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野草有感

观野草有感

观同桌的你有感。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观同桌的你有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同桌的你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和先生去看电影,看什么电影呢?我事先在网上查了一下,决定看《同桌的你》。离放映时间还有5分钟时来到放映厅,这里没有一个人,就我和先生两个人坐在那儿,先生说:“这是我们的专场啊,”刚说完这话,走进一对年轻的情侣,男孩进来一看,问:“这是看《同桌的你》的吗?”我说:“是啊,”先生笑着说:“是看同桌的我们。”随后进来了十几个年轻人。

故事情节是:1993年的夏天,文静秀气、戴着一副小孔眼镜的转校生周小栀,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同桌----坐在最后一排的捣蛋男生林一。故事就从一对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起经历高中、大学生活,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也自然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时间总是会让很多曾经美好的梦想成为泡影。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时,他们爱情却被现实打败了。当十年后重逢时,是周小栀的婚宴。周小栀多么希望林一在她的婚宴上勇敢的冲上去,带着她一起去实现当初林一的诺言呀,“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俩的地方。”但是林一没有这样做,诺言没有兑现,周小栀只好在教堂里回答神父的问话:“我愿意。”纯真的爱情终成悲剧。

电影看完后,我才真正的悟出电影开始前,那男孩问我们的话,“这是看《同桌的你》的吗?”这电影情节应该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的,所以那男孩很诧异,在想,他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怎么会有两个老同志坐在这里看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桌的那个他。我对先生说:“看一下这种富有青春气息的片子,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年龄更年轻,有益于身心健康。”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同桌的你影评


《同桌的你》影评

--回不去的青春 一生一次的认真

假期和包子一行人去万达看了《同桌的你》,其实在渊磊不经意说时就想看了。于是包子还很傻的买了什么情侣套餐,很囧吧,倒是大家都很开心。全还说让我写些东西,当时觉得感触不深,可能太长时间不写东西了吧,晚上却觉得有很多想写的。

这是一部祭奠美好初恋的影片,虽然影片有着很多明亮的色彩画面,但都无法不让人伤怀。情节基本从1993年踏着期间发生的各种大事迈步向前。这部电影没有雄才大略的才情,只有风花雪月的青春弄人,周小栀和林一的情感萌芽、开花到最终的无果。和《那些年》一样在青涩不懂爱的呵护,一样璀璨过后是场黯然的结束。

影片开头,林一以一个美国成功者的姿态讲述着这一切。

周小栀转学和林一相遇,站在讲台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去斯坦福。

而当周小栀摘下眼镜对林一开朗一笑时,他已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那时,只有他对她好,不顾一切的和其他欺负她的男生打架。

那时,她也会小小的吃醋,不愿看到其他女声和他很亲近的聊天。

可她也会送林一小白兔奶糖。

而他也会在她摔倒骨折时上下学让她“上马”,背她回家。

那时,他们会饱含一腔热血,去参加游行,他在人潮拥挤之中第一次牵了她的手。她为了他放弃了去北大的机会。

那时,她在他分钟男友理论的约束下成了他的男友,他于是争当军训标兵,过了英语四级。她促他上进,她也会在他创建网站时陪在他身边一宿。

经历了这么多,大雨滂沱之下,他终不能在21分钟之内甩开她得手,而她也曾为他创造孕育了一个生命。

只是,只是造化弄人。

我久久感动于林一离开北京时,周小栀送他的那一幕。温暖的话语,泪光盈盈的眼神,似乎暗示着相互的诀别。

就这样周小栀的婚宴十年之后变成了两个宿舍对青春的祭念。是啊,现实便是如此残酷,即便是高校的学生仍不乏有养蜂人,城管,落魄的海归。只是他们比起林一有的庆幸也获得了简单的幸福。

在结婚的现场,林一想起当初周小栀说,要在教堂举行婚礼的畅想。如今却已在教堂,只是站在上面的是另一个男子。那时烟火漫天,林一你说要带周小栀去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的诺言呢,早已被风吹散了吧。

他幻想自己在神父说“你是否愿意”时站出来抢婚,如同大学非典时拉着她的手逃出已被封为疫区的大楼,那样勇敢而无畏。只是那勇敢只属于青春。青春已逝,如今的他,再也做不出那样的事了。

周小栀呢,选择了一个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辈,她的内心从没忘记过林一,在地图上看着林一买东西时11街区的超市,林一喝酒时13街区的酒吧,楼下的热狗店都会买一送一。还有林一住过的每一所房子,和那面向南的窗。两人却再也回不去了。

诺大的影院中回响着《同桌的你》伴随着周小栀干净的话语和清纯的面庞:“就给你五分钟” “一共是二十一分钟” “就十三分钟” “给你十四分钟” 诉说着我爱你一生一世的故事。

其实真的是命运打败了他们么,还是本身他们的爱就浅浅的,浅到两个人只需感动自己足以。一个自尊的绝不挽留,一个怯懦的不敢回头。

任何成功的青春电影,其根基一定不是单一的爱情,其创作者必须试图在懵懂的男女之情外找到平衡点,《那些年》里讲的是年轻人的热血,《中国合伙人》讲的是梦想,《同桌的你》也试图以青春的朝气加以平衡,但始终只能是两人爱恋的边角料。而其间这种夹叙夹忆的方法似乎并未为影片添光加彩,相反让人觉得更多痛苦挣扎。原来最美好的爱情可以被现实彻彻底底的击垮,原来一切都会拜倒在现实脚下,俯首称臣。

我不愿再探寻更多不美好的东西来抹黑我那美好的旅程。

是啊,同桌的你啊,你现在在哪里,无论他带给你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惊心动魄的友情,在此献上一杯酒,致我们曾经荒诞的青春和那些再也回不去的人。

05.01夜

同桌的你观后感


同桌的你观后感

谢谢你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TO-----刘同 看完《同桌的你》时导演无意中说你看了那么多遍在后台人会忍不住泪奔,也许是太易于被感动,也许是有相同的经历,也许是被他们的青春记事戳中埋藏在内心已久的情感,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人。与此同时我也哭的稀里哗啦,或许 有人说我矫情,但没如此经历的人怎能完全体味其中的各别滋味?我不能说我对这部电影多有见地,只能说一下自己观影感受。《同桌的你》或许很多人看完都觉得对他们的结局感到惋惜,但除了这个结局还会有更完美的吗?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在自己爱的人面前,更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故事里他们的爱情最后不是败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信任和勇气。林一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成熟,就想龚格尔说的,林一这个角色是有缺陷的,但我认为这缺陷却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没缺陷怎会有遗憾,又怎会叫做青春?同时,他的缺陷正是现在的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缺陷,然而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周小栀真真切切的爱和为她的付出又怎会让人不感动、向往和敬佩的呢?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就是故事里聚餐和参加婚礼酒席的现场,听见同学们在会堂里的笑声时我哭的最惨烈,也许是我太怀旧,总是活在回忆里,也许是我怕那些我在乎的人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慢慢形同陌路。

也许有些情感不易于表达出来,但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最后周小栀的幻想,已充分表明了她对林一所有的爱,看完之后无不让人对林一感到无奈,让周小栀多次充满幻想又多次得到的是失望,甚至是最后的绝望。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同样,林一也因自己一事无成而误认为安心的祝福她才能让她得到最大的幸福,但他不知道,小栀的幸福来源于他自己。结局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没有过多的粉饰,没有过多的言语,最终归于平静归于现实。

我想,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让我们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怀念一下自己青春时期的疯狂,也深深地告诉我们,不管在爱情里还是生活中,只要你再坚持一下,多给自己一点勇气,多相信自己,多信任对方,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

看完以后想到了我的爱情,或许是我太不懂得珍惜,也或许是我太过于珍惜 。有时候分开不是不爱,而是爱,才分开。

在爱情里,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我们把对方想象得太过于完美,贬低了自己,从而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跟彼此在一起,最终失去了自己最想要也最奢望的爱情。三年,我以他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爱了他整整三年,这三年里我失望过,低落过,但从未放弃过,但就在得到自己渴求的幸福时我却放弃了,不是不爱,是太爱而没勇气再去爱。

青春里,总会有一个人成为心里的一道伤疤,始终无法痊愈。所幸,这一季疯长的青春,我来过,也爱过,虽然满身伤痛,却也无比珍惜。

谢谢郭帆导演,谢谢同哥谢谢《同桌的你》,让我有机会回味曾经,看清自己。

《同桌的你》观后感


致所有人,还有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观后感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的你……

--同桌的你

很多年,没有同桌了。

可能没有离开北京吧,总觉得象牙塔距离自己很近,近的那么真实。

一直说,不要去追忆逝去的青春,那些过往的记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逐渐,开始冰封脆弱的内心, 宁愿错过,也不愿开启新的生活。以为,很少有东西,可以悸动。

应该算是巧合吧。和同学一起观看《同桌的你》。虽然,不是同桌,看的时候却想起很多很多,关于校园的日子。

周小栀和林一的爱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会经历。宛如歌词里说的“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板块橡皮。”是的,80后的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莫过于懵懂时期的感情,友情也好,羞涩的爱情也罢。我看到剧中播音员王尔德在校园广播站大喊女友的名字,还高喊“我爱你”,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你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哪怕它渺小,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多年后,小城管的王尔德如愿娶得当初“独孤一掷”换来的女友。而林一,因为懦弱和不成熟种种终究失去了心爱的小栀。

爱情,一定是在超出理性的范畴里滋生出来的产物。滋生并不是贬义词,有时候,很多事情,按照计划走,必然不会产生微妙反应。爱情,必然如是。当初,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中,林一“逼迫”周小栀说:“你要是答应做我女朋友,我就回去。”看似无奈下的周小栀应允。于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感情长跑拉开帷幕。最感动的地方有几处:2003年非典时期,周小栀在和林一产生矛盾,并明知私自探看‘疑似病例’会挨处罚的严重后果下,毅然爬到隔离区,一个挨一个敲窗户玻璃,当她出现在林一的窗户前的那一瞬间心里有个地方被深深地打动了。如果仅是如此,我想,故事远不够,林一也许是在赌气,不肯承认错误,不肯和她说话,执意让小栀离开的时候,我以为故事到这里会峰回路转。然而,倔强的周小栀却不是当初爱让人猜谜语的沈佳宜,林一更不是脆弱不敢直面错误的柯景腾,小栀用手电灯把玻璃敲碎的一瞬间,很多人被震撼了。这是多大的勇气,那个非典时期,莫说被隔离,开除,被感染,生命危险都有可能。可周小栀却说“我要和你在一起,你说过你要带我去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给我在教堂里举行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是的,只一句话足够了,多少年来,我一直向往的话“一句话,我陪你浪迹天涯”。周小栀,林一此生有你足矣。

周小栀和林一在逃出校园保安、警察、医护人员的追赶,更像是与现实阻拦者做顽强的斗争。谁说,恋爱能影响学习?谁他妈扯得淡?谁在冠上爱和责任的名义不允许别人谈爱情?世界上多少本是纯洁的感情被人玷污,被站在制高点的却并不值得尊敬的人诋毁的一无是处。或许,所有的事情都要经历考验和挫折。周和林的感情一样如此。林一因为喜欢周小栀奋笔疾书,我现在觉得这个词,特别肮脏,读书能做什么,为了冲出世人的枷锁,君不见,未读完书纵然打工一起,北漂,沪漂的男女,最终走到一起,经历人生起伏的完美夫妻数不胜数。走回剧中,林一考上了厦大,周小栀放弃北大,和他来到一所学校,一个城市。林和周的故事如此让人羡慕,其实在于两者敢于放弃和付出。没有周,林可能中学辍学,没有林,周可能邂逅下一个白马。

命运的车轮总是公平的。我觉得,没有任何人会永远处于优势,也不会有人永远处于劣势。先不用否极泰来吧,兴许今非昔比更贴切些,对身边的人。高中时期的林一显得远不如周小栀成熟,考虑事情细致。大学后,林一从网络,英语等等各方面发力,最终通过美国签证,顺利进入斯坦福。原剧中的那句话忘记了很遗憾,最喜欢的,大致意思是,记忆总不会按照人想好的轨迹走下去,会在某个转弯,在你得意之际走向另一处。是的,从美国生活开始,十年。整整十年。林和周在两个半球里,隔空相望,不闻彼此呼吸。直到收到周小栀结婚请柬的那一天,有样东西拉开了他们的距离。有人说是时间,有人说是现实,我从来不相信这两样东西,即使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无奈,人只要想去改变,任何事情都可以朝着你想要的地方走去,只是看你的努力和方式。

终于,林一出现在了周小栀的婚礼。

周小栀说“你会在楼下餐厅吃东西,你在美国的房子都是朝南的,你住过的每一套房子,我都知道,但是我最喜欢你在纽约的那套房子。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我却熟悉那里的每一条街,每条路……”那一刻,内心被深深地扎疼了。有没有一个人,你会默默的关注她的每个签名,看她的每张照片,每天欢乐悲喜,却不想去打扰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是和周小栀不谋而合的,当一次次签证被拒签的时候,再坚强的她也会绝望,于是她关注林一的一举一动,仿佛这个人就在自己身边。绝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默默守候,即使不能与他手牵。周小栀对林一的感情又是很微妙的,“你可以做我的男朋友,但每天只有五分钟”、“只有两分钟”、“只有一分钟”、“十三分钟”“十四钟”(5211314)……直到最后我才发现(5211314)竟然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听到这句话的林一,再也忍不住,泣不成声。

婚礼毕竟是婚礼。纵然很多人不喜欢冯哲,但这个男人给了周小栀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给了她稳稳的‘幸福’。有时候,爱情真的和婚姻无关,甚至它只是其中的一趟旅行,纵使再美好甜蜜,但却不是终点。又是红地毯,高脚杯,又是千人一面的牧师,“你愿意嫁给他吗”?片中,林一脑海里上演了抢婚一幕,一幕中林一如愿抢新娘之前,周小栀狠狠地打了林一一巴掌“你在干什么,这是我的婚礼。我们回不去了”。那一瞬间,我觉得有一个堡垒瞬间崩坍,坍塌的破碎一地,我原以为,林一这样真要是抢婚一定能成功,可惜,编剧还是没有让林一如愿,只是念想。

那时候,我也在问,这样的场合下,林一要是真抢了能不能和好,若是我会不会抢一次婚……

电影终究是电影。跳出电影,我觉得,人这一生一定会错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欢乐,有泪水,有开心,有精彩,有悔恨,同样也有遗憾和无奈。虽然,很多和林一一样的人都会无比难过,恨自己太年少,恨自己不够担当,不够勇敢,然而,另外一句话说的好,好好对待自己,人生并不长。珍惜身边的人,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想来,喜欢读书的人都爱患得患失,爱反思,反思的目的不是告诉自己要怎么恨过去不珍惜,恨自己不去努力,而是活在现在,爱自己,也爱身边的每个人,即使她已然离开,请记得,你喜欢过的人,不要从你嘴里说出她的不好,因为这个人在你生命里最美好抑或最脆弱的时候陪着你,那么真实而爱你的存在。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翻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看完《同桌的你》,并不想说,要怎样重温这段记忆,只想告诉身边人,对你旁边的这位女子,喜欢,请深爱,用男人的方式去给她一个美好而看得见得未来,不然,林一和周小栀的故事早晚会重来,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不要让悔恨的眼泪流下来,成为永远不可碰触的痛和无奈……

“从前的日子都已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向她说起,说起同桌的你。”用歌词最后一段结尾吧。每个都会有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关乎青春,关乎友情,关乎爱,无论今天的妻子是否是昨日同桌的你,无论你爱的人,是否是懵懂的初恋,爱,你爱的人,也让爱你的人更好的爱你。那就怜取眼前人,守护好爱的人,尘封好爱的印记,呵护好同桌的你,爱不一定是占有,只要认真对待过,你们在某个国度就一定是在一起的。珍爱当下爱你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好属于每个人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观后感(三)


《同桌的你》观后感

刚从电影院回到家,打开音乐播放器,模式调到单曲循环同桌的你,悠扬的歌声响起,记忆涌现。

在还没进电影院的时候,一朋友说:有欢笑有泪水,没让她剧透,但那时就在想,过程你让我怎么哭都行,但是给我个欢笑的结局

电影《同桌的你》讲述了一对相伴走过学生时代的同桌。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起经历高中、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也自然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随着那时间总是会让很多曾经美好的梦想成为泡影。或者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爱情会否被现实打败?当十年后的重逢却是在女孩的婚宴。

在其影片中,故事里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毫无关联,前一秒中还处于堕胎手术的生死时刻,下一秒立刻烟消云散。电影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于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就好像是得了失忆症,根本不记得前一秒发生了什么。前一晚刚刚迈过了禁忌的界限,第二天却依然还在讨论每天能当几分钟的男女朋友。这种单纯甚至透漏着那么一点儿诗意。

或者说,从影片《那些年》到《致青春》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而电影《同桌的你》在今年的青春电影中有些不一样,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这么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故事结束了,伸手悄悄的抹掉眼角的泪水,一起去的朋友说,为什么,结局为什么不是想象中那样,用那些年里的一句话,柯景腾说:看见你喜欢的女孩,真正的幸福时,你会真心的祝福她的

想起了自己那些青葱岁月,那些陪我一起同笑,同哭,同青春的你们,我想你了


同桌的你观后感影评


《同桌的你》观后感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一首满含着沧桑的古老童谣,从身边射过的投影仪强光,带我们走进了这首属于青春、成长的歌里。

故事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初中生男主角林一喜欢转学生的女主角周小栀,千般保护她,不让别人欺负她。上了高中,因为小栀担心林一的安全,在游行的人群中找到了林一,他们就这样在人群中紧紧握住了双手,命运就这样开始。

为了刺激林一,小栀以考上同样的大学为前提交往的理由,令林一奋发图强,最终考到了厦门大学,军训期间,也以得到标兵为前提刺激林一认真军训。这一路上,周小栀帮助林一的太多太多,帮助他的成长,尽量让他再青春里不留悔,但是,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永远不是你想要的。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烂漫的,它超出了你想象中的好,但,它也超出了你想象中的难堪。在大学里,小栀为了让林一懂得珍惜,把他们恋爱限制时间为每天14分钟。为了让林一发奋图强,小栀不仅刺激他通过了英语4级,而且还申请通过了美国托福。小栀为他的成长付出了太多,但一次一次收获了失望。人总归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小栀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林一却意外怀孕,林一却以一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来彻底破碎小栀保护自己的小生命决心。你可以说他还不懂得责任两个字,也可以说他只会逃避,但是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孩子,确实不懂得应该要怎么办。

在非典时期,小栀不顾一切只为救出关在病房里的林一,尽管最后被记过处分也不在乎。一个人付出太多也会累,即使心不累人也累。10年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小栀得来的答复却是林一的10年前“即使你不来美国,我还是会去,因为,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你,我也不再是原来那个我”,看到这一幕,小栀和林一哭得特别厉害,我的眼角也瞬间滴下了一大串泪珠,一句大家都改变了大家都回不去了来作为他们青春的句号,他们感情的结局,他们的感情在我看来,结束得太仓促但是却又好像注定如此了。

在电影的最后,小栀在教堂进行了婚礼,林一牵着小栀的手逃婚了,在一帮好友的帮忙下,就像10年前的那场非典,小栀带着林一逃离隔离所,在一帮好友的帮助下。我们想象中的结局也是这样。但是,周小栀的一句我愿意把林一把我们都拉回了现实,其实这只是林一的想象,仅仅是在他的脑海存在过而已。别人都说他懦弱,没有勇气,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会考虑后果会想着远方而不是像懵懂少年时做事只是冲动不顾一切后果,人长大了终究是要学会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你不想面对的真实。也有人说,小栀穿的是布鞋,在等待着林一带着他逃离婚礼现场,只是林一却一直没有行动。或许这就是长大了的林一,在美国的十年辛苦打拼,他知道的世界的现实,他被生活压得太重,以至于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带她走了,所以只留给她能够幸福的祝福。希望新郎官尽管不是他,她以后的生活也会衣食无忧。

同桌的你,如今是否安好,才是我们一直惦记的回忆,才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幸福。同桌的你,你是否还会时不时想起曾经同桌的我。

文字记者/陈玉婷

电影同桌的你读后感


电影同桌的你读后感

在一个大风的下午,和我们家领导到影院看早就许诺过的《同桌的你》,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初中同桌的生活和感情经历。

他们93年上初一03年大学毕业。那年作为转学来的周小栀和林一碰巧成为同桌,开始还是和《那些年》一样:学霸周小栀和吊儿郎当林一。林一作为爱慕者一直保护着周小栀免受坏孩子的欺负,周小栀作为女神一直督促林一学习上进。高中林一为了和周小栀在一起死皮赖脸的来到文科班,大学时代周小栀为了和林一在一起而选择了第二志愿。大学时代他们这才把关系挑明,大大方方的成为男女朋友,他们经历了四级、非典、出国。然后他们的分道扬镳了,十年后周小栀给远在大美利坚当“孙子”的林一发请帖这才将影片推向高潮,经过狗血的婚前同学聚会让他们俩互诉衷肠,最后以结婚当天那主角的“意淫”作为结尾。

作为有极其相似经历的我来看这部电影,有好多片段都感同身受,但是每每当我要入剧情时,擦!影片就进出下一场景了,宣传广告说:最新青春爱情电影清新来袭,我只能说小风是挺清新的,但咱能不刮阵风吗。一部电影就那几十分钟你非要把这二十年的故事串联起来真的就看导演的功底了,我真是见识到了,不行咱们来部上中下集也行啊,挺好的一个剧本,哎!

林更新和周冬雨两位同学对学生阶段的表演给个赞,但是最后成人阶段演的就过嫩了。

呵呵,今天也许是下班后第一场的关系,整个3号厅就我们两口子看,刚开始还有正襟危坐看电影,后来就像在家里看电视一样,碰到狗血片段大声讨论,遇到相同经历追忆往事,自由自在。真的感谢利群国际影院。给我这个机会!

喜欢《观同桌的你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