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爱丽的童年读后感

爱丽的童年读后感

《依然爱丽思》影评1600字。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依然爱丽思》影评16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Living The Moment《依然爱丽思》影评
14级工商管理学院 陈珩 32014020094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在这个商业片漫天遍野的时代,很久很久,都没有看到这种关于人性的《依然爱丽思》。躁动的年代,静下心来,又细细的看了一遍,从中有感受到了别样的温馨,感动。
电影讲述的Alice作为一个大学语言教授,从发现自记忆力衰退,到确诊阿尔兹海默症的经过,这当中,发生了无数了琐碎的小事,感受到了Alice从平静到害怕,恐惧,轻生,再到不惧怕疾病,勇敢的活下去。
不得不说,电影是由一个又一个小片段组成的,稍微有些略显乱,似乎在讲着一个又一个温情的故事,中间夹杂着一些亲情间的矛盾,一些曾给未来自己录视频去自杀的小黑暗。但主线还是随着Alice的病情的加重和心态的改变而推进。
这部影片,更愿意说是看女主角演员一个人自己。Alice她用富有层次和张力的眼神,演绎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女性眼里充满的自信和幸福洋溢,到逐渐被病魔击败的惶恐不安,最后眼里空洞而木然。言语能力从铿锵有力富有活力的表达,逐渐变得犹豫,反复,演绎自己因为阿尔兹海默越来越痛苦,力不从心。,她表演非常有张力,恰到好处,感情收发特别自然,在兴奋点上也不显得过头。可以说完美的表现了一个大学教授,面对疾病,面对有些叛逆的女儿,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这样的自然,让人理解。
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病,因为我身边的人没有得这种病的,所以我对它很茫然。但是当电影中的一个镜头,Alice在床上看到哽咽的跟丈夫说自己宁愿被确诊为癌症,而不是这种让自己记忆力衰退的病,因为这么美丽的世界,这些可爱的亲人都即将记不起来,这的确是多么让人厌恶绝望的病!看到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她那份深深的恐惧。也能从演员的表演中了解到这种病是可怖的。还一个镜头就是她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在衰退,所以把对自己重要的信息都录在手机当中,包括她女儿的名字。当晚上找不到手机的时候,她发狂了,癫狂的翻箱倒柜,她害怕,十分的害怕自己手机丢了以后,会忘记自己的亲人!她的眼神充满了恐惧,无助,精神直到崩溃的边缘,这里可谓又是一泪点。我们很难想象这是怎样一种挣扎,当你熟悉的整个世界一点一点离你远去,你不记得家里的方位,不记得从前的自己,甚至连最亲近的爱人最后也会消失在你的世界里,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却又这样的陌生。
即便是被这种疾病缠身,但电影的主旋律还是温馨的,还是能积极传播一种坚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来自家庭亲人的Love。当中演绎的最深刻的两个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是Alice被确诊阿尔兹海默症以后被自己的主治医生邀请去做演讲。 其中一席话:But for the time being,Im still alive.I know I am being.I have people I loved dearly,I have things I wanna do with my life.I rail against myself for not being able to remember things.But I still have moments in the day of pure happiness and joy.And plesase do not think I am not suffering ,I am struggling.Struggling to be part of things, to stay connected to who Ionce was.So I living the moment.It is really am I can do,live the moment,and not beat myself up too much.这段话真的很煽情。包括当场观众也被Alice感染到了,潸然泪下。 虽然知道自己的记忆在一点一点消逝,无法去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她有足够的理由来不满、来愤懑、来尖叫、来狂躁,但她选择了更理智的平静对待。至少,在一种灾难会降临在头上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当下,珍惜每一刻,不留遗憾。活在当下,不要被击垮,想想自己爱的人,自己的幸福,保留住它,珍惜自己现在还能把握住时刻。再一个温馨的画面就是结尾了,小女儿给母亲讲述,然而Alice并不能听明白,在最后,她那时候可能连话都不能够完整的表达了说了一句,但伴随迷离的眼神还能说出一句,是爱,这可能是她即使意识模糊,记忆衰退但灵魂深处依旧感受到的家人的爱,自己的积极的力量还是能促使她面对疾病,呼应了整部电影想传播的爱,乐观积极向上的观念,升华高度概括了主题。
微笑,坚强的面对生活----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
如果说,人的记忆是一杯水,阿尔兹海默症就像不断晃动着这杯水的一只强有力的大手,一开始,你失去的只是最上层的记忆,也就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因为水的晃动,底层的记忆也许反而漂起,清晰地浮现在你眼前,而慢慢地,这只有力的大手终将摇晃尽这杯中的水,就像影片最后的白色屏幕,最终,你的大脑中将什么也不剩。记忆这个东西,而当你不再拥有记忆,你也将渐渐丧失做人的功能和基本权益。未来,是未知的,谁也不能够主宰。或许我们会过得很成功,或许会变得很落魄,或许能长命百岁,或许也会想Alice一样,恶病缠身。但我想,保持乐观,微笑,微笑面对生活,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记忆在Alice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那一刻看来,是多么的美妙。现在我们经历过的困苦,欣喜,幸福,悲伤,即使老之将至,再一回想取来,也会嘴边荡起浅浅的微笑,回味起那一刻。Alice尚且如此,而年纪轻轻又如此健康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简爱》里有一段这样的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到达上帝面前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事情,但也都应当去热爱生活,即使它充满风浪,充满波折,这时我们还是要微笑,微笑面对生活。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神探蒲松龄》影评1600字


《神探蒲松龄》影评


故事讲的是隐居深山老林的蒲松龄不仅是一名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更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捉妖高手。在某次珠宝盗窃案中,蒲松龄和金华县菜鸟捕快严飞结识。在此之后,被衙门提出来的严飞找上山来,死乞白赖要拜蒲松龄为师。


适值此时,金华县初县令的独女被女妖摄走,中途虽有法师宁采臣阻拦,但是小姐却下落不明。得知此讯,蒲松龄带着严飞和一众早已收伏的小妖下山捉妖,结果遭遇小倩的姐姐镜妖阻挠。 一番混战过后,虽然镜妖被除,但是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仍有一段宿缘未了


蒲松龄是一个拥有法宝阴阳判的书生,除了带领自己善良的小妖抓妖还在业余时间写书。由于结识捕快严飞而参与一起调查少女失踪案,由此牵出宁采臣和聂小倩的绝世虐恋。



燕赤霞之前是一只蛇妖,邂逅聂小倩后在其影子里并化名宁采臣。他为了获得人形用妖丹与聂小倩交换,后为了救小倩想换回妖丹。



聂小倩因为燕赤霞的关系从人变成了妖,靠专门吸食少女魂魄维持生命和容颜。她与姐姐镜妖为伴,为了燕赤霞她牺牲自己坚持为妖。



严飞是金华县里的捕快,长期受到捕头刘全震的欺负。被赶出衙门后拜蒲松龄为师继续破案,但为人做事有点冲动莽撞。

这部电影据说成本3亿,成龙片酬8000万。以豆瓣评分来说和《小猪佩奇》一样都是分数在贺岁片中垫底,以票房来说这部电影亏损应该不小。从导演履历看只拍过一部国产恐怖片,而且以3D为卖点难怪这么喜欢特效。而编剧的履历也喜欢特效和搞笑,估计本片的特点也是这么定下的。



本片利用了5000台电脑云端渲染纯CG水准的镜头,还有中国电影史上最大型的机械道具装置。片中有2000帧特效长镜头,利用CG技术还原了成龙风华正茂的年纪(在《加勒比海盗5》里德普年轻时的样子应该也是这种技术)。还有体长150米重8万吨的黑蛟鱼是中国影史上目前最大的CG妖怪,并且在世界上首次使用3D泡沫雕刻打印技术置景。360名工作人员中有来自新加坡、韩国、美国,共用426个日夜协作完成了电影拍摄任务。其中特殊道具制作了162件,1400个CG镜头,800个动作镜头,成家班负责动作设计。



这部电影把蒲松龄和《倩女幽魂》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捉妖与旷世奇恋的故事。片中的世界人妖共存,人和妖都有好有坏。估计片方想利用成龙、可爱的小妖以及《倩女幽魂》人物改编的故事做一个合家欢的特效电影,但最后票房比起同类型的《捉妖记》差的太远。本来成龙的票房号召力还是蛮强的,并不比周星驰差。不过电影最终好不好看还是取决于故事,而非特效可以完全弥补的。



从花絮中除了看到剧组在特效制作上花的精力外,还有成龙空余时间对各方面的关心。包括钟楚曦拍摄后半段跳舞的戏时因道具服装重量失衡手部受伤,成龙对此也十分关切。整个片场有成龙在气氛还是非常轻松开心的,而成龙的敬业程度和绯闻程度一样名声在外。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和对后辈的提携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每当他出一部电影即使可能是烂片我也会去看一下是否有出彩的表现。



表演方面成龙片中的表现和以往自己的那些功夫喜剧片里的人物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之前在《英伦对决》化身为女儿报仇的老父亲那种角色算是另一种人物风格的尝试。阮经天的表演还是那种张力比较大的风格,只有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因为演和尚表现才比较收敛。长得像萧敬腾的钟楚曦以前脸不像现在这个样,此次表现的气场和人物需要一致。林伯宏这次演的人物是心直口快、冲动莽撞的角色,表现还是可以的。本片虽然有乔杉、苑琼丹、潘长江这些喜剧演员加盟,但是他们的戏份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其余演员表现中规中矩,碍于剧本设计也没有什么太大发挥的机会。



本片的评分较低我觉得还是故事设计的不是很好,可惜聊斋这个大Ip没有利用好。电影引入作者变神探也不是不行,但是蒲松龄这个书生具体的来历背景并没有交代清楚。小妖忘忧能帮人清除记忆,这个套路明显是《黑衣人》用的记忆消除棒。小妖屁屁是清朝僵尸的造型,这比故事里的朝代要晚有点奇怪。猪妖喜欢上一头驴,这种跨物种的喜欢不知道编剧口味是不是有点重。蒲松龄的咒语是不是太简单了,居然会被燕赤霞记住。燕赤霞和宁采臣设计为同一个人,和小倩还是人妖互换。这两人的相爱相杀只是动画介绍了渊源,但是缺乏一定的互动铺垫直接就升华牵扯救赎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本片主要为暖色调为主的镜头,故事的所在地是个像张家界地貌的小县城。服装道具和特效都还是可以的,片尾曲邀请了喜欢打篮球会发律师函警告的蔡徐坤一起与成龙演唱。片中与镜妖打斗这一段还蛮有意思的,除此之外都是游走与煽情和搞笑之间基调很不稳定。



故事中燕赤霞与小倩的人妖互换恋我觉得是一场孽缘,就像宿命安排会走向不归路一样。感情世界中一般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分手后最好是两不相欠相忘于江湖。但这对情侣都非常执拗并希望对方比自己过的好,所以总想把痛苦一人揽下。可是作妖后会害了无辜的人,所以注定是悲剧收场。当两人的爱情妨碍了芸芸众生其走向必定很难圆满,而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电影既没有把蒲松龄这个主角的作用充分表现好,也没有把聂小倩的故事改好。我觉得只是片方用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Ip作为噱头配上特效想赚钱,但因故事没有设计好而导致票房惨败。这说明很多观众对于贺岁片选择的谨慎,同时也说明特效大片故事不好的话即使有明星出演观众也不买账。这对其它电影投资方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现在基本没有票补的情况下观众对于花钱买电影票不会轻易随便挑选了。



整体看下来电影中成龙没有很多打斗,主要是依靠特效和小妖一起卖萌搞笑。如果去掉特效后并无特色,故事有点单薄。估计想模仿《捉妖记》走萌系儿童合家欢市场,结果事与愿违。满分10分制我打5.0分,下一次讲电影《廉政风云》。


雷霆沙赞影评1600字


雷霆沙赞影评:被亲情耽误的沙雕英雄
文/王珉

《雷霆沙赞》在叙事上大获成功,得益于角色关系。超级英雄的独特性,在于他和反派都摒弃了特殊能力的人格化,转而阐述获得能力的复杂原因。该片将现代青少年置于能力和身份的困境中抉择,与早年《蜘蛛侠2》的表现方式殊途同归。2018年的《死侍2》和《蜘蛛侠:平行宇宙》同样关注超级英雄的自我意识,这些手法归根究底发源于《超人2》。
沙赞名称的演变由来
1940年,沙赞在漫画中正式登场,其真身比利是位中学生。1972年,因与漫威的惊奇队长商标纠纷,放弃惊奇队长的标志,而改以沙赞作为商标。2011年,DC漫画正式更名为沙赞。
扎克施奈德操刀DC扩展宇宙,《正义黎明》和《自杀小队》口碑平平,而《正义联盟》更是全线崩盘。离开扎克施奈德的冷峻风格后,原本漫画的多元魅力才凸显出来。《神奇女侠》和《海王》的想象瑰丽,DC的第七部作品《雷霆沙赞》也抛弃了暗黑风,更扩展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模式。不只是击退强敌拯救地球,更对超级英雄形象进行深挖。
自从蒂姆波顿的《蝙蝠侠》诞生后,30年来漫画超级英雄,早已化身美国新的反主流文化极客文化的代言词。而首部实现此目的的超级英雄电影,并不是迪士尼和漫威电影宇宙,而是DC。《雷霆沙赞》和其他DC电影一样,虽然无法在气势上胜过漫威电影矩阵,但视觉效果和娱乐理念不断推陈出新。
片名有种国产喜剧《天气预爆》的诙谐幽默感,雷公、电母般既搞笑又沙雕的气质。接地气、市井、活泼、话痨、骚贱等标签,强调童心未泯的稚气,它带来的是少年成长对抗霸凌的超级英雄喜剧。某日,比利突然受到巫师的眷顾,继承了超能力,通过大喊沙赞这个词,从小屁孩瞬间变身为万能帅气的肌肉大叔,像极了动画片《魔法小甜甜》。他像是抢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以炫耀的方式摆弄武器闪电,为了逃学而使用超能力。他无法正确使用这些能量,出糗闹出许多笑话,潜移默化地促使他成长。六个小伙伴的变身,也像美少女战士一样,瞬间全变为穿着五颜六色的卫衣披风帅哥美女,羡煞粉丝。片尾彩蛋,祭出了DC最强大的反派蠕虫冥思螨,续写了漫威电影宇宙对漫画和漫画粉丝的忠诚度。
遗弃儿童的真实写照
《雷霆沙赞》像极了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后者根据遗弃儿童的真实事件改编,源自东京西巢鸭弃婴事件,很多孩子被悄悄遗弃悄然死亡,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却承载着沉重的伤痛。同样《雷霆沙赞》的反派希瓦纳博士和比利都属于被遗弃的孩子,前者被父亲和哥哥嫌弃为废物,而后者被生母抛弃在游乐场,两人的生命如草芥般生长。
14岁的少年比利始终认为,母亲是不慎放手,使他走失在人群中,最终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生活。于是,从那天起,比利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寻找生母和原来的家。
遗弃儿童的成长和超级英雄的母题分不开,比利一直拒绝长大。他珍藏着生母给的指南针,相信生母一直会等他回家。这使得他不愿接受别人的关心,不承认新家给予的关爱,也不想结交新朋友,无法敞开心门。然而,他在游乐场的走失,明显是母亲的遗弃行为。因为生父长期蹲监狱,父亲这个角色一直缺席,使得照顾比利的责任,就落到了生母身上,迫使生母放弃这个拖油瓶。
当比利和生母重逢时,比利没有被真相冲昏头脑,而是带着对生母的怜悯,将指南针留给了对方。这和当年17岁生母抛弃儿子的自私,冰冷的情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相比而言,反派希瓦纳博士,同样背负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却选择了歪门邪道。影片伊始,就细致刻画童年时期,希瓦纳被父亲和哥哥蔑视讥讽的日常,怨怼的家庭关系,造成希瓦纳的人格分裂。这种伤害一直持续到成年,以至于在他获得七宗罪的超能力后,作恶的第一件事就是弑父杀兄。
而同样背负悲惨命运、被生母遗弃的比利,很幸运没有成为另一个希瓦纳博士。他找到了心有归属的家:一个对他真诚友善、关怀备至的家。收留比利的寄养家庭夫妇,也曾是孤儿。这个领养家庭中,有5位肤色性格各异的孩子,加上比利是第6位萌娃。初来乍到,比利和大家都保持距离,但慢慢相处后,他被家人的热情所感化。
片末,场景同样设置在游乐园。童话般的幻想氛围,和比利当年在游乐园被生母遗弃形成呼应。徘徊在游乐场的孤魂野鬼,又在游乐园重新找回家人。白天人流熙攘的摩天轮,和夜晚光彩夺目的摩天轮,形成强烈的视觉符号,营造出超现实的奇幻感,就像批判人性的舞台。没有血缘的兄弟姐妹们,分享比利的沙赞超能力并肩作战,分裂了反派希瓦纳身上的七宗罪,战胜了这些怪兽,成为电影的高光时刻。或许,对于被遗弃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
恐怖片的善恶二元论
本片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乃《海王》导演温子仁的徒弟,同样从恐怖电影起家,将《关灯以后》《安娜贝尔2》的恐怖元素,和超级英雄题材融会贯通,让人沉浸其间战战兢兢。
因此,可以说《雷霆沙赞》和《亚洲怪谈》新加坡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讲述女鬼寻仇,朴素的善恶二元论。《雷霆沙赞》的理念同样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胸带闪电的巫师组织宿敌,名为七宗罪,对应七个怪物,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比利变身沙赞超级英雄,意图压制这些怪物,防止其祸害人间。
《雷霆沙赞》在恐怖片中玩出新的诡异,通过急促的音乐和镜头制造,而不是真正恐怖的剧情渲染。恐怖片和喜剧都存在共性,本片既有惊吓又有搞笑的手法。对应青春期的比利从最初害怕青面獠牙怪兽的恐惧,到最后让5位小伙伴握着魔法棒全部变为超级英雄,这些刻画拉近了人物和观众的心理距离,产生共鸣感。
总体而言,本片更像是争夺魔力球超能力的延伸,而不是恐怖故事。反派希瓦纳在小轿车上,和比利在地铁车厢,两人穿越时光机到达永恒之岩,发现梦境与现实的隐喻极为相似。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深刻剖析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

《岁月神偷》影评1600字


《岁月神偷》影评:偷回港片失去的味道

前不久采访朱茵,谈及香港电影这二十年间的没落,她出乎意料的提起了《岁月神偷》这部电影,说在柏林的获奖让所有人都很开心。
当时我十分不解,一来水晶熊不过是非竞赛单元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奖励,二来这部电影和朱茵本人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今天,当我完完整整的看了这部影片才明白,原来对于几代的香港人来说,它意味着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
浪漫主义的情怀
这部电影改编自罗启锐导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见大,在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据说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比如恋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电影的形式来纪念他的亲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无从考证罗启锐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罗进二一样贫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毕业,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就读最好的三大电影学院之一NYU,这份经历令他早已成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他、张婉婷、许鞍华等人有着一样的人生轨迹,而他们的电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在不忘反映现实残酷的同时,又总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处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看不到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而是凸显着一种中产阶级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岁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还高明的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官员贪污腐败,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文革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在电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过孩子那戴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变形的社会则大大缓解了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这当然不是《细路祥》一样的草根情怀,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的温馨。也许单纯是善良的人性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冷漠与痛苦,但正如鲁迅为《坟》的结尾插上的野花,电影也需要这么一个光明的尾巴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浪漫主义的情怀。
许久不见的纯爱
《岁月神偷》中白纸一样的纯洁爱情是香港电影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了。试看这些年的港片,以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厌烦。用林奕华的话说: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对待追求者时,却无一不摆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脸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风,森美、王祖蓝这些样貌猥琐之流亦常常出没在银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岁月神偷》则不同,纵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但影片却给这对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现的空间。不仅有double rainbow和热带鱼的记忆,更有公主离去,王子倒下,鲜血滴满白玫瑰的煽情桥段,唯美得让人觉得是在看韩剧。至此,罗启锐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让爱情抛离现实的诸多枷锁,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看。这样的纯爱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别说是香港,就连内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业大潮的侵蚀下变了模样。太多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样找来要在宝马车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节目就已经证明了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因为没有,所以才弥足珍贵,才让《岁月神偷》里的爱情这样的触动人心。

相濡以沫的温情
但《岁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爱情故事,影片更动人之处在于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邻里间的互助互爱。
虽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话讲得并不标准,但他已经在无形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是上海移民。上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为时局动荡,大批手工纯熟的上海裁缝师傅和理发师傅陆续迁移香港,他们所留下的洋服字号在香港叱咤风云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罗蒙、W.W.CHANSONS等,而上海发廊曾经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处,晚上坐在一个屋檐下露天吃饭,五大七小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辉和梁朝伟演的《难兄难弟》,也是一帮邻里之间,整天喊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岁月神偷》虽然没有把口号喊的多么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细节之处已经将这种在都市森林铁门对铁门的冷漠中逐渐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处的重现了出来。
亲情更是一颗催泪弹。母亲带着患上血癌的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而父亲为了让哥哥输上新鲜血液不惜当掉陪伴多年的婚戒。当吴君如轻轻抚摸任达华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让亲情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回归的香港精神
不用科技,没有神功,《岁月神偷》诉说的只是一个发生在香港基层家庭的故事。但面对艰难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却充分体现出了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罗启锐说,近年香港社会上充斥了负能量,80后面对困难,感到迷惘,或者只懂得抱怨,令他回想六十年代时,面对的困难更多,还不是凭信念,想方法渡过难关。影片中罗记鞋店的招牌就是他送给这些年轻人的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鞋字半边难(難),亦有半边佳。就像吴君如饰演的母亲常说的那样,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香港人就是在这样的乐观精神中走过了几十年,经历了经济的腾飞,也经历了金融危机、SARS的肆掠。做人总要信。罗启锐正是要借母亲之口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
六十年代流行摇滚乐队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几度响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际飞翔的青鸟影片的最后也借着天空中出现的double rainbow来凭吊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然后,我们在浮躁的空气中再次呼吸到了久违的那种属于香港的感觉,至此一座城市也终于找回了它那被岁月偷走的味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岁月神偷》绝对是《天水围》之后最好的港片。

《海边的曼彻斯特》影评1600字


《海边的曼彻斯特》影评

初听这个片名,不免让人想到英国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以及鼎鼎大名的足球队曼彻斯特联。然而事实上这是一部纯正的美国片,片名中的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就是一个完整的小镇名称,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人口总数只有5136,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边小镇。
本片导演Kenneth Lonergan编剧出身,曾凭借《纽约黑帮》和《请在靠近我》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是他自2000年的《请再靠近我》和2011年的《玛格丽特》之后的第三部剧情长片。颇为低产的他选择了2014年便上了好莱坞剧本黑名单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制片人马特达蒙一度想要自导自演,最终因为档期问题将它交给了Lonergan。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拥有良好编剧素养的Kenneth Lonergan没有辜负一个好剧本,踏踏实实的讲了一个好故事。
正如马萨诸塞州极寒的冬天一样,《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是一部冷静、冷冽、甚至冷彻骨髓的影片。镜头跟随一个名叫Lee(卡西阿弗莱克)的男人,叙述了哥哥因病去世,Lee不得不照顾失去父亲的侄子patrick的故事。
影片以一串平实的生活镜头剪接开场,我们看到这个名叫Lee的普通中年男人,做着最普通的蓝领工人工作:修马桶、修水管、铲雪。他似乎没有家庭,收工之后就前往酒吧喝闷酒,沉默寡言却一点就着,怒火仿佛扣动扳机,瞬间出膛而出,直冲面门。一个孤独、寡言、易怒,同时又有些失败的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简单镜头,便呈现在每个观众面前。
一通电话打破了他无聊甚至有些颓废的生活轨迹,医院的人通知他,他的亲生哥哥Joe因心脏病去世,Lee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前往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也没有失去亲人的落泪。沉默是Lee唯一的表态,即使走进停尸间,看到已经冰凉的哥哥的遗体。随后Joe16岁的儿子patrick出现,同样的冷静、寡言,在停尸间停留的时间,甚至比Lee还要短。好的,推回去吧,同样的镜头角度,更短的时长,如同一段可有可无的空镜头,这便是父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也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最大特点,导演Kenneth Lonergan将剧本中最悲痛的情节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就如同片中角色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埋入心底,只在独处的时候才重新拾起,默默舔舐伤口。
随后故事的走向依旧平缓,根据Joe的遗嘱,Lee莫名其妙的成为了patrick的法定监护人,要照顾他到18岁成人。这本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举目无亲的patrick似乎只有叔叔可以依靠。但Lee犹豫了,他坐在政府的办公室浑身颤抖,之后的一段闪回戏交代了他如此的原因,也交代了他如今失败的生活的根本原因。
他曾经也有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戏份不多,但米歇尔却用寥寥几个镜头就证明,她是她这个年龄阶段,最好的女演员之一)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虽然生活拮据,但也自给自足。但一场大火吞噬了两个未入青春期的女儿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也吞噬了原本幸福的生活。从商店买酒归来的Lee看着变成一团熊熊火球的家,呆滞的不知所措,耳边响着的,是自己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是一个多么悲伤地故事,随后两人离婚,妻子再嫁,而Lee离开海边的曼彻斯特,来到了波士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只不过这一次,他独自一人。
而当观众知道这一切背后的故事时,影片已经行进60分钟,导演用细碎的生活片段拼贴起一个沉默寡言、墨守成规、又极易爆发的人物形象。再用一个简短的闪回交代这种性格的成因,这样克制的材料编排,需要极大地勇气,和对自己编剧技巧极大的信心。好在,Kenneth Lonergan有这个能力。Kenneth Lonergan将故事中最悲痛的情节,和最戏谑的笑点紧紧的编排到在一起,观众还没有从上一秒的沉重中走过来,便被下一个镜头猝不及防的逗得大笑。在观众的情绪控制上,Kenneth Lonergan已经趋于完美。这也说明,导演所想讲的并不是一个失败、悲痛的男人的故事。丧女离异、背井离乡已是往事,如何找回希望才是当下。
于是patrick出现了,这个曾经和Lee,Joe一起出海钓鱼的胖小子如今长成了16岁的英俊少年,但他绝不是以前的乖宝宝。组乐队,交女友,同时交好几个女友,都是他的日常生活。一个青春题材的副线剧情让影片平添活力,也让Lee的生活渐渐的找回失去的色彩。
然而如果影片以这样一个结尾结束,似乎和我们平时所见的那些救赎题材的电影并无二样。影片最后,patrick没有离开曼彻斯特,在Lee的安排下到了爸爸的朋友家寄住;Lee经历了与妻子的重逢,也没能走出过去的创伤,他返回波士顿,重新回到了自己以前日复一日的生活。但是,他们之间的这一段的经历却让影片更加贴近现实,一段经历改变一个人的桥段只会在电影及小说中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可能的只是轻微的改变一下航向,但却依然朝着以前的目的地前行。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关于生活与痛苦的电影,这两者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共存的。片中角色或多或少都曾经挣扎于痛苦的泥潭之中,他们有的深陷,有的逃离,但一样的是,都带着一身泥泞,继续前行。
影片冷感的色调贯穿始终,从惨白的雪景,到雾蒙蒙的口中呼气,都将海边曼彻斯特的冷冽展露无遗,与影片故事的气质不谋而合。而在某些闪回片段中,又有着洒满阳光的的金灿波澜,预示着曾经美好的生活。
卡西阿弗莱克奉献了可能是从影以来最好的演出之一(和《神枪手之死》中的表演相媲美),这个长相中就带着一丝懦弱与失败的男人和自己的哥哥本阿弗莱克截然不同。而在本阿弗莱克穿上蝙蝠衣,却因为面瘫一般的演技饱受诟病的时候,卡西阿弗莱克却持续在小成本文艺片中磨练自己,逐渐积蓄能量,《海边的曼彻斯特》可能就是他爆发的时刻。在片中,他没有太多肢体动作,仅靠一张脸就将Lee的悲痛与愤怒演绎的淋漓尽致。《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就了他,同时,没有他,这部电影就根本立不起来。
137分钟的时长对于一个体量并不大的剧本来说略长,但导演强大的编剧技巧和精准的节奏掌控让着两个多小时丝毫不显冗长,甚至有些意犹未尽,散场之后回味十足。
痛苦必将永存,但生活还要继续,就如那个冰封严寒的海边曼彻斯特,也会有短暂的春天。

阿丽塔战斗天使影评1000字


《阿丽塔:战斗天使》这部电影正在电影院上映着,是很久日本作家木城幸人经典漫画《铳梦》改编的科幻电影,相信很多人已经去看过了,那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篇阿丽塔战斗天使影评精选1000字,一起来看下吧,希望能帮助大家。

影片首先打动我的,是细腻的父女之爱,叛逆、崇敬和怜爱,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很好,这是老男人才能拍出的电影,也只有老男人才能感受到这种殷勤的保护欲。

再次打动我的,是阿丽塔跃过窗边,捧出她的能源之心,对人类的男友说:我的心,只要你需要,拿去!拿去!女孩突兀而又神经质的举动,让我想到了很久之前看过的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千年以后,那沉在水中的小男孩,还没有忘记那缕头发,执着地找回了母爱。又让我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那些暗无天日、时而细腻、时而热郁的心跳时刻,那些闪耀逼人的金属般的战斗青春。只是不一样的,这回,捧出她的心给你看的,睁着幽怨的大眼睛逼视着你的,是一个赛博格。

某一天早晨,在这废土世界,窗外是垃圾满地,窗边灵动的阿丽塔,凭着女孩的本能,凝视男友的镜头,让我们回忆起曾经的旧人类,那些未来的、逝去的、美好的旧人类情感。至于影片的暴力美学,属于艺术家个人和热血漫画的糅合,要交给电影人。那些致敬前作《铳梦》的还原和展开,要交给漫画粉丝,并不是我关注的。

我看每一部电影,都要摆脱这种影响的焦虑、时间线上的位置、从国家特色出发的赏析电影已经在这里了,无论它经历了多少路程,它以一个整体在这里了。

我要摆脱无处不存在的对比,无处不具有的历史主义和辩证法我认为这些,会让我们失去判断艺术好坏的直觉。在《阿丽塔》中,我感受到了这种青春少女的生生之意的萌动、矫健和美好,虽在最后的爱情环节上,表现得过于简略,但我不怪它这是所有的英雄史诗和系列小说都摆脱不掉的固有悲剧:英雄或者女英雄,她们的命中注定的身心都不可能属于一个人,属于一个时代,他们在一次次冒险中,更换着情人、更换着时空、更换着装备唯独不能更换英雄的命运。阻止阿莉塔命运成为美好结局的,就是一切英雄剧延续下去的必要。有一天,英雄的奥德赛结束了,回家了,故事也结束了。

正是这三种美丽的情感怜爱、爱情和青春的闪光,让我对这部电影大为好评。尽管我们在这部电影里,能看到老男人卡梅隆的情感寄托,能看到美国人对家族、对朋友、对爱的主流的价值观,在赛博格的废土世界依旧延续的强大的好莱坞式的通俗主义。

我们的赛博格未来

和这部《阿丽塔》一样,大多数赛博格电影都利用赛博格世界的架构,而自动消解赛博格的本来意义,抛弃了光明的未来希望,设定自动转向了恶托邦的一面。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赛博格,以及赛博格未来对人类的革命性解决方案。

赛博格(cyborg)这个概念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NASA的两位科学家提出:人类要进行星际旅行,必须改善身体通过机械、药物等技术手段对柔弱的人类进行拓展,形成可自我调节的人机结合体。赛博格的词根分为两部分:一是cyber,赛博,来自于控制论(cybernetics);一是borg,有机体(organism),人类的身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赛博格(cyborg)。

对赛博格这一名词,人们常常误译成仿生人、生化人、半机器人,忽略了赛博格这一词的正直属性及其革命性前景。请看仿生人,偏向人类的这一面,仿意味着第二层次的存在;如果是半机器人,则偏向于控制论的那一面,忽略了生物性。而赛博格cyborg这一单词的发明,就意味着人机合体是均衡的,平衡的,代表着人类进化的设想和方向,并且是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看从前,这种革命性解决方案,终结了人类对异类的恐惧。著名学者唐娜哈拉维在1985年,发表了她的《赛博格宣言》,这个宣言是与上一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彻底决裂的方案。在此之前的人类,人们面临着吸血鬼、僵尸、鬼魂、野人、大型动物、怪物、机械物的异类威胁,而赛博格把人类自己变成了异类,以前的那些异类,也就不再具有与人类的二元的对立了。历史上的各种传说、神话和寓言,都建立在此前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上。现在,二元对立取消了,一切的历史,变成了赛博格起点,因此也有了新的未来方案。

看未来,赛博格主义,由于对身体的释放,打破了男女的界线,终结了女性的焦虑,用以构建新的平等的社会秩序。旧人类秩序得以存在的基础是:身体。因为有了身体这一物理存在,才有了性别(男女身体不平等导致的压迫)、有了法律(对身体的囚禁和惩罚),有了人文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人主要是指文艺复兴起来,对个人的身体和物质性存在的精神赋名,并因此得以形成,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性概念,人是一个历史性的建构);而赛博格是对文艺复兴起来,人的观念的破除,是有关人的第二次建构后人类则是更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三次。当然,关于赛博格、后人类、超人类(我们可以统一称为后人类)。

女性对于身体的担忧,对于不平等身体的焦虑,直接导致了很多科幻小说的诞生。很多女作家的科幻小说中具有解决方案:例如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在一颗行星上,雌雄同体,性别按季节轮换,勒古恩引入了道家的阴阳思想,从而得以乾坤合德,破除男权主义;又如在某一部小说中,女性获得了一种身体力量之外的能力电击,从而取得了反攻男性身体的关键性技能,得以控制男性;再如巴特勒的《血孩子》,人类的身体被异类当做容器。最近的,则如雨果奖得主杰米辛的《第五季》,也是非常明显的末日时代的女性主义反抗压迫论从第一页开始就是。

赛博格则提供了更优化的方案,当世界上所有的人类,改造或进化成赛博格,自然也就没有了最大的身体界线和正直不平等。赛博格宣言及其后续的后人类主义,改造了人类一切文明得以承担的载体:身体。身体因此成为最大的正直和最大的社会结构,赛博格的这种奠基和可能性,哈拉维相信,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说到此,你一定注意到,阿丽塔就是关于身体的故事。她前后的两副身体,让她获得了不同的权力或力量。只是,阿丽塔的身上,又有着某跨性别的存在:大大的眼睛,柔弱的未发育充足的少女,却有着机甲的雄性阳刚力量的提升。正是借助于这种超跃身体的存在,在科幻小说中,一个不起眼的柔弱少女,获得了这样的身份,在传统的男性竞技场中,成为勇武的角斗王者,成为每一个人间少女的反抗的宣言。

你也一定注意到了,电影虽然是赛博格的世界,还是在讲述一个旧人类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人类即使获得了赛博格的强化身体,依然没有摆脱恶托邦的噩梦。哈拉维宣称的革命性前景完全没有影子我们也要思索和解释,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在没有文学命令的时代,何以大多数科幻小说都天然愿意写一个更坏的未来,而不是设计一个更好的未来。中国人也许是受够了奉命文学的摧残,西方人呢。人类呢?人类何以执着地预测自己的悲剧命运。有人说,科幻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止这样的未来发生,例如《1984》、《美丽新世界》、《使女的故事》那么,人类配得上一个美好的赛博格未来吗?

《我不是药神》影评1600字


《我不是药神》影评

我读大学时,有一次去医院检查身体。从诊室出来,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蹲在地上,捂着肚子嚎啕大哭。怎么办啊!去哪儿弄这么多钱啊!哭声尖锐如一把刀,似要撕裂身体。貌似她丈夫的男人把诊断书攥成一团,一边摩挲女人的后背一边抹泪,讲不出一句安慰的话。

我晃晃悠悠走出医院,双腿软得像踩了棉花,恐惧、同情、忧愤等情绪在心中冲撞。从那时起,我才近距离体会到,原来世上真的有一群人在眼睁睁地等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因贫穷而耗竭。

《我不是药神》将我当时的情绪再度诱发出来。王砚辉饰演的假药贩子张长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在物质极其充裕的时代,穷能限制想象力,穷能扼杀多种选择,穷不再是形容词,而是变成了一个名词和一个标签。穷,就是原罪。

剧情不算复杂。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前妻因难忍家暴而离婚,唯一的儿子将跟随母亲出国生活,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好靠卖印度神油为生,结果生意冷清,连租金都成了问题。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王传君扮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于是做起了从印度走私仿制药的生意。初衷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竟救了不少人命。

走私之路当然不顺畅。警察开始找他,假药贩子盯上了他,正版药公司董事恨透了他。为了明哲保身,程勇让出代理权,拿着卖仿制药攒下的第一桶金开了公司,当了小老板。后来吕受益之死令他良心发现,重操旧业,不为赚钱,只为赎罪救人,成了真正的救世主。

电影每一处转折都在意料之内,叙述稍显老套。但仔细一想,才知这就是现实,残酷到几乎再无发展出其他岔道的可能。

除了张长林,片中每一个角色的行为都出于正当且正义的立场。警察打击违规药品,义不容辞;正版药公司起诉仿制药,合情合理;穷人想要活命而购买印度走私药,情有可原。但不难看出,影片的立场完完全全地倒向了穷困的患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吗?或许吧。但这句话却永远不能成为恶人作恶、居高位者不作为的免死金牌。鸡蛋与高墙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这是被滥用的村上春树名言,也是很多创作者创作时信奉的朴素真理。

看过一些访谈,导演文牧野始终谦逊低调,提及演员时却说,这部片子中所有演员都贡献了巅峰演技。这不是过誉。从演技担当徐峥、周一围,到后起之秀王传君,再到惊鸿一现的龚蓓苾,每个人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层次分明。需知片子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小人物恰恰最考验表演。

徐峥与每个配角的对手戏都张力十足。吕受益做清创时,程勇和其妻在走廊里等候。病房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嚎叫,徐峥扮演一个内心有愧的外人,听着这哀嚎坐立不安,眼神躲闪不定,身子不自觉地侧向另一边。而妻子一动不动地坐着,目光没有焦点,可见其在长期煎熬中已变得麻木。程勇去机场送儿子出国时,差一点难过落泪。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说要请他喝酒,两人的恩怨随前妻远去的飞机消泯,正式升级为战友同盟。而程勇背过脸说改天吧,一方面是因为儿子远走心情不佳,另一方面是不习惯曹斌的突然示好,当然也有面对警察难免心虚的成分。一场戏,不到两分钟,只有几句台词,却完整表现出了两个不善言辞的男人复杂的内心。

谭卓扮演的刘思慧是让任何血性男儿都甘愿为她冲锋陷阵的女子。她坚韧又恬淡,浓妆时性感妩媚,素颜时有种让人心疼的憔悴之美。程勇赚了大钱后,带着几个合伙人去思慧工作的酒吧团建,用一沓又一沓钞票逼迫酒吧经理代替思慧跳脱衣舞。经理为钱忍气吞声,在台上扭摆腰肢,思慧在台下借着酒劲儿拼命起哄鼓掌,眼中有光,有火,也有泪。她经历过的屈辱、对程勇的感激、对命运的不甘全都写在了这一个眼神里。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有哪些一个镜头就体现一个演员是否会演戏的例子。谭卓的这个眼神完美扣题。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着实令人惊喜。久病不愈,瘦如竹竿,脸上却总是挂着傻傻的笑容。见程勇第一面时,他递过去一个橘子套近乎,而这个橘子,之后又在片中多个重要转折点出现。他病到高价药也无力回天时,忍着痛对来看望的徐峥说吃个橘子吧;他去世后,黄毛躲在没有人的地方,边哭边往嘴里塞橘子。橘子,成为了吕受益生命的隐喻,它鲜艳饱满,酸中带甜,但剥皮时若一不小心把汁水溅到眼睛里,是会让人哭的。

吕受益的角色让我想到了多年前在医院偶遇的那个嚎啕的女人。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如何。如果当时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或许我会在她手中塞一个橘子,说:来,吃个橘子吧。

《我不是药神》中大部分角色都面临着是守法还是救命的困境,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背后,编剧和导演陷入了是充分挖掘故事深度还是尽可能争取过审的两难之中。在我国影视作品审核制度下,是不允许美化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的,而程勇这个人物恰恰踩到了这条红线。于是,后半程的剧情不可避免地落入过度煽情的窠臼,并最终靠国家将格列宁纳入医保来作为全片结局,一口气解决掉所有冲突。

以电影对抗并改变世界,近年来的韩国商业片可算个中翘楚。但中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影视作品大多还停留在娱乐层面。也正因如此,《我不是药神》才显得难能可贵,能过审更是实属不易。在鱼龙混杂的电影行业,其黑色幽默下包裹的厚重的现实主义题材,是一朵瑰丽之花。

杨新鸣饰演的刘牧师,总是把愿主保佑你挂在嘴边。在该片的语境之下,这句话有浓浓的讽刺意味:主救不了的人命,被走私犯给救了。但影片末尾,讽刺意味消失,神迹开始显现。程勇走向监狱的路上,无数患者前来相送,并陆续摘掉了口罩,而已经死去的吕受益和黄毛,竟然也出现在了人群中。

这一场景戏剧性很强,以象征代替写实,与其说是对程勇的敬意,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敬意。患者们对生命的渴望突破了法律与情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像冲破包衣的种子,像啄破蛋壳的雏鸟。

喜欢《《依然爱丽思》影评1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丽的童年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