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表达了作者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做事情总喜欢拖拖拉拉,总是把几分钟就能做完的事搞到十几分钟,或者拖到半个多小时才做完。让时间白白流失,以至于总是感到时间不够,做什么事情总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一件事总是要分好几次做完,不能一心一意,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的。妈妈每次都说我,可我就是改不过来。但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我不再这样做了,连一只小飞蛾都知道要逃命,小香瓜子都能冲破坚硬的外壳,何况我们人类呢?
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正如杏林子所说,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珍爱宝贵的生命,不要让我们的生命不如一只蝼蚂。我要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异彩,让我的人生不再虚度。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以前,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意思?直到今天,学习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才明白:生命是在绝境中求生;生命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坚强长大、生长;生命是不能白白糟蹋自己的心脏!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我想玩一个恶作剧,便把蚂蚁踩伤,把它埋进了一个堆积如山的土里。而我正想着蚂蚁永远爬不出来时,那只蚂蚁竟然艰难的爬了出来!我顿时惊呆了,半天没有动弹。这一刻,我终于明白课文中的飞蛾求生,它们是多么渴望生命多一点,并不想让其他人或者动物夺取自己的生命。
本文作者杏林子,12岁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身体上90%以上的关节全部坏死,不能动弹,但她努力坚持,绝不向死神屈服!这样,她凭借着只有手指能动的一双手创作了几十本鼎鼎有名的书。她的家人曾多次劝她不要再写作,多多休息,但她每次都坚决拒绝。她说:“如果生活中不写作,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说完,她又摆着那只只有手指能动了手写了起来。
2006年杏林子与世长辞了。但她努力写作,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世间,留在了每位读书者的心中。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十分让人费解。
杏林子写了一篇文章——《生命生命》,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杏林子一生十分痛苦,12岁起,她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坚持自修,终于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成为了台湾文坛上明艳绽放的一朵鲜花。
文章中的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人震惊,也让杏林子领悟了一份坚持生存的想法;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只能活几天,这让杏林子明白了:要珍惜生命。
文章最后写到:生命单单属于自己的,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杏林子明智的选择了好好使用生命,对生命负责。
对呀,生命是多么宝贵而又难得!我们也应该和杏林子一样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光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这本书并不厚,讲述了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儿医师。一个20世纪的奇迹。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以意义疗法为核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使命。弗兰克儿医师从奥斯威辛集中营人间炼狱归来。写下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
弗兰克儿医师以平淡的语气描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描述死亡与毒气。描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苦难,以及从苦难里如何借着意义地寻找,将自己超拔岀来,去重新爱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弗兰克儿医师能够撑过这几年的地狱生活。除了他超强的意志力。是爱让他活了下来。
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金球有20多种译本。
读完这篇文本的时间,我的心早已被文中的两位主人公——艾迪与德诺所感动,是他们让我领悟了友谊的真谛。
“德诺10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试想,没有伙伴的德诺是多么孤独,实际,有时间,孤独比病态更令人痛楚。“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毒素。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小孩的友情。”艾迪不仅不顾妈妈的反对经常来陪德诺,还给他找药,尤甚瞒着大人带他去新奥尔良治病,历尽艰辛,即使最后不得不因为德诺病重和路费不足而回家。德诺住进了医院,病的进程加重,但他是快乐的,因为“艾迪依旧经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布满了快乐。”关在病房里无聊地打法时间的两个小孩经常搞恶作剧,有病的德诺在床上装死,艾迪便跑去骗大夫说德诺死了,看到大夫的慌里慌张忙来忙去体检的样子,床上的装死的德诺会忽然睁开眼部跳起来,之后两个小孩就开心地大笑不止。有一天,他们两个还是用这个方法骗大夫,在大夫急急忙忙地体检时,艾迪在窗外因为看到德诺装得太像不露痕迹而忍不住大笑,但是德诺还是紧闭双眼,像死了一样。但是,与上几次相异,这一次,德诺真的死了。读到这啊,真让人心酸,既为德诺的死悲伤,又被艾迪的善良感动着。
德诺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在茫茫人海找到一分珍贵的友谊,是件不可易的事,但他与艾迪之中的友谊是永恒的,乃至于死。他们俩深切地爱着对方,且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即使德诺是不幸的,但他能在生命中的最后仍然时刻享受友谊带来的欢乐,我认为这是一种幸福。
俗话说,朋友居五伦文末,可我认为,朋友却是极其紧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际是人与之中的一种很好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等等诸多美德。真正的友谊是无需打着灯笼去寻找的,它是人与人专心灵去铸造的,但这种铸造却比沙里淘金还要时间,万一真正铸成了,便会坚同三金,永不退转。
友谊,是生命里的阳光,它让我们拥有的每1个日子都变得缤纷多彩,它让我们人生走过的每个历程都变得暖和光明。友谊,是值得每1个人都去好好珍藏,让我们懂得珍惜幸福和学会感恩。
[生命的药方读书笔记]
看了《生命的重建》颇有感触!
首先她告诉人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解放你的心灵,治愈你的生命。
主人公的父母离异,5岁被强奸,少年时代的她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再后来自己被丈夫抛弃。她说她生命的光明开始在于,她懂得爱自己了,接受自己了。因为她在教会里面找到了她生命的价值。我想我们自己也应该懂得爱自己,并且也要懂得爱别人!
从书中我的收获是:当问题发生在你身上,我们应该考虑它来自哪里?它是存在的吗?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面临问题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抱怨,而应该明白:问题的来临往往是为了改变什么。所以要改变问题首先就要拒绝自己被改变,我们应该懂得自己改变自己。在问题中重建自己,以一个好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建自己的模式,俗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并且不抱怨问题的产生,把问题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给自己的生命焕然一新。我们就不会被问题打倒!
生活中,我们认为人际关系往往是第一位,那么现在想想你以前是怎样对待你周围和远处的人、事、物。可是这个时候你要明白我所有的关系都是和谐的。俗话说:物以类具,人以群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反映出我们自己,关系像镜子一样映射出我们自己。我们喜欢的人一般都和我们具备了一样的品质或者爱好。如果他们身上具有的特征不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你自身的不足,你也不会接受他们或是让他们进入你的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找出自己最讨厌的人,那自己与他们对比再找出对方最令你讨厌的地方,而你有什么时候也做了与对方一样让自己讨厌的事情?然后问自己,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结果是当你从思想或是行为方面丢弃这些习惯模式时,对方要么也改变了,要么就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工作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一个来源,你对你的工作是消极的或是积极的?是不是只是觉得自己对此工作没有办法去忍受?甚至恨老板?还是嫌钱不够?等等。再例如我们现在,学习生活是我们目前压力最大的一个来源。也许至今你都还在抱怨自己的专业,抱怨大学生活每天过的很无趣,无聊。
作者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能帮助我们取得更多的进步,有这种思想的人永远不会达到事业的顶峰,永远不会在学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反之将会把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作者认为,处于这种状况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可自己现在的职位或者是专业,并告诉自己:我对我做的一切感到满足。对自己进行这样的自我鼓励,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再抱怨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改变自己的心态,问题也就不知不觉解决了。相信在改变自己心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也得以重建,我们的生命会焕然一新的!
学习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不尽人意。作者把每一次的失败,就是一种成就的思维模式教予我们。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思维模式牢记在心。失败了就应该想想,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成就,面对失败我们就不会那么垂头丧气了,我们有更多的信心来战胜失败!
再来就是财富,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总之财富是每一个人所想要的东西,也是花最多时间追求的。
书中说现在,我期待最好的,我接受最好的。说的还是自己的心态,一个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他的生命会有更多的色彩,他每天都是阳光的,那么他的精神财富是富裕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精神,那他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最后作者说到了身体,她说,我满怀爱心倾听身体的声音。我想她应该是当年癌症的时候,她知道身体在向她宣战了。因为平时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好的去聆听身体的声音。后来她明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心态决定了自身的动作和体态,从而决定了我们是否健康。健康是本钱,这句话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却不懂去好好的爱自己的身体。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北京大学开学,一位学子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北大报到注册,当他看到一位村夫一样的老人,就连忙喊来,请他帮着扛行李,并许诺付费。老人微笑着帮他的行李带到了目的地就悄悄离开了。后来在开学典礼上,年轻的学子看到了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上,事后一打听,原来还是位北大的副校长。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
老先生已将近百岁了,作为一位跨世纪的贤者,他历经了太多的沧桑,看惯了人生的荣辱,不用说其煌煌的著作,就说其自身,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啊!
手头的这本《生命沉思录》辑取了老先生各个时期著作中的哲思小语,分人生卷和学问卷两辑,囊括为学与为人的多个方面,他是季老一生的足迹,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思想的天空上,闪烁着永恒的光亮。子曰:四十而不惑。照现代人的理解,认为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摆脱名利的干扰,人生变得智慧和通达起来。但翻阅老先生的生平,读他的人生论语,却感觉老先生的一生都是那么的乐观聪颖,超越洒脱。是什么使老先生始终那么自知豁达?是什么使老先生永远那么的清澈澄明?我在边读边思中明白了那句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怎能无求?老先生说:不管(人的)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老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他又是那么的谦逊淡泊,对待吃,他说: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对待穿,他有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对待官,他说: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低极趣味的表现。老先生曾经坦率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我也决不是一个完全淡泊名利的人。他把对学术和事业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从少年到老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说:无为而有为。他一生面临的诱惑颇多,但一直淡然以对,他以学术涵养人品,以人品光照学术,他以炉火纯青的学术和人格,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永恒不变的精神品格。
先生曾经说,自己说的都是真话。我从这本书里真切地听到了他心灵的脉动。谈世相、论佛道、说文学、怀亲友、侃天与地、聊东方与西方,先生娓娓道来,三言两语,风格委婉,见解深刻,耐人寻味。我想,这除了与先生漫长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以外,更与先生通达的人生观念有关。先生学贯中西,对佛教颇有研究。先生说: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研究宗教,而不信宗教,但却从相关教义中汲取人生甘露,将佛教玄学大而化之,参见世事,洞明人生。先生于无欲无求之间从纷繁的世务中超脱,在繁杂的世相中看透了繁华与兴衰,所以先生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步履是那么的从容,他一路走来,满身的智慧,让人高山仰止。
我今年三十岁了,要像先生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中去,把烦杂的私念抛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先生话讲,就是无为而有为,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去创造价值。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生命生命读书笔记3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生命生命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