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红海行动读后感600字

红海行动读后感6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红海行动》观后感

《红海行动》 故事以索马里护航、 打击海盗和也门撤侨为原型, 一开始就 直接进入了高潮, 海盗劫持了一艘巨型的中国货轮, 部分船员被 海盗残忍杀害, 其他人沦为俘虏和人质。 在附近护航的军舰闻讯 前往营救,虽然海盗的装备跟解放军比,简直还处在原始社会, 但是由于要保护人质的绝对安全,所以战斗直接选择了 hard 模 式。经过队员们的顽强拼搏,加上他们的精彩战术配合,人质被 救出来了, 一名海盗仓狂逃窜。 但蛟龙突击队最优秀的狙击手罗 星,说他杀了人,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恳请最后一次机会。然 后他们乘坐直升机追了过去, 由于海盗增援队伍赶来, 对着直升 机一阵扫射,罗星不幸中枪。后来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但是脊 椎神经被打断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候附近的伊维亚共和国,政局动 荡,恐怖组织和叛军攻入了首都,华人华侨面临生死威胁。海军 战舰接到命令后,火速前往撤侨,最后一批次的撤侨队伍,被叛 军堵在了市中心, 虽有领事馆的武警战士拼死保护, 但是寡不敌 众, 被困在一座厂房中, 生命危在旦夕。 恐怖分子用孩子做人质, 把父母身上绑上炸弹, 然后锁在车上, 逼迫他们用汽车炸弹对政 府军发起疯狂的攻击, 政府军毫无招架之功。
影片中恐怖分子用孩子做人质, 把父母身上绑上炸弹, 然后锁在车上, 逼迫他们用汽车炸弹对政府军发起疯狂的攻击, 政府 军毫无招架之功。 面对这样不择手段的狂徒, 突然理解沙特军队 打不过也门游击队了, 也理解为什么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在阿富汗 和伊拉克被袭击得疲敝不堪了, 毕竟不是谁都能像中国军人一样 拼命。并不是每个国家的军人都有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 这部电影之所以震撼, 是因为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貌, 在中 东和北非,战争从没停止过,尤其是西方通过战争、通过颜色革 命强行推广西式民主之后。 目前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由量变到质 变的关键阶段, 正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这阶段的人更容易被煽动、被迷惑。这提醒我们, 我们的社会虽然存在问题, 但是不能盲目用外国推荐的方案来解 决,必须要有战略定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用自己的智慧 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决不能瞎折腾。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 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国外开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境 外工作。 我们的利益延伸到哪里, 我们的保护力量就应该延伸到 哪里。 因此我们必须发展与伟大复兴相匹配的国防力量, 来保卫 我们的海外利益, 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忘战必危是一 种姿态,闻战则喜是一种心态,百战不殆是一种目标。面对日渐 增多的任务,必须要时刻不忘练兵备战。
用电影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并送给我们可敬可爱的解放军: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红海行动》以索马里护航、打击海盗和也门撤侨为原型,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故事的核心,海盗劫持了一艘巨型的中国货轮,部分船员被海盗残忍杀害,其他人沦为俘虏和人质,为营救俘虏和人质展开了行动。

护航的军舰闻讯负责营救。海盗的装备跟解放军比,简直还处在原始社会,但是由于要保护人质的绝对安全,所以战斗直接选择了hard 模式。经过队员们的顽强拼搏,加上他们的精彩战术配合,人质被救出来了,一名海盗仓狂逃窜。但蛟龙突击队最优秀的狙击手罗星,说他杀了人,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恳请最后一次机会。然后他们乘坐直升机追了过去,由于海盗增援队伍赶来,对着直升机一阵扫射,罗星不幸中枪。后来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但是脊椎神经被打断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候附近的伊维亚共和国,政局动荡,恐怖组织和叛军攻入了首都,华人华侨面临生死威胁。海军战舰接到命令后,火速前往撤侨,最后一批次的撤侨队伍,被叛军堵在了市中心,虽有领事馆的武警战士拼死保护,但是寡不敌众,被困在一座厂房中,生命危在旦夕。恐怖分子用孩子做人质,把父母身上绑上炸弹,然后锁在车上,逼迫他们用汽车炸弹对政府军发起疯狂的攻击,政府军毫无招架之功。这时候蛟龙突击队神兵天降,他们有智慧担当,有狙击担当,有通信担当,有爆破担当,有温情担。

他们临危不乱、分工明确、默契配合,跟武警一起把中国侨民和武警伤员营救了出去。然而又接到命令,说恐怖分子劫持了一名中国人质。随后,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去护送中国侨民回去,另一路去营救这名中国女性人质。战斗打得非常艰苦,虽然超额完成了任务(把其他人质也解救出来了),但蛟龙突击队付出了惨重代价。任务完成后,他们得知能制造辐射性脏弹的原材料可能会落入到恐怖分子手中,由于没能与军舰取得联系,他们决定为了和平要把这些东西抢走。

电影的最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现,注意,这里是中国海军,你即将进入中国领海,请立即返回为结尾,久久回荡在电影院内,也回荡在每一名观影者的心中。这部电影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貌,在中东和北非,战争从没停止过,尤其是西方通过战争、通过颜色革命强行推广西式民主之后。这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虽然存在问题,但是不能盲目用外国推荐的方案来解决,必须要有战略定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决不能瞎折腾。

用电影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红海行动》观后感作文600字


我没有看过《战狼2》也没有看过《湄公河行动》,但当我看完《红海行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的中国人会对前2部评价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微博刷屏,称赞不止。
作为一部爱国的电影,电影中也有很多的冲击,国外,被绑架的中国人还有其他外国人,我们是否只救那一个中国人就可以了。我们要是三观正常,一定会说不能见死不救,只救中国人怎么行?的确,但当局面是8对150,面对众多被绑架的人,没有资源,一位军人面对上级的命令—救出那个中国人,不允许失败。其实你没得选。我理解他们作为军人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如果说电影到这里就结束,我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这些战士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以前其实没啥国家意识,但是看完以后,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佩服。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好,我想是那中途的转折,“我不仅想救出那个中国人,我还想救出所有人,你们安排一下计划。”当队长说完这句话,他其实心里一定明白,本不必要的冲突一定会爆发,8对150,自己的队员一定会有牺牲。加上之前电影中的各种伏笔,队长他是一个很爱队员的人。其实这应该应该也是众所周知,军人,特别是一个队伍中,一起执行任务的,必然是像兄弟一样,一家人。但队长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单单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更是作为一个军人—世界的卫士。他选择不只保护本国人,他选择保护别国的人。在激烈的打斗后,看着他望向自己战友的尸体,然后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任务的时候,我已无言。心中只有尊重,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这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为春节期间,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的军人。这话其实谁都知道。但是有时还是真看了以后,才能体会,一句话的重量,无法计量的责任的使命的重量。

红海行动观后感



看完《红海行动》这部影片,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人民负责和保护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祖国不会在任何危难的时候弃人民于不顾。我深深感受到了和平来之不易,也深感自己能出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那些被恐怖分子当作人肉炸弹的无辜平民的死亡,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可贵。影片中每一位蛟龙队队员为祖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无论战火纷飞的日子,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群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的人。生在伟大的中国,我们真的非常幸运,衷心地感谢那些许许多多不被熟知的英雄维护着我们的安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从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历程。在举国上下齐欢同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让我们为赢得解放全中国和建设保卫祖国而流血牺牲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刻,我最想说: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和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好好学习!

《红海行动》观后感


《红海行动》观后感(一)  

《红海行动》精神谈如何锻造组工干部服务意识  

近期上映的红海行动,像一颗巨大的石头在国人心中激起涟漪,伴随诸多让人热血沸腾、感动落泪的画面,一个这样的问题,突兀地出现在网络中。现实中真的会为了救一个中国公民而牺牲几个中国军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前段时间的《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电影,让人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也许电影的夸张性让人觉得故事离我们太远,但是我们可以想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汶川地震、天津爆炸,以及离我们更近的湖南洪灾。每次在紧急关头,我们都会看到一群穿着迷彩绿的中国军人,总在逆着人群奔跑着。他们并没有电影里的“主角光环”,也没有“超级英雄”的特殊能力,他们有的是为了信念不断牺牲小我的决心和勇气。  

他们是军人,是身穿迷彩肩扛重担的军人,是视国家安危比生命重要的守护者,是视人民如父母的子弟兵。作为基层干部,不需要经历生死场,在对待群众微笑服务方面,我们是否都能够问心无愧呢?  

服务群众缺乏热情、说话急躁,对政策业务学习不深不透,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外出办事时对相关工作衔接安排不到位,导致办事群众长时间等待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提高认识。带头佩戴党徽,亮名身份,面对群众做到语言文明、仪表整洁、热情服务。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做到承办工作“零失误”、落实政策“零偏差”、优质服务“零距离”,让“微笑服务”成为组工干部的新名片。 二是加强学习。现目前,很多的基层干部普遍学历底子低,思想文化素质不强,在很多工作方面都不能如实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学习,当然,学历高的人,也不能忘了以学为本,因为学无止境。基层的工作并不轻松,基层工作就是一个学校,只要爱学,爱干,就能一直的学习下去。作为基层干部必须学习更多的相关业务知识,这就需要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三是虚心请教是关键。学习他人的经验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带动基层发展,为百姓谋利。 只有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多学习,多思考。才能更好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社会管理才能有序的进行,百姓才能安家乐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红海行动》观后感3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每天无所事事的我只能那电影来充实我的生活
该片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解救一名叫邓梅的中国人质,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有两名队员壮烈牺牲,最终艰难的打完了这场硬仗,取得了成功。
由张译等主演的《红海行动》与《湄公河行动》同为林超贤导演,这是一部时长两小时二十分钟的大片,在惊心动魄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了。
本片都选用外景拍摄,主要取景地点是摩洛哥萨兰布卡,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是和震撼。演员在拍摄前也已接受了特种兵的专业训练,了解了作为一名特种兵
的常识。林超贤导演只以为精益求精的导演,没一个镜头都要求百分之百的完美无瑕疵。
从头打到尾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的真实体会了,影片中蛟龙突击队的突击战术,精准枪法和无谓的精神都不难看出从导演、演员、制作、和编辑上面话费了多少心思。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来带你回家是蛟龙队员对邓梅说的一句话,千言万语比不上这样一句话。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无数的撤侨事件都以成功告终,只有中国军队会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国名,只有中国人民在国外遇到危险时能第一时间回到中国。所以,中国人民,要好好享受这个国家,努力报效祖国!

红海行动观后感4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昨天晚上和老公一起去看了电影《红海行动》,如果要用一个词汇来表达的话,应该是震撼二字了。
进影院之前买了点吃的喝的,开场到结尾我没怎么吃喝,我开玩笑的对老公说:我怕一个炸弹过来,把舌头给咬了,哈哈。。。。
电影从开场一个任务的营救,最后中国不放弃任何一位公民的营救。不过说实话,可能我没有那种大无畏精神吧,我绝的不值,为了普通的一个人,而派出8个精英战士,明知是硬战8比150,最后牺牲2名战士。
情感感触深刻的几点:1.一颗糖的故事,只要有糖吃,就会感觉不到疼,最后可悲的是这位可爱的勇士牺牲的时候最后说的一句话是疼,含着一颗糖闭上了双眼。2.一个观察员的成长,从害怕子弹到对子弹的迎刃而上,勇往直前,最后用一颗子弹的狙击反转全局。3.记者,曾经被一个 恐怖袭击毁了家庭的女人。要和恐怖组织抗争到底,不怕死,就怕那种无能为力,自己的助理也救不了,救不了任何人。这段我哭了,不是不努力,不拼搏,而是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去实现自己的报复和理想。之后的换人质,配合战士的突击,拿起枪杆射杀敌人。一句枪打的不错,什么都值了。4.通讯员的牺牲,通讯是整个战队最重要的枢纽。也许我们这些平凡人开始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中间有段中断的时刻,通讯员拼死挣扎也要保持通讯正常的时刻,才会有那种最深刻的感悟。有些东西一直存在,你也许不会意识到它的珍贵,一旦失去了,也许将会是你一辈子都承受不了的事情。5.队长的掌控全局,卫生员的救死扶伤,还有一位女战士的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就是狙击手(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位演员)感觉特man,观察员的成长离不开的他的指导与鼓励。
强者无敌!!!

《红海行动》观后感 1000字


大 河 上 下
文/李佳欣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红海行动》是林超贤导演所执导的一部商业片,讲述了蛟龙小队营救我国侨民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红海行动》是我国第一部由军方协助的电影,其中军舰也并非虚造,而是确确实实的真家伙。每一次的军舰靠岸花费人民币50万,由此《红海行动》不可不说是大制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上风云变幻,生死难料。枪声、炮声、子弹划开空气的声音,受伤痛苦怒吼的声音,逐一展现出来。比起过往的影片,《红海行动》没有避开这些场面,或许有些血腥,显得残忍,但真正的战场往往就是这样一念红尘,生死两难。索马里海域里,罗星在抓捕俘虏中被子弹打穿了脊柱神经。对于一名极优秀的阻击手、一名军人来说,他职业生涯就此断送。队长杨锐隐瞒了事实,独自一人担当真相和责任。
罗星的伤,是光荣的。虽身残不能上阵,但志坚依旧保家卫国。一个如果能为祖国,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奉献出全部,是一种幸运。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历史滚滚长河不知存在了几亿年,推动着时代前进。国家、民族的荣耀和生命力,依靠我们每个人的延续。一个人碌碌而为的醉心红尘有什么意思,不如倾尽所学,倾心尽力,去守护和保卫我们国家、民族的长线。这才更有意义,这才更能体现价值。如此,对于罗星的伤痕,我等怀着的心情当是尊重与敬仰。即使他从此不能横刀立马又如何,那些伤痕是他的勋章。
民族大义,家国情怀。
蛟龙小队在营救侨民后一名海外公司的员工-------邓梅,落入极端组织的虎口。不让一人掉队,为顺利地安全营救出邓梅,杨锐决定掉包,本是侈筣,最后却识得为战地记者夏楠。
作为这部戏中当之无愧的女主,夏楠虽戏伤不多,却也是个角儿。她的丈夫、孩子全部死于极端组织之手,夏楠查明组织的阴谋后,以异于常人的耐心和执着要求和蛟龙一队一起救回邓梅。并替换了队员,让其腾出人手。

夏楠的决断和凌厉是强大的,同时,她又是弱小的,手无缚鸡之力。保护不了她的助手阿布,甚至是阿布一直在迁就这个女人。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个人自不量力的做作。可也的确是夏楠,为救邓梅将自己置身于生死之外,用自己的力保全别人。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为了去打败别人。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敏捷的身手,不需要运筹帷幄的稳中有智谋,不需要繁华苍重的人脉关系,却一定需要一颗济世苍生的心。所以说,夏楠强大,她是强者,也是英雄。夏楠对极端组织的认定,也是一种博爱,为了不让更多的人重蹈覆辙·也是一种偏执,血债血偿。人性里也并不都是宽悯、和善,还有和善良一样多的执拗,罪恶。只是在我们挚爱的人离去时,这种罪恶若还是罪恶。我不介意将夏楠定义为罪人,我尊敬夏楠,尊敬这个人有胆魄、有恒心、有毅力的罪人。
汉代名将霍去病有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个人的利益生死倘若和国家民族沾边,那就是我们舍去的。国不在,哪里来的家?蛟龙一队营救侨民,不“放过”每一个中国人举动。令我生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联系到如今时代。即使《红海行动》抒情怀的内容不多,可我们还是应该具备它所表达出的大义,拥有“敌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家国情怀。

红海行动观后感7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昨天和仙女一起去看了红海行动,结果仙女起晚了,我一个人萧索的坐在电影院门口的长椅上默默等待,怨念ing,结果就是我们错过了开场前五分钟的介绍吧,我猜想,等红海上映网站的时候,再去看一次,但是庆幸的是,我们俩并没有错过红海行动从大银幕上飞入的画面。
老实说,我对红海行动有一点忐忑,从杜江拍摄爸爸去哪儿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部电影,杜江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时候简直黑到飞起,完全没有奶油小生的形象,这和我之前看爸爸回来了完全两个人,这也是红海行动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其二吸引我的原因是导演林超贤,一开始并不知道是林超贤导演导的这部戏,之前看过破风,说实话,我对电影从来都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我就是很普通的一个观众,有我喜欢的演员,没有好的情节可能我会无感,没有我喜欢的演员,有好的情节,我肯定会开心的蹦起,我就是一个很肤浅的观众。所以我对破风其实也就一般的感觉,但是据说影评很不错。再到湄公河行动,那部戏由于是在考试周期间上映,我没有能够到影院支持有点可惜,从题材到演员再到情节,都让我对导演林超贤,演员张涵予积累无数的好感。所以贺岁档里的红海,其实是我心里的白月光吧。就在我怀着对红海满满的期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篇红海的影评,很专业,从拍摄手法到拍摄技巧再到特效,都井井有条,这也在我心里埋下了这部电影真的会好看的疑问。
开头我没有看见,但是我可以自己脑补出来,毕竟也是看过很多电影的人了,额没有很悲伤的主旋律,只有一个叫罗星的狙击手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受伤了,另外一位叫顾顺的狙击手代替了他的岗位,然后他们就出海执行任务了。
老实说,其实战争片的电影的故事结构我们大概都能了解,一个暖暖的队长,一群很厉害的兵,跟着舰队出发了。我一直想看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希望看到一个团队合作的电影而不是像美国电影那样,只有一个英雄。在我的世界观里面,一个人他即使再厉害,他可以厉害到哪里去,地球离了谁都是可以转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是我的观点,所以我总是想看见一个合作的团队,红海很符合我的观影指南,全局拍的很鲜血淋漓,老实说,如果我的身上有一床被子,我一定有半个头是在被子里面的,然而我没有,所以我有半个头是在大衣里面的,截断的手指,炸裂的身体在废墟之中微微颤抖,在枪林炮火中,没有人可以保持镇定,所有人都只能等待军队的救援。但是战士也会害怕呀,战士也是从和平年代里诚挚的啊,战士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残忍的修罗场啊,但是蛟龙,从来都是勇者无敌,即使心有恐惧,最强的他们总是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波澜,征服浩瀚大海。队长帮助夏楠救那一百多人质,顾顺帮助李懂战胜子弹的恐惧,而全剧我的泪点,大面积喷发的给了佟莉和石头,那个说吃了糖就不疼的石头,那个偷偷把自己和佟莉的照片缝在防弹衣的石头,那个窃窃给佟莉糖扬起嘴角的石头,因为战争,含着他给佟莉然后再由佟莉拨开的糖,永远的定格在炮火之中。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战争。我希望,时间不会改变我原来的模样,战争永远不会来到我身边。

红海行动观后感10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在去看红海之前就知道这部片评分不俗,豆瓣9.5。带着期待去,庆幸也不负我所盼( )y


影片一开始便是讲诉蛟龙队员追击阻截海盗逃跑的桥段,分秒必争,给人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迫感。20分钟多的片头,影厅里都有人惊讶咦这才开始呀,宏大的场面与视觉带来的冲击让我们已经早早地入戏。


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那么神迹,进而凸显更真实的英雄本色,英雄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也会死。这部片让我留下深刻的人和事实在太多,让老夫冷静地梳理一下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首先我想说的这是一个海外撤侨的故事,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我觉得是拥有中国国籍是幸运的是骄傲的,在剧中只有一位中国籍女子被恐怖组织绑架的前提下,中国海军是立刻派分队前去营救自己的侨民。我想,讲真,遇到这些危难关头也只有人民解放军,不抛弃不放弃任何的中国公民。在国内不管是遇到游客被海潮围困,还是遇到地震泥石流化学爆炸这些大灾难,挺身而出、置身危险的也是他们。


其次是穿插在剧中的三条感情线。第一条故事感情线发生在法籍华裔女记者夏林身上,她的丈夫和孩子死于伦敦街头爆炸恐怖袭击,那时起她决定要与恐怖分子战斗到底,为了曝光恐怖组织的黑暗交易,防止黄饼和核武信息落入叛军,不顾性命之危一次次潜入敌人内部。当她知道自己的助手也被恐怖组织处决时,她狠狠地撞打土墙,我真的感受到个体在邪恶力量下的渺小。但同时,只要黑暗势力还在作祟,与黑暗力量相斗争的人们将会战斗到底,并且永不停息,永不动摇。第二条线则是用吃糖串联起石头与佟丽这两位军中情侣在生与死之间患难相守的感情。吃了糖就觉得什么都没事了石头跟佟丽嬉笑着说妈妈小时打完他就给他一块糖。在片中石头中弹奄奄一息,佟丽给他喂糖,哭着说:没事了...我们要回家了.....是啊,战乱的国家是没有家的!他们只有残垣断瓦,以及街道上数不清的尸体和空气里弥漫的硝烟。我既看到这对军旅小情侣像平凡人一样爱慕恋人,亲密合照装在衣服夹层里,也看见他们在使命面前的光辉与伟大。第三条线是发生在观察员李懂身上,因为心理素质与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原因,他的射击得总是不尽意,然而在千钧一发、生命攸关的时刻,他抗住了压力,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一发命中恐怖组织头目救了佟丽,也为团队获救提供了宝贵的时机。


这部片子令我毛骨悚然的是一车难民被迫击炮炸得血肉模糊的场景,我当时心头一紧,妈的,这简直比一百起交通事故还要可怕。生长在和平时代的和平国家,我没有经历过炮火纷飞,我所了解的寥寥,在看这部片之前,《战狼》确实让我对有些恐怖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更崇拜的是战狼男主的英雄形象和澎湃的国家情怀。反政府武装、恐怖组织、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等对于我也不过只是世界新闻上无关痛痒的名词,看这部片之后,感触最深的便是那个难民被逼迫成为汽车炸弹的镜头,恍然大悟,原来做汽车炸弹的人不全都是自愿的啊,他们背上雷管炸药去赴死,去赴不属于自己的宿命,只为了保全家人。当时,片中拆弹的徐宏说他听见这个难民求他救他的儿子,他无奈,他内心煎熬,身在危险的不受控制的国度,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他跟队长说起这件事,他难过地说:他怎么救得了呢?他们最多只能保证自己的侨民安全。就像中纪委点评《红海行动》一样:不再一味强大自己的高大全。英雄也会流血掉肉,英雄也会无奈力所不能及。

《红海行动》中展示的高科技也是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不论是临沂号的反导系统,还是在无人机的精确打击,带来的视觉冲击都不比好莱坞大片差,片中对人性对感情的细腻处理更是好过只卖场景不走心的大片。我觉得在十年前中国拍不出这样的好片,可能有技术问题,又或者有资金问题,如果现在条件都不是问题了,那么就期待看到中国电影市场涌现更多的良心之作(ps:期待三体)

离开影厅,略微昏沉地走在大街上,一辆白色汽车从身边经过,内心一紧,似曾相识,直到它拖着尾巴似的尾气慢慢远离,没有异样,才松一口气。抬头向远望,七点的沙坪坝华灯初上、熙攘祥和,连玉兰花也趁着春天的温暖开放了,我才意识走在中国宽敞明亮的大街上,原来是这么有安全感。


勇者无惧,强者无畏。
送给他们,也送给我们。

《红海行动》观后感800字


《红海行动》观后感

春节档的电影早在1月份就开始渲染,不管是《捉妖记2》还是《唐人街探案2》都占据了各类评论的前列,大家的期盼都还是停留在可爱的动画和精彩的故事中,几乎没什么人关注一部叫《红海行动》的军事题材动作片,甚至还有唱衰的声音。
但当自己在过年期间亲身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不太引人关注的电影后,觉得这才是应该被大力宣传和挖掘的国产电影,尤其是在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里,在崇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当下。
从去年的《战狼2》到今天的《红海行动》,最核心也是最燃的一句话都是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卑微到自强的文化印证。近些年,我们看惯了好莱坞大片,习惯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转到自身国家的认同上或者中华英雄的认可上,却乏善可陈,甚至没有一些可以被包装放上荧幕的英雄形象。但是当中国特战队的形象搬上了电影,包装成了我们熟悉的大片,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拥有了一个足以让我们感动的群体,一群让我们自豪的英雄。我们不再需要跪拜美式的个人英雄拯救全世界,而现在却可以仰望带着五星红旗臂章的英雄来拯救我们。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奉献到拥有的心理转变。从小我们就受到教育要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一切,而今,看着红色护照背后所蕴含的坚强后盾,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付出拥有了来自祖国厚重的回报。不让一个中国人掉队,不让一个中国人受到威胁,这是祖国的担当,也是我们对于祖国的情怀和感动。我们很多时候不曾考虑过我们拥有什么,但是当我们看过了《战狼2》,又观摩了《红海行动》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拥有着别国所羡慕的先进武器,拥有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更拥有着祖国对我们的不离不弃。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高屋到实地的大国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但是有时候会显得有些虚无缥缈,落不了地。但是,从《战狼2》开始,我们就慢慢被红色主流所洗脑,是一种不自觉的洗脑和跟随。不需要教科书般的教育,只需要用青年人喜欢的最燃的方式告诉青年,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最现实的融入和最真实的展现。去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引来国外无数媒体的争相报道,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了被追逐的自豪,但是仍有些空中楼阁,不那么脚踏实地,但是,随着文化推广的慢慢深入,我们真切感受到,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已经不是卑微的东亚病夫的血,而是已经能够站立在世界高峰的自信之血。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大国自信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对于习惯了被外来文化侵袭的内心,要想重拾几百年前的中华傲气需要一代代人去慢慢培养。但是,现在的我们已经坚信,我们手上那本护照的分量已经是我们内心强大的安全感,已经是我们面对困难的坚强后盾,这或许就已经是一个里程碑了。
这样看来,红海行动拯救的不是一个邓梅,而是千千万万仍缺乏大国自信的邓梅。祖国,从这一刻起,不再是简单二字,而是一段深情和热血。

喜欢《《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海行动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