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花样年华观后感700字。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样年华观后感70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花样年华观后感

我在写这篇影评之前,看了很多其他人写的影评,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注意到了一些我看电影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果然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反复品味的。那是一种难看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电影开篇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奠定了全篇的基调,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其实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没有多夺人眼球,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都有婚外情之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且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说实在的,观看影片前30分钟里我是一头雾水的,镜头十分简洁,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的快速转变,甚至有的时间流逝是通过苏丽珍旗袍的变化来表现的;在观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一样,和我们看的电影电视剧都不一样。极简的镜头,极少的人物,但却传达给了我很多感想。

苏丽珍,一个大美人,一个把所有事情都埋在心里,希望能够粉饰太平的女人。电影中有两个关于苏丽珍的片段让我印象很深刻,一是影片前半部分,苏丽珍在角色扮演周慕云的太太时,她对着周慕云说不出勾引的话;二是影片后半部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提前预演分别的情形时,苏丽珍泣不成声,最终在出租车上对周慕云说:我今晚不想回家。我认为这是苏丽珍一个很大的变化。前一个片段说明苏丽珍是一个腼腆、易害羞,甚至我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忠诚;后一个片段苏丽珍却真真实实展露出了自己的真心。她是胆怯的,出去约会要分段下车;暴雨天不愿撑着周的伞回去,怕被看出来;即使他们只是在一个房间里讨论小说也害怕被房东太太发现;孙太太几句告诫的话让她放弃了与周见面。但她同时也是勇敢的,虽然言辞里一再疏离,但情感上却是在不断靠近的。

在影片后半段有一个片段,周终于鼓起勇气对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苏说我没想到你会喜欢上我,周说给我一个心理准备,于是他们预演了分别时的情形。当周说到以后你好好保重放开了苏的手并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丽珍却心潮汹涌。这里给了苏的手一个特写,被松开时的瞬间颤抖,接着紧紧地抓住自己的另外一只手,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感跃然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忍、难过、压抑......许多情感出现在她的脸上。紧接着镜头转换,苏伏在周的肩头大声恸哭,周不停地拍打着她的肩膀: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苏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感终于爆发。这比只会大声呼喊我爱你的示爱方式更令人动容。

但就像开篇的那句话,注定错过。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周说的是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而苏说的是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苏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但并没有人接听,所以周的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是对着电话忙音说的,苏并没有听到;苏为何匆匆忙忙地从楼梯上下来,没有在办公室?有没有可能她去给自己弄了一张船票,想要跟周一起走?不过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自己知道就好了。

影片最后,导演借助戴高乐总统访问柬埔寨这个历史事件隐喻旧时代的结束,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在了,花样年华也已经远去了。周慕云在吴哥窟诉说了自己的什么秘密,这只有他和吴哥窟知道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养父的花样年华观后感


养父的花样年华观后感(一)

《养父的花样年华》这部电视剧真让人感动,虽然我是断断续续地看完,仍然无数次忍不住掉下眼泪。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部电视剧传递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引发了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就像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心灵,可以净化自我的灵魂,提升个人的品格。人性所有的优秀品质在养父郎德贵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真诚、无私、友爱、体谅、宽容……他就是我们做人的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电视剧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养父郎德贵为了四个非亲非故的孩子,把自己的婚事吹了,在艰困的处境中把孩子们拉扯成人。情敌的猜疑和刁难、三个孩子被拐卖、小女儿患不治之症……他依然不离不弃,用自己有力的肩膀、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为四个孩子撑起一片天,最后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这部电视剧给我很深的启发:第一,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把人性最优秀的品质实现出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周围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可以找到一点点快乐和幸福的理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世俗,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利益作为唯一的考量,到最后岁月如流、马齿徒长,生命弄得四分五裂。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是自私自利的人,最缺的就是养父郎德贵这样的人。我们常常觉得人生不如意,常常感叹命运不公,但是,从养父郎德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不公平,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第二,人生是考验的常态现象,磨难是成就一个人的契机。在别人眼里,养父郎德贵的坎坷遭遇是自讨苦吃。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他都咬着牙挺过来了。有位哲人说过:“上天不会给一个人承受不了的苦。”恰恰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才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成就了他高尚的品格。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未来可以画出什么图案关键在于父母。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四个孤儿遇到的不是郎德贵,志强也许早就成了不良少年,兄妹几个可能就没有机会上学,各自的命运完全是另外的样子。正是因为遇到了郎德贵这么好的养父,他们才拥有了充满爱和关怀的大家庭,可以顺利成长,过上各自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结尾的点睛之笔:小小少年杨天宇,他的心灵是那么纯洁,如同透亮的玻璃让人赞叹。当父母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跑到陌生的城市给春雪(同父异母的姐姐)进行骨髓配型。他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到:“虽然春雪姐姐没有和我们在一起生活过,但她就是我的亲姐姐,我有责任救自己的姐姐。”一个孩子的举动让大人都感到汗颜和羞愧,真让人感动。我想起了孟子的那句名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孩童有着最纯净的心灵,最完整的生命,他的眼睛是那么清澈,他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美好。也许有人认为那是天真幼稚,但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纯真,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这正是我们大人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找回人性最真诚的情感,随时增加生命的内在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养父的花样年华观后感(二)

很少看电视剧的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养父的花样年华》,颇有感触,遂用文字记录点想法。

片头的画面其实就很吸引我的眼球:一个沧桑感很强的,又满脸慈爱的父亲形象充斥了整个背景画面,在他的膝下,有四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画面的边角有些花在吐着芬芳。这样的画面,温馨,美好,主题非常明确。

剧中塑造了一个高达的父亲形象,他就是郎德贵。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知青下乡的时代,在兵团里, 郎德贵是机务排排长。白慧的临终托孤让郎德贵改变了人生的航线,他的生活格局完全被搅乱了。他的新娘嫁了他的上司,他的亲娘在抱回婴儿的路上患疾病而去世。他,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因为未结婚先有了个女儿,被贬为马夫。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别人的白眼,耻笑,情敌上司的打压,自己的终身大事被耽搁,重重困难裹得他透不过气来。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抚养小雪。相反,他又收留了另外三个孩子,大小,二丫,老疙瘩。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了,关心他的人轮番给做工作,让他放弃抚养另外三个孩子。但是郎德贵铁了心要养育四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四个孩子。

方法永远比困难多。当你真得准备好了,决心下定了,世界都会为你开路。这些话在郎德贵身上得到了体现。贵人出现了,兵团的领导给予了他许多帮助;孩子们越来越 懂事了,剧情发展到这里时,郎德贵与孩子们令人感动的生活小场景屡屡上演。如,孩子们包了饺子送到被关押的父亲手中,饺子是破碎的,孩子们都谎称自己已经吃过饺子;再如,孩子们在晚上争着伺候父亲等等。欢乐在清苦的日子里流淌,幸福的味道处处可以嗅到。虽然日子清苦,但因为有爱,有希望,日子便照样亮堂堂,暖烘烘,

郎德贵的孩子们终于有出息了,美好的日子终于在人们面前铺了开来。但是在金钱面前人性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老疙瘩闹着分家,分财产。令人感动的一幕是当郎德贵把一张银行卡递给老疙瘩,面对儿子的不当行为时,说了一句话,咱先说好了,咱分家,但是不分感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什么是宽容。而正是这份爱与宽容,以及对世界的信任让他们一家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生活总是不能一帆风顺,命运在你出其不意时给你一个打击。小雪得了白血病,这个时候,也是郎德贵的爱,宽容赢得了很多帮助,救了小雪。我比较喜欢故事的结尾,最后一个画面是,在绿色的草坪,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大家庭在聚餐,他们举起酒杯,碰到了一块儿。正是郎德贵的爱与宽容,以及对这个世界不变的美好信念,使这一家子拥有了美好生活。

心存美好,世界便会靓丽;心存善良,身边则无可恨之人。美好的信念一定会吸引到好人,好事,不是吗?

养父的花样年华观后感300字


养父的花样年华观后感

那天想看个 电视剧,很偶然看到养父的花样年华这部,看完之后,心情很是沉重。 花样年华应该是美好的,可我却一点儿也看不出美好来,只是朗德贵苦涩的一生。若非要说花,也只能是苦菜花。
我就以我自己的 眼光河视角来谈谈这部戏吧。(我没写过东西,想哪写哪,看官别介意)
1. 伟大的平民郎德贵无疑是戏里歌颂的正面主角,为了一个承诺,失去了太多太多,并且坚守了几十年。实在是不容易。那么他失去什么了、、?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无非是事业和家庭。王副团长跟钱芳说那时可能都当上副营长了。本来都已经是(用她本人的话说)郎家的半个儿媳妇的马厨师的闺女嫁给了别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要娶的女人嫁给别人,郎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让人 佩服的就在这,在 马厨师的闺女成为别人家媳妇的头天晚上,郎在马家 窗外向自己心仪的,本应嫁给给自己的女人做了最后的告别。然后坚定的继续自己承诺。郎的对立角色当然就是林浩。他打击郎,利用各种机会。给郎各种各样的磨难,折磨他。但最后的结局却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用我自己的话是该香的不香,该臭的不臭。或者说该香的没有足够香,该臭的没足够臭。

电视剧妈妈的花样年华观后感


电视剧妈妈的花样年华观后感

最近,我在网络上观看了2013年8月份热播的电视剧《妈妈的花样年华》。它一共有32集我集集都看一集也未落下,看完后感受颇深。这是国内又一部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伦理剧。剧中的故事典型精彩。它感人肺腑,又催人泪下。

剧中的这位70岁文英老太,是一个退休教师。她曾任过小学校长。在她早年时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大四个儿女。本来,老太有一个让人羡慕舒适的退休生活环境。一是她每月有一份稳定的国家教育干部退休金。二是有一所较大较好的房子。三是四个儿女除老四外都相继安家立业。四是有几位好朋友常常在一起玩的开心。这些优厚的条件理应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好景不长,文英老太不幸患上了晚期卵巢癌症,医生宣布她只有半年的生命。

当老太太得知自己的病以后,想给儿女分别打电话,想让儿女们回家到齐后跟他们说说自己的病,却发现每位儿女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儿谁都没有在意她语气里的异常。老太太最终还是没有将自己的病情说出口。当得知儿女们的家庭生活都有着各自的烦恼时,这位坚强乐观的母亲,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折磨,每天都在用有限的生命将自己最无私崇高而伟大的母爱奉献给儿女们。这位淳朴善良的母亲谆谆善诱的教导儿女平日里不仅要有父母爱儿女情,更要有兄弟姐妹团结互爱帮助照顾之亲情。亲情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法宝。为了激励儿女常怀感恩之心,知恩图报的老妈妈又用自己亲身经历感染儿女不要忘记对自己帮助过有恩的人。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是儿女品质高尚的楷模。

当儿女们从大哥的口里得知老母亲隐瞒病情的消息时,全家儿女惊愕了。而当我们无数观众看到那种无比心痛母亲又深感自己未尽儿女之孝拥抱母亲痛哭。直至读到老人家临终平淡温馨遗嘱场面时,真令人一番酸楚。但不由为这位受世人崇敬。最慈祥善良。无私而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文英老太是人世间千千万万母亲为家庭生活。社会工作和为儿女劳心费力操劳一生。奉献毕生精力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千万万儿女的母亲被病魔缠身。宁愿自己忍受痛苦和委屈,也不愿耽误儿女生活工作的凄惨缩影。是可忍孰不可忍。

年轻的儿女们啊,当父母老了体弱多病的时候,请给予多一些关心。问候和陪伴吧!这样才会在人生中少一些遗憾!为此,也呼吁全社会多一些临终关怀。让全天下父母老有依靠,老有所安,老的有専严。

祝愿全天下父母身体安康,生活幸福!

电影《花样年华》观后感


电影《花样年华》观后感

没等我把他们的关系弄明白故事就已经开始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看似平淡而又单调,但纠结复杂却暗藏其中。周先生和陈太太素不相识,只是很凑巧地同一天搬进了两间挨着的房,他们的爱人都经常出差,这并不稀奇。日子久了,他们都觉得不对劲了,周先生发现他太太的皮包和陈太太的一样,陈太太也发现周先生的领带和她老公的一样,原来他们的爱人早有奸情。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隔壁邻居间,很尴尬,很不好说出口。周先生和陈太太商量怎样面对他们,这样一来二去便日久生情了,他们原本都想着要保持距离绝不像他们的爱人那样,结果还是陷了进去,他们不曾发觉其实他们都深爱着对方。

故事画面很隐晦的说出他们内心的秘密,谁都不想戳破我爱你那句发自肺腑的话,只是问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只是停留在电话无声的嘟嘟声里。那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太复杂,他们不想步他们爱人的后尘,即使爱着也不敢说出口,更不敢向外人张扬。他们一直在逃避,逃避感情,逃避现实。若干年后当他们搬了出去又搬回来想寻找对方时,却还是错过了,错过了还能再遇见吗?

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充满迷幻的,猜不到答案,也可能没有答案,故事该怎样发展完全取决于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是活在彼此的回忆里还是大胆地冲破世俗的观念去相爱,是他们的宿命指使的。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注定有缘无分。

在一个美好的年华遇见了不该遇见的人,花样年华,相见恨晚。

我觉得他们可以在一起,可以不必拘泥于某某的太太某某的老公这些虚无的头衔,爱着就要轰轰烈烈,一场只属于两个人内心世界的爱情摸不着看不透,也只有他们自己能懂,或许当他们晚年想起来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吧。

观《花样年华》有感


《花样年华》观后感

早知这电影,盛名之下,今日才看,相见恨晚。

张曼玉一场场换的旗袍中,最爱那粉、蓝大朵烂漫的花旗袍。这精致的女人,买云吞面都要打扮的那么美。向来不喜头面油腻的人,让人觉得不洁;可当泛着油光的脸配上梁朝伟那双眼睛,不自觉的有种净化之感。干净是种气质。

这故事情节说来也好笑。两人同病相怜,直至走到一起。竟对在他们之前出轨的丈夫、妻子产生体谅。有一幕我一直不解:为何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跟我走?

另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带我走?彼此所求一致,却是一个没跟,一个没带。只能为苏小姐感叹一句恨不逢君未嫁时。

个人认为,如果这一世只能是个平凡人,不妨任性些。因为平凡,所以不会带来历史性的大后果,还可能让自己拥有幸福。顾虑太多,是过着郁郁寡欢的一生;不去想,也是过一生,且更尽情尽兴。你算不得什么,没有那么多人和事要你负责!

很喜欢导演那一黑一白的两次镜头转换。短瞬,让人好奇心涌起好像知道下面是什么,却又不是。

苏小姐不愿和人关系太近,却也不会冷眼待人。她一次次推辞与大家共餐,宁肯独自下楼买面。只有一次,周慕云因为她而淋雨生病,想吃黑芝麻粥。她从周的朋友处听说,立马亲自下厨,煮了一大锅,大家一起吃。事后周还为此谢她。我觉得,与上次周问她包在哪买的是一样的彼此都知道答案,一切心知肚明。不知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在社会上为人)总说是巧了、是缘分,来隐藏真心。

还有两人一次次模拟各自丈夫、妻子出轨的情景,很逗。现实玩弄着他们,他们只是不信,倔强的玩弄着幻象,亦或是玩弄着他们自己。没有理性能够控制的感性!企图抑制的情感会在体内冲撞,而爆发的更为强烈。是的,总有一天

一切看似命定,实则人为。极力想展现真实就只能出现不真实。他们的情感被用来祭奠社会中的人伦道德了,而没祭奠出去的肉体躯壳,终究沉在忆念之中。一个选择离开远走,向无名小洞诉说;一个则留下来,妄想时间和平常生活去冲淡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一)

说起港片,不得不想到王家卫。而说到王家卫,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部《花样年华》。这部影片叙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上海的爱情故事。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悠闲、懒散而又沉闷、忧伤的气息。就如张曼玉身着旗袍优雅地走在昏暗的街巷,那一种冷静而高贵的寂寞,让人有一种不可触及的寒冷。而那包裹在紧身旗袍下的白皙性感的身体,却让人感到有股压抑已久的欲望与热情在静静地骚动。解读《花样年华》,其实就是解读一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

影片讲述了一对被各自伴侣背叛的女人和男人的彼此相爱,却又无法结合的悲剧故事。承受背叛,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愤怒的事情,相爱而又不能结合,则更是令人遗憾和悲伤。为了向人们展示人物的这种压抑和忧伤,影片在拍摄中有很多独到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研究。

构图——

首先,影片的构图十分独特。本片大多采用不完整构图,以中近景为主。人物一般不在画面中央,而是居于很不显眼的地位,有时只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说一侧肩膀和胳膊,或身体的下半身又或是胸部到腰部之间的一部分,让人觉得很不平衡,很局促。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影,构图一般都很完整,尤其像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构图都十分对称,人物也是放在主要位置上来表现。

可本片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构图手法呢?如果我们从人物的遭遇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上来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主人公的生活很压抑,他们的心态拘谨而又消沉,他们几乎从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面对背叛时,也是那么的隐忍和懦弱。他们一直都像是被命运摆弄的小人物,在无奈的现实面前压抑包裹着自己的情感,无法表达,无处宣泄。而影片采用不完整构图,正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服装——

在表现人物上面,服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片中张曼玉的旗袍是十分精彩的看点。笔者数了一下,片中张曼玉大概换了八次旗袍,有素雅的,也有稍微艳丽的。旗袍把张曼玉的优美身材勾勒的温婉而美好。旗袍是典型的中式服装,女子穿上它会显得优雅、高贵,但美丽之中却又不免拘谨和保守。尤其在苏丽珍身上,那一身身旗袍就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她的身体、她的心。

去往2046房间找周慕云的时候,苏丽珍在白色碎花短旗袍外面,披了一件红色纱质的外衣,这是本片中她穿着最鲜亮的一次。那一次的经历,也许是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热情爆发的时刻。只可惜,在门口迎接她的周慕云仍是一身黑色的西装,显得那么的忧伤、冷静。这一次的热切,结局却是那么令人失望。

音乐——

影片的音乐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题音乐带有爵士风格,多在苏丽珍晚上出门买面的时候响起。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与张曼玉优雅的身段,以及随着音乐摆动的手臂完美结合起来,令人陶醉。另外,本片的音响做得也很好,在苏丽珍跑去2046房间找周慕云的那场戏中,上楼梯的声音很有节奏感,而且声音的快慢随着人的心情而变,表现出人物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还有苏丽珍在周慕云家里过夜时外面夸大了的打麻将声,表现出人物心中的焦躁与不安。

风格——

王家卫的这部影片有明显的海派风格。那里面带有他深沉的老上海情节。剧中人物穿着打扮一丝不苟,那么的精致,有品位,即使他们的居住环境那么杂乱,不堪,但人物仍然高贵、优雅的生活着。这也许是王家卫心目中上海人的心理、气质和生存状态的体现。

主旨——

《花样年华》看似一部只讲爱情的片子,但事实上导演却只是借人物故事为载体,来抒发自己对于时代的感想。本片拍摄于1997年,构思是在1996年香港回归之前。本来王家卫计划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北京,原名为《北京的夏天》,但后来却决定用文革在香港六十年代的动荡来隐喻97年大陆中国人的故事。

片中插播了一段法国将军戴高乐访问柬埔寨的历史记录片段。柬埔寨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但法国后来与柬埔寨结盟时,受到了柬埔寨人民热烈的欢迎。中国当时面临着香港回归这一大事件,香港人面对着身份确认这一问题,而大陆中国人也面对着开放和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冲击。但很多中国人却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选择继承和背负很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不敢张开双臂,去迎接新的生活。

就像剧中的苏丽珍和周慕云,明明已经有了获得新生活的机会,却要固守残缺、进退不得。“我们不是他们那样的人。”这一句话看似坚定执着,其实却是在逃避,逃避他们本可以大胆追求和获得的美好与幸福。

花样的年华,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是却上演得那么无奈、颓败和悲哀。当音乐再次响起,张曼玉曼妙的身姿又徘徊在昏暗的街巷,那轻盈而过的纱裙撩起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的遐想,同时还有深深的同情和不尽的诘问:为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花样年华影评(二)

属于《花样年华》的掌声已经很多了。先看影评,后看电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让人在不经意中想要否定什么,挣脱什么。但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尽管大家都说好,我也无法因此就违心地说它不好。

这电影营造的氛围,感觉就象大朵大朵绚丽的鲜花在枯萎以后,芳香依旧弥漫在房间里,让你可以悼念它那曾经拒绝枯萎的激情,连同无奈和感伤。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想说电影的人物和情节。我只是想试着说说,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

一.王家卫的移镜头

在《花样年华》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几乎是唯一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平移。而他的移镜头和其他的很多导演比较起来(比如岩井俊二在《燕尾蝶》“南海姑娘”那段中堪称经典的跟移),王家卫的手法要简单和标准的多——有起幅,有落幅,中间移的过程十分平稳,一点也不花哨,简直就象教科书一样。

他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这种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平移的镜头,也给出了一种平稳的节奏:在普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时间不就是这样静静的流逝着么?

王家卫使用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节。在张曼玉和梁朝伟第一次约会喝咖啡的时候,两人说起丈夫的领带和妻子的皮包,这个时候,出现了快速的平移镜头(尽管快,移得依旧很稳)。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已经沉浸在慢条斯理的生活氛围中的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但是,这些不愉快的感觉,还不足以毁掉他们的全部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维持相对平静的外表,这也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年代有关。

《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移镜头,可能大家的印象会和我一样深刻。不错,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个人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面来回的平移。因为这是一面三折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和镜子,从各个角度看到他们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样子,看着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这个时候,来来回回的平稳的节奏,渲染的是他们之间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但是十分暧昧的感情,让我们感觉——亲密中的距离,平静中的喜悦,喜悦中的淡淡的感伤。也许,我们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单是这种崭新的视觉效果,已经有了使用这个镜头的足够理由。

二. 王家卫的全景深

王家卫的镜头不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定镜头,没有推,也没有拉。这和电影的整个风格是一直的。于是,在这些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全景深的偏爱。因为,电影最美丽的画面,他总是用全景深来表达的。

比如,梁朝伟走进他租的旅馆房间那组镜头。一上来就是旅馆的走廊,从这头到那头,全都轻轻的飘荡着深红色的窗帘,绚丽的地板向远处延伸着。接着,就是梁朝伟脚的特写,进门。我想我们更常见的画面是,镜头跟着一个人走在走廊上,然后,在门口停下,他进门。这是比较常规的处理方法。但是,王家卫的选择是——他给你一个深邃的空间,然后,让你的视野就停留在那个空间的尽头。他是如此的小心翼翼,似乎怕你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别人的故事,似乎怕你走进去就会打扰了陈年旧事中的人物。

也许,他就是想让我们远远的看着,隔着纱窗去看另一个美丽的世界,那么,当这种美丽枯萎的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才不会是痛惜,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不那么沉重的感伤。只要感伤,就够了。

当然,他的这种全景深是和特写镜头配合着使用的。当他想让你看清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和眼神的时候,你不可能会错过。但是,整个电影的调子始终是游离的,梁朝伟的发型和张曼玉的旗袍,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你,这是昨日黄花,纵然美丽,依旧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三. 王家卫的光和影

对于光影的把握,一向是王家卫的拿手好戏。早在《东邪西毒》里,就有很多人记住了鸟笼旋转的画面和湖水的波光流影。但是,在《花样年华》里,他对于光影的把握更成熟了,收敛了放肆的灵感和炫耀的企图,完全让光影为人物和情节服务,出现了一种更平稳的美感。

在电影《花样年华》的许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者从黑暗中来,又走进黑暗里去。这种对于黑暗的使用,这种对于空间的省略,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性格,让人联想起伦勃朗的版画,他们处理光影的风格几乎是一致的。

当然,画面和镜头终究是有区别的。镜头不可能长长久久的停留在那里,等待你揣测那黑暗掩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空间。所以,镜头采用那样的光影美学,说到底还是为了营造氛围的需要。除了可以让观众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小块光亮的地方之外,黑暗总能滋长一些不安定的情绪,被挤压的感觉,和更深邃的空间感。

当张曼玉和梁朝伟擦肩走过面摊前的石板阶梯,镜头移到路边那盏昏暗的路灯上。整个画面都是黑暗,只有那么一点不清晰的黄光亮着——这个画面停了很长很长时间,长的让每个人都觉得这黑暗在酝酿着什么,然后,突然就下雨了。在黄色的逆光照耀下,雨点显的格外的大,格外的晶莹。这段镜头当然有着导演想表达的隐喻,但这隐喻就是因为光影的加入,才显得那么强烈,打动人心。

在说完了这三点粗浅的理解以后,我仍然要对王家卫表示尊敬。这电影,让我重新开始体会黑场的作用,在这以前,我一直对于那些在自己片子里不断使用淡入淡出企图人造节奏的导演心怀怨恨,总想把他们吊起来痛打一顿,才能勉强释放看片的郁闷。如今看来,我还需要反思。

我更要对王家卫的敏感和多情表示尊敬,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足以把握怀旧的尺度。从电影的结尾来看。他相信:即使割舍了一份感情,它仍然会在心底最温柔的部分顽强的蔓延,只有时间,才能让离别的痛苦渐渐淡去,然而对过去的感伤却始终还在那里。

花样年华影评(三)

一次搬家,促成两对婚恋外,因为各自的境遇不同,尔后便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的想念。本以为可以不去想,也可以不动心,也不会想念彼此,但当真正要分开时,渴望之情和留恋之意涌上心头,挥之不去,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们对这段感情是恋恋不舍,也是念念不忘,从来没有忘记过对方,但尝试着不再想起,仅仅拿起电话,听听那头传来的呼吸声,然后缓缓放下听筒,便已满足。在最美丽的年岁里遇到彼此,却身不由己,选择相互偎依,用情感来温暖对方,换取精神上的慰藉,仅此足以用一生来想念。

虽然电影中没有展现出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过程,但是那种缠绵悱恻和情意绵绵是刻画地细致入微的,让我们看到了一段不一样的婚外恋。 因为各自伴侣的不忠和出轨,或许出于寂寞,或许出于报复心理,他们开始了幽会:在西餐厅里,略显尴尬,小心翼翼地用餐,生怕有什么地方让对方看轻自己;在出租车上,神情略显异样,手靠近,却移开,刻意地接近,有意地远离;在小巷中,还要算计着时间,分开回去,不让别人起疑,总是有意无意地要掩饰;在外面出租的房间里,也仅仅是写小说,读文章,两人做个伴,解解闷,彼此慰藉,而非求得肉体的温存,仅仅是精神和情感上的温暖。

只怪这花样年华太美丽,也太刺激,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需求,控制不了寂寞的来袭,也无法停止浓烈的爱,但是生活和道德却将他们的这份爱永远埋藏下去。当然也因为个人的原因,他们不能继续享受这份宁静的爱,各奔前程,各回生活轨道,拥有新的生活,仍然保留着旧的记忆,一份醇厚的爱,足以用一生来想念,一个曾经深爱过,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人也足以用一生来思念。

尔后的几年间,慕云还在记忆里寻找那个倩影和素颜,还在徘徊于那段看似平静实则炽烈的爱情,他还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以看朋友的借口,看一眼曾经的陈太太,现今是何模样。当他看到苏丽珍,独自带着孩子,仍然美丽的容颜,只是被岁月打磨得越发精致。他不敢上前,也不敢敲门,知道她过的还算如意,便满足了,宁愿选择将这段曾经的感情和一个秘密尘封在柬埔寨的石头柱缝中,也不愿意面对消逝的一切;宁愿让彼此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也不愿意打扰各自的生活,而苏丽珍亦是如此,当她打电话过去,听到久违的那个熟悉的声音,仅仅是听着,然后慢慢放下听筒,多少的不舍和怀念在里边,就不言而喻了;而周慕云也知道电话另一头就是她,那个令他朝思暮想,难以忘怀的女人,内心激起涟漪,但是他们就是不说话,这头的周先生正在期待着,而那头的“陈太太”面对这份已逝的爱,既不舍又想了却,万般情感交集心间,最后还是选择放开。

电影淡化了其他人物的重要性,将一些不必要出现的角色都只是留有背影和声音,将整个故事完全交由两大主角演绎,给与了张曼玉和梁朝伟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电影中,他们还有几个假扮人物的的桥段,一次比一次真,也极大地凸显了演技和实力。

张曼玉在戏中,时而俏皮地笑,时而正襟端坐,时而浓妆艳抹,时而素颜,她作为一个女人本应是有各种神情变化的,而她也将每一个不同的陈太太演绎地十分到位。我细细数了一下,张曼玉在这部电影中的旗袍大概有30多套,各种样式,各种颜色,各种款型,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不过从多次出场中看到了她还是比较喜欢竖条纹和绿色,前一种凸显身材,后一种则是清丽淡雅的典范,真是穿什么衣服就能显示怎样的性格。张曼玉人如其名,穿每一套旗袍都能透露出不同的美丽,有时清新素雅,有时浓艳妖媚,有时沉稳端庄,有时俏皮可爱,每一种样式都各有各的魅力。

梁朝伟在电影中最让我惊艳的是他的领带,也和张曼玉的旗袍一样,变化着各色的花样。作为丈夫,是个体贴妻子的好男人,作为朋友,也足够讲义气,作为主编,也十分敬业,应该是个完美的好男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到令所有女人倾倒的男人,他的老婆竟然出轨了,真是难以想象。在隐约发现妻子和隔壁男人偷情,因为寂寞和愁闷,和陈太太约会,然后不知不觉便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令他也无法想到的是,自己可以很容易地结束一段婚姻,却无法忘记一个认识不到一年的女人,可见这个女人的魅力程度。

王家卫在电影中将每一个镜头都处理得十分妥当,有时候是从一盏吊灯开始,慢慢延展到人物的表情,然后展开情节。有些情节先出现声音,然后再见其人,这种手法虽不吸引,但是给电影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和淡淡的情调。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最美丽最刺激的年华里,遇到然后相爱,然后分别,然后想念。正如歌声中唱的:让我狠狠想你,因为这花样年华太美丽也太刺激。

喜欢《花样年华观后感7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读后感7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