应该继续完成你的舞蹈,坚定地跳下去。听说读写译,哪一项都很重要,我们的老师都很负责,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还没有他们强,那就不要抱怨,安心把他们身上的东西学到,化为己用。大一到大三的早晨,大家能起来读书的就读读书吧,因为到大四你就会发现,你和不读书同学之间的区别会有多大。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可以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cctv的英语风采大赛,还有各种英语机构举办的英语演讲,有一句话,是我在参加英语风采大赛的时候看见的,觉得很好,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成长比成绩更珍贵,体验比名次更重要。所以,抓住每一次机会,去丰富你人生的阅历!

我的成长,离不开许多的人的帮助,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想跟帮助过我的人,真心地道声谢谢,因为没有你们的善良与爱,可能今天的我什么都不是!谢谢。

国家奖学金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当我得知自己xxxx获得国家奖学金时,我除了激动,还有感激。感谢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学子的重视和栽培,感谢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老师,感谢浙xxxx这个光荣的集体,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这次获奖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人说:大学是人生的一本教科书,我很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浓厚的学习氛围,蓬勃的运动生机,丰富的团队生活,真诚的同窗友谊,大量的锻炼机会,这是大学生活给我留下的印象。从高中到大学,就如同翻过了一座山,而山的两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高中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显得枯燥乏味;但大学不同,这是一个充满新鲜和激情的世界,我们终于不用一天到晚的学习。然而脱离了高中时的书山题海,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放任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基本义务和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大学的学习是一个由自觉学习到自发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去认识、了解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充实起来。一个人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自己就像是半杯水,要觉得的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是空缺的,需要不断地去填充。当然适当地参加公共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和能力也很重要,既要会学,也要会玩,劳逸结合。

在大学里,要学会培养好品质。要乐观向上,心态端正,团结同学,友爱他人,有责任心,有爱心,能感染身边的人,做个好品质的成功人。同时还要学会处事,学会诚恳地做事,学会自信,勇敢地面对挫折,学会行动,要敢想敢干,勇于尝试,只有尝试过才知道结果,才能挑战并超越自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这是我人生中的三件大事,也许正是这三件事的指导,才让我拿到了奖学金。我想,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走到哪一个高度,哪一个位置,我都会不停地去学习这三件事情。

其实对获奖学金而言,并不是我上大学的主要目标,它只不过是我努力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从跨进工商学院校门那一刻起,我就立下了自己的大学目标,那就是为以后的人生耕耘,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我觉得自己没有浪费光阴,我可以坦然地说对得起自己。我努力过,我拼搏过,所以我很快乐。

至于对学弟学妹们我想提几点建议。第一,大家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来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常去那里,随意翻翻,无论是专业书还是课外书,你都会有所收获的。第二,要确定一个目标,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并且绝不能轻言放弃,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第三,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所谓“专业无冷热”,不要因为你所学的专业不好或冷门而闷闷不乐,每一门专业都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要改变态度,认真对待,相信你会在你的专业里闯出一片天。

荣誉,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不能因为一时取得好的成绩而骄傲,也不能因为成绩一时不理想而气馁。所以,心中应该要有更高的追求,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我现在的成就,不单单是我一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背后有党和学院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有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再次向你们真诚的说声“谢谢”!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无以为报,我只能以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工作,做个有用之才,为社会多做贡献来宽慰你们。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祝愿美丽的母校明天更辉煌!

莫言《娃》读后感


听说中国人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来看,毕竟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中国人早已只能称为华人了。
刚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是质疑莫老的文笔,而是这部作品竟然是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书信体小说。在这当口,写给哪国人不好,偏偏是日本人?特别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当然这是姑姑私下里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更甚了,甚至开始怀疑这部作品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否涉及政治因素。
小说写到了中国闹饥荒时全公社没出生一个孩子,写生活变好之后为实行计划生育残害了不少生命,写文革时对人性的迫害,写中国人重男轻女,为生儿子不计后果。写台湾对内地人的吸引力,主人公的未婚夫叛逃台湾。当官的如何腐败,一个小小的乡卫生院院长只会向上级送礼和诱奸下属;大款如何奢靡,包了二奶再包三奶四奶
看小说的过程中,我确实产生了我们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想法,产生了自家孩子怎么打都行,别人不能碰人民内部矛盾没必要向全世界宣扬的想法。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肤浅很幼稚,但它确实产生了。不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太正常,毕竟我受了党的教育二十多年,对自己的党和国家怀着极深的感情。
尽管如此,我知道自己的文学素养应该不只是到这一步,既然是现实主义作品,就要把现实刺裸裸的揭示出来给人看,就要触及人心灵的最深处。虽然80后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但我知道它确实存在过。所以,就算心里再不舒服,我也不得不承认,《蛙》的的确确反映了中国发展史上一些许多人都知道却没有说出来的事实。

喜欢《莫言获奖感言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断手莫言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