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欣赏到相当多优秀的作品,一场美好的观影之旅,可以让我们的情绪也经过一场旅行,这时我们就要专注写好眼前的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对所看的内容加深印象。怎样写出富有特色的作品观后感呢?经过整理,编辑为你呈上电影《邹碧华》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看完影片,我觉得充分荡涤了自己的心灵。影片中讲到: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责任就会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办无数个案子,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件案子就影响他们一生。
认真负责,为民办案是邹院长始终坚守的原则。法官陈阳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让人同情,遭受困扰后,在邹院长的一番入党初心谈话点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智慧去化解困难,追梦路上荆棘遍布,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到达终点。
引用影片中邹院长的文字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弱者奋斗......,这样的一段话,值得反思。
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触动,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被困难所打倒。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都说好人邹碧华,其实我非常不愿意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终点,被总结为好人,邹院长是戴得起这顶帽子的!他一生正直无私,精专低调,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好人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不觉得虚伪,反而加深了我对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院长几经修改,受到跳水比赛的灵感,增加权重系数,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说,员额制的目的是实现检察官法官精英化,让入员额的人真正到办案一线去。
片中,有的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担心人员分类后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试考不过年轻人,如果没有入额,也会不满。归纳起来,这场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几面不讨好。然而,既然决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确,就不能畏手畏脚。
邹院长说,法官职业生涯中办理的案子数不胜数,但是老百姓或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错案,他就会恨人民法院。因而,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邹院长力挽狂澜,推行司法改革。最后司法改革办公室的康达同志却因为多年从事信访工作,没有办案子,而未入额。
联想到我们车辆分公司近来推行的维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许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阻力。正如邹院长说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认准大方向,我们就要迎难而上。
有人说,邹碧华太累了,人无论如何要懂得体恤自己的身体!话不错,邹院长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牵挂,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怎么可能放下。最后,邹碧华院长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片头,邹院长上班前,对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儿子略显生分地笑了笑。虽然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多,但是儿子理解父亲的事业。可能,不是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两全,我们也无从苛责。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点浪漫的认真的邹碧华院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信念。邹碧华院长是这么教育法官同志们的`,他也是这么践行这个承诺于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坚定这个信念,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获得尊重和认同。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总是要爱他们;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使你易受伤害,无论如何,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1月12日,在公司组织安排下,我们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观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邹碧华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邹碧华法官勤奋尽职、无私奉献的一生。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责任,工作精益求精,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
观影后,我觉得只有把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敬业、责任、担当、勤奋、创新、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的品质。我们要不断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光如一列驶入隧道的客车,不管路有多长,总会带着新奇,带着愿望走出灯光区,走向目的地。距离最后一次亲临电影院,感受宽荧幕带来的那份震撼效果的观影时间已有十个年头了。
当医疗集团党办于11月30号将一张弘扬正气崇德尚法的电影票发给院周会成员的时侯,我带着对燃灯者的敬重与崇拜,带着对十九大精神的贯彻与领会,于晚上七点钟走进新天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纪实电影《邹碧华》。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一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一个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的好公仆,也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肩上所要挑起的重任。
这部电影以邹碧华同志的家人及同事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名优秀法官,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法制建设,推动司法改革,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的感人故事。
邹碧华同志生前是一面镜子,死后是一杆旗帜,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面对上海一户居民着火案,在物业公司无责法院无错的判决后,他又亲自上门盘问起火原因,安慰聋哑受害人霍玉田,从消防设施因何无水,到地铁公司为了检修关闭水道,再到电力部门对老化电线的不作为,他让随行走访的办案人员把与此案相关的三家单位负责人都请到法院,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
邹碧华同志说得好,我们要崇德尚法,慎思明辩,我们办的每一个案子要经得起社会这杆秤,我们每年经手的官司案件上万份,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也许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对照自己,其实,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也和法官判的每一起案件性质一样吗?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需要身心救治的病患,假如因为我们的工作作风不严谨,技术水平不过硬而造成了误诊误治,那毁掉的不单单是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而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庆祝康达生日的那一天,邹碧华同志借蛋糕之形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蛋糕就像司法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碉堡,司法改革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唯有人才竞争,优胜劣汰,建立考核遴选制度,才能使中国的法制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他和同事们走进上海最大的计算机机房,抽样取证,分级归类,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案件的权重系数,把判断体系编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考核标准,做到人人满意。
任何有价值的成果都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任何一种纠错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影片中播放的这一段特别感人,为法院看护了整整25年大门的贺青山老人用自己一生的无怨无悔诠释了一种信仰: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就是对得起代表正义的这座大楼,正如邹碧华院长总结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的不简单。
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信仰就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把重复的事情做好做精,这也是我从影片当中彻悟到的一种奉献精神。
满屋的书籍,是智慧与博学的装备,伏案的身影,是留在记忆的心痛。邹院长母亲的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对儿子的想念,一句你买了那么多的书,你好歹把它们都看完再走啊。让无数的观影者泣不成声泪雨滂沱,邹院长妻子的追忆中潜藏了太深太深的对丈夫的留恋,斯人已去魂犹在,梦断书房夜难眠!邹院长留给儿子的视频里又道出了太浓太浓的对儿子的爱与亏欠,你就是你的时间,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你自己在流逝......
人如其名,邹碧华是一个庭前独角兽。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时刻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感触颇深,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失去了健康的患者,是陪伴于病患的家属,我们要以邹碧华精神为标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良心做事,爱心待人。我们要以邹碧华事迹为导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影片中,邹碧华引用特雷纱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来诠释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工作常态,也是给下属上的一节党课: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忘记,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很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坦率;人们喜欢追随赢家,同情弱者,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为弱者而奋斗。
当看到他从政法大学演讲完准备返回法院的途中,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而倒在地上的那揪心一幕,作为一名医生,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职责,我在心里一个劲地着急:怎么就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怎么就不赶快呼叫一下120呢?怎么就不懂得随身带点硝酸甘油呢?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如何,必须把健康放在首位;无论如何,必须注意劳逸结合;无论如何,必须不以透支自己的身体为前提去工作;无论如何,必须让生命的长度最起码跨过职业生涯。这也是我观影后总结出来的四个无论如何。
电影缓缓落下了帷幕,留给后人的却是久久的沉思......
人如果有了信仰,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虽然短,却诠释了邹碧华一生的工作信仰。邹碧华绞尽脑汁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中国在司法领域做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司法道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体现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与忠心。
电影中有一幕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一个老人的母亲在火灾中离世了,老人认为这场火灾不是自然性的,一定是小区物业的疏忽所造成的,于是把小区物业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没有证据,这场官司没打下来。邹碧华知道后只身前往事故发生地,向老人了解情况并展开调查,尽心尽责,在他用手语和朴素的话语说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后,我非常感动。
从邹碧华朴素的言语中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用可靠的行动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我们看到,邹碧华那一屋子的法学书籍,让所有观众感动。邹碧华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把自己学到的再传给后人,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邹碧华》观后感
胡晶
2018年11月28日,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观看电影《邹碧华》活动。电影《邹碧华》是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邹碧华同志生前事迹为蓝本,再现了邹碧华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形象地反映出邹碧华“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展示了他“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人生追求,塑造了一个“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银幕形象。
这部影片不仅是学习弘扬邹碧华精神的生动教材,也是将学习先进典型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我被邹碧华同志的生平事迹深深感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公正为民、忠诚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将“邹碧华精神”内化于心,实化于行,以邹碧华同志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仰于心,敬业于行。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而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却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每封经手的信件负责和敬业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事业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信仰,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只有信仰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的如此脚踏实地。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联系到我自己的社区工作,我要坚定自己扎根基层的信念,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观电影《邹碧华》有感
海淀街道侨联马炳权
观看电影《邹碧华》,我深深为邹碧华同志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精神感动。特别是他毕生甘当“燃灯者” 的事跡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做“燃灯者”不但要弘扬改革精神,还需要有于担当的勇气。改革充满着难以想象的矛盾与各种问题。我们应当学习邹碧华敢啃硬骨头,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面临难点,甚至于困境要勇于直面困境,积极谋求解决矛盾,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
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
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邹碧华同志点燃了共产党员那盏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的“红色燃灯”,始终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誓言,用实际行动兑现党旗下的庄重承诺,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坚贞及先进本色。我们应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甘当“燃灯者”,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信念,做到信仰如炬、理想如帜,在灵魂深处对信仰的深刻感知、执着坚守,始终忠诚党、忠诚人民,坚守共产主义的精神追求。
如果没有志向的坚定,那么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就没有任何成事的基石。
如果没有立志的明确,如果没有志向的坚定,那么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就没有任何成事的基石。追求伟大共产主义的道路上,都有过迷茫、彷徨,那么如何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去忠于我们的“初心”?要忠于初心,我们首先要立志,志就是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块基石。立志更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心,是对心志的始终自信,是对意志的坚定不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铭记出发时的信仰;继续前进,就是不改坚守志向的信心,所以说,我们都要忠于初心,不但要做“中国梦”的一块坚定的基石,更要做实现“中国梦”的一块坚实的磐石。
邹碧华同志点亮了理想之光,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我们应当学习邹碧华同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矢志不渝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发挥自身的全部正能量,以深入改革的精神砥砺前行,做好当前的工作。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身为法院院长,上任伊始,他不顾场面混乱和个人安危,坚持到信访现场听取群众心声,安抚访民,解决问题;面对基层的困难聋哑人,他不嫌不弃,亲往事故现场,走访调研,解决民众诉求;对传达室的门卫老同志,他尊敬有加,亲切地称呼“老师”,在全院会议上向这位默默奉献的老同志致敬;年轻同事遭受不公待遇,群众误解,心里有情绪,他又耐心开导;为了司法改革,他兢兢业业,全心投入,不分昼夜,不怕反对抱怨,不言放弃,一次次失败,他都用乐观坚韧的态度去面对。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担当起肩上的重任,用自己47岁的人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邹碧华是司法界的模范,也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典型,更是全国党员同志的标杆,值得我们石油人尊敬、学习。因为无论行业和职业,共产党员的信仰、行为要求都是一样的:对工作不怕困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硕果累累;对同事对基层和颜悦色、一身正气。
石油行业也是一个不缺乏英雄和模范的行业,石油精神也曾引领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过重要批示,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批示,饱含着对百万石油人的亲切关怀,寄托着对重振石油工业雄风的殷切期望。一个时期以来,集团公司党组以“加强党的建设、弘扬石油精神”为主题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全面深入部署,用石油精神筑牢百万石油员工共同思想基础,奋力开创企业党建新局面,形成了“四个诠释”的重要思想成果,这是集团公司党组对全公司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们认真学习时代模范的同时,坚定信仰,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个人道德素质,踏踏实实工作,重塑石油人形象,把石油精神发扬光大。
(通讯员:韩光耀)
《邹碧华》电影观后感
齐冬玲
11月27日观看《邹碧华》后,我不得不感慨为我们呈现的一个关键词:敬业,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而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却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每封经手的信件负责和敬业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事业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什么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因为信仰,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的如此脚踏实地。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对于我,一名基层的年轻共产党员,我想我和其他党员一样心怀信仰,热忱并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为人民服务。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邹碧华对贺老师及全院同志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邹碧华事迹观后感”,敬请访问。
今天编辑为您提供邹碧华事迹个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当优秀的影片让我们心生感悟时,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能将共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观后感存在的意义,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分析作品。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就是后者。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还有另一个头衔——上海司改办主任。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邹碧华是勤政务实的时代好干部。勤政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这一点在邹碧华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证。推行法官员额制,独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避免了两个“一刀切”;针对执行投诉多,变“一人一案管到底”传统运行模式为接待、查控、研判、强制4个环节,执行投诉率下降76%;为让当事人方便联系法官,建起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成为如今在全国法院推广的12368热线电话的雏形……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还是实践者,要像邹碧华一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唯有勤政务实,方能谋成小康之业、扬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筑牢执政之基。
邹碧华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会越来越退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越来越进步。邹碧华曾经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他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不日新者必日退”。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顺应瞬息!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邹碧华》,电影虽然落幕了,然而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观者的心。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敢于涉险滩的精神,他对弱者的无私关怀,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更鼓舞着我们。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人民排忧解难。电影中,邹碧华亲自接待了来法院上访的聋哑老人,将心比心地说:“你有母亲,我也有,你的问题我来解决。”并到案件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联系了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综合分析火灾原因,真心实意地为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我想作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者,也应时刻怀有一颗执法为民的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电影中的邹碧华是热爱法制工作的“庭前独角兽”,堆满法律书籍的书房以及被书籍包围的办公桌;为了传播法律的种子,利用周末时间,为高校的学生带去丰富而有趣的法律知识;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高兴得与妻子分享,然后翩翩起舞,无不令人感佩。我想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为之奋斗终生,才会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青年工作者的我们,对待工作也应时刻保持这样的热情,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职业情怀,崇法尚德,忠诚敬业。
学习邹碧华精神,迎难而上,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电影中,邹碧华积极投身于司法体制改革,面对质疑和反对,不畏艰难险阻创新出了法制工作难度系数,实现了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入额法官遴选制度建设。他用坚定无比的信仰,支撑着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燃灯者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创新。我想今后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也应学习他“敢于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精神品格,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无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无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电影中邹碧华朗诵的这段特蕾莎修女的诗歌,像是邹碧华的人生写实。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也将以邹碧华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忠诚党和人民,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卫生计生事业而奋力拼搏。
时代需要榜样,榜样就是方向,方向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全国优秀法官邹碧华同志就是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涌现出的杰出榜样,是新时期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征程上,人民司法的新标杆,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燃灯者”。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所作出的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我们与邹碧华一样,是同处在一个法治建设求新求变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另多少法律人梦寐以求的时代,另多少法律前辈为此奋斗终生的时代。我们能为赶上这样的时代而自豪,能为身处这个时代而庆幸,能为这个时代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骄傲。这样的时代能激发我们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忱,他能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曲折得失,都能坦然面对,都能义无反顾。因为我们的队伍里有邹碧华这样的“燃灯者”在引路,有“邹碧华精神”再激励我们,有邹碧华这样的典型做标杆,我们只有始终像邹碧华那样保持火一样的激情,才能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完成邹碧华未竟的事业,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人民法官来自于人民,人民是我们的根,是司法权的权源。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心存敬畏,守住底线,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我们只有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动摇,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定力,坚定方向,自觉抵制公器私用,让“刀把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我们只有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事业,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和信赖,司法权才能有公信力和权威,人民法官也才能有作为和地位。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业绩。我们今天的事业,是传承于我们前辈们的流血牺牲和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人民司法的今天。我们的事业,同时也是薪火相传的事业,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而我们今天的每一名法官都正处在历史的抉择中,我们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历史将会给与我们怎样的评价?这需要我们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正如所指出的,“法治领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检法司等国家政权机关和强力部门,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拘泥于部门权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讨价还价,必然是磕磕绊绊、难有作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上,而我们又是处在这样一个浩浩荡荡大变革的时代,时不我待,失不再来,只有抓住机遇,拿出自我革新的胸襟和气魄,迎难而上,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月--日下午,我观看了《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他且用行动诠释了无论如何。
一、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
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尊重。
四、无论如何都会关心下属的好领导。
陈阳在审理一起纠纷案中,原告无理取闹甚至在网络上造谣,陈阳在跑步机上无言的身影让人心疼,邹碧华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过审讯撕破虚假诉讼人的嘴脸。
五、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读博,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对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他通过视频给儿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还是想做一个好爸爸。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敬业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对党的忠诚。
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请贺青山上台讲一讲他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贺青山对收发的信函如数家珍,他认真、敬业、负责,每年为法院纠正了许多错发的信件。邹碧华问他从事的这项工作可能与职称、职务的晋级并没有太大联系时,贺青山说:“想一想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班长,还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组织上关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让我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国徽,就好像无数牺牲的烈士们在看着我,我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贺青山同志的话让我泪崩了,一个颤抖着标准的军礼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邹碧华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听到这句话,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我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么大的事业,但我要干好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用“无论如何”的态度攻破难关,砥砺前行。
邹碧华,生于1967年1月18日。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1988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市高级法院经济庭工作。1993年至1999年期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就读,获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之2012年间,先后担任上海市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和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2012年11月,就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长。2021年12月10日,在赴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这样的一个好法官的英年早逝,让我们惋惜流泪!
邹碧华为司改呕心沥血,用生命捍卫法律尊严,把自我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法治中去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
法律是冰冷无情的,但却因邹碧华的努力散发出光和热,闪耀出温暖。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诉讼。为被父母抛弃的患白血病男童索要抚养费。作为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弱者的合法权益更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才能用法的精神更好的服务百姓。
邹碧华始终冲在司法第一线奋斗和奉献,他的学术水平很高,说话却又很平和,是一位高瞻远瞩接地气的领导干部。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邹碧华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但他始终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忠诚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但他的精神却继续传递着光和热。他曾说,如果有一天,他离开这个世界,希望他的墓志铭上能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他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邹碧华做到了。刹那芳华,即是永恒。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还依然活着。”英雄身死,但信念不死,精神永存。我们不该只是把邹碧华同志作为一个英雄来仰望,不该只是用鲜花、掌声或赞歌来纪念或歌颂他,而是应该继承他甘于奉献、充满激情,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他为人高尚、公正执法、热爱事业的品格。循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用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让“邹碧华精神”踏着春天的脚步继续出发。
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听取了5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所作的报告,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不经意间泪水润湿了我的眼眶。邹碧华同志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畏艰难、奋勇向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那份对司法事业昂扬的热情,是我们每一位法官学习的榜样。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好好将邹碧华同志的崇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通过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也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必须同时具备善学、无畏、无私、有良知四种品质。
善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必须时刻心存紧迫感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一方面,努力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育塑造自身扎实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拓宽知识体系范围,学习了解心理学、哲学、社会、甚至建筑学等专业的知识。因为,法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单存学习法律专业的知识,对于处理一般简单案件尚可,但是如果碰到比较复杂的案件或者专业性质较强的案件,如果法官不懂得相关领域的知识,很难对案件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必须要善于学习,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无畏。法官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充满着各种不同的艰难险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必须要有无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要学会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面对困难,不屈服、不退缩;面对强权,不低头、不妥协;面对金钱,不昏头、不伸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保持火一样的热情。这即是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勇敢、担当、廉洁,它将是成就一名优秀法官的动力之源。
无私。无私方能无畏。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必须要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以无这种忘我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法治理想,法官才能真正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做到无所畏惧,才能真正成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有所作为。
有良知。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成为非作恶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坚守良知。法官即是如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不能只是做一名机械的法律执行者,而必须要在执行法律的同时学会人文关怀。法官应当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司法者。只有懂得人文关怀的法官,才会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几率,才会真正赢得人民群众认同和信服。这是一名现代法官需要拥有的品质,也是一名优秀法官的必备素质。
邹碧华同志正是因为他拥有善于学习、无畏艰难、无私奉献和用良知办案等优良品质,才造就他成为新时期一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应当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尊重基层维法人员,让爱的赞歌充满阳光。一名普通的法官,因疾病意外来袭而突然倒在工作岗位上,将生命定格在那里,悲剧在人间上演。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与时俱进的思想彰显当代执法者争先创优的优秀品德。
在朋友圈转发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上线的新闻,评论道:“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法官与律师事务所打交道,如何在执法过程中尊重律师的意见,并且与律师共同维护法的尊严,邹碧华也做了很多工作。在重要的会议活动中强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在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上,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院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道出了执法者与律师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推动上海长宁区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同时个人还撰文《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阐述法官、律师职业共同体建设对中国法治的重要性。正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让律师这一群体对他充满了尊重,让他的个人行为赢得了整个执法群体的认可。
有改革进取心,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用良好的工作行为赢得了执法部门的认可;有服务群众的良心,让执法者的形象在哪一个地方都有阳光般的温暖,这样的执法者走了,如何不让广大群众痛惜呢?在他走后网上网下广大群众形成互动,更说明了他所做出的一切,让广大群众赞许,更说明了群众对于他离逝的相当惋惜。
邹碧华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他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绩长存,他的行为更会激励其他的执法者在工作中严于律已,为中国的司法护法卫道,让司法改革打造出别样的风景来。
作为一名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我深知自己工作使命,因为我面对都是基层困难群众中的重点对象,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多难以跨越的障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就要成为残障人士的知心朋友,困难与障碍的解决者,温暖与幸福的传递者,这就需要我在实际 工作当中发挥优秀党员的优良作风像牺牲的“邹碧华”同志学习,学习他不断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为基层残障工作的创新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构建基层社区和谐建设做出一名共产党员残疾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在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我也要紧贴工作实际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要有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我们工农区正在开展的《暖心行动》《党建》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把残障人士的困境梳理出脉络,利用我区正在大力度打造民生的良好时机,尽量利用人大政协领导下基层的机会呼吁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能多多关注残疾人极其家属的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是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二是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公众形象,我感觉残障人士家属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树立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政府就会抽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去搞建设,财政收入增加了就形成了更多惠民生的机遇。百姓开心幸福是学习“邹碧华”同志最好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民政、就业、司法等部门的业务知识为残障人士服务,还要积极帮助他们把实际困难反应给相关部门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邹碧华”同志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艰苦不俗的作风,做群众的服务员虽然他不幸牺牲,但是他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我要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把基层群众的需求及时反应给有关部门让困难群体笑欢颜是我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为构建和谐工农作出工农人的应有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领导能给我更多服务群众的机会,我一定做好表率像人大代表一样做好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
12月10日,47岁的邹碧华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邹碧华同志长期在人民法院工作,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司法事业中,为人民司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的逝世,让全国法律界一片哀悼之声。这些天来,全国掀起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的热潮。向邹碧华学习,就要学习他以下三种精神:
一、 学习他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他是专业的法官,也是法院系统最好的榜样,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上海法院审判管理信息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司法警务指挥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及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自主研发了信访投诉监控系统......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俗话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一点邹碧华同志做到了。
二、学习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邹碧华同志不管工作多忙,他都会用些时间来学习,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取得这些成果就证明了邹碧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三、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博爱精神
他关爱家人、关心同事、善待律师,对于当事人,他更是饱含深情!他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离去,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写着‘因为我的存在,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今,他做到了,他成为人民的好法官,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一个名字让我们不同领域的法律人感动,他就是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 2021年3月2日下午3时许,鸡东法院组织全体干警观看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全面掀起了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的高潮。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优秀品质。邹碧华同志担任法官22年来,始终秉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的职业理念,依法公正行使好手中的审判权。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忠诚履职,勤勉敬业,依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担当精神。邹碧华同志作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始终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不畏困难,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精深的法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被誉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的伟大实践,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勇于承担责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爱岗敬业、崇法尚德的职业情怀。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邹碧华同志始终充满激情。在他看来,工作本身就是回报,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人格。他做任何工作都坚持高标准,精益求精,不知疲惫。他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
学习邹碧华同志,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同志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邹碧华同志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提炼审判和管理经验,不断实现从一般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工作之余,他撰写、发表了大量专业著作、论文,受到法律界的高度评价。我们要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善于把能办的事办好,努力把难办的事办成,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邹碧华先进事迹被媒体传开以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的热潮。而在高度评价邹碧华先进事迹的同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像邹碧华那样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邹碧华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是时代的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用生命谱写了一个法律人无私奉献的华丽篇章。虽然邹碧华走了,但他那忠诚敬业、敢为人先、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却照亮了后人。有人说,法官当如邹碧华,然所有党员干部亦当如邹碧华。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把事业当目标,把推进公平正义当己任的工作态度的责任担当。就是要我们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融入到工作目标中,把做好本职工作,提服务技能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和追求。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敢于打破常规,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就是要我们在工作中树立勤于思考,善于谋划,能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树立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魄力和勇气。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不把群众利益当小事,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和情怀。就是要我们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工作理念,切实把服务好、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提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学习邹碧华就是要学他敢为人先,甘当“燃灯者”的奉献精神和时代楷模。就是要我们树立学习先进,不断奋进,争先创优,不甘平庸的思想意识和人生追求,传好继续领跑的接力棒。
观看喜欢的影片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有许多话想要说出来,写多了观后感,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有所提高。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梳理复杂内容的能力,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电影《邹碧华》观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都说好人邹碧华,其实我非常不愿意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终点,被总结为好人,邹院长是戴得起这顶帽子的!他一生正直无私,精专低调,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好人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不觉得虚伪,反而加深了我对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院长几经修改,受到跳水比赛的灵感,增加权重系数,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说,员额制的目的是实现检察官法官精英化,让入员额的人真正到办案一线去。
片中,有的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担心人员分类后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试考不过年轻人,如果没有入额,也会不满。归纳起来,这场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几面不讨好。然而,既然决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确,就不能畏手畏脚。
邹院长说,法官职业生涯中办理的案子数不胜数,但是老百姓或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错案,他就会恨人民法院。因而,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邹院长力挽狂澜,推行司法改革。最后司法改革办公室的康达同志却因为多年从事信访工作,没有办案子,而未入额。
联想到我们车辆分公司近来推行的维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许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阻力。正如邹院长说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认准大方向,我们就要迎难而上。
有人说,邹碧华太累了,人无论如何要懂得体恤自己的身体!话不错,邹院长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牵挂,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怎么可能放下。最后,邹碧华院长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片头,邹院长上班前,对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儿子略显生分地笑了笑。虽然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多,但是儿子理解父亲的事业。可能,不是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两全,我们也无从苛责。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点浪漫的认真的邹碧华院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信念。邹碧华院长是这么教育法官同志们的`,他也是这么践行这个承诺于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坚定这个信念,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获得尊重和认同。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总是要爱他们;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使你易受伤害,无论如何,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看完影片,我觉得充分荡涤了自己的心灵。影片中讲到: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责任就会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办无数个案子,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件案子就影响他们一生。
认真负责,为民办案是邹院长始终坚守的原则。法官陈阳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让人同情,遭受困扰后,在邹院长的一番入党初心谈话点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智慧去化解困难,追梦路上荆棘遍布,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到达终点。
引用影片中邹院长的文字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弱者奋斗......,这样的一段话,值得反思。
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触动,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被困难所打倒。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时光如一列驶入隧道的客车,不管路有多长,总会带着新奇,带着愿望走出灯光区,走向目的地。距离最后一次亲临电影院,感受宽荧幕带来的那份震撼效果的观影时间已有十个年头了。
当医疗集团党办于11月30号将一张弘扬正气崇德尚法的电影票发给院周会成员的时侯,我带着对燃灯者的敬重与崇拜,带着对十九大精神的贯彻与领会,于晚上七点钟走进新天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纪实电影《邹碧华》。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一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一个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的好公仆,也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肩上所要挑起的重任。
这部电影以邹碧华同志的家人及同事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名优秀法官,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法制建设,推动司法改革,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的感人故事。
邹碧华同志生前是一面镜子,死后是一杆旗帜,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面对上海一户居民着火案,在物业公司无责法院无错的判决后,他又亲自上门盘问起火原因,安慰聋哑受害人霍玉田,从消防设施因何无水,到地铁公司为了检修关闭水道,再到电力部门对老化电线的不作为,他让随行走访的办案人员把与此案相关的三家单位负责人都请到法院,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
邹碧华同志说得好,我们要崇德尚法,慎思明辩,我们办的每一个案子要经得起社会这杆秤,我们每年经手的官司案件上万份,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也许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对照自己,其实,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也和法官判的每一起案件性质一样吗?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需要身心救治的病患,假如因为我们的工作作风不严谨,技术水平不过硬而造成了误诊误治,那毁掉的不单单是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而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庆祝康达生日的那一天,邹碧华同志借蛋糕之形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蛋糕就像司法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碉堡,司法改革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唯有人才竞争,优胜劣汰,建立考核遴选制度,才能使中国的法制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他和同事们走进上海最大的计算机机房,抽样取证,分级归类,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案件的权重系数,把判断体系编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考核标准,做到人人满意。
任何有价值的成果都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任何一种纠错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影片中播放的这一段特别感人,为法院看护了整整25年大门的贺青山老人用自己一生的无怨无悔诠释了一种信仰: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就是对得起代表正义的这座大楼,正如邹碧华院长总结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的不简单。
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信仰就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把重复的事情做好做精,这也是我从影片当中彻悟到的一种奉献精神。
满屋的书籍,是智慧与博学的装备,伏案的身影,是留在记忆的心痛。邹院长母亲的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对儿子的想念,一句你买了那么多的书,你好歹把它们都看完再走啊。让无数的观影者泣不成声泪雨滂沱,邹院长妻子的追忆中潜藏了太深太深的对丈夫的留恋,斯人已去魂犹在,梦断书房夜难眠!邹院长留给儿子的视频里又道出了太浓太浓的对儿子的爱与亏欠,你就是你的时间,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你自己在流逝......
人如其名,邹碧华是一个庭前独角兽。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时刻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感触颇深,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失去了健康的患者,是陪伴于病患的家属,我们要以邹碧华精神为标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良心做事,爱心待人。我们要以邹碧华事迹为导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影片中,邹碧华引用特雷纱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来诠释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工作常态,也是给下属上的一节党课: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忘记,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很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坦率;人们喜欢追随赢家,同情弱者,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为弱者而奋斗。
当看到他从政法大学演讲完准备返回法院的途中,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而倒在地上的那揪心一幕,作为一名医生,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职责,我在心里一个劲地着急:怎么就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怎么就不赶快呼叫一下120呢?怎么就不懂得随身带点硝酸甘油呢?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如何,必须把健康放在首位;无论如何,必须注意劳逸结合;无论如何,必须不以透支自己的身体为前提去工作;无论如何,必须让生命的长度最起码跨过职业生涯。这也是我观影后总结出来的四个无论如何。
电影缓缓落下了帷幕,留给后人的却是久久的沉思......
近日,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观影全场没有人走动、更没有人退场的教育佳作。
电影里反映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的写照;故事塑造的人物所展现的执着、心理冲突,仿佛就是我们精神的观照。故事里主角的光辉已然光芒四射,几名生动鲜活的配角同样让我感动,令我深思。
第一、伟岸无关乎职位,小人物也自有风采
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主人公邹碧华死在自己的法院院长岗位上,自不必说;康达作为法院院长一直无比器重的人,却一直做着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改革来临,自砍一刀,牺牲自我却仍不忍离开心之所向的法治事业;就连收发室的贺青山,参加过战斗的正连职转业干部,为国为民奉献了青春,又铆在收发室这旮旯里一干就是25年,不但没有怨言,还能精确地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数量,更甚至为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对经手的任何事都能负责到底,无愧于一个经过战火淬炼过的军人,无愧于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赞扬那些勇立于改革大潮里的弄潮儿,更钦佩那些不名一文却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员。他们更像是岿然屹立的大山,正是绝大多数的基层的他们,撑起了少数的上层的光环。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干了,都是为国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愧于人生,傲然于凡俗。作为同样处在最基层的一名干部,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康达的自我牺牲精神,学习贺青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不抱怨待遇,不埋怨职位,不放弃信念。
第二、成功向来来之不易,信仰只因坚持而夺目
当马拉松跑到后程,每向前一步都艰辛得想让人放弃;当司法改革进行到关键阶段,每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改革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不仅荆棘密布,更有周围反对的声音、同伴的质疑。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也有焦虑,也有无奈,但他依然逆流而行,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讲了千百遍、古老却又常新的道理: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反复的,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必然的。发展的过程,是质变的过程,有蜕皮时的阵痛,更有无力感袭来时那种无边的懊丧。没有大毅力,唐僧纵有高徒伴左右也取不来西经;没有大毅力,曹雪芹纵然天资无限也写不出绝世红楼。人生也是如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无不是面对困难时敢于坚持到最后的。周星驰坚持了,龙套跑成了影帝;马云坚持了,吃泡面整到了亿万富豪。康达在最后的时刻,撕碎了辞职信,除了信仰,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也不需要别的什么理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是在想要放弃的时候,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付出最后1%的努力。坚持不懈,直至最后攀登顶峰,才是信仰坚定者应有的模样。
第三、怀才就像怀孕,时间自会淘出真金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在干现在的工作?为什么不是像马云一样,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拼命做淘宝?为什么不是像马化腾一样,那个年代我也知道OICQ。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邹碧华是法院院长,康达一直在做研究搞论文,陈阳初任法官就崭露头角。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差别,更是才能的差别。康达搞论文、搞研究,因为他本就擅长于文字;陈阳崭露头角那是因为三言两语就能让老油条证人露出马脚;邹碧华能做领导,不仅是因为他敬业扎实,更因他有着察人善用、敢于担当的品质。现实中,我作为普通的一个科员,xx来一直从事保密工作,不是因为自己毫无是处,而是因为自己向来谨慎细心,最适合保密工作。《邹碧华》告诉我们,不是非得当领导才表示有才能,改革中那么多退下的好同志,他们无一不是个中好手。表现自我不一定非要在万众瞩目之下,墙角暗香浮动的腊梅,也别有风味。经历过时间打磨的沙金,同样会千秋流传。正如电影里这句台词: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出来。我们应该学习这句台词里的真义,沉下心思,涤荡虚浮,好好积累沉淀,把自己打造成为怀才八斗的真正有用之材。
xx年11月13日下午,中关村学区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观看了电影《邹碧华》,随着情节的展开,大家被邹碧华的事迹深深感动和鼓舞。
影片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同时展现了一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开头邹碧华激情满怀地说:在审判流程平台上,案件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留痕,确保了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希望通过法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建造起社会公平、正义的大厦。像东方明珠一样,巍然屹立在黄浦江畔。他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出了一名司法体制改革者满满的自信与豪迈。
人生虽然不能控制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挖掘它的深度。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爱戴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要向邹碧华学习,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做一个专注的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专注地坚持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英模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月12日,在公司组织安排下,我们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观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邹碧华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邹碧华法官勤奋尽职、无私奉献的一生。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责任,工作精益求精,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
观影后,我觉得只有把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敬业、责任、担当、勤奋、创新、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的品质。我们要不断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我在前不久有幸读到邹碧华院长的经典之作《要件审判九步法》。我刚接触法院的工作,对审判的基本流程还不是很了解,但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九步法,不仅让我对审判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让我树立了早日成为一名人民法官的信心和勇气。
最近参加初任法官培训,在闲暇之余我拿出《要件审判九步法》进行阅读。结合老师的课程讲解,我再翻起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却突然有了一丝丝的感想,这在之前是没有的。我发现一本好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尤其是能够提升我们法律思维和工作能力的书更是需要千品万读,慢慢吸收。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邹碧华院长,尽管我和他素未谋面,但他的思想、他的理念,如涓涓细流,缓缓地进入我脑海,让我对审判事业,这个陌生而又神圣的工作渐渐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要件审判九步法》是以确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为核心,从固定诉讼请求、法律关系,到寻找并确定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再固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分配证明责任,直至根据实体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逻辑分析,并最终做出裁判,审理思路完整、清晰。这本书仿佛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清晰正确的审理方向,有利于我们确定缜密完善的审理思路,对于我们每一位法律工作者都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其实九步法对我而言,学理性的东西可能领悟得不够透彻,也不够全面。在阅读之际,我被邹碧华院长那种舍己为人、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所感动。他心系法律事业,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重重困难和挑战。在数十载的工作生涯中,他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认真倾听认真记录,不辞辛苦,为当事人解决法律和生活的难题;他认真调研,不断创新,设立律师服务平台,为律师解决诉讼烦琐的难题;他善于总结,化繁为简,创立要件审判九步法,为法官同人解决审判烦琐的难题。这点滴之间,我看到他的坚毅和执着、努力和认真,这一切都倾注他一生的心血和付出。我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新人,邹碧华院长的先进事迹和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让我为之钦佩。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需要将它做好做实,敢于担当,遇事绝不推诿,要敢于面对挑战,知难而进。敢担当,这需要我们有勇气,有责任,有毅力,有决心。而邹碧华院长这个燃灯者正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指明一条道路。一路上我们需要为之努力和奋斗,敢于创新,敢于担当。
九步法其实就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事、怎么为人。有人说,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写照,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缩影。与书为友,就是与作者为友。也许懵懂的我,对于九步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那么肤浅,停于表面。但邹碧华院长的只言片语,让我记忆犹新。他曾说过: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当然要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法官需要理性地看待问题,不是一个审判的机器,不仅要通法理,还要通人情。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一个难题,但邹碧华院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表率。而良知恰恰是平衡这种人情与法律案件最好的天平。善良、有良知是一个法官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邹碧华院长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教育的熏陶,他的外婆给予他极大的帮助,聪慧善良的外婆的一言一行,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始终如一,在法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事人最大限度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他心系人民,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实实在在地给予人们帮助和温暖。燃灯者不仅照亮了别人,还带来了温暖。爱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热乎,这么自然,这么质朴,这么真实。良知,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这点在邹碧华院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庭前的独角兽,作为裁判者,他以身作则,清廉如水,正气凛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表率,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对当事人,对律师热情洋溢,认真倾听,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他作为一名领导,对同志严厉却不缺乏关爱,率先垂范,恪守法律的公正和严明。我们要牢记邹碧华院长对我们的教诲,忠诚司法事业,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廉洁底线。
学习《要件审判九步法》,我感受到它的价值层面,感受到它的精神面貌。我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落实三严三实,不走过场,实事求是,永葆廉洁底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法律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敢担当、有良知的法院工作人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1
刚到元蔓项目,接元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人民法院和元阳县教育局联合下发的观影通知,元蔓项目部于8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一起观看《邹碧华》这部电影时,我们都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拍摄一部电影。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一部《邹碧华》,让在云南建投路面公司工作的我们,让还未感受到什么是为热爱而活的我们来讲,一名基层的年轻员工,一名奋战在技术一线的公路建设者,我想我和所有公路建设者一样心怀信仰,热忱并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云南公路事业发展而拼搏并不断努力着。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邹碧华对贺老师及全院同志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2作为一个司法改革的案例,我是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看待的。我重点感悟到的是关于工作的方法。
在一幕幕的精彩背后,我觉得最感动的是邹碧华同志扎实做事的一生。让我深刻感受到一名好党员,扎根工作,非常难得的长久坚持。始终坚持司法公正。在国家推动司法改革的试点计划实施阶段,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团队成员不分昼夜,不断研讨,时时鼓励大家,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解决了大家普遍担心的涉及考核法官的难点问题,最终完成改革方案,得以落实。
邹碧华同志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外界压力,都值得我们去向他学习。
在我的岗位上,我在反思自己,是否对繁杂的工作存在过多的消极状态?是否处理事情还是欠妥?作为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思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内涵,勇于担当,带着责任与义务去鼓励自己,促进团结,为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3邹碧华1967年出生,20xx年突发心脏病去世。观看邹碧华有几个片段让人回味和深思。
1、 邹碧华新任长宁区人民法院时处理一群情绪激动的上访者,告诉身边的人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的遵旨,学会从自身上找毛病,给不懂法律的人民进行普法学习。对事故中失去母亲的老伯用一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他让我们明白了工作中要换位思考,并提出对此事故发生电线的老化,消防设施的占用,一些部门的不作为。
2、 邹碧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位年轻法官陈阳的职业困惑以及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感。
3、 邹碧华对一个叫贺青山的门卫收发员称为贺老师,工作不分高低,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贺青山人称“老贺”,用他自己的话他每年接收邮件多少,发送邮件多少,发送文件多少,分发报纸多少,从部队转业连级,干了25年还是个科员,他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4、 邹碧华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之后,领导推进司法改革工作,他提出九步法,并和爱人用跳舞的模式告诉大家九步法每步的作用。在改革的路上用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告诉大家,拿破仑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打了多少场胜仗而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邹碧华的司法改革有是“自私”的,康达的辞职信告诉我们一方面司法改革以后,他是一名行政人员,不在有入额的机会,断了他的法官梦,另一方面是辞职以后别人可以给百万的年薪,对于一名没有入司法行政的人员实在是巨大诱惑。可当康达知道邹碧华去世后,他撕毁了那份获批的辞职报告,证明了邹碧华的“自私”影响到身边共事的同志。
最后我用电影里给康达过生日邹碧华用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 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嘛。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4近日,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观影全场没有人走动、更没有人退场的教育佳作。
电影里反映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的写照;故事塑造的人物所展现的执着、心理冲突,仿佛就是我们精神的观照。故事里主角的光辉已然光芒四射,几名生动鲜活的配角同样让我感动,令我深思。
第一、伟岸无关乎职位,小人物也自有风采
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主人公邹碧华死在自己的法院院长岗位上,自不必说;康达作为法院院长一直无比器重的人,却一直做着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改革来临,自砍一刀,牺牲自我却仍不忍离开心之所向的法治事业;就连收发室的贺青山,参加过战斗的正连职转业干部,为国为民奉献了青春,又铆在收发室这旮旯里一干就是25年,不但没有怨言,还能精确地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数量,更甚至为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对经手的任何事都能负责到底,无愧于一个经过战火淬炼过的军人,无愧于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赞扬那些勇立于改革大潮里的弄潮儿,更钦佩那些不名一文却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员。他们更像是岿然屹立的大山,正是绝大多数的基层的他们,撑起了少数的上层的光环。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干了,都是为国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愧于人生,傲然于凡俗。作为同样处在最基层的一名干部,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康达的自我牺牲精神,学习贺青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不抱怨待遇,不埋怨职位,不放弃信念。
第二、成功向来来之不易,信仰只因坚持而夺目
当马拉松跑到后程,每向前一步都艰辛得想让人放弃;当司法改革进行到关键阶段,每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改革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不仅荆棘密布,更有周围反对的声音、同伴的质疑。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也有焦虑,也有无奈,但他依然逆流而行,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讲了千百遍、古老却又常新的道理: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反复的,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必然的。发展的过程,是质变的过程,有蜕皮时的阵痛,更有无力感袭来时那种无边的懊丧。没有大毅力,唐僧纵有高徒伴左右也取不来西经;没有大毅力,曹雪芹纵然天资无限也写不出绝世红楼。人生也是如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无不是面对困难时敢于坚持到最后的。周星驰坚持了,龙套跑成了影帝;马云坚持了,吃泡面整到了亿万富豪。康达在最后的时刻,撕碎了辞职信,除了信仰,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也不需要别的什么理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是在想要放弃的时候,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付出最后1%的努力。坚持不懈,直至最后攀登顶峰,才是信仰坚定者应有的模样。
第三、怀才就像怀孕,时间自会淘出真金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在干现在的工作?为什么不是像马云一样,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拼命做淘宝?为什么不是像马化腾一样,那个年代我也知道OICQ。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邹碧华是法院院长,康达一直在做“研究”搞论文,陈阳初任法官就崭露头角。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差别,更是才能的差别。康达搞论文、搞研究,因为他本就擅长于文字;陈阳崭露头角那是因为三言两语就能让老油条证人露出马脚;邹碧华能做领导,不仅是因为他敬业扎实,更因他有着察人善用、敢于担当的品质。现实中,我作为普通的一个科员,xx年来一直从事保密工作,不是因为自己毫无是处,而是因为自己向来谨慎细心,最适合保密工作。《邹碧华》告诉我们,不是非得当领导才表示有才能,改革中那么多退下的好同志,他们无一不是个中好手。表现自我不一定非要在万众瞩目之下,墙角暗香浮动的腊梅,也别有风味。经历过时间打磨的沙金,同样会千秋流传。正如电影里这句台词:“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出来。”我们应该学习这句台词里的真义,沉下心思,涤荡虚浮,好好积累沉淀,把自己打造成为怀才八斗的真正有用之材。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51月12日,在公司组织安排下,我们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观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邹碧华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邹碧华法官勤奋尽职、无私奉献的一生。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责任,工作精益求精,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
观影后,我觉得只有把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敬业、责任、担当、勤奋、创新、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的品质。我们要不断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6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虽然落幕了,然而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观者的心。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敢于涉险滩的精神,他对弱者的无私关怀,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更鼓舞着我们。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人民排忧解难。电影中,邹碧华亲自接待了来法院上访的聋哑老人,将心比心地说:“你有母亲,我也有,你的问题我来解决。”并到案件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联系了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综合分析火灾原因,真心实意地为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我想作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者,也应时刻怀有一颗执法为民的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学习邹碧华精神,要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电影中的邹碧华是热爱法制工作的“庭前独角兽”,堆满法律书籍的书房以及被书籍包围的办公桌;为了传播法律的种子,利用周末时间,为高校的学生带去丰富而有趣的法律知识;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高兴得与妻子分享,然后翩翩起舞,无不令人感佩。我想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为之奋斗终生,才会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青年工作者的我们,对待工作也应时刻保持这样的热情,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职业情怀,崇法尚德,忠诚敬业。
学习邹碧华精神,迎难而上,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电影中,邹碧华积极投身于司法体制改革,面对质疑和反对,不畏艰难险阻创新出了法制工作难度系数,实现了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入额法官遴选制度建设。他用坚定无比的信仰,支撑着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燃灯者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创新。我想今后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也应学习他“敢于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精神品格,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无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无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电影中邹碧华朗诵的这段特蕾莎修女的诗歌,像是邹碧华的人生写实。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也将以邹碧华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忠诚党和人民,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卫生计生事业而奋力拼搏。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7xx月xx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他且用行动诠释了无论如何。
一、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
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尊重。
四、无论如何都会关心下属的好领导。
陈阳在审理一起纠纷案中,原告无理取闹甚至在网络上造谣,陈阳在跑步机上无言的身影让人心疼,邹碧华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过审讯撕破虚假诉讼人的嘴脸。
五、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读博,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对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他通过视频给儿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还是想做一个好爸爸。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敬业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对党的忠诚。
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请贺青山上台讲一讲他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贺青山对收发的信函如数家珍,他认真、敬业、负责,每年为法院纠正了许多错发的信件。邹碧华问他从事的这项工作可能与职称、职务的晋级并没有太大联系时,贺青山说:“想一想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班长,还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组织上关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让我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国徽,就好像无数牺牲的烈士们在看着我,我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贺青山同志的话让我泪崩了,一个颤抖着标准的军礼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邹碧华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听到这句话,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我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么大的事业,但我要干好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用“无论如何”的态度攻破难关,砥砺前行。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8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xx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9“人如果有了信仰,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虽然短,却诠释了邹碧华一生的工作信仰。邹碧华绞尽脑汁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中国在司法领域做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司法道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体现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与忠心。
电影中有一幕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一个老人的母亲在火灾中离世了,老人认为这场火灾不是自然性的,一定是小区物业的疏忽所造成的,于是把小区物业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没有证据,这场官司没打下来。邹碧华知道后只身前往事故发生地,向老人了解情况并展开调查,尽心尽责,在他用手语和朴素的话语说“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后,我非常感动。
从邹碧华朴素的言语中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用可靠的行动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我们看到,邹碧华那一屋子的法学书籍,让所有观众感动。邹碧华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把自己学到的再传给后人,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10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幸在工会组织下,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感觉自己和邹碧华很多相似之处,敬业、执着、真诚,很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这些闪光点,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家人,国家也失去了一位对法律忠诚,对职业热爱,对改革有信念,有才华、诚实和率真好法官。无论如何,我希望我们身边的这些好同志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的同时,维护健康,珍爱生命,毕竟有了健康和生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无论如何,我们是国家、是社会、是家庭的希望和依托。
人们往往不理智,缺乏逻辑性并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如何,还是爱他们;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还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还是要快乐;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1120xx年11月27日星期二,我参加了本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次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邹碧华。《邹碧华》这部影片讲的内容是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的过程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邹碧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邹碧华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
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
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12电影《邹碧华》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他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影片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电影依据客观事实打造剧情,不仅对敏感矛盾点不避讳,反而匠心巧用,雕琢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直面很多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例如面对信访矛盾时,耐心对待不了解法条的人民群众,以免激化矛盾;又如,捕捉部分法官的心理活动,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等,并在法制理想和现实中做出抉择;再如,当司法改革来临时,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的问题,司法部门不断迎接挑战。影片中,办公室的书架、会议桌上的文案、父子间的交流、夫妻间的谈话……无论是小的细节,还是大的故事情节,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认真、有信仰的主人公。
从邹碧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他的母亲就告诉他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每天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始终站在战斗最前线。正是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生命的剧场于他47岁那年落下了帷幕。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需要向邹碧华一样怀揣信仰和希望,不懈追求,不忘初心,保持最初的梦想,一步一步向前走。
影片除了向我们展示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这样一位法官外,更多的是教育我们学习他留下的信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时又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邹碧华公正为民、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的精神事迹引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在分公司发展的瓶颈期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13一个有信仰的人活着是有意义的,邹碧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初闻邹碧华这个名字仅仅是在几天前,但今天的观影却让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事迹也给了我莫大的震撼。
用法律建筑信仰的堡垒,对促进司法公平公正的信仰是推动他夜以继日的工作的动力。我敬佩他的敬业,敬佩他的锲而不舍,敬佩他在困难面前依然坚持自己的内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他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仍能坚定信仰、坚守初心。面对下属的退缩,他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用实际行动带领下属迎难而上,面对新晋法官的选拔,他不囿于人情,坚持原则。
他对法律的忠诚,对律师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然我肃然起敬,但更加触动我心灵的,是他在百忙之中依然不忘记对儿子的敦敦教导。影片真实的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邹碧华,有工作时的雷厉风行,也有家庭中的丝丝温情。内心有情,才会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考虑,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冷面法官,而是心系小家、挂念大家的真实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邹碧华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信仰的力量,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别去抱怨生活的折磨,因为我们还未真正的走进生活;别去放弃信心,因为我们的信仰,就是点亮黑暗的明灯。
信仰是太阳,温暖迷茫的人;信仰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邹碧华1967年出生,xx年突发心脏病去世。观看邹碧华有几个片段让人回味和深思。
1.邹碧华新任长宁区人民法院时处理一群情绪激动的上访者,告诉身边的人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的遵旨,学会从自身上找毛病,给不懂法律的人民进行普法学习。对事故中失去母亲的老伯用一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他让我们明白了工作中要换位思考,并提出对此事故发生电线的老化,消防设施的占用,一些部门的不作为。
2.邹碧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位年轻法官陈阳的职业困惑以及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感。
3.邹碧华对一个叫贺青山的门卫收发员称为贺老师,工作不分高低,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贺青山人称老贺,用他自己的话他每年接收邮件多少,发送邮件多少,发送文件多少,分发报纸多少,从部队转业连级,干了25年还是个科员,他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4.邹碧华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之后,领导推进司法改革工作,他提出九步法,并和爱人用跳舞的模式告诉大家九步法每步的作用。在改革的路上用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告诉大家,拿破仑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打了多少场胜仗而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邹碧华的司法改革有是自私的,康达的辞职信告诉我们一方面司法改革以后,他是一名行政人员,不在有入额的机会,断了他的法官梦,另一方面是辞职以后别人可以给百万的年薪,对于一名没有入司法行政的人员实在是巨大诱惑。可当康达知道邹碧华去世后,他撕毁了那份获批的辞职报告,证明了邹碧华的自私影响到身边共事的同志。
最后我用电影里给康达过生日邹碧华用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嘛。
相信《观《邹碧华》影片有感:灯火常在行者不孤》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