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飞箱的读后感30字

飞箱的读后感30字

《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影评1200字。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影评12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影评

《茄子》系列包括《安达卢西亚之夏》和《旅行箱中的候鸟》两篇,是少见的把主要篇幅放在比赛当中的公路自行车题材作品。
公路自行车赛的难拍之处在于缺少身体对抗,即使看专业比赛的转播,也会发现周围的道路上都是旅游宣传,战术变化的讲解也往往针对几块大集团,单独截取某个车手或者车队的讲解是很有限的。赛制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公路赛单赛段时间很长,又不像极限山地自行车或者四轮车一样能够快速通过多种地形和急弯,多数时候观众都只能看到选手们在不停地踩轮子,很难吸引到普通观众的目光;整个赛程更加长,《安达卢西亚之夏》中的环西班牙赛,有21个赛段,要将近一个月才能全部骑完,单场胜负的效果被严重稀释。
因此,大部分影片选择着重描述准备的过程,渲染某位车手为什么要求胜,然后在高潮部分开始最终决战,让主角摔车、流血、缺水,克服各种生理不适最后超越极限。但实际上,公路自行车是一门极其讲究战术的团队运动,个人英雄主义必然以牺牲专业性为代价。《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在有限的时长中,从队员状态到排兵布阵都讲述得极为清楚,剧情节奏也没有落下,可以说是同类题材中教科书般的作品。
本片有顶尖车手马可自杀离世、两位男主乔奇和贝贝所在的车队面临解散这两个大背景。在开篇计时赛中,乔奇因为挚友和前辈马可的死别着黑布上场,在整个骑行过程中都是出于比较压抑的状态。而队友贝贝的比赛以喧闹搞笑的方式出场后,一个帅气的变速镜头,视角、速度和节奏同时改变,散发着轻快与热血的氛围。身为马可的挚友和学生的乔奇似乎明白马可为什么自杀,他想在车队解散后过正常人的生活,而贝贝希望能够坚持骑行下去。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在描述一个问题:为什么而比赛,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一方面为整个故事增加深度,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之后比赛中每个角色的心态。
提出主题后,本片真正的主角 日本杯登场。相比于三大顶级赛事,日本杯是单日的、可积分的绕圈赛,它的好处在于只需要在一天之内便可决出胜负,也就是能够影响两位男主未来命运的最后一次胜负。本片没有把赛道的险、奇、美作为噱头,而是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先试骑一次赛道,进行赛道介绍和风景展示,同时完成了战术安排,给正式比赛时所有战术变化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将种子选手萨克尼在佛像前的冥想插进其中,埋下一个伏笔:他似乎也在思考比赛的意义。
进入正式的日本杯比赛,本片直接从倒数第四圈有人冲出车阵开始讲述,主角队只留下两位男主进入第一阵营,萨克尼则反常地留在后方车阵中,这样的展开方式既完成了明线和暗线的设置,也保证了镜头能够不完全离开后方阵营,让前方阵营将被追上的紧迫感再多保持一段时间。
之后,比赛分为清晰的三个段落。第一阶段是拉开距离,将真正的胜负逐渐缩小到几个人的范围内。这整个段落设计了一次集体冲刺,以及两次两名车手的冲刺,加上贝贝的摔车,把赛事中集团阵营如何分解解释得相当清楚。同时,面对摔车这个老旧又必须存在的桥段,本片没有着重卖惨,而是立刻换车继续,还留下了裤子破了的喜剧效果,完全保持住了竞技本身的热血与欢快。
此时,后方大阵营的比赛相当于已经结束了,萨克尼却在此时突然冲出阵营,不论是上坡换大盘还是他身上散发出的阴影,都是全片少有的极不写实的部分。这里见缝插针地借解说之口讲解了队友汇合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萨克尼的反常,直到他在光芒中冲线后退赛,既完成了这个角色为什么而比赛的主题,也对乔奇的心态产生了致命的影响。这种气势上的碾压在赛前就给乔奇造成过压力,此时乔奇的体力与意志都已经在崩溃边缘,萨克尼的再一次打击让乔奇进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这里有一个镜头设计极其专业:想到弃赛之后,他把脸低到了屏幕之外,这是车手在疲惫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动作,抬头之后,周遭的世界开始显现。不过这里并没有急于点出乔奇心理变化的原因。
此时,主角队二人完成汇合,与前面的三人组形成争夺冠军的两个小集团,最终冲刺到来。这里的设计很有意思:第一集团三人组分属三个车队,第二集团二人组是一个车队的。赛事解说这个存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用他们的话语完成科普,并在最后详细解析了排兵布阵对于比赛的重要性。最后,主角二人组因为更好的配合获得冲线机会,贝贝让开位置给乔奇,一方面呼应了最初试赛道时的战术安排,也体现出了之前第一集团走蛇形的作用。
颁奖台上,乔奇没有感谢马可,而是感谢队友,呼应了摔车时贝贝的鼓励,大概也是至暗时刻重新振作的理由:今天是我们的日子。虽然片尾乔奇依旧保持着人生就应该幸福快乐的想法,但经历过全力以赴对待每一场比赛以后,这句话的分量远比刚开始低落时的决定来得有说服力。
自行车赛不仅仅是一群人拼器械和体能,它关乎车手心态、车队士气、排兵布阵、团队协作等等多方面的内容,《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的可贵之处在于,创作者们没有执着于赛场之外的纠葛,而是用比赛的形式让车手面对内心,保证专业性和主题深度的关联与平衡。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少年》影评1200字


《少年》影评--欲望的陷阱

不剧透了,要不没意思。

很多评论说,苏昂(欧豪)不吃药,是想在幻境中见到林巧(郭姝彤),可他们见面了吗?游戏一开始,两人就没有面对面过,而且苏昂的病持续了10年,不吃药早该死掉了。

搜索上说这部影片删减了许多地方,完整版4个半小时,最终版本只有2个半小时,剪掉的2个小时都是什么?剧情有几个部分缺乏连贯性,但也凑不够2个小时。这部剧的情节非常非常的精细,但要观众用心思考,而且有些关键性情节被剪掉了,需要想象。

比如说,17或18年前林巧的母亲梁麦梅被音乐家李志民(郭晓东)杀害,在剧中李志民和韩医生(余男)的婚龄刚好也是18年,也就是说,杀梁麦梅和娶韩医生在同一时期。

关于李志民和韩医生的婚姻状况有几段描写。电梯里两人讨论晚饭,夫妻关系十分冷漠,饭都吃不到一块。两人共餐时,李志民收到短信准备离开,夫妻开始拌嘴,李志民大吼:受够了!紧接着动手打人,然后强迫妻子发生关系,韩医生面如死灰。在警局,李志民见到妻子披着张警官(张译)的衣服,情绪立即失控。

余男的戏份很少,像被删过,有说她和张译的激情戏被删,但李志民强迫妻子那段也很露骨,只能理解为这段不能删!笔者往家推出。首先肯定,李志民和韩医生夫妻关系有问题,而且是夫妻生活方面。记得一部喜剧电影总结过,夫妻关系无外乎几点问题,男的不行,女的有问题。从警局的表现看,李志民是个大醋坛子,从共事时两人的表情看,夫妻生活质量一定很差,造成李志民长期受到心理折磨。如果余男和张译真有激情戏的话,问题就出在李志民身上,有一个完美的老婆,自己却很差。笔者推测,18年前因为夫妻生活不和谐两人吵架,李志民开车出去兜风遇到了梁素梅,情绪失控犯下错误,为证明自己。

笔者之所以这样推测,因为韩医生有一句台词说:李志民不要孩子,怀里有话,其实李志民有能力。

我们顺序往下谈梁素梅。梁素梅的丈夫崔大力,和李志民都是极为敏感的男人,毕竟两人的老婆都是大美女。1992年,李志民和梁素梅相识在深夜的荒郊野岭,大夜里一个女人不害怕吗?之后事发,众目睽睽之下,崔大力持刀追杀妻子,这对夫妻的关系绝非一日之寒。

梁素梅和李志民第二次会面,想要很多钱,说是孩子病了。笔者曾以为是被打伤的苏昂,可其实是林巧。林巧被活埋后,又被良心发现的李志民挖出,送到福利学校,紧接着林巧和苏昂去警局报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林巧,还有这样的体力,这孩子到底有没有病?李志民最起码给了梁素梅2-3万,梁素梅还嫌不够,林巧到底是什么病?

笔者推测,崔大力和梁素梅的婚姻也有问题,而且也是夫妻生活方面,崔大力和李志民一样有心理病,时常家暴。1992年梁素梅决心逃跑,意外遇到李志民,李志民发泄。事后梁素梅更加害怕,东躲西藏,直到生下林巧。她主动找李志民,想要一大笔钱,然后远走他乡。不应当说成敲诈,毕竟她是受害者,但笔者也不肯定林巧是李志民的孩子,所以从李志民角度看梁素梅就是敲诈,而且会一次接一次。

这样推断的理由是,苏昂并不是坏人,他只想惩罚伤害过林巧的人!张警官属于玩忽职守,但苏昂不想报复他,否则不会给他留信,所以苏昂的惩罚对象是有严格标准的!那么,他为什么帮张警官追捕崔大力呢?崔大力害了林巧吗?崔大力害了梁素梅吗?笔者推测,关于崔大力,梁素梅,林巧的部分被删掉了,估计是很恐怖的家暴,直接造成梁素梅夜逃,然后被张志民强暴,林巧的出生。

梁素梅是悲惨的人物,丈夫不信任自己,她和张志民无名有实,对方更加禽兽不如。林巧同样悲惨,险些被亲生父亲活埋,她能活下来的动力全是苏昂,所以她会为苏昂报仇。好在苏昂没有辜负她。

最后,从苏昂留给张警官的信,谈一下本片最大的梗,就是林巧已死,苏昂怎么和张志民私会。张警官找到苏昂住所,有一面照片墙,其中一张照片是苏昂拉大提琴,证明拉大提琴的就是苏昂。倘若,如果,假设,张志民是同性恋呢???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不要孩子,可以解释为什么夫妻关系僵化,可以解释韩医生为什么心事重重和张警官偷情(也许有,被删),可以解释张志民的话秘密最可怕,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和一个男人私会。

张志民和韩医生争吵,张志民不是男人(字面意),张志民意外遇到梁素梅发泄。从张志民活埋女儿看,他压根不想当父亲。

本剧的一个经典桥段,肖塔科维奇。苏昂家里贴着乐团的海报,张志民,肖塔科维奇音乐会。张志民和苏昂的初次邂逅,也是肖塔科维奇的音乐。肖塔科维奇的音乐被众多影片引用,他是一个颇剧正义的音乐家。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听一下他的作品。

(全因此片由张译出演,笔者才会观看。张译越来越老了,肯定不能力拼小鲜肉。这部剧有郭晓东和余男两位大碗,张译又被压制了。《士兵突击》的几位主演,只有张译还在苦苦努力,正因如此,他所扮演的市井小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能让观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敦刻尔克》影评1200字


《敦刻尔克》影评

《敦刻尔克》,本身是个历史名词,且有珠玉在前;好比中国人听《四渡赤水》,结果已经知道,并无悬念。照着史实硬拍,就成科教纪录片了。
诺兰自然也明白。
所以他想了个法子保留悬念,那就是:
本片与其说是战争片,不如说是悬疑片。
我们知道历史上40万英法联军最后成功撤出了33万人,知道这次大撤退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欧洲,保留了二战西线的火种,某种程度上拯救了英国与法国。
所以诺兰让我们看个体的主角,让我们担心:大部队是撤了,他们呢?在战争里,个体的命运呢?
很微妙的:本片里没出现希特勒、丘吉尔与戴高乐这些传奇人物。
更有趣的是,基本没出现一个具体的德国军人有德国飞机,有德国子弹,以及片尾德国军人影影绰绰的群像,但没有出现一个具体的德国军人。他们更像是潜在的、无形的威胁。
于是电影被极度简化了。无形的敌人正在涌来。海岸上是英法士兵,看着北边的英国。所有人都在讨论一个字,家。跨过大海,就能回家。
当然,还隔着大海呢。
于是这部电影,被简化成了,敌人到来之前,我们要跨海回家。
于是变成了一个,关于个体的故事。
空军在竭力奋斗。海上的船只冒死营救。海岸上的士兵紧张彷徨。汉斯季默的音乐响彻始终,用大量的铜号音效带着紧凑的情绪。情绪始终是紧绷的。
情绪的爆点有三个。其一,英国船队出现。其二,我要为法国人留下这句看过的一定有印象。其三,就是结尾。
但大多数时候,情绪是抻着的,是克制的。
而情绪的起伏,支配着本片的进程。英国人在船上出于恐惧朝混进来的人怒吼;落海水手的恐慌;飞行员默默地算油;英国老船主神一般的冷静。
尤其是英国人的疑似内乱,让我想到《黑暗骑士》里炸船威胁的时刻,以及,《集结号》里,争执要不要撤退的时刻人性在极紧张时,在情绪逐渐崩解时的那种细节,很有趣。
当然,没有类似于小丑、小李那样的经典诺兰角色。但这一部,本来就没强调个性空中的,岸上的,海上的,这些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个群体共性,毕竟,浓缩着40万大军的恐惧呢。
有一点,让我想到《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中,宇宙浩渺无边,美丽而残忍;同样,《敦刻尔克》里,德军没有实际登场,大海才是真正的主角。大海被诺兰拍得极为美丽,有一种单调的壮阔,足以体现人类本身的弱小,阻隔着生还的希望,随时吞噬掉生命,就像无情的宇宙似的;但大海又是回家之路只要船主老爷子,那点大英帝国老贵族范儿在撑着。
这种美丽又残忍的矛盾,哎。
没有典型的英雄形象,也许除了那个我要为法国人留下来的长官,那个驾船前来的船主老爷子,以及那个飞行员。长官自绝后路时的担当;船主老爷子从一开始就坚定着,驾着私家小船,像郊游似的,前来战火纷飞的海岸救人,而且抚慰了落水士兵的心灵;飞行员义无反顾地完成任务后,在海岸点起那一簇火焰。
其他大多数角色,都只是芸芸众生。漫长的等候,茫茫的大海,最后被某种执着拯救了说诺兰没有点什么隐喻,我是不相信的。
漫长克制了一整个电影后,有和平时刻的特写。蓝色调的大海换成暖金色调。然后在不断的穿插镜头中,出现了那段著名的讲话。
我以前看到过许多许多次,但在电影院里,只有这一次,我服气了,我觉得温斯顿丘吉尔凭这段话,就配得上他的一切赞誉。
说到底,这部电影,就像是为丘吉尔这段配词,专门做的配套解说: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这段话陈述时,镜头不断转到海滩,转到登陆点,转到岛屿和所有的地点,转到所有牺牲与生还的角色,转到大海。
我们决不投降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诺兰这样悬疑着小人物的命运,想讨论的应该不是宏大的战争,而是战争中,每个个体的情绪与命运。
他大概想让我们相信:
在铺天盖地的事件以及宏伟如大海之前,渺小个体的恐惧与无助,那是难免的;但某些高贵的勇敢瞬间,某些渺小个体的举措(比如老船主那持续的沉静),可以显得多伟大;到最后,这些牺牲,都会是值得的。
至少我是这么相信了。

《澄沙之味》影评1200字


《澄沙之味》影评

很久没有看电影,前几天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日本电影《澄沙之味》,观影过后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终于可以抽些时间记录点什么了。
电影从一个普通街角的铜锣烧小店缓缓开始,这是一家典型的日式小吃店,店面很小,只有一个长条台面,既是桌子,也是工作区和顾客的一个隔离。里面只有一位包着白头巾的中年男子在铁板上做着铜锣烧的面皮,桌边坐着三位女中学生,一边吃铜锣烧一边说笑着,夸铜锣烧好吃也调侃店长帅气。而店长却自顾自地忙碌着,不苟言笑。
过一会儿,三个女孩儿走了,进来一位穿着藏青色校服的女生,安静地坐下,店长递过来一包面皮,非常熟的样子,还客气地说一声抱歉。原来女孩叫若菜,家里情况有些特殊,单身母亲的心思并没有在她身上,也不能支撑生活,若菜中学毕业后就没有机会再读高中了。所以,店长总是把做的不太完美的铜锣烧面皮给她留着。
这时候,一位老奶奶来了,她询问店长是否可以给她一份工作,店长说时薪不高,只有600日元,她说她只要300日元。店长又看了看她,说还是想找一个能干体力活的。老奶奶继续坚持,自我介绍说,叫吉井德江,请多关照。店长递给她一个铜锣烧,再次说抱歉。德江咬了一口铜锣烧,若有所思的咀嚼。走出小店,凝视着门前的樱花树,伫立良久,慢慢消失在镜头里。
过了两天,德江再次来到小店,留下一盒豆馅给店长品尝。店长本能的扔到垃圾桶,转身又将它取出来,还是好奇地打开盒子尝一下,尝过后脸上立刻显露出吃惊的表情。
当德江再次来到小店,和店长谈起铜锣烧的豆馅,强烈建议作为铜锣烧专卖店实在不应该使用厂家的,应该店里自己做才对。店长弱弱的说,做了几次都失败了,只好在厂家订。于是,德江请求店长让自己来做豆馅儿,店长这次终于同意了。
第二天,德江约店长天不亮就来到店里,从洗小豆、沉淀、再洗净,到下锅煮小豆、等待、小水冲,再放锅里熬制,一道道复杂工序,不仅是消耗体力,更考验耐心,店长已经看得晕头转向,而德江却一直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红小豆,偶尔还和它们交谈几句。
一直忙到十一点开店,美味的豆馅终于完成了,三个活泼的女孩子一口就品出来这次的豆馅更好吃,与原来的不同了。慢慢地,大家好像都觉得铜锣烧更好吃了。小店门口开始排起了长队,生意好的超出店长的想象。
德江干活时,若菜发现她的手关节变形了,好奇地问她,德江说是年轻时生病导致的。过了一段时间,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德江也不再来了。
原来,有一种病叫做癞病,按照1996年以前日本的法律,这种疾病的患者是需要隔离的,集中居住在一片与世隔绝的区域,而且他们也没有生育的权力。可想而知,这种病在人们心目中会有多可怕。尽管现在法律已经解禁,但是人们的偏见远还远没有消除。
若菜离家出走了,她养的小鸟无处安放,就想着以前德江说过可以帮忙养。店长和若菜就准备去传说中的隔离区寻找,终于在一片隐秘的森林中找到了。
这里的老人们就像家人一样,他们差不多都是从十几岁就被隔离于此,在一起生活差不多一辈子了。大家都很羡慕德江能有机会出去工作过,真正的在外面的世界活过。
德江用自己拿手的点心招待店长和若菜,讲她像若菜这么大就被哥哥送进来,临行前与亲人生离的痛苦,隔离区的人一个个离开了,每走一位,就为他种一棵树。
没过多久,德江的好友来告知德江走了,隔离区里又多了一棵樱花树,因为德江生前最爱樱花。
整个观影过程,内心不断的被触动、被感动。动容于德江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她会为红小豆千辛万苦来到她身边而欣喜,她每一次路过小店门前的樱花树,都会用心的体会它的变化。她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多看看多听听,可见她对世间一花一草一木的珍爱。尤其喜欢她的一句台词是:就算不能成就什么,作为一个人,能活成我们自己,也是有意义的吧!
故事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作为一个病人的德江用她对生活的热情渐渐感染了一直有些郁郁寡欢的店长。影片的最后,店长终于怀着对铜锣烧的热爱,开始积极的大声叫卖。
另外,影片中唯美的画面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烘托出德江眼中世界的美好。影片的许多细节处理,也都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海街日记》,一样的唯美画面,一样的人文情怀。不同的是,《澄沙之味》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从开始轻松愉快的小小铜锣烧店,一直延伸到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简要概括就是,如一曲抒情的弦乐,缓缓流淌、触动心弦、余音绕梁!

《货柜之间》影评1200字


《货柜之间》影评: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鲸鱼Alice的故事。1992年12月7日,这头蓝鲸被惠德比岛海军观测站的中士维尔玛兰奎发现,之所以能引发人类的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与其他同类有着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其他蓝鲸的声音频率都在15-20Hz,但Alice,却有着52Hz的频率,没有其他同类能够听得到它的声音。在被发现后的这20多年中,Alice始终孤独的在大海中徘徊,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所有的同类都看到了它,却没有一个能听到它的歌唱,听懂它的心碎。

这头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其实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生活在群体之中,却几乎没有人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便也不愿意再吐露心声,把自己活成了一头身处人海之中的52Hz蓝鲸,陪伴我们的只有海浪的声音。今年上映的德国电影《货柜之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类人的故事。


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克里斯坦身上,讲述了他在一家大型超市当理货员的日常工作生活。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平淡的电影,就像平静时的海浪,几乎没有什么起伏,就是平静的冲到岸边,又平静的回到海中,但却有一种吸引力,牢牢地抓住了我,等到故事看完,我才发现,这个奇怪的吸引力,名字就叫做孤独。

每天打卡上班,穿上统一的制服,换上统一的表情,做着重复的工作,连偷懒的方式每天都一样,然后在每天同样的时间里下班,坐上每天都坐的同一辆公共汽车,跟司机相互问候每天都一样的话语,然后回家,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等待第二天的来临,天亮了,一切有重新开始循环。这就是片中克里斯坦每天的生活状态,相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也是这样的。


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工作搭档布鲁诺带着克里斯坦来到了超市的水产区,超市的理货员们管这里叫海洋,在两个大水缸中,挤满了一条条活鱼。他们在这里游泳,直到有人买下他们,布鲁诺的话音刚落,一条鱼奋力的跃出水面,然后又重新跌落回水中。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之前的剧情中,几次会在满满的货架之间,听到海浪的声音。这并非是错觉,而是导演的一种含蓄的表达。

货架、工作、人群、海洋,其实都是一回事,身处其中的我们,总有那么一两个有着52Hz的Alice,也总有那么一两个想要奋力跃出水面的鱼,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类人是奇葩、是怪胎,他们不理解,也不愿意费心去理解;而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不同的声音,到最后就成了不愿意去表达,宁愿自己拥抱孤独,做一只频率不一样的孤独的鲸鱼。


所以说,这是一部观众区分很强烈的电影,在一般观众看来,这只是一部讲述了一个小青年日常生活琐碎之事的拖沓电影,但对那些内心时常感到孤独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Alice收到了另外一个52Hz的同类发来的讯息一样惊喜。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如同印象派风格的画作一样,让我们在看的时候有一种似真而非真的感觉在其中,电影讲述的是克里斯坦的日常生活琐事,但却又含蓄的表达了许多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生活被工作所占满,工作是机械的重复,找不到任何的快乐,却又为了糊口而不得不做,所有的情感在一天天中被磨平,热情被熄灭,唯一能让你感到慰藉的,只有升降机履带摩擦时发出的海浪般的声音,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自己曾经是生活在大海之中的,逼仄的水缸不是海洋,而是你等待死亡的温床。

为什么有人会突然走向死亡?为什么你认识了一辈子的人却突然做出你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外表和他们的灵魂不是一个样子的,他们就像那条突然跃出水面的鱼一样,突然发现自己只是生活在水缸之中,却无法让自己不去听见海浪的声音,于是他们想跳出去,即便回不到海洋,也不要继续生活在这逼仄的水缸之中,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人用了几个小时,有人却用了几十年。真怀念过去在路上的生活啊,当与克里斯坦亦师亦友的布鲁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考虑了几十年的决定,终于在此刻做出了。只可惜,这句话如同Alice的歌声一样,没人能听得懂。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从其中我能找到自己的投射。这几年来,我过得不快乐,最根本原因就是我知道自己要活在海洋之中,却无力跃出逼仄的水缸,而身边的人都觉得这个娶妻生子、安于现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老实实工作熬到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水缸就是海洋。因此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想法古怪的大龄单身青年,别人家系列中的失败案例。但好在,我找到了听到大海声音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文字敲击出来,在支离破碎而又机械重复的生活中寻找慰藉。

《娑婆诃》影评1200字


《娑婆诃》影评
文/斯嘉丽



我敢打赌,很多人都读不对这部电影名的发音。
试试?
正确发音如下:suo po he。声调是平上平。
读对的大多对佛经大悲咒有所了解吧?不错,这是大悲咒上出现过的梵语,属于外来音译词,所以念起来会比较拗口。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推测,电影题材确实跟佛教有关。在高铁上看完以后,心里对导演还是很佩服的。

这部电影的导演可以说对宗教或者宗教题材应该是有着迷之热情。因为在拍这部讲述跟佛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邪教题材之前,他在2015年还拍了一部跟基督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驱魔题材《黑祭师们》,也就是说,从东方到西方,导演像集邮一样在涉猎宗教题材。

宗教或者邪教,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一不小心,就容易深陷其中。

昨天我跟阿姨通电话,发现她就明显被哈尔滨一个传销组织忽悠了,而传销,其实本质也是邪教。要她交三千多块,投入祖国的中产阶级事业,完成祖国的民族大团结事业,很快就可以分红千万。我呸!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伟大有序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伟大而分工明确的政府面前,我们这些民众去参与什么划定中产,民族团结事业?你把政府要干的事都干了,你问过人民政府的意思吗?你问过民族委员会的意思吗?你们这传销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啊,不取缔实在有损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和繁荣。

这部电影里的杀人犯,也一样被洗脑得很厉害。
四个杀父的问题少年,被一个邪教老大看上了,利用他们的迷途心里以及父爱的缺失,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工具,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合谋去杀81个女孩子。

此时,这部电影里最大的bug出现了。一个韩国的小镇,同一年出生的女孩子死了七十多个,警察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奇怪的联系。好吧,揭露邪教的时候,顺便把警察黑一把是韩片惯例。因为电影里也说了,此生则彼生,善与恶是互为依附的关系,因为有不尽职的警察,才有是无忌惮的罪恶。

邪教老大为什么要干这种惨无人道的恶行呢?
因为原本他心存善念,朝鲜抗日战争时期还做过反抗日本的游击队。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与日本交涉的过程中得到日本归还侵韩的财富,他并没有归还国家,而是投入自己创立的宗教东方教。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品尝到财富的滋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天赋异禀,拥有不老之身,这个时候,是人都会产生贪念吧。于是他萌生了永远享受这种状态的贪念。就算原本他是得道高僧,在贪念顿生的这一刻,他已经从佛入魔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大概是导演想传达的主旨之一。

当遇到一个会预言的高增预言百年之后会有人来克制这个邪教老大时,他就开始自己的邪教行为,去寻找那个能克制自己的人。这里导演又放出了一个观念:天地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此生则彼生。我没读过佛经,让我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发现毒蛇的地方,百步之内,必有解药的意思。因为世界是一个平衡的八卦嘛。阴阳相生相克嘛。嗯,还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言简意赅。

为了找到预言中会克制自己的人,立志杀掉81个女孩子。宁杀错不放过,这不是邪教,什么是邪教?

我心里有着韩国钟汉良之称的李政宰,饰演的就是专门揭露邪教的斗士。当然了,收钱的。虽然他演的角色开头非常接地气地展现了浓厚的市井气息。比如先处理给钱多的佛教那边的问题,修女的问题因为价格不高,先放到一边。但是,至少他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真的在调查。之所以会从事这种本来应该警察来干危险性也很高的职业的原因,他通过一个故事说了出来。我猜其实那是他自己的故事,他娶了志同道合的信仰西方宗教的妻子,带着孩子一起去非洲传教,原本他是一位牧师。但是除了他以外的家人都被一个13岁的孩子杀了,当时孩子的回答是这是神的意思:所以导演给了他一个不得不恨邪教的背景故事,以促使他在电影里披着市侩的外表奋力去揭露邪恶。

当然我是直接把影片主要内容说了出来,你看起来觉得并不复杂,而其实导演在情节展现上运动了倒叙插叙各种手法来释放悬疑的烟幕,总的来说,邪教的邪恶这条线无论在布局还是反转上都比较成功。但是李政宰作为破案主角,本身的形象和破案的过程并不够引人入胜,这一点跟镜头戏份太少应该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说导演对展现这些邪教悬疑有迷之热情。2015年的《黑祭师们》也有这个问题。过于注重营造悬疑而忽视对人物的塑造,不管多么恐怖悬疑的电影,假如只有情节的吸引而没有一个人物性格丰满的代言人,通常很成系列,以及很难拔高影片境界。

《绿皮书》影评1200字


《绿皮书》影评1200字

“仪式感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它时刻不同”。《小王子》里面关于仪式感的话令我印象深刻。

村上春树说过,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平常的生活单调枯燥,尽管还是原来的配方,但生活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所以我们需要仪式来给生活增添色彩,给普通的日子赋予一点内涵,提醒我们生活之外,还有诗和远方。

周末的时光就是让我们因紧绷的工作状态慢慢地放松下来,给大脑一次自由放飞的时间。昨天晚上看了最近评分很高的电影《绿皮书》,影片真的不负期待,特别赞。它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笑料和争吵。但在彼此最需要时候,一起共渡难关。他们放下偏见,彼此真诚,收获了一段真诚的友谊。

电影关键词:温暖、相信、勇气、力量、尊重、表达爱、感受爱、互相扶持……

钢琴家唐因为是黑人的缘故,面对整个社会对他不公平的待遇,他都优雅地回击。他的司机托尼却为了唐打抱不平,很不舒服。此时,唐对托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每天会听到这些侮辱的话,而你只听一次就受不了了。”文中的经典话语: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会赢得真正的胜利。

托尼因为和妻子有约定,要求给妻子写信,托尼日常感十足的碎碎念情书,和唐看到后教科书式情书,形成了对比。同一份深情,不同的表达方式。“爱你是我做过最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受唐的影响,托尼也在慢慢地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对妻子深深地爱。情书,似乎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都忘记了怎么写。你写过情书吗?你收到过情书吗?爱,需要表达。你,做到了吗?

唐的最后一场圣诞节演出,因为自己是黑人,当地不允许他在大厅吃饭,几番交涉之后,唐和托尼毅然放弃最后一场演奏。的确,得不到尊重的演出放弃也罢。他们出来后来到了一家大众酒吧,橘鸟酒吧,在这里,唐得到最完美的释放,他整个人都在发光。在这里,没有偏见,没有歧视,没有侮辱,只有真诚,看到他在台上尽情弹钢琴,忘乎所以,这应该是最打动人心的演奏。托尼给唐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弹得了肖邦,但你的音乐。你所做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引人思考的。他们的汽车在农田边抛锚,钢琴家唐下车面对同族困惑羡慕嫉妒的眼神,面无表情地与他们对视。

有时候,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唯有勇气能改变人心。还好,唐可以选择。

故事的结尾,唐去托尼家过圣诞节,托尼的妻子拥抱唐的时候说道:“谢谢你和我分享了我的丈夫,谢谢你替他帮我写情书。”托尼的家人也没有因为唐是黑人,而歧视他。整场电影,没有华丽的台词,只是很简单但又令人思考的对白。美国派的风格,黑色幽默。并不煽情却又如此感人。

为托尼妻子那样的人点赞,她不去歧视任何人,不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温暖美好富有力量。

说了这么多,会不会太剧透了。强推这部电影。总会有一个画面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关于亲情、关于爱情……

《动物世界》影评1200字


《动物世界》影评:感受人的不易

电影《动物世界》一上映,就不断看到有影评出来,无所不在的欺骗,欲壑难填的贪婪,莫名的恐惧,凭本能的相互踩踏,令人揪心和窒息。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不信就考考看。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看破红尘的呢?不断的经历创伤。结局有两种,一种是抑郁而终碾做尘泥,另一种是逆风飞翔成为战士。

李易峰扮演的郑开司是个悲催的孩子,父亲被害,母亲是个植物人,自己靠扮演小丑挣取微薄的收入,唯一的幸运就是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刘青一直喜欢他,帮他照顾母亲。

本来就穷困潦倒,仅有的住房又被发小忽悠抵押出去,糊里糊涂签了字,结果反而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被告知欠下巨债,带上一艘大船,开始了一场死亡游戏,要么没命,要么成为幸存者,不仅还清债,还能赚到钱。

他就这样踏上了亡命之旅,一船的人都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陷入债务陷阱的,被这个黑社会组织胁迫到这艘船上,像动物一样苦苦挣扎,供富人娱乐,赌赢了的人可以下船,输了的被留下做基因研究的试验品。这里不讲感情,只讲输赢,没有人味,处处弥漫着血腥的气息。

电影是现实的投射,看着电影其实能感受到熟悉的东西扑面而来。无处不在的骗局,渗透在每一个缝隙,隐藏在一张张笑意盈盈的面目之下,寻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哪怕是那些你用心帮过的人,哪怕是那些口口声声爱你的人,在利益面前分分钟就会翻脸无情。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大家都这么想时,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意味着良心将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有理所应当的伤人理由,善与恶将没有界限,打着善意的幌子行恶意之事也会显得堂而皇之,理直气壮。

动物的世界弱肉强食,有限的资源就会有不择手段的争夺。人是高级的动物,所以有时候人做出来的事比动物还可怕,因为智商高啊。

让我想起多年前解说《动物世界》的那个著名的主持人,最后竟然爆出那样不堪的丑闻,很好的诠释了高级动物的理论。人性的危机早就在了,当一个人习惯表演时,他的真性情早就泯灭了。

人该怎么活着?小时候被告知要善良,长大后却发现,简直寸步难行,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悖论的空间里。我们的脑子被反复的洗来洗去,自己都不知最后被洗成了什么样子。等终于想明白了,却发觉半条命快没了。

一个人仅有善良是不够的,智慧才是生存之本。我们该怎么样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呢?许多东西其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有了许多艺术的表达形式,用虚拟的血淋淋的故事告诉你,做人要睁着第三只眼睛,冷眼看清人面掩盖下的动物性,不然会死的很难看。一个人如果没有从各种艺术形态里看清人生本来的模样,就说明你的挫折还远远没有受够。吃一堑总要长一智。

你可以暂时庆幸你的幸运和幸福,但你定会经历你该经历的事情。郑开司最后赢了,越看到人性的丑陋,他变的越加机智、果敢而坚定,看清了生存真相的人唯有不陷入自怨自艾的自我消耗,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有一条路很痛苦,却谁都逃不过。动物的世界里,厮杀是必然的环节,智者有道,生者为王。

我们都需要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真实的模样,艺术就是这面镜子。你稍微用用心就会看到如出一辙的自己,好和坏都别难受,因为大家都是演员,出演着自己活生生的剧本,谁也别嘲笑谁,善恶只在一念间。没有魂牵梦绕的原罪折磨,你就算活的相对干净的一个人,看看你是否问心无愧。

艺术是面向人性的终极思考,每部作品都有作者的救世情怀贯穿其中,每个好的艺术家都是在对作品的锤炼中追求着自我的完善,一个好的观众也该在对作品的欣赏和玩味中进行自我的修复,艺术的感召力就在于此。如果你学到了坏,那绝不是艺术本身的意图。

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其实无二区别,我们高看了自己有时候也是因为习惯自我的陶醉。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蛮残忍的,你早一点看清,你就早一点清醒,别腻腻歪歪的等死到临头还不知何故。

一个人的强大必须在清醒中锻造,别怀揣什么侥幸心理,放过你的从来都不是别人,都是你内在的机智。你可以选择在动物世界里做个清醒的人,千万不要在人的世界里做个混沌的动物,否则,不好过啊!

《路边野餐》影评1200字


遇见过去未来《路边野餐》影评

**《路边野餐》片名Kaili Blues (2015),别名惶然录。

中国文艺片,毕赣导演作品。影片在国内、国际上获奖颇丰,分量最重的当属第52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和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两个奖项。

影片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主人公在虚拟和现实中遇见不同时空,寻找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影片中没有明星,只有毕赣带着自己的老姑父和一众亲朋好友出演,可不得不说,整个故事拍得很厉害,细细品来,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个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故事中,感悟到一丝忧伤、一丝无奈。

只要理清片中人物经历和关系,就能理解导演的用意。影片出场人物不多,主人公就是毕赣老姑父扮演的陈升。陈升年轻时候是一名混混,跟着诨名花和尚的黑老大混日子。花和尚的儿子也混黑道,被人仇杀还被砍去手指,陈升为老大鸣不平而找凶手报仇。开车撞死凶手后,他谎称车上突然出现野人,导致自己分神撞人。案件定为过失杀人,陈升被判入狱九年。九年里,陈升的母亲和妻子都因病离开人世。陈升出狱后面对物是人非的新世界,和老医生一起在诊所里帮人看病度日。

道上混的花和尚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决定退隐江湖。因亡子喜欢钟表,花和尚开起钟表店表示哀悼。同时花和尚还喜欢帮助接送小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相处寄托哀思。

陈升的弟弟外号老歪,当年也个混社会的社会人士。哥哥坐牢后,老歪独自照顾老母亲,还要拉扯儿子卫卫长大。偏偏老母亲偏爱陈升,坚持把房子留给陈升,老歪也因此对陈升充满怨言。他自行更换了老母亲的墓碑,就是不刻上陈升的名字。老歪也没有什么特长,带着卫卫经常有一顿没一顿。陈升心疼卫卫,总想让卫卫跟着自己过,老歪一直不同意。

和陈升一通开诊所的老医生光莲,早年间儿子被人撞死,年老了就在诊所里养养老。陈升老母盘下诊所,交给光莲打理,也算是对被害者家属的补偿。陈升出狱后,也在诊所里帮忙,两人算是达成一种默契。光莲年轻时谈过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心心念念想给故人送点礼物,于是就请陈升帮忙找人,送上一件衬衣、一盘磁带和一张照片。陈升由此踏上寻人之旅,一路找到荡麦。

影片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现实世界凯里,另一个地方是虚拟世界荡麦。在凯里,影片铺垫完人物大致的背景故事,随即进入荡麦,全片最出彩最高潮的长镜头闪亮登场。一段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亦真亦幻,让观众们跟着陈升体验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一如影片开篇所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当陈升同时体验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心结也顺利打开,才能够放开对一些事情的执拗。

野人喉咙里发出打雷的声音,陈升两次穿过荡麦的小巷子时都会伴随雷声。陈升进入、离开荡麦的一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就被打通了,他在荡麦遇见过去,遇见现在,也遇见未来。陈升自身代表现在,遇到亡妻张夕代表过去,遇见长大后的卫卫代表未来,一切经历既有回忆也有憧憬。在苗语中荡麦是不存在的地方的意思,在超现实的荡麦,陈升可以看到心中挂念的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在虚实之间彻底寄托思绪。

影片不采用线性的方式拍摄故事,讲述的也不是一个起伏跌宕的故事,完全是关于个人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观众很难产生共情之感。如果观众有过相关经历和想法,被导演用这种诗一般的言语拍出来,就会感受到一种震撼感。那些虚无缥缈的思绪,被现实画面表现出来后,让观众们触景生情,回味无穷。

荡麦是一个超现实的地方,观众们可以说陈升做了一场梦,在返程的火车上他梦醒了,也可以说他经历一场类似奇幻漂流的神奇旅程,用超现实的方式看透过往未来。影片中有大量导演的诗歌,串起了不同画面,诗歌是心境和感情的表达,既抽象又具体,既奔放又含蓄,就像影片的画面一样,在十分克制的镜头下蕴含着对时间、对感情的思考。诗人通过诗歌可以很含蓄地表达热烈的情感,他不会直接大声地喊出我爱你,他会告诉你今天的花香有多浓烈。《路边野餐》也一样,不会直接拍摄情人间花前月下或者亲人间生离死别,它会拍摄陈升笨拙地歌舞、唱着《小茉莉》,会拍摄挂满钟表的修理店。

除了具象的生活,也有抽象的诗和远方,如果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寻找遗失的爱情和亲情,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情感释放方式。在荡麦,人们可以同时遇见过去和未来,或许能够让人解开心结放下执着,能够让心灰意冷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燃起生命的火光。

入梦了,遇见过去未来。
梦醒了,生活还要继续。

喜欢《《茄子·旅行箱中的候鸟》影评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飞箱的读后感3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