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700字。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经典咏流传》观后感7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这些天,一档名作《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在华夏大地上如同烈火一般烧进了炎黄儿女心里,同时,也让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看到这档节目时,我对它的看法是嗤之以鼻的,这些年,这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将文化情怀像不要钱似的肆意挥洒,甚至于有的节目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号,却只是为了商业价值。
可这档节目,好像还有些不同,不必说康震,王黎光这样的学术专家,就说其中创作的一首首歌曲,是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比如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样一首劝学的诗赋,平日里读,不谈别的,那枯燥的感觉就让我对它敬而远之了,可当我听到它改编而成的歌曲后,却一点这样得想法也没有了,明快的曲调让我感到一丝新奇,这样的方式实在别出心裁,当那无趣的诗句用音符串起来时,被架在五线谱上的时候,那种情绪的带动是无与伦比的。毛不易与廖俊凯的《月下独酌》霍尊的《山居秋暝》,这些我耳熟能详的诗词却也演绎出了更深的层次,情绪的打动,让诗词中那些朦胧的东西更加具象化,成型的山河在眼前浮现,如同在水墨画中穿梭,一首听完,甚至还想再听一遍,就像饮酒一般流畅。
不可不提的是洛天依与王佩瑜的合作,电子合成声与花腔女声的合奏中,我好像看见了新与旧的碰撞,迸发出更加绚丽与奇异的东西,正像任嘉伦所说的那样用这种新的方式来消化诗词,可以让我们在诗词上学到更多。
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用新事物承载旧事物,这是当下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比如网购,网络学习,华阴老腔和摇滚合作等等,这样那样的实例告诉我们了新旧继承的美妙配合,用流行的东西承载着传统,包括诗词。可是这样好么?
对于古人来讲,时间就是未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未来已来。是的,我们生活在古人的未来中,学习着古人的东西,继承着传统精神,但渐渐地,大量年轻人不耐烦了,他们对传统的,老套的东西厌倦了,它们更喜欢流行的,更有趣的东西。固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这也是未来的大潮流,是对传统更好的继承,那对于年轻人呢?一味让流行与传统结合,势必会失去传统中最具韵味的部分,古人的意境不是一副简单的水墨画,不是一饮而尽的酒;它更像是一杯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的茶,更像是清晨朦朦胧胧的云雾氤氲在林间,和着鸟叫,空谷传响的美妙意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理解诗时都不会相同,每个人学习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节目,让年轻人最低限度的爱上了传统文化,可是那其中最妙不可言的地方,是一首首三分二十四秒的歌曲所不能表达的。
历史,就是踩着前人的头颅一点一点发展的,只是继承而不能理解,和读书不明意一样可怕,别让前人的头颅白白的粉碎,更别让未来的孩子们,回首这段历史时,留下悔恨。
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继承就不是未来,在古人的神韵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才是未来。
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动......未来未来未来未来未......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25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40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
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因为,这首诗,似乎就是孙杨的写照啊!
仍记得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天。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过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铺天盖地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 他如果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
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该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无穷的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3篇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一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观看《经典咏流传》有感二

凤凰传奇演绎李白的《将进酒》,把李白的大气、豪放、洒脱演绎得淋漓精致。如主持人小撒说和,能把唱歌底蕴深厚的凤凰传奇唱沙哑的,也只有李白了。如果李白在天有灵,是否可含笑几泉了。尤其让人敬佩的是,那位半导体博士生导师,在我们的印象里,学理科的都是很沉闷的,尤其笃信西方科学,西方的文化,这位半导体博导完全突破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相信无论在什么领域,经典都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经典无处不在。

汪明荃、罗家英一对现在版的爱情经典,一起经历了生死,经历了二十一年的恋爱期,六十多岁才结婚,他们才是真正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爱情,也是“两情若是长相久,又岂在朝朝暮暮。”最真实的写照,让我又相信娱乐圈也是有爱情的。

孙杨一位游泳健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由他来演绎刘桢的《赠从弟》,以《亭亭山上松》的歌典呈现,加入了《男儿当自强》的部分内容,把松树的傲气、自强演绎非常到位。少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也是我们每个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文化基因。

经典是中国人的基因,人人需要。无论是在唱歌,体育,演员……在各行各业,都需要经典精神,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在践行经典的路上,并且把自己活成经典。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三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阴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歌以咏智——观“经典咏流传”有感


近期,本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节目效果可谓爆棚,又弘扬了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谓一石二鸟,其中,包括有“某曲咏流传”、“某家宝藏”等。此时,在欣赏了这些现代流行元素与吾国本土古典名作的结合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其巧夺天工,人大吃一惊,刮目相待。
拿西方的音乐来说,在近代的流行音乐史上,隔着一年如隔着整个世纪,音乐发展的速度总是出乎常人的意料,因此,想要去理解西方前人的音乐更是难上加难,需要一定量的乐理只是和理解。
举个例子,比如我,就花费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去大量地听这些音乐,最终建立起了“西方版审美观”。在聆听70乃至60年代的歌曲时才不会脑子发麻,心中暗暗骂道:“这是什么玩意?”而在中国,面对古诗这一类并不易解的文字形式,“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就给了我们最佳的答案——歌。
该节目应用了许多流行曲目与古诗词拼凑在一块儿,可谓妙矣。平心而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与现代人们的代沟太大矣。而音乐,便是两岸之间的一座桥梁,这样弘扬中国文化的方法,不禁令人赞叹!
相比之下,国外的音乐也有其相似之处,若你听过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话,定会发现,该曲将英国的传统歌剧融合在一起,若你听过那齐柏林飞艇的《天堂之阶》的话,定会感到那与其国相应的民歌风情,这又为何等智慧的试验与融合啊!
该节目请来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明星来演出这些艺术瑰宝,例如,热血爱国的青年代表——孙扬,和老一辈的音乐人代表陈彼得。其中的歌曲不仅动人心魄,还运用了有中华风气的乐器——编钟,若聆听这些乐器的演奏,聆听这美妙的歌声,又怎能不令人心中被这红色的精神所醍醐灌顶呢?
少年强则国强,“经典咏流传”诸类节目为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少年们所引路,祖国光明的未来早已在我们的手中、眼中、心中!而鲁迅笔下的“救救孩子”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专题“经典流传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优秀的影视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世界。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要写好观后感就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观后感呢?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1)

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虽然远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东西,我们,真的不能丢!假使,我们丢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假使,我们抛弃了礼智信,那么,现代的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绵延?我们的下一代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与不屈又从哪里传承?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用无限的可能去亲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绎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 听诵李清照,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听听华夏文明的纯真,那么,传统文化再次绚烂于中华大地,将不再是梦!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2)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4)

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闯进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总想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熬夜追剧。直到看了《经典咏流传》才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起诗词,多数人都会想起小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背诵的一首首古诗。可是,当时的我们也仅仅是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意境。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的形式,用现代歌曲来演绎诗词的意境,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时间谱写《新学堂歌》,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激荡回旋,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如精灵般敲打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现场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时,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敬佩和感动。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为她鼓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龚琳娜和其爱人老罗也让我心生敬意。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凭着对编钟的热爱,去探索、去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但是,他们因为热爱为音乐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赞叹!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篇5)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比较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比较好的自己。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10篇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经典流传观后感”相关内容。

看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放松和娱乐,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互动的过程。这时候可以用观后感把它给记录下来。写观后感需要我们和作品之间产生共鸣。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1】

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闯进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总想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熬夜追剧。直到看了《经典咏流传》才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起诗词,多数人都会想起小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背诵的一首首古诗。可是,当时的我们也仅仅是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意境。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的形式,用现代歌曲来演绎诗词的意境,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时间谱写《新学堂歌》,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激荡回旋,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如精灵般敲打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现场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时,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敬佩和感动。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为她鼓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龚琳娜和其爱人老罗也让我心生敬意。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凭着对编钟的热爱,去探索、去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但是,他们因为热爱为音乐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赞叹!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2】

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虽然远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东西,我们,真的不能丢!假使,我们丢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假使,我们抛弃了礼智信,那么,现代的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绵延?我们的下一代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与不屈又从哪里传承?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用无限的可能去亲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绎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听诵李清照,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听听华夏文明的`纯真,那么,传统文化再次绚烂于中华大地,将不再是梦!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4】

昨晚我观看了央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不禁热血沸腾,为之点赞。

这档节目是央视20xx年推出的创新节目之一,以“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宗旨,邀请众多知名的明星和素人前来传唱,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中华文化就用它丰富的底蕴和深厚的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衍生出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而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则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流传至今。

可如何才能让经典与时尚融合?如何才能让新时代的人们继续传承那些带有文化烙印的诗词?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命题。

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他找到了两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时代性”。

过彤认为如果想让大家接受那些晦涩难懂或默默无闻的诗词,节目组就需要选择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代表作。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从中体会到诗词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一般人们不愿意学习看似与自己无关或无用的知识。但一旦有人告诉你,现在有些知识被赋予了具体的指向和意义,变得与自己息息相关,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乐意去学习和关注它。

那为什么节目组最终会选择公众人物担当传唱人呢?原因就是过彤说的第二把钥匙——“时尚性”。

因为明星本身就是时尚的载体和符号,他们用流行的元素去包装经典,让朴素的诗词得以创新,让静止的汉字幻化成音符在耳边萦绕,可以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和听觉享受,那么传播的效果肯定不错。

正如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的那样:“我们用最流行和最易于传播的方式,让那些传世经典再度叩响当代人们的心灵。节目的立意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立足当下,再造流行。”

昨晚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亭亭山上松,

瑟瑟古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作为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孙杨,一个90后大男孩,在水中劈波斩浪,为国争光,由他来传唱这首诗再合适不过。

孙杨自从在北京20xx年奥运会上被国人熟知后,一直都没有停歇,接二连三地在各项重要赛事中斩获金牌,赢得荣誉。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咬牙训练,不敢怠慢,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

意志如磐石,品德似青松,孙杨堪称90后的完美表率。男儿当自强,为自己强,为家人强,更为国家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在这些有血有肉的年轻人的带领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世间传颂和流传,经久不息。

回顾央视近两年推出的综艺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制作精良,文化氛围深厚,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而且我也能感受到优质的节目对人们的影响。自从我的家人关注这些节目后,他们在空闲时间也开始研读唐诗宋词,重新回味其中的精髓和乐趣。

诗词的传承,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我们的身上,肩负着祖辈的寄托和神圣的使命。时代在历史的潮流中迂回前行,经典在文化的推动下历久弥新。

最后,让我们向经典致敬!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5】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优美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主题,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愿,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6】

说实话,打开电视搜寻这档节目,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本没有太大的期待,可当那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时,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澈嘹亮的歌声伴着吉他声缓缓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温的午后,因燥热而躁动的心,一下子宁静了。只留下美丽的音符与诗词的古韵在客厅里微微荡漾,漾进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灵。

当梁俊老师走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时候,他的光芒便被亿万观众所知。梁俊老师,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与快乐,他想将诗融入歌曲,将经典与流行融为一体。但是他不会谱曲,他只能将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诗词歌曲。曲谱很简单,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者他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无数个黄昏,梁老师抱着一把木吉他,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他的周围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一起在唱诗词。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神往,仿佛这诗词里孕育了无数的力量……

朴实的孩子,普通的梁老师,他们不就像这苔一样吗?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却生命极强。很多好看的花草,需要阳光给到环境和营养,才能绽放出美丽,而苔花总是生长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无人鼓励,更无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默默地,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以自信的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绿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颜色!

300年前的诗,穿越而来谱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勇气,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唱得是生命的勇气。是啊,每一个生命如同花朵一样,不分高低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只要花开,都一样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苔花一样,不惧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7】

老师一直在想办法给我们观看《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想让我们感受一下那些热爱我们祖国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的。

这天下午,老师好不容易弄好了,我们也终于可以看到了。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74岁的老人,为我们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声将我们带进了作者辛弃疾的内心世界,仿佛他隔着时间的洪流在与辛弃疾对话。那个老人非常热爱着中国的诗词,用了自己30多年的时间来研究诗词,来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毕之后,朗诵了那首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他朗诵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唇在颤抖着,用最真挚的心体会,看完之后,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我想,在这平静祥和的世界里,我们享受着很好的生活,可是我们却没有将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学精粹很好的学习,我感到深深的愧疚与不安。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知识不强大,拿什么来捍卫我们伟大的国家?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让自己与诗为伴,与词为友,将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8】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比较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比较好的自己。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9】

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虽然远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东西,我们,真的不能丢!假使,我们丢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假使,我们抛弃了礼智信,那么,现代的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绵延?我们的下一代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与不屈又从哪里传承?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用无限的可能去亲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绎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 听诵李清照,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听听华夏文明的纯真,那么,传统文化再次绚烂于中华大地,将不再是梦!

《经典咏流传》的观后感【篇10】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相信《《经典咏流传》观后感7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读后感7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