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孩子那些事》观后感400字。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那些事》观后感400字”,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孩子那些事》观后感


假期空闲观看了教育片《孩子那些事儿》。电影看完了,但林老师可爱、伟大的形象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特别感动。

电影里讲述了一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林冬青,到铭师小学担任五(4)班的班主任。校长向林冬青介绍五(4)班的情况时,特别提到这个班的问题生相对集中,让他多加注意。可初出茅庐的林冬青却不以为意,他对即将面临的挑战满怀斗志,准备大展身手。然而,班里状况百出的问题生们,却让林冬青屡屡受挫,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在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的丁老师的协助下,林冬青在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渐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与此同时,他也与孩子们成为朋友,一起成长。

在我心目中林老师既可爱又伟大。为了让假小子变淑女,他能为她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裙子当生日礼物,但被扔到垃圾堆时他愤怒至极;他能为学生洗大便裤子,但也被熏得几乎要晕过去;在和家长谈话时,面对家长的拒绝,面对家长的振振有词,他也无可奈何电影中这些感人的场景还有很多,我太佩服这位林老师了。

我想对五(4)班的同学说:你们太幸福了,因为你们拥有了天底下最伟大的老师,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林老师的一片心意,加油,五(4)班!

其实在我们学校,许多老师都像电影中的林老师一样。老师们回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生病了,他们嘘寒问暖;同学在学习中碰到难题,两位老师耐心解答;谁家里有了困难,老师也能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忙,我也要成为这样的教师,用爱关爱每一个孩子。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700字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李欣雨)

星期五,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孩子那些事儿》,看完后,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一颗滚落下来,久久不能释怀。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问题班级五(4)班在初出茅庐的教师林冬青的带领下,渐渐变得优秀。

在影片中,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乔韵芝,一个衣着暴露、思想成熟的小姑娘,她总爱偷同学东西。有一次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她蹑手蹑脚地返回教室,翻找同学的书包,偷拿同学的东西。结果,被同学们发现,被偷东西的同学狠狠地羞辱了她一番。乔韵芝被羞辱后,感到很孤立,觉得大家都不喜欢她,跑到了楼顶,准备跳楼自杀。林

老师耐心劝导,告诉她:老师喜欢你,像喜欢其他学生一样。消除了她的顾虑,成功救下了她,并让她退还了同学们的东西,让她重新融入班级大家庭。

罗奇,一个小胖子。由于智力低下,经常被同学们嘲笑。直到他转校后,同学们才知道他们失去了家庭的一员,很是想念。在老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都去他家看望他。在享受了罗奇给大家做番茄炒鸡蛋后,大家幡然醒悟,原来,他并不是一无是处。

汤恩伯,一个生活在原本很美好的家庭。父亲是局长,后来由于贪污而被逮捕。从此,汤恩伯的心里有了阴影,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常常幻想两个动漫人物在搏斗、厮杀。林

老师知道后,带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沙盘游戏了解他心理问题的症结,慢慢开导,终于让他走出了心理阴影。

诸于此类,林

老师根据每个问题同学的不同特点,逐一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让他们勇敢、快乐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她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正是她和林老师一样的付出,才让我们这个调皮捣蛋的班级变成如今的样子:团结友爱、积极上进。

影片中,林

老师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连星星也会嫉妒;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大人听不懂他们的秘密;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每一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那笑声都像天使一样甜美。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唱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飞往哪去?......感谢

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的相伴,感谢这一段美好的小学记忆。

历史那些事观后感:不恶搞、非虚构?


这样的一部搞笑类历史纪录片登录B站以来,点击量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贴上了实验纪录片的标签,真的是对历史的一种不恶搞、非虚构吗?怕是要有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样的一部纪录片,观众是买账的,因为有了一些搞笑的元素在里面,看起来还比较轻松。然而深思过后,这真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吗?虽说可以改一改严肃的画风,但是细细想来,在搞笑也不能无原则的恶搞。

在纪录片开头写到:本片为实验纪录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你写上这样一段话就澄清了?就是历史了?有影评人评价道:在无原则的恶搞历史中,《历史那些事》不是实验,更像一种对商业的讨好。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也应该值得反思。

这部记录片的框架有四部分来构成:包括历史史实、历史小剧场、引用升华和MV。怎么说呢?创意是有的,但是历史的厚重感还是少了点。就像为什么讲苏东坡就讲东坡肉?因为大众喜欢呀!但是有文学修养的观众还是理智的!冠上了实验纪录片的名号,尤其是对不起纪录片三个字!低配版的《百家讲坛》加上抖音模式,夸张一点说就是纪录片里的泥石流。如果当做饭点的搞笑()片来看,还不错,但是吧,冠以纪录片的名号!怕是要误导小朋友呀!

第一集的名字叫做《在下东坡,一个吃货》,这下苏轼的棺材板压不住,我才不是吃货!如果小朋友们来看,大概真的会把苏轼当做一个厨子,而且是个穿越到现在的厨子,很难与历史上那个大气的文豪相提并论。通过点来反应一个人的历程,是件好事,但是全片就抓一个点,讲一个历史事情,怕是要被玩坏了。实在想要一种幽默的方式,拜托去看看华师老教授解读古诗词!内容真的很重要,这样一个有点沉重的历史题材行纪录片,还是规规矩矩一点好,如果肚子里实在没墨水,先去了解一下历史。

这部片子,总体来讲是不成功的,虽然力求创新,但实则迎合,缺乏了历史的深度,也将整体的内容搞的乱七八糟。冠上了纪录片的名号,却玩着综艺的梗,实在是不提倡的。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不是每一个结局都是美好的……

《念书的孩子》,主人公:路开,主狗公:“小胆儿”。

简单的说下故事情节:路开,一个可怜的孩子,一个懂事的、喜欢读书的孩子。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唯一的依靠,就是爷爷。可爷爷患有肺心病,每天都是吃药、吃药和接送路开上学。

冬天到了。他的爸爸给他和爷爷交了烧煤钱,结果爷爷煤气中毒,幸亏抢救及时,让爷爷又活了下去。就这以后,再也不敢再烧煤了。

可这也没阻止爷爷的死……

他的爸爸妈妈在城里给他又找了个学校,把他接回了城里。在上回城里的车的时候,把小胆儿带上,准备回城,但爸爸怎么也不让小胆儿上车,路开不准备走了。可是爸爸强制的把他抱上了车。

小胆儿在后面拼命的追啊追,但它怎么能追上汽车呢?伤心的分别……

啊!好一个真挚的友谊!

瞧瞧我们,再看看路开。实在是天壤之别!而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的所有吧!

那些女人观后感


《那些女人》是一部于今年的9月3日上映的电影,影片主要由何赛飞、胡可和殷桃等主演,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看前两分钟的时候我对着熟悉片头(仿佛AE模板)有点想走。

前五分钟,我被演员的演技吸引开始期待。

前十分钟,我看着了一段很接地气的妇女吵架场景开始愈发期待后面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镜头,整部剧镜头时好时坏。我知道演员演技很好,真的很棒,你想烘托气氛的时候给特写给特写给特写。但是,好歹注意一下镜头好么,这么???推移的镜头可以用的么???认真的么???怕不是只拍了一条没有备用的?至于镜头语言??不,我看到的只有演员的演技。

其次,这后期剪的也有毒。蜜汁转场好么!河面已经浮上来了,上个镜头的人脸还在缓慢缓慢缓慢地消逝???这个认真的么?真的看着很难受昂,他们颜色不搭混在一起简直可怕。这背景音乐。。真的就是全程出戏了,不是单单一个有毒可以形容的。

最后,大概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剧本有毒。立意很好,题材也是好题材,群像剧,这么看来真的很不错。但是,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蜜汁剧情。情节转折极其生硬,节奏前期拖沓,后期???人物形象真的是全靠演员立起来的。有些东西交代不清,人物改编不合常理。叙述方式,表现手法令人全程无语。真的......我感受到编剧大概是想写出点什么,但是......。

所以,我的评论总结一下一句话,三星给演员,演员辛苦了,虽然都是戏骨,也挺不容易。

其一,我是奔着题材去看的。

其二,我是奔着演员阵容去看的。

我也是真的不忍心吐槽抗战题材的片子,可是....

首先,平实的标题,人人皆是主角的设置,让我对它饶有期待。

本以为它可以成为《色戒》《金陵十三钗》那样的经典,但貌似,我是高估它了,而且是大大地高估了。

看了介绍觉得,这一部电影的抗日题材跟以往的题材貌似不太一样。因为以往抗战题材得片子都是大团战模式的,表现市井小人物的影片比较少。

本以为这场柔弱的抗争会很有力量,抱着稍许期待,我才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刚开始,那些市井乡邻相互斗嘴,相互挤轧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满接地气的,也是抱着期待想看看接下来人物的历程是如何转变的。

一幕幕的看下去,一个个的失望接踪而至。

马伊琍、姚晨,都是打酱油的。

姚晨至始至终就没出过那个小铺。

马伊琍在剧里没有任何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刚开始斗嘴的时候叨叨了那么几句市井台词,后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城楼上认领尸体那一段,鬼子下令说谁敢来领尸体就扫射谁,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惧怕鬼子的机枪,你说这是民族精神我可以理解。但鬼子莫名其妙的扭头走掉,随后又没下文了,是什么鬼?

鬼子看到姑娘肯定是成批量的带走,而()且是越多越好,还会跟你个市井小民讨价还价?

好吧,这些我都忍了,安慰一下自己,也许是这部电影筹备时间比较短,也许是演员都很大牌档期都比较满,剧情节点设置的才显得格外仓促。

但是接下来的桥段简直是让我欲哭无泪。

周冬雨帮了新四军,之后又莫名其妙的跳了濠河,死的糊里糊涂。

汉奸老公带着伪军去抓人,结果四个人都是间谍,这些街坊邻居是怎么混进宪兵队的?几十年的街坊邻居站在他身边他居然不认识,还让人反过头来一枪把子把他打河里去了?

剧情不紧凑,逻辑不严密,立意软弱无力这些都可以原谅。但是拜托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历史啊?

你是否知晓鬼子的徒手拼刺在二战时期世界上都是稳坐第一的吗?别说几个老娘们,就是国军的王牌军,徒手拼刺也没几个是小鬼子的对手。被个老娘们拿个生锈的叉子就给插死了?真当杀人如麻的小鬼子是弱智草包?没事多去看看历史资料,看看纪录片好不好。

那个满洲国来的日本女人你确定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跟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村妇女打架,打架打不过农村妇女我就忍了,最后一枪把自己给崩了是什么鬼?川岛芳子的人设你用不好就不要用嘛,你换个人黑好不好。

结尾更是狗血,本来最后的决战鬼子一共10来个人不到,我方为鬼子设置了埋伏,结果却落得一个全军覆没。我方以老娘们为主力,一个个全都站起来扔手榴弹,手榴弹没扔出去,憋了八屈的全让机枪突突死了。

请问导演你是故意的吗?(微笑微笑微笑)

这部电影沦为了抗日神剧,编剧不管责任在不在你,我都想替你大哭一场。本来很好的一个立意被拍成了夹生饭。

草草收场,也是懒得写。这片真的只值两星,不能再多了。

当抗战结束73周年之际,《那些女人》凭借扎实剧情、生动人物,通过一群性格迥异的女人面对蹂躏和强暴而奋起抗争的故事,重新记录了那些战乱下的女性所付出努力。电影通过回忆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悲情壮歌,40位一线明星鼎力加盟,100位演艺界老艺术家、实力派演员客串路人甲,所有演员却选择零片酬义演,为了纪念抗战那段苦难岁月,叫观众不忘历史,这种爱国情怀,明星们不忘初心,都使得战乱下的视角很有意义。

做为一部呼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的电影,《那些女人》中众多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女子,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收起了往日的柔情似水,转而用钢铁般的决心,变成一个个最顽强的战士,她们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汪伪特工巧妙周旋、斗智斗勇,那种对抗精神是值得歌颂的。

全剧人物不少,但命运纠葛各异,时辰牵动着人心。殷桃饰演挑乱世中水乡中的风情妓女,平时饱受周围人埋汰和非议,却在面对家仇国恨、民族大义时,勇敢地承担了国家兴亡之责,主动拦下日军去欢悦,而救下无辜女子,殷桃精彩入神的表演,让人感动。胡可饰演开水西施,何赛飞饰演水芹娘,白冰饰演女学生,同样聚焦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以小见大,还原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女性抗战史。

从开篇到结尾,都充分展现了日军侵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但杀人挂尸城墙,所有人民往前走的瞬间,呈现出一种人性抗争力量,茹萍饰演一位苦命的母亲,一句女儿死了也好,日本鬼子来了,这么大的女儿有什么安生日子。台词非常揪心,面对日军铁蹄,老奶奶一句脚是一样的,走的路是不一样的,心就更不一样台词更耐人寻味。包括众多女人们一起参与了火烧竹篱笆的战斗,各个不惜牺牲性命,让人看到了巾帼英雄的壮举。

江平导演对《那些女人》细节还原下了十足的功夫,毕竟所有的道具都是老物件,有些事从南通找来的,服装是上影厂和南通话剧团的服装,包括搭建实景,还原了六七十年前的战乱的痛苦时代。剧组如此别具匠心去制作,并没有穿帮的东西,正是对那段沉重的历史致敬,向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女英雄致敬。

众所周知,在二战岁月里,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女人们,都在铁蹄下挣扎反抗,在《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中搏命红颜都不畏蹂躏和强暴,让人记忆犹新。如今,《那些女人》继续展现女性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成功的努力,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不忘历史,才能有和平的现在。

相信在《碟中谍6》热映后,《那些女人》这种刻画了乱世红颜的抗争,致敬那段沉痛历史,还将观众带入了那段血与火中可歌可泣,毕竟电影有着一颗倔强女人心,讨人喜欢。

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周五,我们去搭建好的影篷看了一部电影。在一开头,便是一位妇女含泪不舍地上了大巴,她就是开开母亲。

接下来就是电影主人公开开与他的爷爷在农村生活的场景。看着爷爷的慈爱和开开的调皮,使人心情愉快。开开上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教爷爷,但他非常想父母。一次爷爷煤气中毒,他赶紧拨打电话来拯救爷爷。但美好的事情中就会结束,开开的爷爷不幸去世了,他带着他的狗——小胆儿,投宿到老师家。开开和小胆儿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有着深厚的友情。最后,开开父母接他到城里,但开开舍不得乡下的一切,被父母硬拖上了车,小胆儿就在车后拼命追着那车,车和小胆儿的距离逐渐拉远……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最后的场景打动,几乎就要流下泪来。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投奔城里,留下孩子在村里,为的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生活,但他们没有想过,打一个电话就是对孩子的鼓励和慰藉。

除了父母之心,还有爷爷之心,爷爷对开开特别疼爱,好的留给他,凡事包容他。开开读书给他听,他就耐心听着,时不时指点几句,虽然,他的知识都是听说书来的,但仍然和开开讨论着,指明错误。

我满心以为他的父母来接开开,开开会十分乐意地和他们走,结果出乎意料,开开坚决地留在农村,让我们在这个小小的男孩子身上看到了大大的光芒。而小胆儿,似乎很听开开的话,充满灵性,他俩就是好兄弟。如果没有了小胆儿,这部电影就不会这么好看,这么感人。

我觉得,小胆儿一直穷追不舍的,不就是友情吗?

红色电影《红孩子》观后感 400字


红色电影《红孩子》观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已非常遥远。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红孩子》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苏保、细妹等儿童团成员手持红缨枪穿梭在密林中,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正是有了他们不怕牺牲、默默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孩子》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被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儿童团员苏保,细妹等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小小少年革命意志坚强,不怕牺牲,不怕危险,机智勇敢,胸怀革命大业,是那个时代的小英雄,亦为我们的学习的榜样。
自古英雄出少年,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祖国建设一日千里,幸福美好的未来需我们去开创,我们应争做祖国建设的英雄,无愧于先辈们的殷殷期望,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春天的花为我们而开放,秋日的硕果为我们一颗颗结出,空中的白云向我们召唤,树上的鸟儿为我们歌唱,美好的生活伴我们成长。
幸福美好的学习生活,我们要珍惜;小小英雄的优秀品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珍惜现在,珍惜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担。
李卓然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一)

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大山里的孩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赵老师知道后借给他们手机打电话。二丫抢着要打,哥哥大壮劝她最后再打。可是,打到他们两个这里正好欠费了。二丫为此很生气,于是大壮就想自己去买一部手机。大壮喊了小宝和刘根来凑钱,可连一百元都没凑够。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决定去挖药材赚钱,然后拿到路上去卖;药材太少,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挖。钱总算是凑够了,可赵老师在这时突然病了。

为了救老师,孩子们救把买手机的钱给赵老师治病,但是却不够,他们只好上街乞讨。孩子们的事被报道后,感动了社会,医院也决定给赵老师免去治疗费,并退给孩子们买手机的钱。电影的最后,希望小学建成了,孩子们也如愿以偿的买上了手机。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落下了眼泪:当孩子们因为能够给父母打电话而高兴的时候;当二丫追着即将走的妈妈想留住她的时候,当赵老师病了孩子们为赵老师乞讨的时候……留守儿童的愿望并不是可以荣华富贵,而是亲人都在身边,可以好好的上学啊。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天天可以高高兴兴的坐着车上学,想要什么节要什么,这正是留守儿童梦寐以求的啊!

可我们竟然还不知足,整天嫌这个不好嫌那个不好,还讨厌上学、不想上学,甚至逃学。想到这儿,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400字(二)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件让我感动不已的事。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那是一个发生在大山里的事,那里的孩子们家境贫寒。他们没有充足的学习用具,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操场,更没有电脑。能有间教室可以让孩子们读书,孩子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那些孩子连篮球场,足球场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那里的孩子是多么的艰苦啊!还有,那里的孩子在跳绳的时候,都必须把鞋给脱下来再继续跳绳。为什么呢?你们会想那一定是他们的习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他们没钱买鞋,所以不舍得把鞋弄坏,就脱下来了。

看后,我就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大家同是小学生,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而且,我们的学习条件还比他们好一百倍,一千倍啊。可是他们不但不埋怨自己的学习条件差,还不断地努力学习。相反,我们呢?我们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却不好好珍惜啊。

相比起来,我们就算条件再优越,也还比不上那些山里的孩子啊!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条件比我们的恶劣,那么我们根本就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我真的很佩服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珍惜自已现在的学习生活,做一个好学生。

也说《银河补习班》的那些事


其实一开始,因为邓超为了宣传自己的新电影,把自己一直保护得很好的一双儿女推到台前,为新片站台。我比较抵触,没打算去看。但公众号《镇西茶馆》上李老师的一篇影评,打动了我,另外也想让老公去看看,稍微提升一下老公和我教育的共识度。
李老师曾说,一些导演热衷于拍君臣尔虞我诈,拍嫔妃明争暗斗,把帝王将相塑造成“民族英雄”,把宫女太后吹捧成“中华女杰”,却无视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漠视人民的忧患与诉求,这是中国影视的耻辱!
李老师还说《银河补习班》的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为中国电影多少挽回了一点尊严。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多么完美——比起印度的《起跑线》《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电影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至少它或多或少表现了中国教育的某些真实。
的确,中国几千年来推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的研究,其中奥妙和运用精髓已被研究和实践地出神入化。记得有人曾说过,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其乐无穷。我实在不敢苟同。所以生活中,任何一部宫斗剧,从来不曾吸引过我的目光。
正如李老师所说,我更希望看到像《三傻大闹宝莱坞》,《起跑线》《我不是药神》等,能关注现实问题,探索破解方法,促进个人、社会提升的作品。看了李老师所写的《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一文,我决定举家去看看这部片子,并破天荒地给老公和女儿都布置了500字的观后感的任务。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用一个接一个的戏剧冲突,换取了我及家人的很多眼泪,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我内心深处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剧烈的戏剧冲突,太过生硬和牵强。实际生活中那些家人相处的温情,和孩子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动可能更能打动我的心。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在我和女儿的交流中,我们首先是吐槽了这个故事或者这部影片中的不足之处。比如,现实社会中不可能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从学渣就变成学霸,任何一个学霸的都不是一日之功练就的,每个逆袭的背后必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希望看到的探索破解目前课外补习班的路径也没有看到,马飞爸爸带着孩子,丢开各种辅导资料,在考试之前带着孩子去看航天展,还差点丢了性命,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比如现实生活中,马飞的作文不可能被判为零分,连小学的作文都至少是几个评委的平均分。
比如,马飞在上错车之后,是可以立刻向司机求助的,上车三分钟就可以发现找不到爸爸,就应该及时想到办法,凡事及时处理及早预防,比在最后再亡羊补牢更重要。
比如,在大雨泥泞之中寻找马飞的时候,马爸爸是完全可以扔掉手上的两个包包,减轻自己的负担,提高自己的速度,在关键时刻保住性命更重要的,切不可贪恋或死死守住自己的身外之物。比如,马飞的后爸爸可是有钱有面的跌路局领导,不可能是影片中白痴一样的男人,如果是这样的男人,马飞妈妈又怎么能二婚的时候再瞎了眼找到他?
这些电影中的硬伤,软伤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任何一个电影作品就像孩子的作文一样,都不是完美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得失也不是我要讨论的,我只想结合我们自己的日常,谈谈我和这部影片观点共鸣的地方。

首先,马飞爸爸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开篇这句话就打动了我,因为我最近刚刚看的一本书《极简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思维跃迁》这本书提出的高效能人士都在运用的极简思维模型,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这个一体两翼的思维模型就像一只蝴蝶,蝴蝶头部就是目标的设定,如果一只蝴蝶没有头部,两只翅膀再绚丽再强劲有力又有什么用呢?
记得当时看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我现在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反思我这四十多年的人生,这么多年忙忙碌碌,我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吗?
学生时的目标是考出好的成绩,上大学,上大学然后就是上班,上班时候的目标就是把书教好,有了孩子之后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好,身体好,学习好,性格好。
每年元旦的时候我还会专门定一个来年的目标,比如带孩子去一趟香港迪士尼,比如和家人一起出一趟国,比如买一套房子,比如读多少本书。这样细细看来,其实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还是有目标的,就是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做好。
比如学习阶段学习成绩好,比如工作阶段把书教好,学生成绩优秀,比如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身体好,学习好,性格好。比如自己工作需要,平时多读书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的目标。那既然我不缺乏目标,我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应该是更远大、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执行力。
怎么说呢?学习好是一个大目标,我没有一个清晰的具体目标,好到什么程度?每一科考到第几名,中考要考多少分?高考要考多少分?要考什么样的学校等等目标并不清晰具体。
比如教好书,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优秀教师呢?武汉市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谁可以是我的榜样,我应该成为一个像谁一样优秀的教师呢?如果我一开始教书的时候,就能树立一个明确而远大的目标,找到一个生活中的实实在在需要学习和超越的榜样,我应该比现在更优秀吧?
树立远大且明确的目标其实并不难, 难的是日复一日坚定不移地实现目标的执行力。目标的实现,就像登山一样,红旗已经插在高高的山顶,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最终登上山顶,夺取红旗。空有目标而没有行动,光叫嚷着我要红旗我要红旗,脚步永远停留在山脚下,有用吗?

影片中被父子两个人刻在墙上的“一直想”绝对不是说,一直空想着自己的目标,而是指要不停地想办法,要想出从A---Z种办法,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实现自己目标。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打动我,那就是一群初中女生在楼梯间因为一代巨星张国荣的去世而痛哭,而此时的马飞迈着自信地步伐来到闫主任的办公室,礼貌且坚定地拒绝了闫主任要他冲刺省状元的要求。这应该就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最美的样子吧。
马飞有了当宇航员的明确目标,早早就知道为自己目标而努力,拒绝一切诱惑因素,在身边同学还在追星的时候,他异常成熟,要追也追宇航员英雄。当和自己的梦想有冲突的时候,哪怕是万人崇拜的省状元也可以放弃,因为我有更远大的梦想!多酷!
影片中有一个父子对话的细节跟我也很有共鸣,受了委屈的马飞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他们都说你是骗子,是贪污犯?爸爸说,也有人说你是缺根弦,说你笨,说你蠢,对吧?但我们自己心中应该有座桥啊!是的,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因为别人说你什么,你就是什么。嘴巴长在别人的身上,但路在我们自己的脚下,走什么样的一条路,做什么样的一个人,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说起金钱观,在这个故事中也有可以深思的地方。马飞的妈妈和继父拼命赚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是本事,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跟着妈妈和继父过上了优渥生活的马飞,用继父的话说是到了一个可以让他脱胎换骨的地方,在亲生父亲出狱之后,他丝毫不嫌弃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无所有。只要和父亲在一起哪怕是吃几块钱的面都开心。跟着父亲住桥洞,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住储藏室也从不叫苦,从不皱眉头。这里我看到了孩子的纯洁,看到了亲情的力量。
其实钱真的是个好东西,爱一个人就应该给她更好的生活。有能力让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有能力有自由给孩子买她想要的东西,这是我的骄傲。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要实现更大的梦想的时候,比如出国留学,开阔眼界的时候,我继续有能力做她坚强的后盾!
最近两年,跟着孩子一起看过不少漫威,DC的电影,连着看了几部之后,觉得大同小异,也没有特别感动我的地方,也不曾写过任何观后感。最大的一个原因,应该也是这类电影离生活比较遥远,没有关照现实生活。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对美国这些电影里的一些价值观并不是很认同,比如这些电影里面的一些Cp的梗。当然,并不是每部影片都要像《银河补习班》 ,《我不是药王》一样反应现实生活,我只是更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它们可以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当你飞翔 我在仰望》,尤其是这几句:
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
赐我无穷的力量
看银河多浩荡
那么骄傲你和我很像
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像
你会比我强壮
再次拥抱像童年一样

我也要谢谢我最亲爱的宝贝,是我的宝贝女儿教会了我什么是爱,是她让我变得更好,是她让我变得更强大!我为我阳光,善良,好学,上进,聪明伶俐又美丽大方的宝贝骄傲!

《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

看《明朝那些事儿》,感觉每一朝来临,都会有名将出现,朱元璋洪武朝的常遇春、徐达、傅有德、蓝玉,永乐朝的皇帝朱棣、谋士道衔、郑和,明代宗时期的于谦,之后嘉靖、隆庆朝的俞大猷、胡宗宪,最让人兴趣的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特别是他创立的百战百胜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及他的怕老婆都让人看了来兴致。至于名臣,都会依据自己特定的位置来对付另一个或另一批人,或计谋或弹劾,都是人尖的表演。象杨廷和、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一轮一轮的隐忍、拉帮派、找破绽、弹劾、做首辅、没好下场。真是唏嘘不已。他们都不是恶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大明朝,为了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可是,却彼此不相容。真正让我敬佩的是于谦、王守仁(号**子),一个是大义,一个是大智,特别是后者创立的心学,突破朱熹的"格物致和"先知后行的程朱理学,形成自己"知行合一",提倡明本心则明天理,理全于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这"四句教"我仍无法悟透,但,相信自己的良知,用所知带所行,遵从自己的心应是不会错的。我现在看到第五部,还有一部就结束了,我不想这么快就看到崇祯朝,不想看到李自成这个衰人从旁造反,又不利,间接帮助金人入侵中原。其实明朝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开始,大部分的明代皇帝都是性情温和的人(除了外藩的嘉靖皇帝),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勇于纠正父亲错误,有恋母情绪的朱见深,开创男女平等实行一夫一妻的弘治中兴之主朱佑樘,还有玩乐无度的朱厚燳也是个不和臣子计较的人,就连土木堡一役被俘的朱**镇都是一个温和的人,当年明月说得对,好人做不了好皇帝。朱元璋、朱棣就是劳模、是好皇帝,但他们都不是好人。

因此,看到后来,也有些落寞,为什么?为什么看到此,就感觉好象是一个循环一样,我真希望自己现在是承继大明朝而来的,而不是外来的清朝。

追逐梦想的孩子观后感400字范文


近年来,励志电影开始受到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很多朋友再看完电影以后都会有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观看《追逐梦想的孩子》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很好看很励志的电影,名字叫《追逐梦想的孩子》。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叫李小天。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经常让老师难堪而生活和学习又一塌糊涂的男孩儿。这个小男孩因为有了一个梦想,又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磨炼,才有了他超凡出众、灿烂绽放的那一天。让我懂得了:美好的理想必须依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的。

影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小主人公李小天,他想参加2012年的跑步比赛。爸爸却坚决反对,认为跑步没有用。于是他和自己的好朋友大眼仔秘密训()练。而他的爸爸最后也醒悟。小天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小天的练习,让他进步很快。他失败的痛苦比成功的欢乐不知多几百倍!理想的种子,在辛勤的汗水浇灌下开花结果了。只有在毅力的陪伴下,我们才能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好。

生活中的榜样很多,如影片中的李小天、邢风。我们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怕的。没有梦想的童年是苍白的。我们要让梦想插上拼搏的翅膀,在明媚的阳光下向前奋飞。

电影那些女人观后感


那些女人是今天刚上映的电影,演员阵容真的好强大,不过究竟评价怎么样呢?你的观后感是什么呢?下面的电影那些女人观后感一起看看!

其一,我是奔着题材去看的。

其二,我是奔着演员阵容去看的。

我也是真的不忍心吐槽抗战题材的片子,可是....

首先,平实的标题,人人皆是主角的设置,让我对它饶有期待。

本以为它可以成为《色戒》《金陵十三钗》那样()的经典,但貌似,我是高估它了,而且是大大地高估了。

看了介绍觉得,这一部电影的抗日题材跟以往的题材貌似不太一样。因为以往抗战题材得片子都是大团战模式的,表现市井小人物的影片比较少。

本以为这场柔弱的抗争会很有力量,抱着稍许期待,我才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刚开始,那些市井乡邻相互斗嘴,相互挤轧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满接地气的,也是抱着期待想看看接下来人物的历程是如何转变的。

一幕幕的看下去,一个个的失望接踪而至。

马伊琍、姚晨,都是打酱油的。

姚晨至始至终就没出过那个小铺。

马伊琍在剧里没有任何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刚开始斗嘴的时候叨叨了那么几句市井台词,后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城楼上认领尸体那一段,鬼子下令说谁敢来领尸体就扫射谁,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惧怕鬼子的机枪,你说这是民族精神我可以理解。但鬼子莫名其妙的扭头走掉,随后又没下文了,是什么鬼?

鬼子看到姑娘肯定是成批量的带走,而且是越多越好,还会跟你个市井小民讨价还价?

好吧,这些我都忍了,安慰一下自己,也许是这部电影筹备时间比较短,也许是演员都很大牌档期都比较满,剧情节点设置的才显得格外仓促。

但是接下来的桥段简直是让我欲哭无泪。

周冬雨帮了新四军,之后又莫名其妙的跳了濠河,死的糊里糊涂。

汉奸老公带着伪军去抓人,结果四个人都是间谍,这些街坊邻居是怎么混进宪兵队的?几十年的街坊邻居站在他身边他居然不认识,还让人反过头来一枪把子把他打河里去了?

剧情不紧凑,逻辑不严密,立意软弱无力这些都可以原谅。但是拜托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历史啊?

你是否知晓鬼子的徒手拼刺在二战时期世界上都是稳坐第一的吗?别说几个老娘们,就是国军的王牌军,徒手拼刺也没几个是小鬼子的对手。被个老娘们拿个生锈的叉子就给插死了?真当杀人如麻的小鬼子是弱智草包?没事多去看看历史资料,看看纪录片好不好。

那个满洲国来的日本女人你确定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跟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村妇女打架,打架打不过农村妇女我就忍了,最后一枪把自己给崩了是什么鬼?川岛芳子的人设你用不好就不要用嘛,你换个人黑好不好。

结尾更是狗血,本来最后的决战鬼子一共10来个人不到,我方为鬼子设置了埋伏,结果却落得一个全军覆没。我方以老娘们为主力,一个个全都站起来扔手榴弹,全让机枪突突死了。请问导演你是故意的吗?

这部电影沦为了抗日神剧,编剧不管责任在不在你,我都想替你大哭一场。

影评草草收场,也是懒得写。这片真的只值两星,不能再多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孩子那些事》观后感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