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怅望千秋读后感1000字

怅望千秋读后感1000字

读《中国精神》有感---大爱千秋。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读《中国精神》有感---大爱千秋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中国精神》有感---大爱千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响声震天,天塌地陷,通信中断,电力中断,**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国家领导人来看望灾区人民了,人民子弟兵来救灾区人民了,医护人员、志愿者来帮助灾区人民了!中国人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起来战胜这场灾难!

在这场灾难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事:小林浩不顾自身安危勇救同学、为了保护学生牺牲自己生命的年轻女老师汤鸿、强忍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警察蒋敏、还有许许多多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的志愿者们,在那时那刻他们的脑海里都只想着"快!快!再快一点!时间就是同胞们的生命啊!"

这许多感人的画面深深的刻在了所有中华儿女的脑海里,我深深记住了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身影。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地震发生的时候,谭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在这危难的时刻,谭老师完全可以一步迈出教室,逃离这摇摇欲坠的危险之地,但是,他没有!他立即组织学生有序的离开教室,跑向空旷的操场。在教室倒塌的一刹那,他张开并不强壮的双臂,牢牢护住来不及逃出教室的四名学生,而他,就在那瞬间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救援人员掀开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水泥板,这张开的双臂永恒了那一刹那的世界,诠释了充满爱与责任的师魂,闪耀出了伟大的人性的光辉!

谭千秋老师的报道,我是流着泪读完的。师魂平凡,却在那一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生命宝贵,教师的责任却在那一刻让他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有一种爱叫大爱,有一种永恒叫千秋。谭千秋老师,您是爱的播种者,携着生命的辉煌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会记住您最后的俯身所造就的伟大师魂,您不死的英灵,一定会给天国带去朗朗的读书声!

谭千秋老师只是千千万万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身边的老师们,在危急时刻,也是千方百计让我们安全撤离危险地带。虽然我们这里只是被波及的周边地区,可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突发事件的我们来说,那无疑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片。幼小的我们惊恐的相互对望,这时,班主任李老师急冲冲的冲进教室,拉着我们就往外跑,边跑边喊:"快、快,是地震!跑到操场空旷的地方去!"拉出几个同学,把我们推向楼梯间,李老师又快速的返回教室,继续拉出其他的同学。直到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了,李老师才拉着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冲到操场。而这时,广播里面也传来校长因紧张而有些变调的声音:"同学们,请快速离开教室跑到操场集中!各班老师清点人数,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那一刻,我觉得老师们就像妈妈一样,护着自己的每一位小孩。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给我们难以忘怀的心痛,但是,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举动,却让我们永远感动!逝者已逝,存者自强,让我们为逝去的生命祈祷,带着他们未完成的心愿,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大踏步前进!

**市实验小学校六年级二班钟婧男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首义精神耀千秋》有感600字


【第1篇】

今天是端午佳节,我读了《首义精神耀千秋》这本书。读着它,我的心中热血沸腾,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看到了一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地主们的手中,而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重重盘剥之下,陷入了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并且当时的清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而每年消耗的饷银却占清朝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军队内部的腐败也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一个国家一旦落后,就会处于被挨打的局面。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腐朽的清王朝政府不得不与列强主义国家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和屈辱。看到这里,我心如刀割,为生活在那时的中华儿女感到心痛。

尽管受尽磨难,但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华儿女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反抗和斗争。当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运动相继失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此,无数的爱国志士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发动了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那些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又想到现在有的同学在如此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下,依然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着实不应该。我们应该勇敢地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刻苦学习,顽强拼搏。长大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振兴中华,来回报祖国母亲对我们的爱。

【第2篇】

我读了这本书,被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所感动,我们的先辈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和清军顽强斗争,才换回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我们一代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仅仅是浪花一朵,然而中国革命的一百年历史,却是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在中国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众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许多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意精神,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辛亥革命这是一段改写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向人们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志士。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多次起义,前仆后继,血洒中华大地。

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光荣和骄傲,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缅怀先烈,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把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阳光雨露,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一切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2006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地震,造成了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危难时刻,有人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大灾大难前方显大仁大义,危难之时给我们留给我们无数感动。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涌现出无数令人感动的人物。其中就有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民教师。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5月12日下午两点多,谭老师正在教室给同学们上课。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可见,谭老师的反应多快呀,在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学生,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
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那一刻老师的双臂就是天使的羽翼。读到这里,我的内心被震撼了。谭老师真伟大,面对生死他毫不犹豫,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只想着救四条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新生命。因为他知道他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不能让这场灾难夺掉他们那么年轻那么灿烂的生命,此时的他心中完全没了自己。他的果断临危不乱让四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老师一生恪尽职守,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大爱无私。正是这个姿势挽救了他的四个学生,也感动了所有人。他以身作则,用爱和责任诠释了自己的灵魂。
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但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却愈发绚烂!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许所有的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这些老师的“本能”正是刻在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大爱”。
我敬佩你,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名著读后感:读《首义精神耀千秋》有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响亮的呼喊声仍在我们耳边回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辛亥革命也从此烙在了每一位中国人心中。一个世纪过去了,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他包含了太多的悲愤与无赖。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思想沉闷,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而无耻的英国为了牟取暴利,不断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在广州开展禁烟运动,严查烟贩。英国政府得知后,便向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世界闻名的圆明园也因此被毁。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他包含了太多艰辛与困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组织。1911年10月9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革命团体共进会机关,起义计划意外暴露。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各部负责人设湖北咨议局为总司令部。这儿便成了革命的军政指挥中心,随后在此组建了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爆发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群众纷纷到处掀起自发的反抗斗争,革命浪潮如火如荼,敲响了腐朽的清王朝丧钟。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他包含了太多的兴奋与自豪。

1911年12月11日,来自17个省的代表集聚南京,商讨建立中央政府,并决定于12月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的新纪元。

100年过去了,在这100年里,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牺牲,百折不挠;在这100年里,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昌城头的炮声渐渐远去,起义门前的硝烟也渐渐散去,历史的车轮走过了100年。

逝去的是岁月,永恒的是辛亥革命精神。他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而俱长。让我们以新的风貌,新的作风,新的奋斗,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实现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强国理想,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义精神耀千秋读后感


首义精神耀千秋读后感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彭浏阳路上来往行人如织,还有首义园、起义门、烈士祠、楚望台,他们承载了一段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给我们以启迪,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种种意义,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耀千秋》读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校给我们发了《首义精神耀千秋》这本书,我认认真真读了书中的每一篇故事,知道了很多关于辛亥革命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

辛亥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先烈有许多,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秋瑾、徐锡麟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杨洪胜烈士还是我们谷城人呢。这些革命先烈身上展现的是光耀千秋的首义精神,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的历史要铭记,革命先烈的精神更要发扬!

我是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虽然我不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勇敢,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努力学习,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中国精神》有感---大爱千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怅望千秋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