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000字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000字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感谢您的参阅。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原创: 张昌举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主人公安迪因妻子出轨,准备拿着一把手枪去杀害妻子时,未料到妻子被另一个人枪杀。警察找到安迪,因安迪手上有枪,于是被法院判无期徒刑。这就意味着,安迪的余生将在监狱中度过。

监狱是一个被坚固的围墙所包围的社会圈,很多人进去,久而久之就成了瑞德所说的适应体制化的生活——"我告诉你,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他们,接着,你适应了他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他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瑞德所讲的"体制化",用熟悉的词语来说明,也即人们常说的"舒适圈"(fort zoom),百度百科的意思为:即所有人都生活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情;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马上面对变化与挑战,故而感到不舒适。但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舒适圈随即形成。

影片中,老布与安迪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老布在监狱生活几十年如一日,有体制内的头衔,有自己的活动圈子;一来到现实社会环境中,换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则感到与现实格格不入,最后以自尽结束自己的生命。纵观今天,一个在某个岗位工作二三十年人的人,突然有一天被转岗,他也会对新工作无所适从,内心产生无助感。

安迪则把专业所学,用来给监狱的管理员进行合法避税,赢得管理员的信任。同时,坚持写了几年的请求信,收件方被安迪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打动,拨款和寄几箱旧书给监狱的图书室。一方面,安迪着手翻修图书馆,使之环境氛围焕然一新;另一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也不停帮助狱友提升自我的学历与学识。

凑巧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他们监狱,在他与安迪某次交谈中,告诉了他妻子那天晚上被杀的实情。安迪找到典狱官如实说明,不曾料到,帮助安迪离开监狱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被典狱官杀害于监狱的一个角落里。安迪深知自己是无罪的,然而,哪怕典狱官知道安迪是无罪,也不会放他出来。

用和瑞德买来的小锤子,一锤一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捶打墙面,被关近二十年(电影,原著二十七年)的安迪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穿过长长的、臭恶难忍的排污管,逃出了体制内的生活,不仅身体获得自己,而且心灵也获得救赎。最后,好友瑞德利用假释和当初的约定,找到安迪,开始新生活。

细想下来,瑞德和安迪久而久之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哥们,瑞德竭尽所能,利用手头的资源和人脉来帮助安迪需要的物件。如果没有瑞德的帮助,那么安迪也不至于那么快地逃出监狱。如果瑞德没有遇上安迪,那么瑞德兴许也没有通过第二次假释的答辩,也就没有后来的在海边一遇。

总而言之,安迪和狱友与众不同,至少没有被狱友同化,即是度日如年的狱中生活,也没能泯灭他向往自由生活的希望。影片所展现的安迪,是一个越是处于困境,就越需要坚定的目标,同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老布到此一游”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

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

这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越狱》。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二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该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三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但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可如果这部影片就是告诉你人生里有一种东西叫做自由或者仅仅是发扬了自由至上的精神,那么我还不会欣赏这部影片。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它告诉你,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自由也许是光辉的,但是黑暗却是它的前提;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Busy for iving,or busy for death。Andy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

然而,这是一部多么美国式的电影,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Andy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Andy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Andy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所以我的生活经常有这样一些梦想,它也许不能实现,它也许不能让我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来说,它只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虚无感,但是我仍然要抬头看见天上的星星,他们也许遥远,也许仰望他们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自欺,我仍然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四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000字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000字

李基锐

从来以为,电影不是生活简单的对号入座,但她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始终相信这种被生活升华的东西在某一个时候会给人带来一些人生的启迪与参照。所以我曾一直幻想通过看场电影,给予我全身心的洗礼,然后我的人生从此焕然一新。

对于这部影片,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许同一个人不同阶段感触也会大不一样。大约7年前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更多是震撼于宏观层面关于影片本身的编排、设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社会、人性的分析与思索。而今天则是不自觉的推人及己,想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个还无法预见的未来。

总的来说是震撼的。尤其当Andy在电闪雷鸣的夜里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高举双臂的时候。这是他在肖申克的结束,也是平日里"平平淡淡"与"波澜不惊"的铺集,形成强烈对比。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这是在高墙之下苦苦劳役30年的Red的感叹。而大部分时候,这也正是我们被自我束缚的生活的最真实写照。而生活最终给人惊喜的,唯有像Andy那样一直所秉持的坚守与信念。幸福来得很慢,但往往真实。

如今的生活中有太多让人分心的事,太多让人忘记本来的方向与目标。尤其在越来越缺乏一个约束的环境里,一个重度"懒癌"患者,平日里刷刷微博,发发微信,玩玩游戏,于是生活过得尤其地快,也尤其地虚无。只是当有一天看到比你优秀的人还在默默地努力,才蓦然激起对自己的责怪,可是已被人甩出很远很远。王小波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在于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想想有时候还真是这样。

前些天看到一段话:"下一个7年,我是谁?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聊天,7年后,你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我转发了,我想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警醒。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懂得很多道理,但需要不断提醒。电影本身给了人太多的正能量。我希望我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希望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顺其自然"获得一个"就那样"的结果。看完之后感觉又重新给了自己浑身一个激灵,想要开始做很多的改变了,从自我管理开始。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21天效应",我想借由本次的"提醒",给自己倒数几个数,通过不断地自我约束与鞭策,去努力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轨迹。

这次"快乐成长行"活动,其实入公司以来内心一直都挺期待有这么类似的一个平台,我理想中的样子是身边有一群积极进取的伙伴,彼此互相鼓劲儿,一起成长。所以每当刘永龙、徐君等同事他们发些正能量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点个赞。本次活动,澧水项目集体报名了,就是希望借这个平台,还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一群人有一些明确的目标,一起努力,然后一起交流,一起进步。正所谓积跬步以致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海。也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对生活一个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不急不懒,明白目标和方向,然后慢慢努力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希冀哪天一群人不再羞于谈理想,于忙碌与闲适之中闲庭信步,怡然自得。终此一生未曾虚度。足矣。

琐悟——观《肖申克的救赎》


琐悟——观《肖申克的救赎》

何为救赎?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救赎。
对于西方宗教信仰中的人们,上帝是救赎。
对于典狱长那样的人来说,金钱是救赎。
对于安迪德弗瑞恩来说,希望是救赎。
有时,人生就像抛硬币,有一瞬间硬币翻了一面,一辈子的路,天翻地覆。
倘若,没有案发那夜的离奇巧合,安迪还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他或许就和典狱长一样,为财富、地位、名望打拼,视金钱为救赎。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人心之常情。典狱长的报应源于他被金钱迷乱的心智,冠冕堂皇地蓄意谋杀,或是摧毁一个人的余生和希望,在他看来就如压碎几颗榛子一样简单。他已是没有灵魂信仰的躯壳,谈何希望,谈何救赎?如此结局,绝不是偶然。
有时候想,为什么越狱背景的故事,总能吸引人呢?也许是因为,一个人从希望堕落至绝望,又在深渊中重燃希望之火,能唤醒每个人心中蠢蠢欲动的梦想,深深震撼每个人的心灵。在黑暗的地方,越是能发掘黑暗,然而,相对的,在越黑暗的地方,越是有阴霾之下的耀眼光芒。实质上,就像同一道光线,在黑暗中闪现一定会比在光明中燃烧更加刺目,有时,触目惊心,灵魂都为之震颤。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让人重获自由。
有些话,我们应该记住。
瑞德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囚犯们的灵魂都被“体制化”了,以至于他们被假释后会想要重新入狱或是了结性命,上演老布鲁克斯的悲剧。
那么我们呢?我们的思想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体制化”了吗?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说“那不可能”,但我们是否能够,试着留住一些信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梦想能有一架小提琴,拘束于条件和机会,迟迟无法实现。所有人都说,小提琴是童子功,你年龄太大了,学不成的。是的,这是现实。所以,我曾一度放弃这个梦想,让它随时间淡去。《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试着留住一些信念。我决定重拾这个梦想,用心握住它。无论是能够实现成事实,或是永远陈列在心上,有一个信念,总不是坏事。况且,谁说不能呢,时间可以造就奇迹。
确实,似锦年华的我们,思想不应屈从于条条框框,应该留一些青春的不羁,写在心里。
《肖申克的救赎》不会埋没,如同心中的希望或是信念,不会埋没。

春天的希望——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春天的希望——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上官乐乐

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题记

《肖申克的救赎》在国内外的电影排行版上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电影,但却与奥斯卡擦肩而过,可以说得上是真正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安迪在狱中再困难也不放弃希望,最后越狱成功的故事,电影的视角是以瑞德为主叙述的,直到最后一段,形亸貌衰的瑞德拿着安迪留给他的信封,满怀希望地踏上寻找老友的旅途,最后与老友相遇。

在电影中瑞德曾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到香烟、糖果、酒以及任何合理的东西,似乎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但安迪在信中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重获自由,他穿越了肮脏,回到了天堂,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早已被体制化的灵魂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我们已经看到安迪与狱友整理书目时的那本《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描写了一位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肖申克的救赎》常常是大家闻其名而从未看过的影片,但以我个人看来,这部影片是真的不应该被错过,安迪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挖了隧道并成功逃出,监狱中有人不敢想,所以做不到,或是有人敢想,但却做不到。只有安迪一人想到了也做到了,因为别人都不这么做或者别人被体制化而觉得不可能,我们就会觉得这样不行。这样看来,把监狱比作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种种条条框框将人束缚,但只有最勇敢最坚强、内心存着最大希望的人,能真正看到梦想然后达成。心中怀有这种力量的人,从长远的看有甘地,近期的有乔布斯,还有历史上可见,许许多多的、脚踏实地的梦想家们。他们和安迪一样不会被社会的笼子所束缚,因为它们每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在校园里,抬头是死气沉沉的教室里,抬头又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无数次考场上的沉寂,无数次得知成绩后的大喜大悲,也曾幻想过外面的世界,可铺天盖地的试卷让我陷入迷茫,我对也从未了解,触及,思考,不知从何时起我迷失了自己。
一次放假回家,早已颓废的我已对学业无所感触,打开电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点入了一个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它主要讲了一个人用近20年的时间用一把铁铲挖了一个500m的隧道后爬出后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看完后,一夜未眠,不是因学业的压力,而是它给我的内心带来了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被诬蔑的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监狱中迷茫,后用了近1/5的生命去实现自我救赎,而我却只因陷入瓶颈期而迷失于学海中。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对我的挫折和对他诬告进监狱的挫败相比好上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人是不能毫发无伤的生活。
刚进监狱时,徘徊的他发现一把铁铲时,在那一瞬间,他看见了自己的人生,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我的铁铲在哪里?我将要做什么呢?对这些我一无所知。当他人立下志向想去完成一件重要但又困难的事时,自己却一味劝阻,一味打击。
“人可以卑微如蝼蚁,不可扭曲如蛆虫。”
那么我与蛆虫有什么区别呢?
我与那些在狱中终日无所事事的罪人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只有自我救赎才能补足内心的破洞吧!
在学业中,当初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激情被消沉的夜色所吞噬,他的信念是逃出监狱,那么我呢?按照他们给我规划的路走下去,这难道是我的目标吗?不,我还应当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有了思想基础还应不断努力点燃那乌黑发亮的煤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向着那颗启明星,向着那刺破黑暗的黎明,向着那星辰大海,用那跬步、信念、积水去找到它,完成它。做那帆船,去乘风破浪;做那雄鹰,去搏击长风;做那开拓者,去涉足每个地方!

相信《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