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幸福的教师有感

读幸福的教师有感

读《幸福了吗》有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读《幸福了吗》有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读《幸福了吗》有感

周金艳

在浩瀚的书海里实在不知道挑什么样的书看。因为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看书了,突然看见《幸福了吗》,一看作者是白岩松,便翻了一下,看了序就决定把它看完。

白岩松一直是我比较欣赏和尊敬的新闻人,全书主要以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回顾了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和世界的一些要事,比如舟曲泥石流、08奥运、汶川地震、禽流感、SARS、"9.11"等一系列新闻热点事件。他在回忆中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央视的成长、中国的成长。虽然他写的一些事情我略有了解,甚至经历过,但是记忆已经很淡了,透过他的视角再回首时,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只有浅浅的哀伤、感动或兴奋。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他讲到了自己的童年、中学和大学的日子。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个严肃、中正的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居然"窃书",被人抓住还自报家门叫"常振铮"(当时广播学院院长的名字);偷换同学乘车月票上的照片逃公交车票;在宿舍里废寝忘食的看金庸古龙;半夜在学校卫生间借着灯光打麻将…… 读着读着,感觉那时的他仿佛是另外一个人,不过,静下来想想,在青春年少的岁月,谁没有做几件疯狂的事情呢?也许,没有疯狂过的青春不叫青春。

看着别人一路高歌、一路精彩,忍不住也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竟也有一首歌可以相伴——《一直很安静》,配着阿桑那沙哑的歌喉,倒也挺合拍。艳羡么?遗憾么?沮丧么?应该有吧,但是幸福是别人的,自己的幸福还得自己去争取。在这本书中,对于幸福,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我想也用不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会给自己一个幸福的定义。

我的幸福很简单,也很难。因为我拥有的东西已经很多,比如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有可以谈心的朋友、老公还不错、有可爱的宝宝、虽然不小了但偶尔还会做做梦等,但是我想要的东西更多,比如家庭一直和睦、家人一直平安健康、一直有可以谈心的朋友、老公对我一直很好……看看,加上一个"一直",很多平常的东西就不再平常了!现在拥有的东西,以后不一定会拥有,现在没有的东西,以后可能会拥有。

总劝别人要懂得知足,也总告诉自己不要羡慕别人的幸福。好好想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并朝那个方向努力!回答是我想活的更幸福、更阳光,哪怕生活中有阴霾,哪怕一路上有艰辛!幸福不就是走出阴霾的瞬间,坎坷之后的平坦吗?(作者单位:红星一场学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幸福了吗》有感900字


这本书是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的,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者语言幽默、深刻、平实生动。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困惑,这个人也是你。作者在序言中写道:一个人走得太快了,他停不下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走了,他说他走得太快,要等一等后面的灵魂。是啊,看这个盲字,是眼睛死了,那么忙难道是心死了?这个世界大家都在忙,为国家,为名利,为个人,为了一切的一切,人们的内心非常的浮躁与不安,那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幸福呢,本书给了我们一些方法。

作者总结了他人生中过去的四十多年,回忆了他人生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他这本书是总承上一本书《痛并快乐着》写的。第一篇写的是我在央视,是主人,也是过客。写了他央视的种种故事,非常生动,形象,读来令人很大的感触。书中还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些故事,他那时非常贪玩,也玩得非常开心,他那时七十年代的生活风貌与生活场景也历历在目,令人感同身受。那时纯朴的民风,美好的人际关系,幸福的童年生活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品味。他也写了他的求学经历,大学生活,那真的是书中可圈可点的部分。他的生活在二十多岁以前是那样的充实与幸福。

他也写了自己工作的几件辉煌的大事,比如三峡大坝直播,香港、澳门回归的直播,北京申奥的直播,北京奥运的直播,岩松看台湾,非典直播等等。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他作为一个媒体人亲身经历的,并且由他当央视的主持人来直播的。他对这些大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他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他的经历是如此的丰富。他把这些娓娓道来,真切可感。

他还写了感动他的一些人和事,比如他主持的感动中国的一些人物,他在经历重大事件看到的一些细节与事件,他自己做的一些决定与事情,他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他细腻、有情有义。所以,这本书真是一本值得感动的书,有趣、深沉、厚重、丰富、幽默。讲了一个媒体人四十多年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感悟。

有一次,释迦牟尼沐浴后,正在朝拜自己的像,他的弟子看见了,不解的说这是为什么,那像是弟子用来祭拜您的,您为什么要朝拜呢?他说求人不如求已。人生应该有信仰,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我们所有人都在路上,在找寻幸福的路上。你幸福了吗?

这本书应该让你有些感触吧!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2010年10月第一版印刷。白岩松出生于1969年,和我一样60年代生。《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的记录。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更多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他1995年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更多诱惑也有更多约束的人。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意味深长。

幸福了吗作文800字


人生在世,即使自己生命的主人,又是他人生命的过客,在纷繁的世间,我们常常疾步而走,甚至不得不跑步前进,如果走得太快,倘若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很自如的评论他人的经历,他人的做法,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那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还会这么清醒,还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选择吗?现在我所面临的选择也充满挑战,是该照着我渴望的去做,还是向现实低头?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总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或许在过去看起来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在不得已中,我已经习惯,少了以往的抱怨,多了些许的自我安慰,还好,不算太糟。其实,抱怨又有什么用呢?那些不如意会因为你而改变吗?是不是长大了?还是已经老了?每每回忆起自己初中时抱怨住宿条件的艰苦,也会觉得可笑,这点儿苦算什么,以后要吃的苦,要走的弯路还多的是,能使自己平静的去面对吗?或许现在内心的平静也是一种奢侈。

也因为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背后的故事,我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节目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的坎坷,有些记者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在那些光鲜的背后是那些媒体人365天不间断的奋斗。确实,每条路都不好走,想要成功,都不容易。

我不希望自己的青春只是烟花,瞬间的绽放虽然点亮了夜空,却没有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我希望我有的不只是属于这个年龄激情和憧憬,而是有更多的理性和思考。偶尔也会觉得手足无措,也会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会彷徨,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付出会不会有结果,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前进,我依然愿意去尝试,我依然愿意乐观向前。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一:《幸福是什么》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实,我也似乎觉得这也太孩子气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片童话故事后,收到了启发,找到了答案。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通过共同的劳动,砌了一口井,做了一件好事。智慧姑娘代表森林里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牧童问:“幸福是什么?”智慧姑娘要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10年后再到这里相见。10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边又相见,他们有的当医生,干各种杂活的,也有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他们都说,用自己的 劳动,做了对别人有益的事,别人幸福,自己也感到幸福。

掩卷沉思,智慧姑娘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拨开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我不经为过去的幼稚无知而羞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见得。凡事要看具体情况。电影《红楼梦》里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幸福吗?别说我们对他的生活有看法,他最终自己都觉得那种“幸福”难熬。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日子过的艰苦就不幸福?也不见得。方志敏烈士为了革命一生过得都是清贫艰苦的生活,可是,他在《可爱的中国》里不是讲了他的一生是乐观,幸福的吗?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幸福观。一辈子只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幸福不用说是低级的,他的一生也是无价值的。因为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是很好地尽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应尽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你看,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他们放弃了自己舒适的生活,远离家乡,来到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苦涩的地下水,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猫耳洞。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懂得为人民吃苦就是光荣。他们的崇高心愿“战死沙场我心愿,祖国人民要安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的

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他们的心愿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革命导师马克思有句著名的格言说的对,“能使大多数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智慧姑娘,我感谢你!你使我变得成熟多了,你使我不仅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而且,是我懂得今后我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该怎样做人!

篇二:《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

--《幸福了吗?》读后感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近,看了一本书,白岩松写的《幸福了吗?》,从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幸福是什么的答案。

《幸福了吗?》是对现在这个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白岩松字里行间显露无疑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是什么??以及对每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吗??。

无论是白岩松对身在CCTV,身处名利场的剖析,还是近十年申奥、SARS病毒、汶川地震、08奥运等新闻事件的评述与回顾,自始至终饱含着反思与拷问:当今的中国人,幸福了吗?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物质丰富了,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有些人既有钱又有时间;有些人有钱没时间;有些人没钱有时间;有些人没钱没时间。很多人永远在挣钱,却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永远在忙,忙这争名夺利,连静下来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都没有。欲望,让人身心疲惫。白岩松因此发出了这样的拷问:挣钱为什么?人,是欲望的主人还是奴隶?

?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

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要一直向前走,而是要善于回头寻找,寻找那些内心的小小幸福。白岩松认为,每一个人,富裕之后,总该信仰一些什么,比如真诚,友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物质财富与幸福之间不但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甚至根本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一个拥有财富、名誉和权力的人,的确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享受,甚至得到别人的尊敬,他在得到这些的时候,当然会很幸福,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并不能持续。在他得到这些的同时,他还要面对很多的烦恼,比如为升职不成而烦恼,为和同事吵架而烦恼,为家庭不和而烦恼,为怕失去而烦恼……其实,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幸福和财富本来就没有任何联系,幸福所表达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那么如果你想要追求幸福,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你拥有了多少的财富,在心外,根本是找不到的,要追求幸福,只能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让生命的脚步慢下来,放轻松,听好听的音乐,读好看的书,欣赏一路的风景,用心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这就是《幸福了吗》所主张的生活状态,以及应当追求的幸福。 ?忙?,是对生命的真正浪费。现在,人们都在提倡?慢生活?,就是让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每天有时间想想自己在做什么,想得到什么,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放慢脚步,歇一歇,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而不至于被欲望淹没了整个心,以至于丢失了自己。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

?幸福在哪里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 ,别人,便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域。??钱和权,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以上文字来自本书的自序,表现出了白岩松一贯的犀利,字里行间直指我们的内心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的春天,中国在未来的目标中,提出了‘尊严’二字,提出它,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意味着,中国这辆自行车,正在寻找新的动力。??在尊严之中,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包含着民主自由、公众的权利,包含着幸福、包容、平等、体面而又开心的生活。??然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是发动机;建设尊严,却必须有国家的信仰支撑。或许,一个社会寻找信仰的过程,正是尊严的建设过程。? ?我看重未来十年,中国新动力新改革的试水和成长,不会过于乐观地认为一切顺利,也不会认为十年后的今天大功告成。成长,是未来十年最让

人好奇的东西,因为它与我们所有人的幸福有关。??未来十年,我们都还在路上;期待十年后,我们开始收获幸福、信仰和笑容!?

以上文字来自本书的代后记,发人深思,也充满希望。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让我们都从自己做起,寻找自己简单的幸福吧!

锡铁巷社区 华家乐

篇三:《享受与幸福》读后感

《享受与幸福》读后感

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我看了一本名字叫做《享受与幸福》的书,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享受?什么是幸福?这本书引领我的心灵到达了一个新的领域!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享受与幸福》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作为教师这本书更是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首先要始终相信自己。

朱永新先生说: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安装了成功的密码,安装了成功基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找到这些密码和基因,从而赢得辉煌的人生,无论你是智是愚,是健康还是残疾。朱永新先生还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例子:聋哑人周婷婷。盲人戴维。甚至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 凯勒,他们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破解了自身的密码和基因,获得了成功,我们是如此的健康,如此的年轻,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有什么理由可以倦怠呢?我相信自己会使每一个学生鼓起自信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去破浪远行。我也相信自己不仅仅是个教育园中默默耕耘的教书匠,我会成为幸福的收获者,会朝着科研型的教师去努力,会寻着成功者的足迹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其次,要努力控制自己。

朱永新先生谈到自我控制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有所为告诉我们一定要认准目标,全身心地投到这项活动中去。有所不为告诉我们要战胜与自己的决定相对抗的一切因素,其实这一点尤为重要。当今这个世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学会耐住寂寞,抵制诱惑,克服自身的惰性,做学生征途中的号角,夜路上的火炬,航程中的灯塔,指引学生不断的前行。

最后,要坚持撰写日记。

朱先生在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日记在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日记,是自己教育生命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簇簇花絮,可以记下前行路上的收获,可以为自己的成长之路铺垫出绚丽的颜色,若干年后,再次翻看,整理,可以使自己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为自己的生命之路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有过很多次的激动、兴奋和感慨,但是很多次都是在忙忙碌碌中让这种感觉慢慢的淡去,消失了,等到有时间想提笔记下闪光的时刻时,却已没有了灌注笔端的激情,找不到了那种感觉。朱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经历,不得不使我们扪心自问,我们难道比这位市长、校长还忙吗?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到汗颜,不得不承认是我们的懒惰在阻碍着我们。朱先生还引用了毛主席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来说明事业成功最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受朱先生的影响和启迪,我也决定坚持写教学日记,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的记录每一个挫折与失败,进步与成功,享受每一份感动与欢欣,我并不奢望多年以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只希望自己不是在重复所谓的教学经验的教书匠,不是在重复的过着每一天,希望能做一个有心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朱永新的理念,喜欢那激人上进的话语,喜欢那种大家的人格魅力,喜欢那富有诗意的书名:享受与幸福,让我们也一同去享受每一天的灿烂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享受教学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享受那些可爱天真的孩子们,在享受中体验生活的幸福,体验工作的幸福,体验来自孩子们的幸福,让我们共同幸福着教师的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一)

读了这本书,我丰富了对幸福理解的内涵。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愉悦,有人说幸福就像脚上的鞋,合不合适自己最清楚。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别人眼中的幸福并不一定就适用于自己。幸福是简单的,是朴实的,是琐碎的,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思考着怎样才是幸福,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我认为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任何一项的创造都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与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补差,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眼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幸福了吗》读后感(二)

第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了《幸福了吗》这本书时,我就被这个书名深深的吸引住了。是呀,我幸福了吗?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的关爱,有亲人的疼爱,有朋友的帮助,难道这就是幸福吗?

我翻阅了整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以此点出种种幸福。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他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白岩松很幸福,因为他岗位独特,有幸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他能接触国家领导,当面向领导建言;因为他去过美、日和台湾,留下许多观感;因为他采访过许多的名人,耳闻不如眼见;因为他痛并快乐着,思考写作是他的习惯;因为他身在名利场,却从不惧怕各种考验;因为他立足本职,思考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因为他广交朋友,受到普遍的信任和喜欢;因为他敢讲真话,敢于把实情写进书里边;因为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向前!

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其实,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幸福是什么呢?家和万事兴!除了我的小家,更主要的是我的大家。山上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同事间从早到晚,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可以说相处的时间、说的话比自己的家人还多。脏活、累活我们总是一起干,不分你我,我们胜似一家人。爱生活,爱山上,爱我们山上的每一个人就是我的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三)

这本书我是一天半读完的,书中延续了白岩松主持的一贯风格,讲述朴实、生动,又是对现实社会的质问,不仅仅从单个方面去看待事件,可能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习惯,总是从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事件的本身。书中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闻人,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人,从国家的高度,新闻的真实性,来面对工作,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情况,毕竟作为一个新闻人,他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说的好那是自然,你就是靠嘴吃饭的,说的不好,就成了万夫所指。他在书中说的一句话非常好:你靠嘴生活,也活在别人的嘴里。

人进入40,按照古语来说应该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岩松看来,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毕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敢闯、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后仿佛又是一个高峰,什么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问题、办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书是《痛并快乐着》,我在阅读完《幸福了吗?》后,有幸拜读了这本三十岁写成的书,因为是读书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再加上作者十年来的阅历又增长不少,我个人认为这一本写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内容,使整本书看起来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鲜活的人生经历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书中还附有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讲得也是很精彩,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推荐大家看看,在网上也可以找到的。

三十岁写了本书,42岁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证明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书。记得有个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写一本自传,这一生过得也就算充实了。 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写一本自传,不必出版,与自己的亲人好友共同欣赏也就很满意了!你需要预定么?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幸福了吗》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幸福的教师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