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小鸡快跑》观后感200字。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鸡快跑》观后感200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小鸡快跑》观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张好看的碟片,名字叫做《小鸡快跑》。

《小鸡快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鸡场里有一群鸡,它们不想呆在鸡场里,它们用了很多办法想逃走,结果都失败了。

有一天,从天上飞下来一只公鸡,鸡场里的鸡高兴极了,有人可以教它们飞了。它们训练了好多天,而且还为了练飞减了肥。可是,直到有一天,它们才知道,那只公鸡不是自己飞来的,是被一个大炮轰过来的,它们又一次失望了。

忽然,有一只老公鸡想起了他当空军的生活。一只鸡问它飞机是什么,那只老公鸡详细说了一遍,它们才明白那是一个能飞上天的机器。鸡们终于做了一架飞机离开了鸡场,只剩下目瞪口呆的鸡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灰心,事情总会成功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小鸡快跑观后感3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小鸡快跑观后感3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小鸡快跑观后感 篇1

小鸡快跑观后感范文3篇

小鸡快跑观后感篇一

那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小鸡快跑》的电影,虽然只看了一半,但它却让我感慨万千。

电影讲了一个小鸡的故事——一个农场里养了好几百只母鸡,它们要天天给农场主下蛋,要不然就会被杀掉,小鸡们为了生命而疯狂的往外逃,它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们团结一心,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它们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遇到了多么大的困境,你都要勇敢的去跟困难做斗争。就像故事中的小鸡一样,不能向危险低头,而是想尽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屡次失败,甚至作为惩罚被扔进垃圾桶,但它们毫不气馁。它们的精神真让我感到。

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难题——虽然写作挺好,可每次的错字多得惊人,有些没学还情有可原,有些字我都学了,但是都忘了,我也不去查字典,老是不理不睬,本来以为这是个大难题,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小鸡的启发,以后一定向错别字进军,争取打个胜仗。同样,你也不要老是觉得比别人差,或者被老师、同学训一顿就当缩头乌龟,要知道,那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困难而已。

做人一定要坚强,不能被困难吓倒。

小鸡快跑观后感篇二

《小鸡快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鸡场里有一群鸡,它们不想呆在鸡场里,它们用了很多办法想逃走,结果都失败了。有一天,从天上飞下来一只公鸡,鸡场里的鸡高兴极了,有人可以教它们飞了。它们训练了好多天,而且还为了练飞减了肥。可是,直到有一天,它们才知道,那只公鸡不是自己飞来的,是被一个大炮轰过来的,它们又一次失望了。

忽然,有一只老公鸡想起了他当空军的生活。一只鸡问它飞机是什么,那只老公鸡详细说了一遍,它们才明白那是一个能飞上天的机器。鸡们终于做了一架飞机离开了鸡场,只剩下目瞪口呆的鸡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灰心,事情总会成功的。

小鸡快跑观后感篇三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小鸡快跑》,令我倍受感动。

《小鸡快跑》讲了女主人公姜妹与一群母鸡,母鸡厌倦了这种没有自由与鸡场女主人的严格要求:每天都要生蛋,如果生不了蛋,就会被捉去杀了吃的生活,决定一起逃出鸡场。但姜妹,这只十分有计划的.母鸡,用上了多种策略就是没有成功,就在姜妹束手无策之际,来了一只公鸡,名叫洛基。他来时是“飞”过来的,姜妹觉得他会飞,便央求洛基教她们飞,洛基在不久之后答应了。到了后来发生的一些让洛基与姜妹措手不及的事越发让真相浮出水面。从马戏团的到来,帮母鸡们减肥到与姜妹游馅饼机器体现出了洛基的聪明勇敢,终于背叛了母鸡们的洛基独自一人离开了鸡场,姜妹等人靠自已和两只老鼠制造了一架飞机,与洛基重逢后一起逃离鸡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先有鸡还先有蛋的问题代代相传。

在电脑前,在看完影片之后,我半天没回过神来,心中充满了对姜妹他们的敬佩。他们敢于对世界做反抗,勇敢聪明,与人好像,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我觉得他们最后的结果是应得的。

小鸡快跑观后感 篇2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小鸡快跑》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只金婕的母鸡,要逃出敦蒂夫妇的养鸡声,不然所有的鸡都会成为鸡肉馅饼被卖掉。金婕完全有能力自己逃出养鸡场,可她担心同伴的安危,屡出屡回。后来,一只会飞的鸡洛基出来了,洛基教众鸡飞行,结果,最后才知道,他是利用大炮起飞,她们呆了。最后,两只名叫范晨和南希的老鼠,用鸡蛋换工具,来帮她们造飞机,是一大功臣。最终,她们打倒了敦帝夫妇,逃出养鸡场,开辟了自己的新家园。

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在飞机上,母鸡们刚起飞时,就被敦帝先生阻拦了,可众鸡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可敦帝太太又用绳子登上了飞机,手里拿着斧子,可金婕义无反故地拿了一把剪刀,下去把绳子剪断,上面还有洛基的“投鸡蛋器”辅助。可敦蒂太太手上的斧头一落下来,金婕的头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她的头缓缓上升,手上拿着两截绳子,她一笑:“BYE,BYE!”敦蒂太太就飞了下去,真是完美。

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勇气、智慧、信心三者并重,才有可能活下去。

小学生日记:

小鸡快跑观后感 篇3

那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小鸡快跑》的电影,虽然只看了一半,但它却让我感慨万千。

电影讲了一个小鸡的故事一个农场里养了好几百只母鸡,它们要天天给农场主下蛋,要不然就会被杀掉,小鸡们为了生命而疯狂的往外逃,它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们团结一心,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它们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遇到了多么大的困境,你都要勇敢的去跟困难做斗争。就像故事中的小鸡一样,不能向危险低头,而是想尽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屡次失败,甚至作为惩罚被扔进垃圾桶,但它们毫不气馁。它们的精神真让我感到。

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难题虽然写作挺好,可每次的错字多得惊人,有些没学还情有可原,有些字我都学了,但是都忘了,我也不去查字典,老是不理不睬,本来以为这是个大难题,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小鸡的启发,以后一定向错别字进军,争取打个胜仗。同样,你也不要老是觉得比别人差,或者被老师、同学训一顿就当缩头乌龟,要知道,那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困难而已。做人一定要坚强,不能被困难吓倒。

观《小鸡快跑》有感


《小鸡快跑》观后感

那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小鸡快跑》的电影,虽然只看了一半,但它却让我感慨万千。

电影讲了一个小鸡的故事一个农场里养了好几百只母鸡,它们要天天给农场主下蛋,要不然就会被杀掉,小鸡们为了生命而疯狂的往外逃,它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们团结一心,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它们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遇到了多么大的困境,你都要勇敢的去跟困难做斗争。就像故事中的小鸡一样,不能向危险低头,而是想尽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屡次失败,甚至作为惩罚被扔进垃圾桶,但它们毫不气馁。它们的精神真让我感到。

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难题虽然写作挺好,可每次的错字多得惊人,有些没学还情有可原,有些字我都学了,但是都忘了,我也不去查字典,老是不理不睬,本来以为这是个大难题,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小鸡的启发,以后一定向错别字进军,争取打个胜仗。同样,你也不要老是觉得比别人差,或者被老师、同学训一顿就当缩头乌龟,要知道,那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困难而已。做人一定要坚强,不能被困难吓倒。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一)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时间与命运--《罗拉快跑》观后感(二)

有人说,命运是时间轴上的一个个点的连线,一旦发生就不可改变。但很多时候,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想,要是当初做某事的时候稍微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结局会不同吗?

看了《罗拉快跑》后,不由得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罗拉的男友是个小混混,有一天被指派进行一次交易,结果他在地铁上搞丢了交易所得的10万马克,被一个流浪汉捡走。如果中午12点前交不出这10万马克,他就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寻求帮助,并说如果20分钟后,她不能帮忙搞到10万马克,他就去抢劫附近的一家超市。为了筹到钱营救男友,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时间成为决定命运的关键。20分钟的时间里能筹到10万马克吗?虽然她的男友仅仅只是一个黑社会的小喽罗,但是她还是那么深深的爱着他,为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无怨无悔。罗拉奔跑着,不停的奔跑着,在不停的奔跑着的时候,那一头红色的短发,在风中张扬舞动着,性感无比。但是,从倒计时一开始,20分钟里每一秒发生的事都可能影响命运。如果这是一个电子游戏,我们可以在任务失败的时候重新再来过,可是人生呢?可能再有选择的机会吗?

导演说,我是影片的上帝,我可以。于是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罗拉在冲出家门,跑下大楼的时候,被邻居牵的狗吓到,耽搁了几秒钟。结果,由于她的奔跑,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向她兜售偷来的自行车的小贼,以及差点撞上玻璃的救护车等等,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了她。当罗拉赶到父亲的银行时,正遇上她父亲的情人跟他摊牌,说她已有了身孕。罗拉冲进去向她父亲要钱时,父亲刚好下定决心,要抛弃妻女,另娶新欢,就把罗拉轰了出去。罗拉没借到钱,结果晚到一步,男友已经去抢超市,罗拉于是和他一起抢劫,在逃跑时被警方击毙。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第二次:罗拉在冲出家门,跑下大楼的时候,被牵狗的邻居伸腿绊到,耽搁了更多时间。路上仍然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但在赶到父亲的银行时,因为晚了几秒钟,他父亲已经在和他的情人激烈的争吵,因为她告诉罗拉的父亲,孩子不是他的。怒气冲冲的父亲拒绝了罗拉借钱的请求,同样被激怒的罗拉抢过警卫的枪,打劫了她父亲的银行。在拿了钱去拯救男友的路上,由于她的奔跑,导致救护车撞上了玻璃。结果,她及时赶到,阻止了男友去抢劫便利店,但男友却被飞驰的急救车撞死。这辆车,就是因为罗拉而撞上玻璃,并因此而加速狂奔的。难道这就是宿命,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

第三次,不甘心的罗拉再度狂奔,这次下楼时,罗拉怒吼着冲向牵狗的邻居,直接越过他们冲出大门,没有耽搁一秒钟。因此,她父亲的朋友看见她跑过而停了下来,没有撞车,结果是他开车直接去到罗拉的父亲那里,按照预约和罗拉的父亲共进午餐。罗拉父亲的情人因此也没能和他摊牌。罗拉晚了一步,看着父亲的车开走,无奈之下,跑去赌场,用一枚筹码赢得了10万马克。而此时她男友也找到了那个流浪汉,找回了丢失的钱。

一颗子弹,一次车祸,一枚筹码:版块式的三个段落用同一条主线——罗拉的奔跑——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偶然、关于选择、关于命运的故事。我相信,不管罗拉再跑几次,每一次的结局都将不同,她都无法操纵生活中一切偶然的出现——偶然是必然要出现的,这些看似无关的偶然,其实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影片开头便有下面字幕:"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

有影评说:"导演在《罗拉快跑》这样一个表面荒谬非理性,内里却丰富深刻的后表现主义作品中,表现了后工业时代这个充满了紧张生产和压抑紧迫的氛围,人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科技越发达,人类却越觉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觉得世界和命运的无法把握。"就象罗拉的奔跑,早1秒钟,晚1秒钟,结果居然会如此地迥异。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更展开了一场偶然与宿命的讨论。

萨特说,"选择就是你的命运".每一个人的命运都相互关联和影响。人的一生就像是罗拉这20分钟的奔跑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偶然和选择的可能,但是我们永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一旦选择,时间无法倒流,命运也就无法改变。

《罗拉快跑》观后感(三)

红色电话响起,罗拉接到男朋友曼尼的电话。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替黑社会老大办事。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

罗拉思索了一下该向谁要钱,然后就这样为了男朋友开始了三次拼命跑步。

第一次选择

这是罗拉的第一次选择,她要求助于在银行的父亲,而此刻他的父亲正在办公室里同情人喋喋不休,情人要他为腹中的胎儿作出选择。罗拉闯进办公室,恼羞成怒的父亲说要和罗拉的母亲离婚,从此不再管母女俩的事。罗拉空手而归,当她跑到见面的地点,时间已过了12点,曼尼已经拿着手枪走进超市,开始抢劫。万般无奈之下,罗拉打倒了举枪威胁的警卫,同曼尼一起洗劫了超市的现金。当他们跑到街上的时候,警车纷至沓来,当他们正在徘徊之时,警察的手枪走了火,罗拉怦然倒地。

第二次选择

画面再次回到罗拉放下电话的一刻,罗拉的父亲在办公室里和情人吵得很凶,根本没有心思顾忌罗拉的焦急,绝望的罗拉在经过警卫的刹那抽走了枪套里的手枪,要挟她的父亲交出10万马克。拿钱出门的罗拉被眼前剑拔弩张的警察们惊呆了,然而警察万万想不到的是被他们护送到一边的女孩罗拉正是这场大劫案的元凶。侥幸逃脱的罗拉继续向见面地点奔去,在曼尼跨进超市的瞬间,罗拉叫住了男友。他们隔着条马路,罗拉笑了,而突如其来的一辆救护车却将朝罗拉走来的曼尼撞到,并碾压而过。

第三次选择

图像第三次回到情节的开始,这次罗拉的父亲接到出门的电话,当罗拉跑到银行的门口,父亲已经乘车而去。曼尼刚走出电话亭便撞见了骑车的流浪汉,自行车上还挂着丢失的口袋,一番追逐之后,曼尼用手枪换回了10万马克。

不知所措的罗拉看见了街对面的赌场,用零钱和首饰换到了一枚100马克的筹码,轮盘赌桌前,罗拉连中了两次20点。

拿着10万马克的罗拉搭上了一辆救护车,急救床上的人已经心律衰竭,罗拉握住了他的手,医生惊讶的看见病人的心律恢复平稳。12点,焦急等待男友的罗拉看见曼尼从朗尼的宝马车上下来,朝她跑来……

这就是罗拉快跑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能不说随着罗拉的脚步而心跳加速。罗拉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用其他方式呢?比如骑车,我想电影所要表达的就是跑步中的激情,年轻的一代不需要考虑很多事情,要的就是这么一种跑步中所散发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我想影片的主题就是这中激情,生命是需要激情的,即便是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面前,我们还是要去用生命的激情拼搏一番,二十分中要凑到十万马克,在这看来是个天方夜潭的事情,可是罗拉有两次做到了,因为她有着救男朋友的一颗心,因为她年轻。虽然有一次没做到,但那好像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努力做了。年轻的本钱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影片更像个游戏,游戏式的二十分钟,就在这二十分钟里,有三次不同的情况,有三个不同的结果,有些事就是因为一点点的偏差而结果相差千里。电影可以这么做,而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只有一次的"二十分钟"电影可以从新在来,而我们却不能在来。后现代主义的天马行空。

罗拉为了男朋友而跑,为了自己的感情而跑。罗拉是幸福的,为了自己的感情可以付出一切。

电影的叙述方法新颖独到,继承了游戏的叙述方式,可以有好三次选择,这让观众可以从情节中走出来,而想其他跟多的可能性,游戏式的人生。

导演是聪明的,在生死问题上把影片拍的是紧张有趣的,让观众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电影所要表达的。

摇摆镜头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急噪不安,镜头中添加了一段动画,给观众一种新颖的感觉,画面的贴换很刺激。电影剪贴的很有 MTV的感觉,这是画面更为好看。很有时代感。

电影中的音乐十分配合画面,特有节奏感。配和了剧情。使电影在视听上达到很好的效果。

红色的主题让人醒目,红色电话,罗拉的红色头发还有红色的卡车等等,一方面红色代表生命的激情,另一方面红色也是躁动的,激情与躁动同在。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2004级计网班

陈锋涛

《罗拉快跑》观后感1000字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该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而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整部影片由3部分组成,每部分是对同一事件(20分钟内弄到10万马克)的不同经过的描述。该片以一种模拟游戏的方式,让罗拉经历了三次的20分钟。在这三次渐进的过程中,罗拉不停地奔跑着,为了给曼尼送去救命的10万马克,在三次奔跑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而也有了不同的结局。第一次,她最后走投无路成了曼尼抢超市时的帮凶,但最后被击毙在街头;第二次,她主动成为了暴力的实施者,抢劫了她父亲的公司成功拿到了十万马克,但在即将把钱送给马克的时候,马克被车撞死;而第三次,罗拉放弃了暴力行为,而是走进了赌场,利用了自己叫喊的特殊能力,赚到了钱,而曼尼,遇见了拿了他钱的乞丐,却并没有对其施加暴力,而是在思考一番过后以手中的枪作为交换,拿回了自己的十万马克,他们俩终于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影片的设置很有意思,一个懦弱的男人和一个果敢的女人走到了一起,而这个男人恰好迫切地需要这个女人的帮助。全片散发着女权主义的气息。但就全片的故事情节而言,本片旨在表达出蝴蝶效应的概念。通过影片中不断重复的情节但最后结果不尽相同的演绎,观众可以更好的明白到细节影响全局的情形。
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一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我认为对于此类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解析。
(1)首先,罗拉的三次不同的经历及其经历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体现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同时,联系具有条件性。罗拉三次不同经历的原因,即是她的选择不同,因为她不同的选择,才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2)其次,在罗拉的三次经历中,她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什么才能够真正的完成她的任务解救她的男友。但她还是竭尽全力的与时间赛跑,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短短20分钟的时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罗拉的手中却完成了,尽管前两次都已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了当人集中精力在某件事上时,是有机会去完成的。
(3)最后,在罗拉的三次经历中,她的处理方式在法律上看来,无疑第三次是最好的。(尽管那是完美结局。)她用自己的技能,在赌博中赢得了10万马克,无疑是合情合法的。而这或许也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同时,这也是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作用下最好的选择。救男友是主要矛盾,而在救男友中所要采取的不同方式即是矛盾的不同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罗拉救男友的不同方式中,无疑,第三个(尤其是与第一个相比)也是最符合道德的方式。因此这更能凸显罗拉的伟大,也与本片想要宣传的女权主义相吻合,同时,也更能够凸显本片的成功之处在于观众在罗拉救男友的三种方式的比较中产生的共鸣。
总之,本片所想传达的一是女权主义,二是蝴蝶效应。纵观本片,蝴蝶效应的传播才是本片的真实意图。本片借罗拉救男友的故事,通过她不同的选择及其结果,告诉大家做事之前应该理清形势、着眼全局,提前规划与预测好事情发展的不同方向,做一个事前诸葛亮。

罗拉快跑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罗拉快跑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写一篇观后感最能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悟。观后感讲究的是先观后感,没有观看的过程是无法有真实的感受的。观后感突出的是观看时的感受,要真切的表达出来。我们要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罗拉快跑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1)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奔跑;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奔跑;如果,我还是我,我还会选择奔跑;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一颗无所事事的子弹穿透了罗拉的胸膛,她绝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子,谁能够真正地帮她呢?为了情人抛弃了家庭的男人,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没有的男人不,没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绝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泪是足以能激发所有的原动力的,因为,爱,破碎了,就再也拼凑不回来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着父亲,抢走了银行里的十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那个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个生养她得女人能懂,他们的女儿含着心底的泪,为爱奔跑着,已将很累了,他们,能不能伸手帮助一下她呢,让她休息片刻?

如果,长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们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2)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3)

《罗拉快跑》是一部由三个平行段落组合而成的非常规电影。电影的第一段落是罗拉没拿到钱,遇见曼尼后和他一起抢劫超市,最后中弹身亡;第二段落是罗拉通过挟持父亲拿到10万马克,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落是罗拉与父亲错过后,在赌场赢了10万马克,同时曼尼追回了丢失的钱,故事圆满结局。

导演汤姆?提克威与其说是个游戏狂,不如说一个赌徒。他模拟现实社会环境,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关联因素,如人物、环境、必然性情节等,而游戏的三种结局也是导演精心安排的。这场游戏是罗拉与命运的博弈,她要在既定的环境下,通过确定和选择优势策略、避免和消除劣势策略,来影响和改变最终的结果。

首先,影片中的一个确定因素是人物。

三个段落中都有出现的人物除了罗拉和曼尼两个主角外,还有罗拉的母亲、楼道里的混混、偷小孩的妇女、偷自行车的男孩、修女、梅耶叔叔、白色轿车里的三个硬汉、流浪汉、警卫、罗拉的父亲、救护车司机、搬运工和盲人妇女。他们分属社会的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领域。

其次,影片中的另一个确定因素是确定性情节。

主线是罗拉要想尽办法挽救曼尼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罗拉必须与偷自行车的男孩和修女相遇,以及和梅耶叔叔相遇。

既然确定性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罗拉要实现拯救曼尼的目标,就必须厘清什么是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其中,两次相遇的确定性情节成为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采取怎样的相遇方式是优势策略的关键。

前两次罗拉与偷自行车男孩的相遇都是从修女队伍的中间穿过,第三次罗拉选择跑上马路,避开修女;前两次与梅耶叔叔相遇是直接经过,而第三次是摔在车盖上并与梅耶对话。对于这两次必然相遇的情节,罗拉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致使后面的故事发生戏剧性变化,偷自行车男孩将车转卖给流浪汉;罗拉与父亲错过,通过赌博赢了10万马克;盲人妇女帮助曼尼认出了他,成功追回丢失的钱。

单纯地靠这两次相遇就可以彻底影响整个故事的结局吗?不是的!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辅助元素,这些元素在影片中成为影响着罗拉策略选择的关键。

第一个元素:枪

在第一个段落中曼尼持枪抢劫超市,罗拉被迫持枪协助曼尼;第二个段落中罗拉持枪挟持父亲抢了10万马克。两个段落中罗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枪,导致他们其中一个必须死亡,这并非巧合,也不是连锁反应的结果。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选择解决事情的方式。其次,枪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征,通过暴力来实现目的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枪对于罗拉和曼尼来说是劣势因素,他们应该加以避免和消除。所以,在第三段中唯一持枪的曼尼把枪送给了流浪汉,两人得以活命。

第二个元素:门和警卫

门是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的载体,影片中罗拉打开房门预示着游戏的开始。罗拉到达银行要见到父亲必须过警卫的那一道密码门。密码是权限的设置,表示不能强行进入,而警卫却给罗拉打开了方便之门,罗拉的抢劫同样是强行进入设置密码的房间,这就注定了罗拉前两次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警卫在影片中扮演的是黑暗的角色,他两次开密码门,致使罗拉陷入困境。

所以,设置密码的门和警卫对于罗拉来说也是劣势策略,她要避开警卫,同时不能强行进入密码门。在第三段中警卫走出银行,对站在门口的罗拉说你总算来了。此时,罗拉以抗争的眼神看着他,使他感到局促不安。从这里再次证明强闯密码门是劣势策略。

第三个元素:罗拉的尖叫

尖叫是罗拉的优势,在前两个段落中,罗拉用尖叫分别镇住曼尼和父亲。因此,在第三段中她将尖叫应用在赌桌上,并成功赢得10万马克。

第四个元素:救护车

救护车是运送和应急抢救病人的交通工具,有挽救生命之意。在第三段中罗拉跳上救护车挽救了因心脏病突发进行抢救的警卫的生命,暗示人要有宽容的胸怀去原谅那些对你实施过某些不良行为的人。

第五个元素:老太太和盲人妇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还有两个关键性或者成为戏剧性人物,一个是推婴儿车的老太太,另一个是电话亭旁的盲人妇女。

老太太在第一段落中给罗拉看表,告诉她时间;第二段落中是老太太向奔跑中的罗拉询问时间,而第三个段落中却没有出现。因此,老太太是时间的化身,她的两次出现暗示罗拉的失败,注定罗拉和曼尼必须有一个死亡。所以,罗拉要避开与她的正面接触,也就是不再局限于时间紧迫的观念。

在第二段落中曼尼走出电话亭时盲人妇女消失了,注定曼尼的死亡。盲人妇女是曼尼的守护者或者贵人,她的任务就是帮助曼尼认出拿走钱袋的流浪汉。因此,罗拉实现目标的优势策略就是要改变与偷车男孩相遇的方式,从而确保盲人妇女成功指引曼尼追回钱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处于劣势,对于目标的实现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或者说是无能为力。正如影片开头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处?是怎样知道那些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事物?

导演既然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通过罗拉告诉了我们答案:即使你有无数的劣势和微乎其微的优势,都不要向命运低头,只要能够厘清哪些是劣势,哪些是优势;劣势就要尽可能避免和消除,优势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它的价值,这样就算是再渺小的人也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4)

我来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孤独。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没有喜忧的心情,在朦胧的早晨,我就这样走过。我在寻觅些什么?选择与得失的度量?偶然与因果的预言?重复与重来的类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诉我些什么?

带着德国实验先锋电影的锋芒这有别与意大利新浪潮,确有着别样的唯美主义。电影《罗拉快跑》开始有这样一句旁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什么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去相信这一切呢……”揭开了本片隐藏的蕴。且影片开头以字幕宣称:"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艾特。更是在告诉观影者这个观点。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的国度,电影《罗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称为德国的“吕克贝松”的汤姆.提克威导演的哲学艺术电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结论,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和追求,要求恢复失去的人的价值。所以《罗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学圣章。

不久前女导演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上映独特的女性视角赢得了业界很大的赞誉,而侯咏的《茉莉花开》独特视角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本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官刺激,象征桀骜不驯。而《致青春》有着那个年代的泛黄的回忆:不管是《红日》的.风靡还是王祖贤的海报,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就故事情节方面,原以为是英雄救美,却是相反的。

而影片《罗拉快跑》的剪接节奏风格和流行音乐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统一的快节奏风格,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让人透不过气的快节奏,如影片开始和罗拉的三次快跑。影片片头音乐中的钟表声和影片开头摇摆的钟表,都刻画出这部影片将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片一大亮点就是本片的色调:彩色与黑白两部分,彩色与黑白交替出现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镜头内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膨胀密度和人的无目的性。降格(快镜头)视效:人如木偶般机械的移动,人们行旅匆匆,面无表情,如生命的行尸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视听上,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

《罗拉快跑》有三段式剧情结构:“一个游戏的结束也就是另一个游戏的开始”。明确表明了本片是一场荒诞的游戏。相较之中国的《茉莉花开》同样的三段故事讲述结构,《罗拉快跑》更富于哲学性。本片导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谈人生、谈爱情、谈哲理,这二十分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人生实验场。世界上的事情充满无数种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选择,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论,在追逐中酝酿成坚持。

没有重复过往,不曾透支未来。真实的谎言,在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回环,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美好的想法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论,我们还在找什么呢?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5)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6)

红色电话响起,罗拉接到男朋友曼尼的电话。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替*社会老大办事。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

罗拉思索了一下该向谁要钱,然后就这样为了男朋友开始了三次拼命跑步。

第一次选择

这是罗拉的第一次选择,她要求助于在银行的父亲,而此刻他的父亲正在办公室里同情人喋喋不休,情人要他为腹中的胎儿作出选择。罗拉闯进办公室,恼羞成怒的父亲说要和罗拉的母亲离婚,从此不再管母女俩的事。罗拉空手而归,当她跑到见面的地点,时间已过了12点,曼尼已经拿着*枪走进超市,开始抢劫。万般无奈之下,罗拉打倒了举枪威胁的警卫,同曼尼一起洗劫了超市的现金。当他们跑到街上的时候,警车纷至沓来,当他们正在徘徊之时,警察的*枪走了火,罗拉怦然倒地。

第二次选择

画面再次回到罗拉放下电话的一刻,罗拉的'父亲在办公室里和情人吵得很凶,根本没有心思顾忌罗拉的焦急,绝望的罗拉在经过警卫的刹那抽走了枪套里的*枪,要挟她的父亲交出10万马克。拿钱出门的罗拉被眼前剑拔弩张的警察们惊呆了,然而警察万万想不到的是被他们护送到一边的女孩罗拉正是这场大劫案的元凶。侥幸逃脱的罗拉继续向见面地点奔去,在曼尼跨进超市的瞬间,罗拉叫住了男友。他们隔着条马路,罗拉笑了,而突如其来的一辆救护车却将朝罗拉走来的曼尼撞到,并碾压而过。

第三次选择

图像第三次回到情节的开始,这次罗拉的父亲接到出门的电话,当罗拉跑到银行的门口,父亲已经乘车而去。曼尼刚走出电话亭便撞见了骑车的流浪汉,自行车上还挂着丢失的口袋,一番追逐之后,曼尼用*枪换回了10万马克。

不知所措的罗拉看见了街对面的赌场,用零钱和首饰换到了一枚100马克的筹码,轮盘赌桌前,罗拉连中了两次20点。

拿着10万马克的罗拉搭上了一辆救护车,急救床上的人已经心律衰竭,罗拉握住了他的手,医生惊讶的看见病人的心律恢复平稳。12点,焦急等待男友的罗拉看见曼尼从朗尼的宝马车上下来,朝她跑来……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能不说随着罗拉的脚步而心跳加速。罗拉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用其他方式呢?比如骑车,我想电影所要表达的就是跑步中的激情,年轻的一代不需要考虑很多事情,要的就是这么一种跑步中所散发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我想影片的主题就是这中激情,生命是需要激情的,即便是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面前,我们还是要去用生命的激情拼搏一番,二十分中要凑到十万马克,在这看来是个天方夜潭的事情,可是罗拉有两次做到了,因为她有着救男朋友的一颗心,因为她年轻。虽然有一次没做到,但那好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努力做了。年轻的本钱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影片更像个游戏,游戏式的二十分钟,就在这二十分钟里,有三次不同的情况,有三个不同的结果,有些事就是因为一点点的偏差而结果相差千里。电影可以这么做,而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只有一次的"二十分钟"电影可以从新在来,而我们却不能在来。后现代主义的天马行空。

罗拉为了男朋友而跑,为了自己的感情而跑。罗拉是幸福的,为了自己的感情可以付出一切。

电影的叙述方法新颖独到,继承了游戏的叙述方式,可以有好三次选择,这让观众可以从情节中走出来,而想其他跟多的可能性,游戏式的人生。

导演是聪明的,在生死问题上把影片拍的是紧张有趣的,让观众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电影所要表达的。

摇摆镜头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急噪不安,镜头中添加了一段动画,给观众一种新颖的感觉,画面的贴换很刺激。电影剪贴的很有MTV的感觉,这是画面更为好看。很有时代感。

电影中的音乐十分配合画面,特有节奏感。配和了剧情。使电影在视听上达到很好的效果。

红色的主题让人醒目,红色电话,罗拉的红色头发还有红色的卡车等等,一方面红色代表生命的激情,另一方面红色也是躁动的,激情与躁动同在。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7)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的犯罪爱情片。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需要在20分钟内,凑齐10万马克,赶到男友打电话的电话亭,来平息男友闯出来的祸。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每一天每一秒,你都可以做出一个改变生命的决定。爱情里那些暧昧不清的东西,那些誓言和埋在心底的呐喊,互相扶持直至献出生命。罗拉积极的跑出去,帮助懦弱的男友曼尼,义无反顾的找各种办法承担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这份担当,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

世界不可知,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罗拉红色头发,快节奏的音乐及深刻的电影主题,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他的起点。

说实话,我没有太看懂这部影片,跑来跑去的罗拉除了让人感觉影片的狭隘外并没有值得推敲的东西。跑了三次,三个结果,每一次都是原定的路线,争取一点时间。犯罪爱情片也上不了主流意识的跑道。是要告诉大家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得到被人珍惜的爱情吗?似乎并不是。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得到爱情的权利,每个人也可能会有曼尼那样有无助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在身边安慰和鼓励。有一个人可以站出来说这个世界由我给你一份温暖。

但是,很不现实。成年人的社会里,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看这个影片首先要搞清楚男女主的年龄,太年轻的时候可能有这种为别人担当的时候,但是当你年龄大了,你就会发现,人性是最不值得推敲的东西。

别说是10万马克,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前提是罗拉有一个可以拿出这么多钱的父亲。可是父亲没有搞明白事情的时候,罗拉用枪指着父亲来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宣扬的是什么?年轻人无知无畏的爱情吗?有谁又是需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帮你的呢?用一句俗话来说,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不管是谁。时间的赛道,总是会把人变得现实而庸俗。

这部影片剧情简单,要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演员妆容很简单,女主从头到尾就一套奔跑的服装,没有其他的装饰,男主就更加简单,一身吊儿郎当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头发,几乎没有更多的装饰。最引人瞩目的,大概就是女主那一头红色的头发吧,非主流意识强烈。

除了剪辑出彩,这部片子,并不值得推荐。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一)

在一友推荐下,临睡前匆匆看了一遍《罗拉快跑》。

几节的组合,也许没有国人要求的严密,但就在这松散的组合,罗拉急切的奔跑中又让我的精神着实震撼了一番。

现实的爱也许恰如第一节所述,只不过是两人的两情相悦,彼此相爱,互相关怀与惦记,实没有上天入地,叱咤里外的魔力。但又有谁满足于现实中的爱,又有谁不是在现实的爱中去酝酿去升华,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理想中的爱……

因为理想,我们不再苛求圆满,因为爱,我们不再奢求天衣无缝。这也就是中国的电影再天衣无缝,却味同嚼腊,也就是或许有国人陷于津津乐道男主人公值不值得爱的争论中。大爱无痕,人除了吃米外真的还要吃点别的。哈哈,过分了。

真爱无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罗拉快跑观后感(二)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罗拉快跑观后感(三)

我来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孤独。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没有喜忧的心情,在朦胧的早晨,我就这样走过。我在寻觅些什么?选择与得失的度量?偶然与因果的预言?重复与重来的类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诉我些什么?

带着德国实验先锋电影的锋芒这有别与意大利新浪潮,确有着别样的唯美主义。电影《罗拉快跑》开始有这样一句旁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什么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去相信这一切呢……”揭开了本片隐藏的蕴。且影片开头以字幕宣称:"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艾特。更是在告诉观影者这个观点。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的国度,电影《罗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称为德国的“吕克贝松”的汤姆.提克威导演的哲学艺术电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结论,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和追求,要求恢复失去的人的价值。所以《罗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学圣章。

不久前女导演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上映独特的女性视角赢得了业界很大的赞誉,而侯咏的《茉莉花开》独特视角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和女人的命运。本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罗拉一头的红色头发极具感官刺激,象征桀骜不驯。而《致青春》有着那个年代的泛黄的回忆:不管是《红日》的风靡还是王祖贤的海报,都有着时代的印记;就故事情节方面,原以为是英雄救美,却是相反的。

而影片《罗拉快跑》的剪接节奏风格和流行音乐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统一的快节奏风格,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让人透不过气的快节奏,如影片开始和罗拉的三次快跑。

影片片头音乐中的钟表声和影片开头摇摆的钟表,都刻画出这部影片将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片一大亮点就是本片的色调:彩色与黑白两部分,彩色与黑白交替出现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镜头内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膨胀密度和人的无目的性。降格(快镜头)视效:人如木偶般机械的移动,人们行旅匆匆,面无表情,如生命的行尸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视听上,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

《罗拉快跑》有三段式剧情结构:“一个游戏的结束也就是另一个游戏的开始”。明确表明了本片是一场荒诞的游戏。相较之中国的《茉莉花开》同样的三段故事讲述结构,《罗拉快跑》更富于哲学性。本片导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谈人生、谈爱情、谈哲理,这二十分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人生实验场。世界上的事情充满无数种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选择,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论,在追逐中酝酿成坚持。

没有重复过往,不曾透支未来。真实的谎言,在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回环,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美好的想法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论,我们还在找什么呢?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小鸡快跑》观后感2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