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摆渡人读书笔记

摆渡人读书笔记

摆渡人读书笔记600字。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摆渡人读书笔记6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
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这本书既像是悬疑小说,也像言情小说,像充满趣味剧情小说,又像引人深思的哲理小说。这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迪伦,一个十五岁的正值青春期的单亲小女孩,比同龄人都更加成熟、独立,却也常常被学校的同学欺负。有一天,她联系了他的生父并且买了车票踏上了去寻找父亲的征途,不料火车突发交通事故。死后的她进入了荒原——一个通往寄放灵魂的地方,这其中有摆渡人为每一个死去的人度过荒原。迪伦和他的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中相爱了,两个人在路途中战胜了恶魔,最后到了寄放灵魂的大门,崔坦斯在十分不舍中还是把迪伦推向了灵魂的住所。迪伦深爱着崔坦斯,于是用自己强大的意念离开了那个地方重返荒原找到了崔坦斯。神奇的是他们找到了人类世界和荒原之间的漏洞,两个人重新拥有了生命并且住进了迪伦的家里。从此他们一起在学校生活学习,过上了平静安逸的生活。

迪伦从一开始不美满的生活,经历过恐怖的恶魔,遇见了崔坦斯,和自己心理艰难的斗争,终于故事换来了美满的结局。很显然,这不是一本能让你轻易放下的书。每一个情节都会让你印象深刻,每一处描写的每一帧画面都十分真实完整。

我写这一篇目时已经是我看完《摆渡人》一周以后了,但每当我回忆起一些情节时依然仿佛是亲眼见证了一样。迪伦的故事引起我的共鸣,每一个人物设定和我身边的人也总有相似之处,每一次共鸣都给我的思想注入了某种力量。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摆渡人读书笔记


蛮有趣的一本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了,前一阵闲下来,终于可以撒丫子看书,就读上了。

这是一个结局很美好的书,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的那种……

这本书封面有一句话,叫做: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读完觉得,嗯,还可以。

这本书一共分成三部,讲述的是两个灵魂摆渡者和死去的人类之间的故事。

什么是灵魂摆渡者呢?他们是带人走过荒原的向导。

作者设想人在死后,会经历一段荒原,过了荒原的人会来到类似天堂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等待亲人的团聚;但是荒原险恶,有很多恶鬼,如果灵魂没有穿过荒原而被恶鬼吞噬,就会彻底消失,并成为恶鬼中的一员(类似地狱吧)。每一个摆渡者会了解灵魂生前的所有回忆,非常温馨的是,摆渡者会在了解了他们的一生后,幻化成为他们牵挂和需要的人的样子,比如:爱人、孙女等等。每个人的荒原是不同的,是由死者内心生发出来的影像,摆渡人在引导完一个灵魂后,看着灵魂进入彼岸,然后进入到另一个灵魂的荒原中,继续引导。没有人知道摆渡人究竟是什么存在。

在险恶的荒原中,如果没有摆渡人,灵魂是无法到达彼岸的,这大概就是呼应了封面的那句话。我猜作者大概的意思是用死去的事情来类比今生: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可以看成是一片荒原,而荒原的样子都是自己造就的,每个阶段都有艳阳高照的时候,也有荆棘满地的时刻,庆幸的是,我们都有一个摆渡者帮助我们度过困难的时刻,这个摆渡者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爱人,甚至陌生人,正是有了他们的爱与支持,我们才能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

读完书了以后,我总觉得书中的灵魂也是摆渡人的摆渡者。摆渡人会引导很多很多的灵魂,他们总会为了各种各样的灵魂幻化成不同的样子,但是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本来的模样,也不知道摆渡的“职业”何时结束。由于时间太长,他们也会麻木、会倦怠,比如书中的两个摆渡人崔斯坦和苏珊娜,正是由于迪伦和杰克的出现,才变得生龙活虎,志趣盎然,才变得有温度。所以在生活中,摆渡人是相互的,要怀着爱与善意,对待生命中曾经和现在的摆渡人。

还有一些碎碎念,是我读书的时候的一些情绪点,也想一起说一下。

先说说崔斯坦,不知道是不是小说把崔斯坦写的太完美了,又man、又有能力、又拎得清……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而且还长得那么帅,用书中的话说,是深邃的蓝眼睛,别说迪伦和苏珊娜了,我觉得谁都会喜欢上他,哎,太招风。

读到第二部的时候,我对崔斯坦的喜爱到达了极点,对苏珊娜的同情也是到了极点的,尤其是看到苏珊娜帮助崔斯坦回到人世的那一段,我甚至觉得崔斯坦能不能既和迪伦在一起,又和苏珊娜一起。

再说说苏珊娜,同为摆渡人,摆渡路线高度重合,每天在广阔的荒原中,互相守望、互相陪伴,虽然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那个感觉就是: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不再孤单。就是这样的关系下,一个人突然离开了,另一个人是不是会茫然失措呢?因此苏珊娜追随崔斯坦,违背摆渡人的规则是可以理解的,她唯一做错的事情是某种程度上利用了杰克的灵魂,只是某种程度上而已。然而,崔斯坦接受审判后留在了人间,而苏珊娜却被逐回了荒原。哎,最可惜的是,她最后也没和崔斯坦说,自己来到人间的真实原因,这份感情卑微到让人难过。

最后说说杰克,整本书中我最感动的一段就是他变成恶鬼还去保护苏珊娜的那一段,要知道灵魂一旦变成恶鬼了以后,是没有思维和情绪的,大概苏珊娜对杰克的重要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了吧。读的时候就觉得温暖在心中炸开了,特别感动。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这个角色,骨子里可能就对那种冲动、暴力的人极度反感,读书的时候看到初期的杰克都觉得毛骨悚然,所以即使他变了,我也觉得他和苏珊娜一点都不合适。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有点陷进去了,对这类书真是完全没有抵抗力,要说情节中其实也有很多逻辑漏洞,但是这种涉及人性和本真的探讨让我一读就出不来,这两天一直情绪有点低落,总在比较低迷的状态,甚至会去思考死后的事情,直接整抑郁了,对于我来说以后还是得少读这种书,克制、再克制。

《摆渡人》的读书笔记


在每个灵魂通往彼岸的路途中,会遇见一个由自己心灵映像形成的荒原,那里昼夜交替,时刻有恶魔潜伏。只要你心里阴郁,天空变为阴沉,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出现。该如何穿越这片荒原,命运派来了摆渡人,他们的使命就是护送你,躲过魔爪,越过高山峻岭阴晴冷暖,到达心之彼岸。

《摆渡人》的作者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是一个中学教师,她说主人公迪伦的原型是她自己,那片荒原也是她自己的荒原。而摆渡人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卡戎,他不仅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

《摆渡人》畅销33个国家,从家、爱情、救赎几个方面给人带来心灵治愈。如果你正在横渡生命中那片荒原,那么建议你可以读读这本——《摆渡人》。

撇开其他方面,《摆渡人》作为一本翻译小说,它的文字却是极其优美,值得慢慢品读,像下面这段:

他们在一片满是高大橡树的树林里,树干粗糙多节,久历风霜,树枝恣肆蔓生,交叠错落,宛如华盖,高举在他们头顶。虽已是夜间,但月光透过树缝漏下来,树叶随风摇摆,树影斑驳,如微波荡漾。清风吹动了她的长发,脖子和肩膀上酥酥麻麻的。他们脚下的路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有些地方肯定是最近刚下过雨,空气闻起来有淡淡的潮气和大自然的味道。她能听到左手边不知何处潺潺的流水声,简直太细腻婉约了。

《摆渡人》从15岁女孩迪伦某天逃离学校,踏上去见父亲的火车开始。这原本是一趟很平常的旅途,顶多会被母亲埋怨两句。但偏偏中途火车发生了故障,她是唯一遇难者,当她以为从火车里逃出来时,其实是灵魂脱离了肉身,踏上了荒原。在荒原的开口,她遇见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男孩——摆渡人崔斯坦。故事从她的灵魂踏入荒原真正开始,这一切在她前一日的梦境中已经预示,荒原、男孩,作为心之映像,它们出现了。

关于家,迪伦在家与母亲琼不和,在学校受同学欺讽嘲笑,她想逃离,在得到亲生父亲的地址后,她坐上了去父亲家的火车。在她的心里,那个家有父亲的关爱。可是途中,遭遇了火车故障,她死去,灵魂遇见了摆渡人崔斯坦。摆渡人将带着她穿过荒原,到达那个平和无害的家——彼岸。

经过重重困难,迪伦到达了彼岸,却并没有回到家,每一个灵魂到达彼岸时,首先看见的都是心里盼望的家,可她看见的仍是荒原,因为她心中的家,是有崔斯坦的地方。于是,她选择重返荒原,没有崔斯坦的保护,独自面对恶魔,用心中的爱战胜恐惧和弱小。最终遇见了崔斯坦,并与其一同回到现实世界,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关于爱情,这是贯穿始终的力量,在横渡荒原的过程中,他们从最初的陌生,慢慢互生爱意。一段恶魔四伏的危机旅途,却因小男生小女生的爱而不枯燥,即使魔鬼在外面呐喊,他们仍能置若罔闻,该害羞害羞,该傲娇傲娇,该脸红脸红。

对于迪伦来说,这是一种青春期的萌动,爱情美好纯真。而对于摆渡人崔斯坦来说,这是种惴惴不安的变数,他的使命是摆渡灵魂,不该有人类的情感,他用冷静来克制,却仍旧在到达彼岸前,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说出了我爱你,并吻了迪伦。他答应陪迪伦一起走下去,却还是止步了,只能眼看着她踏入彼岸,并撕心裂肺。他觉得,这才是迪伦的归宿。

可迪伦在彼岸找到了崔斯坦曾摆渡过的纳粹兵乔纳斯,并在他的指引下找到最长远的居住者——老妇人伊莱扎。老妇人告诉她,曾经有灵魂回去过,但都没有回来,任何一道门都能带她回到荒原,只要站在门前,用心神想象那个地方。穿过荒原也许能回到现实世界,那里的时间是静止的。

迪伦知道这是一场,踏出那道门,也许会魂飞魄散,也许会被恶魔吃掉,但她要尝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她也要返回,因为没有崔斯坦的彼岸,一点都不幸福。别人或许能等来家人或者爱人的灵魂,但迪伦想见的人却永远都等不到,因为摆渡人只存在于荒原之中,绝步在她的门外。

这场豪赌,迪伦赢了,爱之力量,超越一切。她回到了荒原,与恶魔赛跑,白天低头赶路,不看其他灵魂,天黑前到达安全屋。没有崔斯坦的守护,她的路那么危险,那么艰难,但她挺过去了。在第三个安全屋里,她遇见了正在护送下一个灵魂的崔斯坦,但在她的呼喊声中,崔斯坦松开了那个灵魂的手,灵魂被恶魔拖走。若是按照原先的规则,护送灵魂消失后,崔斯坦会马上被派去执行下一个任务,但这一次,竟没有出现下一个场景。

于是,崔斯坦跟着迪伦走上了返回现实世界的路线,这是违背规则的,他以为面临的是天谴。迟迟贪恋地望着迪伦,用最后的眼神,但奇迹却出现了,他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竟丝毫无碍。更离谱的是,自从对迪伦生出爱意后,他身上的伤再未愈合过,甚至在靠近现实世界时愈来愈严重,他变得越来越像人类。在最后一步迈出前,他犹豫了片刻,会死吗?但迪伦给他的微笑,让他鼓起勇气,伸出了脚。庆幸,最后成功了,爱情胜了,迪伦回到了肉身,回到了那辆火车上,并且看见了那个男孩,他说,我在这里。

关于救赎,摆渡人崔斯坦生来就没有活过,他注定是摆渡人,不管灵魂是恶是善,他都要用尽全力保护他们抵达彼岸,直到摆渡薄上的空白页填满为止。这是摆渡人存在的意义,数百年如一日地执行同样的枯燥任务。可迪伦出现了,她注定是个异数,她需要他,所以他被恶魔折磨地精疲力竭时,又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是从未出现的情况。因为她需要他,所以他出现了。而后来,迪伦重返荒原,亦是因为她需要他,更因为他也需要她。

他需要她来解救自己,逃离这个百年枯燥的身份。在回到现实的路途中,崔斯坦一改先前的冷静睿智,变得犹豫不决软弱惧怕,因为这是背规则而行,他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迪伦用她的勇气,带给他希望,试一试吧,我爱你,我们一起回到现实世界。

同时,这也是一场心灵救赎,迪伦用迅速成长的内心,战胜了荒原。之所以是荒原,是因为她的内心是荒原,她在崔斯坦的帮助下,通过了陡峭险山、深湖沼泽、魔鬼成群,抵达彼岸。可那个彼岸却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她鼓起勇气,只身返回荒原。用爱情支撑起来的强大内心,战胜了那些在崔斯坦庇护下觉得不可能攻克的困难,最终用这股劲带领崔斯坦走出了荒原,回到了现实。这次,才是真正地走出了荒原,用她自己强大的内心攻克的荒原。

最后,她完成了对他的救赎,救了他,救了自己,也救了他们的爱情。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荒原,那里有时刻准备吞噬灵魂的恶魔,晴朗时它们畏惧,阴沉时它们肆虐。要战胜它们,你需要有不断强大的内心,更需要有一个时刻为自己守护的摆渡人。那么摆渡人是谁,我想可能是信念,可能是外来的一份支持,也可能是某次莫名的开悟。但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爱,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荒原,唯有心中的爱,才能披靡无敌。

荒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爱它吧,也许你也能遇见你终爱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书笔记600字(优质范文)


崔斯坦注视着她,眼睛含笑。他把她拉到身边,然后,像过去四个月里每天做的那样,在她耳边轻声说:“我爱你。”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我一共花了三天时间把《摆渡人》两部都读完了,这个故事让我很震撼。崔斯坦和迪伦之间的爱情确实很让人羡慕,可我想谈谈苏珊娜。

我对她充满了同情和怜惜。她从一开始就爱着崔斯坦,也许是日久生情吧,她和崔斯坦同为摆渡人,他们能彼此看到,更像是同事。虽然无法对话,但在冷漠客观的荒原上也是彼此的慰藉,至少苏珊娜是这么认为的。她一直勤勤恳恳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心中没有任何杂念,或许有崔斯坦的缘故。可是,一切就在她目睹了崔斯坦穿越荒原的那一刻改变了。她想要追随他,进而想要和他一起,在人间过着美好平凡的生活,为此,她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犹豫与煎熬,她苦苦思索着,最终,她不惜以让人唾弃的手段达到了目的——她穿越到了人间。可她不知道的是崔斯坦和迪伦早已深深地连结在一起了,那里根本没有她的位置,她一直活在在自己的一厢情愿中。当她真正意识到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已经恶化了。她为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感到深深的抱歉、内疚和自责,可一切太迟了。可以说,她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内心的道义,她也最终收到了惩罚。

我还没有体验过爱情的甜蜜,所以我无法想象为什么苏珊娜宁愿放弃正直也要去追寻它。不过其实她追随的已经算不上是爱情了,而是她自己的私欲,自己的执念。即使这样,我仍然对她讨厌不起来,她是命运的可怜人,我深深地同情她。

而崔斯坦和迪伦让我对爱情似乎有了新的理解。在故事的尾声,迪伦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在你来之前,我每天都不开心。没有爱人,只想自己躲起来。现在,我都等不及想和你一起出去探索一下这大千世界了!我想和你在一起,看所有的风景,做一切的事情。”

真正的爱情是使人变好的,使人充满希望,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而且未来可期,我向往这样的爱情。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呢?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www.dhb100.com/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窗外不断的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也渐渐的消失了,可当我拿出来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如黑烟似的恶魔拖入地狱时,却让我陷入思考。

迪伦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敏感,又有点儿自卑的十五岁少女,她无法与母亲正常沟通,在学校常受到嘲笑与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因转学而离开了,当她只身坐火车前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时却遇到车祸,醒来时只看见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就在此时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只为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第一次读《摆渡人》时并没有太多的感受,浅显的以为不就是一个少年少女一起通过荒地到达了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吗?可当我再反复细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有别具一格的魅力,虽然情节不十分的起伏,却也耐人寻味。虽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也十分朴素细腻、娓娓道来。

当迪伦知道自己不是一列火车中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从火车中逃出来的人时,她没有大哭大闹,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经历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终还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她能勇敢地面对残酷无比的真相,能乐观的面对魔鬼们疯狂的追击,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的鼓起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知的前方。然而,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也正是如此。青年时便遭遇病魔缠身,但他却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完美、最健全的思想。这正是源于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缺少的,若我们也能拥有,也许能够换个角度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而崔斯坦的责任正是在这条道路上引导和指引要穿越这里的灵魂们。当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才有幸福。”当迪伦跨越分界线时,崔斯坦却因为本质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伦的生活却不能没有他,她决定重返荒原,在千千万万个摆渡人中去寻找崔斯坦,寻找她的幸福生活。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是我们的灵魂摆渡人呢?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每一个死去的灵魂都会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过“荒原”达到分界线的另一端,达到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15岁的迪伦乘坐列车前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迪伦成了这场事故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当毫不知情的灵魂找到了隧洞的出口,在荒原上等待她的只有崔斯坦。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可在我看来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虽然迪伦只是崔斯坦引导的千千万灵魂中的一个,可正是因为她的独特,她的单纯,她的个性鲜明,才让崔斯坦在与迪伦的相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人性”。崔斯坦是把迪伦安全护送到分界线的摆渡人,而迪伦是改变崔斯坦千篇一律、枯燥麻木生活的“摆渡人”。

荒原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而穿越荒原不仅意味着与魔鬼斗争,也意味着与自己斗争。

在这场转折到来之前,迪伦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在家里与母亲意见不合、矛盾频发,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尴尬,经常被捉弄,唯一可以说话的好友却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而当迪伦鼓起勇气打通了父亲的电话,准备乘上列车去探望和自己相谈甚欢的父亲时,却遭遇了交通事故。可以想象,所有这些事情累加起来压在一个人身上会对他造成多大的精神打击。可是迪伦没有自暴自弃,甚至在知道了自己没有从事故中逃出来时也没有崩溃无措,迪伦的勇敢坚韧在后半段毅然决定回去找崔斯坦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会尽全力去做。

而崔斯坦,在荒原上度过了漫长时光,引导了千千万个灵魂,早已变得机械麻木,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束缚崔斯坦的枷锁,把他困在暗无天日的一个人的角落,而迪伦的闯入撕裂了黑色的帷幕,让光束照射了进来。这段旅程,崔斯坦尽力保护迪伦,即使遍体鳞伤也护着她躲进安全屋,或许从动心的那一刻开始,崔斯坦才变得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丰富。

与其说是“摆渡”,不如说是相互“救赎”。

灵魂之间的爱慕是纯真的。崔斯坦的存在对迪伦来说是“救赎”,不仅仅是护迪伦周全,荒原上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寄托了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改变了迪伦后来的生活;而迪伦的闯入对崔斯坦来说也是一次“救赎”,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让他重回人间。

因为这份情感深刻进灵魂,因为无法分割,因为心怀希望,迪伦和崔斯坦才能创造奇迹,重回人世。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摆渡人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摆渡人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