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笔记表

读书笔记表

放学后的课程表读书笔记。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放学后的课程表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放学后的课程表读书笔记

当你看到《放学后的课程表》这本书时,你一定很惊奇,封面上为什么会有一只奇奇妙妙的校园老鼠给小男孩讲故事。这是怎样的一只老鼠?它又给小男孩讲了哪些故事呢?

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打嗝儿—一年级老鼠讲的故事,你猜,我手里是什么—巡夜警卫室老鼠讲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第六个故事:学校好可怕—音乐教室老鼠唱的歌。故事是说五条鼻涕虫觉得学校好可怕。为什么学校会可怕呢?因为学校里每个教室里都有盐。语文课在学习“盐”这个字,试验室里在做溶化盐的试验,音乐室里大家在唱盐的歌。鼻涕虫如果碰到盐就会死掉,所以它们在学校开放日参观完校园后争先恐后,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了学校。

这本书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故事是按一年级、二年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那只校园老鼠曾经经历了一场大火,其他老鼠都死了,只有他活下来。校园老鼠都很喜欢讲故事,他们在每年的春天、夏天和冬天都举办故事会,可是现在只有它一只老鼠,所以它就给小男孩讲了以前那些老鼠给他讲的故事。总之,每个星期一,它都给小男孩讲故事,小男孩从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这就是小男孩星期一放学后的课程表。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放学后读书笔记300字


【内容简介】

放学后,三个小朋友把书包往树上一挂,就跳起了皮筋。小树都快被三个大书包压弯了,一位大姐姐看见了,把书包从树上取下来,三个小朋友见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知道自己错了。

【好词】

欢快地奔出、一块空地、可怜的小树、细细的腰、重重的书包、圆鼓鼓的书包、挺直了腰杆、异口同声、合不拢嘴

【好句】

1、可怜的小树弯着细细的腰,皱着眉头,嘟着嘴巴, 非常生气。

2、小树挺直了腰杆,长长地舒了口气,露出了笑脸。

【我的收获】

放学后(读后感大全)


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学后(读后感大全)”,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放学后》读后感这次我读了《放学后》这本书,它的作者是东野圭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清华女中教师前岛多次发现有人预谋害他,不料在几次侥幸逃过之后,学校的村桥老师突然在更衣室被杀。在猜测与调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竹井老师被害一事,这一次前岛似乎更确定凶手的目标是自己。后来在前岛与一名叫高原阳子的女学生的对话中,前岛知道阳子意外地听到了整个更衣室的谈话,并且告诉了前岛一些重要信息。于是前岛根据一系列线索,得知了凶手是衫田惠子和宫坂惠美。在前岛老师震惊这一事实时,却在回家的路上被自己的妻子所伤。至此,全文完。读完这本书,我对于结局感到十分意外,前岛在得知凶手之后喝了些酒,在回家路上却被自己的妻子所伤。看到这里有些意外,但是想想前面作者对前岛妻子的描写,可以推理出前岛的妻子对前岛其实有很大的怨言。前岛非要他的妻子打掉孩子,并且平常对他的妻子十分冷淡。书中还写到了她的妻子会悄悄地很小声接一些电话,并且在前岛回家时,满脸红光,因此可以推断出他的妻子出轨了。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有想过裕美子奇怪的行为举止,我以为杀害竹井和村桥的是她。但是又觉得她并没有什么作案动机。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让我十分钦佩作者的一个地方是,作者在描写密室谋杀时的场景。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本无法想象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密室。并且对衫田惠子的描写,让人觉得她只是一个和前岛发现被害人的学生,与凶杀案无关,但读完全书之后发现,原来惠子只是在贼喊捉贼而已,手法实在高级。如果说村桥的死让我有些猝不及防的话,“小丑”的死就有些情理之中了,但小说妙就妙在不但酒瓶掉了包,连人也掉了包,本该在运动会上扮演小丑的前岛却被倒霉催的竹井顶了包。再加上从一开始前岛描述自己三次险些遭遇“意外”的经历,更让我确信这一切都是要谋害前岛的阴谋。这篇悬疑的小说,对于悬疑部分描写十分到位,有调理有逻辑性,尤其密室杀人的布置,很奇妙的“两根木棍”,将密室封死。我觉得这篇小说也讲到了人与人之间,对对方的尊重。因为村桥老师对待学生很不好,于是他死后,学校将村桥罚过的学生名单公布出来,让警官一个一个地去询问。这其中高原惠子就是一个受害者。我觉得就算她没有杀人,但是经过警官的询问之后,大家对待她的目光也会有些不一样。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却硬生生地被老师被学校逼成了一个不良少女。这本书的背景是在一所女子高中,里面都是一些1617岁的少女。其实女孩子的心思很难猜,她们会很在意他人的眼光,宫坂惠美就是因为受不了两个老师的目光注视,选择自杀。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女子学校应该要十分注重对女孩子的思想教育,多给她们一些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给予她们一些尊重,不可以像村桥老师那样时刻对她们抱怨。总的来说《放学后》是一部逻辑严密、文笔细腻的小说,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需要细细品味。

《放学后》读后感600字


《放学后》读后感600字
当某人给我推荐东野圭吾的时候,以为是个推理新人,当我看他的介绍才吓了一跳,《白夜行》《绑架游戏》《神探伽利略》,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日剧。其实最近几年除了大河剧,日剧已经很少看了,看这些只是因为有几个我喜欢的演员:山田孝之、绫濑遥、藤木直人、柴崎幸等等,但当时我被明星的光芒笼罩,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原著后面的名字。
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日本推理小说了,我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看的下去。故事的开头虽然直接就是杀机四伏,却并不特别吸引我,毕竟这么多年看的书太多了。但是,学校、教室、安静的走廊、谈钢琴的女孩,这些影像却让我没有能够停下来,一直到看完,内心却有淡淡的悲凉与不畅快。
小说整体很有日本电影的风格,特别是像一些纯爱片。节奏舒缓如轻轻流淌的小溪,不是没有高潮,但即使是在杀人,我却仍然宁静如常,深陷在这种宁静中,不想让任何的人和事来打扰,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小说中。
表面宁静的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故事,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东野用平缓流畅甚至是有点平淡的语调,为我们慢慢的道来。因为是推理小说,读者会很注意一些貌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但作者点到为止,不着痕迹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终让我们忘掉。就好像现实中的一些小事,当我们把它们忘掉后,它们却在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冒出来,变成一个狰狞的恶魔,将我们吞噬。
密室杀人让我看的都有些麻木了,比如以前看金田一,几乎全是密室类,还有什么《黄室奇案》,还有什么西村京太郎、阿婆的作品。所以当这个故事里再次出现密室,我的第一感觉甚至觉得有点无聊。继续下去才发现,作者的密室不过是个道具,而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杀人动机而不是杀人手段。
侦探出场了,这个老兄既不是明智小五郎、福尔摩斯这样的神探,也不是个笨蛋,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很敬业,也很专业。但女高中生的心理世界却不是他所能了解的,找不到杀人动机,也就无法破解密室之谜。在成人的心里,年轻人的就是一群鲁莽易冲动,思想单纯的动物,而年轻人又认为成人都是些世故的,肮脏阴暗的、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虚伪的家伙。年轻人的世界成人搞不懂,成人的的世界年轻人厌恶。两代人的鸿沟在作品的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主人公虽是名教师,却游离于两个世界中,有时候两边不讨好,有时候却又两边都有生存空间。有趣的是,《放学后》被第31届的江户川乱步奖提名时,有部分人表示反对,理由就是杀人动机缺乏说服力。这恰恰呼应了故事的主题,在人生的激流中,有人被磨成了圆圆的石头,有人在沉默中抵抗,也有人迎头冲上去,被撞的粉身碎骨。
终于到了最后的推理,场景中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连接在一起,好像电影一样,闭上眼睛就能出画面。两个人平静的对话中,我却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凉意,心被揪住了一样。最后那句:我再没有什么可以指导你们的了,透露出无比的沉重与悲凉。
当我认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剧情却又一次让人大吃一惊。而那个名字出现时,我暗骂自己真笨,明明作者前面都有提示的,自己却早已经忘掉。我仿佛看到东野这家伙在一旁坏笑:怎么样?又被我耍了吧?我淡淡苦笑,关掉了手机。

《放学后》读后感500字


自己一直是个侦探小说迷,所以大名鼎鼎的东野圭吾是必须知道的,不过他的书之前只读过一本,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读了两遍,哭了两遍。

因为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赖以为生的工作上,所以一直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读,但是最近怀孕了,打算让自己保持好的心情,所以做些自己喜欢但是之前没有花时间做的事儿,第一件就是读侦探小说,之前买了五本东野圭吾的书,刚刚读完了《放学后》,虽然不如读《嫌疑人X的献身》感情那么激烈,但是也是感受颇深的。(以下有剧透,想自己读的慎入)

当然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复杂多变,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从小说中不断披露的一些细节中,我开始认为想杀作者的是她的妻子,后来认为是麻生老师,后来还认为是惠子,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凶手只是想制造有人要杀作者的假象,实际上想杀的另有其人!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强大的逻辑思维,我猜测他应该是个数学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也特别善于思考。

另外,小说对于细节的描写也很到位,无论是对于人物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还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画,都是栩栩如生,让我身临其境。非常佩服这样的作家,不过自己就无缘成为这样的人了,因为我的神经比较大条,不是那么细腻也不习惯那样,不过还是非常享受读这样的文章的。

接下来打算继续读东野圭吾的另外一本书《我杀了他》,然后再来分享感受~

《陈情表》读书笔记1000字


《陈情表》读书笔记1000字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读书笔记1000字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书笔记1000字

虽然时隔了千年之久,再读陈情表,李密当时那种矛盾两难的境遇却仿佛仍旧历历在目,那种毅然决然尽孝的拳拳之心依旧让人感怀不已。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本来,违背皇帝意旨,固辞而不就职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为侍祖母刘,敢冒陨首之险,上陈情表于晋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陈情表全篇更是没有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添加矫揉造作的粉饰,也没有隐瞒侍母之心。李密丝毫不怕龙颜大怒,丝毫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打动了晋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赏。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陈情表》读书笔记_2300字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读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情不自禁地去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书中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陈情表》,欢迎大家的阅读。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除了读到《陈情表》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之外,我还读到了令君王都为之动容的忠孝之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陈情表》读书笔记1500字


《陈情表》读书笔记1500字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陈情表》读书笔记1500字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陈情表》读书笔记1500字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o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放学后》读后感_400字


《放学后》读后感400字

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东西,青春期时内心敏感易受伤害,可能会因为一件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到颜面无存,萌生自杀之心。本该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恨意便像一粒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接着报复社会,报复他人,形成犯罪。

校园推理,密室杀人...都是我喜欢的元素。每每读东野圭吾的书都心生留恋,不舍得读完,害怕在读到其他同类型的书之后没有了惊艳的感觉。虽然我很想将他的所有作品一口气都读完,但理智告诉我一定要省着点读啊。

by 八百里路云和月

2018.11.26

《放学后》读后感_700字


《放学后》读后感700字

怎么说呢,自己看书没有自己的想法,大概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更是深深的感受到了吧。根据作者的叙述,刚开始觉得凶手就是阳子了吧,然后后来又觉得麻生似乎更有作案动力,与此同时,还在内心鄙视了一下麻绳的为人。直到后来又跟着情节变化,惠子,和惠美浮现出来。

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事,读整本书的过程,一直都坚信嫌疑人得目标是前岛,认为村桥和竹井的死都是误杀。最后才发现这是最错误的一个推断。但是到后来读到作者叙述前岛妻子的变化,想到结尾一定和她有关系,却没有想到在之前一次次掩人耳目的事故化险为夷,以为一切要归于平静的时候,她的妻子却成为了唯一真的想要杀害他的人。

令我震惊的是,作为学生的他们有如此的意志力和细密的作案思维。在花样的年纪,她们竟然敢去杀人。想到那句话,孩子这种纯洁的生物其实是倾向于邪恶的。在那种强烈的利己主义的思想操纵下,他们做出了违背道德更是违背法律的行为。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也可以体会到,在长期经受所谓的视觉强奸后,惠美的羞耻与无可奈何,自杀的绝望和走投无路。

前岛因为不敢承担对妻子对家庭的那份责任,而让妻子打掉孩子。虽然他心有愧疚,但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安慰妻子的行动。导致妻子失望过后,在别人那里寻求关心,导致他成为妻子追求幸福路上的最大的障碍。所以导致了最后自己的死亡。不过深有感触的是,即使妻子杀害了自己,在最后仅存的意志之下,前岛内心还是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甚至想怎样死去才能不让警察查到妻子身上。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堆前岛麻木不仁的一种惩罚吧。

本书同时写到了未成年人和家庭主妇两种极易产生心理疾病的人群。最后以悲剧结尾,大概也是因为悲剧才是人生常态吧。

《放学后》读后感_900字


《放学后》读后感900字

据说这本书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之作,书中以女子高中开篇,主要也是围绕着中学女生来写的。情节上面还好,最终杀人动机出来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不是因为两个老师强奸了惠美,而是惠美在自慰的时候被两个老师看到了,然后在以后看到老师的日子里,总是感觉老师会在脑海中浮现类似的情景,类似精神强奸,视线强暴一般,然后就想自杀,后来被惠子劝服,在惠子的帮助下,杀掉两个老师后,她自己魔障解放,练射箭技术都上升不少。书中想要表示的,中学时代的女生很敏感,纯粹,也许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让学生怀恨在心,或者心怀爱慕之情。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但是一言不合就要杀人,总感觉最终的理由比较牵强。

书中也曾说到“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轻易不得触碰 ,那极有有可能成为对他或她一生的打扰。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纯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时光的磨砺已让我们懂得逃避与忍气吞声然后慢慢遗忘自己曾经的青春。”并不是很赞同,我们如今的状态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阅历见识的积累而逐渐养成的,慢慢的内心强大 并且去体悟一切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在青春中发生的难忘的事情,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有些事情不需要什麽理由,但更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飘忽的缘由并非所有人都能懂。 有些事情你认为不值当的,但于我,比泰山重。 有些东西是需要拼了命去保护的。并非青春期女孩子的心思有多难猜多难理解。 仔细想想,其实所有人都这样,包括早已远离青春期的你、我。这句话还是很赞同的,很过事情都是也可以执果索因的。

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算是给自己一碗鸡汤吧。

这本书感觉没有体味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看了书评,大部分都是围绕青春的纯粹,不可侵犯之类的。但是或许那两个老师只是无心之举那?白白的丢掉姓名,作者最终还被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出轨者刺杀,真的是。。

《放学后》(精选读后感)


当某人给我推荐东野圭吾的时候,以为是个推理新人,当我看他的介绍才吓了一跳,《白夜行》《绑架游戏》《神探伽利略》,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日剧。其实最近几年除了大河剧,日剧已经很少看了,看这些只是因为有几个我喜欢的演员:山田孝之、绫濑遥、藤木直人、柴崎幸等等,但当时我被明星的光芒笼罩,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原著后面的名字。

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日本推理小说了,我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看的下去。故事的开头虽然直接就是杀机四伏,却并不特别吸引我,毕竟这么多年看的书太多了。但是,学校、教室、安静的走廊、谈钢琴的女孩,这些影像却让我没有能够停下来,一直到看完,内心却有淡淡的悲凉与不畅快。

小说整体很有日本电影的风格,特别是像一些纯爱片。节奏舒缓如轻轻流淌的小溪,不是没有高潮,但即使是在杀人,我却仍然宁静如常,深陷在这种宁静中,不想让任何的人和事来打扰,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小说中。

表面宁静的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故事,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东野用平缓流畅甚至是有点平淡的语调,为我们慢慢的道来。因为是推理小说,读者会很注意一些貌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但作者点到为止,不着痕迹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终让我们忘掉。就好像现实中的一些小事,当我们把它们忘掉后,它们却在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冒出来,变成一个狰狞的恶魔,将我们吞噬。

密室杀人让我看的都有些麻木了,比如以前看金田一,几乎全是密室类,还有什么《黄室奇案》,还有什么西村京太郎、阿婆的作品。所以当这个故事里再次出现密室,我的第一感觉甚至觉得有点无聊。继续下去才发现,作者的密室不过是个道具,而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杀人动机而不是杀人手段。

侦探出场了,这个老兄既不是明智小五郎、福尔摩斯这样的神探,也不是个笨蛋,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很敬业,也很专业。但女高中生的心理世界却不是他所能了解的,找不到杀人动机,也就无法破解密室之谜。在成人的心里,年轻人的就是一群鲁莽易冲动,思想单纯的动物,而年轻人又认为成人都是些世故的,肮脏阴暗的、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虚伪的家伙。年轻人的世界成人搞不懂,成人的的世界年轻人厌恶。两代人的鸿沟在作品的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主人公虽是名教师,却游离于两个世界中,有时候两边不讨好,有时候却又两边都有生存空间。有趣的是,《放学后》被第31届的江户川乱步奖提名时,有部分人表示反对,理由就是杀人动机缺乏说服力。这恰恰呼应了故事的主题,在人生的激流中,有人被磨成了圆圆的石头,有人在沉默中抵抗,也有人迎头冲上去,被撞的粉身碎骨。

终于到了最后的推理,场景中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连接在一起,好像电影一样,闭上眼睛就能出画面。两个人平静的对话中,我却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凉意,心被揪住了一样。最后那句:“我再没有什么可以指导你们的了”,透露出无比的沉重与悲凉。

当我认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剧情却又一次让人大吃一惊。而那个名字出现时,我暗骂自己真笨,明明作者前面都有提示的,自己却早已经忘掉。我仿佛看到东野这家伙在一旁坏笑:“怎么样?又被我耍了吧?”我淡淡苦笑,关掉了手机。

PS:突然想起,我应该再去看一次《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

《放学后》读后感_1100字


《放学后》读后感1100字

校长:栗原

理事长:栗原

教务主任:松崎

训导主任:村桥(后被杀)

历史老师:时田

数学老师:

1. 村桥

2. 前岛(曾任二年级B班班主任)

英语老师:麻生恭子

语文老师:堀老师

老师:山下

体育老师:

1. 小田(后接任训导主任)

2. 竹井

老师:贵和(校长儿子)

老校工:阿板

校医:志贺

【三年级A班】

1. 班主任:森山

2. 班长:北条雅美

【三年级B班】

1. 班主任:时田

2. 副班主任:麻生恭子

3. 学生:杉田惠子

【三年级C班】

1. 班主任:长谷

2. 学生:高原阳子(曾二年级B班)

【射箭社】

1. 顾问:前岛

2. 社长:杉田惠子

3. 副社长:朝仓加奈江

4. 社员:宫坂惠美(一年级)

【田径社】

1. 顾问:竹井

【剑道社】

1. 主力:北条雅美

【网球社】

1. 顾问:藤本

【排球社】

1. 顾问:堀老师

【英语会话社】

1. 顾问:麻生恭子

【裕美子】前岛妻子

———————————分界线———————————

从《解忧杂货店》看起,再是《时生》,近两个月看的是《白夜行》,还有另外完全不一样类型的《基督山伯爵》。《解忧杂货店》和《时生》严格上并不算东野圭吾的侦探推理小说,但它是我了解东野圭吾写作风格的两本小说,而《白夜行》真正意义上是我看的他以“日式推理”出名的推理小说中的第一本,拉上《基督山伯爵》原因之一在于它与《白夜行》一样属于长篇小说,一样有着碎片化的情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样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看这两本书我看的极其缓慢与不耐烦,我需要一边做笔记整理人物关系,一边烦倦于看似毫无意义的情节,但又得不留心于这些极有可能是小说关键的铺垫。所以看《放学后》我是极其轻松的,人物不多,字数不多,第一人称铺开,碎片化情节的写作方式较少,毕竟是成名作,也暂且视为处女座,相比这大后期的《白夜行》,故事还是简单点,但也不能不说精彩。

小说发生环境是在清华女中,也就是女子学校,人物笔记中,除去第一印象大多老师是男的,女老师都有携带,学生都是女学生,则为重点人物。

从不看推理小说,一来会使人着迷,二来烧脑自己脑子笨又不够用,看了《白夜行》之后还是有带推测去看《放学后》:①木棍顶住门的第一想法还是有想过门外线拉木棍 ②高原阳子是个品行差的学生,但我不觉得品行差的学生就不善良,也就是说不觉得高原阳子是凶手 ③北条雅美的推理,没有想法,但知道了推理之人也有可能是凶手,故意带歪方向。意料之外在于: ①毫不起眼的幸运箭竟然成了关键,完全忽视了它。②多处描写前岛妻子裕美子的不寻常细节有进入我的注意点之中,但一想村桥被杀裕美子不可能进入学校成为凶手,就将这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不作入人物关系笔记之中,不想,这个人物在最后还是冒了出来,虽说不是凶手,但也成了两肋插刀的人物。

精彩!精彩!成名之作也着实精彩。

《放学后》读后感_1000字


《放学后》读后感1000字

整本书气氛很压抑,以一个呆板的数学老师的角度来叙述,最后还留下了一个充满悬念的结局。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没觉得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光是开头部分就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不过东野大叔的书很多都是这样,越到最后越精彩,越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书中人物特点很鲜明,数学老师,像齿轮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没有很知心的朋友,前期的对话都显得很不走心,连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尤其冷漠。让人很想探究,究竟是谁会想要杀这么一个平庸之人。这样的人设让我想起了高二时期的一位数学老师,每天兀自的讲课,不管学生有没有在听课,也不管学生成绩的好与坏,不过这是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文中的前岛老师在深入了解后,在众多老师中却最有人情味。对他最为了解的阳子和惠子,都表现出了对他的好感和信任,这是对其他老师完全不同的态度。他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欠妥,给妻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然而,他正是了解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为了避免孩子变成另一个他,才会有这样的决定,这样想也能理解了。他对阳子前期是有误会的,把阳子想他寻求帮助当成是对他有特别的好感,然而之后却一直抱着愧疚的心想要尽量弥补。对待惠子,可能那一个吻多少让他有点动了心,不过他也并没有越距,在最后了解真相的时候也并没有过多的行动。旁观者看来他知情不报,不富有正义感,但就他而言,不过是想最后保护一次这两个可怜的学生。有种老母鸡护蛋的既视感~哈哈~对于他的妻子,他是内疚的,即使发觉了妻子对他的杀心,也想做最后的补偿,他应该会决定让整件案子变成悬案吧。
阳子也好,惠子还是惠美也好,本质上都是好孩子。每个青春期的少女,内心总是很脆弱,会因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而引发她们激烈的反抗。她们都在一定意义上被伤害过,这种伤害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老师。也许那晚的偷看两位老师并没有发现什么,可少女的内心是敏感而多疑的,会因为一个眼神,一个神情引发无限的猜想。
村桥老师看起来是死的大快人心,他为人严厉,说话做事不计后果,但他是个比前岛更负责的老师,虽然他死了,但他代课的班级却在课堂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种老师虽然在学生中不受欢迎,但出发点并不坏,很多学生可能会在毕业很久之后因为他培养的好习惯而感激他。
看东野大叔的每本书,都不会让人有释怀的感觉,抽丝剥茧后亮出的真相都那么令人心痛…

读后感《放学后的课程表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