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

孙金云

琅琊镇依山傍海风景十分秀丽优美,是国内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镇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但实际上并不简单。3000年前,姜子牙在这里修建琅琊台,封四时圣神,从此这里便成了历代帝王必争之地,自秦始皇立石刻于此,琅琊更成为历代帝王统一天下,国盛民族的标志,生活在这里的琅琊人,眼光早已越过这个小小的镇子,心里怀着整个国家。国旗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旗帜,在琅琊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渔船上都挂上了国旗,这是他们的守护神,十几年前,54岁的肖永学和哥哥一起出海,不小心绞断胳膊,在兄弟俩心中一片绝望时,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仅仅七个小时他们就看到了救援船是飘扬的红旗,心里燃起了希望和感激。

琅琊人对国家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并不是凭空生出的,而是早在琅琊台立起时种子已经种下,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合时便已发芽,国家的兴与荣包含着人民为之付出的血与汗,在保家卫国方面琅琊人更是当仁不让。2000年冬天,李永金是当时当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正在准备一场大型的防空演习,就在这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强忍着父亲离别的悲痛,等结束后他才匆匆赶回家,父亲已经下葬了,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在每一个琅琊人心中,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不仅是李永金,对琅琊人来说永远都是那样义无反顾。

当我看完此片时,我的眼泪流下来了,我被琅琊人的精神所震撼,从李永金和琅琊人身上看到了做人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所有人学习 的楷模,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在琅琊人身上我领悟到“要做事就得先做人”。在影片中我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什么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我的领悟就是“要想做事就要先从做人开始,做人要美,做事要精”。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何谈事业。如果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能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就能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我们要学习琅琊人,把锦天当成自己家一样的守护,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切实的负起责任,要有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根据各自岗位的职责,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锦天现在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在不断的做大、做强,我们应该肩负起锦天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让我们携手同锦天步入辉煌。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一幕幕点点滴滴就在眼前,五年间感觉自己在思维与心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五年中的成长装载的是满满的收获,五年前是锦天物业给我们提供了这片热土,五年里我们在公司的庇护和孕育中不断成长,虽然这其中充满辛苦和汗水,但我们庆幸当初选择了锦天物业,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挑战,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骄傲地能成为公司的奠基人,我们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为公司的发展而耕耘着。五年来,我们同锦天风雨同舟,已经结下了割舍不下的感情。但无怨无悔,感谢锦天给了我们提供生存的土壤,感谢锦天给我们提供成长锻炼的环境。

五年来,我们早已将锦天看做一个可爱的大家庭,这里有我们的依靠与寄托。在这里我们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意,在这里我们所有的摩擦、误解、不悦都被五年的岁月所融化,沉淀下来更多的是那浓浓的宽容与深深的责任。

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与希望,我们相信依靠着卓越的领导团队,凭借着我们凝聚的团队精神和团结一致的毅力,还有我们优秀的员工,我们会迎接下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几十年,我们将继续磨炼自己,磨炼出剑道的光芒,铸就出一把传世精品。

《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

刘伟泽

——海滨古镇展现出的精神

“海上忽见神仙山,碧波浩荡通天边”。随着优美的主题曲过后,跟随着解说和镜头,我被带到了千年古镇—琅琊。

虽未到过琅琊镇,但通过镜头画面与解说让我如同身临其境,让我知道了在祖国的博大疆土上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而且有故事的海滨小镇。定位于我国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这座山峦海涛间的小镇”山海荟萃的独特气质,海中的小岛千帆摇曳,如屏似画。它不仅风景秀丽、依山傍海,更是一个充满神奇、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早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在这里修建四时主祠,从而确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琅琊台也成为我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历史上秦皇汉武等帝王先后来到这里祭天颂德,现在还保留着86个字的秦代《琅琊台刻石》,“在这里宁静与繁华相处得不着痕迹”,到了北宋琅琊古港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军港和渔港,它在军事和经济上也有很重要的位置,琅琊镇的历史悠久在中国一脉相承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琅琊镇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帝王必争之地,也是倭寇入侵之地,但从秦始皇时的十五万移民到明朝设立兵寨,派驻十五姓氏将士,琅琊的百姓就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国盛才能家兴”。

几千年的时光悠悠流淌,家国两相依的精神,悄无生息地滋润着古镇里的每一个人,有国才有家。新中国成立后,琅琊人他们无比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从军舰救助受伤的渔民,“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为“和平使命——2005”中俄军演而全村撤离,部队为回馈琅琊百姓而建的军事纪念馆,从把旧习俗的红布换成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家每户都挂上国旗,船出海不管大船小船都挂着国旗,不管到哪儿,他不敢欺负咱也不敢怎么招咱”。到因使命在身而不能见老父亲最后一面的军区司令李永金等等。对所有的琅琊人来说,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无不体现出琅琊人的“舍小家为大家”,“国盛家才兴”,“有国才有家”的家国两相依的精神。

琅琊古镇虽小却体现出大国精神,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国盛家才兴”的家国精神,才会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开垦北大荒;上山下乡;援疆支教;三峡移民;反恐维和;一带一路等等都在向世人展现我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的家国情怀。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爱人为工作需要离家千里,远离家乡、父母、妻儿来到这里工作不也是“舍小家为大家”、“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用来哪里搬”的家国情怀吗!这里工作的好多人都和我爱人一样……我为了支持爱人的工作,让他安心工作,也辞别父母、家人来到他身边工作,虽然很想念家中父母、家人和正在上学的女儿,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虽然我们不能像十五姓氏将士那样壮烈,不能像军区老首长一样的军人那么舍身为国,但我们也在为祖国的建设默默的做出贡献,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只有过好每一个小家才能让祖国大家庭更和谐、强盛!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家国情怀吧!

看着琅琊古镇,体会着家国两相依的精神,听着“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记住乡愁》的歌曲,思念着家乡,希望早日能把他乡变故乡。

大家《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普遍写的都很好,除孙金云和刘伟泽外,还有张兴艳和樊凤英的观后感也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全部展示,望大家在自我学习提升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值得参考!《记住乡愁》观后感篇二


世界上的作品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鉴赏。在观赏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值得参考!《记住乡愁》观后感篇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古树、池塘、老井、灰墙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它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成长符号,“乡愁”是它们的代言词。

随着城镇化大潮滚滚袭来,这些美丽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渐渐化为乌有,暂时留存下的乡村也有不少被割裂了历史的脉络,失去了灵魂和底蕴,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建言热议,愿更多的“乡愁”被守望和传承。

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村以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精神就在哪里。”冯玉璞代表说。

冯玉璞是隆德县主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隆德县是中国书法之乡、绘画之乡,也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冯玉璞说:“隆德县自公元1142年传承至今,是很多隆德游子的故乡,也是他们的魂之所依,心之所托。腊月初八那天,我们启动了‘在隆德过大年’活动,通过社火、舞狮、民俗体验、元宵晚会等传统节目,共同守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冯玉璞说,现在很多农村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毫无特色、千篇一律,老百姓戏称“家家户户一个样,人还能看个门牌号码,狗干脆找不到家了”,他建议在大规划的拆迁和“造城”运动中应该将“乡愁”留住。

冯玉璞说,如今,随着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新的文化理念尚未形成,导致很多现代人没有信仰,都很茫然,希望通过城镇化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乡愁”找回来,将一些传统文化找回来。

既要坚定传承又能勇敢放弃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表现,如何能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又能让农民生活有大的改善,要走的路还很长。”布青沪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天蓝水绿是宁夏最大的资源优势,面对稀缺的碧水蓝天,我们需要坚守,但也要付出代价,比如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如规划好城镇化的特色,比如该破则破该立则立。

布青沪说,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安稳下来,一靠优于过往的居住生存环境,二靠内心深处的安分,青山绿水的消失让现代人忧郁,精神家园无处安放。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回农村生活,这不光是精神的感受,还有村庄里淳朴民风的融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文化并不全是好的,就怕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中,糟粕不舍,精华不留,失去判断的方向。我们要擦亮双眼,做到既能坚定传承,又要勇敢放弃。

布青沪建议,城市规划并非要移山填海、改头换面,千城一面“乡愁”只会越离越远。如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实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那么,我们的“乡愁”就不在远方。

诗意的栖居并非梦想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看不见的诗意情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方碧水蓝天,那是家的颜色!

“移民从一个故乡搬入另一个家乡,他们人下山了,可文化的根不能断了,在新家园他们能否觅到更多老家的味道?”马红代表说,生态移民是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大批人的“下山”将不仅仅是一种住房转移,更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搬下山来的移民,绝大多数都会外出务工,寻求新的发展,怎么让房子真正变成“家”?光靠产业,似乎还不够。

马红建议,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应该将文化的传承、迁徙、再创造作为重要部分考虑进去,在建设居住之所的同时,为移民建起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记住乡愁观后感两篇


《记住乡愁》这是一部大型纪录片,有中央台拍摄录制,让我们看到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唤醒了大家消失的家乡记忆,让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新、更全面的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记住乡愁观后感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从中央电视台4套《记住乡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大型纪录片即将开播的前几日起,我便心心念念,不停地关注着、期待着,因为父亲和我都是洛铜人,洛铜承载了我们两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使我们牵挂不已,难以忘怀

2月19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早早我就和妻子商量好不要追剧和我抢电视。8点开播前,我便把家人召集齐,准备了几个好菜,吃着美味可口的元宵,一同观看《记住乡愁》这部见证和反映建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和古都洛阳涧西,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走向欣欣向荣的纪录片。

影片初始,当镜头展示我们中铝洛阳铜加工职工身着蓝色工装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走进公司大门的一刹那,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指着电视,这是我们单位的张建国,这是王立群。女儿也随着我激动起来,妈妈快看、快看,那个上班打卡人是我小姨,迅速拿起手机对着回放定格电视画面一阵猛拍,随即发朋友圈并编辑文字:我爸爸单位上中央四套,我小姨上电视了,不善言谈的妻子激动地紧盯着电视,目不转睛,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随着剧情的展开,熟悉的老街、建设路以西各大厂矿一五期间的厂房、苏式建筑职工宿舍以及洛阳一拖广场毛主席像、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制造厂等熟悉的地标厂房,几代建设者,为国家振兴和企业建设发展、艰苦奋斗、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画面纷纷映入眼帘,让人心潮澎湃;动人的音乐配合着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农田里收割着喜悦,中信重工矿山机械在矿井里快速掘进,LYC轴承嵌入高精尖设备精准运行等画面。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对洛铜第一代退休职工,年近80岁的李树煊老师傅的采访。老师傅精神矍铄地站在宽板轧机前,用他浓郁的洛阳方言,回忆着洛铜人建厂初期艰苦奋斗的荣耀岁月,自豪地向洛铜的后生,讲述着面前旧铁疙瘩压延机生产出的特大直铜板材为国贡献的创业故事。在老一辈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下,如今还是这台铁疙瘩,在第三代、第四代洛铜人手中轧出的特种板材已经上天入海,遨游太空。

所有关于洛铜的镜头我都仔细观看,生怕错过一些细节。不时地像解说一样向家人描述着,我作为群众演员参与的拍摄过程,回忆我参加工作三十年来洛阳铜加工的过去和现在,引以为豪地分享着我对洛铜的感知、热爱和奉献。

三十分钟的《记住乡愁》,很短,三十分钟的《记住乡愁》,很长。它浓缩了涧西各大厂矿和洛铜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历程,诠释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内涵,展示浓郁的地域融合文化和涧西老街人民对步入新时代的美好憧憬更激励着我们洛铜人记住乡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重塑行业领先地位,建设一流铜加工企业目标大步迈进。

2月19日,正是农历元宵佳节,举家团圆嬉闹元宵。20点央视四套《记住乡愁》栏目,准时开播。不忘初心,薪火传承。讲述着洛阳涧西这个新中国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建设史。当看到洛铜的画面,父亲满怀激情地细述老一辈洛铜人创造的骄人成就,上天入海,遨游太空时,心情激动不已。洛铜制造在那个年代,被他们的汗水擦拭的锃明瓦亮,璀璨夺目。

20点30分,节目刚刚播完,我拿起电话,还没有拨号,电话响起了,是父亲打来的。父亲激动地说:看到了,看到了!虽然有点短,但是,主要内容都说出来了。很好,很好!我说:爸爸,这是对你们老一辈洛铜人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这一代的鞭策和激励。对,孩子,好好干,这正是我想说的话,我写了一篇短文,我要说的话都在里面,你好好看看,这是爸爸的希望。

微信一响,一张图片引入眼帘《希望》:咱厂第一代老领导、老工人都已离休的离休,退休的退休啦,有的已经与世长辞但是,这个铁老大武状元(宽板轧机)与文状元(特大重型轧辊磨床),还依然健在。并且还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这都是在职领导高度重视和员工们精心维护与保养的结果望今后,你们真正做好保健医师,对他们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他们,使他们健康长寿,为洛铜再创辉煌。

读完家书,我心潮澎湃,泪流不止,爸爸的叮咛,爸爸的希望,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洛铜再创辉煌的期盼。我倍感责任重大,老一辈塑造的辉煌,岂能在我们面前倒下,作为装备维保的一员,设备的精良,就是我们复兴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就是我们洛铜这只矫健的雄鹰,腾飞的双翅。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爸爸说得太对了。失去双眼,就会寸步难行。有了明亮的双眼,我们就能够洞察一切,挺胸抬头,阔步先前。带着父辈的希望,搽亮双眼,做一个新时代的追梦人

记住乡愁观后感1000字集锦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记住乡愁观后感1000字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1

琅琊镇依山傍海风景十分秀丽优美,是国内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镇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但实际上并不简单。3000年前,姜子牙在这里修建琅琊台,封四时圣神,从此这里便成了历代帝王必争之地,自秦始皇立石刻于此,琅琊更成为历代帝王统一天下,国盛民族的标志,生活在这里的琅琊人,眼光早已越过这个小小的镇子,心里怀着整个国家。国旗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旗帜,在琅琊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渔船上都挂上了国旗,这是他们的守护神,十几年前,54岁的肖永学和哥哥一起出海,不小心绞断胳膊,在兄弟俩心中一片绝望时,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仅仅七个小时他们就看到了救援船是飘扬的红旗,心里燃起了希望和感激。

琅琊人对国家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并不是凭空生出的,而是早在琅琊台立起时种子已经种下,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合时便已发芽,国家的兴与荣包含着人民为之付出的血与汗,在保家卫国方面琅琊人更是当仁不让。20xx年冬天,正在准备一场大型的防空演习,就在这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强忍着父亲离别的悲痛,等结束后他才匆匆赶回家,父亲已经下葬了,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在每一个琅琊人心中,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不仅是李永金,对琅琊人来说永远都是那样义无反顾。

当我看完此片时,我的眼泪流下来了,我被琅琊人的精神所震撼,从李永金和琅琊人身上看到了做人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所有人学习 的楷模,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在琅琊人身上我领悟到“要做事就得先做人”。在影片中我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什么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我的领悟就是“要想做事就要先从做人开始,做人要美,做事要精”。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何谈事业。如果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能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就能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我们要学习琅琊人,把锦天当成自己家一样的守护,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切实的负起责任,要有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根据各自岗位的职责,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锦天现在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在不断的做大、做强,我们应该肩负起锦天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让我们携手同锦天步入辉煌。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一幕幕点点滴滴就在眼前,五年间感觉自己在思维与心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五年中的成长装载的是满满的收获,五年前是锦天物业给我们提供了这片热土,五年里我们在公司的庇护和孕育中不断成长,虽然这其中充满辛苦和汗水,但我们庆幸当初选择了锦天物业,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挑战,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骄傲地能成为公司的奠基人,我们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为公司的发展而耕耘着。五年来,我们同锦天风雨同舟,已经结下了割舍不下的感情。但无怨无悔,感谢锦天给了我们提供生存的土壤,感谢锦天给我们提供成长锻炼的环境。

五年来,我们早已将锦天看做一个可爱的大家庭,这里有我们的依靠与寄托。在这里我们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意,在这里我们所有的摩擦、误解、不悦都被五年的岁月所融化,沉淀下来更多的是那浓浓的宽容与深深的责任。

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与希望,我们相信依靠着卓越的领导团队,凭借着我们凝聚的团队精神和团结一致的毅力,还有我们优秀的员工,我们会迎接下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几十年,我们将继续磨炼自己,磨炼出剑道的光芒,铸就出一把传世精品。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2

又到了静心观看《记住乡愁》的时间了,伴着悠美的动听的歌声,听着娓娓道来的解说,仿佛身临其境,这绝对称得上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嚼之有味,回味无穷。新入职的我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也看过两期《记住乡愁》的节目。可能是我远嫁他乡的原因吧,所以每次看完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思乡念亲,我想念我的亲人,怀念我的故乡,每次观看完《记住乡愁》的节目,我的心里总是很兴奋,但同时又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兴奋是因为《记住乡愁》的节目每次展现的都是中国积累下来的最深厚的传统文化,记录的都是一个个古老的村落祖祖辈辈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和传统技艺,串连的都是家族传下来的最深情的故事。每次观看《记住乡愁》的节目,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那种感觉热情又亲切。每次看完后,我都会静静的沉思很久,这些故事里折射出来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这些故事都需要我以一颗细腻,谦虚、沉静的心去探索,去体会、去吸取,这些可贵的精神和文化规矩,我们该如何化为自身内力把它传承下去。

从这期节目中的“隐忍立丈夫”,韩信因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和理想,忍了常人不能忍的“胯下之辱”。梁红玉宁愿接受恶吏的任何惩罚、侮辱,都不愿意屈服的精神,还有陈民牛为了多学几个字,被人嘲笑,但是他为了得到上学的机会,而坚持到底,他们一个个隐忍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屈辱。隐忍是忍受暂时的屈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常言道:“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能行常人之所不能行之事,能得常人之所不能得之一切。”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德,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纳别人的短处,缺点和错误。

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现实教会了我们隐忍,隐忍不是懦弱的表现,也不是退缩和认输的表现。而隐忍恰恰是我们对人和事尊重的品质,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向往。隐忍并不是一件难事,可能你会觉得碍面子,而所谓的面子又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你的不好意思,让你觉得不在当时反驳回去让你丢了面子,当你要面对你的冲动所带来的代价时,你还会觉得隐忍是让你丢面子的事情吗?你就后悔着是不是想如果我当时要是忍一忍该多好!我想大多数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吧!

这期节目《河下镇-隐忍立丈夫》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学习和钻研,他们的宽宏大度的气魄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更让我知道不管经历什么或者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隐忍,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因为一时的痛快而冲动做了无法挽回的事,工作中我们也是一样的,不要总是去抱怨或者去争狼斗勇,我们要为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去隐忍和承受。就像前段时间,我们客服人员紧张,领导给我安排了之前同事的区域工作,与其它区域来说,这好像是最大的工作区域了吧,而且这个岗位的工作特殊。我想这也应该是领导给我提升锻炼我的机会吧!虽然工作中有很多的小插曲以及工作特殊的原因,我每天都是早上班晚下班,对于这种情况家人也很不理解,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和隐忍。我看过一篇短文:上面说“公司是船,我在船上,只能同舟共济”,这觉得这句话很好。热爱这份工作就是我自身价值的提升与修炼。而他们给予我的严格要求都是对我的一种培养,终将使我成为更优秀的人。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3

看《记住乡愁》,我的心立刻被吸引:那一片片古老美丽的村落,那一辈辈勤劳善良的村民,还有那一代代流传的村落文化,无不撞击着我的心灵,牵动着我的灵魂。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我思恋故乡的炊烟,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噢,妈妈,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展示乡愁的作品好不好,有三个标准。

第一就是能否唤起读者对故乡景色的回忆,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家乡的景色中印有自己的足迹和身影,它是照刻在心灵的底片,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想起来就浮现眼前,历历在目。何况《记住乡愁》声情并茂,观看之中,这种感觉十分突出。

第二就是能否拨动读者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琴弦,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故乡亲人之思,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街坊邻居,家长里短;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亲情,在心灵中流过,在时光里飞扬!看《记住乡愁》,眼前就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第三就是能否引发对故乡文化的思考,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故乡在《诗经》里出现过,在李白的诗歌里出现过,在鲁迅的小说里出现过,在今天的流行歌曲里出现过。你听:“啊,我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是一种引发,启迪人们对养育自己的故土进行思考。这就是诗歌的感发力量,即所谓艺术张力。《记住乡愁》就具备这样的艺术魅力!

所谓养育,就是指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精神上的,灵魂上的。这种影响是针对那些走出故乡的人说的。为什么一提起乡愁人们就心潮难平?因为故乡的亲人给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为故乡的风土塑造了自己的灵魂。一个游子走出故里,奋斗他乡,会时刻感到故乡亲人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一个游子漂泊多年,可能会有飘荡无根的感觉,可能会感到疲惫,但一想到故乡,一想到亲人,就踏实多了,就有力量了。

当游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创造了业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故乡的亲人,感谢故乡的山水;他恨不能立刻回到故乡,向亲人汇报,向故乡的明月诉说,因为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啊!可以说,没有了故乡的期盼与激励,人生的动力就失掉大半。你知道《故乡的云》这首歌吧,你听——“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故乡,它不仅仅是你生命诞生之地,还是你人生事业的加油站,更是你灵魂的归宿!

去看《记住乡愁》吧,你会收获满满!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4

马头墙、老祠堂、老水口、老亭子、石板路,每每想起故乡,这些熟悉景象仿佛电影一般出现在脑海中。我的故乡隐藏于大山之中,保持着她独有的那份恬淡和朴素。近些年,这个寂静的山村渐渐迎来不少外地人,他们成群结伴的跑到我们乡下,拿着相机绕着村子拍这拍那,找寻这份宁静清幽。或许,他们也是来寻找那份久违的乡愁。

故乡是什么?我想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你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生出发的起点,那里的一草一木,你都再熟悉不过。那里的每条小径每座山岗都留有你轻盈欢快的脚印,那里的小河你游过泳、抓过鱼,那里的树林你爬过树、掏过鸟窝……故乡是你亲手种下的那棵小树,是门口那被岁月磨得光滑的石凳;故乡是你牵过的那头老牛,是村前的那口古井,是那青青的石板路;故乡是村旁的那条宁静弯曲小河,是栖满白鹭的青青山岗。故乡是常年在外的你,一旦回到它的怀抱,它的一切的一切都能勾起你无限温暖的回忆。故乡是一种归宿的眷恋,是一种宁静的表达。

故乡是一种记忆,但是故乡也是实实在在的,故乡的情谊都有许多熟悉的实物承载着。当你的记忆和实体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找到了故乡的所在。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替自己收藏童年、见证青春?每当想起这些载体即将消失的时候,内心总觉得莫名的伤感——我终将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随着城镇的无限扩张,多少人都会在这场运动中失去自己的故乡,故乡将成为你我永远的心灵之殇。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面对时代的洪流,面对逝去的时光,我们的双手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们无法挽留时光的流失,但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却值得珍藏和回忆。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5

“海上忽见神仙山,碧波浩荡通天边”。随着优美的主题曲过后,跟随着解说和镜头,我被带到了千年古镇—琅琊。

虽未到过琅琊镇,但通过镜头画面与解说让我如同身临其境,让我知道了在祖国的博大疆土上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而且有故事的海滨小镇。定位于我国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这座山峦海涛间的小镇”山海荟萃的独特气质,海中的小岛千帆摇曳,如屏似画。它不仅风景秀丽、依山傍海,更是一个充满神奇、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早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在这里修建四时主祠,从而确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琅琊台也成为我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历史上秦皇汉武等帝王先后来到这里祭天颂德,现在还保留着86个字的秦代《琅琊台刻石》,“在这里宁静与繁华相处得不着痕迹”,到了北宋琅琊古港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军港和渔港,它在军事和经济上也有很重要的位置,琅琊镇的历史悠久在中国一脉相承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琅琊镇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帝王必争之地,也是倭寇入侵之地,但从秦始皇时的十五万移民到明朝设立兵寨,派驻十五姓氏将士,琅琊的百姓就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国盛才能家兴”。

几千年的时光悠悠流淌,家国两相依的精神,悄无生息地滋润着古镇里的每一个人,有国才有家。新中国成立后,琅琊人他们无比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从军舰救助受伤的渔民,“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为“和平使命——20xx”中俄军演而全村撤离,部队为回馈琅琊百姓而建的军事纪念馆,从把旧习俗的红布换成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家每户都挂上国旗,船出海不管大船小船都挂着国旗,不管到哪儿,他不敢欺负咱也不敢怎么招咱”。到因使命在身而不能见老父亲最后一面的军区司令李永金等等。对所有的琅琊人来说,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无不体现出琅琊人的“舍小家为大家”,“国盛家才兴”,“有国才有家”的家国两相依的精神。

琅琊古镇虽小却体现出大国精神,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国盛家才兴”的家国精神,才会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开垦北大荒;上山下乡;援疆支教;三峡移民;反恐维和;一带一路等等都在向世人展现我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的家国情怀。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爱人为工作需要离家千里,远离家乡、父母、妻儿来到这里工作不也是“舍小家为大家”、“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用来哪里搬”的家国情怀吗!这里工作的好多人都和我爱人一样……我为了支持爱人的工作,让他安心工作,也辞别父母、家人来到他身边工作,虽然很想念家中父母、家人和正在上学的女儿,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虽然我们不能像十五姓氏将士那样壮烈,不能像军区老首长一样的军人那么舍身为国,但我们也在为祖国的建设默默的做出贡献,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只有过好每一个小家才能让祖国大家庭更和谐、强盛!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家国情怀吧!

看着琅琊古镇,体会着家国两相依的精神,听着“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记住乡愁》的歌曲,思念着家乡,希望早日能把他乡变故乡。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6

每个离家在外的游子,都时刻挂念着内心深处那片足以安妥灵魂、寄托情思的家乡故土,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乡音,不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思乡情愫,更坚定着每一个地方的文化自信,拥有独特文化意义的乡愁,让中华民族之魂得以扎根,让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载体和情感归宿。

公司组织员工观看记录片《记住乡愁》,从20xx年3月12日开始,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每次观看后,各部门的同事都纷纷写出观后感,领导安排大家观看,相信也是想让大家能够从剧中感受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让我们从中学习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受用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并且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从中深刻体会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深刻的反映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老一辈人为国家民族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当代青少年在网络盛行的年代,渐渐忘却了民族精神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优秀的民族精神应该作为鞭挞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闪耀光辉,做时代的传承人,做文化的优秀继承者。

我们今天所观看的内容是嵩口镇,那里水运发达,是商贸重镇,很久以前的古镇在大桥没有建成之前人们两岸往来全靠渡船,古时候嵩口镇没有官渡,百姓过河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到了始末清初,随着嵩口镇的繁荣,过河人越来越多,为谋取暴利,有人在溪水两岸私设渡口,哄抬物价,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有个叫毛羽丰的人在外出途中看见百姓因为付不起过河钱而冒险涉水过河,当时连日暴雨,河水湍急,百姓转眼就被河水吞没,不幸溺亡。当时看到此情景,毛羽丰心里十分难过,回家之后与家人商量捐出自家五十亩地做为义田,买来船只,义田换来的钱付给船夫,买船养渡,帮助百姓过河。毛羽丰的行为不仅得到官府的认可,百姓的尊崇,官府大加赞赏,为毛羽丰立碑,废除私渡,不允许私渡。从那以后义渡就在大梓溪蔚然成风,许多大户人家也纷纷效仿,尽自己所能捐出田地,买船养渡,帮助百姓过河,发扬光大这义渡行为,义渡源远流长。人们从此出行不再困难,虽然目前嵩口镇建起了大桥,人们有了更加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在嵩口镇周围的一些村落,依然还保留着义渡的传统。

当时即便没有任何报酬,但是村民也都很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一天天,一年年,世世代代的摆渡人就这样默默的值守在这条河流中,嵩口镇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种义举行为能够把人的良知呼唤出来,有更多的人加入这种义举,这样这种急公好义作为地区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往下传。

后人他们都效仿张元干这样的人,他在家乡的种种义举让古镇人难以忘怀,凡客死嵩口镇的异乡人,张家人都要把他们妥善安葬,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一代代张氏后人秉承着先祖的教诲在古镇建义学、设义仓、修桥铺路、扶贫济困,数百年间从未间断。

嵩口镇人这种急公好义、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7

按公司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观看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第一集《芙蓉镇》。以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的故乡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聚集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阐述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讲述历史文化古镇《芙蓉镇》的历史变迁,以及“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由于这种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于逆袭的劲头,才使《芙蓉镇》在时代的洪流中挺之潮头,百折不挠。

影片中芙蓉镇从古至今不管是彭士愁和五代十国楚王的斗争、彭翼南抗击倭寇、大壮士开凿猛洞河溶洞栈桥、曾小玲洗衣还是彭长辉对环境检测等,都是“吃得苦,霸得蛮”精神内涵的体现,反映他们刚强、勇猛和宁折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担当。芙蓉镇人民是坚持“吃的苦,霸得蛮”精神贯穿日常工作始终,才使千年古镇永保辉煌。观看影片后深受启发,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以后在工作中就要“吃得苦,霸的蛮”。

在日常维修中,就要多吃苦,要有蛮劲。拿维修来说,简单的维修谁都可以完成,但是碰到难维修的东西就要多吃苦,要有蛮劲,这样才能解决。比如马桶堵塞,疏通机等通不开,就要想办法,拆掉马桶,清理下面污物,就要不怕脏,甚至用手去掏,想尽各种办法,用尽各种办法,这样才能疏通。如果不想吃苦,通不开就不通了,甚至怕脏,没有蛮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坚持“吃得苦,霸的蛮”,工作中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会取得成绩。否则就解决不了问题,工作就不会取得成绩。

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吃的苦,霸得蛮”,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所有困难和难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8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去帮助我们记忆和传播古老的中国文化。”网友心声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心愿。事实上,当前纪录片市场竞争激烈,其中关于乡愁的题材之所以难有上乘佳品源于其表达难,而《记住乡愁》的脱颖而出,或许是因为节目没有苍白的说教,或许是选择了将人文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令观众直面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情感。但无论原因几何,这档节目都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坚守与完整的继承。

以古镇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意的节目并不鲜见,但《记住乡愁》生活化、故事化的切入角度,让观众有着强烈代入感。同时,不趋同、不高冷更是观众为《记住乡愁》所贴的标签。可以看到,当下,我国文化类节目虽有不同主题,但有影响力的节目大多集中在诗词、文字和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单一,在文化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发掘不够深、不够广,与现实生活联系得也不够紧密。而《记住乡愁》第四季延续着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拓展、创新,努力与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与认知相契合,这也是该节目所承载的使命,用最平实的镜头传递出了画面背后的价值。

新时代,是一个求知的时代,回应时代需求,《记住乡愁》第四季从当下角度传播传统文化,用一个个有温度的镜头,带观众走进一座座仅存于时尚潮流夹缝中的古镇,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乡愁不只有惆怅与悲苦,还有快乐、警示与鼓舞。

看得见山水,守得好田园,方能记得住乡愁。虽然隔着屏幕,但因为有着《记住乡愁》第四季的延续,而让观众感受到了温暖。而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包容性、多样性的延展与展现,也随着第四季节目的播出仍在继续……春节期间,《记住乡愁》第四季仍会每天陪伴观众度过。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9

“这部纪录片能真正地唤起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也可以凝聚亿万中国人对优秀文化的体悟。”一脉青山、一方绿水,一片瓦屋、一个故事,在本季节目中,无论是以“家国两相依”为主题的琅琊镇;还是以“急公好义”为主题的嵩口镇;或是以“众志成城”为主题的涞滩镇;抑或是以“青山绿水百福来”为主题的百福司镇等等,都在注重挖掘古镇历史变化的同时,更注重人地关系的讨论,每一个古镇专题都探索了特定自然空间里所发展出的人文精神,并引入文学地理之典故加以佐证和润色,底蕴不可谓不深厚。让后人以情为线串起了乡愁,留住了乡情。

镜头下,居民晾晒衣服、商贩的吆喝声、楼道里跳绳的小妹妹,生活气息浓厚。其实,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下,这种慢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沉淀弥足珍贵。

无论是顾世雄,还是徐小云,他们都是从《枫泾镇》走出,他们对风骨气节的恪守、人间正道的向往,离不开古镇历史底蕴的熏陶与浸润;追寻古代、近代和当代古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昭君镇》解读着“能扛事有担待”的背篓精神;《松溉镇》中,这座巴蜀小镇上演的一桩桩、一件件反哺家乡、桑梓情深的故事让观众记忆犹新。

以如此淳朴真诚的内容传承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触动着观众心中柔软的那个“乡愁”。用实实在在的故事讲述古朴民风民情,讲述中国普通百姓平淡生活中藏着的深刻哲理,讲述悠远流长的民间传统,也讲述纵使世间、时代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基础的待人、处事原则。用深邃的思想解读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崇敬的心情讴歌古镇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乡愁文化”也由此得到了延伸。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10

近日反复观看百集记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第八集《河下镇》。影片中详细介绍了河下镇风土人性,历史变迁以及他们坚持“隐忍丈夫”的处世做人原则,才使河下镇成为近日集旅游、文化、商贸、航运于一体的商贸重镇。

影片中,河下镇从古到今涌现出许许多多胸怀大志坚韧不屈“隐忍立丈夫”的典范,韩信就是其中之一,他虽经历“胯下之辱”,但从未自己的人生方向,刻苦研习兵法,修炼武艺,最终得到刘邦的`重用,在乱世纷争中擒魏破赵,降燕灭秦大败楚X,最终迫使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助汉高祖刘邦成就了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被后人誉为“初汉三杰”。有人为讨好他,将羞辱他的屠夫绑到他面前时,他不但不怒,反而封为楚中王,并对众人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日之将X韩信。

他的加之怒而不怒,忍常人之不能忍,有远大志向而心中自有分寸,决不因一时羞辱而争狠斗勇,以及他的大度、宽容、也成为河下镇的一桩美谈。河下镇人正是坚持这种“胯下之辱,隐忍立丈夫”,才做到了为了远大目标,而隐忍眼前一切苦难和困难以及各种挑战,向这个远大目标前进,而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也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正是他们这种坚持和执着,才使河下镇在改革的浪潮中永不倒,仍保持着昔日之辉煌。

今天,我们一定要有“隐忍立丈夫”、“胯下之辱”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将适得其反。比如在日常维修中,大多数住户都能给予配合,这无话可说,但还有极少数住户嫌麻烦,不予配合,百般刁难,甚至出言不逊,我们不能和他们一样,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这只能激化矛盾,应该考虑哪里做的不好,不到位,什么原因致使住户不配合,产生抵触情绪,做到耐心细致的解说,获得住户谅解,顺利完成维修。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有韩信“胯下之辱”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记住乡愁观后感 篇11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是韩信遭遇“胯下之辱”的地方,在这个小镇,还曾诞生过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

有远大志向者心中必有分寸,绝不会因一时羞辱而争狠斗勇。若有一天你来到河下古镇,你就会明白隐忍的力量,它不是懦弱,趴在地上的目的,是为了更从容的站起来,懂得隐忍的人往往深知生活的智慧,她们不是凶狠,不图一时之快,是因为心中有更宽广的天地,懂得隐忍的人往往是都有大智慧的人,隐忍不光是为日后成果积蓄力量,更是一次让自己静下心等待涅槃重生的机会。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许都不是百分百的尽人意,也许你所处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工作的实质却是我们所需要的,也许故事领导对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而他们对我们的严格要求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培养,终将使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如果你对这些严格要求不会隐忍和接收,终究你会被这份工作所淘汰。

人的一生犹如一本厚厚的字典他总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内涵,多多学会理解和隐忍别人,同样也是一种自我素质的提高。

当有一些人因小事纷扰了你,请你理解、豁达,也同时展现出你不同别人的宽广胸怀,学会隐忍,善于给别人一个下的砍,也同时给自己一个上的梯。

《记住乡愁》这里的每段历史记实,都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对于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受用于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并且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流的文化和信仰,从中深刻体会到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所赋予的时代使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在我们身上闪耀光辉,做时代的传承人,做文化的优秀继承者。

乡愁中的传统,流传中的乡愁。正是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的春风。

记住乡愁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记住乡愁》这是一部大型纪录片,是正在热播的,向我们展示历史文化街,唤醒大家对家乡的记忆,在今天,越来越多人在外面上班,对自己家乡的记忆越来越少。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记住乡愁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篇。

2月19日,正是农历元宵佳节,举家团圆嬉闹元宵。20点央视四套《记住乡愁》栏目,准时开播。不忘初心,薪火传承。讲述着洛阳涧西这个新中国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建设史。当看到洛铜的画面,父亲满怀激情地细述老一辈洛铜人创造的骄人成就,上天入海,遨游太空时,心情激动不已。洛铜制造在那个年代,被他们的汗水擦拭的锃明瓦亮,璀璨夺目。

20点30分,节目刚刚播完,我拿起电话,还没有拨号,电话响起了,是父亲打来的。父亲激动地说:看到了,看到了!虽然有点短,但是,主要内容都说出来了。很好,很好!我说:爸爸,这是对你们老一辈洛铜人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这一代的鞭策和激励。对,孩子,好好干,这正是我想说的话,我写了一篇短文,我要说的话都在里面,你好好看看,这是爸爸的希望。

微信一响,一张图片引入眼帘《希望》:咱厂第一代老领导、老工人都已离休的离休,退休的退休啦,有的已经与世长辞但是,这个铁老大武状元(宽板轧机)与文状元(特大重型轧辊磨床),还依然健在。并且还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这都是在职领导高度重视和员工们精心维护与保养的结果望今后,你们真正做好保健医师,对他们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他们,使他们健康长寿,为洛铜再创辉煌。

读完家书,我心潮澎湃,泪流不止,爸爸的叮咛,爸爸的希望,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洛铜再创辉煌的期盼。我倍感责任重大,老一辈塑造的辉煌,岂能在我们面前倒下,作为装备维保的一员,设备的精良,就是我们复兴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就是我们洛铜这只矫健的雄鹰,腾飞的双翅。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爸爸说得太对了。失去双眼,就会寸步难行。有了明亮的双眼,我们就能够洞察一切,挺胸抬头,阔步先前。带着父辈的希望,搽亮双眼,做一个新时代的追梦人

从中央电视台4套《记住乡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大型纪录片即将开播的前几日起,我便心心念念,不停地关注着、期待着,因为父亲和我都是洛铜人,洛铜承载了我们两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使我们牵挂不已,难以忘怀

2月19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早早我就和妻子商量好不要追剧和我抢电视。8点开播前,我便把家人召集齐,准备了几个好菜,吃着美味可口的元宵,一同观看《记住乡愁》这部见证和反映建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和古都洛阳涧西,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走向欣欣向荣的纪录片。

影片初始,当镜头展示我们中铝洛阳铜加工职工身着蓝色工装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走进公司大门的一刹那,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指着电视,这是我们单位的张建国,这是王立群。女儿也随着我激动起来,妈妈快看、快看,那个上班打卡人是我小姨,迅速拿起手机对着回放定格电视画面一阵猛拍,随即发朋友圈并编辑文字:我爸爸单位上中央四套,我小姨上电视了,不善言谈的妻子激动地紧盯着电视,目不转睛,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随着剧情的展开,熟悉的老街、建设路以西各大厂矿一五期间的厂房、苏式建筑职工宿舍以及洛阳一拖广场毛主席像、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制造厂等熟悉的地标厂房,几代建设者,为国家振兴和企业建设发展、艰苦奋斗、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画面纷纷映入眼帘,让人心潮澎湃;动人的音乐配合着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农田里收割着喜悦,中信重工矿山机械在矿井里快速掘进,LYC轴承嵌入高精尖设备精准运行等画面。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对洛铜第一代退休职工,年近80岁的李树煊老师傅的采访。老师傅精神矍铄地站在宽板轧机前,用他浓郁的洛阳方言,回忆着洛铜人建厂初期艰苦奋斗的荣耀岁月,自豪地向洛铜的后生,讲述着面前旧铁疙瘩压延机生产出的特大直铜板材为国贡献的创业故事。在老一辈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下,如今还是这台铁疙瘩,在第三代、第四代洛铜人手中轧出的特种板材已经上天入海,遨游太空。

所有关于洛铜的镜头我都仔细观看,生怕错过一些细节。不时地像解说一样向家人描述着,我作为群众演员参与的拍摄过程,回忆我参加工作三十年来洛阳铜加工的过去和现在,引以为豪地分享着我对洛铜的感知、热爱和奉献。

三十分钟的《记住乡愁》,很短,三十分钟的《记住乡愁》,很长。它浓缩了涧西各大厂矿和洛铜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历程,诠释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内涵,展示浓郁的地域融合文化和涧西老街人民对步入新时代的美好憧憬更激励着我们洛铜人记住乡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重塑行业领先地位,建设一流铜加工企业目标大步迈进。

从小,我就喜欢依偎在爷爷身旁,听他老人家讲家史。

我的祖籍是河南省荥阳县。1949年,我的爷爷大学毕业后,加入到刚成立的新中国冶金工业部。1954年,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工程拉开帷幕。一声令下,我的爷爷带着奶奶、大姑、父亲(1954年刚出生),风尘仆仆的来到洛阳,到洛阳老城某旅馆,也就是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即洛铜最前身)建设指挥部报到。从此,我们家便在洛阳扎根,与洛铜结下了不解之缘。

爷爷是学测绘专业出身的,亲自参与了洛铜的选址,厂房的建设以及后续基础设施、生活区建设。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家,见得最多的就是图纸。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电脑,没有CAD,只能由测绘人员实地勘测,徒手画图。爷爷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苏联专家一道在洛阳涧西勘察地形。最终,确定了七里河一带为洛铜厂址,也就是今天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战天斗地的岁月里,爷爷与工程建设人员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肩拉手扛。一座座厂房,一片片生活区应运而生。洛铜办公楼的苏式建筑是爷爷的最得意之作,现在作为文化遗产依然矗立在洛铜厂区的正中最前沿。从1954年的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到黄河冶炼厂、1972年更名为洛阳铜加工厂,爷爷一辈的创业者为洛铜的诞生和1965年的正式投产,以及洛铜80年代鼎盛时期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斗转星移。1973年,我的父亲到洛铜在洛阳郊区(现洛龙区)青阳屯一带的农场工作。每当父亲回忆那段历史的时候,总是面带喜悦,难以忘怀。他从小爱好文艺,敲得一手好扬琴,后来自学了快板书,是农场宣传队的台柱子。那个时候,只有表现好的知识青年才能首批返城。1975年,邮电部五三七厂的招工干部一眼相中了父亲,于是父亲由洛铜农场来到五三七厂。虽然该厂委以重任,可父亲依然为没有能直接到洛铜工作感到遗憾。1984年,父亲克服重重阻力,来到洛铜研究所工作,一直到2014年光荣退休,在洛铜奉献工作了三十年。

《记住乡愁》第四季第一集芙蓉镇观后感2篇


《记住乡愁》第四季已经播出有一段时间了,其中在和第一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非常的有感觉,《记住乡愁》第四季第一集芙蓉镇观后感2篇请欣赏!

一晃接触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很长时间了,从开始的不情愿看,到现在主动去看,渐渐爱上了这个节目,感谢领导的良苦用心,使我有幸再睹芙蓉镇的风采,回想起第一次看电影《芙蓉镇》时,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女,那时就对电影中女主角胡玉音有很深的印象,那是我喜爱的女演员刘晓庆主演的,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顽强不服输的乐观性格,虽然历经坎坷,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这次重睹纪录片《记住乡愁》我已是人到中年,不禁感慨时间的无情,真的是十年弹指一挥间,当看到芙蓉镇三个字是,眼前一亮,仿佛遇到了多年的故人。

当我打开剧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再细看介绍的确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古镇,一端以河岸为依托,另一端则悬在水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湘西人在这看似不可能的悬崖峭壁上建造吊脚楼。他们的勇气惊动天地,不逊于愚公移山,正是这种敢想、敢闯、敢干的性格,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也给后人摆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优胜劣汰,永远是真理。

这个芙蓉镇的前身叫王村。早期是土家、苗家聚居的,记录了2200年的荣辱兴衰,后来彭氏家族首领彭士愁带领溪州人民起兵反抗,借地形优势与明君周旋的一年多时间,最终明王采取议和以西水河为界盟约立誓。议和内容都写在一个铜柱上,成为古镇的定海神针。在彭氏统治的880多年间始终遵守合约,在国家有难时应召出征打败倭寇立下赫赫战功。为表彰土家丰功伟绩,明王派人建石坊,写下来子孙永享四个大字。如今铜柱纪念馆和土坊就成为了后人景仰的标志性建筑。

百年码头也有萧条的时候,随着水电站和附()近铁路建成,货物运输都改为陆路,航运公司被迫倒闭。终于在1984年另辟蹊径,有六名壮士不分昼夜,三年时间吃住船上,靠双手双肩开凿出小龙洞,共背水泥96吨,钢材24吨,三万多块青砖磨破了双手双肩没有磨破他们的意志。1986年小龙洞第一期开工完成,迎接第一批客人,从此名声在外也受到了著名导演谢晋的青睐,在此拍摄电影《芙蓉镇》。人们纷纷寻景而来,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盛况空前,从那时起才改名《芙蓉镇》。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女性叫曾小玲,2004年丈夫重病,两个儿子正上大学。她顽强地支撑起这个濒临倒下的家,在镇上宾馆当起了一名洗衣工,80斤的她每天分三次把三百多床床单背回家,然后手洗干净,每晚五点之前背回宾馆。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工作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女人虽然有水的柔情,但不失韧性,如果说男人用肩扛起一座山,那么女人就能背完西水河的水,始终不忘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吊脚楼和小背篓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可以说《记住乡愁》,每一集都有它的精彩,剧中都有鲜明人物、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题,各有千秋。这档节目真的很容易就牵动了漂泊在外游子的那份思乡之心,就连主题曲都那么优美动听,回味无穷,从第一次接触这首歌就喜欢上了它,歌词是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正如歌词所说: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而本文中六壮士三十年后再聚只剩下四壮士,他们就把对故去战友的思念化作了一碗酒。《记住乡愁》有太多感人故事让人们对伟大的国人肃然起敬,只有倍加珍惜当今美好生活,才对得起祖先。在敬仰的同时又感觉自己的渺小,同为异乡人,有的在外学业有成,事业蒸蒸日上,有的学成归来,报效家乡。在这些品格高尚的人面前我自惭形秽,自卑和自强的双重性格抗衡后,心又渐渐恢复平静。既然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就做点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单位好好工作,尽职尽责,再把小家过的幸福、温馨、快乐,让父母开心。

也许上辈子做大事累了,这辈子注定做个普通人,有时我经常天真的想如果每个公民都能遵纪守法,不无理取闹,不干坏事,那么也就用不着那么多警察办案,国家就会很安静,这样想想我还算为国家省了一份心呢。哈哈,这样想想,就不那么自卑了又变得心安理得起来了。此时此刻,耳边又回响起了动人的歌声: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今后我会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景仰之心,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感恩之心好好活下去,直到永远。

按公司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观看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第一集《芙蓉镇》。以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的故乡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聚集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阐述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讲述历史文化古镇《芙蓉镇》的历史变迁,以及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由于这种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于逆袭的劲头,才使《芙蓉镇》在时代的洪流中挺之潮头,百折不挠。

影片中芙蓉镇从古至今不管是彭士愁和五代十国楚王的斗争、彭翼南抗击倭寇、大壮士开凿猛洞河溶洞栈桥、曾小玲洗衣还是彭长辉对环境检测等,都是吃得苦,霸得蛮精神内涵的体现,反映他们刚强、勇猛和宁折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担当。芙蓉镇人民是坚持吃的苦,霸得蛮精神贯穿日常工作始终,才使千年古镇永保辉煌。观看影片后深受启发,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以后在工作中就要吃得苦,霸的蛮。

在日常维修中,就要多吃苦,要有蛮劲。拿维修来说,简单的维修谁都可以完成,但是碰到难维修的东西就要多吃苦,要有蛮劲,这样才能解决。比如马桶堵塞,疏通机等通不开,就要想办法,拆掉马桶,清理下面污物,就要不怕脏,甚至用手去掏,想尽各种办法,用尽各种办法,这样才能疏通。如果不想吃苦,通不开就不通了,甚至怕脏,没有蛮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坚持吃得苦,霸的蛮,工作中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会取得成绩。否则就解决不了问题,工作就不会取得成绩。

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吃的苦,霸得蛮,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所有困难和难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记住乡愁第四季观后感


《记住乡愁第四季》是一部由李欣雁、王峰和王海涛等导演的纪录片,该片首播于今年年初,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来看看吧!

从我的老家拆迁以后,每次看到这种节目,我就会心痛,那种滋味不好受,池塘边,小路上,一座座山,傍晚的炊烟,妈妈的呼喊,都没有了,都是像在昨天,而我不会再拥有你()了!

《记住乡愁》以中华传统古镇、村落为拍摄主体,节目展现古镇、村落风貌,梳理古镇、村落传统文化传承,记录古镇、村落当代生存状态。

而我的老家也是美丽乡村,好想我的老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我对道口这个千年古镇印象最深之处。御厨刘义因为小时候奶奶想吃一碗鸡汤面,而去张掌柜的烧鸡店讨碗鸡汤的故事的确感人。那碗鸡汤不仅成为了刘义一生中最美味的佳肴,而且成就了义兴张这个百年老店。 义兴张的后人秉承刘义无私奉献的品德,将传承了数百年的秘方公开,使得道口烧鸡闻名全国。殊不知这道口烧鸡的背后还有义让秘方和公开秘方的感人故事。千百年来,古镇的先辈们替他人着想、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做人懂得谦让,做事不计回报。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也是长辈对晚辈寄予的期望。看到能够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的人和事,特别感动和由衷地佩服!

气节,是指人的灵魂与脊梁。枫泾古镇这一集,给我们讲了不少有关气节的故事:被誉为大唐救世内相的陆贽,拒收礼物,就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收下,他仍然坚持不收,此乃仕者的气节;明朝万历年间,陈继儒目睹官场的黑暗,愤而当街烧掉秀才衣帽,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此乃学者的气节;陆龙飞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俯仰天地,无愧于心,此乃革命者的气节;顾世雄拒收学生们的赠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此乃师者的气节;徐小云拒绝在药品上加价,不收昧良心的钱,此乃医者的气节;浦氏老人捡破烂度日,挖到一瓮白银,毫不犹豫地上交国家,此乃贫者的气节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枫泾镇人,都同样地恪守着风骨气节,向往着人间正道!

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怎样的抉择才是正确的呢?众埠镇这一集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两千多年前的程婴舍子救孤,是因为他答应赵氏要救孩子,这是凭义来决定取舍;马严甫在考取功名和侍奉母亲之间做选择,是以孝来决定取舍;马廷鸾在留任与辞职之间做选择,是以廉来决定取舍;马端临在进京当官与留乡为民之间做选择,是以忠来决定取舍;最为难得也是最高境界的选择,则是在生死关头,马荷香以信仰所做出的取舍!

乡愁是联结着家与国的纽带,是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归家的情怀,是历史画卷的深刻记忆,是妈妈亲手做的每一顿饭菜,所谓的落叶归根,无论深居何处,乡愁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家国的见证,《记住乡愁》让你不仅感受每个古镇的特色、历史,还能让我们不忘家乡,保持我们的初心,为建设我们最美的祖国出一份绵薄之力。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范文欣赏


《记住乡愁》是一部于央视播的纪录片,展示了中华传统村落,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一晃接触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很长时间了,从开始的不情愿看,到现在主动去看,渐渐爱上了这个节目,感谢领导的良苦用心,使我有幸再睹芙蓉镇的风采,回想起第一次看电影《芙蓉镇》时,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女,那时就对电影中女主角胡玉音有很深的印象,那是我喜爱的女演员刘晓庆主演的,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顽强不服输的乐观性格,虽然历经坎坷,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这次重睹纪录片《记住乡愁》我已是人到中年,不禁感慨时间的无情,真的是十年弹指一挥间,当看到芙蓉镇三个字是,眼前一亮,仿佛遇到了多年的故人。

当我打开剧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再细看介绍的确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古镇,一端以河岸为依托,另一端则悬在水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湘西人在这看似不可能的悬崖峭壁上建造吊脚楼。他们的勇气惊动天地,不逊于愚公移山,正是这种敢想、敢闯、敢干的性格,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也给后人摆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优胜劣汰,永远是真理。

这个芙蓉镇的前身叫王村。早期是土家、苗家聚居的,记录了2200年的荣辱兴衰,后来彭氏家族首领彭士愁带领溪州人民起兵反抗,借地形优势与明君周旋的一年多时间,最终明王采取议和以西水河为界盟约立誓。议和内容都写在一个铜柱上,成为古镇的定海神针。在彭氏统治的880多年间始终遵守合()约,在国家有难时应召出征打败倭寇立下赫赫战功。为表彰土家丰功伟绩,明王派人建石坊,写下来子孙永享四个大字。如今铜柱纪念馆和土坊就成为了后人景仰的标志性建筑。

百年码头也有萧条的时候,随着水电站和附近铁路建成,货物运输都改为陆路,航运公司被迫倒闭。终于在1984年另辟蹊径,有六名壮士不分昼夜,三年时间吃住船上,靠双手双肩开凿出小龙洞,共背水泥96吨,钢材24吨,三万多块青砖磨破了双手双肩没有磨破他们的意志。1986年小龙洞第一期开工完成,迎接第一批客人,从此名声在外也受到了著名导演谢晋的青睐,在此拍摄电影《芙蓉镇》。人们纷纷寻景而来,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盛况空前,从那时起才改名《芙蓉镇》。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女性叫曾小玲,2004年丈夫重病,两个儿子正上大学。她顽强地支撑起这个濒临倒下的家,在镇上宾馆当起了一名洗衣工,80斤的她每天分三次把三百多床床单背回家,然后手洗干净,每晚五点之前背回宾馆。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工作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女人虽然有水的柔情,但不失韧性,如果说男人用肩扛起一座山,那么女人就能背完西水河的水,始终不忘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吊脚楼和小背篓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可以说《记住乡愁》,每一集都有它的精彩,剧中都有鲜明人物、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题,各有千秋。这档节目真的很容易就牵动了漂泊在外游子的那份思乡之心,就连主题曲都那么优美动听,回味无穷,从第一次接触这首歌就喜欢上了它,歌词是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正如歌词所说: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而本文中六壮士三十年后再聚只剩下四壮士,他们就把对故去战友的思念化作了一碗酒。《记住乡愁》有太多感人故事让人们对伟大的国人肃然起敬,只有倍加珍惜当今美好生活,才对得起祖先。在敬仰的同时又感觉自己的渺小,同为异乡人,有的在外学业有成,事业蒸蒸日上,有的学成归来,报效家乡。在这些品格高尚的人面前我自惭形秽,自卑和自强的双重性格抗衡后,心又渐渐恢复平静。既然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就做点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单位好好工作,尽职尽责,再把小家过的幸福、温馨、快乐,让父母开心。

也许上辈子做大事累了,这辈子注定做个普通人,有时我经常天真的想如果每个公民都能遵纪守法,不无理取闹,不干坏事,那么也就用不着那么多警察办案,国家就会很安静,这样想想我还算为国家省了一份心呢。哈哈,这样想想,就不那么自卑了又变得心安理得起来了。此时此刻,耳边又回响起了动人的歌声: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今后我会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景仰之心,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感恩之心好好活下去,直到永远。

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集观后感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杀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记住乡愁-琅琊镇》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