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在刚刚走进南师的时候,就赶上了第一届学前教育学博士生论坛。当时研一的自己很懵懂,在学科的边缘摸索,不知道哪里有路,更不知道刚如何去走。转眼,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三年的专业学习是短暂的,对于一个跨专业进来的学生来说,我对学前专业的了解还太少,与其说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如说三年教会了我如何去学知识。
如今,面临毕业的我们,有幸运的赶上了第二届学前教育学博士生论坛。今天论坛拉下了帷幕,和许多老师的同学一样,我们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和其他的各式会议不一样,博士生论坛真正的为学术人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学术高层人士的精心指导。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的被激荡,我们的思路一次次的被理清,新的问题又一次次的被激发。通过论坛的讨论,我收获的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态度。透过一些小的问题,老师交给我们的是他们积淀多年的学术魅力。
由于论坛期间其他工作的耽误,我只听了三场分论坛。仔细分析,我发现三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中透漏着学前领域三个很有趣的问题:1、专业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2、专业发展内部的缺憾;3、专业发展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虞永平老师点评的专场,来自各个师范大学的博士生报告了自己对学前教育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包括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农村儿童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发展造成的,是我们学前教育必须关注的对象。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要做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必须从起点做起。学前教育最初是从城市生长出来的,最早的学前教育研究也主要在城市展开。如今,学前教育研究的触角必须要延伸的更多儿童,只有缔造全民、全纳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学科发展才有可能完善。
在孔起英老师和西南大学刘云艳老师点评的家庭教育专场,我看到了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内部缺憾。长久以来只重视幼儿园教育研究,而忽视家庭教育的研究,让家庭教育研究成为了我们学科的软肋。5+2=0(5天幼儿园教育+2天家庭生活=0)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才有可能解决。然而从这次论坛的参与人数的比重和论文的质量来看,家庭教育研究的确太弱势了,的确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关注。从学科内部的完善来说,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天,我们大家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关于《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精彩讲座视频。虽然只有半小时的讲座,声音也不够清晰,但它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借鉴。
讲座中,虞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应回归经验;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的课程不是教材,而是经验的学习;课程就是做事”等理念。
我想,老师要坚持观察,包括要坚持反思,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所教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做到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根据孩子们的现有兴趣、原有经验巧妙地提供与实施适合孩子发展的课程与教育,做到及时满足孩子的所需,使孩子的学习从原有的经验走向新的高度。
良好的课程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课程就是做事,让孩子快乐,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做符合幼儿天性的事,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儿感兴趣的事,活动要多样化,让幼儿感受多方面的经验,做有挑战的事让幼儿不断做新鲜感。作为幼教工作者,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正如虞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蹲下身来”,更重要的是“蹲下心来”与孩子交流。
幼儿经验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有效的经验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讲座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准备过程中也是重要学习。教师的高明在于说少量的话,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说,幼儿可以建博物馆,减少等待不仅在排队中,区域活动中医院没人看病也是等待,浪费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制作药品……,这也是学习。
虞教授让我们看到纲要真正的涵义,经验、课程有了新的生命,纠正小学化倾向,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我们任重道远。
研修是首歌,歌词中有你有我,收获是永恒的旋律,成长是最美的期待。
教,就要研,那是持之不懈的追求,育,就要爱,那是恒久无欲的守望。尽管天公不做美,又一轮热浪来袭,但研修的我们依然热情而执着……
“你幸福吗?”曾经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如果采访一个小班幼儿,那他(她)很可能会问:“幸福是什么?”在昨天的讲座中,虞永平教授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心与心的交流,让教育更简单。我们不仅要“蹲下身来”,更重要的是“蹲下心来”与孩子交流,我不禁想起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我坐在孩子前面讲《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到好玩之处,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尤其是坐在我左前方的星媛正翘着二郎腿笑的前仰后合呢……
“星媛小朋友,上课怎么能翘着二郎腿呢,请把小脚放好!”看到星媛的坐姿,我有点生气地说道。
“老师,你也是这样坐的呀!”我低头一看,还真是,我也翘着二郎腿呢,当时我还真有点理屈词穷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既然做得不对,就应勇敢承认,也权当一次随机教育吧,我怯怯地对孩子们说:“对不起,老师错啦,老师以后上课要坐的好好的,请大家原谅我这一次吧!”孩子们听了都笑了,更有几个活泼淘气的孩子直接喊道:“好吧,我们原谅你了!”星媛笑的尤其开心,她早已悄悄地放好双腿,并自信地说:“我也要坐的好好的!”我想这就是最和谐的行为教育吧。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发展。虞教授说:“关注孩子的探究,让孩子感知自己的内心。”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耐心的雕刻,都会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天赋成功》里引用到的一个小男孩的诗:
若你轻柔而又文雅地抚摸我,
若你望着我并对我微笑,
若你开口前先倾听我的话语,
我便可以长大,真正地长大。
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在山东省远程研修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世纪教育集团幼儿园200多位老师的庞大学习队伍井然有序,以最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
在绚烂又蕴含成熟的初秋,我们又迎来了研修,带着故友重逢的喜悦和清空、吸纳、激活、改变的心态,我们进入了虞永平教授的第一个专题讲座《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虞教授从过程意识是一种专业意识、回归经验是必然的选择、资源的利用、过程意识引领的课程改革四个方面,通过《指南》指向、案例分析以及陈鹤琴、张雪门等前辈的教育思想,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直接经验”“幼儿园课程及课程”以及怎么解决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大家明确了任务是什么?目标怎么定位?到底到哪里去完成?怎么完成?
与专家理念的碰撞:
值得惊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和专家的理论是重合的,在实践中我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注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并尽可能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引领他们的活动。
但是,我们又是不足的:出现教育契机时,我们不能明确的把握终极的目标,无法把握最有效的介入机会,无法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行为,不能以教育的眼光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而且,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中心支撑点,而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以老师的观点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承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索: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到底是不是孩子喜欢的?它能够给孩子带来些什么?所以看起来我们的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心底还是虚的,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没有找到明确的前行方向一样,充满着犹豫和忐忑,这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是很大的障碍。
还有一种现象:我身边幼儿园特色是突出幼儿园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也是幼儿园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家挖空心思寻找和别人不一样的‘点’然后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特色活动,比如:跳绳、拍球、剪纸、美术等等,因为实施的计划和方案没有系统化,所以,出现的情况是有的训练出一个队专供“表演”、有的把一期的作品在摆台上摆一两年,看起来琳琅满目但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有意义的吗?他们的思维最终得到了那些发展呢?因此,今天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就像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同时更增强了信心。
反思后的激活: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不是随便做事,要让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反思,就是要让孩子去做有挑战的事、有意义的事、有思维参与的事,这才能够促进他发展”“凡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使幼儿所做的事能感动幼儿自己,让幼儿投入、专注、流连忘返”这些理论激活了我们的认知:
【第一篇】
2015年8月15日,在石横镇中心小学参加的全体幼儿园老师远程研修,有幸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讲了四方面的问题:过程意识是一种经验意识;回归经验是必然的选择;资源的利用;过程意识引导的课程改革。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虞教授指出课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幼儿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活动过程的观察、比较、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幼儿在不断地变化的环境中遇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1、过程意识是一种经验意识中,虞老师讲到幼儿园老师的备课是行动规则,一个是教的过程、一个是学的过程、一个是管理的过程、一个是合作的过程,四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具有统一性。对幼儿而言,过程性知识更具有适宜性和现实的价值。
2、回归经验中,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做事”并不就等同于“经验”,我们重视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能获得新经验,也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没有价值,现有经验的重组和整合有时需要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幼儿的活动在情境、材料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转换,使活动不断产生新经验。
3、在资源的利用中,老师通过讲解港下中心幼儿园,利用幼儿园走廊的优势,做成幼儿园博物馆,让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制作瓶子博物馆、杯子博物馆及其他。这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潜力。
4、在过程意识引导的课程改革中,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错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虞永平教授的报告,让我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充分理解“过程”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以及它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长远影响。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做好每一次“过程”,慢慢帮助幼儿发展,一步一脚印!
【第二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观察指导》和《由区角萌生的游戏课程》等,活动中我对于幼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幼儿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元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元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观察幼儿的游戏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观察分为有目的的观察和随机性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在游戏区活动中交互使用。每当投放了新的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都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种观察的针对性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的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范文一】
观看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题报告,虽然,虞教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仔细回味,我觉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样适合我们3―6岁的幼儿教育,让大家受益良多。
讲座中提出看待幼小儿童的眼光,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眼光:一是专业的眼光,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态度的准备,这种准备是科学教育的起点。二是亲情的眼光,要有慈爱、欢喜之情,有心灵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种真正的依恋。三是发现的眼光,只“看到”幼儿,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儿的表现里发现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根源。这对有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具备这样的眼光。
讲座中又重点分析了看待儿童的三种不同的眼光:第一种是缩小的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儿童的存在,无视儿童本身的价值,更看不到儿童的惊人和伟大之处。第二种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儿童的存在,看到儿童的表现,但没有在意儿童行为的意义,看不到细节。第三种是放大的眼光,这是对儿童教育者的特殊要求,在意儿童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儿童的点点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他说:“脑子里能浮现每个孩子的行动细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观看虞永平教授讲座视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幼儿教师都要成为教育的有心人。既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课程的材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还要积极创设有益于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了美观实用的硬环境,更包括温馨如家的软环境。总之,只有真正爱孩子、爱幼教的老师,才能潜心于幼教,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范文二】
观看了虞永平老师的讲座,重点讲了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这是一种专业意识。回到过程中区,意味着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外部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过程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
虞教授认为梳理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三个纬度,即结构、过程和结果。
相信《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