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挑战诺贝尔读后感500字

挑战诺贝尔读后感500字

《孩子挑战》读后感范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孩子挑战》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孩子挑战》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读过两遍。当然,一遍又一遍,感触不同,收益匪浅。

首先,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题目,英语叫做《children:the challenge》,汉语翻译为《孩子:挑战》。孩子与挑战之间为冒号。冒号的意思是解释说明。我对此的理解是,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孩子长大的过程,更是父母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将孩子生下来,就随意的让他长大,遇到问题想当然的按主观判断去解决;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习孩子的学习与思考方式,学习如何更积极的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用更加科学和正确的理念去引导孩子,因此整个过程对每一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是一种需要用学习去战胜的挑战。

其次,这本书中大量的案例,都让我有一种置身其中的画面感。全书三十八章,每一章中都有近乎十几个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的案例,常常这些孩子发生的事,就好像我们家姐姐妹妹刚刚发生过的,让我感同身受,引起无数共鸣。而书中对于孩子们出现的种种状况,都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整本书就仿佛一本红宝书,方法集,非常实用。

除了上面两点大的感受,我再结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并且以一个在我们家常见的场景为背景,谈谈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几个点。

“家庭星座”是在这本书的第二章《了解孩子》中第一次提到。当时看到这几个字,我的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了一片星空,浩瀚无垠,由一个又一个不同形状的家庭星座构成,而每一个家庭成员就是构成星座的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浩瀚星海,我的家庭也在其中。书中说:每个“家庭星座”成员的行为模式,由他们对自己家庭位置的想法来决定。同时,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又微妙地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这段时间,我们的家庭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我的两个孩子也很快的随之给自己重新定了位。

我们家平常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在姐姐读幼儿园的时候,每个成员的家庭位置基本固定,家庭关系也相对稳定。爸爸妈妈在对两姐妹,不论是物质付出,还是精神陪伴方面都几乎平衡。但这种关系在姐姐读小学之后开始打破。姐姐读小学之后,因为之前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所以在刚开始阶段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给姐姐。每天早晚接送姐姐,中间我自己上班,下午回家辅导姐姐作业。读拼音,读课文,听写,口算,这些工作都要有家长的陪同。所以我每天陪伴妹妹的时间只有晚上吃过晚饭,姐姐写好作业,带姐妹俩下楼玩的这段时间。妹妹似乎已经从这种家庭位置中看出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她开始有所行动。每天姐姐写作业的过程变得非常难熬。妹妹缠着我,我抱着她陪姐姐写作业,如果让妹妹去找爷爷奶奶,妹妹就会一直在地上打滚,哭闹,并且喊着:“妈妈都不管我,妈妈都不管我了”。妹妹一哭闹,姐姐觉得影响她做作业,于是战争爆发,一片混乱。

从上面的场景中,我似乎能看到“发展人际关系时,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其中给自己定位“。妹妹发觉妈妈给她的陪伴减少了,于是开始重新寻找方法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引起妈妈的关注。家庭星座图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还是上面的场景,如果继续往下看,姐姐妹妹战争开始。如果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已经声嘶力竭地喊,并且开始批评挑起事端的那一个,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控制局面。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试着将书中的几个工具运用到我上述的场景中。一个是第十七章的”退出冲突“,另一个是第二十四章的“不参与战争”。书中说:手足之争非常普遍,甚至被认为是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的常态。姐妹俩开始一打我一下,我还你一下,有时候会比较激烈,妹妹抓破姐姐手,姐姐推倒妹妹,等等不同形式的战争。我选择坚持书中的指导,离开现场,停止对两个孩子的过度关注,让她们自己解决问题。往往隔上几分钟,当我再回到房中,她们已经停止了战争,开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两个人又开始玩在一起。我不免惊叹这本书对于教育和管理孩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只是还原了我们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某一个场景,就发现《孩子:挑战》这本书给了我相当多的指导。而事实是这本书中提到的三十八个工具几乎囊括了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再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指导,最终达到改变孩子不当行为的目的。通过正面管教课程,通过阅读更多的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可以更加科学,更加人性的教育和陪伴孩子。我们不再像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一样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我们开始自知和觉醒,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我想再过十几年,或是几十年,我们的世界将会收获更加有幸福感,更加有责任感的一代人。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

----傅新潆

(正正妈妈 2015.7.23)

《孩子 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

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个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不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我可以说:“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离开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们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如果多说话必然争执起来,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就掉进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读过此书,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学到很多应对问题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还有我平时也不太会鼓励孩子,本书中也有教我们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赞美。总之,以后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书的一些我认为的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3、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4、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经典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想以后我也会改善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挑战》读后感1500字


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孩子,挑战》读后感1500字:

当老师近20年,做母亲十几年,我曾得意于自己的知之甚多,甚至轻易地对别人指手画脚。可是读完《孩子,挑战》这本书,我却悚然一惊,仿佛听到有人当头棒喝: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我不得不给出否定的答案。

为什么?因为我的所知,不过靠比孩子多读了几年书罢了,我并没有因此而避免了母子之间的争战。反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在抱怨他不听话,他在埋怨我不讲理,相看两相厌。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呢?请你随我一起走进《孩子,挑战》吧!

这本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书中最妙的地方就是有大量的案例,即使不懂心理学,也能够实操。可惜,书中的案例大多针对青春期之前的少年,因此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最有助益。当然,若是宝宝只有一两岁时,家长就读到此书,那简直是育儿宝典啊!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把责任还给孩子。

在你家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就是只要孩子一...你就会...

小学三年级时,儿子的作业成为每日闹剧的导火索。只要他超过十点没有写完作业,我就会发火。抱怨他的磨蹭,怨恨他的晚睡,担心他的身体。儿子从开始的惶恐,慢慢变得麻木,而作业依然天天很晚。就这样对峙了半年,作业横亘在我们中间。他不是不写,就是要先玩儿够了,再熬夜写。无策之下,我不得不放手,只能祈祷每天的作业少一些。

什么时候开始,作业不再写到很晚了呢?大概是自从发现写作业到很晚,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后,我的注意力终于不再焦灼的时候吧?

当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督促、鼓励、批评、责备都不如放手管用。现在读了《孩子,挑战》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原因,是我的焦虑,替代了孩子的成长。

那年,孩子从普通校转入一所重点校,为了避免被拉下,暑假中我就带着他读书、写日记,自然对他在新学校的一切无比关注。家长群中,老师发的消息,就好像一次次警报。数学全对没有他,语文出错有他,英语默写终于全对了……这样战战兢兢的一天过后,可想我对孩子的态度。所以只要他的作业不能不按时完成我就焦虑,我惩罚他不能游戏,他回报我拖拖拉拉,反正作业是妈妈的事。就这样,我用所谓的虚荣心,破坏了孩子对作业产生责任感的机会。

幸好,我最终败下阵来,现在作业的事情,我只是稍加提示,至于什么时候写完,那是你的事情了。目前看来效果良好。

2、不要有权利之争,不做一个控制狂家长。

也许是当老师久了,我发现自己总有个忍不住“指点”别人的毛病,而受此害最深的大概就是儿子了。因为在我眼里他总是有各种小毛病,所以穿哪件衣服、读哪本书、选择哪个兴趣班,我都要插手。

并且教训起孩子来,更是一套一套的。他刚学弹琴时,总是高高兴兴。但是在我对他的错误表现不满、在我批评他不刻苦练习后,他对于钢琴的兴趣骤减。于是每个周五的钢琴课,成为我们俩个的拉锯战。他总是以各种借口拒绝上课,而我要在电话里上演从和风细雨到暴风骤雨的独角戏。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意识到对“权利”的争夺,才是我们两个冲突的根本。因为我看重钢琴课,他就一定对着干。而我呢,只要他去就行,无论是哭着吵着还是闹着。唉,控制狂真是要不得。

3、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跟据归因想对策。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作者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每一个孩子调皮、不守规矩、做坏事的原因。其实,孩子们只不过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罢了。一个不停地打扰妈妈做事的孩子,也许只是想妈妈陪他玩儿。而一个故意欺负妹妹的男孩,也只不过是因为被妹妹夺走了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已。我们要学会努力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然后满足他的心理需求,错误的行为自然就会渐渐消失。

总之,这本书值得所有为教育孩子而困惑的家长读,适用于所有想当合格家长的人。虽然就像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一本书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只要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定能天天向上。作者:胡喜平

《教师挑战》读后感2000字-做孩子的心灵导师


暑假读了《教师挑战》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教师的心理学的著作,书中所阐述的问题也是我们老师所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挑战》中的老师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只是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而是看到了问题背后的东西,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教师角色,了解孩子的发展,纠正孩子的具体方法及常用方法;第二部分从具体案例中分析孩子的行为心理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开拓了老师教育指导孩子的视野。作者完全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教师角色,以及从心里学的层面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读完本书后,发现自己的日常教育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违背了孩子心理,缺少洞察孩子心理和行为的敏锐性及处理学生问题的精妙方法。比如,我们班的孩子 小孙的各种行为就属于寻求关注的行为特征。他的朋友少,经常在班车上和同学打架,在课间和同学发生矛盾,写作业速度慢,做事拖沓,作业经常完不成,这一系列的行为给班级制造产生更多的麻烦,结果是同学更加不喜欢他,老师,家长经常批评指责。我也逐渐把孩子推向了权力斗争。殊不知小孙的这种行为就属于消极破坏性的寻求关注机制,他拖拉是一种使别人围着他忙碌的有效方法,凌乱,笨拙,无能也是使别人围着他忙碌的有效方法。

懒惰经常起源于消极破坏性的寻求机制,在他这情况下正如作者所说,家长和老师不谨慎的引导疏导,会导致我们陷入权力之争,这类型的孩子一般会表现为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受到批评的他很快就学会跟这些压迫做斗争,在学习方面,他们通常完全拒绝,而且在学习习惯和实际行动上无视学校的秩序和规定,表现出具有攻击性,不遵守班规班纪,藐视权威,逃课打架等,通过这些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顽固地拒绝任何老师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或者挑衅老师,这时候教师要避免冲动的本能反应,因为发怒或训斥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只会强化他的不良行为。教师此时保持冷静,执行自然结果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用幽默来化解局面效果也不错。当他发现老师不想和他争夺权力时,他会觉得无趣,从而有可能改变一贯的行为。

如果教师不善引导,在受到多次否定,批评,指责之后,这类孩子就会完全绝望,认为自己是无法让别人接受的孩子,开始寻求报复,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行为,他们制造最大的麻烦,常常表现出用暴力对抗,他们被乖孩子排斥,只能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位置,长时间这类孩子中就会容易出现少年犯。最后,这类孩子极度气馁,他们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所以他们停止一切努力,自暴自弃。而我对小孙这类孩子的认识还不够,只会是越多批评越不改变,越不改变越多批评。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需要改变一下方式。

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更多学生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的。总之,教师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给学生多一点宽容,理解,爱,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更能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我把书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名言摘抄如下:

1.当成人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纵容时,其必然结果就是家长和老师表现出对孩子的能力、智力和责任感缺乏信心。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

2.一个捣乱的孩子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羞辱。

3.老师希望孩子们成长,就必须激发他们的真正兴趣。学习过程应该成为所有孩子的愉快经历。这要以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为先决条件。

4.气馁是错误表现的根源,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只有当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才会变坏。过度的保护和纵容一样,具有令人灰心丧气的影响,并剥夺了孩子体验实力,发展克服困难和照顾自己能力的必要机会。

5.越多批评越不改变,越不改变越多批评。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方式。

6.一个气馁的老师不太可能成为鼓励孩子的源泉,只有当老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把握的时候,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老师对孩子的实力好能力看得更加清楚,也就更能给孩子传递真实、客观、乐观的信息和态度。

7.一个人越不争强好胜,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如果他专注并满足于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竞争者做什么或者取得什么成就,都不会对他造成干扰。争强好胜着只有在自己成功时候,才能面对竞争的局面。

8.安全感是人内在拥有的,无法从外部获得,但环境可以刺激或者阻止其发展,安全感来自内心,来自自身的勇气,来自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应对未来生活中任何情况的认知。

9.爱和亲情的获得,并非取决于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而是陪伴质量的高低,付出爱和亲情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它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表达。

10.我知道你可以做的更好=你现在为什么没有做好。(这是批评而不是鼓励)

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读《孩子:挑战》有感

古梦仪

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书中在第一章节就阐述了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这些父母们知道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但又不知道除了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教育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常常听到我的父母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样说貌似在表明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你不听我的,注定是会吃亏的!我能理解父母希望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心情,却往往不愿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做。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和焦虑。

书中有一段关于“成熟”的解释,我特别有感触,同时也很庆幸自己及时接触到正面管教,让我认识到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

我们还听到许多人说“现代的年轻父母和孩子都不够成熟”。成熟,是个含混的词,通常指的是“不幼稚”。这样形容一个人时,也就暗示着“幼稚、孩子气”是缺陷。借着“有礼貌”和“适应社会”之名,我们似乎更愿意人们显得世故,不要流露真实感受。实际上,“成熟”指的是心智得到完全成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而只有少数人能认知体会这种快乐。完美的成熟,需要一生来完成。怎么能用“成熟”来要求孩子或年轻人呢?

《孩子:挑战》

我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希望小班干部们在协助我管理班级时能够成熟稳重,独当一面,最好就是不用我说,他们都能做得很好。有一次因为任课老师临时调课,教室没有老师在场,几个班干部商量给同学们看动画片,于是就自作主张开了电脑播放动画片。我刚好到班上拿作业本,看到此情此景,作为班主任的我,顿时火冒三丈。一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脱离成年人的监管会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其次,我曾在班干部会议时说过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及时告诉老师,作为班干部的他们没有及时向我反映情况就自作主张打开电脑播放动画片的行为让我很恼火。我本能的就要发一顿脾气了,我知道我的“大脑盖子”已经打开了,此时的我需要冷静。孩子们也看出了我的情绪不对,都很认真的看着我,但是他们可能都没有想到我会说:“我很生气,我需要离开一会冷静一下!”

我回到办公室,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一直期待班干部带领班级能成熟稳重,可是却忽略了他们也只是6、7岁的孩子,他们也会犯错,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能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我又怎么能用“成熟”来要求他们呢?“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极少有错误会变成大灾难”,更何况,他们能想到给同学们播放动画片,甚至整个班级在他们的管理下都很安静,不也正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吗?

孩子会犯错误,做错事,这很正常。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孩子:挑战》

正面管教有一个理念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我平静下来将“大脑盖子”合上后再回到班里处理这件事。我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孩子认为“我们没有去找老师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是上课时间,可能是老师太忙忘记了来上课。”“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上课的老师,就应该跟班主任说。”“我们不应该打开电脑看动画片,因为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听到他们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我又问道:“你们觉得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孩子们回答:“我们可以让班长去找老师,其他同学就在班里看书,安静地等老师来。”“我们可以提前提醒上课的老师。”此时的我,对刚刚发生在教室里的情景已经完全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我注意到你们很认真的在想办法,并且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感到很欣慰,我相信你们可以从这件事中明白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是的,比起让孩子们从错误中学到应对问题的措施,犯些错又有何妨?

我们往往会要求孩子出色地完成某项任务,却忽略了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起来的。或许读完这本书之后,当我再遇到孩子犯错时,我会知道给予自己和孩子一个空间,尊重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尊重当时的情境。正面管教有一句话“纠正行为之前先建立连接”,我们不需要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因为孩子们的想法会比你给出的方法来的更实际,他们会更愿意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技能。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范文1000字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 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 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2.让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北京有一所类似新加坡邻里学校的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时,教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3.学会等待

精彩,需要教师的等待。

期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

课堂上,我们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听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

我想,当一个老师在教学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尽可能地去呵护这种兴趣,那不管是何种流派的课堂革命,都将所向披靡。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熊丙奇的【教育的挑战】。作者围绕年度教育的重大事件,普遍现象,对事件背后的教育问题作出了深度剖析,让人们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对教育有跟深的理解。给学生们怎样的教育,在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和教育】中,早有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包括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杜威的弟子陶行知先生将此在中国发扬广大,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客观上说,在我国教育界,教师们大多对以上著作并不陌生,可是,书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却并没有真正落地。原因在于,缺乏与这些理念相配套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我们对学生实行单一的分数评价,必然就会因分数的高低,把学生分出优生、差生,也必然只有围绕考试的应试教育,而难以有生活教育、公民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之中,教师和家长的心态其实度已经扭曲有一些家长就称自己是变一态。

一爱一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十分简单,就是让人活得更美好。为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二)

【教育的挑战】介绍了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别无他途,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而真正的改革,总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

手捧着【教育的挑战】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21世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一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玖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一精一彩,教师不应刻意扼杀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教育的挑战读后感(三)

看了【教育的挑战】这本书,文中的一句教育:认识你自己,教育:一种反思文化令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自己在教育领域里有了一盏明亮的指示灯。

众所周知,生命的本质内涵在于活动,这是万物之通例。任何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间,但是,时空对于他物种而言只是具有延展一性一的点的聚集,时间感、历史感在它们身上是根本缺失的,其生命的任何展现都只是适应和重复,在它们的世界中缺乏意义。正因为如此,变异不可能成为创造,生命就只是在生理和生物层面上的种的繁衍。与他物种相区别,人类在生命活动中找到了连续一性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生命产生意义的源头。当人类发现了生命活动的意义,创造也就应运而生了,与此相应,一种新的生命被剥离了出来,它就是人类所独有的文化生命。这种生命从根本上展现为觉知动情发思的过程,而它就是由教育所催生、滋养和培育的。故而,教育所观照的是意义世界,是人的文化生命,是创造,是体验,是感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把读书的功利价值说得十分透彻。而依照这种功利的价值读书,天下的读书人,将难有追求平等、自一由的公民情怀。接受教育,成为实现功利价值的途径,而教育也就变为谋求更高社会地位、获取特权的工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把读书的功利价值说得十分透彻。而依照这种功利的价值读书,天下的读书人,将难有追求平等、自一由的公民情怀。接受教育,成为实现功利价值的途径,而教育也就变为谋求更高社会地位、获取特权的工具。这样的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读书的功利价值,更加凸显,只是口号发生了变化。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等。诚然,教育确实具有功利的价值,比如教给受教育者技能,由此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将教育变为一个跑马场,用单一的分数标准,分出所有受教育者的快慢、优劣,那么,这样的教育,本质是反教育。我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甚至可以说,也是这种教育的既得利益者,通过高考,从农村进入大城市,改变了命运。可是,当我看到当年的初中高中同学因几分之差没有进入大学,成为农民工,在城市艰难谋生却难以获得城市认同时,我开始怀疑,扮演改变人命运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今天,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名校,竞争已经提前到胎儿时期,两三岁小孩能识几百个汉字的已经不稀奇,五六岁孩子在进小学时已经能拿出一大摞证书,小学入学考的题目,已经难倒了大学生。读过【一爱一弥尔】一书者,会明白这完全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在孩子不同的时期应该给予其不同的教育。该书是卢梭的重要著作,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这本书给我最基本的教育启蒙。对于教育,卢梭这样定义,我们的教育得自天一性一、人为和事物等三种来源,我们身一体器一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是天一性一的教育;我们通过学习来促成这种发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经验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每个人都受天一性一、人为和事物三位老师的教导。这三种力量若是相互抵触,便使学生受到坏的教育,学生便不会恬静舒畅;三种力量若是和谐一致,学生便可以一直达到他的

这样的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读书的功利价值,更加凸显,只是口号发生了变化。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等。诚然,教育确实具有功利的价值,比如教给受教育者技能,由此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将教育变为一个跑马场,用单一的分数标准,分出所有受教育者的快慢、优劣,那么,这样的教育,本质是反教育。

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客观上说,在我国教育界,教师们大多对以上著作并不陌生,可是,书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却并没有真正落地。原因在于,缺乏与这些理念相配套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我们对学生实行单一的分数评价,必然就会因分数的高低,把学生分出优生、差生,也必然只有围绕考试的应试教育,而难以有生活教育、公民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之中,教师和家长的心态其实度已经扭曲有一些家长就称自己是变一态也就谈不上对孩子充满一爱一心,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发生异化。这是现实给教师和家庭、学生最大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呼吁、推教育进制度的改革,十分重要,而保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力量。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培养真正的公民。

我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甚至可以说,也是这种教育的既得利益者,通过高考,从农村进入大城市,改变了命运。可是,当我看到当年的初中高中同学因几分之差没有进入大学,成为农民工,在城市艰难谋生却难以获得城市认同时,我开始怀疑,扮演改变人命运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

今天,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名校,竞争已经提前到胎儿时期,两三岁小孩能识几百个汉字的已经不稀奇,五六岁孩子在进小学时已经能拿出一大摞证书,小学入学考的题目,已经难倒了大学生。读过【一爱一弥尔】一书者,会明白这完全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在孩子不同的时期应该给予其不同的教育。该书是卢梭的重要著作,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这本书给我最基本的教育启蒙。对于教育,卢梭这样定义,我们的教育得自天一性一、人为和事物等三种来源,我们身一体器一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是天一性一的教育;我们通过学习来促成这种发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经验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每个人都受天一性一、人为和事物三位老师的教导。这三种力量若是相互抵触,便使学生受到坏的教育,学生便不会恬静舒畅;三种力量若是和谐一致,学生便可以一直达到他的目的,他一定可以过着安适的生活,他就是受到好的教育了。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篇一: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元谋县元马小学 五(2)班杨皓杰

当今世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霍金。《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写的就是霍金的成长故事,他经历了许多磨难,最终才获得了成功,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霍金17岁时,考上了美国牛津大学,21岁时却不幸患了重病,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半,但是,霍金凭着顽强的毅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两年半,最终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主动向命运挑战。因为命运似弹簧,你弱他就强,霍金体重不到40公斤,却成了科学巨人。尽管霍金身体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他的思想却早已穿越地球,飞出太阳系,闯进了几百亿光年之处的宇宙深处,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飞翔。虽然霍金只有两个手指可以动,但他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料到黑洞》却风靡于世、轰动世界。

比起身患重病的霍金,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少儿童,有着无可估量的优势,但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在17岁就考上牛津大学呢?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向命运挑战,那么,凭借我们发达的思维和健康的身心,一天做几天的事,一年做几年的事,那么我们的生命将更加有意义,将更加精,更加充实、美好。

我是一个活泼活动的孩子,而且十分喜欢数学。有一次,妈妈出了50道解方程的题给我做,要求我必须在5天内做完,我一鼓作气

地将50道题在一天内做完,而且都做对了,妈妈对我大加赞赏,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剩下的四天里,我不仅玩得愉快,而且可以做我乐意做的科学小实验等。只要我能打破常规,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向命运挑战,我们就可以和成功相伴,成为与霍金齐名的科学家……

我们不仅要向科学挑战,更要学习霍金不甘落后,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这就是霍金为何成功的秘诀,也是他给我的启示。

篇二:向命运挑战读书笔记

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作文。学习后,我不得不对本文的主人翁:霍金产生赞叹。

本文主要讲:霍金在21岁就得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2年半,但他并没有放弃这剩下的2年半,而是在疾病向他进攻时,顽强地挑战最后,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并建立了宇宙模型。他政服了世界。他那中顽强的精神非常地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但在校园中,我们又有谁是向霍金那样的呢?

比如:有些同学一次考试考不好,于是就开始上课不听课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老师讲的话也听不进去了,脑袋里中有六个字,那就是:我是个苯孩子!可以这样说,这样就可以毁了他的一生啊!这是一个多么严肃的问题啊!为什么在失败后不向霍金那样呢?为什么在失败后,就要放弃自己呢?为什么在失败后不继续努力呢?为什么还有些人,就因为在做作业上遇到了难题,就不做了,难道他就不会问别人吗?难道就不能认真地思考一下吗?难道放弃就能解决一切吗?其实在生活上还有许许多多这类型的事,但并不是没个人都是向霍金一样的。其实我也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砸了,回到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啊,才考了个及格,怎么做事的呀,没用!所以,从那次开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在下降,后来,老师找我来谈话,我才从万丈深渊中走了上来的。从此之后,我的成绩在班上可以排在前面了。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可以有一点点失败就放弃的,不能气馁,要继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门,我们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放起了,我们要学会把挫折化成成工,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中放弃,我们要向霍金那样,向命运挑战,才能放出我们最亮的灿烂!

篇三:《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这学期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书刚刚大下来,我就爱不释手,其中一篇《向命运挑战》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字叫霍金的人,他17岁考上了一所着名的大学,可是在他21岁时命运却捉弄了他,让他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半,坚强的霍金面对着命运说:“随你便吧,时间剩下两年半,我也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

他与病魔抗挣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缩,走路越来越不稳了,连站都站不起来。为了和病魔做斗争,他努力锻炼,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到最后腿的力量都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很艰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的加重了,霍金终于站不住了,坐在了轮椅,他连手指都不能动了,十个手指,只有两个还能动,又过几年,他说话已经非常的困难了,吐字不清了,说几个字要说很长的时间。过了一年,他得了肺炎,治疗时把气管切开了,从此,他就不能再说话了。

以后,无论是干什么,都是别人和机器帮助他,但是他用思维思考着有关宇宙的知识。霍金终于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一些科学的书籍,发出的书到达1000万册。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真正感受到,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在困难面前要不倔不饶,敢于和困难作斗争。

《向生命挑战》读后感作文范文600字


这篇课文我是在一本六年级的教科书中翻到的,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到了一种无法相比的毅力,还让我找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伟大的科学家──霍金。根据我的了解,在他17岁的时候,考取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命运之神却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令他在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萎缩性脊髓测索硬化症”,医生通知他只能活上两年半的时间,这短暂的岁月,对于一个拥有了成功,拥有了优秀业绩的人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伤害啊!如果是我,我只会失落地躺在床上,幻想着我能健康起来,我相信,一切的空想,都会带给患有这种症状的普通人带来一些的安慰。

可是,霍金叔叔却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却义无反顾的挑战生命,挑战命运,挑战自己。

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难以控制,只能让人与机器来帮助他,可他的大脑,他的思想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出了浩瀚无穹的宇宙,飞出了人们所不知道的科学界。

他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当时已轰之一动,发行量早已达到一千万册,这伟大的成绩,就是他那百折不挠的毅力所创造的,让他征服了科学界,也让他征服了自己,生命与命运。

当合上这本书,我深受感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健康的人,甚至头脑相当的聪明,却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自己的投机取巧,而进了没有光明的牢房,毁了自己的一生。我们不要有消极的心理,懒惰的思想,我们应该向霍金叔叔学习,学习他的乐观,他的大胆,他的坚强。当第二天的一缕光辉照在他的脸上,他就感到心满意足了,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生活,就应该对我们充满动力,让我们都动起来吧!21世纪的新人们,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关于读《向命运挑战》有感范文


几天前,我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霍金那种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描写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患有绝症后,他不畏病魔,勇于向命运挑战。最终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还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正当我读这篇文章时,有一句像磁铁一般把我吸引住了,“一个人有了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要取得相应的成就,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我从中体会到了;诚然,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取得相应的成就,就必须要有奋力拼搏,百折不饶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去奋斗、去拼搏,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

当我读到:“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这是霍金在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的话以后对自己说的话。这句话表明,霍金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决心在短暂的时间里,刻苦攻读,潜心研究,创造出不平凡的奇迹。

当失败来敲门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开门;当成功来敲门的时候,你要微笑着,让它进来。但是,你必须经受住失败无数次的敲门声,才会迎来成功的敲门声!。在短暂的人生中,让生命迸发出金色光芒!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孩子挑战》读后感范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挑战诺贝尔读后感5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