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600字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6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 范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你不妨看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 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第1篇

对于以回忆叙述性方式来展开的影片,很多人会觉得沉闷,而我却一直喜欢,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那样娓娓道来,缓缓展开的故事、画面,喜欢回忆者在经年之后,经过内心沉淀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评判总结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叙述。

我并不是个资深影迷,对电影艺术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对某部电影的评判也仅仅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海上钢琴师》,却被影片深深地打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真正优秀的电影还是太少的缘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最能够沉重地与我内心深处发生撞击的一部影片,以至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浑然不觉,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触,却又似乎思绪混乱飘乎,什么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觉拥塞在喉头,哪一个也无法轻轻松松轻快明朗地先走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下船吗?也许真在那样的时刻,我会恐惧,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一定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属于这片真正的陆地、真正的人世间。从出生、从他成长过程、从他的才华与梦想施展、实现方式,当然还有点滴折射出的他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注定了他是个无法生存于凡世间的、上帝误落人间的精灵。1900的出现本就是不同寻常的,从生命最初的成长,就是畏惧……他总是藏匿于船仓中,怕岸上有人来将他带走。这种躲避与内心的恐惧早己埋于心底。他的所有对人世对社会的认知,均来自船员,正如片中所说,“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他”。养父关于孤儿院的解释,让成年后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说小号手“应该被送进孤儿院”,按说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终那样认识。我想,这是否也在暗示,1900与正常的社会人是完全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截然相反的。这一点似乎在与爵士乐钢琴家莫顿的决斗前、决斗中也略有体现。1900,似乎也尝试过与正常人接轨,他在船长室拨通那两个电话后曾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他以为两个陌生人的通话应该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实正相反,这算不算1900第一次试图回归受挫呢?与初恋的相逢,对爱的向往应该是让他处于回归正常社会的纠结时刻,整整七年的时光,他饱受纠结之苦,终于下定决心要下船去寻找所爱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与船上所有人拥抱告别,坚决地准备走下virginian号时,我的眼中突然涌满泪水,其实因为观影前看到介绍,很清楚地知道1900不会走下船,对这突如其来的甚至可以说毫无来由的情感波动自己也感到一丝困惑,连我,一个观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与virginian号割裂?况且,对于要突然面对那“没有尽头”的陆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与他生存的内心世界,与他所沉浸的音乐与梦幻世界完全没有过交集的另一个世界。88个琴键在他脑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不过2000人,船头到船尾的空间终究有限。而他下船要面对的却是从未碰触的没有尽头的世界,是他内心一直恐惧与逃避的陌生世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海上钢琴师》影评600字


《海上钢琴师》影评

李磊

一位穷困潦倒多愁善感的小号手,对琴行老板讲述他在海上邮轮乐队经历的传奇故事,天才钢琴演奏家1900,一位豪华邮轮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孤儿,出生、成长和殉葬于海上的短暂人生。

黑人锅炉工养父意外离世,八岁的1900,从小就喜欢看图识字自学成才,他在船上听到、看到和摸到钢琴以后无师自通如鱼得水,得以在船上继续生活。在海上往返航行中长大成人的1900,没事偷摸到电话室拨打长途电话随遇随聊甚至有点喜欢挨骂的感觉,这似乎成为1900,唯一乐意与外界接触的娱乐方式。

他在船上的天才演奏,感染了无数上等仓/下等仓的旅客,直至招来爵士乐鼻祖级的钢琴演奏家前来挑战和决斗,1900出神入化的演奏大获全胜,并令音乐对决现场的所有人折服,天才钢琴演奏家1900,名不虚传。

1900在船上唯一的情感遭遇,就是一位让他心动并偷吻的少女,但是很不幸,互相之间却以遗憾的方式结束错过,此后,1900在船上曾经有过一次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离开轮船到岸上自由生活,但是,距离岸边近在咫尺的下船途中,1900却临时改变了上岸的主意,忽然转身回到了船上,令船上所有熟人大惑不解。

二战爆发,游轮变成了医疗船,1900在船上,给战争中的伤病员弹钢琴,直至战争结束,轮船即将退役爆破淘汰时,小号手不干了,死活也要找到1900,最后用琴行老板在一台破钢琴中发现的,1900送女孩未果掰碎并扔掉的唯一一张灌录的唱盘,在即将爆破的轮船上用留声机播放,1900出现了,老友相见恨晚,但是,出生在游轮上长大成人的1900,却铁了心,与弗吉尼亚号共存亡,最后,小号手眼瞅着轮船爆炸沉海,永远告别了,1900。

一部独具匠心的艺术电影,一反常态的生命境界,打破了习非成是的人生格局。导演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的凄美主题艺术风格。此片直戳真善美的情感底线,看罢轮船弃儿音乐天才1900的故事,诗意盎然,欲罢不能。

浩瀚的电影艺术海洋,世界一流的电影艺术作品数不胜数,托纳托雷导演的艺术电影代表作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引用2011年,我写的一则微博短评:导演托纳托雷再次制造了诗歌电影事件,忧郁的蓝调音乐与男主角1900的悲惨命运结合,仿佛海上的世界与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时空矛盾,诗画语言自始至终成为这部艺术电影的色调镜头,游轮上遗弃的白人婴儿与黑人锅炉工的鲜明对比,完全可以使人忘记基督耶稣在圣经里面的任何表情。人生的酸楚原来可以在煤堆中掩埋,在炉火中焚烧。

海上钢琴师影评600字


《海上钢琴师》影评
罗义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海上钢琴师》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个被遗弃在豪华的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的婴儿,由一个黑人船工丹尼抚养长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传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与陆地无缘。
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随着1900的长大,他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给深深的打动,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样,随性而至,信手拈来,却每每动人心弦。
后来,1900有机会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却放弃了,当他看到又边界的城市时,他说道:我出生在这艘船上,在这里,世界流动,每次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无法超越从船头到船尾的空间。你弹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没有边际的键盘上。 对我来说,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长的旅程。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种太强烈的香水。是一种我无法弹奏的音乐。请原谅我。我不会下船。让我回去吧。 拜托了。 现在,朋友,请你试着去体会,试着去体会,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个世界。 美丽,可怕。一艘轮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钢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终明白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论代价如何,他都选择听从内心,这种平凡的伟大,最难能可贵,这也带给我们思考,面对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也会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对不顺的处境时,我们能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我,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轮废弃,被装满了炸药,有机会逃跑的他,却选择了留在船上,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在巨轮炸毁的前一刻,1900双手灾凭空弹奏,这个落入凡间的天使要回归天堂了。
1900虽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如1900般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诱惑!

海上钢琴师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海上钢琴师师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篇二: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咱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咱们,生活在陆地上。咱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咱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咱们的领地却很小。咱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咱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咱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咱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咱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咱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咱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咱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咱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模板


读后感大全专题“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可以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写一篇观后感。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以下是由我们为你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1】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2】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3】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习,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xx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4】

这样的台词太沉重。《海上钢琴师》。

本来对于生与死的话题,太重太重,我尽量的克制自己不要去思考,过好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就好。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让我不知不觉的沉入对于生命这样深刻话题的思索中。其实,每每思考,最后总会以得不到结果而告终。

下午有人在MSN和我聊天,说了很久很久,关于恐惧,关于长得看不到尽头的人生,关于生命的意义,在电脑这头,我一直扮演着一个开导者的角色。几个小时之后,我觉得筋疲力尽。真的。有许多的问题,常常我也会觉得困惑。生活平静如水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了无生趣的看不到尽头;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会觉得仿佛是被这个世界遗忘;面对选择的时候,也会患得患失不知道如何选择;爱上一个人,也会为这个人的一点点小小的情绪而惊慌失措胡思乱想...嘿,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要怎么样呢?我没有那么勇敢,敢于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没有那么懦弱,胆小得活不下去。你看,无论如何,不论是高峰还是谷底,生命的尽头,都是殊途同归。

有人说,闭上眼,什么都不想,也就是几十年。可是对某些人而言,这把像白开水一样的软刀子,也会一刀一刀的要人命。

他继续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如何能知道?除了你自己去走,谁又能真正的告诉你?

一种很悲痛的感觉,是觉得这样的规律太残忍了,一种无法挣脱的残忍。就像人生或许最有趣味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你会怎么走,而如果一旦你知道了,那样的人生或许就没有任何刺激性可言了吧。我真想,和电脑对面的他说上这么一句,可是好奇心极其大的某人,似乎兴趣不减。现在的自己,总是觉得很多时候,挺悲观的。对人性,对人生,其实,也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不是吗?可是人的心理特征总是会更深刻的记起那些开心时光的背后,比如说,一曲终了,音止人散,空留1900一个人孤独守着钢琴。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对曲终人散的孤独寂寞,或许要比一般人体会得更加深刻。Jakie是这样,Pianf也是这样,而这里的1900,还是这样。上天在某一方面给你天赋的时候,也会在另一方面让你体会人性更加深刻。这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如果你选择了跌宕起伏,那么必定会有高潮和低潮,而普通的人,虽然看不到顶峰的风景,可是他们的人生永远是平平静静。

想起曾经和朋友聊天,我说,很羡慕她现在过着平静的生活,老公,孩子,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而我还在继续漂泊。她回过来说,可是我看到了许多的风景,我选择的是走出去,而她选择的是留下来。你看,就是这么简单。可关键就是,人生从来不可能从头来过,选择了就得继续走下去。所以,在这样的时刻,还不如用一瓶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安然睡去最好。

就这样。哭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5】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6】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平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7】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能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能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8】

一个人,没爸爸妈妈,没名字,没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块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部分人听不到,即便听到也不知晓琴声的另一边是哪个。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需要讲解,就能打动大家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分,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范围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只让大家震撼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晓适合与否?但大家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样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大家的老师就告诉大家“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分。”目前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善意的谎话。伟大的创造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想法非常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要紧。”到今天为止,大家可以十分确定大家都还不是天才!大家没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分,但非常庆幸的是大家有一个完善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非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如此,我能轻松应付!”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付的事,他感觉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没办法应付,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节奏,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年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生活因尝试而愈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可以用我们的琴音点亮其他人的世界。假如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或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携带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大家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大家为了什么而活,大家如何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大家是不是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我们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非常遗憾,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的艺术家所拥有些高贵的自尊。

生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大家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篇9】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相信《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 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海上钢琴师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