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的梦想读后感600字

我的梦想读后感600字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在平常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课本,更多时候是在埋怨课本某部分内容编写得太难不好,难以执行,教完后学生不易理解等。但埋怨归埋怨,尽管课本中某些内容的编写“不合心意”,他们仍然按着课本的顺序、内容去教学,从不敢想,更不敢去变通课本。依然“照书请客”,绝对虔诚的课本执行者。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嘛!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是用教材当“例子”,当“凭借”,而是过多的分析、讲解、灌输,硬生生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语文课,搞成沉闷、单调、乏味、枯燥的样子。

那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挖陷井,重知识训练,对整个教学过程了然于胸,上起课来从容不迫,教学程序按部就班,课堂上波澜不惊,教学思维没有跳出教材本位框框的“教”教材的公式化的教学是多么难受啊。

对着这本厚厚的语文书,有种窒息的感觉,用它真是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今天,咱----决定----放弃----语文书。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带上一张当日的报纸与杂志,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让我的学生去浏览一丰富的网页,(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看看曹操墓,品品三国,聊聊诸葛。放开眼光看看,世界因为网络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一目十行,快速反应”的阅读已经更为引人注目了。我们现在还是死守着传统来教学语文,那真是跳不出语文了。时代的发展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和学生一道去阶梯教室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到《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感触一代枭雄风流与倜傥。电影里面有着人性最原始的剖析,爱恨情愁贪怨嗔痴,国家兴亡侠骨柔肠,交错纵横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人性百态,看到生命的苦痛与无奈。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带着学生读笑话、神话,或寓言,小小的文字里蕴含着大大的人生哲理。学生的经历毕竟浅薄,而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作品,懵懂的心开始有了些许关于人生的浅淡的轮廓。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词语盘点里近二十个词语,十个成语,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并要求写得尽量的短,语句通顺,且用尽可能多的语词。这时候,零散的简单的文字拼凑起来,却能勾勒出一篇任何画家都无法描摹的精致画卷。文字,或清淡如水,或华丽似锦,不管寥寥数笔,抑或洋洋洒洒,美的惊叹,学习的快乐在顷刻间流泻。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还是会好好的把《伯牙绝弦》上个一个星期,我知道,那种人生苦短,知音难寻的痛苦与无奈,那种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凄惨情感,用一曲《高山流水》诠知音,让一课《伯牙绝弦》振生心的阳春白雪般的感悟,是需要师生共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根据这西江月的词牌名写写我们的词呢?要求有一定的音律美,字数,句数与原文一样。

此时,信手捏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绪飞扬。他们滔滔不绝,有话可说。在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中,学生的心潮涌动了,文思打开了,倾诉的欲望会油然而生。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坐在电视机前和学生一块收看新闻联播。语文是教人说话写文章表达自己意见的课程,根本不需要太多说教的文章,而事实上很多说教性的文章并没有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换句话说,不爱国的人一样不爱国,麻木的国民依旧麻木。整天的大道理,只会让学生反感。也许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一个国际意外事件更能感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什么时候没有了语文书,课堂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公园,学校必将成为孩子们最幸福的天堂。

现实生活中的我依然沉浸在幻想的状态中。

语文是需要闲情逸致的,我真的不需要语文书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的梦想读后感


我的梦想读后感

于是迫不及待地拜读《我的梦想》大作。没想到篇篇精彩,字2020字2020珠玑,令人叹服。

本书分四部分:宏观思考、课程教学、教育杂谈、教育管理。每部分都各具特色。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读后的感触。

一、宏观思考,高屋建瓴

研究宏观教育政策不愧是作者的长项,宏观教育部分堪称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认同缺失课改不容回避的问题》《学校科研异化令人忧》《校本研究员在课改中扮演什么角色》等文章,高屋建瓴地分析教育政策和现状,让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我们迷惑、彷徨、气愤,甚至诅咒,但有什么用呢?暴跳如雷亦于事无补,倒不如坐下来认真思考,或许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李健便是这样做的。所以读他的宏观思考,我们丝毫没有远、大、空的感觉,而是觉得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可以说,他的文章为污浊的教育空气吹来一股清凉之风!

二、课程教学,发人深省

读课程教学这一部分,最大的感受是:内容发人深省,而且非常实用。其首篇《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便是一个典范。教育叙事研究这个词我是初次听说。以前,常为庞杂琐碎的教学事务而烦恼,读了本文后才知道,这些庞杂的事务也可以是教育研究的对象啊!作者拨云见日,让我恍然大悟。文中提出的顿悟法、教后反思法、跟踪记叙法等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皆切实可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读这样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

另外,《对话需引导有方》《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多元智能关照下的转差教育》等篇章,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我平时讲课激-情澎湃,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爱造势,常煽情。看到学生小组合作读得动情,议得热烈,我常常窃喜,认为自己的课上得是成功的、出色的。可看了《煽情过度是伤害》《小组合作不是镜中花》等文章,我简直如芒在背,无地自容:我太浅薄了!我以前都做了些什么啊!这些文章,简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可笑,让我面红耳赤;或者似一把尖刀,刺中我的错误,让我非常心痛。李老师的作品,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哪!

三、教育杂谈,一矢中的

教育杂谈也是《我的梦想》中精彩的篇章。作者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观点鲜明,一矢中的,令人拍案叫好。

《德育不仅仅是承诺》《善良不能作校训吗》《流动红旗可以休矣》等文章,写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但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可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随时对捕捉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且行诸文字2020。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朋友学习的。

四、教育管理,操作性强

这一部分只有三篇文章:《最后一节班会课》《批评,让学生变得更美》和《请扮靓你的教室》。数量虽少,但质量不低,与前面几章相比,毫不逊色!

第一篇介绍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作者模拟拍卖会的形式来开,可谓别出心裁。关键是,通过灵活的形式,学生深受启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短短的一堂课,也许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怪不得作者要说: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班会。我们的每一节课若都能有这样大的含金量,那该多好啊!

另外两篇同样精彩。《批评,让学生变得更美》向我们介绍了批评学生的技巧和方式,非常实用。《请扮靓你的教室》一文,立足于教室布置,着眼点虽小,但显示出作者惊人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相信每一位教师读后都会深受启发。而且这些文章中所提出的做法操作性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可以模仿、借用。

总之,读了《我的梦想》,使我对作者更加敬佩。作品的文笔不算出色,但这是受体裁和内容所限。教育研究类的文章往往比较枯燥,只能看出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智慧,而很少能展现出作者的文学功底。相比较来讲,《我的梦想》在这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作者在慷慨激昂或娓娓而谈中总是饱含深情,令读者受到渲染,禁不住拍案叫绝,大呼与我心有戚戚焉!

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读读《我的梦想》。我相信你读后一定会感到:开卷有益!

《我的心中有梦想》读后感


《我的心中有梦想》读后感
李子涵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心中有梦想》,讲的是乐多多小学五三班学生胡小闹,他说树立梦想很简单,但实现梦想才最重要。
读完之后,我也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梦想,想了好久,终于想好了,我要成为一名发明家,首先我要发明一台家用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看上去跟我们真人差不多,陌生人根本就认不出来,以为是我们家的一个新成员呢。我和机器人是好朋友,我每天放学回家,就跟他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快乐的,难过的都跟他说,他也常常会给我提一些建议。每天上学前,我会向机器人发指令,让机器人在家做哪些事情。比如:打扫房间,按时做饭做菜,洗衣……总之,他能包揽一切家务。
自从有了机器人,我们全家过得很开心。晚上,爸爸妈妈下班,我和姐姐放学了,一家人都回到家里,看到干干净净的房间,厨房里有香喷喷的饭菜,生活真是太美妙了!
想想将来的美好我做梦都想笑,为了让美好的生活早日到来,我必须要好好学习,掌握很多很多的知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为了梦想努力吧 !

我的梦想 (1500字)


我的梦想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

鸟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天空和白云之间翱翔;鱼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大海更深处漫游......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校长。

如果我的梦想实现了,我当校长的学校环境一定很美丽。学校里有清清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许多的荷花,有粉红色的,有淡白色的,好看极了。还会有一条长长的小溪,小溪周围有草坪,长着绿绿的小草,还有盛开的野花。同学们下课了可以在这里休息、玩耍。我想他们一定会很喜欢,因为在这里就像呆在大自然里一样。

如果我的梦想实现了,我当校长的学校还会有许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我们有专门的机器人,他们可以去管理教育那些调皮的小孩,让他们知道要好好学习。我们还有专门的健身房,不管天晴下雨,我们学生都可以在这里上体育课。还有专门的实验室,到每次上科学课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亲手去做实验,这样他们会学习得更好!

如果我的梦想实现了,我当校长的学校里的学生也很可爱,他们上课很认真,作业也做得很好,都知道努力学习。而且都很有礼貌,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其他的人都说我的学校里的学生是最好的!

有了梦想,才能快乐成长,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

童年时,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有钱。大人问:小伙子,有了钱你要去干什么呢?我要去买泡泡糖如果你有很多钱呢?我会去买很多泡泡糖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钱呢?我会把做泡泡糖的工厂买下来。的确小时侯的我们,天真无邪,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幸福与快乐是一曲不变的乐章。

慢慢步入小学,中学就越会觉得压力的存在。现在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业要做。玩耍的时间一点点被剥夺,而我们一天中40%被禁锢在教室,很多时间在学习。但是面对学习,还是一种模糊的认识。俗话说难得糊涂,对事物的理解,也由封建主义发展到资本主义,越大就越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实现这个梦想并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气。之后,我学会了奋斗。

忙忙碌碌一天加上晚自习后放学回家,真是又困又累,吃夜宵都没有味道。这样的日子很单调,也许有时候想念许多小学同学,有时候赶着上课还是一双朦胧的睡眼。讨厌死板的校服装,从不穿着它到处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真很短,孩子脾气真想犯,慢慢懂了做人的辛苦和梦想真是太难,还好我会努力,看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起早赶晚,把握自己不再松散。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意的高中。我为着梦想,`每一天都苦苦寻找着充实自己的辅导书与练习卷,为着光明的未来而努力。

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试问,我们在座的热血青年谁又愿意过那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呢?我相信我不会,你们大家都不会。

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梦想,是一架高贵桥梁,不管最终是否能到达彼岸,拥有梦想,并去追求它,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荣耀。在追求梦想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成长。

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不仅靠运气,也靠自己创造出来。

四年级:幸福暗恋我

优秀读后感:我的那篇梦想天空


我的那片梦的天空

读《地球科学》有感

我们的梦想生活在一个永不停息的地方地球。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而且每一个梦都是不一样!而每一个名族,也都用一个共同的梦,我们的中华名族,更有一个永垂不朽的梦!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身为一个中华儿女而骄傲,我的中国梦研造机器,探索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研究出一部历史性的史册,为世界做出贡献。虽说这个梦以我现在的能力,可能有一些遥远,但是这不仅仅是我的梦,是中华名族的梦,还是所有地球人们的大梦!所以我不会放弃!

在以前,中华名族的里程是多么的坎坷。首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这阻挡不了我们中华人名,我们华夏子孙并没有因此而仍人宰割。为了那个梦,那个令人信仰的梦。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了家,做了主人。不再备受欺辱,从此站了起来!

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日益扩大;再加之,西方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对中国敬而远之。中国虽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却困难重重。但这些一点也没有打跨我们中华儿女想要变得强大的梦!我们为了这个梦坚持不懈,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如果半途而废,就将前功竟弃!

我没有更加伟大的目标和魄力,我的现实就是我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所以应该有所担当,我的梦想很遥远但却又很现实。我的中国梦就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说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就会实现。只要插上那个美丽的梦的翅膀,便一定能够实现。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带我飞,给我希望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我的环保梦想——《筑梦路上》读后感


每天,我都会在写完作业后,读一读《筑梦路上》这本书。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每一篇课文。

那天,一妈一一妈一看到我正在读这本书,就问我:书里写了那么多梦想,那你追逐的梦想是什么啊?

我告诉一妈一一妈一,我现在有一个美丽的环保梦想。

我梦想家乡的每一座山都是绿色的。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登山,呼吸新鲜空气,在树林里尽情玩耍,那些树又高又大,我们躲在树后捉迷藏,在树一陰一下乘凉。山上没有汽车尾气,只有花草的清香;山上也没有那么多噪音,只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在蓝天白云下,一座座山就像一个个卫兵,守护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梦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是干净的。河水清澈见底,每天哗啦啦地向前流淌着,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一动,小草在岸边悄悄地生长。没有人向河里倒垃圾,扔塑料袋,更没有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和废水。河水永远不会变脏,也不会散发那些难闻的气味。人们在河边散步,时间就像水一样流逝。

我还 梦想每个人都热一爱一地球,热一爱一我们的家乡,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然后手牵着手,一起去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可一爱一的家乡。山是我们的宝藏,水是我们的财富。如果山上的树被砍掉了,变成了光秃秃的样子,那些小鸟儿、小松鼠们要到哪儿去筑巢安家呢?风沙来了,还 有谁去帮助我们,挡住他们的脚步呢?如果河水被污染了,变得又脏又臭,那些小鱼就会消失了,我们也会变得不健康。所以,我梦想着春天里,我和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和很多人一起去山上植树,一陽一光照耀着我们,世界变成了绿色。我们在绿色的大自然里,唱歌跳舞。我梦想着每个人,都不一浪一费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我们一起勤俭节约,想出各种节约的办法,比赛谁是环保的能手。在我们的保护下,地球一妈一一妈一开心地笑了。我们再也不用害怕雾霾和沙尘暴一次次来捣乱了,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我们会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了。

一妈一一妈一听完我的梦想后,笑着对我说:“那你可要好好努力,不能光想不做啊!”

我会努力去做的,《筑梦路上》的书中,教了我们很多保护地球、做环保小卫士、创造美好生活的办法。而且很多人已经开始行动了——浙一江一省的五水共治;海宁建成的“水绿一交一融”生态绿道圈;焕然一新的杭州天子岭,已由原来的垃圾填埋场转变成了全国首创、省内首个以“绿色”为主题,以“环保产业为核心,集生态文化、工业旅游、科教示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小镇。

我要带着我的环保心愿,去追逐梦想,拥抱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要和大家一起去拥抱她!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转载自读后感,请保留此标记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篇一: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纵观美国教育发展历史,创新教育有多种思想基础,但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应归功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倡导的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做中学等思想为促进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我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杜威继承和发展了由皮尔斯创立、詹姆士使之通俗化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把它具体应用到社会事物和教育领域中。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经验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想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识,就必须亲自尝试一下,而不能道听途说。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杜威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总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怎样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风行一种木匠教学法,就是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然后拼造出一些简单的物体。这样,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就认识了尺子的用途与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而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木匠教学法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通过从做中学,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校虽然也有教科书,但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大部分的教学方式都是采用学生主动参与的办法,从活动和实践中进行学习。美国学校更加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到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会建议他用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也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

现在,再反观我国的教育实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屡屡呈现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牵着学生走路。这怎么能培养出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呢?

【篇二: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相信大家对杜威这位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并不陌生,他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影响至今,当然杜威的教育名篇多不甚数,然而这些名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由于在当时19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的公共教育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法还是集成了欧洲大陆和英国就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此时的杜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开始从事一系列的教育事业和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其中杜威的早期作品中,《我的教育信条》是他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早期撰写的一个纲领性著作,因此我在《杜威的教育名篇》中挑选阅读了《我的教育信条》,而后有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在《我的教育信条》里,杜威把自己的教育信条分成了五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他的教育信条里明确地分析了每条的重要性与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在阅读这些教育信条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该篇著作中,杜威在自己的教育信条里把什么是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说明了教育是核心地位,在这一信条里,杜威明确的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人的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从出生时就在无意识的开始了。这说明了杜威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手段去实施这一过程,并非是最终的目的。他还强调了教育是为了对儿童能力刺激而来的,这无疑是肯定了教育是针对儿童能力的,并非只是如传统的形式主义、呆板的死记硬背,这是杜威在长期的探索中得出的有别于其他学者的,是适应当时美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这一信条认为儿童应该是为适应社会而教育的,不需要一些无所谓的与社会活动不相符的课程教育,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想法,的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这里不只是知识的教育,还是社会的实践;因此杜威认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强调了它们是平行排列的,也是有机的联系着的,决不能偏废。在最后,杜威明确地表明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并要加以把握,明白它们的意义,这样才是教育。

学校是作为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所以杜威在信条里阐述了所谓的学校。他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而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就应该把学校设置成一个真实的接近生活的而生气勃勃的地方,这样儿童才能更轻松更容易的学习,也就是说他所认为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现实版的社会,是简化的,属于雏形阶段的,这样就能培育出更快适应社会的人才。但是这一想法与当时的传统学校是相违背的,但是却是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反观中国的传统学校,教室是老师在讲台教学,学生听讲的地方,而且老师的权利最大,是不可挑战的,导致了学生怕老师,学习有压力,是个人人都惧怕的地方,因此学生都希望放学后马上回家,不希望呆在教室,特别是传统的私塾。杜威的这种学校的提出无疑是让儿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杜威的学校里,教师的职务不是把某种概念强加给儿童或是让儿童形成某些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师是主角的思想,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权利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更能快乐的学习。这是当时无人敢提出的观点,这无疑是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虽然未能全面实施,但这却是空前的飞跃,为现代的美国教育甚至全世界打下了牢固的教育基石。

在杜威的第三条信条里,他认为学校不应该给儿童太多与社会无关的专门科目,这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应该是选择与儿童本身相适应的社会活动。这不正是现在很时兴的什么开发智力教育等等之类的雏形吗?过去传统的教法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方案教给儿童而已,并没有注意儿童的年龄,忽视了他们的天性,杜威这一思想不是对成千上万的儿童的恩赐吗?这也为这些儿童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基础,再也不用逼着学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年龄的课程了,甚至是阻碍了儿童思想活跃的天性的发展,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是杜威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他认为教材应该有的意义。

既然有了基本的教育、学校、教材,那么就可以上升到了方法的探究,也就是杜威教育信条中的方法性质,他针对了儿童的能力先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做了论述,他认为首先应该是要遵循儿童的本性来发展儿童的心智,而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就儿童本身来说,儿童对所见的事物是直接的感知,所以只能是直接的表达所见的事物,但是还不能把心中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在教育儿童时应该要考虑儿童身体的发展状况。当然儿童学习的新知识的动力来源的是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推动儿童去学习新知识,杜威认为只有经常观察儿童的兴趣才是教育的最大帮助,是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否则很难调动儿童的学习动力,这一思想在当代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管是学习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兴趣也就很难达到你所要达到的成功,所谓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中始终都离不开社会的联系,所以在他的第五条信条里说的是学校与社会进步,但是杜威阐释的却是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因为学校是教育的最佳地方,所以杜威把学校与社会进步等同于教育与社会进步来阐释了吧,他认为教育是对社会的一种道德责任,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坚持学校也就是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个对教育事业感兴趣的人的任务,这里指的是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当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他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说学校是将来存活于社会的必经之路,强调我们要努力学习,以提升社会文化素养,重视教育。

读完《我的教育信条》后,我了解到了杜威的教育是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他的实用主义是完完全全的与社会联系起来的,但是并非是无中生有的,他是通过联系当时美国社会以及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不断地摸索出来的,这对我们现在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在当时也一度因起过轰动,虽然后来他的儿童中心主义被很多人否定了,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教育难道没有受他的影响吗?他的思想难道不是对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飞跃吗?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不正是他在摸索中的成品吗?他应该是获得我们的肯定的。

【篇三:《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作文】

每一个人总会有点期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杜威也一样,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信条。

他说:我相信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本性之中的法则。

在他的心中,儿童才是教育的中心。在这章的第一点中他说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情况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因此,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结合于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过很多提倡以儿童为重心的教育人物和教育思想。例如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中,他们的教学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要尊重学生,无条件接收学生。正如代表人物罗斯杰所说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我们确实应当尊重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会他们如何学,并且还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不应让学生被动的坐在教室中,只让他们盲目地听课、记笔记,而是应该让他们融入其中,自己积极探索,寻求真理。而非逼着他们学习,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

在本章节的第二点杜威提出表象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对我来说映像并不是很深刻,但它总是使我联想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模仿。此时的我想到了他另外一本书《民主主义与教育》里第三章提到模仿和社会心理学,模仿里更多的提到了刺激和强化。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有学到过关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里的强化理论,说道:强化是伴随着行为之后,增加行为重复发生概率的事件,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比如说当一个学生上课调皮时,教师会让他罚站;当他又认真听课时,便让他回到座位。不仅如此,当刚阅读到表象时,我还联想到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模仿也很有关联。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来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些的过程有四个阶段:(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观察者集中注意观察被示范的行为或活动,以表象或符号等表征形式贮存所观察到的行为,然后模仿所观察到的行为,将符号表征转化成外显活动。

在本章节的第三点他又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这种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且满足来自活动本身,这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最后,在本章节的第四点中他提出情绪是行动的反应。在这点中,我还记得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有相关的叙述,但他更强调的是与道德有关。首先我们需要对道德规范及意义有认识,这是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其动力是道德情感,也就是说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例如责任感、荣誉感、羞耻感等。因此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只要我们能参照着真、善、美而获得行动和思想上的正确习惯,情绪大都是能够约束的。

杜威在教育上有着自己的教育信条,未来的我们即未来的教师们,更应该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教育信条。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教育有所期盼,应该对未来的学生有所期待,对我们自己有所要求。我们更应该学习这些优秀的教育家、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及为人处世,来丰富自己的内涵。

我相信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


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

斯霞老师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执教七十多年,是我国基础教育界教龄最长的教师,是最受敬仰的教师;她也是充满童心的母亲。虽然她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对孩子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还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她要教一年级了,在孩子们还没来报到时,斯老师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去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喜好,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时,她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老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她至大的爱。她曾经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她懂得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也要爱。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斯老师的教育人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有了爱,她就有了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才能、无限的事业动力。她的童心、母爱,在教育领域闪烁着恒久的光华。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斯霞老师的教学经验是丰富的、是得心应手的。孩子教得那么活泼聪明,教学效果那么好,是出自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在她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掌握了教学规律。尊重儿童,教学民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斯霞老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学校、学生成了她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她的生命也与学校、学生融合在一起。

她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做一辈子小学老师,这是斯霞老师一生最大的满足、最大的自豪。正是凭着这一腔执着情怀,斯老师在学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在学生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斯霞老师说: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总之,教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的梦想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