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后感

《诗篇概论与默想》读后感。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篇概论与默想》读后感 ”,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诗篇概论与默想》读后感

小小推拉驴

终于拿到期盼已久的《诗篇概论与默想》,用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311页的书。掩卷咀嚼,回味无穷,还想再读。

期待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读了小约翰夫妇翻译编校的《敬拜神学入门》,书中关于敬拜的要素——"唱诵诗篇"的论述既然是那样的合情合理(是合乎圣洁的宗教情感,合乎唯独圣经的真理),那么这本小约翰关于诗篇的概论与默想,一定是在改革宗五大唯独的基础上有更细致更深入的阐述吧!

此书内容超过了我的期待。该书内容是根据作者在2016年的一个三天的神学讲座录音整理出来的,虽然读者不能和讲道者同在一个会场感受圣灵同在下的位格与位格之间的互动交通,但我们毕竟领受的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圣灵藉着神的话依然感动我,让我产生如临现场的心灵震撼。感谢主,藉着印刷术作为工具使祂的真理传播的更远,荣耀归于三一真神!

何谓敬拜?

作者首先从敬拜的本源开始阐述敬拜。敬拜是什么?敬拜是神创造、护理、救赎人的目的,所以——"我敬拜故我在!"根据神的第二条诫命,敬拜必须用神所指定的方法,所以神在吩咐摩西建造会幕时反复地强调"要谨慎做这些物件都要照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这是唯独圣经的原则,即圣经限定原则。而拿达和亚比户因献凡火被神击杀的事件就是要提醒每一个选民,敬拜神是何等严肃的事情,一定要心存敬畏与敬虔,按照神的吩咐献祭,否则献上什么都不是在荣耀神。

所以敬拜神就要从"我"里面走出来,唱歌不是要抒发我的情感我的受苦,不是要满足我的享乐,那样势必会培养一种人本的宗教情感。

敬拜一定要以神为中心,所以敬拜的精神、程序,敬拜的要素都要以神为中心,以此使神得荣耀,这是唯独神的荣耀的原则。

从神学上,神是圣洁公义的,而人都是全然败坏的,人写的诗歌都可能会错,而唯独诗篇是圣灵默示的,是圣洁的,神默示这卷书放在圣经的最中间,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叫人唱诵的。

从"唯独圣经"的角度,作者还举出的证据就是主耶稣在最后的一个逾越节中的榜样,主耶稣在设立了新约的圣餐后就唱诵诗篇,然后往橄榄山去「太26:26-30」。还有使徒保罗的教训:「西3:16」和「弗5:19」节的经文,这也正是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会所制定的西敏信仰宣言和敬拜指南时定规公共崇拜唱诵诗篇时给出的经文依据。

作者在为什么在敬拜中唱诵诗篇还给出了其它的理由,从早期教会唱诵诗篇的历史以及诗篇的本身。在教会历史的前五百年一直都是只唱诗篇的。唱人写的歌曲是从异端马吉安开始,因为他自己挑选"正典",废弃了旧约圣经,以后天主教慢慢在神学教义上偏离圣经开始引进了乐器和人写的赞美诗。

人里面充满了偶像,所以在敬拜要素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改革宗神学家达布尼在1876年预言说:"我们最后会看到一大堆败坏人心的宗教诗歌,教会为了抵御这些诗歌势必要打一场硬仗"(《虔诚敬畏——回归改革宗的敬拜》)达布尼牧师的话今天已经应验了。回归圣经里的敬拜,教会任重而道远。

从《诗篇》本身来讲就开始涉及到了诗篇概论和作者对诗篇的默想,而一涉及到诗篇概论,作者论述的内容就博大丰富了,思路就宽广就清新了,人的情感就被圣化了,作者就把我们带进了诗篇的宝藏。

因为诗篇就是神的话,是神的话有权能有智慧,而作者是紧紧专注于"神"这个中心,藉着他对诗篇的默想,叫我们认识圣经认识神的旨意神的作为,被祂的荣耀吸引。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诗篇》的荣美。 诗篇的作者;诗篇的宏达叙事;诗篇中的神学(基督论、救恩论、末世论等);诗篇就是基督的祷告;诗篇怎样指向基督为基督作见证;诗篇的分类;诗篇的意向、灵性之美;诗篇的文学艺术技巧……作者每叙述一个主题都信手拈来地把相关的诗篇作为例证加以解读,把他对诗篇的默想与读者分享,叫我们看到《诗篇》真是对整卷圣经的浓缩!

作者非常谦卑毫不隐晦地道出他对诗篇的一些认识是借鉴了前人,这就是对教会历史中那些正统教义的传承,是神的护理大工做成的。

作者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内容太丰富了,我真是不能一一列举。叫爱慕神渴慕读神话语的人,在小约翰牧师的文字中、在圣灵的引导下自己进入诗篇那个宝藏吧。

我相信每个读者读完这本书第一个感触就是诗篇这么美好,我们只能唱诵诗篇!没有比唱诵诗篇更能彰显神的荣耀的了。

路德在提到唱诵诗篇时说:敬拜的会众一同唱诗时,就是在表达他们的信仰与神学(《虔诚敬畏》)。诚然!除了诗篇,我们没有所爱慕的歌曲。除了你以外!

期待作者继续把他对诗篇的默想写出来与人分享,使神的荣耀被更多的人看见,即使被人称作"唯唱诗篇派"的,我也是不以为耻,就像保罗不以福音为耻一样。愿一切的荣耀归于神!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黑牢诗篇读后感


《黑岩诗篇》描写了众多革命烈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革命烈士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就是咬紧牙关,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红岩中江姐无论敌人怎样折磨她,她都坚强地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

我曾经去过渣滓洞,让我触目的是刑讯室,老虎凳、狼牙棒、竹签子、鞭型柱……试想当一根根竹签狠狠地扎入你的手指,鲜血染红了你的双手,你能做到一声不吭吗?这些竹签又一根根从手指间拨出,那种疼痛你能忍受吗?我扪心自问,我能吗?我不能!我想象着竹签子插进指甲缝的痛楚,就不禁浑身发寒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真心佩服那个时代的英雄们!敬佩作者蔡梦慰和江姐们!

革命烈士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多少中国人和革命战士在这面鲜艳的党旗,历尽艰辛,改造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岁月山河。革命先辈们将希望的种子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那些红军总以自己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了一生的承诺,以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命运同党伟大的理想绑在了一起,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生命无怨无悔。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黑牢诗篇》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民不聊生的封建中国,走向一个人民当家的新中国;是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撑起一片蓝天,使民族的希望重现在世界东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在和平的红旗下,生活在幸福里,但一定要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立足于本职工作,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生命诗篇》读后感


《生命诗篇》读后感

今天读到了当代文学评论家鲁枢元的《生命诗篇》英文,《昆虫记》一书与法布尔的形象变得更加崇高。

文章开头便对法布尔进行了一番夸奖,说这是奇迹的奇迹,又举大段例子来佐证,确实令人心服口服。或许的确像作者所说,昆虫,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过于学文化的名词,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热爱昆虫的,是《昆虫记》这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让大众真正了解昆虫了罢。

借用鲁迅先生和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和两次法布尔热,证明了《昆虫记》的伟大,而法布尔与学院派科学权威的斗争,却让我由衷的敬佩他的精神。

的确,如作者所说,法布尔拥有一切昆虫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这让法布尔不仅是一个学者,更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了吧!

不管怎样,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都是值得赞赏的。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一)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集中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其中包括传播学。传播功能。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包罗万象的,如果静下心来看这本书,基本上还是能读进去的。但是它并没有向书中所讲的那样,运用n多技巧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首先它的书皮儿就很烂,像80年代的出版物。其次,是它的印刷,就算做不到80克双铜板纸,也不好这样粗制滥造吧,跟卖药广告差不多。好吧,我就当是为我们学生省钱得了。下来说说它的瓤。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控制研究这几处的抽象概念很多,比较不容易理解。相反的介绍传播的社会功能,信息,受传者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读性高。而且了解传播的作用及受传者的心里对学习新闻传播很有帮助。

书中的第六章向我们介绍了"把关与把关人"的概念。把关的实际含义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当人们自以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看到了生活的现状及发展时,其实只不过是看到了经过记者与编辑选择加工,层层把关之后所给出的现实画面。正如台湾传播学学者李金铨所言:"大众媒介中的大部分音讯从来源到目的地,都是经历沧桑,而失去本来面目的。任何一个大众传播组织,都没有办法守门人的干扰,所以,没有一家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报道网如何普遍,设备如何完美,态度如何真诚有办法把世界的本来面目十分真确地表现出来。"

在网上,无数的在线信息网站及上千的小广播台和电视台都依赖google所提供的新闻来获取信息,google对4600个出版物进行搜索,发现新闻,而且对这些新闻从高到低进行排位。专家担心google会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决定人们对信息的取舍。google担心那些有偏见和不正确的新闻会排在质量新闻之上,作为一种修补,google提出了项新闻技术的专利申请,即根据来源质量排列先后。

新闻网络topix的总裁ct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google这样做是强调新闻来源和权威。网络杂志)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2020化时代。信息革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广播黑白电视彩电等离子纯屏电视以及各种高配置的电脑,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它一点一点融入人们的生活直至密不可分。当然,信息的传播也受到高科技的冲击。报纸广播电势网络,数字2020化在传播中日益明显。网络的产生是人们真正感受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随着信息高速路建设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人么可以通过电脑网上冲浪,还可以使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从而促使传播者提高新闻时效性。不仅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传播媒介带来一定压力,促使其改进自身的工作、谋求自身的发展。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我初步了解了传播学。但书上的知识是基础的、理论的,要向更好掌握,就必须不断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理解传播学的真谛!

读《默想》有感400字


愿时光不老——读《默想》有感

人的生活就像读书,白天大好的时光时势没有抓住,到半夜三更时想努力却无可奈何。

——题记

当叶圣陶先生还处于学生时代时,就酷爱读书,常常因为在熄灯前读几分钟的书而不得不摸黑上床,这让叶老对此产生怨恨,对熄灯前的十几分钟格外“重视”,走马观花般的阅读几段文字。但黑暗蒙住了双眼,他多么希望能够穿破黑暗寻找到一丝光明啊,但能做的却只有在无穷的黑暗中叹息。这时,叶老才想起白天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十分后悔没有好好利用,直到结束之时才去追赶。但它早已离去,留下的,只有悔恨。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30岁以前如初生的太阳,50岁时便已接近黄昏,70岁以后就进入了黑暗。如果不在壮一年之时努力,老了后悔都来不及。我们要在最好的年华把握成长的机会。如果让时间白白流逝,渐入黄昏后,想要弥补那些流逝岁月也已成为了空谈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抓住最美好的时光,不要在晚间承受到本可以承受不到的恐惧、痛苦、绝望,一拖再拖只会让现状更糟糕,只有拼搏过,才不会对岁月后悔。

时光与岁月不会永远被握在我们手中,莫让时光白白溜走,因为时光一旦溜走,眼前便是无尽的黑暗。

生命的诗篇读后感


生命的诗篇读后感

在平坦的绿茵场上,一个金发少年向人们微笑着。但令人吃惊的是,他用双臂撑着地面他没有脚(腿)!这是小说《生命的诗篇》的封面。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用微微颤抖的手翻开了第一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文中主人公肯尼和我是同龄人14岁的美国少年。他的降生是不幸的,两次手术后刚满一周岁的肯尼便失去了腹部以下的身体,成了半个人。所以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不会活下来了,但身残志坚的肯尼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自己的灾际行动为世人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他顽强的活了下来。肯尼以臂代腿,以手带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不仅可以独立的正长生活,而且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因为它不仅是半个人,而且仅有14岁啊!

我掩卷深思,肯尼顽强不息,追求生活,他是前进在人生道路上的强者!他是个最平凡的人,那身影越来越大,矗立在天宇间。不知何时,我的眼睛模糊了。透过眼帘,我又隐约看到了那行小字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它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明了。或许命运对肯尼是不公的,但肯尼却给了命运一份最完美的答卷。想到这里,我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力量震撼了仿佛肯尼就在我身边。

慢慢地,我从树叶中抬起头来,心中的激情仍在荡漾,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号:肯尼作为一个残疾人,都可以要求自己奋发进取,不依赖别人,而我们许多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健康人还不如肯尼?答案就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抚摸着生命的诗篇这几个字,狠狠的擦去了泪水,这泪水太渺小了!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第2页

《国学概论》读后感1000字


章太炎先生,清末民初余杭人,思想家、教育家,著作等身,鲁迅的老师。太炎并非其原名,也是个性使然,两次改名后,字太炎,后来大家就都尊称为太炎先生。太炎先生作为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学者、鸿儒,其学问在次,是其竭力践行学者的职责,给了他影响力,要不怎么被称为太严呢。

这本书用语言辞古今兼半,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读起来就会吃力,也正是白话加古语的行文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即便读起来有点磕磕绊绊、却越咀嚼越有味,被诱导着读完了,而且收获颇丰。

国学,对于中国人来讲,上过学的都知道,最普及的唐诗宋词,《论语》《老子》《中庸》《大学》《四书五经》等等,但就国学范畴和概念,平时接触的不多,也没去探究。太炎先生,也是因为作为学者,有责任义务就国学进行一个探究梳理,免得后人们误入歧途,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书中对国学有个清晰的界定,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还对如何研究国学提出了方法,辨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人情变故、辩文学应用;对于国学的概论,除了太炎先生,还有其他的国学研究者著书,所以这本《国学概论》是否能够深刻、全面、细致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不敢妄断,但就我而言已经足矣,毕竟对于一般的非研究类的读者,能把太炎先生这本书读懂、读透已实属不易。

书中不仅涉及到国学概论,有一些古为今用、却有差异的词也进行了简要追溯考证,比如:小说,最初是一些小的、级别的地方官吏的师爷对上级的进言,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当今小说;经典的经,是指用一个线绳穿起来的记录文字的竹简,后来就将具有传世意义的书籍称之为经,比如诗经、圣经、金刚经等等,和尚念经,念得是经书;典是制度、规范;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仅满足了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部分文字也有了新的解读。

国学分类相对好理解,但是后来的研学方法就值得探究了,作为学者,这些方法的确可以,我这里有个疑问,就是古为今用,这个用对我来说是重要的,至于《论语》中,是孔子讲的还是他的弟子讲的,是孔子跟着老子学的还是自创的,这个对于像个几千年的当今来说,实属意义不大;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只要饭菜质量安全、可口,大可不必去探究这食材的来源;因为有检验部门把关;由此看,国学的真伪、扬弃,我们就拜托给大师、学者作为我们读者的精神食粮的检验官即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有骨气、正气,有人问:您知道是的话,答曰:不知;我觉得我吃的是饭、饭菜好至于谁做的,我们跟关心的是饭菜的口感;国学,像是浩瀚的宇宙,仅仅唐诗宋词,即便是诗学家也未必个个精通记得住;即便是一本道德经,里面的内容也不是句句都是真理,弱其智、实其腹,就是愚民政策,近似于文革时期的读书无用论,批判学者为臭老九、关牛棚;那些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经典名句值得颂扬,糟粕嘛就算了。

遗憾的是,本人古文功底浅,对书中的一部分词汇上网查了也没有结果,还有许多一知半解的地方,打算有时间再读几遍,争取像研究人员一样,对国学真正有一个全面、深刻、细致的认识,而不仅仅只是应付饭局酒局。

读后感《《诗篇概论与默想》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