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巴金秋读后感1000字

巴金秋读后感1000字

《巴霍巴利2》观后感1000字。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也许"《巴霍巴利2》观后感1000字"就是你要找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霍巴利2》观后感


兩年前看了《巴1:開端》,對《巴2:終結》有點小期待因為某些懸念在作祟。


作為咖喱國王室風情畫里華麗繾綣的一筆,《巴2》秉承了《巴1》的風格:充滿著染料般絢爛的畫面;航拍模式下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節奏感強烈的熟悉配樂、意想不到的特效,以及夸張到不能用普通邏輯解釋的神奇。最終呈現的也是殺人償命,血債血償的復仇理念,以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視覺快感。


縱觀兩部影片,可供討論的應該有很多方面。感觸比較深的,倒不是這位耍得了賤、逗得了逼的小巴,也不是既能裝傻充愣又能用兵如神愛民如子的老巴開掛了的男主們(同一個演員),而是兩位厲害的女人和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奴。


第一位是希瓦伽米太后。《巴1》以受了重傷的太后懷抱嬰兒巧妙手刃追殺官兵開始,并在激流中完成單手托舉,不惜犧牲自己而保全小巴。本人并不覺得演員的演技多好瞪眼睛,揮沙麗,說話鏗鏘,好像就沒有過多的表情了。但角色本身應屬於巾幗不讓鬚眉鐵娘子似的那類人,個性獨立而堅韌,智慧超群,顧全大局。既是識時務的政客,也是有大愛的母親。想來也正是這樣雙重的身份讓她在選擇養子繼承王位時覺得虧欠親兒,并想方設法彌補。在娶兒媳這件事情上決策失誤時,又不得不用王權做為條件,來維護自己作為實際最高統治者的尊嚴。而后聽信奸兒讒言誤信老巴謀反并派親信取其首級。真是一步錯,步步皆錯。最終形勢所迫,以自我犧牲完成自我救贖。


在奸人當道,時局動蕩的狀況下,死去并不比活著困難和痛苦。第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更被迫死去,第二位了不起的女性卻生不如死、忍辱負重地活著,她就是提婆犀那公主。公主高貴、美麗、自信,勇敢追求真愛,堅決反對包辦婚姻。她和老巴的劍俠Cp組合,共同禦敵的橋段應該是《巴2》中的亮點。他們的愛情應該是眼神確認誤終身的經典案例了。雖然老巴愛妻、護妻,不惜放棄王位和王室身份與她在一起,但時間非常短暫。而她被囚禁廣場,受盡侮辱的漫長25年,若非堅強的信念支撐,恐怕是要死好多回的。《巴1》中,廣場上帶腳鐐手銬,近乎毀容的她步履蹣跚,幾十年如一日地撿著樹枝為焚燒奸人做準備。看到這個場景,令人動容,不禁想起一句話活下去,像牲口一下活下去。可這哪裡像牲口,簡直就是螻蟻嘛。而人,終究是不一樣的,肉體雖被束縛,但思想不能桎梏,更不能行尸走肉般地活著。而這樣毫無尊嚴和體面而言的活著,其內心的煎熬非常人所能承受,其性格之堅韌和剛強非一般人所能及。這對婆媳,簡直就是《趙氏孤兒》中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化身,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此,可以聊個題外話,故事設置太后死去,公主活著也不算太壞。若是兩個都沒死,這兩個強勢的女人擱一塊,恐怕這婆媳問題也不好處理的。


第三個印象較深的人物就是老奴卡塔帕。一方面,他見多識廣、幽默風趣,年輕時也曾瘋魔萬千少女(他自己說的);另一方面他為人低調隱忍、武義高強,忠心護主,是奴隸中的極品。《巴1》兵工廠里驗劍,受人鄙視后輕輕鬆鬆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對方賞識他,并願意為他贖回自由卻被他拒絕了。他說因為祖先的承諾,願意終身為奴誓死保護國度。且不說自由的可貴,對於承諾的信守真是很對胃口。儘管是一節奴隸,但他依然能明辨是非而不愚忠。《巴2》中他能夠為了太后不沾染老巴的鮮血,自己揮刀向徒弟,是為奴隸有忍痛不得不執行的命令;而發現自己誤入圈套時,他用沾滿鮮血的雙手抹向太后,給最高統治者已經犯錯下了結論。


最後,想引用《瑯琊榜》里梅宗主的一句話我既然活下來了,那就不能白白地活著。來結束此文,因為逝者已逝,活下來的人儼然了小巴復仇、奪回王位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和強有力的助攻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巴霍巴利》观后感800字


《巴霍巴利》观后感

去看了巴霍巴利,去之前不知道这是一部印度片,而且还是2。不过想想,一般的系列电影,没看过1应该都没关系。

电影一开头就是太后头顶火盆坚持了80公里,走到最后竟然遇见了一头发疯的大象,后来他的侄子巴霍巴利(简称男主)就发挥主角光环,驯服了大象。

看到这儿,我就猜这是个神话故事。

他的侄子已经被宣布将要继承王位,他的儿子不甘心,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

巴霍巴利在登记之前,需要去历练,然后在历练的时候就遇到了他爱的女子。后来,王后的儿子利用这个机会,挑拨王后和男主的关系,最后男主也没登上王位。

王后的儿子上位以后,用计成功沙了男主。看到这儿我都傻了,一个盖世英雄,就被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杀了。因为男主很善良,就算别人告诉他王后的儿子要暗算他他未必都信。然后她的妻子就给男主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为男主复仇的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心想,男主是傻逼啊,为什么任人宰割,一个人人眼中的大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就被自己的堂哥给暗算了?

回来之后追着在看了第一部,第一部主要是讲男主儿子的故事。原来,男主死后,男主的堂哥囚禁了他的妻子,王后发现男主堂哥的阴谋后,冒死救出了男主的儿子。男主儿子被人收养,结果因为天生神力,有了一系列的奇遇,最后救出了被囚禁的母亲。

看完我才彻底明白了,原来这个系列其实将的就是男主和他儿子的故事。男主就是一个人人爱戴,重视民众超过地位超过杀戮的一个人,然后怀抱赤子之心的人,结果被陷害死掉。然后儿子被养父母养大以后,因缘际会发现自己是巴霍巴利的儿子,带领民众奋起反抗男主堂哥的统治,最后成功登上王位。

看完一以后,我看完二的一些不懂迎刃而解。男主的善良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民的重视,这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一种价值观。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堂哥,在通知过程中,残暴得不行,奴役百姓。

作为一个神话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君主被人害死,最后儿子成功复仇。自始至终,百姓都对这个王有着十分的爱戴。

但是作为一个神话故事,同样漏铜百出。比如王后为什么前后表现非常不一致,男主就一定能生一个跟他一样的儿子吗?

不过这些漏洞都不足以影响这部电影的价值,他拍摄手法,传递的价值观,是世界性的,不仅仅是印度的。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国际化的电影,而不是印度式的。看到各路的评价,都将这部电影跟《长城》比,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比《长城》《赤壁》《花木兰》更好,因为把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讲清楚了。

中国许多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感觉主体太多,故事线也太多,而且情节过于拖沓,所以我不喜欢。但是巴霍巴利我就挺喜欢,节奏明快,故事简单清晰,画面也非常有力量。

一部电影如果有一处打动我,我就觉得很开心,何况这部电影不止一处。

《巴霍巴利王:开端》影评400字


《巴霍巴利王:开端》影评:南印度史诗大片特效媲美《特洛伊》

由《功夫小蝇》的导演,S.S.拉贾穆里打造的南印度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上):开端》在中国明显遭遇了水土不服,宣传排片都少得可怜,最后以750万票房收场,与同是印度电影的《摔跤吧,爸爸》的12亿票房形成天壤之别。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17年横扫全球市场的《巴霍巴利王(下):终结》引入国内的步伐。

当然,《摔跤吧,爸爸》在国内的成功有不少的因素,比如,电影为了适应国内的市场,剪掉了不少歌舞的场面,另外就是主演阿米尔汗的超高人气。

而作为非宝莱坞制片的《巴霍巴利王:开端》,其实从题材上来说,应该更有号召力。

因为这是一部南印度的史诗片,想象的空间更大,特效,场景,战争场面制作更加精美。

以国内观众对于特效大片的偏爱,理应有更好的接受度。

而从《巴霍巴利王》影片本身看,其实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以印度文化为背景的架空片。

因为影片的很多桥段,明显是更加接近全球观众的口味。

如果抽掉里面的印度元素,几乎可以看做是希腊或者中亚的古代战争大片,比如《特洛伊》。

当然,影片也少不了印度电影传统的歌舞,然而作为一部神话史诗片,并不违和。

而且,其中的歌舞,在很多地方做了改良,甚至某些桥段,让人有百老汇歌舞的既视感。

甚至,影片的海报,也有很强的好莱坞印记。


凡此种种,可以说《巴霍巴利王》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电影观众而制作。

因此横扫全球票房,《巴霍巴利王2》超过《摔跤吧,爸爸》成为印度电影有史以来的票房冠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欧罗巴报告》观后感


《欧罗巴报告》观后感

1.我没有多少天文知识,以下观点纯粹臆测,而且容忍能力有限,只好不断的按快进键。(什么?当然没给钱。)

2.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几乎是当作纪录片来拍了,这个我没有意见,有科普价值嘛。但!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有没有真正访问过真实的航天部门了解更多内容?创意创作可以,脱离真实的边界在哪里?

3.时间显示已航行XX月XX天XX小时XX分钟XX秒。不太明白航天器上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计时单位,累积小时数就好了,为什么要有天数呢?如果为了适应航天员作息时间,也可以加个天数,为什么要有月数呢?如果要和地球时间对应,直接显示日期时间就好了,累积多少个月,有什么意义?大月小月分清楚了没有?日出日落做好登记了吗?有日出日落吗?

4.越来越发觉中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区别差异。航天员难道没有心理素质稳定这一项要求?看看那几位主角,年轻,情绪化,没有明确的计划,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和应变指引,纯粹就是表演吧。(太空情绪紊乱?什么年代了,没药治了?没那个本事当什么水手?水手为什么不全跳海去?)

5.舱内杂乱无章,外壳零件混乱(从好奇号的照片来看,倒是勉强说得过去),甚至看不到有多少为可靠性和未知状况而做的plan B.

6.台词说木卫二表面温度为绝对零度(零下273度),(百科上说是-163度到-223度),那么低的温度有没有薄冰层?是否可能在短时间内融穿?

7.台词说降落位置误差一百米,超出预定计划,导致无法完成计划任务。这个问题让我大吃一惊:航行距离约十几亿公里,目标位置居然能精确在一百米以内?超出一百米的范围就无法完成任务了?开什么玩笑嘛。(虽然说好奇号一天只行走一百米,但那是火星,而且也不是能力限制。)

8.木卫二比月亮还小,重力应该差不多,行走不至于比地球困难,更不应该比火星困难。走一百米花了一两个小时,居然还跳不起来,回不了舱,如果环境恶劣,为什么不系安全绳?

9.航天员无视生命安全执意冒险。(这种行为该由谁批准,在舱外是否允许违抗命令?)在我看来,那不是奉献,那是不负责任的无谓牺牲,而且牺牲的是地球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属于她自己个人的利益。

10.虽然我觉得那样的外星生命形态太过荒谬,什么学家之类的也是盲目估计,也不好说什么了。

11.航天服沾了点污染物,就要拒于舱外。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航天器上是否真的有这种局限而无法解决。不能在密封舱内真空处理?不能整些布料或拉伸膜什么的裹起来然后脱衣服扔掉?连这些低级的意外都无法处理,还飞什么天啊?

12.舱外维修,居然用手去掰零件,居然还划破航天服了。后面一段居然还是用自己的维生设备来进行零件替换,就你才有维生设备?不服不行。

13.摄像头的可靠性差到什么程度?甚至还没有照明或红外线。

德克巴莱观后感(6篇)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德克巴莱观后感(6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1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2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观后感:《赛德克·巴莱》_12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是《赛德克·巴莱》在内地上映的日子,从去年底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在热烈的期盼着。只是,在他即将上映前的一个月我终究还是通过网络将其观看了。不是不想支持票房,只是怕删减的太多影响了它的完整性,减低了感官性。

对于电影的好坏,我向来无法评定。我总觉得那是专业的人才能去做的鉴定。例如电影的结构、叙述、画质、剪接……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普通影迷所能清楚了解的了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于一部电影的喜爱或是感觉平平,更多的是来自这部电影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体悟。

从侧面的角度看,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对侵略者的反抗;从民族信仰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因为信仰而抛洒的坚贞热血;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野蛮与所谓文明的矛盾;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人性不可预知的力量……不管你站在怎样的角度,看到了怎样的东西。那群赛德克人都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在你眼里他们或许野蛮暴力,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快乐。

“若明知前方是绝路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前吗?”赛德克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我们却是犹疑的。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我们太懂得趋利避害,太懂得活着得要学会忍受,太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他们比起活着更在乎的是信仰,更在乎的是传承而不仅仅是繁衍。当赛德克的女人为了不拖累男人战斗而选择集体上吊自杀的.时候。那样的勇敢,那样笃定的信念,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击我心。记得莫那的儿子对自己的妹妹说“死很容易而活着才是艰难,你们活着要多忍耐要延续赛德克的血脉”。

他明知会死,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战斗到底。生不如死的凉薄或许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时的他们一定深感这凉薄。关于民族关于信仰有太多的感受无法诉说清楚。

“比起无力反抗,更可怕的是愚昧”。这是影片后半部分带给我的强烈感受。赛德克人分为很多的部落,当绝大部分的部族都联合起来抵抗日军的时候,却有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仇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族人。赛德克人在河里相互厮杀的那一幕,让人抑制不住的心痛和焦急。恨不能冲进荧幕告诉他“快,将你的刀刺向真正的敌人,不要在这里做无谓的牺牲了。”他们的愚昧来自没有文明的教育,没有人告诉他们当外敌来袭时最重要的是一致对外,内部的矛盾在灭族的威胁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我想所谓文明并不是指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毕竟千百年来他们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而生并且他们快乐。文明要带给他们的是思维上的改变和前进,让他们知道在面度问题时这样做或许比那样做的结果更好。然而却总是有人想要用绝对文明的方式铲除异己连根拔起。野蛮和文明间的矛盾,产生于“绝对”。还有太多的细腻感受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相信若去看了这部电影的人定会得到很多的触动。我想或许你不要用战争片的绝对要求去看待它,会喜爱它多一点。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赛德克·巴莱》的配乐与电影内容真是相得益彰。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3

电影《赛德克巴莱》根据著名的雾社事件改编而成,讲诉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影片由魏德圣导演,吴宇森监制,筹划长达十二年、拍摄跨国动员两万人,在环境险恶、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拍成。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原住民语言的音译,赛德克是人的意思,也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巴莱意为真的、真正的,因此赛德克巴莱的准确含义为真正的人,也就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要有信仰,要不惧生死,影片着力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挺身而出抵御外侮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

如果单从拍摄技术看,影片用4个半小时的时间讲诉了一部残缺的斗争史,情节上略显冗长,细节上也不尽完美。但无可否认,它仍独具魅力。很多人和我一样,未必真正明白史诗的含义,但看完《赛德克巴莱》,这两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影片里原滋原味的精彩故事,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战斗画面,丰满的人物形象,动听的背景音乐,都足以在人心里激起不小的波澜。最为可贵的是该片有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在如今华语电影伪情感泛滥的时代拍出了血性和骄傲。

许多观众都把它比之为《勇敢的心》,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揄扬。《勇敢的心》里,华莱士上断头台时仍高喊Freedom,并用被斫去指头的手摆出V(胜利)的姿势,让人为之感动。而《赛德克巴莱》则像一个矛盾体,用原始绿和绯红色呈现了台湾原住民内心的纠葛,彰显了一种独特的生存信仰与族群美学。

也有人说影片的战争场面和血腥镜头太多、太残忍,曲解了骄傲的含义。在我看来,魏德圣很好地勾起了渐已被现代人遗忘的血性。灵与肉、野蛮和文明、压迫与反抗、传统与现代,这些二元对立的结构向来是大多数文艺作品的母题,但往往因此落入俗套。影片从刻画主人公莫那鲁道的骁勇善战到选择隐忍,接受压迫和奴役,再到揭竿而起,他心中的火苗从未熄灭,他好似一条蛰伏的蛟龙,等待着时机,他让族人从外面带来火柴,就为把硫磺除下做火药。这就是赛德克人的执着,在观众感觉热血沸腾的时候摆脱了虚张声势的窠臼。

然而有些人在审视影片的时候,认为少年巴万用竹竿杀死自己老师、同学的野蛮行径比日本人的杀戮更血腥,认为小岛谦恭有礼,是真心助他们变得文明的友善人士,甚至认为他的参战都只因为家人被杀,由此得出整个雾社事件更像是赛德克人对日本人的一场无辜的屠杀的荒谬结论。因为他们忽略了日本侵略的客观事实,忽略了奴化教育的本质,这便是当代人的恬不知耻。

影片中,日本对于雾社原住民的文明改造历经多年,却并未给予真正的平等和自由,相反,他们的压榨蚕食着赛德克人的传统和尊严。多年的愤怒和隐忍终于在某一刻被点燃,莫那鲁道率领原住民群起反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三百战士宁愿战死也不愿沦为日本人的奴隶。他们怀着信仰,从容赴死因为这本是一场求死的抵抗。

你为何让年轻人送死?为了快要遗忘的图腾。图腾?你拿年轻人的性命换这图腾,可你拿什么来换他们的生命?骄傲。

这是荷戈社首领道顿和莫那的对话,很多人总是纠结于字眼,质疑为了骄傲丢掉性命值不值得,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生死来衡量的。

莫那头领,我还是一个赛德克啊,虽然我是日本警察,但我没忘记我和你们流一样的血。

达奇斯,你将来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我们祖灵的家?我听说了你在蕃童教育所里像日本人一样打我们的孩子。

我打他们是希望不要被日本人瞧不起。

自己人打自己人才会让人瞧不起。

这是赛德克人的逻辑。在这种魂灵的注视下,所有貌似合理的东西,都将被揭开伪装,重新带来疼痛。影片中蕃人出身的花冈一郎与花冈二郎洗白当了日本警察,他们接受日本文化,但在部族要被日方惩诫时,出草为同胞提供枪弹。然而面对过重的杀戮,他们在矛盾中选择了自尽。其中花冈一郎选择了用原住民的弯刀和日本武士的方式切腹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切吧,切开你纠结的肝肠,死了别去日本人的神社,也别过祖先的彩虹桥,就去当个自由的孤魂吧。这也算是他们回答莫那的提问吧。

影片里,有些镜头让我们一辈子难忘:部族的妇孺为了不成为战士们的负累,纷纷上吊自尽,那些战士们受了重伤,为了不被侮辱也都选择先去彩虹桥那边等待亲人在那血与泪的纠缠中,我们看到了骄傲的灵魂,看到了带着光环的尊严。历史虽然会有选择性的失忆,却在这一瞬记取了所有感动。

影片里,还有让人久久难以释怀的便是它的音乐。依稀记得,整部影片歌声没有中断过,赛德克族人奔跑在山间、部族械斗、抵御外敌、面对失败,或悲壮或伤感的旋律牵动了人们的情感神经,许多观众看着看着都不由自主地哭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猎场。在莫那眼中,赛德克巴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做一个真正的英雄,也要守住自己的猎场,守住内心的坚持和信仰。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4

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知道的。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同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文明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如果文明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女人们为了节约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己,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己。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知道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正是在那贯穿全场的血腥中,我读到了男人的血性,触摸到了灵魂的尊严。

那是我们的山,那是我们的溪,我们在猎场追猎,我们在溪中取水,愿我为此献出生命。彩虹出现了,一个骄傲的人走来了,是谁如此骄傲啊,是你的子孙。,部落首领莫那的内心独白,在和父亲的歌谣声中散播开来。我们死了,子孙怎么办,他们还有骄傲。

没有大而全,没有主义,没有口号,没有政治纲领,没有鼓吹,血性的男人,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人和自然,是这个抗日影片的全部。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5

花时间品味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应该说是部让人看完血往上涌的好电影,导演用四个多小时的剪辑,表明了我们的血应该洒向哪里。

同国内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相比,《赛德克巴莱》有很多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息的东西,这种东西用日本人的话说是武士道精神,用赛德克巴莱们的话说是出草或获得彩虹桥通行证,用笔者的话说,就是植根于一个民族内心的血性,没了血性就要灭亡,先散失外在的部分,最后连灵魂也给交出去。

莫那鲁道作为族长,其领袖的气质是从每一次狩猎和出草中累积下来的,对异族怒目而视,对兄弟交杯而饮,不用那么多豪言壮语,只需要在那一刻拔刀上前取首级,让喷涌的热血浇灭内心的怒火,就是这么简单。祖先的基因得以延续,美丽的猎场生机永存,其他的,都是扯淡。

我们的血应该洒向哪里?这是笔者认为电影的主题,作为男性,当种族生存的威胁如影随形,勿需犹豫踌躇,带上武器去战斗吧,对一个真正的赛德克巴莱来说,拔刀的那一刻已经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阻挡,不仅因为血拼之前生死早已被蔑视,更因为心底的美好家园正在等着自己,如果说这是野蛮,那人类的文明还不如此纯洁。

生命是可贵的,人的动物属性要求人有强烈的求生本能,能让人自愿放弃这样宝贵生命的东西,一定不是兽性而是人性!为了守望美丽的猎场,心爱的妻儿以及祖先们安息的灵魂,拼死搏斗的赛德克巴莱们,让我体会到了人类的骄傲,那是藐视一切的骄傲,又是最虔诚的祈祷。战死沙场,血染成河,赛德克巴莱们守住了心灵的家园,这也是我们应该把血洒向的地方。

导演用充满美感的暴力,企图唤醒观众特别是中国观众的什么,你要问我那究竟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好比回荡经久不息民谣的山谷里,赛德克巴莱们那逍遥自在、与森林同生共灭的灵性。

德克巴莱观后感 篇6

觉得还是点根烟比较好,午夜的烟圈,一缕燃起,环环相绕。三个多小时的磅礴大剧,需要些时间让自己先平静下来。

一部取材类似于《与狼共舞》、《勇敢的心》的剧情,表达上升华到更高一层。我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吗?

对这部作品,我不想说悲壮,不想说残酷,不想说民族大义,不想说大恶大善,不想讨论烈士英雄,我也不想赞美配乐,不想评说摄影,只想说给我最直接的传达:人性的伟大!

血性与光荣,这是天生赋予人类的本性,有的人永远深藏,畏缩卑存,有的人随手丢弃,苟活而生。这部影片还原了一段历史,还原了一群大写的人他们坚守自己人性的猎场:血性与光荣不可侵犯,不可掠夺,不可战胜!

感谢导演没有强加上浓厚的政治滤镜,对莫那鲁道们没有过度的粉饰美化,对侵略者没有刻意的丑化贬低,尽可能还原那个年代所有有血有肉的生灵,归还侵略者应有的的善与恶,让我们才可以尽可能公正看待人性间的对比与媲美。

男人拼死冲杀,女人坦然弃生,枪炮利刃又如何,威逼利诱又如何,这些只会让胸膛更坚,血性更浓,光荣更瞩目,冲锋无关乎成败,因为在挥刀向前迈开的第一步,天赋的人性就已经骄傲到沸腾。

对于这部以台湾雾社事件改编的史诗大剧,目前自己只能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来理解这部作品,也许随着未来时间的拉长,自己可以全面地接受这部电影,理解导演的苦心经营,理解赛德克人前破后继的牺牲。

如今的你我走出了那个年代,却走不出人性选择的围栏重重。逐句抄下赛德克巴莱的歌谣,郑重致上我对这部电影的无上敬意!对莫那鲁道们的无上崇敬!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根据著名的雾社事件改编而成,讲诉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影片由魏德圣导演,吴宇森监制,筹划长达十二年、拍摄跨国动员两万人,在环境险恶、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拍成。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原住民语言的音译,赛德克是人的意思,也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巴莱意为真的、真正的,因此赛德克巴莱的准确含义为真正的人,也就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要有信仰,要不惧生死,影片着力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挺身而出抵御外侮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

如果单从拍摄技术看,影片用4个半小时的时间讲诉了一部残缺的斗争史,情节上略显冗长,细节上也不尽完美。但无可否认,它仍独具魅力。很多人和我一样,未必真正明白史诗的含义,但看完《赛德克巴莱》,这两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影片里原滋原味的精彩故事,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战斗画面,丰满的人物形象,动听的背景音乐,都足以在人心里激起不小的波澜。最为可贵的是该片有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在如今华语电影伪情感泛滥的时代拍出了血性和骄傲。

许多观众都把它比之为《勇敢的心》,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揄扬。《勇敢的心》里,华莱士上断头台时仍高喊Freedom,并用被斫去指头的手摆出V(胜利)的姿势,让人为之感动。而《赛德克巴莱》则像一个矛盾体,用原始绿和绯红色呈现了台湾原住民内心的纠葛,彰显了一种独特的生存信仰与族群美学。

也有人说影片的战争场面和血腥镜头太多、太残忍,曲解了骄傲的含义。在我看来,魏德圣很好地勾起了渐已被现代人遗忘的血性。灵与肉、野蛮和文明、压迫与反抗、传统与现代,这些二元对立的结构向来是大多数文艺作品的母题,但往往因此落入俗套。影片从刻画主人公莫那鲁道的骁勇善战到选择隐忍,接受压迫和奴役,再到揭竿而起,他心中的火苗从未熄灭,他好似一条蛰伏的蛟龙,等待着时机,他让族人从外面带来火柴,就为把硫磺除下做火药。这就是赛德克人的执着,在观众感觉热血沸腾的时候摆脱了虚张声势的窠臼。

然而有些人在审视影片的时候,认为少年巴万用竹竿杀死自己老师、同学的野蛮行径比日本人的杀戮更血腥,认为小岛谦恭有礼,是真心助他们变得文明的友善人士,甚至认为他的参战都只因为家人被杀,由此得出整个雾社事件更像是赛德克人对日本人的一场无辜的屠杀的荒谬结论。因为他们忽略了日本侵略的客观事实,忽略了奴化教育的本质,这便是当代人的恬不知耻。

影片中,日本对于雾社原住民的文明改造历经多年,却并未给予真正的平等和自由,相反,他们的压榨蚕食着赛德克人的传统和尊严。多年的愤怒和隐忍终于在某一刻被点燃,莫那鲁道率领原住民群起反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三百战士宁愿战死也不愿沦为日本人的奴隶。他们怀着信仰,从容赴死因为这本是一场求死的抵抗。

你为何让年轻人送死?为了快要遗忘的图腾。图腾?你拿年轻人的性命换这图腾,可你拿什么来换他们的生命?骄傲。

这是荷戈社首领道顿和莫那的对话,很多人总是纠结于字眼,质疑为了骄傲丢掉性命值不值得,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生死来衡量的。

莫那头领,我还是一个赛德克啊,虽然我是日本警察,但我没忘记我和你们流一样的血。

达奇斯,你将来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我们祖灵的家?我听说了你在蕃童教育所里像日本人一样打我们的孩子。

我打他们是希望不要被日本人瞧不起。

自己人打自己人才会让人瞧不起。

这是赛德克人的逻辑。在这种魂灵的注视下,所有貌似合理的东西,都将被揭开伪装,重新带来疼痛。影片中蕃人出身的花冈一郎与花冈二郎洗白当了日本警察,他们接受日本文化,但在部族要被日方惩诫时,出草为同胞提供枪弹。然而面对过重的杀戮,他们在矛盾中选择了自尽。其中花冈一郎选择了用原住民的弯刀和日本武士的方式切腹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切吧,切开你纠结的肝肠,死了别去日本人的神社,也别过祖先的彩虹桥,就去当个自由的孤魂吧。这也算是他们回答莫那的提问吧。

影片里,有些镜头让我们一辈子难忘:部族的妇孺为了不成为战士们的负累,纷纷上吊自尽,那些战士们受了重伤,为了不被侮辱也都选择先去彩虹桥那边等待亲人在那血与泪的纠缠中,我们看到了骄傲的灵魂,看到了带着光环的尊严。历史虽然会有选择性的失忆,却在这一瞬记取了所有感动。

影片里,还有让人久久难以释怀的便是它的音乐。依稀记得,整部影片歌声没有中断过,赛德克族人奔跑在山间、部族械斗、抵御外敌、面对失败,或悲壮或伤感的旋律牵动了人们的情感神经,许多观众看着看着都不由自主地哭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猎场。在莫那眼中,赛德克巴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做一个真正的英雄,也要守住自己的猎场,守住内心的坚持和信仰。

观《赛德克巴莱》有感2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影片的一开始,就有一群野蛮人出现,他们穿着红白的衣服,有的脸上还有刺青,攀过岩石,急跃过溪流,手持利刀,割下异族的人头,手舞足蹈,发出庆祝的叫声。他们是生活在马赫坡的野蛮人。莫纳鲁道有砍下了人头,成为了合格的赛德克巴莱族人眼中的英雄,人们说他会继承父亲的位置,成为首领。母亲在他的脸上刻下象征族人骄傲的刺青,告诉他死后灵魂会到达彩虹桥的彼岸,成为永恒。

有一天,在这块野蛮人的猎场上出现了一群穿着正装,打着领带,手持枪弹,迈着整齐的步伐,听着统一的口号,他们是来自于未知海域上一座小岛的文明人日本人。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暂时获得了这里。他们想要开辟这里的草木,建筑铁轨,在这里继续建筑属于他们的文明。

野蛮人与文明人相会了。野蛮人在山头,在树上,用简单的武器击倒这些外来的异族,拒绝他们进入自己的领土。然而这群日本人趁他们在外攻占,入侵了他们的村寨,抓住了老人与孩子,野蛮人都屈服了。莫纳鲁道用仇恨的眼神望住这群入侵者,直到被送到那群来客的家乡,他见识到了大炮,飞机他知道了如此斗争没有用,野蛮会屈服于文明的。

于是,马赫坡人连同其他族人的猎场上,一棵棵大树轰然倒地。孩子们开始接受日本教育,学说日本话,虽然他们时刻被老师打。也有野蛮人穿上正装,帮助日本人干事,成为了文明人。但是更多的野蛮人则被奴役,过着没有狩猎,只有劳作的日子。而他们的乐趣,不过是三五成群的坐在酒馆门口,赊账,喝着汉人酿的酒。达多结婚了,在盛大的聚会上,日本人出现了,达多热情的邀请他一同喝酒,却莫名其妙被痛打一通,族人们愤然上前阻止,与日本人厮打起来。野蛮人与文明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莫纳鲁道缓缓的向外吐着烟:再过二十年就不会再有赛德克人,不会再有猎场,孩子就全都变成日本人了!烟绕梁三尺,成了第二天早上的那一场大雾。雾社的日本人聚集起来举办校运会,孩子们唱着国歌,领导们坐在主席台上微笑着端详着一切。突然,从大雾中冲出了手持利器的野蛮人。他们叫嚷着,挥舞着手中的利器,冲向野蛮人,声称要血祭祖先,看下一个个日本人的人头。而此时的文明人还愣怔着。一场疯狂的屠杀,也是一起为了自己的祖先的土地而奋战。我们的祖先再怎么样也没有失去过猎场,而我们竟然让异族人在这里称王!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或许正是年轻的莫纳鲁道的话支撑起了这个二十年后的老莫纳头目。等雾社的云烟散去,留给再次到来的日本人的只有那些连头都没有的尸体,鲜血横流。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文明人的大部队正在匆匆赶到雾社。

他们带来了枪炮,飞机。他们要逼迫野蛮的人们低下头。然而野蛮的人们却只留给他们一座空空如也的镇子,埋伏在了属于他们的猎场,等待着夺命的猎物的出现。树上,崖边,坡上,前来征服猎场的文明人,被猎场的主人痛击。将军发了火,要用文明的产物来占领这里。少年巴万对莫纳头目说:我们快些大决战吧!

所有人都知道决战意味着什么,文明的力量难以阻挡,而区区300人有如何抵挡?男人们知道,妇女们知道。于是她们为了省下口粮,纷纷来到了树旁,在树上挂起绳子。而女人们留下的话只是:告诉我的丈夫,我在彩虹桥的另一端酿好了酒,等他过来!而二郎也带着妻子孩子来到了僻静处,决定自杀。或许,他不过是个可怜的无法找到灵魂栖息处的人。他渴求着成为文明人,却改变不了身为野蛮人的的事实。鲜血中,一家三口的最终还是选择了文明人的歇处吧。

但是其余马赫坡的男人们都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他们埋伏在了自己猎场的每一个角落,连最年幼的孩子都来当通讯员,他们的速度让日本人惊奇。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是错的在别人的土地上,妄想侵占别人的一切。但或许他们有自信,因为他们有糜烂性炸弹,可以摧毁人的健康与意志。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受到糜烂性炸弹影响的人竟然全部自杀了。日本人意识到了自己对地形不熟,竟要求野蛮人的另一部分对自己的族人进行屠杀,并奖励钱财!

马赫坡的人们竟然败给了自己的族人。当全族只剩下7个人时,当大桥对面全部是日本人时,马赫坡的男人们冲向前去,哪怕炮弹炸毁了大桥,此时的他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

当一切归于平静,这样一个伟大的野蛮民族几乎遭到灭亡。猎场,被日本人征服,但是他们的灵魂却跨越了彩虹桥,怕是与自己的妻子孩子重逢,从此守着另一端的猎场,无忧无虑了吧。

这样一部史诗,在这样一个领土争端严重的时刻,又是一座岛屿,又是同样的两个国家,只不过在岛上缺少了300名如此的勇士。其实,这300人在此时是无所谓有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一种长久的,不会泯灭的民族气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彩虹桥,都会为了自己的猎场,奋斗下去。那时,野蛮人可能就是高尚的文明人了。

《飞狗巴迪》AIR BUD 观后感500字


《飞狗巴迪》AIR BUD 观后感

学习英语的形式有很多,我除了读一些英语教育书籍和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以外,通过听英文歌,看电影等方式学习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最近爱上了与动物有关的电影,《飞狗巴迪》是我最喜欢的英文电影之一,我把自己喜欢的台词,令我感动的图片,以及我的些许感受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其中,这里面有我为图片配的文字和翻译的英文,也有令我震撼的英文单词。我想:总有那么一瞬间,我们会为之动容,感慨万千
经典画面与台词分享:

可怜的Buddy 孤独的Josh 遇见的瞬间
poor Buddy lonely Josh The moment of meeting

有Buddy陪伴的成长 属于他们的秘密花园
Growing up with Buddy Their secret garden


妈妈的爱
Mothers love


最佳队友 最酷拍档 成长路上遇见导师
Best teammate and coolest partner Meet a mentor as you grow up

从心出发
Starting from the heart
ss2.meipian.me/users/6951044/bc7c5952084f4e0897165423721cea83.jpg-mobile
法庭上,除了公正,还有尊重
为什么不让狗自己选择
In court, there is respect as well as justice 人们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 why not let the dog choose people say that dogs are humans best friends

这就是Buddy 的选择This is Buddys choice

从《飞狗巴迪》这部电影中,我解读到了四个关键词: 真诚 陪伴 尊重 成长。
人与动物间不可或缺的是真诚,只有真诚相待,才能获得信任。小男孩做到了,我们也可以。
陪伴是相互的,只有一路相伴成长,才有一路繁花相送。
尊重不仅仅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懂得尊重,就能不断获得。
愿我们都能在幸福快乐中不断成长!

From the film AIR BUD, I have interpreted four key words: sincere company, respect and growth.
What is indispensable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is sincerity. Only with sincerity can one gain trust. The boy did it, and so can we.
Accompanied is mutual, only accompanied by the growth of the road, there is a way of flowers sent.Respect doesnt just exist between people. If you know respect, you will get it.Wish we all can grow up in happiness!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作者:曾佩玲

12月11日下午电影沙龙《赛德克·巴莱》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体会以及和老师一起讨论之后,我收获了很多。

影片主要讲述了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一幕便是莫那鲁道,在一次猎杀后成为英雄,纹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图腾,这意味着他将承担遵守祖约,守护祖灵之家的责任。这是赛德克人自己的信仰文化,图腾是他们成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灵之家是他们的猎场,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年轻一代脸上逐渐不再纹有图腾时,想要为骄傲而战,而图腾是他们的骄傲。猎场,是一个部落狩猎的独立场所,一个部落是绝不会允许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猎场的,因为这里是他们族群生活的空间,就像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争夺猎场之后结下的那样,可知猎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当日本人不断伐木然后导致他们猎场缩小时,冲突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现得也很明显。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便是夹在这组矛盾中生活着,日本人阻断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学校、邮局、铁路让他们不想退回野蛮的状态,因而他们在自己是日本人还是赛德克人中痛苦挣扎,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被迫站在了祖灵一家,然而二郎却以穿着和服切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还是进祖灵之家,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依旧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选择依旧困扰着他们。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我们不能区分出相对而言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骄傲,但我们可以学会的是可以如何去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角应该放在如何去关注和发现赛德克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让赛德克人有了共同维系生活与身份的纽带,而不是使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并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赋予这部影片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也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的东西。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作者:梁馨悦

《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战败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为大背景,主要讲述了在此背景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对抗日本、屈从日本、并在莫那·鲁道首领的带领下反抗日本的历程。

影片开篇的场景为屯巴拉社人狩猎时正逢马赫坡社人出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展现了赛德克族人的勇猛好斗。当时还是马赫坡社头目儿子的莫那·鲁道不论在猎物抢夺过程中还是两个部落的冲突过程中都表现得尤为出色,因此他脸上被纹上赛德克族象征英雄的图腾。影片刻画的青年莫那·鲁道开始是骄傲自信又张扬,甚至是有点冲动的,直至日本官兵来犯,父亲战死、莫那见识到敌我力量悬殊后才将自己所有的骄傲收敛起来。成为首领的莫那为保存族群向日本“卑躬屈膝”。但是,青年莫那有多骄傲,就有多不甘。电影中莫那在马赫坡社投降后殴打日本警察,被制服时他却哭得无助而茫然,自己与族人的尊严和自由都将被异族人摧毁,但他无能为力。

转眼日本统治台湾二十年,中年莫那终日以酒精医学专用自己。族内的一个少年从长辈口中听闻莫那头目年轻时是位英雄。可如今族内少年在学校受辱,族人处处被日本压迫,少年问莫那是否真的不能如青年时期做出英雄之举?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只是英雄学会了隐忍妥协,学会了等待时机。中年莫那是沉稳睿智的,他清楚他身上背负着部落存亡的责任,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化解族人与日本人的冲突,而暗地里他一直在收集火药准备起义。在这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莫那头目带领族人狩猎时遇上带着山地巡警打猎的屯巴拉社人,莫那因屯巴拉社人闯入本社猎场而暴怒。莫那,或者说是赛德克族人,是十分在意猎场和猎场范围的。日本小孩的话语却否认了赛德克人对猎场的所有权:什么你的我的,这些都是我们日本人的!日本强求原住民砍伐、徒手运输巨木,只向他们发放少量工钱,也即原住民不但受到压迫,猎场范围还不断缩减,甚至失去猎场的所有权。赛德克族人与日本人的矛盾重重,而莫那在未等到时机时选择了隐忍。

在影片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比较明显。当时的日本无疑代表文明,而赛德克族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则彰显着他们的野蛮。日本在接管雾社后对当地进行改造,被日本化的年轻赛德克族人也就出现了。花岗一郎、二郎一面接受着日本文化的洗礼,一面抛弃不下对赛德克族人的身份认同感,但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他们选择了被驯化。尽管他们内心的矛盾不少,可他们愿意相信再过二十年,他们的子孙能彻底改变野蛮的面貌。但是根本不愿意接受日本文明的其他年轻族人向往的仍然是山林,是猎场,是他们旧有的生活。他们信仰祖灵,但他们不能守护猎场,不能自由狩猎,不能出草,干干净净的脸上没有属于英雄的印记,他们卑躬屈膝,他们忍辱偷生。起义的爆发是必然,巡山警察一事是一个偶然的导火索。马赫坡社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既然已处于必死之局,不如主动出击,血祭祖灵,让年轻男儿面刺图腾从容赴死。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那用什么换回这些年轻的生命?” “用骄傲!”

即使他们的一切被践踏,他们对祖灵的信仰不会被磨灭,他们仍然有属于他们的骄傲与尊严。莫那头目即使知道起义斗争会是一场必败之战,他还是义无顾地放手一搏,企图换回野蛮的尊严。

在赛德克族进攻雾社时,身穿和服的花岗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也成为攻击目标,后来被父亲和丈夫救出后,她问:“为什么要出草?”为什么要破坏现有秩序?为什么滥杀妇孺?为什么不顾整族存亡反抗?为了所谓的骄傲值得吗?这是导演的发问,唯有参与反抗的人才能有一个清晰肯定的回答,值得。

《赛德克巴莱(太阳旗)》还原了雾社事件,还原了赛德克族的生活和习性,不乏对赛德克人野蛮血腥一面的刻画,这种处理大胆又新颖,也使得影片更真实了。影片中出现多个矛盾冲突,激发观众情绪,也引导着观众思考文明的冲突、野蛮与文明等问题。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作者:李睿懿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沙龙在12月11日如期而至,带着新的想法我又看了一次影片,这次的收获颇丰。

观看完电影后,我关注到了原始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的生存空间以及他们的图腾。也通过同学们的提问和探讨,了解到了影片体现出的交易场所的改变以及建立关系的方式,更认识到了产权概念的名词和文明与野蛮的相对性。

在影片中,除了紧紧跟随自己信仰的莫那鲁道之外,吸引我还有达奇斯。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的矛盾源于他是夹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人。这个人物充满了对两种文化身份的困惑,承受了由文化混乱带来的种种痛苦。两种文化冲突对立的标志性体现在了这个人物上,最终他也因此“切开了自己充满矛盾的肝肠”。

除此之外,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赛德克人的生活方式是打猎,而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是猎场,因而他们经常为了争夺猎场而展开种族斗争。他们用打到的猎物与汉人换盐,这就涉及到了他们与外部关系的建立。土着部落通过交换盐的方式成为了所谓的“纳税人”,即受到了当时“政府”的管制。在日本人殖民之前,土着部落的交易场所是山下的汉人居住地;而在日本人统治了这片区域之后,他们建立起了类似社区的交易处,改变了当地人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场所。那么,这时候我们又会疑惑:日本人是如何在土着部落不接受异族人的情况下成功的进入这片区域,并且建立了某些统治他们的机制呢?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中也有所体现。除去一开始的暴力进驻,接下来长久的统治就有赖于日本人与原住民双方之间的妥协了。

从当地人在打猎时去日本派出所借枪的情节我们就能看出,日本人尊重了他们的打猎传统,他们承认了赛德克人的猎场。日本人不与赛德克人争夺他们所信仰的猎场,而只要木材。在赛德克人的产权概念之中,他们的猎场指的是林子中的会跑的动物,活的就是他们的,至于不会动的,树木等,他们不在乎。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人所需要的与赛德克人信仰的猎场没有冲突,因而他们能够和平共处一段时间。那么,为何赛德克人又反抗了呢?问题还是出现在了猎场的冲突和信仰的消亡之上。树木没了,自然林子里的猎物也少了,那么他们的猎场也不存在了。至于信仰,在这些“生番”被日本人进行殖民教化之后,很多年轻人的脸上已经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图腾,即日本人影响了他们的信仰的传承,于是赛德克人为了猎场、为了图腾,进行了一场“不是求生,而是向死”的反抗。

最后,通过麦思杰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我们不能通过我们的视角和眼光去评判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不能居高临下的去俯视别人的文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文明,如何评判他们所处的“社会”。就像麦老师说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评价文明,而是理解文明。同时,麦老师所举出的马林洛夫斯基的例子让我更清楚地知道,野蛮和文明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我们却由于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而界定了我们所处的社会,也主观的界定了野蛮与文明的概念,所以野蛮与文明应该是相对的。

以上,就是我观看了这部影片以及与同学们的探讨所理解到的和学习到的东西。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机会。

作者:曾佩玲 梁馨悦 李睿懿

喜欢《《巴霍巴利2》观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巴金秋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