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野草有感

观野草有感

观《铁血》有感:信念的力量。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怎么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观《铁血》有感:信念的力量”,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观《铁血》有感:信念的力量

以成昆铁路建设为背景素材的《铁血》电视剧上映后,获得大家好评。该片以成昆铁路建设为主线,讲述了一批老前辈筑路人鏖战在平凡岗位上征服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传奇。

在和平年代,作为一名筑路人的我,深知筑路征途上的责任和使命,当历史的卷轴从当年成昆铁路建设的画面中翻起,将激励着新一代筑路人的拓荒征途,为打造“中国速度”的高铁靓丽新名片再添新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铁血》中,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和“沙木拉打隧道”建设中,将筑路人誓与成昆铁路共存亡的人生信条表现得淋淋尽致,如巾帼不让须眉的“五朵金花”和飞身探险的“十员闯将”,战天地,克困难,不顾生命危险,舍生取义,以血肉之躯为成昆铁路建设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和生产进度的坦途大道。我在想,是什么让工人们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这不仅仅是责任和使命的担当,我想更多的是爱,家国天下的爱。

从事筑路工作以来,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老同事,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毕生精力毫无怨言地奉献给了筑路事业,他们为了祖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我们这一代筑路人,面临着更多的变革,更多的挑战,更大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义务和更多的责任。在铁路建设一线,每一个岗位工作的员工,都肩负有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精神,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本部门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们坚定的信念来源于“爱”,来源于不服输的精神,就像《铁血》剧中的王诚石、赵强等都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的典范,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从未退缩过,面对绝壁攀岩,赵强为此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作为一线指挥人员的王诚石,工地就是他的家,常年不回家的他,自己的儿子毛毛都不愿叫他声爸爸……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今天的我们,无论身为何职,在什么岗位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时刻要以“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筑路工作中去,在干好本职工作中打下吃苦奉献的思想基础。

他们背着仪器,手牵着手,攀沿于陡峭绝壁,也要完成好每次的测量任务。热浪滚滚,他们也会拿着轨温表行走于散发着滚滚热浪的轨排间行走;凛冽的寒风也不能阻挡他们越天堑的决心。再艰苦的施工条件,都没能改变他们坚定的信念,在默默无闻中用智慧和血汗筑造出一条震惊国际的成昆铁路,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让爱不再遥远。

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英雄事迹依然流传,我想今天筑路的我们,在先辈们的筑路足迹下,我们不会孤单前行,和他们一样会在平凡的岗位,描绘不凡的人生画卷,我们的人生注定与路相连,在阡陌纵横铁路网上熠熠生辉。

在筑路远方的路上,倾注了筑路人的年华和青春,承载着他们的信仰,用无悔的青春和汗水实现“筑路梦”“中国梦”。

█ 平平(路坎)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观《勇敢的心》有感——自由信念


观《勇敢的心》有感——自由信念

威廉·华莱士:“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上,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散乱的头发,强壮的身躯,迷人的蓝眼睛,威廉·华莱士忍着身体的剧痛,用尽全身否认力气,撕心裂肺地喊着“freedom”,喊着他的追求,是那么地有力,响彻云霄,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这声音不仅仅对自己而言,更是对整个民族的觉悟。当回音还在荡漾的时候,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与此同时,一位英雄诞生了。

这位英雄的一生似乎都在为自由民主而斗争。小时候的他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总想着帮助父亲哥哥,但由于年幼,他被拘束在简陋的屋子里。直到父亲哥哥的牺牲后,他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蓝色的眼睛里布满了伤心与愤怒,带着不舍与悲哀离开了自己的家。他长大之后不忘回来故土,但是那已经没有了熟悉的人,家已没有家的感觉。直到茉伦的出现,给予他希望,正当他享受着爱情带给他的快乐时,贵族再次侵略,他的妻子被杀了,华莱士再也忍受不住了,于是有了反抗。

华莱士不仅为妻子报仇,而且为了整个民族的崛起。由于爱德华的暴政,人性根本不存在于他们的身上,英格兰的人民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由,这注定英格兰的百姓要反抗了。一边是精锐部队,一边是无组织的百姓,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但他们用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和对自由的向往,还有他们的领导,华莱士会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头脑。因为他知道,打仗不仅靠力气,更重要的是脑力。智慧总比埋头苦干好得多。在封建压迫与统治下,他们为民族而战,为自由而战。屡战屡胜的起义使华莱士更有决心去争取到真正的自由,一次又一次使英军闻风丧胆,在战斗中,他的眼睛里述说着对英军的仇恨,对自由的向往。他的手里沾满了鲜血,有侵略者的,也有他自己的,他热血沸腾,汗水,泪水和鲜血在他的脸上流过,吼声壮大他们的胆量。他们的斗争只换来了短时间的自由,在英军休养生息后,有备而来,这给英格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毕竟英格兰的人是百姓,终敌不过贵族的军队。

那一颗勇敢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华莱士面对这锋利的屠刀仍然面不改容,那是对自由的执着,为信念而生,为信念而死。为了实现自由的理想,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人们不惜站出来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只是安于现状,怕危险怕惹事,所以那颗勇敢的心被埋在深处,甚至被埋没了。最后的一句“freedom”将人们那颗勇敢的心掏出来。

自由是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追求的,永恒不息的追求的一种权利,信仰是一种自由,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属于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境地。信念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执着向前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更是生命动力与奋斗的目标!

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沉重的力量


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沉重的力量

妞自制印章

“这份名单,是生命。”

人缘、名誉、经商这些铸成了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辛德勒。而最初让辛德勒走进一个个犹太人的生命里的,不是至善,而是利益。精明如辛德勒,在这个被扭曲的极端民族主义控制的时期,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想要开办工厂的辛德勒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作为商人,他与犹太工人谈判报酬时一点点地下压他们的利益,“你们别无选择。”辛德勒看着高高的隔离区城墙道。作为商人,辛德勒愤怒地向史登咆哮,“那个断臂的工人有什么用?”当断臂的老工人被军官拉出队列时,“老的、断臂的犹太人?罪无可赦。”一枪毙命,高管办公室里辛德勒随后追问能否得到赔偿。作为商人,利益似乎成为了他的另一个生命,一切谋划,皆为利益。可暴乱却没有给任何人面子,认为生活不可能更糟糕的生活在巨型牢笼里的犹太人,等到了“牢门”被打开,拥抱他们的却是死亡。血,枪声,枪声,血,明明是一座城池,却好像拳头中的一张废纸,任意碾压。工厂无法运行了,辛德勒开始找回他的工人,工人们的意义也在他心中被重新描绘,是毫无瓜葛的赚钱工具?是苦难中的 “人”?辛德勒准备救出犹太人,史登为他打名单,“再多打些”辛德勒一遍遍重复到,打字机敲出的几个字母,就是一条命。

为什么而死?有时候人们犯下滔天的罪行,便用生命赔偿。狰狞的暴乱给出的答案却十分猎奇。一个个的犹太生命凭什么逝去呢?他们,为了没有意义而死去。医生想带奄奄一息病人前往医院,军官直接善解人意地给了一枪。孩子冲出去找父亲,便中了一枪。一个女工人一个人走在工地上,你于是开了一枪。生命的结束如此草率,死亡如此经常而随意,令人唏嘘不已。这或许才是真实,数千万的牺牲,只是因为一个卑鄙的念头。片中犹太人们的遭遇令我心惊:小孩子都肆无忌惮一脸唾弃地喊着“犹太佬,滚出去”,站成一排被随意射杀,送往集中营,更加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电影而已,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历史。影片最后让我印象深刻,辛德勒嚎啕大哭,“这辆车就值十个人!十个活生生的人啊!”,他拔下胸前纳粹的勋章,“这个至少也能换一个人,我可以多救一个人的。”他弯下了膝盖,埋下了脸。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阵子上映的一部影片,《二十二》。同样是沉重的历史,同样也是一个民族的伤与痛。看到它我其实有些开心,因为这些伤疤并没有因时代的发展而被人遗忘,还有人记得,还有人认为它十分重要。遗忘对于历史来说,才是结束。在光鲜亮丽的时代,切不要忘了从前艰难的那一面,千疮百孔的那一面。历史自有一种沉重的力量,让人警醒,不将自己埋葬在浮华之中。让人的心更加饱满,充满力量。这种力量,能让人看得更多,走得更远。

观《信仰者》有感:“信仰”的力量


“信仰” 的力量

——观《信仰者》有感

8月1日上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信仰者》上饶首映活动隆重举行。即日起,电影《信仰者》将在上饶市全市各大影院公开上映,并将于8月24日在全国各影院全面上映。电影《信仰者》在我市上映之后,很多党员干部和市民都观看了这部电影,并在观影之后写出了自己的观后感,“大美上饶”从今天起推出系列影评,以飨读者。

“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习近平

8月1号,《信仰者》首映礼在上饶万达5号演播厅隆重举行

随着人群静静的走出演播厅时已经过了正午,演播厅两边摆放着演员的宣传画,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思绪还沉浸在刚刚二个小时的电影情节中: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寻淮州、吴天来、乔英、胡天桃……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还在眼前浮现。

《信仰者》开篇用倒叙手法讲述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同志行刑前合影到回忆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身陷囹圄后被捕,在狱中仍然坚持斗争,坚持写作、坚持信仰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我很少看电影,抗战片电视也基本不看。不为别的,就为泪点低。对于战场上那一发发喷射而出的子弹,我都感到无比的害怕,一颗子弹也许就结束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不用说那用刑的镜头,我从来都是不忍直视的。

这次受弋阳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观看《信仰者》,同样全程紧握纸巾,不仅仅为影片中双方交战的火爆场面,更是一次次被影片里所饰人物对信仰的诠释所感动。不久前,在弋阳作家公寓听弋阳农工部部长韩力说这部影片是部好作品,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他前后看了三遍,每遍都落泪。

影片一开始带着沉重手镣脚镣的方志敏用流利的英文和二位照相的美国人对话,把方志敏博学的一面展露出来,然后对刘畴西,王如痴说,我们还没有一起照过相呢,打起精神来。体现了方志敏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方志敏在狱中国共产党留下十三万字的文稿,除去审讯,谈话,被监视,平均每天1千多字。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都是病重中的方志敏在昏暗牢狱中的心血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共产主义者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在影片的开头一战,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十九师军团长寻淮州牺牲后被国军挖开土坑,站在土坑边看着仰面躺在土坑里的寻淮州,国军王耀武脱下帽子感慨万千:这个人就是以1个团的兵力打胜国军1个精锐团、2个营的寻淮州?又问部下:“他一个军团长怎么没穿棉服?”有人回答:“共匪为何穷到这份上了,还有那么多人跟着他们闹革命?”这和国军监狱文书高家俊以及他未婚妻冒生命危险帮方志敏转移文稿相呼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永远站在人民这一边。

影片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师长胡天桃被捕后和国军将领王耀武的一段对话和他死后,一个破搪瓷碗最终和他相伴在土坑里,这里影片还埋藏了一个细节:他们都是带着脚镣手镣被仓促枪决的,或是枪决人员之多根本不愿卸下镣铐,这也为方志敏最终是被秘密杀害后,后人凭借遗骸上的脚镣编号确定身份埋下伏笔。

方志敏在狱中的时候,国军为了劝降,开始是为其换到唯一一个优待房里,通过好言收心,再是酷刑警示,再到委座蒋介石让李幼斌饰演的国军主任顾祝同前来劝降,到最后蒋介石亲自坐在方志敏面前无果后愤然离去。为什么国军会悬赏8万大洋捉拿方志敏?他的地位价值可想而知。

我想到了历史上其他的革命先烈:

“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是先烈毛泽建以身殉国的一片赤诚。

“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被捕受刑后几度昏迷,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这样的革命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是什么让这些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当家做主,为了百姓不再受欺压,甘愿舍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又是什么让他们战胜了肉体的折磨?我想唯有“信仰”二字赋予了他们的力量,这就不难看出方志敏留下: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等等许多令人动容的名句。

当今功利至上的心态不断冲击社会道德标准,许多人不相信英雄甚至质疑英雄的价值,现实信仰的缺失让人心冷漠。观看《信仰者》接受红色爱国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诠释“信仰”的力量,可以更好的洗涤内心,提升幸福感。

这部影片真实细致的刻画了人物性格。电影不仅有恢宏残酷的战斗场面,也有革命时期隐忍的爱情,有赴死前幽默风趣的调侃逗乐,也有在饭局上义正言辞的舌战群儒,看完有欢笑,也有泪目,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洗礼。

日前,国家电影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组织观看由上饶市弋阳县委、弋阳县人民政府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信仰者》。据了解,这是国家电影局今年4月16日挂牌以来发出的 "1 号文件 "。

此外,第 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传来好消息,《信仰者》不仅成功入围本届电影节,而且还作为闭幕影片播映,喜获"评委会特别荣誉(影片)奖"和"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奖"两项“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大奖。

观《神秘巨星》有感:独立自是强大的力量


独立自是强大的力量

--观《神秘巨星》有感

问心的记录者

不久前在网上浏览网页时,看到有消息称,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即将上映,主演是阿米尔汗。我从大学开始就开始看他的电影,印象深刻,他可以说是印度电影的金名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对印度填鸭式的高等教育的戏谑;从《天上的星星》中对于问题儿童的关注;《我的个神》中对印度宗教的思考;《摔跤吧爸爸》中对于印度女孩的鼓励……因为他,印度人,甚至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感觉到自己被理解,通过他,世界看到了印度的处境。他以一个演员的身份,为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呐喊,推动一个时代的到来,时代周刊称他"印度良心".曾经我们国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大夫情怀也不正是这样,即无论出于何种环境,都在以自己力量推动社会迈入更光明的地方。阿米尔汗式的士大夫情怀曾经在中国根深蒂固,但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人吗?

所以这样一个有口碑、有良心的电影人的作品,必然要前往贡献票房。电影讲诉的是一个较小的故事,有点俗套。伊希娅是一个有着唱歌天赋的女孩,但因为父亲是一个专制并且暴力的人,作为一个歧视女孩的家庭,一直没有得到培养重视的机会以及展现的舞台。妈妈虽然在爸爸面前懦弱、忍受暴力但还是尽力给她做梦的自由和机会,比如给她买吉他、电脑。故事的高潮是母亲终于为了孩子不至于陷入如她一样的人生困境而勇敢的和丈夫说"不",带着儿女并勇敢凛然的离开机场,让孩子有了追梦的权利和自由。配乐以及电影传达的精神值得称赞。电影中的配乐做得很棒,很契合故事和人物。当伊希娅在录音棚的音乐响起时,不夸张的说鸡皮疙瘩起来了。当然,我最欣赏的是电影向观众传递的精神内核即独立自是强大的力量。

经济独立是前提。看电影时,每次女主角爸爸出现我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妈妈的出场就是戴一副墨镜遮住家暴留下的伤痕。因为做饭放少盐就要被骂得狗血淋头;因为项链拿去卖了买了电脑没有和丈夫说,就要跪下来挨耳刮子。而这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妈妈是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家庭的一切开支都是来源于丈夫的工作。于是放弃抵抗、一再退让,但换来的确实丈夫的变本加厉。丈夫之所以有恃无恐不就是确定她只能依附于他而生活,因此经常她便要遭受精神上的轻视、言语上的责骂,以及突如其来的暴力。的确,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在现代社会是没有人格上的独立,也就谈不上家庭地位的平等。

知识和能力是支柱。无知才会畏惧。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地方不了解。年老的农民害怕出远门,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知道的太少。无知会导致迷信权威,缺乏主见,只能等待别人的指引。电影妈妈终于有勇气和老公说再见也有一定程度是因为看到自己女儿的成长,即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之前丈夫上洗手间,而要买票时妈妈手足无措,但是女儿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个让她困窘的局面。同样,在飞机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勇敢地要回了属于自己的靠窗位置。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她的人生不需要和她一般需要依靠一个男人。在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时代,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是来源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知识的获取。因为看到过、听见过、经历过,我们便不会畏惧。保持学习,充实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话放在理想的状态中可能是这样,但是谁能确保这种把赌注压在别人身上的胜利呢?

意志的自由是根基。很多人其实是活在别人嘴巴中,为人处世的标准便是周围的人的评价,在意他人的评价而违背自己内心,到后来甚至觉得理所应当。在《人类简史》中曾说到过,社会制度其实都是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同样对于角色的定位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化的概念。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而是渐渐演化。关于成为自己的这件事情上,是没有什么正确答案的,也没有什么应该答案的。在飞机上,勇敢的要回自己靠窗的位置。对于不平等、对于非正义,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你就应该呼喊出我们的声音。作为女人,不要被什么"女孩子,就应该……"这种鬼话骗了。当我们敢于撕下别人给我们定义的标签,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才是自由的。

独立,宏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电影中妈妈因为勇敢地带着孩子离开牢笼、走向独立而让她成为具有巨大能量的巨星。我一直相信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美好的个体,而后才能成为美好的女儿、妻子、母亲……

观电影《冈仁波齐》有感——信仰的力量


观电影《冈仁波齐》有感 ——信仰的力量

梅子

其实好早就从先生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这部电影,无奈家附近的电影院没有排片,所以一直没看,周末发现网络电视可以看正片了,就利用周六一上午的时间,同先生一起看完了这部所谓有关信仰的文艺片。

片子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藏民,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值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村里不少淳朴的村民纷纷想加入朝圣的队伍。最后十一位村民一起踏上了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队伍里有怀孕的孕妇、想要忏悔的屠夫、年少的小姑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各自怀揣着祈福的梦想。

开始看他们准备上路的行囊,耐磨行走的胶鞋,跪拜用的皮片、手掌板,还要带上寝具、做饭用的锅碗,当然还少不了油茶,同先生交流了解到,藏地比较少蔬菜,他们吃肉太多,需要喝茶消腻,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据说当年唐朝藏民来犯就是因为大唐有段时间取消了茶马贸易,也因此据说藏民虽然生育率高但长寿的不多。

然后十一位藏民欢欢喜喜的上路了,中间有几个场景特别触动我。

1——藏民朝圣的路上需要跪拜,是那种特别虔诚的跪拜,虔诚到我有些不能理解,理解不了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是如何做到五体投地的,猛的扑到地上还要往前搓一段。

2——路遇从四川阿坝前往拉萨朝拜的夫妇俩。丈夫在前,一路行跪拜之礼,妻子在后面拉着板车载着行囊,板车后面栓着一头毛驴。并且说他们拿毛驴当亲人,不希望它拉车负重太累,还要等到了拉萨,牵着毛驴一同绕布达拉宫一圈,所以他妻子拉车,恕我不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淳朴。人拉车就不累吗,我只想说人跟动物生下来,不是应该各有使命吗?

3——借宿在路遇的藏民大叔家,被借宿的藏民的子女前去拉萨朝拜了,房子足够大,可以留宿这十一位藏民朝圣者。晚上大家在一块谈心、念经,大叔说前去朝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儿,并且嘱咐他们要再虔诚一点,磕头要磕响,不能头上绑头巾跟绳子,最好能把头上磕出包,并且要求队伍里最小的小姑娘缩短步数多磕头,以示虔诚。

4——第二天十一位朝圣者为表谢意,帮助留宿他们的藏民大叔犁地种青稞,他们的谈话提到早些年间犁地播种前的仪式,让我深有感触,大叔说早些年间,在翻地播种前他们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祈福风调雨顺,如今的年轻人太着急了,喜欢抄近道,没两天就把之前很多天才能干完的活用机器干完了。

5——其中一位朝圣者在跪拜的路上,给一只爬行路过的虫子让路,静静的等着虫子从眼前爬过去才起来继续她自己的朝拜之路。此刻心里不禁想到一句话"众生平等".

6——朝拜路上遇上大片积水的洼地,为了显示虔诚,不打破几步一跪拜的规矩,经过商议,十一位朝拜者脱掉外套,纷纷扑进水洼,完成跪拜仪式。遇上雪崩,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避开而是淡定的完成跪拜,甚至不惜被坠落的石头砸伤腿。

7——朝拜路上,他们拉行囊的拖拉机被后面着急赶路的汽车撞翻,淳朴的藏民没有大动肝火而是在听了赶路司机的解释后(车上有客人高原反应呼吸困难,需要一个小时赶到拉萨市区),选择理解。因为半路车子被撞坏,并且当时离拉萨市区也没有多远的路程,经过简短的商议,他们决定把拖拉机头抛弃,由男人们合力拉着拖拉机车斗继续他们的朝圣之路,女的继续几步一跪拜的前行。更加令人敬佩的是男人们在拉了一段路程之后还要返回到起始的地方,把没有跪拜的那段路重新完成跪拜仪式,然后再出发。

8——前往神山朝圣的孕妇路上诞下一名男婴,大家纷纷送上祝福,并且说能生在前往朝拜的路上,这孩子福气大大的,因为我个人没有这么强烈的民族信仰,所以不懂这是什么逻辑。短暂的修养后,产妇带着新生的孩子继续行走。

整部片子看完,深受震撼,不得不说十一位素人藏民都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要求的人,有着执着信仰,为了心安也好,为了祈福也罢,他们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几步一次跪拜的完成了一千多公里的朝圣之旅。

整部电影,十一位素人藏民之间没有冲突,影片的冲突大概来自于观众跟朝拜人物价值观的冲突,他们到底为了什么?值不值得?恪守这样的仪式到底有没有意义?每一个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看完片子, 估计很多人会认为导演在卖信仰,批判朝拜是种愚昧的行为,甚至怀疑信仰的力量,因为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生活在都市,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挣钱买车买房。现代化跟智能科技让他们变得不知道信仰为何物,更不能理解这些淳朴朝拜者的行为。

是的,用跪拜这种方式完成一千多公里的朝圣之路在大部分人看来是有些愚昧。可是用一辈子的青春奋斗为了买车买房,生活在所谓的大城市同几百万人一块吸雾霾、吃地沟油就不愚昧吗?换位思考一下,我们都是深受环境制约的囚徒,只是住在不同的牢房里罢了,从信仰上来看,根本没有好坏、智慧与愚蠢之说。

最后,不想评价影片的好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不感兴趣的就算了。信仰方面只想说,众生皆平等,只是有些人更虔诚罢了。

勇气的力量——观《千与千寻》有感


勇气的力量——观《千与千寻》有感

一直以来,《千与千寻》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宫绮峻,也是我最喜欢的动漫大师。《千与千寻》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有点小魔幻,有些童真,有隐藏在深处的勇气、善良与爱。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10岁的小女孩千寻随爸爸妈妈搬家,误入一个奇幻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全是妖怪、魔仙。千寻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到澡堂“汤屋”帮忙干活,她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努力生存下去时,也收获了友情与勇气。最终她凭自己的努力,帮助朋友获得自由,也得以带爸爸妈妈离开,回到了人类世界。

千寻原本是一个怯弱、胆小、有点孤僻的小女孩。但她最后变成了一个勇敢的人。我无法想象她最初进入异世界,看到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时心中的恐惧。那样一个懦弱的10岁女孩,要去努力工作,不然就会变成糖果;要每天在妖怪中来来往往,忍受着周围的鄙夷和轻视。我至今还记得她挣扎着生存下去的勇气。如果说。最初的勇气来源于对父母的爱和想救他们出去的愿望,那么,后来支撑她走下去的,则是她心底的善良。有善良才会有爱;有爱,就有勇气和力量。

其实,在妖魔的世界中,也存在着美好的品质。比如锅炉爷爷的帮助使她拥有了工作,一起干活的小铃默默地关怀她,澡堂的管理人员白龙帮她找回自己的名字。善良、友情、助人为乐等这种人间的平凡而美好的品质,也存在妖魔鬼怪之间。

在电影中,"名字"是很重要的。澡堂老板汤婆婆就是靠夺走名字,才能让千寻和其他人忘记从前的记忆,不能离开澡堂。名字,象征着自我,象征着人本体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千寻在神隐之地的名字是千,就是片名《千与千寻》的由来,象征着她的两个精神世界。所幸千寻没有忘记自己的名字,才能最终找回离开的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片段:带着白色面具的无面男因为手中可以变出金子——神隐世界最贵重的东西,而受到众人的追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点金子。但无名男只是把手伸到曾帮助过他的千寻面前,手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砂金。但千寻只是抬头看着他,说:“对不起,我不用了,谢谢。”在她看来,不是自己该得的就不能要。也许,正是这种纯净的心灵,千寻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喜爱。

有一次,我和可育聊天,问她心目中最喜欢并为之感动的动漫人物是谁。她说是麦兜,而我说,是千寻。她成了我心中的动力,当我不再坚持而想放弃时,我就想起她,想起她努力生存下去的勇气,就会再次振作起来。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千寻所代表的那些品格也构成了我的价值观:她的勇敢、善良与爱。我希望我能永远做一个这样的人。

千寻所处的世界是完全异己的,而我们其实也一样。因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所以我们也是在与自己本身各不相同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用勇气去寻找梦想、友情和爱,这,也是我们的人生吧。


团结就是力量——观《熊心归来》有感


团结就是力量——观《熊心归来》有感
作者:朝阳市双塔区育红小学五年5班 张笑语
今天是1月18日,我去了人民会堂观看了《熊心归来》这场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演的是洪水把狗熊岭的森林冲了,动物们四处逃生。熊大在山林里晕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马戏团里。在那里他认识了许多小动物,还因为表演空中飞人成了大明星。但熊大最后发现马戏团老板是个大坏蛋,非法走私许多野生动物,熊大就与马戏团了的其它小动物联合起来打败了马戏团老板,救出了小动物,它们也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成功。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玩一个游戏,有一个瓶子里装有七个被线穿起来的乒乓球,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根线,而瓶口只能使一个球通过。我们游戏玩的刚开始,大家都用力把球向上拉,哪个球都出不来,可后来我们团结起来了,一个人一个人的按顺序的往上拉,最后,我们就成功的把瓶里的乒乓球拉了出来,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呀。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都团结起来吧。
简评:
所举的事例非常好,能够有力的证明你的观点。结构也很合理,条理清晰。写得不错,再接再厉!
另外,张笑语同志过生日时候买的蛋糕就是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造型,由此可见,熊出没里的主人公深受张笑语喜爱。

喜欢《观《铁血》有感:信念的力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