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1300字
〔二五
路漫漫何其远兮,宇宙蛮荒之大,终归于路之尽头。上下求索明了兮,往者来世之事,承载于路之前行。在一个月期间断断续续读完这本英国作家彼得弗兰科潘写的《丝绸之路》,对于“路”一字本身的本质意义,哲学意义有了新的感悟。“路”一字在我读完此书之后,从其哲学意义来讲,“路”的本质意义为“道”,如同道家追崇的道生万物,世界万物的源头,无论是历史的进程还是个人的生死传承,都有属于历史的道路,生命的道路或者人生的道路;其次是“路”不同于“道”的抽象、遥远,“路”的存在是可想象的,能被象征理解的,多种形态理解的,“路”是这样美好的一个意义,在这本书中,是对于“路”历史意义的最好阐明。
丝绸之路,如此优美的一个名字,是丝绸和路的结合,路早已存在,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信仰之路,基督之路,还是其他路的理解形式,这本身就是形象与抽象的结合,路是历史之路,历史进程,而人类,宗教,文明,战争,贸易都是被路承载的历史元素的构成,是历史组成中仅仅人类的部分。
历史之路,究其本源,我们从哪里来,或者说思想从哪里来,路本身源头在哪?也许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路漫漫何其远兮,宇宙万物,终有源头,终归尽头。说了上述这些似是而非的乱语,我想表达的是也是这本书后记中所说的:历史作为史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上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没人能够更改。历史之路进程中,人类史是一个章节,大历史观下的“单线程”历史脉络,而在这个单线程之中,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并非是单一的,历史之路下也有其他的岔路口,然而历史本质的意义是,无论是这之间有无数多的岔路口,历史之路只有一个源头,所有的岔路殊途同归,历史之路也只有一个终点。
本书就是历史之路下无数的历史岔路的多线程的历史叙写,而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从4000年前“丝绸之路的创建”到“宗教之路”,从“美国的丝绸之路”到世纪之交的“悲剧之路”,全书25条路,历史是难以写尽的,尤其作为历史之路下渺小的个人去叙写历史,历史的进程是必然的无法阻挡的,今天新的“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新的发展,人类历史新的进程,也是大历史进程小小的一个节点。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已走过的路,历史是在前行的,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对历史的上下求索,追求明了,往者之事,皆承载于路,未来之事,也在未知的前路中,而以史为镜,前路亦可寻,就从作者笔下丝绸之路的千年进程去感悟,去求索,我们也可明了,丝绸之路承载的人类命运,人类繁荣存亡的意义,也可明了丝绸之路在今后的重要性,我国如今一带一路的重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平繁荣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在新的丝绸之路中前行的伟大目标。
在最后,读完这本书,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去思考,如此著作真是值得拜读,谁在说历史?当然是历史中的所有人都要说,与其说作者写了这本书,还不如说作者把别人对历史说的一个总和,这本书引用的那丰富海量的文献,真的让一般的作者望其项背。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900字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历史确实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能改变的了,关键看谁在看和怎么看,这本书应该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说历史!而且是集中在中东及中亚这片区域,是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区域。
全书按照丝绸之路、宗教之路、基督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天堂之路、铁蹄之路、重生之路、黄金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战争之路、黑金之路、妥协之路、小麦之路、纳粹之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争霸之路、中东之路、伊战之路以及新丝绸之路共二十六条路进行书写,也是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记史的,最后一章“新丝绸之路”是画龙点睛之作!
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然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张蹇通西域到“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个人认为,这片区域一直就是多事之地。文明刚开始时是各色人种有关生存的竞争时期;然后经历古希腊时期、马其顿亚历山大时期、泛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拜占庭时期;接着是中世纪伴随着宗教之间的冲突,紧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接着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因奥斯陆帝国的崛起而形成的大航海时代让这片区域逐步落后;接着沦落为各大帝国博弈的区域,因石油而成为世界强国的争夺以及霸凌.....
即使到了当代,即使是有了石油,这片区域的大部分国家还是未能摆脱豪强的束缚和真正的独立自主!或许也有那么一天,伊斯兰教会重新觉醒、团结,从而强大到基督教国家会沦为他们的欺凌对象?历史上曾经有过.....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2300字
因为想了解“一带一路“,所以找来此书瞧瞧。翻看一个章节后,才晓得,本书中称的丝绸之路,与我们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有所差别。
实话说,如果不是参加了传奇书社百日读书计划 Take 4 Lv. 2的活动,估计我不会挑这本砖头一样厚的书来阅读。如前辈说的“自己挑选的书哭也要看完”!于是,强忍“泪水”挑灯夜读,不想却有着不一般的收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撰写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将文明发展、宗教传播、社会进步、战争和灾难等方面串联起来,形成了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发展史。
尽管我的历史地理知识很浅薄,对书中提到的诸多外国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均不甚了解,甚至是一头雾水。但因书中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以中国为视角),还有关于宗教起源与纷争、两次世界大战、前苏联解体、中东之乱局等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读起来并不觉沉闷。以下算是自己读后的肤浅感想。
一、丝绸之路不是“丝绸之路”
以前历史老师跟我们讲,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发现东方竟有个如此富有的地方,便将这个国家写进他的书里,马可波罗游记开启了中国与中亚与印度的丝绸贸易。在我固有的印象中,以为丝绸之路就是始于西汉,是中国凭一己之力开拓出来的一条商道。现在看来,上过学真的不等于有文化啊,知识还是得求甚解才行!
丝绸之路的诞生与波斯帝国的崛起和亚历山大东征分不开,亚历山大东征带来了东西文明的首次融合,同一时期的我国汉朝也有向西拓展疆域与中亚接触的举措,于是就有了用“丝绸”为结算单位的丝绸之路。
真正的丝绸之路远不止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丝绸之路之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就像一个人的动脉和静脉”,一直以来“大部分欧洲人都将丝绸之路视作充满异域情调,但我觉得,丝绸之路并不处在世界的边缘,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还将持续影响当下的世界”。
学校里,历史和地理老师(这两科当年都没有学好,愧对老师啦)向我们展示的“世界”,如同丝绸之路只是中国的“丝绸之路”一样,只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历史观。而《丝绸之路》一书,则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漫长而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开阔了我们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难怪此书会被新华社两次提及并推荐给国人去阅读!
二、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发源地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主要起源于四大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古埃及(位于北非)、古印度(位于南亚)和中国(位于东亚)“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
透过《丝绸之路》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这四大文明就是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四大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汇和发展,造就了当今社会色彩斑斓的世界。
正是在发现东方、走进中国的过程中,欧洲人才一步步发现了西方,发展了西方,进而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因此,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发祥之地,也是人类文明的交汇之地。
三、世界是属于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人
《丝绸之路》中有一段2000年前一枚金币生命历程的描写。首先它在罗马诞生后,作为军饷发放给士兵,士兵用它在英格兰购物,接着便到了罗马的税务官手中,紧接着到了一个去往东方的商人,后用于在巴里加沙购买食品,然后因为深受兴都库什地区统治者的喜爱,他们让雕刻师仿造,而雕刻师可能是罗马人、波斯人、印度人或中国人,在雕刻仿造过程中,这些金币或作为贡品、礼物、手信甚至于酬劳,又被带到不同的国度内,成为收藏品或者是新的流通“货币”。
在那个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所有交通仅仅靠步行和马的情况下,一枚罗马铸造的金币,随着不同人群能够较快的“走遍世界”,到达各国人的手中,这绝不是天荒夜谭。
在《丝绸之路》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群野心勃勃,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的人的世界。一开始,位于两河流域的地区率先发展,得天独厚的波斯人主动接受新思想并进行新的实践使自己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紧接着罗马也随着崛起。憧憬着东方的这些国家勇敢开拓,前往东方进行交易贸易。后来随着局势的改变,陆续有国家合理利用自己的得天独厚,凭着自己勇敢拼搏的精神开拓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国家。
再看宗教世界,一开始基督教统领世界,穆斯林趁着局势建立伊斯兰教,聪明的他们与基督教、犹太教等求同存异,建立了一个富有的伊斯兰世界,“穆斯林的征服行动创造了一种新的秩序,以及一个自信、开放、热衷发展的经济巨人”,“麦加山洞那个毫不起眼的开端,居然孕育出一个全球性、多样化的乌托邦”。但是,正如地球永远都在自转一样,乌托邦无法成为世界的永恒,接着基督教又凭着智慧再次兴起。
漫长复杂的丝绸之路,那些对于我们而言是愚昧无知的古代人,以世界局势的动荡告诉我们,古代社会确实是今日现代社会的原始模板,充满生机,竞争进取,成熟高效,精力旺盛。
而这一切,除了说明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命中注定,也告诉我们,世界是属于那些不甘平庸、勇于拼搏、不断创新、情商智商并存的人们的!
在“一带一路”不断升温,成为热点话题的当下,静下心来阅读《丝绸之路》,为身处的变革年代而庆幸之余,更为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盛而骄傲。窃以为,不管作者带有何种目的或立场,此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审视过去,把握现在!
读《丝绸之路》有感1000字
拿到书的时候,厚厚的一大本,份量很重,潜意识里觉得我应该看不完,不外乎又是那段历史,厚重却又乏味。然而我错了。谈及丝绸之路,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里仅仅只有长安到西域的这一段历史和近年来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它在我们的脑海里只是一个局限于中亚的很小的范围,并且有着特定的形式模板。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不知这个不起眼的被世人所忽略的中间地带,这个满是异域国家和边缘国家的所在地,这个充满着动荡,暴力并威胁着国际安全的地区竟然在一定意义上是东西方的桥梁文明的交叉点,作者在书中打开了一扇审视历史的新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个复杂交织的世界。
丝绸之路上充满了挑战,困难,和天然屏障,也充满着历史的惊心动魄各种传奇。作者跳出了西方人的"西方中心论",以这块中部地带作为关键点,从贸易商道,宗教信仰,战争变革……等角度一一描绘。作者说:"这些国家(指中亚那些国家)绝非在全球事务的边缘,而是国际交往的中心,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文明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这个地区既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发祥地,又是各语言群体相互竞争的熔炉,更是一个见证伟大帝国兴盛衰亡的地方。朝圣者,军队,牧人和商人的足迹和各种交易往来的进行。思想的交流,相互的适应和不断的提炼使得这条通道连接了两端,将各民族地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中心枢纽。
对,没错。就是我们也会潜意识地忽略的这块中部地带,但我们的忽略来自历史的偏颇,所以这样说来也无可厚非。尽管这一地区至关重要,却仍旧被主流史学家长期忽略,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彼得·弗兰科潘图站在喋喋不休的东西方争论之间,来重新梳理阐释我们人类最近两千多年所走过的发展足迹。于是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波斯帝国开始,到21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被定义为"丝绸之路",当然,她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丝绸、瓷器、皮毛等东西方经济贸易的通道,她其实还负载了更为广博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传播、殖民扩张、霸权争夺、文化交流等。
全书分为25章,每一章节以清晰的脉络和笔法重新梳理了那段被淹没于时光的历史,每一章节以"路"为名,正是那一条条的不一样的"路"铺就了"丝绸之路",每每翻看目录页都会带给我一种深刻而又肃穆的情绪。我想,有很多难以道明的情绪些东西,都在那一个个的方块字里吧。读史明智。虽然自己的见解谈不上多么通透有力,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会就已足够。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何观点不尽相同,没有什么孰是孰非,但只有我们去了解了历史,才能够把握现在,面向未来。
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谁能掌控丝绸之路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谁就能在21世纪中占得先机。 中国无疑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我国现今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把既目光投向了世界,也把目光回溯到过去,并且展望到未来。"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国在为未来着想。身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这是新的"丝绸之路",这也是中国新的历史机遇。不仅仅是中国,自上个世纪以来,长期被视为落后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诸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也已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强、大力量。"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读《丝绸之路》有感1500字
承妈
从小爱学历史的我,灿烂的中华文明呀,让我自豪让我沉醉,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近现代史是我不爱学的,然后记得课本上有简单的世界史,还有比较多欧洲史。欧洲的兴起,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欺压,当然不可缺少两次世界大战的介绍。美洲史基本不在课本范围内,非洲似乎也没有。对于美洲和非洲的了解更多的从影视文学作品中,出于自己的喜好,看过《美洲史》,留下谜一样的玛雅印象。特别强烈的想要看这本《丝绸之路》源于去年夏天的新疆游,去西域啊,莫名的就激动。闭上眼睛想想,对那里似乎一无所知呢。想了想就这么一无所知的去吧!回来以后遇到《穿越绝境》,书中提到的地方,有去过的就莫名的有种亲切。接下来就惦记这本书《丝绸之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购买。2018年依旧惦记,先看了几页电子版,然后开年购书第一单买了此书。
超级喜欢这个封面,手感特别好。看着像中国的青花瓷,像伊斯兰教堂的房顶,似乎有中式的蝴蝶结又仿佛有欧式的烛台。由中间一个蓝色的点出发,层层金光旋转绽放喷薄而出。
第一次是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下购书的感受。
这真的是一本不能舍、不能借、必须买的书!
我知道它会一直在我的书架上,我也会再看,再看……
打开书跃入眼帘的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这些诗一样的名字,梦一般的符号。抱着地球仪找寻他们的位置,曾经学过的历史,听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啊!
原来被黑海、里海、地中海和波斯湾环绕的这一块地方,竟然就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部分。突然发现,对于中亚所知甚少啊。用作者的话,她是地球的心脏所在。她连接着东西方,互通有无,开创了一条悠悠几千年的商路,且传播文化,传扬宗教。那里的人们积聚了财富,创造了神奇,也被西方所觊觎和掠夺。这里就是波斯帝国之所在,这是就是伊斯兰世界之所在。
从小历史课本就告诉我们,张骞出使西域,走出玉门关就踏上一条艰险之路。驼铃响起,带着丝绸走进沙漠,穿过一个个绿洲……确原来,处在东方的中国既不是丝路的起点也不是丝路的终点。换一个角度看历史,看世界,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是唯一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大国之外更非蛮夷之地。
多少个世纪以来,从压力山大大帝、罗马帝国、蒙古大军等等各个强大起来的国家都在争抢这块地方。几千年丝路上从来就不平静,特别是西方列强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给这一地区带来无情无尽的灾难。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当这些字冲击着我内心,一度充满着愤怒。曾经最不爱听新闻联播里提到这些地方,一度恨恨的想:打来打去干什么呀,不会好好过日子吗?!特别是看了卡勒德。胡塞尼的三部曲,阿富汗的苦难与绝望,实在让我心痛。《灿烂千阳》是在邮轮旅行的时候看的,阿富汗女人的悲惨人生啊,一度让我觉得自己所享受的简直到了罪恶的地步。《丝绸之路》让我明白,所有的苦难,都是帝国主义的罪恶所至。为了掠夺,为了占有地球的资源,称霸世界,西方列强不惜灭了美洲的土著人,把黑人贩卖为奴,把鸦片卖给东方人……而今,为了控制中东,他们打着自由的旗号,帮扶的面孔,把枪支弹药甚至核武器卖给恐怖分子……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各种矿产,本应该富足安康。能想象吗,阿富汗的坎大哈,在胡塞尼的书中知道的地名,这个地方已经存在几千年,曾经她是压力山大大帝的阿拉霍西亚压力山大城。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战乱的现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为了争夺中东而战,灭绝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波兰……暮然《安妮日记》浮现眼前,那个聪慧的小女孩,最终没有躲过纳粹的毒手。
噢,"丝绸之路"这四个字,一直以来都带给我无数美好的想象,驼铃悠扬、绿洲茵茵、异域风情……然而历史竟然是如此沉痛。这真不是我打开这本书以为会看到的。直到最后一章新丝绸之路,作者带我们看到再度繁荣的丝路,输油管和输气管将那里的能源输送给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那里的机会多多,那里依旧是连接东西方,连接世界的地方。从中国一直到德国的铁路,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只需要16天。中国政府精心打造着城市、港口和海洋连接在一起的资源网络。中国正在该地区掀起一场电信革命……我们看到中国的身影,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2000多年来,生活在这片连接着东西方的土地上的人们,不论其种族、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合作共存、共同发展。现在正是加强经济联系、道路连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的良机,同时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时机——换句话说,即打造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给世界带来什么?前景会不可限量吧!这条路会越来越平坦安宁吧!
随着书中的陈述,新的书单也随之诞生:《威尼斯商人》《安娜。卡列尼娜》《耶路撒冷三千年》。
我读完《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虫之路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中国使者从骆驼身上下来,右手高擎着手杖,大步向前走去。中国使者指着生后的骆驼,让将军看。之见每峰骆驼镇上都托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的点点头,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的礼盒。大看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哪!
六年级:陈若男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读书笔记呢?因为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基于出土的各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古代官私文书等等进行的逻辑分析的著作,是基于古代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与以往基于经史子集之类的官方史学文献的建构史学有所区隔,因为建构史学往往是政治史、断代史,一板一眼的论述很多,贴近生活的描写则少了许多。
从古到今,历史著作都有一个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的传统,那就是往往着重描绘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而非贴近古代现实的社会生活。往往读者们在读这一类史学著作的时候,虽然也能了解古代社会的整体情况,却很难对古代社会的细节描写感同身受,因为历史著作并不十分重视这一点。最终知识性的体验有余,而生活性的体验则不足的情况。
这本书之所以让笔者印象深刻,就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基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等地出土的各种并非史学典籍而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官方的、私人的文书为脉络试图对当时丝路沿线城镇人们的生活风貌展开研究。这种给予读者一定生活性体验的著作,给人的感觉总比那些一板一眼对古代某些人、某些事进行论述的著作,读者读起来更温情一些,想象古代社会生活更容易一些。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导语: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陆上商道。这条古老商道开辟于公元前2世纪。横跨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面积的亚欧大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丝绸之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1】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2】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展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的贸易给东西方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惊叹。
丝绸之路,一条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丝绸之路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在古代,他让文明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开放之路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我国的改革开放就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好处。在遥远的西方,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向国外市场,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在中国,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比如电脑、电影、汽车等各种商品贸易,都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各国人民沟通、来往、贸易的功劳,可见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开放交流之路都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3】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公元前11世纪,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伟大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天山天池,一路上会穿过很多的高山和文化遗址,还有大沙漠,丝路全长约1。2万米,真是吓死人的长度啊!!!
我从书中了解到: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变成沙漠,如果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年后,地
有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沙漠总量的87%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用资源造成的,气候或气象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沙漠化只占13%!!!
我觉得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停止公害污染,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人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对不对,同学们?
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山地车的知识,我最喜欢半光滑轮胎了,嘻嘻!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4】
丝绸之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的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5】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张骞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的。张骞让世人知道它并不是无法通过的!人们通过它。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以前中国所没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虫、黄瓜、芝麻、无花果。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被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并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多次文化交流。中国人将国外文化长处加入中国艺术中,中国艺术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切是从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踏上这伟大的路时开始的!
丝绸之路读后感(一)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张骞在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我学过《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后,知道了古代交易的繁荣,人们交易全靠这条伟大的 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古代人张骞开辟的,它东起我国今陕西西安,往西延伸至罗马。
本文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情节。张骞到了安息国,把我国当时有名的丝绸赠送给了他们,而安息国也拿了一个非常大了鸟蛋给了我们,每个足有斤把重,这就是中国当时没有的鸵鸟蛋。
通过这次交易,不仅促进了与各国的友谊,还得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于是,中国更加频繁的与各国交易。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金、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传向各国。并将那里的食物、动物、艺术等引进我国。我国因为吸引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的更加强大。
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要和各国之间增加友谊,相互交易,相互取长补短。如果你永远不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发展。
每当想起 丝绸之路 ,都会想起古代商贸的繁荣和开辟 丝绸之路 的张骞。
导语:每当想起丝绸之路,都会想起古代商贸的繁荣和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丝绸之路读后感作文500字【1】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我读完《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虫之路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中国使者从骆驼身上下来,右手高擎着手杖,大步向前走去。中国使者指着生后的骆驼,让将军看。之见每峰骆驼镇上都托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的点点头,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的礼盒。大看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哪!
丝绸之路读后感作文500字【2】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我从这篇课文中得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
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还从中了解到西汉的张骞,汉武帝时期的大将李广利,东汉时期的班超和甘英,唐代的玄奘(唐僧),元代的马可波罗,还有蒙古的成吉思汗西征等等,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曾走过这条路。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葡萄、核桃、胡豆、菠菜、黄瓜等食物都传进了东亚,使东亚人民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的葡萄酒经过历史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也传到了西方。
这真是一条伟大、神奇的商贸大道啊!我真没想到丝绸之路竟如此伟大!
丝绸之路读后感作文500字【3】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丝绸之路贸易所给东西方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惊叹。
丝绸之路,一条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丝绸之路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在古代,他让文明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开放之路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就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好处。在遥远的西方,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向国外市场,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商品市场,在美国,中国的商品市场份额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而且在不断的增长。在中国,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比如电脑、电影、汽车等各种商品贸易,都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各国人民沟通、来往、贸易的功劳,可见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开放交流之路都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
《丝绸之路》一书出自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它详细的记载了公元前600年之前各宗教传播路线到现在的新丝绸之路,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丝绸之路单一的认知,让我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的认识了历史,并点燃了我对于丝绸之路历史的兴趣。
初次认识丝绸之路是在高中历史的课本上,我一直以为丝绸之路是亚洲通向世界的一张门票,以为丝绸之路只是一条单一的商人道路,但是看完这本书后,这本书的二十五个章节令丝绸之路印于我眼前,丝绸之路的诞生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时而被称为天堂之路,时而又被抨击为纳粹之路,这不仅说明了丝绸之路本就连贯了国家、地域、民族的象征,它也更是商业、军事、文化、文明传播的纽带,很多新的文明因丝绸之路而诞生,也有不少文化因丝绸之路而泯灭。
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一条文明冲突的道路,东方文化兼容并蓄,西方文化开放激扬,两种文化因为有差异而互相传播,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必然要经历的道路,然后中西亚相对宽松的环境,深处于东西方两个文明中间,变成一种纽带关系,因此也被视为应当予以控制的关键地带,成为各个王朝、部落的必争之地。随之宗教和信仰也通过商人迅速的传播世界各地,而现代社会的学者也因此将战争问题归结于文明的冲突,而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丝绸之路其实也让新的文明孕育而生。
可以说,《丝绸之路》这本书是从地理变换发展对历史事件的推进,作者开篇就将丝绸之路的中心论点抛出,并在后面的叙述中不断突出这一观点,所有的事实也都围绕论述丝绸之路展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总结,预测出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丝绸之路》是一本没有相关方面历史知识较难读懂的书,却也是一本吸引人研究相关历史的书,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时代虽然永远是进步的,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学习历史,在充实我们生活中,也可以让我们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可以说,《丝绸之路》是一本很值得细读的书籍。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有感
最近闲来无事去图书馆逛了一圈,走过几个书架,突然看到了斜斜放置在第三排书架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许就是无意当中的一眼,我就跟他有了"感情",情不自禁的伸手拿下来了一本。封面很旧,中间还有一部分是断胶了,所以看的出来很多人借过。拿在手上就放不下来了,心里有一种声音在指引着我说"就是他了!就是他了!"好吧,既然这样,那就是他了。
翻开书本,随着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第一个出场的是孙家的二少,孙少平。孙家的二少出场是非常的寒酸,可怜!由于少年的自尊心,总是等到每个人都领完口粮他才拘着背出现,出来领自己的"非洲餐".说到这个,我就不禁觉得好玩,每个口粮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区分"."欧洲"代表口粮白面谟,这也是家庭条件好的才能吃上,"亚洲"代表着玉米面谟,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能享受,最后一种跟现在的非洲也非常应景,黑色的高粱面谟,代表着穷苦人家孩子的生活条件差。我们的少平就是领着非洲餐度过了他贫苦的中学时期。
由于家庭条件差,强烈的自尊心,少平没有朋友,只有一个跟自己一样穷苦的"餐友".那就是赫红梅,在少年心里,她的出现给了他艰苦黑暗的生活露出了一点色彩。少平家非常贫苦,一家人9口人,劳动的主力军只有两个,哥哥少安,爸爸孙玉厚,严肃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少安,后面我会详细讲他。现在回到少平的专场。少平身上有着那个年代学生的一切东西:精神缺乏,物质缺少。但就算物质缺乏,吃不饱,少平依旧在在劳动场上努力地挥洒着汗水,践行着毛主席的政策。在学习上,他非常好学,努力的利用每一份资源来让自己成长,在那个吃不饱的时代,他努力让自己精神上"吃饱".相比现在的我们,先辈的辛勤努力让我们物质上终于不再缺乏,但是我们的精神上缺非常"饿",但是我们却不再像那个年代一样努力学习,现在的我们都是电脑和手机的奴隶。这是为什么,这也是我们社会一直在追问的一个问题,难道如果要我们像那个年代学习一定要回到那个时候,物质的缺乏才能激励我们的学习欲望?也许是我的知识浅薄,未能找到其答案,不过我仍会努力寻找。
但其实我对于少平的角色是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的。他的人生在那个环境当中就像开挂了一样,路遥老师在他身上好像放置了更多的宽容,当然这是相对与少安来说的。在少平的人生当中,不断有人来当他精神的指引者,走了一个赫红梅,又来了一个晓霞。他不断在进步,而且他有很多机会能更上一层楼,有钱人少英对他的爱慕,晓霞对他精神上的指引,润叶对他物质上的帮助,哥哥为他的学杂费的全力支持。所以少平是幸运的,而他也没有浪费一点点时间跟精力,努力的汲取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一点点地打破遮盖在他精神世界里的黑幕。他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它让你从一片混沌中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人生的路途上你需要一个人来指引你,特别是你自己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三观的时候,少平他是幸运的,在这个时候他有他的女神,晓霞。她就是他的女神,他处于一片迷茫时,是她,带领着他走出了重重迷雾。纵使后来少平如果的进步,也不能忽略晓霞为他建立的基石。
少安,终于来到这一部中我最矛盾的人物了。第一次看到这名字,我感觉他会是个温文尔雅的人物,但是我猜错,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我跟我想赋予他的这个
词沾边。他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一样在这片黄原高地上,向着阳光,野蛮生长!
他的人生让我心疼。跟青梅竹马度过纯真的童年,作为哥哥,十三岁的他读完初中必须回家帮父亲支撑这个家庭。他在十三岁的这年必须由一个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进入到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成年人的世界。他这架人生的列车开的太快,没有时间去悲春感秋,他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要去做,不能停也不敢停。他早已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十口人都在等着他照顾。少年的老成让他心中充满了责任感,能养活一家人这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像所有的农民一样,对于土地,他是感恩的。但是他又是不一样的,他心中充满了激情,生活的苦痛压不倒他对生活的热情,他脑子里有非常多的想法,他清楚看到农民需要什么,他也知道上面政策的错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切的可能性,这时的我不禁在想,也许路遥老师安排他不能继续读书是个正确的选择,就像我们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讲的那句话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少安在实践当中学到了非常多少东西,他对于土地和政治的敏感度,都是在劳动中学到的,这里我不禁感慨:劳动人民最光荣啊!
对于他的感情,这里我将引用贴吧里一位吧主的评析:
少安,他对润叶的爱其实确切的说是一种情窦初开的喜欢,他对润叶的感情从未到过撕心裂肺,整个世界满满的都是润叶。他从来不是一个内心细腻,感情充盈的男子,他是一个在13随就驾起生活的马车,被生活磨砺成十分现实的汉子。在他的人生当中,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他能给予爱情的空间已经很狭小,我们可以很放心的说,爱情之余少安来说,不过是生命的点缀。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作出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1)在润叶对他表白之后,经历了几次内心世界的挣扎,竟然去山西娶媳妇了。原本他是不愿意的,但是一见到秀莲之后,直接把对润叶的感情抛之脑后!这根本不是爱,深爱一个人,不可能变得如此迅速。(2)在结婚之后,少安有几次是主动记起润叶的?只有少少的两三次,而且全部是触景生情。他早已全身心投入到与秀莲的感情中了。即便是这样,当面对和自己大家庭的冲突时,少安也是永远把自己的大家庭摆在第一位,放在爱情之前。
少安他是一个现实的,踏踏实实的庄稼汉子。他生命的主体是奋斗和责任,永远不是爱情,他的爱情,永远不会伟大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的爱情已经被其他伟大的品质吞噬了很多。我很喜欢他是因为他有着我喜欢的品质,不喜欢他,因为他在爱情上的态度。但人无完人,人的感情就那么多,太多的给予了亲情,必然留给爱情的机会就少。
文中的其他人物我就不一一叙述了。这只是第一部,但接下来的内容我相信还会那么精彩。
导读:《丝绸之路读后感》由小编为需要读后感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丝绸之路读后感(一)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丝绸之路读后感(二)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张骞在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之路读后感(三)
我学过《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后,知道了古代交易的繁荣,人们交易全靠这条伟大的 “ 丝绸之路 ” 。这条丝绸之路是古代人张骞开辟的,它东起我国今陕西西安,往西延伸至罗马。
本文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情节。张骞到了安息国,把我国当时有名的丝绸赠送给了他们,而安息国也拿了一个非常大了鸟蛋给了我们,每个足有斤把重,这就是中国当时没有的鸵鸟蛋。
通过这次交易,不仅促进了与各国的友谊,还得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于是,中国更加频繁的与各国交易。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金、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传向各国。并将那里的食物、动物、艺术等引进我国。我国因为吸引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的更加强大。
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要和各国之间增加友谊,相互交易,相互取长补短。如果你永远不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发展。
每当想起 “ 丝绸之路 ” ,都会想起古代商贸的繁荣和开辟 “ 丝绸之路 ” 的张骞。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丝绸之路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