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

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

《梁家河》启示800字。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梁家河》启示8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

看完后,我深刻感受到,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艰难困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一个人,从懵懂的青春一路走来,慢慢旅途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即使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如此,他依然经历了青年时期在延安梁家河长达7年的插队磨练。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6岁的少年用满腔热血投身农村建设,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是他脱胎换骨之地,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的起承点。困难是弱者的挡路石,也是强者的垫脚石。基层的困难磨炼了他的意志,锤炼出他坚韧务实的优秀品质。没有哪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人生路漫漫,弹指一挥间留存在心底的灼人记忆,让人更加真实全面的感受正能量的热度。是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稳人生的路。只有这样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人生态度。进一步讲,就是人生需要磨练。河蚌含痛,方有璀璨明珠;凤凰涅槃,才会浴火重生。这都是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磨砺,才能拥有更充实完整的人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还需不断探索和追求,这必将会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梁家河读书笔记800字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拿到《梁家河》这本书,我看到在书的封面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我没有多在意,可当我读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梁家河的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情怀,真正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梁家河,就是这个追求的过程与结果。

梁家河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农村人民生活从贫穷、匮乏到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巨大变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的,都是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同群众同甘共苦,我们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带领广大群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踏雪有痕、抓铁留印、真抓实干干出来的。

《梁家河》,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党章》里关于党员的要求,我们看一篇报道或者读一篇文章,经常看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在前而义务在后,而对于我们党员,党章明确将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放在前面,党员享受的权利放在义务的后面。我们的权,是人民给予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我还要更好的去读这本书,理解这本书,它让我更加坚定,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要有干事业、干工作的坚持和忠诚,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力所能及的谋实事、干成实事,作为一名石化人,保卫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目标。我要努力工作,为我们石化人的初心和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家河》有感


从黄土高原的山沟里走进再走出,他磨砺经骨,培植信念,2015年的返乡,归来已不再少年。1969年的那名下乡知青,在踏上异乡的火车上,并未曾想到数年后的回归,中国在他的带领下,茁壮成长,愈发强盛。六年的时光,斗转星移,如果丈量时光以刻度,那么这六年相比于一生,并不算长;如果丈量的单位是厚度的话,这六年的光阴足足影响了这名下乡知青的一辈子,也深深改变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格局。
这名下乡知青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梁家河的“后生”,如今开启中国新时代的领路人。而梁家河,一个反复出现的名字,终于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被我翻开了它的扉页,便一刻也停不下来。思绪被拉入那一串串看似散碎,却一气呵成的文字当中,仿若我也来到了1969年,也来到了那段被习近平总书记后来一次次提及到的梁家河的岁月中来。

沟岔纵横,时窄时宽,尘土飞扬,pM250,这是梁家河;柏油马路,贯穿全村,河水潺潺,青树红瓦,这也是梁家河。土地贫瘠,不易种植,生产落后,这是梁家河。退耕还林,产业转型,多种产业并进,这也是梁家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梁家河里,我看到了中国从躺到坐再到站的过程,更多地,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在梁家河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村落中成长起来的故事。

十万两千余字的梁家河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语句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神往,回味不止。在书里,我学到了团结、吃苦、奉献、修身、执着和创新。团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件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要有团结协作的观念与思想;吃苦,习近平总书记,一名地地道道的北京娃向村里娃的转变着实不易,要能吃苦耐劳,要学会适应,然后才能去改变其他;奉献,要能为人考虑,替他人着想,要甘于奉献,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修身,如果让我说什么是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转变的关键,从梁家河里,我看到了书,看到了行动,看到了恒古以来不变的进步源泉——学习,向书本学习理论,向生活学习实践;执着,万事都要有一股坚持到底的劲,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团到入党,从一无所有的梁家河再到生机勃勃的梁家河,要有不断的坚持,要有执着的信念;创新,水坠坝、沼气池,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梁家河村民们奋斗出来的宝贵财富,从有到多,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打磨;而从无到有,就不仅仅是经验了,需要气魄、勇气、信念、最主要的是创新,是如今科技强国在梁家河的锋芒初露。

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把梁家河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片段,每一个文字都搬到这里,与大家分享体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梁家河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是一本哲理书籍,是一种可以埋藏心底根植的信仰。

对于我们石化人,特别是年轻的石化人,我们同样怀揣梦想,奔跑在一座座加油站、一块块油田、一个个炼厂,在新时代里,我们努力,我们坚持,然而时代的脚步有时很快,我们会感到迷茫,也会手足无措,这时候读一读梁家河,去看一看我们新时代的领袖是如何在最平凡,甚至最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作为,冲破一个又一个思想和实际的篱笆。去学一学这个小村庄的大道理,用这些感悟和理解,去开拓我们每个石化人心中的“梁家河”。

读梁家河,沐沁人之风,暖心栖之所,把学来的知识,读来的感悟,思到的理念,用在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相信定会有所进步。

与君共勉。

《梁家河》感受600字


一盏破旧的煤油灯放在炕头的桌子上,几张习近平主席和当年下乡知青、玩伴离别的合影,一面小的镜子,还有门口墙面上静躺着的水壶。虽然不同肤色、不同着装,不同口音从这儿迈进又走出不知有多少个回合。《梁家河》所描绘的一人、一物、一景……是那样的亲切、感人。听了这窑洞里的故事,感受那个年代近在眼前,真切体悟到“当初为什么出发?”一个深入灵魂的拷问。

静读的《梁家河》里所描述的情景,正是中国最初的崛起之艰辛的真实写照,片片黄土、巍巍山崖、茫茫苍穹、点点人迹、袅袅炊烟,曾经贫瘠的这块土地承载、延续了鲜红血脉连铸的“初心”。树高不忘根深,而今幸福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永不忘本。时代变迁、生活进步给梁家河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变的永远是他们心中那抹不去的净土。

当年十五六岁的习近平,现如今这个年龄的年青人,应和我们一样还在学校享受着充盈的校园阳光,在家感受着父母的娇宠和疼爱。一个北京来的没见过“乡村世面”的娃却几度面临人生考验、抉择。早出晚归的劳作、饥寒交迫的磨砺,思想斗争的精神洗礼、政治运动的多重磨难,才有了脱胎换骨的成长,有了一份不同寻常的青年珍贵记忆,在幼小心灵里深埋下叶对根的缠绵,修成心怀百姓、胸怀天下之伟大胸襟。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40年,始终不忘“根对叶”的情意,总是回去走走,小小梁家河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有割舍不掉的情感,记载了习近平与同乡血汗交织的风霜雨雪。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不能仅仅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成口号喊,为人民服务不只是需要思考,更需要长期的实践,只要真情实意对待群众,就会得到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更要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于律己,不断锤炼艰苦奋斗的品质,不断坚定脚踏实地的理想信念。

《梁家河》感受2000字


读完《梁家河》一书,让我参透悟懂了“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来实践”的道理。

习近平1995年在接受《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说:“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理解了社会,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在这里,他和乡亲们同甘共苦,情同手足,七年知青岁月,铸就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和为民造福的初心。

40年之后,回忆起下乡插队的往事,总书记依然记忆犹新,“铁锁”“随娃”“黑子”,曾经小伙伴们的小名依然叫得亲热,哪个窑洞有些啥?住的是谁?依然记得清晰。细微处见精神,总书记从那时起就把老百姓看得深、看得重,把人民群众深深地装到了心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身作则的奉献史,体现着他乐于为民奉献的“初心”“衷心”。给老百姓打淤地坝、凿水井、修沼气池、挑粪、修筑梯田,这些苦活累活,他抢着干,从不吝惜力气。由于长期带头站在刺骨的水中凿井,导致他现在双腿还有以前干活落下的后遗症。

而正是这种一心为民谋幸福的情怀,成为习近平带领乡亲改天换地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梁家河一点一滴的变化,先后建成14座淤地坝,用上了干净的井水,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怀揣一颗奉献的“衷心”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践行了造福地方百姓的“初心”,而这颗“心”也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后的从政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梁家河》一书的扉页上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黄土地的儿子,根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大视野大平台上,始终把老百姓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治国理政的标准,走到哪里都要深入老百姓家中看一看,问问生活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初心,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做到了。

那我们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未来我还要怎么走下去?我们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直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豁然开朗,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平静下来,让我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才能走得更有力量。

可能我们在刚一出发时,还踌躇满志、斗志昂扬,但走着走着,外界的影响与诱惑、内心定力的动摇与目标的偏差,就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恍惚间,随波逐流,消沉懈怠,早没了坚守的毅力与耐力,不知为了什么出发,也不愿想明天会怎样。

还记得刚进报社走进铅字排版印刷车间时,那些躬身在铅字排版机前的工人师傅们,一个一个码放那些只有指头肚大小的铅字,脸几乎贴到码字机上,专注而旁若无人,生怕把一个字码错了,会造成重大错误。

也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在激光照排、胶片印刷的那个年代,编校完版面制好了片,发现哪怕一个无关大碍的错字,一定要说很多好话,肯求制片的大姐帮忙抠掉那个字,重新补上一个正确的字才肯罢休。

那么,现在的我们呢,还有这样的认真敬业,对文字的敬畏,对新闻工作的执著与热爱吗?

有人说,初心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从政之道;是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大理想;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

那么,我们的初心在哪里?处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历史大潮中的我们,正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何其有幸。身处这样一个转型变迁的时代,作为能源行业的发展变迁的记录者、见证者,我们的一字一文,正在记录转型发展跳动的脉搏,记录一个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音,记录伟大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信息化、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铿锵步伐,这不正是我们作为能源行业新闻工作者的骄傲与自豪,这不正是我们的初心与价值吗?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却要说,这对于我们行业新闻人来说,确是一个最具有挑战的最具有付出价值感的最美的时代。

走吧,不管任何时候,行之于初心,用一生来实践,我们就不会偏离最初的方向,偏离我们曾在心中千百遍描绘的梦想蓝图。

《梁家河》感受500字


偶然看到《梁家河》这本书,封面的红吸引了我。没想到在读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这本书的厚重,让人内心思绪万千。

翻开书的第一页,红色的背景上写着“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

书中用直白朴实的文字及对话的方式重现了当时的一幕幕场景,用带有陕北口音的文字和珍贵的照片描述了知青时期的习近平,他在陕西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也描述了梁家河那个原本很贫困的黄土地,怎么从一贫二白走向了富裕,很震憾,也很感动。习近平在梁家河那七年的岁月里,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娃儿,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期间经历了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体会的心理、身体、精神的磨练。

每每读到他,时刻准备好为了梁家河的百姓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我就会非常感动。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曾与习近平同志住同一孔窑洞的知青王燕生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成长的过程,没有“天生的伟大”。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干做到不平凡,只要愿意努力愿意付出,就可能帮助到周围的人,为社会多奉献一点力量。

这本书不仅讲了一名党员的修养和实干,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人,要如何踏踏实实的活着才会问心无愧。这不只是一本《梁家河》,更是一本净化思想灵魂的“河”。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梁家河》不光是一本纪实文学,更是一部以上率下的青年奋斗史。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表现的精神力量。
一是汲取群众路线的滋养。

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在实处,多到基层一线了解职工、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多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把握职工意愿,努力提高职工满意度。

二是汲取攻坚的奋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生活中,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我们要汲取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学会在实践中去淬炼、去升华,在苦难中去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三是学习他的担当精神。

当时才20出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中学习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的精神,要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去,敢作敢当。

四是学习他的表率精神。

在打坝淤地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主动跳进冰水中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

我们要从中学习向我看齐的表率精神,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逐步形成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梁家河读书笔记800字(优质范文)


读完《梁家河》后,我深深的被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所感染。他让我明白面对困境时该以何种姿态面对,真是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梁家河,,在这一待就是七年。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再回梁家河,面对曾经熟悉的人们,习近平总书记内心感慨万分。他亲切地向各位乡亲们问好,走进那个曾经住过的窑洞,问候熟悉的人们。每到一处,往事便浮现在习近平的脑海里。几步一停留,一语几深情。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习近平念念不忘。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下过冰水打坝,在陡坡上打过柴,自己动手改造赵家河第一座男女分开的厕所,带领大家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这一切困难都无法消磨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志,反而越挫越勇。在贫瘠的梁家河,食难果腹,衣不遮体,连打柴都留着血,含着泪,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意志坚定,志存高远,以行动向大家诠释了在逆境中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面对生活。

在一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他一边放羊,一边抓紧时间看书,夜里也会吸着烟看书到半夜,天亮时吐出的痰都是黑的,即使生活困难,他也没有因此荒废自我,而是在困境中锐意进取,在困境中求知,在困境中磨练自己,在困境中提升自己,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优良品质。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往要好,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不努力的理由。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生活,坚持学习,发扬一天也不耽搁,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自我,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和奉献社会做好准备。努力做好自己,不畏困难,锐意进取,怀揣梦想,向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行。

我递交入党申请已有一年半之久,其间学到的知识令我收益匪浅。我深知,作为一名入党人,我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优良品质。我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争取早日入党。

读《梁家河》有感500字


读完《梁家河》后让我陷入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封面写的话是: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百十页书里淌着坚韧的力量,这股力量渗透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骨子里,也正在这万里河山中生根发芽,并终将在这无垠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岁月,再对比梁家河的今非昔比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深深感受到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了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年轻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有学习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忙碌的工作中细水长流的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软件,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跟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

我们应该有实干精神。笃行务实,切实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被环境左右,应该迎难而上,跟困难正面战斗,在失败与错误中积累,在拼搏与奋斗中沉淀。

我们应该有拼搏的精神。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所以在以后的人生和工作的道路上,只有去努力了,就要努力到无能为力,去奋斗,就要奋斗到感动自己,只有这个样才能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梁家河》启示8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