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2000字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2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900字。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900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人生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旅程。如派克所说,你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是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人生路就是一个成熟的旅程,这是你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对于不成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变得成熟呢?首先我们要做到是自律,派克认为自律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看做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标准。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有拖延事情的习惯,今天的事情如果不是很急的话,便会拖延到明天甚至后天再完成,这样的人往往会觉得生活很累。因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一开始便贪图享乐,把最棘手、最痛苦的事情留在最后面,这样的生活方式只会给你增加痛苦和负担,倘若你最先完成这些痛苦的事情,后来轻松的学习和工作便会让你觉得快乐。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计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问题特别是在自己失败后,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把致使失败的原因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样推卸责任的行为往往让人觉得是可笑的。这样的人拥有一颗虚弱的心灵。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勇于承担,果敢面对。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不需要别人为我们的选择付出代价,唯一的就是成熟者只是自己。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原则。我们需要不断增加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了解尽可能的事实,当我们手中拥有的筹码越多,我们就越有自信跨越前面的困难。书中说,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吴,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当我们此时绘制出一张人生的地图之后,我们还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更新自我。最后一种就是保持平衡,人生有喜就有悲,有苦就有甜,没有谁的人生会一直幸运或者悲惨下去。该笑的时候放声大笑,该哭的时候也不要吝啬眼泪。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理性的生活,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生活快乐多于痛苦。对于没有必要的事情就不必计较的太多,有时,你越计较,失去的就越多。

不得不使自己心灵成熟的时候,请不要拒绝,承受生命中应该承受的不论痛苦亦或是悲伤,我们只有在不管经历改变和前进的生活中,才能使自己成熟,理性的思考生活,才能让自己成长到足以面对社会中的一切困难。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由美国的斯科特派克著。
作者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它。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需要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实践这几个原则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
关于推迟满足感这一条,周老师给我们讲了育儿专家孙瑞雪的幼儿园,玩具一个孩子玩完,第二个孩子才可以玩。推迟孩子的满足感。育儿先育己,家长做好榜样,首先做到自律,孩子自然就跟随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十二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做别的事情。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把眼光放远。该放弃的时候放弃。不放弃就永远停在原地,这样才能达到平衡。放弃熟悉的,习惯的事情挺难的。只要坚持,一定会心随所愿的。
读了这本书感悟太多了,可提起笔却有好多话说不出来,那就落实到行动中吧。祝朋友们都成为心智成熟的人!感恩天地!感恩万物!感恩一切善缘!感恩真诚付出的孟老师,吴老师!感恩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美文


一本绝对经典的书,这本书中关于自律的部分,每年都要阅读一遍,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今年的阅读记录:

100天,201X年3月27日,《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是第100天,选了一本经典书籍利用一整天的时候从新阅读一遍。这本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和神奇的力量,我第一遍看这本书的时候,花了半个月,特别是第一部分,当时反复阅读了很多遍,每次阅读都能得到新的收获。

评分5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的前二章自律和爱完全能承担得起这样的标题,每次阅读都是对自身的一个反思。很早以前只能读懂第一章,有了孩子之后现在能读懂第二章。到目前为止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评价一般,强烈推荐阅读自律部分。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有的人与麻醉药和毒品为伴,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这位女士头脑聪明,只要在工作上不再推诿塞责,就会显示出极强的能力,但在解决家庭矛盾上,她立刻就成了智力低下的人。问题的关键出在她对时间的利用上。家庭问题让她头昏脑胀,她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虽然解决问题能给她带来满足感,而她根本不想去推迟这种满足感,哪怕是一两分钟也不行,最终她没有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效的经验,家庭便因此长期陷入了混乱。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问题没有消失,它们仍继续存在,它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得多,因为前者坚持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治愈人格失调症患者则较为困难,他们顽固地认为问题和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不少人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美国黑人作家)的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我的定义是: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移情”。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不然,我们就将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就像是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如同塞尔维亚·普拉斯(美国女诗人)的比喻,沉湎在个人幻想里。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逃避,不容许别人质疑我们的地图的有效性。我们可能对孩子说:“不许顶嘴,我们是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我们说了算。”我们对配偶说:“我们就这样维持现状吧。你说我的不是,我就会闹得天翻地覆,让你后悔莫及。”我们上了年纪,就会对家人和外人说:“我又老又弱,你为什么还要和我过不去?我这么大年岁,可你居然对我指手画脚!我的晚年活得不开心,那都是你的责任。”我们是老板和上司,就会对雇员说:“据说你有胆量怀疑我,还要向我挑战。你最好想清楚,最好别让我知道,不然就赶快卷铺盖走人吧!”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灵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

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一个人应有选择地表达意见和想法。当然,出于忠于事实的考虑,我们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这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担心祸从口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违背诚实和公正的原则,而在二者之间,几无回旋余地,我们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这的确是高难度的挑战。

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死亡的痛苦是诞生的痛苦,而诞生的痛苦也是死亡的痛苦。生与死,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建立更新的观念与理论,旧有的观念和理论就必须死去。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着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我们贯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就会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

有时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一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自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都是为赢得私利。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惟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牺牲),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最有效的方式。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这种原则,对于友谊同样适用。

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迅速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你还必须坚持自律,使爱具有更大的力量。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教给别人什么。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9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