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原乡观后感。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原乡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原乡观后感

这几天在看电视剧《原乡》,这是一部写49年渡过海峡从此与大陆相隔38年不同音讯的老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千方百计回乡探亲、看望老娘的故事。很多年我都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因为其情节大多是胡拉乱扯,内容上烂俗表演拙劣。但是这部倒是真的吸引了我,还赚得了我的许多眼泪。看完想想,它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看到的是他的演员的阵容:张国立主演、总导演,奚美娟、陈报国主演,看看剧照,也还有几个眼熟的,心想有这么几个台柱子在,想也差不到哪儿去吧;其二,看看,只有31集。那些动辄要拍上40、50集的电视剧多数都让我感到惊悚——之所以那么长,多数不是气内容有多么丰富,而是横生枝节、东拉西扯,糠皮多于精米,看这些东西实在让人不耐烦。而这不剧,反映的是这么重大的主题,又有那么多得人物,却只有31集,想来应该是精炼的、集中的、典型的。有了这两个原因,我才开始看。一开始,剧情就非常吸引人,时间:除夕夜,家家团聚的时候;地点:警总的审讯室。人物:张国立饰演的老实、胆小的小人物老兵洪根生和陈宝国饰演的冷静、威严、狡猾的路长功。事件:路长功威赫利诱洪根生供出岳之春去香港见大陆政协委员赵彤。矛盾集中、冲突激烈。矛盾不仅是以路为首的警总(台湾当局)和回乡、与大陆建立沟通关系的矛盾,还有洪根生个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因为老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两个人物一出场就捕获并紧紧了观众的心。而同一时间,洪根生家里,老婆网市苦心经营的年夜饭、女儿小梅对父亲家乡一切事物的陌生感使人又一次直面家的温馨和谐中所展现出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正像是政治、历史凝聚、沉淀下的一团黑影漂浮在这一家的灯火之下。让人感到一种难过。如果说深夜里洪根生手持年轻漂亮的阿茶的照片和已经很老的阿茶对着根生的照片相互思念将“思乡”“思亲”的主题首次动人地生动地托出来,轻轻触动着观众的心扉,那么新年里几个老兵给将军拜年则将这种情丝晕染开来,让人感触到无人不思乡。其中几个精致的小细节颇让人赞叹:一是洪根生也来到将军家里,犹豫不决,不敢进门,在门口探头,看见了几个兄弟在谈笑,一闪就退出来,将他在前一晚上“出卖”将军后内心的愧疚、胆怯、自责、害怕等等表现得入木三分,任人物在这里“活”了;一是八百黑喝“山西老陈醋”,引得众人都品醋的情节,让人想笑,还没笑出来,却也像是喝了醋一般,满心酸楚,眼眶湿润了;三是当洪根生像将军“坦白”,提醒将军处境危险时将军故作自如轻松,不但不责怪根生,反而柔声宽慰他,让人看到一个长者一个贵人一个父亲的宽厚慈爱的形象。

以后的每一集,都有令人赞叹的地方,都有引人入胜之处,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步步紧跟,不拖沓不散漫。各个人物渐次出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一方面深化主题丰富内涵,同时又与主线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那些人物哪怕是次要的人物,也都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善解人意、善良美丽可爱可人的小梅、小心眼而又善良不幸的网市,热心能干的魏老板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成功的形象我觉得除了洪根生、杜守正等、八百黑等,路长功的形象是特别成功的。

电视剧看完了,深恨大人物们因为一己之利益而任意操纵小人物的命运,人为造成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大人物们因一己私利、个人荣辱而肆意发动战争,拆散骨肉亲人,让硝烟弥漫于人间,让生命、亲情受到无情的摧残,更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人性伦理,人为阻隔分割骨肉拆散夫妻。在电视剧中,借路长功个人的荣辱升降将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生动而透彻。无论是那些急切回乡探亲的底层老兵还是积极为两岸沟通搭桥的将军还是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向上爬的路长功等,斗不过是老潘等大人物要建功立业整倒对手的“棋子”,一个棋子的命运完全是掌控在那些大人物的手中的,可笑的是,他们口口声声地说”为了党国的利益,为了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放弃小我,成全大业”这样的口号整整糊弄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啊!或者可以说,整个民族!为了某些大人物活某些阶级某些集团的”大业“,我们这些小卒子必须牺牲家庭、亲人和自己,必须不顾自己的情感。忘掉父母,忽略孝道;舍弃妻子,不顾家庭责任。”一将功成万骨枯“,屁民的万骨何足道哉!

这个思想当然是剧中隐藏着的,比较隐晦的一点。而正是这一点,才是它真正深刻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打动人心的是片头片尾曲用了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其词苍凉其调哀切其声高亢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支曲子将乡愁表现得深切哀婉悲凉深厚,对于整个电视剧的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说不足,也是有的,也许是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口味吧。句中那些巧合、那些三角四角的情争,甚至网市的”宫斗“式的心计,等等,都落入俗套,让人不耐。有些地方又让我怀疑是不是为了某个角色而加入一些剧情——比如那个小孩子卫东,戏份太多,毫无必要。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原乡观后感300字


 还没有看到电视剧《原乡》之前,听到了韩磊演唱的歌曲《望大陆》,歌词是于右任先生写作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一首思乡的诗作,把这首歌作为《原乡》的主题曲在合适不过了。因为《原乡》讲述的是一群在台湾定居、甚至娶妻生子的、已生活半辈子的老兵们,始终心心念念自己大陆的故乡,浅浅的一湾海峡无法阻挡他们日积月累喷薄而发的思念,通过艰辛执着的努力,最终得以实现归家梦的感人故事。

剧中洪根生、杜守正、八百黑等人,为了回家见老娘不惜挺而走险,偷偷买了录像机录影,由杜守正利用去美国看女儿的机会从香港回家,去福建、安徽、山西、山东等地去找寻亲人并录像带回台湾。警总的庄力奇跟着杜守正回乡后,看着离散35年的亲人相聚,也被感动,回台后,要辞去警总的职务。

乡愁是我们民族的软助,是没有年轮的,是时间无法抹杀的,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没有年轮,我的乡愁无处安放

电视剧原乡观后感


电视剧原乡观后感

也许又找到了借口,看完《原乡》也将近一个礼拜了,说好的观后感,现在才开始写。以前养成及时留下一些文字当然是有原因的,拖久了,很多细节都会渐渐模糊。

陈宝国加上张国立的组合,十分抢眼,两位电视剧领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好像是第一次合作吧。《原乡》讲述的是台湾老兵艰辛探寻回家路的故事,我很少接触到这种题材的文艺作品。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有一些特别的概念需要强调。

有一种机构叫做警总。警总,一个能把老兵、老兵家属直接逼疯的组织。这个组织全称是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就是一个特务组织。警总路长功陈宝国饰演眼里,台湾老兵就是棋子,为了党国的利益,他们就不该回家,为了长官的政治前途,他们就该被逮捕。在警总看来,台湾老兵回了大陆都会被异化,为大陆唱赞歌,甚至被发展成为“匪谍”。即便是历史白痴,也能从全剧体会到大陆与台湾的隔绝,曾经如此真实而绝情的存在。按照当时的台湾法律规定,一个老兵思念故土,想要见亲娘也是不合法的,人之常情被视为异端。好些个普通老兵都是警总打击迫害的对象,甚至连更加无辜的老兵家属也会被逼出精神病。

有一种院落叫做眷村。眷村就是台湾当局用来安置退伍老兵的,居住条件比较差,住在里面的人基本就是弱势群体。成群的老兵都是当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被抓壮丁抓来的,几十年没有办法回到老家,没法守着老娘尽孝。老兵们把当局授予的“授田证”视为命根子,其实他们心里大概都明白这只是政府开的空头支票,党国能带领他们反攻大陆吗?他们的双腿没有站在大陆的土地上,“授田证”却要把大陆的土地分给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眷村里的老兵就是这样苦苦的支撑着,洪根生就是一个住在眷村的典型老兵。洪根生从江西婺源老家被抓来的,走的时候,大陆的妻子茶嫂已经给他生了小孩,到了台湾他又娶了台湾人网市为妻,并育有晓雄、晓芳两个子女。洪根生35年回不了老家,老娘已然辞世,到了全剧终,洪根生也没有回到婺源,也许在后面的故事里,台湾的政策松动以后,他会是第一波返乡潮的一员吧。洪根生对不起茶嫂,茶嫂在江西等了他一辈子,没有改嫁,并且拉扯大了子女,为老人送终。还是老话,明事理的人,都会知道,大陆两岸一切的悲剧都不是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历史的错,老兵们没处说理。洪根生甚至只能在香港朝着老家的方向给死去的父母磕头。

有一种职位叫做将军。路长功的好战友岳知春就是我说的将军。这个将军还是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具体当年做了什么官,在部队上有何等的功业,剧里面没有怎么介绍,我也是稀里糊涂的。岳知春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官方”的一员,有些不按规矩办事儿,早早的结束了的自己的政治生命。当他的朋友路长功要拿他曾经的部下开刀,他会果敢的站出来保护自己的部下。老兵们何罪只有,看老娘有错吗,思乡有错吗,他要质问路长功,质问魔鬼的警总。从岳知春发散来看,两岸都有很多热心团结,热心两岸探亲互访事业的。

《原乡》观后感:关于悲剧的台湾老兵


《原乡》观后感:关于悲剧的台湾老兵

也许又找到了借口,看完《原乡》也将近一个礼拜了,说好的观后感,现在才开始写。以前养成及时留下一些文字当然是有原因的,拖久了,很多细节都会渐渐模糊。

陈宝国加上张国立的组合,十分抢眼,两位电视剧领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好像是第一次合作吧。《原乡》讲述的是台湾老兵艰辛探寻回家路的故事,我很少接触到这种题材的文艺作品。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有一些特别的概念需要强调。

有一种机构叫做警总。警总,一个能把老兵、老兵家属直接逼疯的组织。这个组织全称是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就是一个特务组织。警总路长功(陈宝国饰演)眼里,台湾老兵就是棋子,为了党国的利益,他们就不该回家,为了长官的政治前途,他们就该被逮捕。

在警总看来,台湾老兵回了大陆都会被异化,为大陆唱赞歌,甚至被发展成为匪谍。即便是历史白痴,也能从全剧体会到大陆与台湾的隔绝,曾经如此真实而绝情的存在。按照当时的台湾法律规定,一个老兵思念故土,想要见亲娘也是不合法的,人之常情被视为异端。好些个普通老兵都是警总打击迫害的对象,甚至连更加无辜的老兵家属也会被逼出精神病。

有一种院落叫做眷村。眷村就是台湾当局用来安置退伍老兵的,居住条件比较差,住在里面的人基本就是弱势群体。成群的老兵都是当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被抓壮丁抓来的,几十年没有办法回到老家,没法守着老娘尽孝。老兵们把当局授予的授田证视为命根子,其实他们心里大概都明白这只是政府开的空头支票,党国能带领他们反攻大陆吗?他们的双腿没有站在大陆的土地上,授田证却要把大陆的土地分给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眷村里的老兵就是这样苦苦的支撑着,洪根生(张国立饰演)就是一个住在眷村的典型老兵。洪根生从江西婺源老家被抓来的,走的时候,大陆的妻子茶嫂已经给他生了小孩,到了台湾他又娶了台湾人网市为妻,并育有晓雄、晓芳两个子女。洪根生35年回不了老家,老娘已然辞世,到了全剧终,洪根生也没有回到婺源,也许在后面的故事里,台湾的政策松动以后,他会是第一波返乡潮的一员吧。洪根生对不起茶嫂,茶嫂在江西等了他一辈子,没有改嫁,并且拉扯大了子女,为老人送终。还是老话,明事理的人,都会知道,大陆两岸一切的悲剧都不是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历史的错,老兵们没处说理。洪根生甚至只能在香港朝着老家的方向给死去的父母磕头。

有一种职位叫做将军。路长功的好战友岳知春就是我说的将军。这个将军还是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具体当年做了什么官,在部队上有何等的功业,剧里面没有怎么介绍,我也是稀里糊涂的。岳知春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官方的一员,有些不按规矩办事儿,早早的结束了的自己的政治生命。当他的朋友路长功要拿他曾经的部下开刀,他会果敢的站出来保护自己的部下。老兵们何罪只有,看老娘有错吗,思乡有错吗,他要质问路长功,质问魔鬼的警总。从岳知春发散来看,两岸都有很多热心团结,热心两岸探亲互访事业的。


《白鹿原》观后感(一)


《白鹿原》观后感

本影片开头以一段男唱词以及一个长摇镜头开始,镜头里面是一片辽阔的麦田,随着镜头的摇动,大家可以看到镜头里面的麦子在随着风不停地摇动,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又很平静。作为一位观众,我是感觉到麦苗的滚动,实际上是剧情的发展、高潮、结局的起起落落。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给人辽阔的视野,不仅把影片的现实背景情况交代清楚了,而且让人有着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交代的是本影片的叙述地点,由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交代村庄里的习俗,还有就是封建家庭里的族规家法。紧接着一句嘉轩,不好了,咱们的皇粮被人抢了,然后引出时代背景。这是本影片中的一个小小的激励事件,把本该平静的农村生活扰乱了,接下来就是影片的主要故事出场了。

随着兆鹏离家出走寻革命去,而黑娃到主家那里去割麦,故事的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女主人公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女主人公小娥长得俏丽,穿着打扮也非常人,再加上她的年轻貌美,地位显赫,更显得非一般。她与黑娃是以主仆的关系相识的。在田小娥看来,黑娃与别人不一样,黑娃年轻气壮,是她想要寻找的性伴侣。在田小娥之前的生活里,她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象得那么完美,她的男人并不能满足她的欲望。自从与黑娃好上之后,他们经常偷偷地约会。在被发现之后,小娥依然很有骨气,也可以说是硬骨头吧。在这次偷鸡的事情之后,小娥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夫人了,再也没有人让她使唤了。但是,她却收获了一份真正的爱情。爱情,其实在一个女人看来是很可贵的。小娥是个坚强的女人,虽然是一下子摇身变成一个外乡人,一个被人可怜的外乡人,但是,她却很坚强地活着。一个外乡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时候,在世人皆虎视眈眈的时候,她靠自己坚强地活下去。虽然,她很无助,生活地很艰难,但她还是很热爱自己的生命。虽然那个年代的她,活得非常卑微,活得甚至是没有了自尊,但是,她还是想要活着。她崇尚婚姻自由,向往自由式的恋爱。即使她后来是跟了其他男人,其实也是在绝望中随手抓住一根救命的绳索。要解读她的个性,还是比较困难的。她可以高高在上生活,也可以卑微地生活;她可以被别人喜欢着,也可以被别人痛恨着;她可以是纯洁的百合花,也可以被人蹂躏后仍坚强地活着;她不卑不亢,努力地活着。可是,她的结局还是避免不了悲剧,她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下的祭品,生命早已被安排好了。但是,她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黑娃,作为一名朴实的麦客,他受不住情的诱惑,跟有夫之妇好了,之后还做出出格的事情。在白鹿原祠堂抛弃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跟他的最爱在外面生活着。他崇尚自由,但一时又没有胆子。后来在兆鹏的带领下,砸了祠堂,追崇共产党去了。他在情况危急的时候,还是惦记着小娥的。后来被捕获,之后又逃命去了。而在整个影片中,他作为的形象已经慢慢在变化了,在慢慢变得高大了。

而白孝文,也随着时间的磨练,开始反抗起来。之前一直唯唯诺诺的他,后来卖了房子跟小娥游玩去。从胆小怕事到顶撞父亲,其实是孝文性格的一大改变。而白孝文的这些改变其实就是封建社会主义下被压迫人们的一个无声的回应。虽然仍是无济于事,但还是充满了勇气。白孝文的悲剧,既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也是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

《白鹿原》这部影片虽然是以白家和鹿家两种不同的向往追求的生活为线索,叙述了白鹿原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以小娥的悲惨故事为小线索,叙述了一个苦命女人的故事,也暗示了一个封建社会制度最终是要瓦解的。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


我觉得它是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后又一部耐人深思的优秀华语电影,展现了王全安导演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这个故事如果硬要抽出一个模式的话,那就是情欲与道德,或者说人性与教条。白嘉轩代表道德,田小娥代表合理欲望,又是一个法海一个妖孽的模式。法海虽然可敬但也着实让人讨厌,如果白嘉轩当初不恪守白鹿原的规矩成全黑娃和小娥的婚事,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结。妖孽虽然是妖,但让人怜悯,她只有最朴实的愿望,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田小娥就像白鹿原上一颗美丽的炸弹,又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一群人的丑恶、自私。换一个角度,是不是男人天性爱美女?亦或美女无敌?除了“法海”白嘉轩,几乎人人都在她面前溃败现形。而白嘉轩的不成全,被鹿子霖解读成嫉妒,在鹿子霖的挑唆下,引爆了她邪恶的复仇行动,也直接导致她死亡,她成了白鹿原邪恶私欲的牺牲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演员,分别是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尤其是白嘉轩的扮演者,演得水乳不分,似乎他就是白嘉轩本人。黑娃的刚烈和血性演得很充分。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很年轻,刚开始感觉有些在演,但拿捏得很到位,好在她死死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那就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把自己个性中对爱的坚定和人物对爱的坚定融在了一起。

而影片中的政治风云变换和《霸王别姬》《活着》类似,但侧重点各不一样。白鹿原的变迁是政治风云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残酷反映。政治风云变来变去,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人们只想过简单有吃有喝的生活,管他城头变幻大王旗,哪方唱罢哪方登台。

如果略有不满,就是它的结局,在日本人的轰炸声中结束,被释放的鹿子霖回来了,他似乎期望着日本人的飞机炸掉白鹿原的一切,这个愿望充满了他个人的私恨。也许一切还会重复上演。

《白鹿原》真是这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喜欢《原乡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