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辛亥革命史读后感3000字

辛亥革命史读后感3000字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呼入服务处 宋文静)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一)

我们参观了位于广州市著名风景区长洲岛的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们的眼帘,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沉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大道上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 锷 、宋教仁、章炳麟、秋 瑾等先躯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细心倾听解说员的讲解,仔细观看陈列柜里的文物,当看到革命先躯英勇就义前留下的催人泪下的遗书和身后留下的世代相传的遗物,无不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精神所感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果实属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为之献出了生命,到什么时都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展品中一张发黄的纸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同盟会会员李 湛的会员证,上面"中国同盟会"几个黑色毛笔字清晰可见,旁边还有另一会员秦更年的入会证书及交会费的收据。百年见证,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同学们表示,我们回顾辛亥历史,纪念辛亥百年,就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和中国民主革命先躯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相信我一定会更努力,更坚强,因为我是中华人名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红色之旅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黄顺欣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直想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趁着假期我和家人一起终于踏上了这次红色之旅。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1921年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红船”最先燃起了共产党的火焰,燎原中华大地。

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者,我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树立群众至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当前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对党章党规,一系列讲话的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活动,非常有必要!“两学一做”关键是要端正思想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我觉得自己应该牢牢抓住这次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党性意识,在单位里,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把“两学一做”融入到日常生活,认真学习,丰富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廉洁自律、公平公正、艰苦朴素,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尊重、热爱、服务群众,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紧密联系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期望,争取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国共产党员和财务工作者!

第十支部入党积极分子

黄顺欣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3篇】



篇一: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周希辰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革命胜地一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们背着书包,迈着轻盈的步子进入了纪念馆。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它就是红楼。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进入了纪念馆,陈老师安排我们和二班到了一个很大的教室,陈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件丅恤衫,对我们说:在这间教室里,可以按照白板上的图案去画丅恤衫,也可以按自己想象的去画,如果画好了,大家就自己拿回家留做纪念。我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拿起画笔开始想象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我也不例外。最后陈老师还给我们照相留念。

走进了纪念馆就仿佛走进了战争时期。一九零一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而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解说员的仔细讲解下,我们深深地了解到了人民对祖国深深地爱,这强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二: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韩莹

4月3号下午,阳光正好,微风和煦,我们跟随党支部参观了位于阅马场的红楼,也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里曾是老一辈爱国将领为人民奋斗、挥斥方遒的地方,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为经济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辛亥革命不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纪念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屏幕在地面投影出的河流,水流中依稀可见很多数字在随波起伏,我觉得这个意象特别好,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涤荡,奔流向前,才来到了我们的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今天。听着解说员的娓娓道来,斗争前夜前辈的视死如归英勇执著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借助珍贵文物,我们的感知和思想穿越时空界限,回到当日水深火热的中国。换作是我,我会如此将生死置之度外,用我的生命换来他人的幸福么?何况,我的牺牲在强大的敌人、艰难的环境下,就像飞蛾扑火,留下的或许只是同志们的扼腕叹息,敌人的轻蔑嗤笑,世界依旧是黎明前的黑暗??前辈们的革命理想,今日我们能体会得到的又有多少?我们的这些小心思、小算盘在前辈们火热的革命理想,崇高的人生境界前,是多么渺小无意!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慢慢远离战争远离死亡,但奉献进取依旧是品格最美丽的花朵。美好的生活吸引人们不断拼搏,那么,美好的品质呢?不也应吸引着我们不断进取吗?

参观结束后走出展馆,外面依旧阳光灿烂,不少人手持专业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他眼中的辛亥革命。闪光灯突现,我们也成了他眼中的风景。革命、斗争、牺牲、新生,这些词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精神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经过这段日子以来在党校的学习,我突然想到,这次参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才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才是真正能挽救中国的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走向成熟,稳定政权,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反革命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此行的影响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半小时学习、观察,更是一次人生方向的思考,今后要更加努力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篇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作者:陈杨

2017年10月5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一家人驱车六百公里来到了武汉,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饱览了流传千古的辛亥革命历程,启人心迪,震人心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又称为红楼,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叫做十八星旗,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它迎风飘扬,庄严肃穆。

感叹着历史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

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给我印象最深。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结束了参观,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这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民族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观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有感


红色精神

——参观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有感

杭州江南实验2017级六班 今天

2月17日,206班假日第五、第二小分队的成员们相约参观了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

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老街,这是小朋友们第一次来到这里。老街被不知年岁的老宅拥簇着,深幽蜿蜒,大家东看看西瞧瞧,好奇地打听着关于长河老街的历史故事。

这时,一座中式木结构老宅特别的引人注目,眼尖的同学立刻看到了门头挂着的牌匾——“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九个鎏金繁体字在黑色牌匾映衬下苍劲有力、气势非凡。

刚一进馆,我们就看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浮雕,原来这是根据来耀先等五位渐江省中国共产党代表赴莫斯科开会的场景创作出来的。

纪念馆分三块区域,分别是历史长河、红色长河和活力长河。整个场馆并不大,但展示的众多永垂不朽的英雄们与他们伟大的英勇事迹。

我们首先参观了第一部分:历史长河。它讲述了长河的厚重历史和名人轶事。清末明初,这条河的名字叫槐河,人们都在这条河的两边居住、开铺经商。

沿楼梯而上,我们参观了第二部分:红色长河。讲述了长河农民运动的光辉业绩和中国共产党六大代表来耀先的英雄事迹。在这里,“坤记理发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来耀先出生贫穷家庭,为养家糊口,就去学习理发,学成后开了一家理发店,名叫“坤记理发店”。但是,当时的地主、土豪都对农民的革命行为恨之入骨,他们和长河警察所勾结起来,逮捕了长河农民协会负责人来柱臣。来耀先知道后,立刻召集农民,不顾一切去救来柱臣,并跟押解来柱臣的警察展开搏斗,成功的救出了来柱臣。

最后,我们参观了活力长河,讲述的是长河生生不息地奔腾发展和取得的成绩。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门口合了影。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切身感受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锻炼好体魄,将来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观“湘南起义纪念馆”有感


观“湘南起义纪念馆”有感

暑假里,学校布置给我们一项非常特别的任务――写篇红色实践作文。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踏着红色足迹,去南塔岭参观了湘南起义纪念馆,了解了湘南起义的全过程。

一进大门,一幅巨大的雕塑群矗立在眼前,开国元帅朱德、陈毅威风凛凛地站在最前面,后面带领着士兵代表,他们个个抬头挺胸,斗志昂扬,好一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随后我们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个个展厅,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朱德智取宜章。1928年1月12日下午4时许,宜章县被一阵响亮的枪声打破了寂静。朱德、陈毅在宜章县委和胡少海的紧密配合下,里应外合,不费一枪一弹拘捕了国民党的官吏豪绅,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智取了宜章,从而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组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

为了支援各地的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由宜章北上占领郴县,并协助资兴、永兴、耒阳等地县农军攻占县城,成立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安仁、茶陵、汝城、桂东、临武等十几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很快发展到一万余人……

参观完后,我不禁感慨万分:他们的英勇无畏、有勇有谋铸就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冒着危险打入官吏劣绅的内部,与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议事……这次起义成功,有领导人的机智,有战士的勇敢,也有敌人的软弱无能、贪生怕死!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了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才有了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了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艰苦,但还是有百姓过着紧巴巴的生活。这些人靠着政府的惠民政策生活,慢慢改善着。在边防,那些身在异乡的官兵们,为了人们的幸福放弃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守异乡。谁能说他们不是一心为民的官兵?1960年,钻井工人王进喜所在的钻井,突然发生井喷,情况万分紧急!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自己有伤在身,带头冲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他将人们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但也有贪官污吏,利用权力谋取便利。不管百姓生活,只为成全自己的一己私欲,越陷越深的他们就像掉入了奉承和浮华的深渊,不能自拔……

这次参观,我不仅缅怀了革命先烈,也坚定了继承革命精神的决心。那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向他们致敬!


观后感《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辛亥革命史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