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观后感。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观后感

任磊

今年7月1日是我们党95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公司组织党员来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动无比光荣和自豪。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德胜沟乡蘑菇窑村东的大青山深处,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保卫延安的桥头堡,是通过蒙古于苏联乃至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保持联系的国际交通线。

当我走进革命根据地参观时,这里所展现给我的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和实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这里与我想象中的反差很大,众多革命者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依然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凭借的正是一腔爱国热血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我想现在的我们正是需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使这种精神财富得到传承和发扬,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成工作的动力,为公司的发展填一份力量,这正是我们此次学习的意义所在。

几次著名的战斗事迹:

蜈蚣坝伏击战

1938年9月中旬,大青山支队进军井尔沟,9月下旬,经准确侦查,大青山支队二营在营长唐金龙率领下,活捉蜈蚣坝附近的伪警察分队,打响了蜈蚣坝伏击战,而后,连长杨重山带领两个连伏击在坝顶老爷庙戏台后担任伏击任务,只用了25分钟,一举歼灭日军80多人(其中击毙少佐军官1人),捣毁敌军车4辆,缴获机枪9挺,掷弹筒5个和一批枪支弹药。蜈蚣坝一战威震大青山南北,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拉开了序幕。有大青山"平型关大捷"之美称。

智取石拐镇之战

智取石拐镇是大青山支队三营进入绥西后的第三次战斗。石拐镇是包头东北的煤矿居民集镇,驻有伪蒙古军和保甲团。在一浓云密布的雨夜,王尚荣团长带三营三个连战士进入镇里,一连摸入伪蒙军营,其余两个连同时发起攻击,伪蒙军乱作一团,仅半小时结束战斗,俘虏300多人,击毙击伤百余人,缴获长短枪300多支和大批弹药、战马、烟土、还有电台一部和其他物资。拐石一战,我军声震绥西。

乌兰花战斗

1938年9月8日,李井泉司令员、王尚荣团长率领两个营和一个骑兵连打响了乌兰花战斗。乌兰花位于大滩北约100公里,住有蒙汉居民200度户和30多家商铺,驻有由日本武器装备的伪蒙古军的一个加强连,另有四子王旗少量保安队驻守。当夜幕临近,八路军战士包围了乌兰花镇。次日凌晨,三营乘敌人睡梦之中发起突袭,将伪蒙军和保安队180多人全部俘虏,缴获机枪9挺、长短枪80余只和一批弹药,另有战马100余匹。

八路军在乌兰花镇展开抗日宣传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路军的任务和民族政策。与四子王旗札萨克进行了谈判,王爷承诺保安队保持中立。八路军释放了保安队,归还了马匹枪支。对伪蒙军予以遣散。

雨夜奇袭陶思浩

陶思浩是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镇,驻有日军一个分队、伪军一个连,共150人,分住在两个大院。在一个分雨交加的夜晚,八路军从美岱沟下山,直奔陶思浩火车站,先由一个连干掉哨兵,切断电话线;另由两个连分别突入日伪军的两个大院;机枪、手榴弹向敌人猛砸,100多个日伪军在梦中束手就擒,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共十四条、子弹数万发,以及一批军服、粮食、烟土等,并抓获伪镇长,经过教育,镇长弃暗投明,将功赎罪。他后来动员不少商家捐出物资,把聚敛群众的财产和粮食数十石一并交给八路军,支持抗日。

大青山抗战史—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八路军北上大青山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就曾指示:"8月挺进大青山进入大青山后,应先以主力进入归绥、武川、陶林、集宁之间地区,另以一个营活动于平绥路南,以保证大青山与雁北的联络".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和游击第四支队按照上述根据地,转战七百里阴山,打击了日伪势力,扩大了八路军抗日影响,鼓舞了蒙汉各族各阶层的抗日信心。

蜈蚣坝伏击战之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中国共产党大青山特委、总动委会在井儿沟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决定由姚喆、武新宇等率领支队一、二营各3个连,骑兵连,四支队三、四连和总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以大滩为中心,在绥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邹凤山带一营三连和四支队一连及总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回师绥南蛮汗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保证大青山地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交通联系;李井泉、王尚荣等率支队三营和二营五连、四支队二连及总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挺进绥西,在归绥、包头之间开辟游击根据地,从而由绥中、绥南、绥西3片游击区形成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活动区域。同时这3个游击区的活动均延伸到了归绥地区,对伪蒙疆的统治中心归绥形成包围局面。

在绥中,八路军经过陶林、乌兰花、蜈蚣坝3次战斗,打开了局面,在陶林、乌兰花、武川之间的大滩、西河子、五塔背三角地带形成游击区。在广泛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在大滩成立了第一个区动委会及乡、村动委会,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发动与组织群众支援八路军,积极筹措过冬衣物,号召各阶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绥中抗日游击区的依托地区,并向归绥地区开展工作。

在绥西,八路军从井儿沟出发,直达武川、固阳、萨拉齐3县交界地带的后脑包、官地、后窑子以后,向四周发展游击战争。首先粉碎了日伪军在后脑包、官司地对我军的包围,打退了4倍于己的日军的数次进攻,毙敌200余人。接着,王尚荣带三营南下平川,雨夜奇袭陶思浩火车站。一百多名日伪军在睡梦中即被歼灭,击毁了大部分武器、弹药。我军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数10支,子弹数万发,缴获了日伪军的一批军服和烟土、粮食等物资,活捉了伪镇长。这是八路军在归绥地区的又一次重大胜仗。

此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赴绥西部队又智取了石拐沟镇,打死打伤百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多支,还有大批战利品,并做了争取教育被俘伪军官兵的工作,扩大了八路军抗日的影响。11月下旬,八路军三营十连奉命挺进土默川,在萨拉齐、托克托县一带开展对"自卫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斗争,查明了从大青山经过土默川到延安的交通线,并将大青山游击区与土默川的工作联系起来。经过细致的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了绥西活动的国民党"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八路与我军合作抗日。在广泛的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绥西动委会,还逐步建立了一批区、乡、村动委会组织,使绥西抗日斗争出现了生动活跃的局面。

在奇袭陶思浩火车站之后,为了及时推动这带的群众抗日斗争,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派出平川工作队,以三营教导员姜文华为队长,带领一批武装工作人员,从大青山主峰九峰山南麓的西白石头沟下山开展工作。平川工作队很快与在这里坚持地下斗争的蒙古族共产党员贾力更、奎璧、李森、赵诚、勇夫、张禄等接上了头,通过他们又结识了一批蒙古族爱国青年和群众。他们以大青山为依托,在西起陶思浩,东到察素齐的沿山地区的铁路两侧,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动员蒙汉各族人民奋起抗日。并在动员群众的基础上组织了动委会和救国会等群众抗日团体,使归绥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和群众性抗日斗争迅速展开。

在绥南,大青山支队一营三连、总动委会游击四支队一连及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回师蛮汗山,以碾房窑子为中心,向山区、平川开展工作。他们组成三五人一组成工作组,分头深入群众,宣传抗日,组织动委会,发动群众支援八路军抗日。同时,根据群众的要求,打击了危害群众最厉害的土匪,博得了群众的赞扬。以蛮汗山为中心的绥南抗日游击区的开辟,保证了大青山地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而且从东、南两个方面向归绥地区开展工作,促进归绥东南部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

193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陕北红军神府独立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工兵营,开赴晋绥抗日前线。不久又改编为120师警备六团,团长王兆相,政委张达增。为了配合地方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警备六团团长是孙超群、政委是张达志。1940年春,警备六团改为五个营。1941年秋。彭八旅改为120师独立第二旅,警备六团的番号亦改为九团。

1937年秋,警备六团北上进至偏关,派出部队到平鲁、右玉、清水可一带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扩大部队。1939年,在夜袭驻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日寇的战斗中,张达志政委身先士卒登梯子上了日寇的据点,冲锋在前。人民从中看到了抗日的希望。同年,部队在右玉东山沟被敌团攻。孙超群团长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抢占制高点,压住敌人的火力,亲自使用重机枪向敌射击。营连级干部们更是勇往直前。警备六团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在雁北绥南斗争中,经达过大小战斗数百次,消灭敌人数千人,为八路军坚持雁北绥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游击四支队指战员和总动委会工作人员,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仅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展了东起灰腾梁,西到包头、固阳,南到黄河、长城,北抵乌兰察布草原这一广阔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日寇统治伪蒙疆的心脏——归绥已处在八路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包围之中,归绥地区的城郊与成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荐]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10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荐]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1000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篇1)

延安,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延安,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也是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四月九日,我们要去熟悉的延安参观学习。可这次去延安却与往常去延安的心情有着天壤之别。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便穿着校服来到学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的笑声,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像早春的桃花。

六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了,车队浩浩荡荡开出校门,尤如一条长龙,这壮观的气势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去把延安精神追寻。

到了延安,我们先来到了革命纪念馆。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那高大、雄伟的铜像。面对伟人的铜像,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同学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爱戴,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出旗、献花篮、诗朗颂、宣誓。接着,我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进大厅,最醒目的就是那红色的地板,代表“血”的颜色;天花板上有十三枚五角星,代表中国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历程。随着人群,我们来到里面,一进门就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示意图,旁边是陈列在玻璃框中的旧书籍、大刀、红军穿过的鞋、戴过的帽子等等,看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展转陕北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我们又去了四·八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我们班同学向烈士庄严献词,全体同学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接下来,我们分别在枣园和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伟人的旧居。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场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不能愧对那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车队载着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驶向学校,驶向家园,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篇2)

章贡,谓之赣,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壤,在这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摇篮所在地,孕育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共和国前身。我与国家林业局党校51期进修班的同学们一起重走摇篮路,在瑞金、在兴国、在崇义、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洗涤,不仅仅是党性的锤炼,更是灵魂的洗礼、人生观的重铸。八子参军、十七棵松等一个个撼人心灵的故事令我热血沸腾;吃水不忘挖井人、十送红军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在起源地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一座座无名烈士碑激励着我踏着先辈的血迹前进。

红色文化是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比照往昔,感受和目睹沧桑巨变,怎能不受震撼,思想怎能不升华,信念怎能不坚定。革命的残酷和革命者的悲壮,与今日共和国的和平、繁荣的景象,对比如此强烈,使我恍如梦境、恍如隔世一般穿越革命与和平之间。如今,已无需抛头颅、洒热血般的牺牲付出,我们踏着先辈的血迹在共和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有什么理由不为共和国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奋斗呢?

瑞金是一座座丰碑堆积起来的摇篮,从这里,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成长不断向前,势如燎原,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应当坚持革命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一代务林人的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我们务林人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作为从事航空护林工作中的一员,我们要认清形势、牢牢抓住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根本——树,以航护飞机保护森林的多样手段,支持维系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稳定,保护好每一颗树、就保护好了森林,保护好了森林、就保护好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就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只有保护好了生命共同体,才能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继承革命先烈遗志。

未来五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年。在新的历史方位指引下,让我们踏着革命先辈的血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行为党性之旅,亦为我理性升华之路,是从干什么到为什么的洗礼!初到井岗,为革命先烈之浴血而感动,想瑞金民众二分之一牺牲者,念兴国223将军为8万之优,实为我辈楷模。

未触动如此情怀,后事之事,当奋而为之,乃踏革命先烈血迹奋勇前进。

党校情怀,皆当我辈之心念,谓新时代之须,尽绵薄之力……

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篇3)

95年前的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一道红色的霞光划破夜空的黑暗,在东方闪烁,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从那一天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象一擎火炬,照亮了沉睡的神州大地。象一道闪电,诏示了人类理想的航标。从那一天起,铁锤和镰刀交相辉映的大旗,迎着风雨,猎猎飘扬。指引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横断昆仑的历史壮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为了纪念党的生日,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校党建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学校包车送全体教师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一路上,老师们情趣高涨,高唱红歌,叙说红军故事。第一站,我们抵达“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之习水土城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并在青杠坡与国民党川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在纪念馆内,一张张图片和战地仿真模型让我们全面理解了革命年代我党先烈的无私和伟大,一封封家信,一段段回忆的呈现,使我们从细节处认识到了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怀和对抗日救国的深情厚义。

参观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纪念馆广场,支部组织委员王继梁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同志共同表达了对党的无悔承诺和无限忠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那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我敬意油然而生,孜孜不倦的解读。在厚重的铁锤和镰刀里,我仿佛看见了半封建本殖民旧中国支离破碎的历历沉疴;看见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哓哓狂澜;看见了抗日战争的猎猎怒火;看见了解放战争的鼎鼎大势。我也看见了建国后,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澎湃心声;改革开放的火花碰撞;强国富民的风帆扶摇;和谐社会的雅歌颂唱。

宣誓完毕,大家又跟随解说员的脚步参观了集中营纪念馆,并给革命先烈们送上一支缅怀的白菊。纪念馆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的英雄事迹,激励每位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让我们的广大教师燃起了对革命先烈崇高的敬佩之心,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大教师不辱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日新月异的建设进程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图画,作出了令人瞩目的积极贡献。为落实基本国策,我们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运筹帷幄,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骄傲地为我们是人民教师而自豪,响亮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引吭高歌。

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催人奋进,通过本次踏寻红色足迹活动,增强了我校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激发了全体教师们的爱国热情,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融入到工作中去,为贵定职校及贵定县职业教育发展奋斗!同时,也让我们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崭新的社会视角,审慎认知教育事业,认知责任和使命。不断地提升自己,创新自己,奉献自己。

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篇4)

井冈山是江西的一个旅游胜地,也是风景优美的好去处,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景点,如笔架山,八角楼,五指峰,龙潭……真是数不胜数啊!

暑假来了,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姑姑,姑父一起去井冈山玩。加上小明叔叔和他的女儿雪晴,她特别的调皮,她像瑰丽无比的玫瑰。而这位叔叔也像一位精神十足的哥哥。我们搭上旅游车,一路上看见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太阳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旅游车开了几十公里路,终于到了一个叫“杜鹃花节欢迎你”的地方停了下来,那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红的,白的,黄的,绿的……颜色不一,花形千奇百怪。

我们开始走向笔架山,而且是坐揽车去看笔架山哦!那儿的叔叔说要买票才能进去,爸爸二话不说,就买了票,直奔向揽车的入口,当大家上了揽车,车开动了,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怦怦直跳。当我转头一看,哇!白雾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尤如美丽的天堂。我们还看见了井冈翠竹,井冈云海,高山杜鹃,原始森林……真是数不胜数。这时,我们又看到了一座山,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山”,爸爸说:“这是笔架山,笔架山是一座灵山。据《三前辽事实录》卷七记载,笔架山是宋景阳于天启二年间守此,当时按景阳为‘千总’,笔架山分大小两山,皆位于锦州南渤海中,在今锦州南35公里处,属锦西天桥丁公社所辖,明孙承宗在天启三年进取锦州时把它列为海运据点,山南部水深可停泊,然该海山到山岸肖有二里,为海水相隔,当时曾修砂石路1.8公里作为通途,潮水退时可见其路,并能通行至山上,潮水涨时全部被海水淹没,当地人称其为“天桥”由于海路的铺设而形成了一个海湾,同时也成了着名的风景区‘小笔架山’,尚存明代望名遗址。”

我们出来时,已经是晚上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各自的家了。

参观革命根据地观后感(篇5)

今年6月15-18日,我所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延安及周边地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期3天的参观学习,使我收获颇深。

一、参观学习过程:

此次延安之行,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学习:

(一)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和现场导游的详实讲解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7年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

(二)实地参观革命旧址。爬上了了宝塔山、来到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革命旧址,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体会延安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

(三)参观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黄河壶口瀑布。

二、心得体会:

回顾党中央在延安和陕北战斗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十三年。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以下两点感受:

(一)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它不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固基石,党在延安铸造的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形和体现,也是我们现在所需的精神食粮。

(二)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努力工作。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1000字合集4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剧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就算过了很久回头再看仍然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应该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进观后感里。观后感如同其字面意思,观看电影后获得的感想和感悟。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品观后感而犯愁了吧!也许下面的“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正合你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 篇1

还记得五四运动吗?还记得秋收起义吗?还记得万里长征吗?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辈在革命岁月中不可抹灭的光辉事迹。我们的先辈们为了革命,为了保护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红色精神,组织五年级师生去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我们捧着自制小白花,有说有笑地来到南阳市烈士陵园。刚一进门,我就被陵园正中间的墓碑吸引住了。只见那高耸入云的墓碑上刻着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去世的先辈:杜风瑞、彭雪枫、张星江……扫墓仪式刚一开始,陵园内的气氛就变得格外凝重,同学们都低下头,缅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烈士们。

扫墓仪式结束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纪念馆。在馆内,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杜风瑞战士的故事:

1943年,杜风瑞刚满10岁,就给地主打长工,15岁,杜风瑞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杜风瑞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14师40团1大队当飞行员。1958年9月,杜风瑞所在的飞行中队,奉命奔赴福建前线,参加国土防空作战,此时,他刚刚结婚一个月。

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前线一次激烈空战中,他奋不顾身单独与四架敌机交战,在不到3分钟的空战中,一架敌机被他击落坠入大海。一架敌机的驾驶员被他击出了座舱。当杜凤瑞同志在连续打落、打跑三架敌机的同时,自己也被敌机偷袭负伤,不得已跳伞后,遭到敌人的射击,为祖国捐躯在空战疆场,年仅25岁。杜凤瑞同志英勇战斗的事迹,在空军中树起了一面战斗的红旗……

返校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不肯离开。最后,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才不情愿的离开那南阳烈士陵园。

经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百折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我们一定会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 篇2

朝阳东升,晨光熹微。

清晨的雾弥漫着,一缕缕细弱的光正在努力地穿透它的阻挡,为刚刚苏醒的大地带来渴望的光明。此时的我,刚刚吃完早饭,急急地往学校走去。眼前,闪过那最熟悉不过的背影,他正拖着长扫把,把秋日的落叶耐心地归拢在一起。勤快的刘爷爷,赶在人们还没出门之前,便把整个街道清扫的干干净净。“刘大爷早!为大家服务,您辛苦啦!”“早!”我亲切地和他打着招呼,他也总是慈祥地笑着回应:“给这个社会奉献一丝光和余热吧!”

我能感受到,党徽上的红旗一直飘在爷爷心中,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为人民奉献的红军精神,无时无刻不使我为之动容。

在上学路上这个短暂的旅行中,不仅有蓝蓝的天空和盛开的雏菊,还有那代代相传的红军精神。

开始

去井岗山研学,自然少不了重走红军路。

中间有一段泥泞的山间小路,满是厚厚的烂泥,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可能是为了方便人们行走,烂泥中镶嵌了一些石头。我们全都踩着石头走,唯独我前面那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却偏要在烂泥上走。她在烂泥的最深处走,艰难的跋涉之后,在上面留下一个又一个又大深的脚印,像极了当年红军路上一颗颗坚定的心。

我看她走得辛苦,问她:“你为什么不踩着石头走呢?那样就不会走的这么辛苦了。”

“因为这是红军走过的路啊!”她骄傲地回答。

我没再说什么,也在烂泥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在重走红军路这个很难的旅行中,那厚厚的烂泥里,曾留下了多少战士们坚韧不拔的身影,和那永远写进史册的足迹,还有那代代相传,最为可贵的红军精神。

热烈

来到重庆,来到红岩村,我的眼中闪过一段《红岩》的文字。

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但她们却用一颗颗忠诚炽热的心,把对新中国的向往和渴望,倾注于指端。不知是谁先绣了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把满腔的热爱,寄托在针线上,绣出了闪亮的金星。

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只因那是我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红军精神的贯彻,坚守。

在这次意义非凡的旅行中,不仅有一针一线的爱与渴望自由的脚步,还有那代代相传的红军精神,最让我敬佩,最让我感动。

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 篇3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时刻,在73年前,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终于迎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回首14年挥洒血泪的不屈抗战。

每次升国旗那首《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带着那份渴望了解抗战英雄的事迹,开启了我的红色之旅。

沈阳是“红色宝典”,红色之旅就从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开始。到了沈阳直奔九一八纪念馆。第一眼就看见9·18纪念碑,在碑上清清楚楚刻着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距今已有78年的历史。走进纪念馆里一张张日本侵略中国的相片,看得我心情十分沉重,杀害老百姓、与革命烈士搏斗……全都是血雨腥风。讲解员阿姨最后读了赵一曼的遗书时,我哭了,更让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原本以为当一名战士、军人、多么美好;穿上军装、敬个军礼、多么神气;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多么威武……现在我才心领神会,当一名军人,不仅是面对着生死的“考验”,更是有一份责任!

九一八纪念馆让我对“红色宝典”有了初步了解。当天下午我来到了第二个红色景点——抗美援朝纪念馆。一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石碑,上面刻着:抗美援朝烈士英雄永垂不朽十二个大字。在那次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其中有我们课本上写的邱少云、黄继光……一想到两位烈士埋葬在此处。我急忙想第一时间找到,连蹦带跳的穿梭在坟墓中,妈妈见了连忙阻止我。我转念一想:“自己怎么能在这里跑呢?”那是因为着急呀!在两位先辈坟墓前,我站了许久,想说的话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

临走前,我向他们敬了一个队礼——为挺身而出,壮志凌云的先辈们致敬!走出抗美援朝纪念馆时,我对妈妈说了一句话:他们没有走,他们只是飞向心中的天空。

第三站——雷锋纪念馆,在纪念馆里,我看见了雷锋叔叔的钉子、送雨衣等故事,闻到了他助人为乐的气息……我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更应该在学习时铭记雷锋叔叔钉子精神。学习雷锋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句空口号,“雷锋”精神就在身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同时弘扬他的精神。

这就是我的假期红色之旅,通过这次的学习“红色宝典”让我知道经过抗战的中国的中国人民,更懂得和平的可贵!“勿忘国耻,震兴中华”我会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从现在做起,长大才能成为国家栋梁!

革命根据地旅游观后感 篇4

星期六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同妈妈来到了位于温州工业园维新遗址。我刚刚来到门口,便嘟囔着嘴漫不经心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来这参观,一看大门就不好看啊,里面就更别说了。”“哈哈,别这样说嘛,孩子,凡事不能只看外表哦!里面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呢?”妈妈神秘莫测地说着。“哦?”我满怀疑惑地紧跟妈妈的脚步走了进去想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到了“陶艺馆”。一进门,我便瞠目结舌,里面摆满了数不胜数的陶瓷艺品,而且它们都形态各异。我听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姐姐说,这些作品有的可都是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完成的呢!”太了不起了”我惊叹道。我也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瓷艺品。便走到那位大姐姐的身旁:“大姐姐,你可不可以教我怎么样制做陶瓷艺品啊?”“当然可以呀,”她笑了笑,眼睛眨了一眨,仿佛会说话,一只手拍着我的头,一只手指着泥土,“你看,刚开始做的时候,要先拿一撮做陶瓷的泥巴,放在制作陶瓷的工具上,然后一只手捧在泥巴的左侧,固定不动,另一只手伸出两个手指,往泥巴的中间由下往上,由重到轻按捏泥巴,弄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初步陶瓷做成型后,还要过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再放到烤箱里烘干了。一件正真的陶瓷就大功告成了。”嗯呢,谢谢大姐姐,我知道啦!”然后,我便开始制做我的陶瓷艺品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片大草丛。我远远望去,似乎有几个人在那边休憩。走近一看,我惊讶不已,那些竟然不是真的人。它们神态各异:有的神情庄重,仿佛在思考问题;有的仰望天空,仿佛在思念亲人;有的低头望地,仿佛在准备耕地……我走到它们身边,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来,摸了摸他们,哇:它们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做的惟妙惟肖,从远处望去和真的人极为相似!

最后,我们来到了维新遗址的陈列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映入了我的眼帘:有许多的栩栩如生的原始人在辛勤地工作,吃美味的东西,砍树……

这次来到维新遗址参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果然不屈此行!

抗日电影《平原游击队》观后感


第1篇:抗日电影《平原游击队》观后感

欢乐的秧歌扭起来,胜利的鼓声敲起来,在这军民欢庆的日子里,谁能忘记那浴血奋战在华北平原的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李向阳带领小部队,去打击日本松井率领的鬼子的故事。

开始,李向阳声东击西的战术被狡猾的松井一次次识破,可是李向阳仍然毫不畏惧。他又带部队来到了李家庄。

李家庄的地主看见八路军来了,就去告诉松井。松井带领着大部队分两头向中间仔细搜索八路军的去向。没想到,李向阳带队悄悄进了地道,反而在松井两队中间“嘭嘭”地扔手榴弹炸鬼子,然后快速溜进地道,结果鬼子双方自相残杀起来,他们一直打到天亮,才有人发现打错了,原来是同伙的。此时,鬼子已经损伤无数。游击队员郭晓伟还不失时机地,偷偷地抓住了一个日本鬼子,拿出小刀“唰”的一下把鬼子杀死了,同时还缴获了一把驳壳枪。游击队的地道战,弄得鬼子摸不着头绪,虽然有大枪大炮,但无从下手,只有白挨打的份。我真佩服李向阳叔叔为首的游击队的英明决策,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措施,才使得中国军民少挨打,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断绝敌人的兵力增援和后勤供应,李向阳叔叔还在松井鬼子的火车道上放了火药,把鬼子的铁路炸烂了,又烧了鬼子的粮食。当鬼子的部队发现了,来援救时,游击队主力部队上来了,又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结果一个八路军也没伤就又赢了一场战斗。李向阳叔叔真是太聪明了,想事情那么周全,真令人敬佩!

李向阳叔叔带领的游击队,聪明勇敢,机智果断,大胆心细。为我们打下了一片和平的天,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让我们好好向他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游击队精神,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人民造福,为国家争光吧!

第2篇:平原游击队电影观后感

星期六晚,我观看了平原游击队这部电影。内容非常精彩,从中我感受到了游击小队与鬼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智慧。一

李向阳的游击小队在与日本鬼子交锋几次后,发现这批敌人跟他们以前交手的敌人不同。这些敌人的武器装备都非常精良,轻.重武器齐全,弹药充足,战斗力十分强悍。而我们的小分队缺枪少弹,仅有的配备也非常陈旧。队长李向阳充分考虑到了敌我的力量悬殊,经过大伙的商议决定采取我们最善长的麻鹊战,打的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声东击西,叫敌人摸不找头脑。同时积极筹备粮食秘密运给山上的主力部队,再请大部配合游击队一举歼灭敌人。于是他们分头行动,有的安排群众转移或钻地道;有的去炸敌人的炮楼;还有的分头袭击敌人。总之是把敌人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心中感慨万千。它充分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的军队为了老百姓牺牲,在转移群众时遭遇敌人的部队引起正面交锋,我们的战士英勇作战.前赴后继,为乡亲们赢得转移的宝贵时间。我们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军队也是爱护备至,躲藏在地道里的老百姓由于被叛徒出卖被敌人抓住了,强逼他们说出解放军,游击队的去向,乡亲们一个个更是昂起头,挺起胸,宁死不屈。惹的敌人恼羞成怒,杀死了老爷爷和小豆子。他们仍是不出卖我们的军队,充分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体现出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更体现出了中国人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的感到自豪,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建设我们的国家.保卫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学生现在的任务就是应该努力学习,为将国家建设的繁荣富强而储备知识。我一定会努力的,看我的行动吧!

抗日电影观后感


龙种观后感(一)

近日,一部由美国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44年投资拍摄,讲述中国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黑白电影《DragonSeed》(龙种)走红网络。这 部电影由四次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的凯瑟琳·赫本挑大梁主演,片中除了极个别亚洲面孔作为群演出现外,主演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演员。但这部“穿越”味 十足的电影,在近70年后的今天,还是令众多大众影评网网友大呼亮点很多,甚至将该电影封为“抗日神片”。

据记者了解,这部《龙种》于1944年7月20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年轻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的故事。许多网友表示,一开始之所以会打开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好奇: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头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间插秧耕作,生活环境也是中国乡 间的情景,故事题材还设定为抗日,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整部电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众影评网某网友感叹:“从布景到服饰妆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则说:“那个年代 好莱坞很少能找到华人演员,为了符合剧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员都被特意化装成接近东方面孔,再搭配整体造型,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农民的外貌特 点。”而“蛋塔”则说:“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恶搞片,结果看完之后觉得此片确实秒杀当今不少国内的抗战片。除了英文对白,很难回过神感觉出这是外国人演绎的 抗日片。”

此外,剧中灵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凯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认为美国电影界标志性人物,至今保持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记录,对于她的演绎,网友 “坡坡”评价说:“赫本对中国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面对侵略者勇敢抵抗,劝父亲放弃土地和家园全力反抗敌人,甚是精彩。”

针对这部大众影评网千万以上网友给予“好评”的老电影,昨日记者电话采访影剧评人李星文,他说:“国内有些抗日题材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不是说达不到这样的观 众反馈,只是一开始为了抢市场就故意做雷做傻,导致最后被大家吐槽。其实无论是什么人来拍抗日剧,只要抱着对历史敬畏,对艺术尊重的心,就一定能获得观众 认可。”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二)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着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 周年,京城电影院线热播俄罗斯首部3D 巨幕 大片《斯大林格勒》。 俄罗斯是英雄强悍的民族,在 二战中 付出了千万人的生命,打败了横扫欧洲不可一时的希特勒法西斯。今天的俄罗斯战争题材的文学艺术,无论如何表现都不为过。

此片由俄罗斯国宝级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影片之一。 《斯大林格勒》 全片的基调为暗色调,影片油画般的质感,粗旷豪放厚重。在3D 特技场景渲染下,气势恢宏,悲怆感人。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地震,一位俄罗斯救灾人员发现废墟下的俄罗斯同胞,由“五个父亲”的身世,引出了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组苏联士兵和一群德国士兵,加两个俄罗斯女人的故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事发生于 1942 年秋斯大林格勒,影片以大见小,描述了伏尔加河畔一座老房子里,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支 苏联红军向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军发起反攻后失利,几名苏联士兵在这次行动中得以到达伏尔加河左岸,并潜进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与德军形成对峙,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电影的女主角,一位年轻漂亮的19 岁俄罗斯少女卡嘉,危机重重之中他们相互守候,互为依托。 导演以1 :1 的比例建造斯大林格勒街景,在拍摄电影开场的伏尔加河登陆战时,将搭建的心血全部被炸掉,真实再现宏大战争背景,衬托出战争中小人物的生死。影片穿越历史硝烟,反思战争。

让人最震撼的镜头是, 影片利用3D高科技技术,大炮的强攻,飞机的狂轰乱炸,机枪的扫射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德军发现了苏军的企图,主动引爆油库。顿时火海一片,腾空烈焰燃烧着阵地,前线排山倒海进攻的苏军士兵葬身于火海,德军在战壕里庆幸。让人没曾想到的是,突然间许多浑身燃烧着烈火的苏军士兵跃上敌人的壕沟, 披裹着满身油迹的火焰, 怒吼着扑入德军的战壕,短兵相接肉搏在德军的阵地上。 苏军士兵的英勇顽强,勇于牺牲,让观众心灵深感震撼。

影片中,另一位苏联女人玛莎,因为长得与德国军官彼得。卡恩的妻子有几分相似,具有日耳曼女人和法兰西女人相结合的高贵气质,他不断给她送食品,死亡时刻开车救出了她。她被同胞的鄙视“法西斯娼妇”,她因恨而产生的爱。影片最后,两位女人被各自的情人同时带到安全的塔楼躲避炮火和子弹。19 岁的卡嘉活了下来,而爱上了德国军官的玛莎,最终被一颗来自俄军狙击手的子弹击中前额。她瞬间死在了努力保护她的德国军官的面前。影片淋漓尽致揭示了女人在战争中的无奈与无助。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将他们的青春、美貌、生命、残酷的吞噬掉。

最感人温暖的一幕是:苏联士兵为卡嘉过生日。士兵们送给她一个惊喜,冒着枪林弹雨搬回来一个浴缸--- 生日礼物,让半年未曾洗澡的卡嘉洗个热水澡。他们在废墟的房间中装扮一新,点燃蜡烛围坐在一起。破旧的钢琴,柔软的沙发床,旧时的相框照片,无疑都看出战前生活的的温馨幸福。曾是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的苏军战士,弹着钢琴唱着忧伤的咏叹调。如同和平时期,战争似乎远离了他们。影片没有用激烈的手法揭露和赌咒战争,而是通过俄罗斯人高贵、庄重的性格,细腻完美 的展示 人性去反思战争。 观众会注意到,影片中多次出现那个意味深长,斯大林格勒着名的《儿童环舞》的铜制喷泉。

影片的结尾,当德国军官彼得。卡恩为报复玛莎之死,组织德军强攻塔楼,俄军士兵终于联络到炮兵部队,将所在的精准坐标上报,随着一声:永别了,我的兄弟们!巨大的爆炸声中将影片推向了高潮。19 岁的卡嘉站在窗前,在弹火纷飞的凛冽火光中看着这一切, 苏军德军双方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猛烈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观众也在影片中情感与艺术得到升华。当观众还沉浸在硝烟四起,影片此时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发问:战争是什么?没有解释,没有答案,随即电影在悲壮乐曲中结束,留下的是黑白色滚动的字幕。

这部耗时三年拍摄的巨制电影,以二战最残酷,最血腥的厮杀为背景,揭开了战争的悲痛、残酷、 惨烈,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它告诉现在的人:战争不可再来!好的战争影片都是以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样的主题而结束。 《斯大林格勒》亦如此。

抗日儿童观后感(三)

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硫磺岛来信观后感(四)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2006年12月13日,因为喜欢伍德的片子,所以买了《硫磺岛》的dvd回家看。先说说我当时的想法:我出生在南京,从小对日本这个好战的民族没有好印象,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响起防空警报。1937年的这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难想像当时的南京人绝望到了什么程度。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在中国肆意挥舞使我们的祖辈们生灵涂炭的时候,日本本土的人民在做些什么?他们知道些什么?美国人呢?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这个弹丸之地上的狂热份子就在不停地蹂躏着中国,在他们的眼里有一点人性可言吗?那些所谓皇军的亲人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还是在为你们的男人能够早日凯旋而祈祷?因为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立场的不同,你们的心灵和你们的人性就如同你们的国家一样狭隘!每一次,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旅顺大屠杀纪念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完后,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日本民族的憎恨。我的老家在东北,听我祖辈讲起当年日本鬼子在家乡的暴行,我头皮气得都发麻,真恨不得自己生在当年,好手刃几个鬼子!!

带着这种心情,在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硫磺岛》这部电影,不能否认,从剧本和导演手法出发,这部电影确实客观的反映了那场战争,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种极右的思想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站在21世纪,我们不能去改变历史,但是历史的真实性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不知到当时的硫磺岛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是的,日本士兵的壮烈牺牲,是为了保护他们远在本土的亲人不受到战争的牵连,但是这些士兵中间不少是从中国战场上面下来的,你们在中国干什么?也是为了保卫你们的家人吗?剧中说到,靖国神社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我不想牵扯太多的政治,过去了60多年的事情,重新翻回来看看,小日本,你们真的是很愚昧啊,一个靖国神社的灵位就值得你们这样灭绝人性?在中国,甚至是西方世界,换句话说,只要是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都知道,人死后最怕的事情就是身首异处,俗话说“死要留全尸”,然而你们的所谓武士道文化,竟然是以死后被人斩首为荣,我想不通,我只看到了人与禽兽的区别。你们在最后无法抵抗的时候,想的不是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是以自杀的行为来获得自己所谓的荣誉,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因为你们骨子里面就是懦弱的!美国人打败了你们,你们知道服了,可见你们不光懦弱,而且欺软怕硬。硫磺岛战役轰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门,我带着这种情绪看了这部电影,影片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振奋人心,不如当年看《珍珠港》来的爽快和励志。

今天,我又翻开了这部电影《硫磺岛》,我带着一种平静的心态欣赏了这部作品,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伍德导演蒙蔽了。对于电影情节我不必多讲, 栗林忠道对西乡说的那句话“救过你两次就有第三次”感动了我。西乡的心理描写也许是大部分当年的日本士兵的写照,他们对于战争之外的事一概不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什么是正义,自己站在的是不是正义的那一方。一封美国士兵山姆的家书中,妈妈让儿子要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早日凯旋归来,戏剧化的是他的儿子却死在了日军的病床上。清水,因为不愿意杀一条狗而被调到硫磺岛充当炮灰。西乡、清水之类的日本士兵的眼中的正义是什么呢?导演告诉了我们,就是他们对自己亲人和家乡的爱。这些人被无情的军国主义麻痹了思想,在战争中充当了邪恶的角色,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可悲,为了不让这一丝仅存的战争中的人性泯灭,导演让西乡活了下来。我想如果他有幸回到本土,60年以后看看自己的历史,那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换句话说那些原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皇军战士,你们老了以后想的又是些什么呢?电影拍的艺术性胜过了写实,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在欣赏栗林忠道的智慧和他的行为,但是这个人曾经也在中国战场上屠杀过中国人,我理解了,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当时日本军人的宿命,他们彻底的被洗脑了,满脑子都是帝国伟大,终于天皇的思想,他们的人性只有在自己家人和同胞面临危险的时候才能显露出来。

我彻底的思考了。二战,世界一百年中最残酷的战争。但是我们把历史的篇章往前翻翻,在我们中国鼎盛的时期,周围的国家也没有少受到我们所谓帝国的欺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再这样纠缠于战争的对与错和民族之间世代遗留的矛盾,还有意义吗?我们再刨根问底归咎原因,还有必要吗?历史就是历史,不能改变也不能抹灭,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阶段,如果60、70年不够,我想100年、200年的时间总能化解我们这段历史的恩怨了吧。但是我还是想说,真正有智慧的民族是不会选择逃避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人民的错,是你们的统治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间能够赦免他们的一切过失,但是你们要警醒,不能让你们的后代重蹈历史的覆辙,在你们的教科书上应该写下浓重的、真实的笔墨来评价这场战争。错就是错,不能一错再错。在那场战争中,不是有像西村那样的人回去了吗?问问他们,让他们的一点人性来感化你们的后代,告诉你们历史的真像,这样不是很好吗?对于你们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虽然他们对我们来说是邪恶的,但是我说了,60年过去了,恩怨应该化解了。你们可以去用你们的方式来祭奠他们,我想,替他们的灵魂赎罪,在他们死后帮他们找回人性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去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如果你们还是以死后能在靖国神社中有一席之地为荣的话,那不久的将来,你们的后代将和你们的祖辈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中很可能有人会成为当年的东条英机。

我是一个80后,我希望日本的80后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评价那场战争,我相信年轻人的思想是开放的,不会收一些人的蒙蔽和蛊惑,我们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世界能够和平,应该归功于战争中的人性,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将这些人性好好的传承下去。

这,就是我现在再看《硫磺岛来信》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中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残酷,还有人性的一面,牢记残酷的教训,时刻警醒自己,这才是影片带给我的启示。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一)

时值抗战胜利70 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一部抗日战争史诗《东北抗日联军》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这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 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堪称抗日剧的新标杆。《东北抗日联军》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我们民族先烈抗击日寇彪炳史册的英雄伟绩,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观之,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东北抗日联军》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团结一心、驱除日寇、光复河山的史实,是一部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抗联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凝聚人心,赢得拥戴,在14 年间对日寇作战10 余万次,牵制日军60 余万人。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说,"抗联斗争,使侵华日军抽不出兵力派往关内,就是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应当说,《东北抗日联军》有力驳斥了一些宣称国民党军队才是抗战主力,是最大功臣的"杂音".如果不是国民党的不抵抗,日寇不可能轻松侵占我们东北,也不可能建成所谓的"满州国".如果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牵制日军,将使后来的抗日正面战场承受更多攻击而溃败更甚。因此,个别人以消灭日寇人数来评判抗战主力和功臣的言论,既违背客观事实,歪曲史实,更影响团结,忘记了民族团结奋进才是赢得胜利之本,实不应该。

事实上,《东北抗日联军》真实展示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一批抗日英雄,这些抗日英雄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赵尚志在战场上机智灵活英勇杀敌;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慷慨就义;杨靖宇以棉絮枯草为食战至最后一人,这些抗联英魂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纪念。然而,一些人鼓噪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诋毁民族英雄,以及个别无底线营销事件着实让人愤慨,这些人以娱乐心态,猎奇心理,消解、恶搞我们英雄,其目的就是想搞乱我们思想,污染我们心灵,妄图损坏我们民族精神这一"主心骨".这种卑劣行径不仅仅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恶俗趣味影响,就到底是没有民族血性气质,一心向钱的物欲膨胀,与我们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是在思想领域、灵魂领域的溃散溃败,需要深刻警觉、警醒、警惕。

正历史本、正英雄名、正国家骨、正民族魂迫在眉睫。《东北抗日联军》让我们看到了抗联英雄们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出的价值引领,激昂的爱国精神、坚定信念、奉献精神不断增强我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精神动力。当前,在改革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我们更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更加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传承抗联将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一心,实干兴邦,奋力拼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二)

甘将热血沃中华

●常树辉

茶余谈资

无后方支援,与中央失去联络,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原为家,在白山黑水间,抗战14年,牵制日军数十万。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46集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气壮山河,荡气回肠,令人难忘。激荡于胸中的民族尊严和对英雄的崇拜敬仰的圣火再次点燃。

忘不了那身体柔弱、文静自信、意志如钢,不,应该说比钢还要强百倍的女英雄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受伤被捕后,敌人对她用尽了闻所未闻、想都想不到的种种酷刑:把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指(趾)甲缝内,再一根一根拔出来,换成更粗更长的签子再一根一根扎进指(趾)甲缝内,再改用铁签,烧红后扎进一个个指(趾)甲缝内;灌辣椒水掺着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热辣椒水和凉汽油交替着往喉管和鼻孔里灌;烧红的烙铁直接摁在乳房上烙烫……

当各种酷刑试遍仍不奏效,日本人启用了最新刑具――电刑,对其全身各敏感部位进行电击,甚至电击时间长达7个小时。尽管如此,敌人还是失败了。

酷刑之下,一个鲜活的生命只剩下一丝微弱的气息,肉体被摧残成了"废墟",多处伤口溃烂露出白骨;大小便失禁;多处器官撕裂、炭化、粘连、坏死;由于大量使用强心针和樟脑酊,致使全身中毒……这种残无人道的酷刑和摧残,前后长达9个月。

忘不了战斗英雄杨靖宇。有时一个冬季要进行上百次的战斗,别说吃口热饭、喝口热水,就连睡上一个踏实觉都是一种奢望。最后,在冰天雪地里只身与敌人周旋战斗五天五夜后壮烈牺牲。

围困在零下近四十摄氏度没膝大雪的深山里,没吃没喝,完全断粮五天五夜,究竟靠什么生存?为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的遗体解剖。当发现他的胃饿得严重变形,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树皮与棉絮时,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当时伪满《协和》杂志的记者这样报道:当日军指挥官西谷等听说杨靖宇被害的消息后,"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伪通化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自杀前写遗书说"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忘不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赵尚志。(w w w . f w s i r . c o m)因伤势过重昏迷被捕后,敌人运用种种酷刑对其进行审讯,他丝毫不泄露任何机密,甚至一声也不呻吟。当敌人说:"只要你说出一点儿秘密,我们就给你治疗"时,他用微弱而低沉的声音怒斥道:"我怕玷污了我的身体。"

忘不了冷云等8名女兵为掩护主力突围,弹尽力竭,宁死不屈,最后手牵着手全部投入寒冷刺骨的滚滚江河中。她们中年龄最长的冷云才有23岁,最小的仅仅13岁,有的已做了母亲,有的自己还是个孩子……

让我们记住英雄们牺牲时的年龄,赵一曼31岁,杨靖宇35岁,赵尚志34岁……

让我们记住东北抗联的这些英雄们,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冯仲云、罗登贤……

战声远去,硝烟散尽,英雄长眠,精神不朽。英雄们的铮铮铁骨是民族的坚实脊梁!他们以生命作引信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曙光,他们以鲜血作彩墨抒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

他们"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坚贞不屈精神,把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受的全部苦难和坚忍都化为不灭的"基因",深深地嵌入到了我们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永远铭记那些舍身成仁的英雄,没有理由不把他们安放在我们内心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

处在信息爆炸、网络发达、不同思想观念激烈交锋当下的我们,越是在复杂环境和各种图谋面前,越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不能忘记历史、虚无历史,不能诋毁英雄、淡化崇高。而是要汲取历史教训,记取民族苦难,发奋图强,努力工作,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三)

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赵一曼……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穿越历史时空,从烽火硝烟中向我们走来,重现他们舍生死赴国难、保家园洒热血的壮举,这组英雄群像惊天地、泣鬼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撼人心魄,令人崇敬——这就是前不久央视热播的46集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带给观众的深切感受。

《东北抗日联军》与其他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剧中英雄人物不是虚构,而是几十年来广泛传颂的真实人物,特别是抗联那些主要将领的名字,早已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因此,我们观看这样一部电视剧,油然会带着一种敬仰和炽热的情感,通过剧中人物和情节,重温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真切感受英雄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浩然正气和民族精神。

值得肯定的是,《东北抗日联军》不负众望,逼真再现了那史诗般的抗战事迹,成功刻画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电视剧以强烈的震撼力,把观众带入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激烈的战斗场面,紧张的故事情节,让人切身感受到抗击侵略者的惨烈悲壮,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人民英雄、什么是民族之魂。白山黑水、密林沟壑、冰天雪地、风高月黑,那一幕幕画面,充分展示了抗联战士所处的艰苦环境,常被人们说起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场景,跃然眼前。我们看到,虽然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且缺衣少粮、装备不足困扰重重,但抗联官兵抱定民族解放的信念,坚持与几倍、几十倍的日寇血战,表现了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在人物塑造上十分成功,虽然没有豪华明星阵容,但几位主要人物的扮演者表演朴实,形神到位,人物性格、内心世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使英雄人物亲切自然地映入观众心扉。特别是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壮烈牺牲的几场戏,艺术地再现了他们面对日寇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很多情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让观众对英雄的崇敬油然而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抗战精神的洗礼。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在内的一批抗战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系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一定会激发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暑假里,我观看了《东北抗日联军》这部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九一八事变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团结一切抗日的武装,克服一切困难,与敌人长期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革命烈士是赵尚志和赵一曼。

赵尚志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他用兵如神。有一次,他为了团结孙朝阳的抗日救国军,竟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做了一个马夫。后来在部队被鬼子围困的紧要关头,他大胆提议,让部队先大张旗鼓佯装向东突围,然后出其不意地从山路隘口迂回,突袭敌人兵力空虚的县城。结果果然化险为夷,取得了一场大胜。看到这里,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狡猾的敌人不甘心屡屡受挫,又派杀手混入游击队准备暗杀他。看到这儿,我不禁暗暗替他捏了一把汗。幸好后来间谍暴露了,我这颗悬着的心才总算是放了下来。

誓死为国不为家,甘洒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杀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赵一曼的绝命诗。这位红衣白马、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游击队女政委,为了领导抗战,毅然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顽强地斗争。为了救女土匪蓝白线的孩子,她多次抽取自己的血清注射到孩子的体内,她那瘦小的身躯里深藏着一位母亲的柔情。然而,当她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让审讯她的敌人毫无办法。可惜,最后营救她的行动失败了。但她面对死亡的从容深深地震撼着我。她让我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

看完这部电视剧,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抗联英雄们的形象不时在脑海里闪现。历史需要英雄,英雄永远不应被忘记。烈士们永垂不朽!

抗日影片观后感


抗日影片观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部抗日电影叫《地道战》,这部片子大家都很熟悉,主要讲的是村子的农民利用地道的优势,配合解放军打小日本的故事。

1942年,鬼子到处在村子里扫荡,老百姓没法安心的生活,于是男女老少想办法消灭鬼子,利用村子里个个角落和摆设挖起了地道,当敌人来了,大家就躲进地道,在暗处把鬼子打的稀里哗啦。为了更加方便的打鬼子,地道把村子和村子之间都连起来了,只要一个地方被袭击了大家都可以跑来帮忙。后来敌人被我们的地道吓怕了,就派假的联络员到村子里来,想骗我们挖的地道图,结果也被我们识破了。后来地道口不小心被敌人发现了,他们就用灌水,放毒气的方法把地道里的人毒死,可是敌人万万没想到我们竟然也破了这个花招。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现在能过上这样安定的生活全靠那些解放军叔叔,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为我自己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骄傲。我将来也要为我的祖国做出贡献,保卫我的祖国。

抗日影片观后感(二)

影片《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 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抗日影片观后感(三)

董景军

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观后感》,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抗日电影邱少云观后感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邱少云》。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1952年10月,邱少云和他的连队接到了上级的任务,要到391高地去埋伏。因为那里会有敌人出没,于是他们就穿着绿军装,头戴草编的帽子。风一吹,阵地上的草动,战士们头上的草也随风飘动,这样就看不出有人埋伏的痕迹了。就这样,战士们已经连续趴在那里18个小时了。突然,有敌军出现了,他们边走边观察周围动静,因为害怕有埋伏,所以试探性地发射了一枚炮弹。这枚炮弹正好落在邱少云的后面,顿时熊熊大火就烧到了他的身上。邱少云把冲锋枪压在身下,一动不动,然后对附近的战友说:“这次爆破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大火无情地燃烧在他的身上,他觉得很痛。可是他深深知道,只要挪动一下,就会被敌方发现,我方的伤亡就会很惨重。所以他咬紧牙关拼命坚持着,没有挪动1厘米,只是用双手紧紧地抓着土地,直到壮烈牺牲。时机到时,连长下令开火,悲痛的战友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最后我军胜利占领了391高地,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在邱少云牺牲后的几天,他被追认为特等功烈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点小疼痛,就呲牙咧嘴难以忍受,还要向家长诉苦,博得家长的关爱。而战士邱少云,直接身处熊熊的烈火中,真是无法想象他所承受的剧烈疼痛!这一比,邱少云实在很伟大!我知道,正是邱少云的舍命坚持,那次的战役我军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邱少云这种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

喜欢《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