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老有所依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老有所依观后感,带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观《老有所依》有感----也说“孝道”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中国最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善的基石。如一人不孝,全民指责。

最近,淡月观看《老有所依》电视剧后,如果吕希妈妈不去世,小两口都辞职也照顾不过来。白内障眼睛看不见的爸爸、老年痴呆的爷爷、瘫痪在床的婆婆。一家一个瘫痪病人,几个人都忙活不过来,这真是危言耸听。深有感触,如今,情况不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国情决定了两个孩子上面有4-8个老人,双方父母,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真的想尽孝,也心有余力不足。儿女不孝,进养老院的命,儿女孝顺,也是进养老院的命。

当下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都有老的一天,面对养老,淡月想呀,有个好身体,至少能自理,不拖累亲人和儿女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人老了,要给自己留点钱,别像剧中雅芝一样,把房子、存款都给了儿子媳妇,被赶到没有炉子的柴房住、每天给儿子媳妇当老妈子的下场,人家保姆还有工钱呢,她白干挨骂还倒贴退休金,待遇还不及保姆呢!

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孝顺他们。真正的孝顺应该有爱的心情,应当从心里去爱他们。《孝经》里说什么才是孝呢?不单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这才是孝的精神。试想如果为政之人可以视天下人为父母,也就说此公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里,就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其实,“孝”也是储蓄爱的延续呀!

慈母多败儿,宠儿就是杀儿,穷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早当家!如今寄生虫、啃老族比比皆是,做父母的应要头脑清醒哟!儿孙满堂也不如半路夫妻。一撇一捺组成人,人是一个人靠着另外一个人才能站得稳,一味的为了儿女付出不求回报是可悲、可怜的一生。老人,也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剧中雅芝为了救小孩遇车祸去世了,要不然和江开国老人的结合该是多么美满的一对呀!

时光就像杀猪刀,刀刀都在催人老。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永葆青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这一天。心态年轻最重要。祝福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包括将来也会老的我们!

篇二:《老有所依》观后感

近来很少写东西,倒不是因为江郎才尽,无话可说。实则是我结婚了,也觉得没那么多的悲处和牢骚,上天对我也是颇为倦顾的,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我还能结婚,况且老婆比我小九岁。

我也不是有意在同事面前隐瞒我的婚姻。只是觉得同事们对我真是太好了,一听说我结婚了,肯定会问:”新娘是那的?是不是那个送你’温暖牌羽绒服’的张珊萍”。我惭愧无地,根本无力面对同事的疑问。

但一切总还是坦坦荡荡好,既然我不能给张珊萍更好的生活,现在又有病友敢不顾一切地跟我从张家界来到成都,我还犹豫什么呢?想想自己,也快“奔四”的人了。如果错此机会,怕是真得孤老一生了。于是不顾和郑敏只认识了二十余天,也不顾没有取得母亲的意见,来个先斩后奏,就和郑敏办了结婚证,当然,这一切是得到郑敏全家人的支持的。

婚姻生活和一个人的自由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更多的“求同存异”,我现在发现,一个男人没有经过婚姻的洗礼,就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我也觉得:”婚姻是前世的姻缘”。就如同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虽是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但更多的是两人的心意相通。司马相如在长安得意之时,有一天想纳个妾(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卓文君听说后,给司马相如回了两句“闻君有两意,顾来相绝决”,于是司马相如立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我和郑敏也一样,虽是从认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没有一起生活的经验,有时也吵架。但我能感受她对我的好,有时看着她忙忙碌碌的企鹅般的背影,我却有些自责。她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没有一个亲人,我是她唯一的亲人,而我却让她伤心。

过去的我,有一种大气,那就如四川的俚语——“死了当睡着,牢改当工作”,然而我一人解脱了,郑敏该怎么办呢?老有所依,本是年老之时应面对的问题,而“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不得不提前面对养老的问题,不得不面对自己无法工作而要生活的问题。

老有所依,是较沉闷的话题,每个人或早或迟地要面对它。而对“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来说,却是随时随地要面临的问题。未雨绸缪总是好的,Danny曾对我说,要提前对未来做好准备!但如何做准备呢?我们真得要好好想想了。

青山

2013年12月7日?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电视剧《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问题。现如今是个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困扰了千千万万的人。

《老有所依》剧中主要描写了江木兰和她的父亲江开国爷爷江多福,雷颂华和她的母亲方琼,余淼和他的母亲谢雅芝的生活点滴。作者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于丑。

木兰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丈夫吕希善解人意,对木兰体贴入微,女儿乖巧聪明,北京一个普通美满的三口之家,却在一系列的变故后打乱了所有的生活秩序。吕希父亲意外身故,母亲成为全失能病人,木兰在安徽老家的父亲因为上当受骗,导致和爷爷无家可归,而婶婶又虐待爷爷,木兰不得不把爷爷和父亲都接到北京来住,木兰夫妇既要照顾全失能的吕母,又要照顾老年痴呆的爷爷,后来父亲眼睛又完全失明,遭受了很多的麻烦和磨难。

雷颂华更是一个领导级的女强人,在单位忙忙碌碌,叱咤风云的她到家里就累得动也不想动。母亲方琼每日里在家无所事事,闲的无聊,好不容易看到女儿下班回来,急着跟女儿唠嗑,颂华也做过努力想去孝顺母亲,怎奈母亲不理解女儿的辛苦,只顾自己安逸,而且还总是疑神疑鬼,一味的惊扰女儿和谐的家庭生活,时日久了必定矛盾滋生。

谢雅芝是个聚中国所有传统美德的女人兼母亲,儿子余淼也算不错,可是却娶了个心如蛇蝎的媳妇田咪,在家里把老人当保姆不说,还动不动就对老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作者很会做安排,选的这几组人物很是贴近生活,让人看来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刻为剧中人物忧心。江开国是个性格要强的人,他不想成为女儿的累赘,一直强撑着为木兰做事,但因为自己眼睛不好反而做了很多不妥当的事让木兰更加多虑。虽然木兰和吕希都是孝顺的孩子,怎奈两个还要精心工作的人照顾三个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谈何容易?以至意见相左分崩离弃。

作为退休干部,拿着高额退休金的方琼是个有点自私的老人,总希望孩子们以她为中心,时刻给予关心和爱护。但女儿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哪能事事依着她。尽管女儿们都有孝心,都想对母亲好,但家里有这么麻缠的老人任谁也是无法容忍的吧!最后只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田咪给世上所有的媳妇树了反面典型,看到那么温顺的婆婆受她虐待,恨得我咬牙切齿,可悲的是,现实中这种丧尽天良的儿媳妇还真是不少。不过一物自有一物降,也只有田咪这种不知天高地厚,胡搅蛮缠的人才能对付得了木兰那个同样自私自利,无恶不作,甚至遗弃爷爷的婶婶。至于她自己,最后终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儿女们对父母,大多数人还是很孝顺的,想尽自己的余力使父母安度晚年。但常为儿女着想的老人大都很敏感,光怕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尽管木兰已经很小心,生怕触及到老人脆弱的心弦,但人非圣贤,再隐忍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记得在青苔的小说离婚协议里有一句话:我们同情农民种菜的辛苦,但在买菜时还是会忍不住和她们讨价还价,……我们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但有时也会忍不住跟他们吵架。

父母儿女之间的代沟,永远都无法消弥,住在一起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老人有老人的传统思想,儿女有儿女的生活方式,大家最好还是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互不干扰。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养老院发挥作用了。

养老院,这么多年一直是个受争议的地方,进了养老院的老人,通常会被人认为是没有子女或者是子女不孝顺的老人。所以会让很多的人心存这样或那样的芥蒂。其实,大可放心,只要是互相都认可的,就像剧中的所有老人,在养老院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不用给儿女添麻烦,还可以经常和儿女们聚聚,颐养天年,也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看了电视剧《老有所依》演员苏廷石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太精彩了,把一个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演的惟妙惟肖,很多时候让人忍俊不禁。想起了他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扮演的姚启圣,同样是个奇葩老头。但在高兴的同时,又忍不住的想,照顾这样的一个老人,确实是太不容易了。

剧中养老院把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解决了,让他们老有所依。可是还是让我们很忧心,养老院是要钱的,城市里有退休金的老人,都要为养老的问题,绞尽脑汁,可想而知,农村里那些什么也没有的老人会遭糕到什么程度。虽然儿女们没工作或许可以照顾老人,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老人才更值得社会关注。他们老了又能依靠谁呢?

老有所依观后感随笔1000字精选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老有所依观后感随笔1000字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有所依观后感随笔 篇1

由赵宝刚导演的都市情感话题剧《老有所依》已于本月18日登陆天津卫视、爱奇艺、PPS双平台全网独家播出。此次赵导将镜头聚焦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青春时代”,与观众一起探讨“中青年人如何与老人相处”的话题。日前,李宇春参加爱奇艺特别策划《爸妈去哪儿》时也是自曝家庭趣事,与父母关系很好,尤其是妈妈很听话。

《老有所依》热播李宇春自曝家庭趣事

《老有所依》中,刘蓓饰演的女强人雷颂华事业有成家庭稳定,更诚意尽孝,母亲方琼却偏偏是个爱闹的老小孩,家庭生活中也充溢着无奈的不和谐音符。而不同于剧中“女强人”刘蓓与“作妈”吕中老师这对“麻辣母女档”的冲突不断,李宇春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和谐,“我觉得父母需要我,尤其是我妈妈。妈妈更愿意听我的话,有时候我爸爸给她一些建议,她都不太愿意听,但我打电话给她讲,她都非常愿意听”。而面对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变老的问题,唱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李宇春显得十分坦然,她表示这是自然的事情,做好准备面对就可以了,不需要害怕。“因为你知道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其实我从21岁出道就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你知道这件事会发生,你也有心里的预估,它就会来啊,那就面对啊,为什么要害怕呢”。

《老有所依》关注养老李宇春:陪爸妈的时间太少

《老有所依》所讲述的故事,是现实形态下每个人都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养老问题。对于初入而立的独生一代,“养老”的触感逐渐变得清晰,曾经为自己牺牲一切的父母终于动作慢了下来,更可能逐步与自己调换角色,彻底成为需要被照顾的一方。而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李宇春就表示,独自在外打拼,父母又没有在身边,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父母在支持她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牺牲。“主要是陪伴他们的时间少,因为我的爸爸还在工作,并没有退休,所以爸妈他们长期的居住还是在成都,但是他们假期会飞到北京来跟我在一起待一段时间”。身处在这个行业总会要放弃一些陪父母的时间,当提及如果转行会做什么工作时,李宇春表示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并且也没有如果。

老有所依观后感随笔 篇2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国最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善的基石。如一人不孝,全民指责。

最近,淡月观看《老有所依》电视剧后,如果吕希妈妈不去世,小两口都辞职也照顾不过来。白内障眼睛看不见的爸爸、老年痴呆的爷爷、瘫痪在床的婆婆。一家一个瘫痪病人,几个人都忙活不过来,这真是危言耸听。深有感触,如今,情况不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国情决定了两个孩子上面有4-8个老人,双方父母,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真的想尽孝,也心有余力不足。儿女不孝,进养老院的命,儿女孝顺,也是进养老院的命。

当下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都有老的一天,面对养老,淡月想呀,有个好身体,至少能自理,不拖累亲人和儿女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人老了,要给自己留点钱,别像剧中雅芝一样,把房子、存款都给了儿子媳妇,被赶到没有炉子的柴房住、每天给儿子媳妇当老妈子的下场,人家保姆还有工钱呢,她白干挨骂还倒贴退休金,待遇还不及保姆呢!

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孝顺他们。真正的孝顺应该有爱的心情,应当从心里去爱他们。《孝经》里说什么才是孝呢?不单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这才是孝的精神。试想如果为政之人可以视天下人为父母,也就说此公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里,就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其实,“孝”也是储蓄爱的延续呀!

慈母多败儿,宠儿就是杀儿,穷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早当家!如今寄生虫、啃老族比比皆是,做父母的应要头脑清醒哟!儿孙满堂也不如半路夫妻。一撇一捺组成人,人是一个人靠着另外一个人才能站得稳,一味的为了儿女付出不求回报是可悲、可怜的一生。老人,也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剧中雅芝为了救小孩遇车祸去世了,要不然和江开国老人的结合该是多么美满的一对呀!

时光就像杀猪刀,刀刀都在催人老。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永葆青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这一天。心态年轻最重要。祝福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包括将来也会老的我们!

近来很少写东西,倒不是因为江郎才尽,无话可说。实则是我结婚了,也觉得没那么多的悲处和牢骚,上天对我也是颇为倦顾的,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我还能结婚,况且老婆比我小九岁。

我也不是有意在同事面前隐瞒我的婚姻。只是觉得同事们对我真是太好了,一听说我结婚了,肯定会问:”新娘是那的?是不是那个送你’温暖牌羽绒服’的张珊萍”。我惭愧无地,根本无力面对同事的疑问。

但一切总还是坦坦荡荡好,既然我不能给张珊萍更好的生活,现在又有病友敢不顾一切地跟我从张家界来到成都,我还犹豫什么呢?想想自己,也快“奔四”的人了。如果错此机会,怕是真得孤老一生了。于是不顾和郑敏只认识了二十余天,也不顾没有取得母亲的意见,来个先斩后奏,就和郑敏办了结婚证,当然,这一切是得到郑敏全家人的支持的。

婚姻生活和一个人的自由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更多的“求同存异”,我现在发现,一个男人没有经过婚姻的洗礼,就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我也觉得:”婚姻是前世的姻缘”。就如同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虽是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但更多的是两人的心意相通。司马相如在长安得意之时,有一天想纳个妾(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卓文君听说后,给司马相如回了两句“闻君有两意,顾来相绝决”,于是司马相如立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我和郑敏也一样,虽是从认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没有一起生活的经验,有时也吵架。但我能感受她对我的好,有时看着她忙忙碌碌的企鹅般的背影,我却有些自责。她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没有一个亲人,我是她唯一的亲人,而我却让她伤心。

过去的我,有一种大气,那就如四川的俚语——“死了当睡着,牢改当工作”,然而我一人解脱了,郑敏该怎么办呢?老有所依,本是年老之时应面对的问题,而“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不得不提前面对养老的问题,不得不面对自己无法工作而要生活的问题。

老有所依,是较沉闷的话题,每个人或早或迟地要面对它。而对“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来说,却是随时随地要面临的问题。未雨绸缪总是好的,Danny曾对我说,要提前对未来做好准备!但如何做准备呢?我们真得要好好想想了。

青山

20xx年12月7日?

老有所依观后感随笔 篇3

这几天看了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几度哽咽,牵动我的心了。因为剧情太现实,太能反应真实的生活,感触特别深。其实这部电视剧去年家里的父母已经看过了,而且是弟弟极力推荐我去看的一部电视剧,但是一直不敢去看,就是怕会深陷入剧中。当我才开始看第一集的时候已经被江木兰这个角色牵引着,江木兰安徽桐城人来自小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学校,从而认识现在的老公吕希,婚后有了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是这一切也很快被接下来的事情打破!老家的父亲被车撞,住医院,年迈的爷爷没人看管!然而走失。

这时影片才真正进入老有所依的主题。江木兰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不顾超市工作,甚至领导的批评,一次一次的往老家跑,直到父亲被骗,不得已把老家房子卖了,从而木兰把爷爷和父亲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一家六口居住在不到一百平的房子!问题还不止这些。吕希的父亲在意外中去世,留下了全瘫的母亲!

这时的江木兰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两边的老人,问题不断。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是吕希的母亲,她为了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选择自杀!还对吕希说让我走!只记得眼泪不受控制一直掉,我想说希望一些老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请你们不要认为你们会成为我们下一代的负担,也许做不到木兰那么好!但是我们会争取的!第二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爷爷,木兰的婶婶怕老爷子成为家里的负担,把他带到陌生的地方仍下不管,老爷子在外面也不知道流浪多少天,当木兰和她父亲在老家破房子找到爷爷时,只记得爷爷当时还在吃包子,我想爷爷肯定饿坏了!

又一阵哽咽,虽然爷爷老年痴呆症,但他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女。说实话看到这段时,我特别想我的爷爷,过年之前回去也没在家待几天,更谈不上孝敬爷爷了!如今爷爷年龄越来越大!总是见一面少一面,想想都觉得好惭愧!第三是木兰爸爸的眼睛彻底瞎了什么也看不见,一样的情节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不想耽误女儿工作上的前程,所以带着年迈的爷爷准备最后看一眼长城,然后回老家找个地方躲起来!

看完长城返回的途中迷路了,两个老人一个眼睛瞎了,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们在拼命生存,因为他们坚信木兰肯定会去找他们!也一定会找到他们,看到爷爷和父亲一直在喊救命的时候,我的心好痛啊!与此同时看到了很多有爱心的好人帮忙一起搜救,这也说明还是好人多。

结局是美好的,一大家人最终都在一起了,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当然影片中还有人见人恨的田咪!和胆小懦弱的余淼,也有让很多人都同情的亚芝阿姨,也包括非常能做作的方奶奶和她的两个孝顺女儿。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都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或许因为年龄的问题我很喜欢看,也一直被带动着,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真实。尽管有些凄惨,尽管有些惨不忍睹,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希望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你能给老人带去一丝温暖!

电影《老无所依》观后感


我们该如何存在

——电影《老无所依》观后感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一(3)班 陈千隆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生命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 ——题记

当电影戛然而止时,我心中的那块巨石才算落了地。然而,正是这突然甚至有些突兀的结束,才让结局变得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巴尔的摩,老牛仔Moss在猎杀羚羊时发现几具尸体,几包海洛因和200万现金。Moss决定将毒品和现金占为己有,想以此改变自己的生活,谁知却遭到冷血杀手Chigurh的跟踪和追杀,陷入了逃亡的险境。同时,当地治安官Bell也在对一连串的杀人事件进行调查,并努力保护Moss的安全。但是,让Bell感到无力绝望的是,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追踪到冷血杀手,Moss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Bell一边缅怀父辈们的光荣岁月,一边深感现实中老无所依的悲哀。就在全剧的高潮时,电影突然结束,结局并没有向世人公布。当电影结束时,我感到有些透不过气。许久之后,我终于缓过气来,有了点小小的领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和Moss一样的梦想,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Moss的做法却是那样的愚蠢。为了那200万粪土般的钱币,他出生入死,甚至赔上家人的性命,与杀手展开殊死搏斗。虽然他获得了那钱财,但又有何用。虽然故事没有结尾,但可以推断出他最终还是被杀手无情的射杀了。Moss为他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打心底同情他,和像他这一类的人。他们被贫穷蒙蔽了双眼,失去了辨别善恶的能力,却毫不知自己已经深陷深渊。这些人就像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压榨百姓,取尽锱铢,知法犯法,越陷越深,最终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

除了Moss,电影中的另外两位亦不是那样可怜吗?杀手Chigurh,他冷血,杀人如麻,他为了钱财,不惜背叛黑帮,他没有任何的情感,他的眼中只有金钱。为了追杀Moss,他差不多杀死了五十个人,包括Moss的妻子和丈母娘。讽刺的事,他身为一个职业杀手,却也会讨厌鞋底粘上血迹,每次犯案后,他都非常淡定的检查鞋底。在我眼中,他无疑是一个禽兽,他没有情感,没有朋友,没有一切。他只有手中的武器和眼中的钱。他就是社会中那些为了犯罪而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他们为了钱财,不惜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最终还要受到正义的审判。虽然故事没有结尾,但最后黑帮的人派车来撞他的那一幕我还记忆犹新,他虽没有死,但那两条白白的骨头漏了出来。他不能去医院,不能报警,只能默默地逃走,这又是何苦呢?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怜的还是警官Bell.他出身于一个警察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警官,他也不例外。他们家族曾经是风靡一时的,但如今,物是人非。以前,他的祖父办案没用过枪,他的父亲办案只用过几次枪,然而到他这一代时,则要天天与枪打交道。从前,他年轻的时候,破案无数,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狡猾,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然而多年以后,新一代的犯罪分子,为了钱,为了满足心中的贪念,让颇有经验的Bell也无可奈何。在案件还没结束时他就退休了,他怕,怕的不是罪犯对他的杀戮,而是在这样一个为金钱而活的社会中,他将何去何从。他意识到,他在这社会上,不是风光的警官,而只是一个老无所依的老人。可悲,可悲。

身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更怕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这部电影很好的讽刺的当今社会的庸俗。连Bell这样的警官也深感无力。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之所以与其他的动物不同,是因为我们人类具有智慧,以及与动物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更注重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

愿世间多些真情实感,少些虚情假意。

老无所依影评


老无所依影评(一)

《老无所依》犹如表面波澜不惊,底层却暗流涌动的湖水。其介于直白现实与电影想象力的之间残酷,有着令人沉默的力量。

这部影片围绕着一箱钱,两种处世法则,三个男人展开。故事讲述了退伍军人摩斯,打猎时误入两帮火拼人员的现场,取走了一箱200万美元的意外之财。于是,残忍变态杀手奇古开始对其展开追杀,而老警官汤姆则紧随其后侦破救赎,三个人串起这个故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摩斯逃亡与奇古追击的过程。这也是整部影片最出彩,和最为令人近乎窒息的部分。

科恩兄弟的独特影像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对比其他的作品,西部在这部影片里失掉了美式侠客——即所谓“牛仔”的狭义风范,与李安一样西部变得令人不再熟悉。开篇,科恩兄弟镜头下的西部很美,西部的广袤戈壁似乎不动声色的观察这一切,人类的厮杀相比之下带有着侵略性的破坏感。

《老无所依》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122分钟过后。被震惊的人们开始赞美这部将西部展现得如此“狂野”的影片。暴力之王与风格之王的赞美之词将影片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影片却因何而优秀呢?

细细品味,所谓优秀的元素不外乎由几部分组成。首先,这部影片的故事表面上着重讲述了一个杀手的传奇,毫无疑问,贾维尔?巴登扮演的杀手奇古是这部影片中最令人侧目的角色。这个人物有着一副看似滑稽呆滞的扮相,却有着无法回避的冷。影片中,为了渲染其性格,让人物立体起来。科恩兄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侧面烘托。开篇十分钟内,两度出手杀手。开篇警车内的人物面部阴影处理,以及逼近警官时转为动态的突然都历历在目。且在对路边人发问之前,对其一直没有给出正面描写,所以,当三次气瓶特写为杀戮提供武器来历,人物的内外条件已经成型之后,第一个正面机位的人物特写镜头出现了。画面上,似笑非笑,牛眼圆睁的他令人不寒而栗。

所以说,这个人物的出场铺垫是极其成功的,有了这一惊悚感极其强烈的开篇,接下来的情节里,与其对抗的摩斯之强韧和老警官汤姆的无奈才可以有所展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个在80年代就已经无以复加猖狂的杀手极其血腥,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观点里的所谓变态杀手,其对待无辜者的态度由于自身原则变得极富思考性,奇古在影片里杀死了13 个有名有姓的人以及过路者。在这些过程里,他所谓的原则有两种:一在结尾杀死摩斯妻子时候得以展现,是所谓跟摩斯在其生前的打赌必须实现,也就是说他貌似不是盲目杀人。二,他在杀戮的同时不信奉所有的世俗规则,在与老板派来的威尔斯在旅馆谈话一段时,他就曾经明确的表示过:当规则至你于死地,规则就不再有用。所以说,由此可见,这个人物只信奉自己的规则,尽管他的规则实际上错误到为所有世间通行的道德所不齿。再加上那段与杂货店老板近乎不留情面的对话,不仅给出了人们不要跟陌生人搭讪的忠告,且将硬币这一影片中的关键道具再次引出。结尾言明,他自己甚至都是抛硬币后,由正反面决定去追杀摩斯的妻子。因此说,他只是一个在自己封闭的观念里有原则,实则毁灭了所有世间道德的疯子。所有为其证明的开脱不了其本身的矛盾性且不确定性的现实。

奇古是矛盾的,它介于现实的法则与自我的构想之间不能跳出。称其荒谬,他的理论使他看上去运转正常,每个环节丝丝入扣,茂盛得近乎欣欣向荣。但如果因为此便说其正确,却为世俗不容。他的矛盾性来自这种没有“正常寄养”的生命,却可以“反自然法则”生长的畸形悲哀。

于是,在他的面前,牛仔很忙的摩斯和老当益壮的警长汤姆没有任何取胜的余地。摩斯信奉自身强悍的对抗。但是逃亡之路上的一切,已经证明了再强悍的猎物亦无法躲避众多猛兽的追击的客观法则。在幕后老板给了墨西哥帮追踪器后,摩斯的死就已成定局。不论是墨西哥帮奇古或者威尔斯,所有人都有杀戮他的本钱和可能。但是摩斯的聪明在屡屡创造生的机会,其凭借着超群动手能力DIY着一切,对装备的频频改造和将钱箱藏匿于通风道的方法,以及换房的手段都显得高出追踪者一筹。所以,当拒绝了“啤酒”的他死亡时,人们才会显得较为惊讶。这种突然的效果才会更加有效。而汤姆作为警官,通过其之前的自白便可知其职业的赫赫经历,在第一次到两帮人现场时,其迅速得出的弹壳结论,并在对摩斯家随后搜查时的观察(门锁以及冰牛奶)各种细节,显示了其丰富的面对罪案的经验。

可是他们都失败了。

这部影片可以简单的归结如下:一个遵循自我法则挑战社会法则的人,毁灭了民间和官方的双重力量。前者是普通人的求死抵抗,后者是代表正义的法律惩罚。

为什么?前文已经说过,奇古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其法则决定了他无法生存,但事实上,他却存活到最后,也胜利到最后。

所以说,问题只出现在大环境这里:这块生长不正常植物的土壤出现了问题。这个社会已经开始慢慢的瓦解旧友的道德尺度。很多东西在慢慢的消失。犹如老人一般,无声无息。

因此,在老警官的对话中可知,德州的青年人正在染发鼻环面目全非,敬语尊称荡然无存;在人们的遭遇可知,不论是老去的警官,老去的警官父亲,被提及的被虐待的老人的无所依;在第一场(另一场是奇古向孩子)摩斯向年轻人买衣服,对方处处谈钱,不提及伤势的对话可知。这个社会已经开始病态。

所以说,影片的主题不是一场对于杀手的褒扬或者鞭笞过程,也不是简单的西部追杀猎奇,更不是警匪套路式的惊心动魄。它讲述了影片中这个时代的病态所在。

这种你想象不到,不愿承认的病态就这样不动声色的潜藏着。它在现实之上。俯瞰现实的种种正在发生的荒谬。它在电影的夸张之下,保有着有些过分却尚可的尺度。

接下来,这部影片的优秀得益于科恩兄弟无所不在的独特风格。影片里的一大亮点便是镜头语言的频繁使用,这对写实风格的影片而言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偏重写实不单单需要晃动的镜头和口语化的处理。当然,替代四平八稳镜头的晃动也曾在开篇摩斯被车辆追击时出现过。写实的成功更在于镜头语言的得体运用,这种处理可以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少对白和台词。这样的话,隔离空间的谈话只会昙花一现作为点缀。且在结尾时,便可以通过汤姆长时间的对话加独白点名题旨,因为这种长篇幅的说使得观者感受到了不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科恩兄弟已经开始将镜头语言等同于对白的分量进行同等级别的对待,比如在摩斯第二次返回枪战地点时暗夜里出现的车辆远景。还是5次出现的坏掉的、与杀手同行的门锁(最后一次让门外的警官得到了杀手在屋内的确认)。抑或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情节:不论是摩斯开篇狩猎时,浓密降至的乌云。还是奇古驱车路过时,面对飞鸟近在咫尺的失手,都预示了接下来的人物结果的命运。这样的处理让人们在看之余可以很好的思索,为了看懂,你要么把头脑快进,要么把电影暂停,去跟上影片的节奏。

所以说,看,只有看。科恩兄弟想让人们去看。影片里的暗夜追杀,完全没有任何的配乐。声效被放大,细节出真实。

由于影片的大量镜头语言使用。才出现了几多被人们反复热议的情节。科恩兄弟在这一点上很巧妙的逼近了成功,他们犹如面对应用题初次上手的新人,不给出正确答案,却要求每一个参与的人反复计算般狡猾。这种不讲情面的故布疑阵与影片介于夸张与现实的“模糊风格”相得益彰,显得几乎巧合般的天造地设。因此,杀手手中断送的13人命里分布如下,开篇警察、路边人、两个手下、老板、威尔斯、三个墨西哥人是9个被直接描述的杀戮对象。旅馆之内的2 人(柜台职员和隔壁退伍军官)出现在汤姆与老人的对话里,运鸡鸭的人出现在一个奇古清理车辆的镜头里(已死),再加上最后摩斯的妻子的死是侧面描写。称摩斯妻子简死亡是由于奇古出门低头观看的鞋底的镜头。由他在杀最后一个墨西哥人时档上浴帘,杀死威尔斯之后抬脚躲避这些细节,可知他厌倦鲜血,因此摩斯的妻子已死。而另一个巨大的疑团来自墨西哥人杀死摩斯的枪战前后。墨西哥的提箱子“绅士”通过与摩斯妻子简的母亲对话得知摩斯所在地。啤酒女郎并非追击者诱饵在老警官到来时已死(水中尸体、地下弹壳)。这一切,暂时都与奇古无关。

所以说,最后的疑团摩斯被杀后,那笔钱的归属。地上的硬币和开启的通风口验证了奇古曾经检查过,老警官汤姆表面上看一无所获。至于墨西哥人,仓皇的逃窜和并不知晓通风口的秘密注定了他们只是过客,最后,奇古出现在简面前的盘问证明了他自己同样没有找到钱。钱在哪里?导演玩了一个最大的悬念。

就是这样,科恩兄弟通过这几点做到了成功:通过贾维尔?巴登塑造完美的杀手形象,且毫不避讳的使用暴力:开篇的地面痕迹,爆头场景,疗伤过程都无比血腥。再加上大量镜头语言的使用,配以掌控得极佳的叙事节奏,让突如其来的遭遇显得令人无比惊讶。于是整部影片变得闷中尚有惊喜。强悍到无以复加。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这一类型电影所共有的弊端,这种受众狭窄的题材和电影手法高明欠缺娱乐性的处理方式,令很多被快餐文化侵蚀或者对杀戮题材不感兴趣的观者敬而远之,科恩兄弟残忍的给出没有大结局的答案,不想令所有观者满意。

毕竟没有人愿意,对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光环仰慕已久后,看到的却是一个顶着蘑菇头的变态大叔在寂静夜里绽放出令人战栗的笑容。

所以说,当面对奥斯卡小金人的光泽时,《老无所依》便赢得毫无悬念了。看看它的竞争对手们:《血色黑金》的故事讲述了资源的争夺,近年来,同等题材的佳作《血钻》没有收获便可知一二,而一样近乎“伪献媚”的老马作品《飞行家》的失落,更是最好的印证。《朱诺》请参考《阳光小美女》,这类小众其最好的归宿是最佳原创剧本,比如《迷失东京》。而《迈克尔?克莱顿》这种题材,对比类似前作当年入围最佳影片由帕西诺和拉塞尔?克罗联手的《惊爆内幕》显然都差了很多。至于《赎罪》,没有入围最佳导演的事实是最大的硬伤,这部影片像一个掐头去尾的折子戏,依托优秀文学作品,高明在无数技术亮点之上,但是那个惊世骇俗的长镜头造就这部影片的同时,也毁了这部影片。

所以说,《老无所依》纵然强大,但其对手的不堪一击近乎不费吹灰之力般的令其顺利登顶。在没有商业巨鳄横扫,大师出手转型,黑马异军突起的年代里,《老无所依》必胜。

科恩兄弟的故事带着对时代一角的深刻描绘,揭示了看似完整却令人无处躲避的制度弊端。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一切的罪恶都在被无声的放大。罪恶最终巨大到人们无法承受的极限。这就好似睡意如沉重的铅门压来无法躲闪,密集的子弹从角落射来无法躲避。巨大且沉重的罪恶伴着无言的沉默,在暗夜上演着一幕幕杀戮惊奇。

黑色的影像,沉默的王者。

而西部广袤风光的平静之下,罪恶无处不在。

老无所依影评(二)

初见科恩兄弟,是他们的《巴顿·芬克》,就只是一间小旅馆,透露出的阴森诡谲,却直教人毛骨悚然。再见他们,就是《老无所依》,少了些许光怪陆离的感官扭曲与癫狂的躁动,反是沉着硬朗很多。影片扑面而来的,粗砺的荒野黄沙,充满着男性野蛮的线条。这片土地,必然展开力的较量。冷静的智力,以及矫捷的身手,在这片土地撕开最深的血痕。瞬间咫尺,就是生与死的差别。科恩兄弟,像是在高台上抚琴,够优雅从容,也够血管喷张。

镜头自信,灵动,远中近景的切换完全不留痕迹,全都在营造氛围应该在的位置上。紧张气氛不依赖凌厉的剪辑,反而在缓慢悠长的凝视中中使恐怖氛围冻结。台词也透着足够的智趣。夹带着的故事,稀奇怪诞,充满着讽刺意味。关于老人和狗链,关于死在自家门口的,都令人听之即被吸引。故意的留白,暗藏的一些小细节,满足了观众逻辑推理的智力优越感,譬如杀手警惕足底沾染血迹的小习惯,可以提示莫斯的妻子已经被杀死,譬如莫斯的房东胖女人对他蛮横不让步却安然无恙,可以看出杀手对态度坚定的人保有余地。

影片中,赤裸的血腥暴力,完全没有戏剧性的距离,有着纪录片一样的错觉。在那个地方,杀戮太平常,只是弱肉强食的原始游戏。所以老迈,缺乏了“力”,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抗争的欲望,就无所谓存活。他们本来是维护社会制安的执法者,现在却变得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了作用。我一直在想,“老无所依”这个译名,意义似乎略微狭窄了,很容易引导人联想到“孝”的缺失。毕竟,影片所叹息的是,这片被抛弃的荒莽之地,整个长者建立的秩序都被嗤之以鼻。这里,已经不存在秩序,也不允许怜悯。

杀手,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的形象也足够乖张劲爆。尸体一样的惨白,动作极其简单,声音也是轻柔的,尤其还顶着灵感来自妓院老板的发型,甚是粗俗喜感,但就是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敢靠近,不敢冒犯他一点点。哈维尔·巴登用他近乎面瘫的表演,一双深邃眼睛,让一个冷血杀手的惊悚气质,冰封了所有人的呼吸。就像影片中所说的,第一眼看见他就能知道他是疯的。不得不说,很多戏的张力都在这个变态狂人身上。他不按常理出牌,使他在这片荒莽土地上,像死神一样威严,横行无阻。他其实是无声息就降落在人们头上的厄运。

“你没有必要杀我”,很多人都这样对他说。在他的逻辑里,这只能显得荒谬可笑,在变态狂人的眼里,世上的几乎所有都没有意义,阻碍了他走路就是消失的理由。如果很无辜地到了他手里,有必要或没有必要,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个概率问题。所以,当那个女人几乎可以说是惊人的勇气地违逆他的指令,指出她的命不在这一枚小小的硬币那里,只在他手里。他这个近乎企图将责任推给上帝的选择,减少对自己凶残的指责,也是多么可笑,没有一点意义。

特别佩服导演叙事的张力,硬是将彷徨迷惘的深意包裹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折腾得与沉闷没有半点关系。追杀的节奏也足够令神经抖颤,时不时还调戏观众一下。所谓黑色幽默,就是你永远不会等到你所想的,不然,怎么能让你因为无端被调戏了一把而黑面呢?这个诡谲跌宕的故事,每一个偶然性都可以让这个故事改变模样。这条曲折幽暗的小路,科恩兄弟走得很怡然。

当故事走到我们自认为熟悉的老套领域的时候,就恍惚看见了导演不屑的冷笑,“小样儿,敢低估哥俩的智商。” 于是,影片在本应该是猎物与猎手的巅峰火拼的高潮时刻,冷笑一声,默默地黑屏了!想必这时你还在紧张地等待猎物反弹一击,或是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对峙,以及冷血杀手的火爆角逐。只可惜,你的热血澎湃的等待只能全部落空了,影片仅仅一个尸横满地的画面,就草草地敷衍了一切。这就结束了?简直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可是你咬牙原谅了这几乎是嘲弄的缺席之后,车祸突如其来,你又想着也许影片意在冥冥之中那神秘的惩戒力量,结果那缓缓爬出的身影再次让理解落败。最后的最后,故事的三个主角都以不同方式离开了,没有给出任何交待地,让这场罪恶烟消云散了。这不知所谓的结尾,是因为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信仰彻底崩塌。就是这样,很多人愤怒了,尽管之前一直很享受一路上的惊险悬疑。但是意义呢?影片丢失了。他们不知道,丢失了意义正是《老无所依》的意义。

因为科恩兄弟想给的绝不是一个地摊小说式的追杀故事。影片对人性的失望,关于“惩恶扬善”愿景的落空,已经近乎于绝望。我们只看到邪恶不需要理由,像割一棵草一样,就要走了一个人的命。人性的贪婪,利益熏心,都可以从沿途遇见的青年和孩子的表现窥见,而且影片的狡诈就在于,几乎是在我们产生了片刻的美好幻觉的同时,转瞬间就只能痛心疾首。导演的失落与冷僻,都躲藏在了这些看似随意的“一带而过”里面。甚至我认为他们对制度的态度也是暧昧的。既有人性堕落的哀伤,也难免夹杂着挣脱羁绊的狂欢。

且看影片的三个主角,圈住了三种人,在社会的不同位置。猎人,在法则的圈内,但已经游走在边缘上,不受太多邻人的牵绊。因为他折返救人,处理得太过笨拙,混乱自己找上了他。如果他坚持冷漠离去的最初的反应,或许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缠身的狂暴追杀了。他自己被迫地艰难应对着,从没有想过依赖制度内的保护。这就是牛仔黄昏的落寞背影。在放弃孤冷的放逐生涯,静享安稳富足的家庭生活的时候,他就走到了死亡。终究他也不是完全的了无羁绊。

杀手,完全走在规则之外的孤魂,彻底的藐视规则。他要存活,只能依靠自己的魄力。那一段伤口处理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也没有怜悯。粗暴地对待自己,才能同样粗暴地对待世界的所有。可笑的是,当他遵守公路的秩序,按照绿灯通行,反被不守规则的别人撞倒。而同样巧合的是,被追者与追捕者都极其近似地索要过路人的外套,对立的两个人,不同的时空,遭遇类似的场景,也是一种玩笑。

警探,尊重长者,追随着前辈的秩序,怀着景仰的心境学习,对照着试图超越。然而他没有到真正的年迈就辞职退休了,是无奈,是力不从心,是对法则的失望。这也许就是他梦的蕴意:

他梦见丢失了父亲的钱,是因为他放弃了对邪恶宣战,丢失了父亲接捧过来的责任。他梦见他的父亲比他要年轻,意味着他父亲的那个年代有秩序,拥有抗争的力量。而他自己只是在惊异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然后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然而,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追不上父亲拥簇的那如月光皎洁的正义,他放弃了抗争。于是他醒来了,看着这丑恶的世界,混乱一片。

《老无所依》,当我们老了,总是慢那么一步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就这样承认自己的平庸,不再追逐了;就这样躲在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喝着茶,在曾经的辉煌中聊以自慰了呢?

老无所依影评(三)

最开始、杀手以最原始的方式勒死警察(还是在带着手铐的情况下),并按住脑门杀死路客;而莫斯则躲在岩石之后射鹿,未中。捡起弹壳,未留痕迹。对应了警长所说的“现在的人开始远距离射杀公牛的,它们都不知道谁在伤它们”。

杀手:杀伤力~原始、超强;自信力~最高;无比残忍

莫斯:杀伤力~现代,弱;自信力~不高;有善良本性

继续发展,莫斯良心未泯回去送水,但被墨西哥人发现。逃跑过程中,被狗追上。千钧一发,几乎以杀手惯用的方式,最近距离的按着脑门打死狂犬。而同时,杀手却在得到追踪器之后,近距离开枪杀死两人。

杀手:杀伤力~强。但跟踪器介入,原始性退化;自信力~依然很强

莫斯:杀伤力~大幅增加;自信力~增加;善良本性下降,残忍狡诈增强

杀手在莫斯的旅馆里招摇的留下喝牛奶的痕迹,与莫斯的最开始收起弹头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两个电视的反射镜头,表现这时的杀手,在某些方面,还保与警长保持一致。杀手射乌鸦,是其在荒漠杀死两同党起了贪财之心之后,杀伤力下降的的隐喻。而杀手对小店老板起杀心,也有新的解读。因为他认为这个“为了丈人的钱才落户此地”,丧失了传统价值观。但却给了他一个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至于,不杀拒不提供信息的莫斯房东太太,则仅仅因为她是女性—一种类似于传统西部悍匪的思维模式。接着,第一次汽车旅馆遭遇战爆发。此时:

杀手:杀伤力~强。自信力~因失手让莫斯溜掉,而开始下降

莫斯:杀伤力~保持;自信力~躲过一劫而增加;善良本性下降,

第二次汽车旅馆相遇。注意,这是两人性格变化的交叉点。当跟踪器被发现后,莫斯坐在床上,并非是他愚蠢。而是他信心爆棚,自以为发现跟踪器便占得先机,等着以最潇洒的方式打败对手(此时他也倒更像是杀手)。而此时的杀手,反而却已经从第一次失手中吸取教训,他先关了灯,不过,还是选择冲开把守的传统方式。结果,莫斯吃了亏。紧接着,跳窗后,莫斯开始回归擅长的埋伏耍诈(照应开头射鹿) ,算计了直挺挺的跟在后面的杀手。但由于此时的莫斯已经信心大增,所以没有完全失手,而是射伤杀手。

杀手:杀伤力~减弱。自信力~二次失手且负伤,大幅下降;

莫斯:杀伤力~提升;自信力~短暂受挫后大幅上扬;善良本性继续下降

杀手去了药店。注意他这时已经不用明火执仗的正门闯入了(当然也和腿伤有关),而是通过汽车爆炸转移注意力。接着,大家看他如何和威尔斯见面的?没有闯入,而是等在大堂角落里,从背后胁迫后者进屋并杀了他。他进一步像警长所说的“公牛被射,却不知道谁开枪”的方向发展。而莫斯则由于两次获胜,信心大增。拒绝了对方以其妻为条件的谈判。

杀手:杀伤力~进一步减弱。自信力~继续下降;

莫斯:杀伤力~维持;自信力~继续上扬;善良本性大幅下降,从最初的深夜送水,发展到不顾其妻死活。

莫斯,马上为他这种善良本性的沦丧而遭到报应。报应方式就是:已经可以不顾的妻子的母亲,无意间将地址透露给墨西哥人!哈哈,太黑色了。而杀手则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不仅是彻头彻尾的渔翁得利者,而且已经没有勇气像影片开始那样,单对单地杀死警长,而是选择跳窗逃走。注意:警长在闯入之前,虽有片刻犹豫,依然还是捍卫了传统,在明知对方可能埋伏的情况下,“愚蠢”地推门进去。

最终,当杀手要消灭的目标,既不是持枪的强悍的墨西哥人和莫斯、也不是毫无准备的威尔斯,而仅仅是一个女人时,他却选择了先藏匿于屋内。注意,对此时的杀手而言,目标是否是女人已经不重要了。尊重女性的传统价值观已彻底崩溃。杀人之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杀手,被突然拐出来的骑单车的小孩吓了一跳,以至于没有发现侧面的来车……

三个主角。代表邪恶的杀手身上唯一“可贵”的传统品质,因贪欲和不断被算计,而丧失殆尽。同时,平民百姓出身的莫斯,虽然在同对手凶残绞杀中获得失去已久的信心和勇气,但也因贪欲,发大了其固有的现代人的狡诈同时,也彻底丢失了更加宝贵的善良本性。在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形同陌路的两种人最终一起走向了人性的毁灭。而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老警长却无能为力。如今这个社会,已无他所代表的那种传统价值理念的容身之地——即,所谓“老无所依”。

观《老无所依》有感


《老无所依》观后感

两天的时间,一堆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整部影片,唯一一个一直没变的问题,这样一部有名的大片,内涵到底是什么?导演到底要表述什么?总不会是宣传无序和暴力吧。尤其是影片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随着莫斯的死亡,一直把莫斯作为男主,故事的导向和结局开始出现意想不到。

最后片尾出现剧终字样的时候,忽然深刻的意识到,我真的没有看懂,或者说没看那么懂。

我们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观看是,好人最终获得了胜利,邪不胜正,夫妻家庭大团圆。但是这些在《老无所依》里都看不到,杀手虽然出了车祸,但最终还是得到了钱而逍遥法外。这些到底是如何和《No country for old man》(老无所依)挂靠在一起呢?

很多疑问和感慨在看完之后,浮上心头。不管怎样,能引起观者共鸣或是质疑的作品好过看完以后什么都记不起的作品;如果能让观者深思和反思,以及探究就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我带着这些疑问和感悟:

1.莫斯为什么深夜送水,车里的墨西哥人缺的不是水而是枪伤流血后的治疗

2.莫斯居然在三分之二处死掉,不是被杀手杀掉。

3.杀手最后得到了金钱,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观看经验,不是恶有恶报。

4.杀手虽然冷血,却有原则。雇主违反了规则也一样被干掉。

5.警长到达莫斯死的房间,这时候杀手还隐匿在屋里,但是最后是怎么跑掉的?

6.杀手杀掉了莫斯的妻子。

7.警长讲到牛仔杀牛的寓意代表什么?

8.人性的本质在莫斯的身上体现出来,善良,贪欲,在外界的刺激下,由懦弱便强大,杀手不会骗人,他告诉莫斯的妻子,其

实莫斯放弃了用钱来交易妻子的生命,并且在拿她做诱饵。

9.如此强大的杀手也会出现交通意外。而且会作为影片的结尾。

10.钱让人性从善良变贪婪,结尾的小男孩看见杀手受伤,能够主动询问并且把衬衫送给杀手,却因为得到杀手给的酬劳,两个

朋友出现争执。人性在金钱面前多么脆弱。

影片本身是非常美式的,浓重的南部口音和美式俚语,巨大的文化差异也是让人难以体会的一个方面。查找了几篇观后感后,体验和体会才被点燃。大师的手笔还真不是泛泛之辈能够泛泛理解。

在人性深化的基础上,电影正如它的名字喻示的那样,试图展示出美国社会的恐慌感。不仅是对金钱的贪欲会引发犯罪,影片在细节处揭示的是犯罪无所不在。牛仔的个人反抗是无效的,虽然强硬,最后还是死于枪战;从警察的口中,我们感受到各种暴力罪行比比皆是,虽然不乏睿智和经验,警探仍然对这些罪案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无奈退休);杀手肆无忌惮的杀戮让我们惊恐,然而即使是如此心狠手辣如此有原则的杀手,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车祸意外所伤害!没有谁有办法逃脱,《老无所依》,这个社会还真是不适合居住。

我们总是本能的不喜欢黑色或是灰色调,本能的拒绝看到或是听到一些残酷和冰冷的东西,但是残酷和冰冷往往代表着现实,剥离了人们假象的或是伪善的道德外衣之后,赤裸裸的在那里刺激着我们。这个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世界,我们该做怎么样的深思和反思?

《老男孩》观后感


《老男孩》观后感:曾经志在四方,如今别来有恙.寒假作文
每一曲青葱的忆歌里,都有年少遗憾的旋律。只因为在乎而胆怯,只因为胆怯而错失,只因为错失而遗憾
似乎你我间,过往的欢声笑语,枯寒的冬日里球场上的嬉戏,一起在雪夜里围巾的温暖,都随着我们各奔前程的身影渐行渐远渐无书。无论南国的秋思,北地的冰语,都无法挽留那逐渐淡化在你我心头的笑语欢声。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人去人往多少错过,梦想的依旧遥不可及,是否只因当年的种种踟蹰?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转眼多少悲欢离合,任岁月风干,而我依旧有梦想。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如今别来有恙,昨日的你我早已不知去向,哪里才有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安详?
要做南飞的雁,高高翱翔,复苏那曾经的梦想。
我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泪流满面。
但是从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最后呆坐在电脑前。
我不知道身为一个名为90后的我是不是不足以评论这部弥足珍贵的影片。
想想,你曾经最爱,也曾经在雨中向你回头的女孩,现在
而你却顺着人群渐行渐远。
关于青春,梦想这些东西总是有太多东西可以寄托。
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首歌,一句歌词。
一群穿校服的孩子,一个青涩乖巧的少女。
你会想起什么么?
回想咱们的人生轨迹。
按照常理的上学,读书,混日子,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终其一生
你知道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一定要是这个样子吗?
记得有人说的一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
人有几种层次的悲哀,
第一种是,人在被教育的同时就在一直迷失着。
你坚信着你从小所受的教育。
但是你从来不知道你所坚信的东西是什么。
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去坚信他。
屈服于这样的生活,深信这是理所应当的。
第二种是,如果你了解自己被什么社会形态所教育。
但是你不得不屈服他,
愤慨,但是无法改变。
第三种是,你深知自己的人生轨迹
目标明确,向命运挑战。
从前强迫自己接受的没有办法,
但是以后的人生自己会去努力争取。
而不是平庸乏味的终了一生
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勇于向命运挑战,
也不是能挑战的了的。
当年你爆头欺负的小痞子,
日后成为香车美女的拥有者,
车里坐着的是你年轻时深爱的女孩,
即使她曾在雨中对你回头,
但是最后仍还是连相望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小时候你们喜欢的偶像MichaelJackson,
现实的摧垮,命运的捉弄,信仰的丢失,
你还记得你为他跳的舞么?
你们的偶像他还在么?
当你们在不同的地方得知MichaelJackson死讯的时候,
你们唤醒了从前的梦想,
你身边的妻不是当年那个玲珑少女,
变成了柴米油盐的发福主妇。
在她鼾声四起的深夜,
是谁起身跳起了曾经在聚光灯下灭掉的舞步。
曾经怀揣着梦想的热血岁月,
好像一个沉睡了多年的孩子,
他睡醒了,告诉你,其实一切都不晚。
筷子,你们站上了崭新的舞台,
你们从一群为爱纠结的毛头小子,
变成了面光发油的中年大叔。
你们跳着年轻的舞步,
在哼着不灭的旋律。
又是谁在电视前擦掉了麻木的眼泪,
当你心爱的女孩第一次在操场上看到你的舞步,
你没有注意到一个推着垃圾车的人闪烁着嫉恨的目光。
当你们第一次站在联欢舞台众人欢呼的时候,
一个人在后台剪断了你们的灯光电缆。
当你心爱的女孩走过你身边时,你的嚣张跋扈,
让那个看似弱者的男人记恨了终生。
在这个看似公平的娱乐舞台上,
你们的命运就被一个你们最熟知的制片人抹杀了。
你们让很多人找回了青春回忆,
你们没有让梦想就此沉淀,他们发出了灰蒙蒙的光亮。
你们回到了从前平凡的生活。
那个美丽的姑娘早已嫁为人妇,
你身旁安稳的妻为你抛出了一条美丽的红色绸带,
是不是所谓的人生就必须要在这种无奈错过中度过呢?
我们年少时候的梦想,
有多少你还在坚持,还能去实现呢?
我在电脑屏幕前冷静的看着42分钟的《老男孩》落幕,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雁
别忘了咱们的梦想,
别忘了我们的初衷,
别枉费了那段金子一般的珍贵岁月。
我还想谈一场穿着校服的恋爱,
告诉自己过去的并不遥远,
失去并不永久!

老男孩观后感


《老男孩》观后感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梦想,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环游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题记

清早起来整理以前的稿件,翻出来一篇最最久以前的影评稿,(尼玛我怎么觉得是我最最拿得粗手的了),唉唉唉,写于大一上学期开学初,真是让人怀念。

影片的前半段我会用一个字去概括--“乱”。真的很佩服肖导演,开场能够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将那个年代教室的混乱场景表现的如此之妙。乱的一塌糊涂,乱的淋漓尽致,乱的让人抓狂!总觉得里面有一种充满爆炸感的力量,我想这些都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表现的吧。之后的剧情,也就这么乱哄哄的开场了,混乱的学习,混乱的生活,以及混乱的爱情。前15分钟,围绕一个叫小芳的姑娘,王肖二人为喜欢的人不断磨练各种才艺筹码,后来又因为得不到在乎的人的赏识而冲动地赌气放弃,映像最深的就是在肖大宝站在暴雨里,抱着吉他,扯着嗓子唱着“多少次我回头看看过去的路……” ,而迎面而来的小芳却是满脸麻木,视而不见的走过。暴雨,走廊,姑娘,还有一个抱着吉他狂号的少年……看到网上有讲导演将如此混乱的情节串连在一起,产生了非常喜剧的效果,而我分明看到在混乱的癫狂的背后,藏着的分明是浓厚的悲凉,一种笑着流泪的凄凉,我仿佛看到一个在夕阳下赤膊狂背的中年男人,跑到路的尽头,仰天长啸,泪流满面。这大概是对青春的,最痛的追忆吧。

后半段从回忆转到了现实,节奏似乎变得慢了下来。大概是从肖大宝狼狈的从婚庆现场回家开始的,车载广播里播放的是逐年上涨的CpI,逐年上涨的房价,恒年不变的工资。 逐年上升的升学率,伴随同样上升的失业率。 同样的, 王小帅在那些年里 明白了 要适当装孙子,也要适当装爷爷,就是不爱装自己。 然后有一天,他心中的偶像和标尺也坍塌了,现实的压力也开始咆哮了。 然后有一天,曾经一块折腾的人,开始变得不认识起来了。  然后有一天,还是跟最初那个爱你你却不爱的人走在一起了。 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剪影,虽涉世未深,却感慨颇多。可是有一天,也许当我们学会了默默接受了平凡和麻木,学会了冷眼目睹生活扭曲变形、卑俗不堪的时候,却发现年少时期默默关上的幕布又渐渐拉开了。于是当梦想照进现实,又何必管那个幕布又会在什么时候默默地关起来。

整场电影终于迎来了高潮,那个梦想与现实的主题,开始真正登上银幕。 二人终于决定去参加欢乐男生,非常顺利地 进入了五十强。他们最后的那一曲感动了所有人,但最后,他们仍然止步于五十强。 也许好多人都认为,是包子的恶意阻止,才让他们无法挺进十强。事实的确如此,可是我总以为,包子,仅仅是他们生活中要面临的困难的缩影,没有他的阻挠,难道就能一帆风顺,挺进十强?就算如此,然后呢,他们会怎么样,他们仅仅只是两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啊。面前不知会有多少麻烦,多少潜规则在等着他们呢。我觉得导演是善良的,他给了肖王最好的归宿,他们的表演已经得到了认可,年轻时的梦想终是得以善终。“生活仍然需要继续,梦醒了,就继续努力工作吧”,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全部内容了。

By 何人可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就是一部中老年版的《致青春》

今年真是国产电影的丰收年,年底以来上映的多部电影都获得了很高的口碑,《老炮儿》因为浓郁的"北京味道"和一堆老戏骨的精彩演出,再加上对当下社会"没有规矩"的批判,口碑爆棚。

在这个前提下,我预感这篇观后感又要遭遇谩骂了,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应该是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不爱听的。

口碑这事儿呢,跟电影的受众群体有关。目前有影响力的影评人都是70后和80后,这帮人正好是《老炮儿》的核心受众。再加上冲着吴亦凡和李易峰甚至仅露脸三秒的TFBOYS去的90后甚至00后观众对偶像的溺爱,口碑不爆棚才怪。

先从故事说起吧。《老炮儿》说白了就是一个胡同里的老流氓为了救不争气的儿子,和一帮新时代的小流氓约架的故事。只不过管虎在故事里融入了"提升作品逼格的万能良药"——情怀,看的大伙热血沸腾。

如果以5分为满分,我给这部电影4分。说实话,我也喜爱六爷这样的人物,也希望有闷三儿这样的兄弟和话匣子这样的女人。

但看完之后我没有感动,更多的是心酸:时代不同了,不要再自以为是了。我希望六爷身上那些好的品质被继承下来,但千万别活的像六爷一样,否则你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六爷是个讲规矩的人,但他讲的是"老规矩",是过去的人会自发遵守的行为。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矩,你拿过去的规矩来约束现在的人们,就好比《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老妈拿着前朝皇帝的尚方宝剑来砍当前朝代的官员,这是不合适的。

六爷一直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他觉得事情要一码归一码,老哥们的车被城管没收了,还挨了打,他主动垫钱,非要给老哥们讨一个公道。这是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发生的事,他凭借老规矩,勉强做了主,但这个主也是建立在"先赔钱"的基础上的。

六爷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把岁数了没钱又没权。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六爷自己的价值观,他根本不想要财富和权利。

真的吗?六爷生活里遇到的所有困难,可都是因为财富和权利的极度缺失导致的。如果他拥有其一,儿子也不会被绑,自己也不用挨阿彪那一巴掌,也不用上门求助兄弟还开不了口,也不用为了还钱把房子都抵押给话匣子,更不用面对癌症连医院都住不起。

六爷是一个偶像包袱很重的人,他当惯了"胡同话事人"的角色,即便蹬三轮"一天赚一吨"他也不去做,为了生计干这事,容易掉价。所以他背着这个偶像包袱,那边乐善好施装大哥,回头又找话匣子借钱过日子。

所以我说《老炮儿》是一部中老年人的《致青春》,是一群始终沉浸在过去、没长大孩子想死死地拽住往昔"峥嵘岁月"的尾巴,却一直力不从心。他们不肯接受新的时代,把活在过去当做一种荣耀的象征。

人一上岁数,就容易得一种"对下一辈指手画脚"的毛病。六爷年轻时风光过,当年也应该是很多人的男神,他习惯了当权威,见不得别人不听话不讲规矩。

可问题是,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不讲老规矩,六爷当年自己就是规矩的破坏者。我的上一辈也指责我不懂规矩,看我不顺眼,现在我看比我小的一辈,有时候也觉得他们不懂规矩,胡乱来,可是结果呢?

社会还是一代又一代的往前发展,没有因为那些不懂规矩的年轻人而发生倒退。

我们所强调的"规矩",只是一套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但这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游戏规则,哪怕它再好,也不应该。

对你有利,或者对多数人有利,并不能成为其它人必须遵守的原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规矩,老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使别人也不合适。

要想让别人遵守你的规矩,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有本事制定规矩,让别人不得不遵守。为什么那么嚣张狂妄的阿彪会乖乖的听小飞的话?因为在那个圈子里,小飞是规矩的制定者。

其实不光是北京有六爷这种人,全国每个城市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六爷":他在一个小范围里是绝对的权威,因为多年以来凭借"做人"做出来的影响力,他的话比法律更管用。

六爷做人的方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个"刀"有时候是钱,有时候是暴力,在这两个前提下,他再跟你讲道理。

请注意,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你先讲理,没人会听你的,只有用钱或暴力砸的对方愿意静下来听你唠叨,你才有机会讲理。一动一静,营造出了"六爷是个公道人"的形象。可是在新时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几乎是"多管闲事"的代名词。

《教父2》里,年轻的维托·柯里昂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成了那条街上的教父。后来父老乡亲有什么事都来找他帮忙,一般的小事情,他可以直接和对方讲理来解决,因为大家知道,如果自己不听,柯里昂会用另一种方法让自己接受他的条件。

六爷和维托·柯里昂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一直奋发向上,而六爷不求上进。柯里昂很清楚,要想一直做"话事人",就得一直具备让人听话的能力,所以他开公司,通过各种手段赚钱,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他人也一直按照他的规矩办事。

六爷是个典型的普通人思维,不求大富大贵,只想过平凡的生活,可是矛盾在于:他在平凡的生活里,又想成为主持公道的"话事人",这是他一切痛苦的根源。

胡同里的六爷是个"人物",人人都认识你这号人物,都敬你三分。走出胡同,六爷只是北京这座城市里的两千万分之一,没人在乎你是平头百姓还是天皇老子,你进地铁一样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没人因为你是六爷就给你让座。

我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村里的一把手,谁家有问题都找他去解决。当然了,我外公靠的不是钱和暴力,而是讲道理,他确实能给出一个最合理最公正的解决方案。后来他离开了村子,村里再也没人能够单纯凭借讲道理让众人服气了。

外公讲道理能让人听进去,是因为他平时为人行事做出了表率,但后辈的人知道的道理比他还多,可是大家言行不一,没有公信力。

道理谁都会讲,可是谁愿意无条件遵守呢?除非借助外部因素,法制时代,你总不能靠暴力竖立权威,到最后,村里最有钱的那个人成了话事人,大家愿意听他的话,是因为知道他有能力解决很多问题,这个现象在其他地方应该也一样普遍。

六爷如果想做整座城市的话事人,就应该在财富和权利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并登上金字塔顶端。可是六爷选择了蜗居在胡同里,那他同样就应该接受自己对外面的世界无能为力的现实。用胡同里的规矩去解决城市里的问题,显然是要吃亏的。

时代不一样,城市也不再是不当年的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城市里鱼龙混杂,农民工来了,大学生来了,白领来了,小偷来了,过江龙也来了,财富和权力阶层取代了六爷,成为这座城市的话事人,他们不讲老规矩,因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规矩。

新旧两种规矩发生冲突时,被淘汰的必然是旧规矩。虽然这一点很让人感伤,但感伤阻挡不了时代的车轮从你身上碾压过去。所以铁骨铮铮的闷三儿在修理厂对着六爷痛哭:我操他妈的,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呀。

导演管虎说"他妈的"不算脏话,但加了一个"操"字,必然就是脏话了。一个人愤怒的说脏话,无非是遇到了特别大的问题而自己又没能力痛快解决。闷三儿能打,但有勇无谋,如果不是六爷拦着他,早晚会出事。

以前没受过这个,不代表一辈子都不会受这个。好汉不提当年勇,那些现在活的风生水起的人,谈起往事通常都笑话自己当年幼稚不懂事,只有当下的活的不如意的人,才会沉浸在过去牛逼时光里无法自拔。

老一辈的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怕事。其实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怕事,是没本事的人都怕事。灯罩儿和那一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哥们,哪个不怕事?

怕事是一种求生本能,因为你知道摊上大事之后,自己没能力解决,你要是敢不计后果瞎横,吃不了的都得兜着走,吃过几次教训,人就怕事了。

小飞敬重六爷,也信任他,还说服自己人"只要按照六爷的规矩来,他就不会报警".可结果六爷还是通过一封检举信撂倒了小飞他爹。

诚然,小飞家里的财富有原罪,但小偷偷来的钱有没有原罪?也有。在六爷的老规矩里,只要小偷还回钱包里的证件就算盗亦有道。用他自己的话说:"谁都不容易".

可到了小飞这里,"谁都不容易"变成了"有些事,老百姓该管还得管",举报贪官污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让观众看的爽,也容易过审,多么正确的政治观啊。但这件事对于口口声声盗亦有道、凡事都要按照规矩来的六爷来说,是重重的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影片的最后,六爷跟小飞约在颐和园后的一个野湖干架,那种感觉是"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站在镜子前,笨拙系上军大衣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再穿一身帅气军装",那一天,六爷要赴小飞最后的约。

不知道六爷举着军刀在湖面上小步快跑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当年夕阳下的奔跑,那可是他逝去的青春啊。可惜六爷还没跑到小飞他们面前就倒下了。

其实六爷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老规矩从他寄出检举信的那一刻起已经被打破了,他去赴约,就是赴死,只有死亡才能让自己心安。六爷的死,是道义的沦落。

不知不觉已经絮絮叨叨了三千多字,关于这部电影就聊到这里吧,有不同意见随便喷,我兜得住,但是希望你要喷在点子上,不要乱喷闹笑话。

老兽影评观后感


电影《老兽》是一部由周子阳导演、涂门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故事丰富曲折,画面色彩鲜明,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我还是很难会去想起我爷的,说实话,真的很不熟,逢年过节才会去的,而且他比较高冷还耳背,没什么话讲,也不太敢。

我对他知之甚少,只不过现在通过以前发生的事情来了解这个人。也是啦,我们的爷爷爸爸辈都是需要靠着事情去了解的,因为他们不是在沉默就是在大声说话。

我爷真的蛮癫狂的一个人,永远闲不住,爱好是买摩托车,不是拉风那种,是实用型,好骑着上山打猎。家里的柜子旁边还挂着几张某种小动物的皮毛,具体什么动物我就不说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保护动物。每天中午喝一瓶啤酒,闲的话就打打麻将,抽烟,这样活着,所以一根白头发也没有。

啊,我爷还养了一池塘的鱼,不是观赏的,可以吃的那种,老两口也没什么事,把鱼喂的巨肥,以前还会拿去卖一卖,现在就分给儿女。他是蛮热爱这些的,他生活里的这一切。

我小学吧,或者刚上初中,我四爷不小心砍掉了我爷鱼池边上的两颗果树,我爷真的气到爆炸,到什么程度,他要去跳电视塔,真的,普通楼房看不上。为了两棵树豁出去了。不知道是真的心疼果树,还是这么多年一直憋在心里的气终于找到出口了。

也是从那以后,我奶就一直把一些防治躁郁症的药放在我爷的营养剂瓶子里。

我有5个爷爷,我爷是老大,也就他一个是我太爷原配生的,然后离婚了,太爷带着我爷还有后娶的女人闯关东来了东北。所以我爷同我太爷和其他爷爷的关系是很尴尬的,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对立的。到现在我太爷早就驾鹤西去了,还是这样,逢年过节其他爷爷家都会聚在一起吃饭打牌趁着节日玩得乌烟瘴气,幸好我爷有四个子女,都还算可以,也算孝顺。至少表面上是的。

他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并且执拗地执行着,典型的唯心主义嘛,以自己的处事手法来调整自己的小世界。所以他就喜欢呆在自己的家里,很少来各个儿女家,这样才能完全以自己的手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也许在我看来,他又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但是本心还是好的,在为人的大原则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重男轻女,但是又人人平等。有牺牲精神,却偶尔占小便宜。多矛盾多不可思议,但是这好像是很多父辈特性。人生的大方向上没有错,但是七七八八的小毛病真不少。

当真正讲到风骨的时候,我们却还是远远比不上老一辈的人啊。我们被社会狠狠地打磨过了,已经是软软地好摆布地,他们是梗着脖子地,姿态是不太好看,有时候甚至是不体面地,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跪着,就像老杨被打地时候,一鼻子血也还是,服个屁,奶奶个球的。

我还是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带着墨镜释放着兽性活着的,老的时候。

我写影评真的不成样子,我喜欢由电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有感悟。

梭罗在《瓦尔登湖》开篇就说:如果我对他人的了解有自己的自知之明那么深,那么我就不会聊我自己聊这么多了。我肯定比梭罗肤浅的多,所以我就只能说说肤浅的自己了。

有时会想,只应该有一种现实主义,就是有关贫穷的现实主义。

《老兽》里的世界一度让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真正身处的现实。

所有人都过得很艰辛

老杨,妻子卧病在床,整日混迹麻将馆,过着一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的银行卡里,只余下75块钱。

以偶然形式在片中出现的牧民,因为骆驼生病,行将失去他赖以生存的手段。

老杨妻子突然入院,给这个家庭的子女们出下了一个难题,让他们发愁的,是手术费。

也正是手术费,占据了影片剧情漩涡的中心,围绕着它,夫妻交恶,兄弟阋墙,父子,反目。

似乎没有电影比这部电影更重视钱,然而,我们却不会从片中嗅见丝毫的铜臭味。

缺钱,构成这部电影整个虚构世界的坚实基础。

从缺钱处,接续发展出了全片一个个的冲突和反转

老杨请牧民做洗浴,没钱付账,把电动车押在了洗浴中心。

牧民将骆驼交给老杨代管,转过脸,老杨便将骆驼卖给了屠宰场。

用得来的钱,老杨赎回了他的电动车,还给情妇买了一件红大衣,让她套在内衣外面给他看。

为了应对前来要骆驼的牧民,老杨偷走儿女给妻子准备的手术费,给牧民买了一头奶牛。

愤怒但又无计可施的儿女们绑住老杨,强行要他签了一份协议。

老杨报警,将儿子们告上法庭

这些剧情发展,看上去全都是不得不如此,但同时,它们又总能带给我们足够的惊喜。

而一边做着必然的事,一边又令你意想不到,就构成老杨这个人物的独特性。

的确,不论从谁的角度看,老杨都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从头至尾,他都没有刻意去耍无赖。

作为一个赤贫者,老杨做出的选择,就性质来说,永远是在解燃眉之急。

这是一个没什么选择的人主动在解决一些事情,统统堪谓无奈之举,但又显示出挣扎的活力。

因为习惯于此,他已经丧失长视的能力,因此才会一时冲动,竟要将亲生儿子送入监狱。

从我们的无奈处,催发出我们的惊人处这,便是那一向被人性所遮掩的兽性。

「老兽」指的不是兽的野蛮、残忍,而是兽的狼狈、辛酸。

在影史长河中,老杨以他特有的方式,遥遥呼应着那些同样挣扎着的困顿个体

《偷自行车的人》里的那位父亲,《醉乡民谣》里的勒维恩戴维斯。

在今年的金马影展上,饰演老杨的涂们获得了金马奖影帝。

这可能一部分与影片的属性有关

《老兽》是一部故事服务于人物的影片,其情节的铺设,主要是为了展现老杨这个人物的魅力。

如《出租车司机》,如《阿甘正传》,看罢这些电影,我们记住的首先是影片的人物。

至于说涂们的表演,微妙细腻处自然是把握得还算得当,但很难说他有多么的突出。

如果说他的表演有什么创造性,那就是他同时将个性与共性兼于一身

一是他的粗粝、生猛、为老不尊,二是一个县城老头的乏味平庸。

摘去墨镜,老杨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会被人视若无睹的普通老头。

这,使他不会像罗伯特德尼罗那样大放异彩,但却会令我们觉得更接近日常。

偶尔,他还像一位非职业演员那样表现出一些生涩和对角色的不适应。

实际上,在这部整体还算和谐自然的影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涩和粗暴的地方。

导演周子阳是一个电影新人,《老兽》是他的导演初女作。

可以看得出,这部电影是依循着剧作原理创作出来的,既受其指引,亦受之束缚。

他不止一次在主情节之外插入了一些看似不太必要的冲突,以给人物造成更大的压力。

很多时候,对白显得不太自然、日常,而像是出自一部小说,为刻画人物性格进行了文学的修饰。

也就是说,导演在添加一些情节、编造一些对白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隐藏起他的目的。

正如两个传单发放员对老杨的殴打,是为了造成一种灵魂的黑夜、狼狈的顶峰。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一定就是缺陷。

这些生涩与粗暴,使这部影片具备了一些特点,仿若一些民间故事,带着当地特有的淳朴风味。

为了让影片有个性,导演在这部片里还添加了一些国产写实影片中不太多见的元素。

像洗浴中心的侏儒老板,墙里的乌鸦,路边的白马,以及,荒草树丛中行走的幽灵。

这些元素,未必见得有什么意义,但它们代表着一种自由的精神,能激发我们对电影这一媒介的热情。

《老兽》讲述的是内蒙老炮儿的故事。影片主人公老杨,一个老混蛋,赌博,包养情妇,蛮横,不照顾瘫痪老婆,坑蒙拐骗,吃喝玩乐,完了连老婆做手术救命的钱也偷。这么看来,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老混蛋。

但是呢,老杨身上还有闪光点,帮助牧民朋友买来一头奶牛,让老朋友免于离开牧场,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买奶牛的钱其中一部分就是他偷拿老婆做手术的钱。他也是仗义的。

老杨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不全是一个坏蛋,但也肯定不是一个好人。

剧情的发展走向,还是因为他偷老婆手术费的事。子女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商量着治一治混蛋老爸,一家人在争执过程中,女子把老杨绑起来关在一间杂物室里。老杨报警并告了不孝子女,家庭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场家庭闹剧上演了。

家庭矛盾平息之后,老杨在家照看昏迷不醒的老婆。他最终决定用安眠药结束老婆和自己的生命。全片老两口子从没有对话,唯一一处是老婆住院前打来的电话,老杨正与牧民朋友喝酒就没接听。在结尾处他坐在床头对昏迷中的老婆诉说最终决定。

虽然短短几句话,我们足以知道他是重感情的,他最重要的人就是老婆,从年轻时一路走到现在,共过苦还享受过好日子,他说,我们都不要遭罪了。

再加上他跳公交车,被卖楼发传单的年轻人打,这些都在交待老杨活得刚烈勇猛。他是一头猛兽,只适合在旷野驰骋,不相却被现实这座牢笼困住,他在逼仄压抑中做困兽之斗,注定在爆裂与碰壁中头破血流。

凶猛的老杨还有浪漫柔情的一面,在他卖了朋友的骆驼之后,立马买件红色大衣和牛肉给情妇送去,在情妇试穿衣服的空档,他打开手机放了一首《爱你在心口难开》,然后说还有一件礼物要送,他让情妇闭上眼睛,撸起她的袖口,一道光正好打在她的手腕上,就像一个打磨精致的玉镯一般。他们笑着搂在了一起。尽管是不道德的,或者有逢场作戏之嫌,当男女之情能达到这种情境,就冲着那骨子里的浪漫劲,也算难得了。

其实老杨从一进情妇莉莉家门说话声调便变得圆润温柔起来,虽然还是有我们这的牛吃的是有机草,喝的是矿泉水的满嘴谎言,但他是懂得女人心的,在他破产前大概是情场老手。

影片中出现几处异常情况,像墙中的乌鸦,荒草中的白衣丧尸,很难弄清导演是何用意,除了增加影片的诡异感,超现实现象的出现对影片似乎没什么实际作用。本身属于现实题材电影,只能理解为故弄玄虚了。

影片很流畅,剪辑做得干脆利落,剧情本身故事性不强,剪辑紧凑,不会让观众感觉无聊。个人认为有一处桥段比较牵强,女儿把一万块钱放在母亲的枕头下,才导致让父亲看到顺便把钱偷走的。鉴于父亲有前科,女儿是不想让父亲看到钱的,那么把钱放枕头下是打算第二天让谁来交手术费呢?母亲动不了,看样子话都不能说。现实中也不会那么随意把钱放病人枕头下吧。这算一处槽点。

《老兽》在金马奖上以黑马之姿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著剧本两项大奖。新晋金马影帝涂们在影片中贡献了精湛的表演,老混蛋被他演绎得传神而有气场,是整部片子的灵魂。

《老兽》原名叫作《老混蛋》,当然老混蛋更能传达该片的精髓,由于我们可想而知的原因,它改叫老兽,多少让人不明所以。影片在国内公映时票房惨淡,统共200万。不过,《老兽》作为一部比较优秀的文艺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最后一幕,老杨躺在床上等死的场景。我内心里就一直有一团愤懑的情绪在涌动。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太清楚,但就是难受的想喊喊不出来,直到我用电脑打出来之后才稍微有点释然。这部电影以儿女将老杨跟他老伴儿锁在家里开始,以老杨和老伴儿在绝望中自杀等死结束。全篇充斥着压抑的情绪,阴郁的天空,空旷的城市,冷漠的人情,以及无处不在的那种令人窒息的苍凉感。

这主要是由于片中所在的城市陷入资源价值走低困境造成的。近年来,鄂尔多斯这个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价格大跌,经济从曾经的辉煌一下跌落到谷底,2000年至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率超20%,人均GDp一度超越香港而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当地人也被冠以土豪的代名词。鄂尔多斯富豪一掷千金的新闻屡见不鲜,不管是拍取各地车展顶级豪车,还是在北京、西安等地整栋买楼,甚至这些人在外国也是挥金如土,让国内外大大见识了一下鄂尔多斯人的豪爽大气。那些年这个城市的人大多能跟他们的城市标签一样做到羊煤土气。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之后由于煤炭需求降低,煤价大跌,资金链断裂,进而造成民间集资跟房地产双双崩盘,把这些还没适应土豪身份的鄂尔多斯大款们打回了原形。片中的老杨就是其中之一。在片子里有很多细节都能看出老杨曾经有过一段很是阔绰的生活。例如打麻将、去按摩时别人口称的杨老板,老杨跟卢布森诉苦说的那句好汉不提当年勇,买奶牛时那种游刃有余的砍价手段,将小破电动车愣是骑出大哈雷的气势等等。

刚开始看了一半感觉这个老杨十足是一个老混蛋:置卧病在床的老伴儿于不顾出去打麻将;取钱后因为别人催促了几句就拿可能是出老千的麻将牌支在自动取款机的门上;把朋友托付给他照管的骆驼卖了换钱去取悦按摩女;为堵窟隆偷走给老伴儿做手术的救命钱;把儿子女婿告上法庭,让他们蹲大狱。这些事无论哪一件都能使人恨的牙根儿痒痒。但是越到后边才越发现这个人物塑造的没有那们简单,在之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了老杨的另一面。人性是复杂的,片中的老杨也不例外,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体面,囊中羞涩,但是仍会为了老朋友重逢而慷慨解囊,尽到地主之谊。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老杨想要重新体会一下当年那种豪气的快感,但仍然掩饰不住这个迟暮的老人对于多年不见有恩于自己的老朋友的感激和认同,也只有这个当年卖马帮他救急的兄弟能让他体会到一点现今奢侈无比的人情的温暖,所以这个很懂感恩的人倾尽所有帮助了卢布森度过难关。

他内心也曾有希望,得知老伴儿的手术安排好了之后即使刚被爆打过,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凭这一点,老杨就不能简单的被认定为混蛋。更何况其实真正混蛋的也不是他,而是他那两个女婿。子女们认为老杨不务正业,挥霍本来就不多的钱,可影片里从侧面交代,在原来经济条件好的时候,他们没少受到老杨的帮助:二女婿的工作是老杨帮着找到的,三女儿一家的房子也是老杨花钱资助的。可讽刺的是老杨后来去跟三女儿借钱却被女婿很不客气的赶出了家门,老杨还被三女婿决绝的关门动作碰破了鼻子。影片里老杨总共受过三次伤,有两次都是亲人带给他的。古代的儿子打老子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蹲监下狱甚至砍头的都有,可到了现代仅仅也就是口头上谴责一番,最多不过是半年的拘留。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长年累月瘫痪的人是很熬人的,这需要消耗家属极大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力量。儿女们为了不耽误自己的生活,把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扔给同样年老的老杨,影片里老杨已经照顾老伴儿六七年了,这时候那些自认为孝顺的子女们在哪儿呢?从这里能看得出谁更混蛋了吧。

老杨的内心是骄傲的,秉持着一家之主的威严以及当年自己成功辉煌时带给自己的内心满足,这种感觉不会因为际遇发生改变就马上消失,相反它会因为无法再体会而越发想重新品尝它,哪怕是一次也好,可遗憾的是这个要求他再也无法满足了,因为伴随经济状况的改变,人心也变得不再单纯。他虽然一直在别人和晚辈面前表现的牛气冲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口吻。却不知何时原来那个高高在上的大家长现如今已然失去了亲人们对他的尊重与耐心。这个曾经人人敬仰的富翁家长彻底沦为人人厌憎的老兽!在儿媳口里的那句老不死的就能看出来落魄的老杨现如今在亲人眼里是什么样形象了,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我的叔叔于勒》。很难想象一个在家里处于金字塔顶尖的大家长在面临经济条件崩溃之后,随之而来的多年建立的威严也浑然倒塌,那种境遇跟心里的落差实在不是一个普通人能轻易接受的。

自尊心很强的人总是难以接受侮辱(钢刀易折)。他选择去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内心的绝望也是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儿女的疏远、鄙视和排斥,老伴儿光花钱不见好的病,小情人的离去,以及被他认为的社会最底层的售票员奚落,被售楼员暴打,忘恩负义、道貌岸然的二女婿捆绑他。两面三刀、翻脸无情的三女婿驱赶他,就连最无知懵懂的孙子跟爷爷好的条件都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变形金刚。亲情已然无立足之地。我想无论是哪个老人在面对这样的局面都很难选择不绝望。

现实的困境犹如老杨在按摩房中找到的乌鸦所处的墙内夹层一样,黑暗压抑,无从突破。然而乌鸦能被老杨放飞,但老杨的困境又有谁能帮他解除呢?答案是没有,连他最亲近的儿女都放弃了他。在派出所门外,解除诉讼的儿子女婿出来后,对他选择了无视,就连本来内心还有些许不忍的二女儿也扬长而去。此刻属于老杨的亲情已经荡然无存。车开走了,老杨强忍着泪,也默默地离开了。我想在那一刻老杨的内心彻底绝望了。在失去一切之后,一个骄傲且孤独的老人最终做出的决定就是去自我了断。法院门外的避而不见就是判了老杨死刑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时养儿防老这句话显得是多么的可笑。我想如果影片有延伸,儿女们得知父母双双自杀之后他们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有悔恨,有痛苦,有茫然,亦或是释然。这都不得而知了。

我觉得如果老杨生在美国那种个人意志至上的文化环境中,估计就不会受到那么多人指责,也不会出现无法挽回的结局了。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父母跟儿女的关系相对独立。没有那么多的经济跟情感上的灰色交集。儿女的人生父母不需要对其负责到底,父母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儿女们的影响。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很不切实际的假设而已。中国的儿女其实是很幸福的,父母可以无私的倾尽所有给自己的孩子,对他们无条件的包容,理解。还为他们操持家务,哺育下一代。但是相对的儿女们却很难做到用同样的态度来对自己的父母。人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中国人还是沿用老传统,啃老族,巨婴族们对自己的父母无限索取。自己怎么样都可以,父母一旦有点要求就被认为是为老不尊、老不正经。如果对这一点感觉不服气的,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如果寡居的父母任一方想要继续找个后老伴儿,有多少子女会真正毫不介意的予以大力支持呢?社会对于老人其实并不宽容!其实人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凡是触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总会回归本性,对来犯者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残酷的是这里边也包括生养你的父母。

在子女跟老人的冲突关系中,无论老人有什么先决优势条件,即使道德法律都站在你这边,他都属于弱势的一方。试想如果老杨真把儿子女婿送进监狱蹲上半年,他们的工作跟收入一定会受影响,在本来就不宽裕的情况下无异于雪上加霜。那未来女儿跟儿媳会怎么对待他?人总是善忘的,不管以前老杨无私帮过他们多少,一旦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冲突我觉得他的儿女们一定会跟他彻底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人性的卑鄙大抵如此。以往我们津津乐道的孝子们也是建立在老人没有在儿女们的生活中起反作用的基础上,甚至老人一般都是用倾尽所有财产,精力跟感情才换来儿女们的孝顺,中国的这个意识形态就是不对等的,畸形的。但是却是深入人心,又源远流长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刚看完老兽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本电影或者说这个人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蛮横无理,花天酒地,耍小聪明,但又讲情义。后来又觉得不对,这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对家人刻薄无理,对外又讲情义,讲情义付出的又是家里人的代价,这是一个死爱面子的老混子。但又转念一想,还是不对,是什么使他成为了老兽一般的人物?对小孙子百依百顺的讨好,三妹也说爹娘小时候最疼我,广交好友,吹嘘起自己以前做生意的时候眉飞色舞,子女的工作住房上他曾经也都帮了很多的忙。但是渐渐的,也许老兽失去了他的价值,成为了子女的负担和累赘,常年照顾瘫痪的老婆让他疲惫不堪,甚至没有钱请老友去一次洗浴中心。这么一想又觉得老兽是一个收到不公平待遇的失意者。

就像老兽请老友吃饭,去洗浴中心之后卖了老友托付给他的骆驼,而又偷了老婆的救命钱去帮老友买了梦寐以求的奶牛。这一段真的困惑了我很久,很难去单方面的去解读老兽这个人的行事作风,只让我感觉到了似乎有点像生意人八面玲珑周转资金的感觉。

看过电影的人也一定对片中那个在野地里套了一个白色塑料袋漂浮不定的人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在野地中走走停停,飘忽不定,就连最初身体本身的样子都不断地变化着,艰难的在前行,甚至是爬行。我认为这个人就代表的老兽现在矛盾疲惫的身心,孤独的他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可是他以前的那一套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发生的事情又往往超出他现在的能力范围,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糟糕,爱无处表达,狠无处发泄,甚至连倾诉的对象也只能够是一言不发瘫痪的老婆,老兽从一个能人变成一个普通人,废人,累赘,坏人。到最后,他的死,也足以预见。慢慢思考到这里,我渐渐感觉到老兽的种种反常行为并不是他纯粹的坏造成的,而是可以被理解,可以被解读的存在,只是老兽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也许这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吧。

就像其他观众所说的,这是一部站在外人视角看待老炮的电影,少了英雄迟暮的悲壮,多了荒诞悲苦的现实。

电影老阿姨观后感


这样的一部电影充满了奋斗和温情,革命老一辈扎根在土壤之上,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书写着不平凡的生活,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者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样的一部纪实的片子,真的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来看。在看完电影以后,被电影中革命老一辈的伉俪精神所感染,他们的心中装着党,他们的心中有着国家,但是他们却忘我,始终怀着崇高的感情投身建设。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相信艺术性的还原员不如亲身体验那样的真切。这位叫做龚全珍的老阿姨和她的丈夫开国少将甘祖昌传奇的一生,都在为了党和国家,为了人民群众而奉献自己。直到今日,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两年多,才有幸得知,实在是惭愧。

电影中的龚全珍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好老师,她在1950年的时候参军到了新疆担任了八一小学的老师,这是她事业的开始,从此她的名字边和教育联系在了一起。经组织介绍,她认识了长她18岁的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两人一见如故,结婚了!这位甘祖昌同志也是一位顶顶厉害的人物,为了国家的事业在战争中3次负伤,因而失去了正常工作的能力,但是他也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在选择回乡当农民后,仍然是在当()地奉献自己,为地方修路搭桥,修缮水库沟渠,让当地的人民受益。

当然,我们这位老阿姨的称呼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称呼,为了感谢她的无私付出,为了感谢她的艰苦奋斗。龚全珍同志与甘祖昌同志相濡以沫,共同在坚定的信仰下奉献一生,尤其是龚全珍同志在丈夫死后,继续发扬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这件事情当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一生都勤勤恳恳,乐于助人。她是我国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深深地为他这对夫妻的事迹所感染,这种精神不仅仅在当时,更适用于现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同志不断艰苦奋斗,尽忠职守、乐于奉献!

电影《老男孩》观后感


电影《老男孩》观后感

第一次看《老男孩》正好是高考完后的那个夏天。

那时候,到处是释放自我的男男女女,对于青春感悟寥寥,对于成长参悟甚少。

近日偶然的机会,重新看了《老男孩》,倒是有不少新的认知和体会。

又到了毕业之季,奔走的人来来往往,匆匆忙忙。身边的朋友,有的留在了四川,有的签在了深圳,有的远赴西藏。而我也将要离开,前往南京。我们这代人就像蒲公英,该散落的注定散落,没有执着的根,抓不住大地。

我想青春之于每个人,或是一个年少轻狂的美梦,或心仪姑娘的浅笑,又或许是夕阳下少年比肩的背影。我想,大概就是因为青春这样的多彩,这样的天马行空,才会让人流连忘返。

电影的开始描述了主人公的青年生活,和你我一样,有张狂的美梦,有心仪姑娘的颦笑,有兄弟比肩的背影,有汗有泪有血有肉。而随着主人公成长、成年,生活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与对比,全然为了生计奔波,为了生活埋藏梦想,自我蜷缩成一团,感受着冷暖风雨。这对矛盾将电影推向高潮。电影后面主人公虽重拾梦想参加选秀节目,但是有迫于现实的压力,止步。

这样看来,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青春美梦被现实狠狠击碎的故事。(w w w . f w s i r . c o m)但是从头到尾电影都穿插着主人公努力生活的片段,他们只是在社会的洪流中深埋了自己,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听到自己崇拜的偶像逝世的消息时诧然失措,才会在从一个刁钻客人说“我觉得你们唱的比他好听”时会笑的那么真实,这不就是努力生活的最好证据吗?看到生活美丽的人向来是那些努力生活的人。

这世上,能顶住压力最终达成梦想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梦想任是停留在“想”这个阶段。可是那又怎么样?至少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因为“想”而去“做”,比起那些丢弃了所有,去追求到头来真的一无所有的人要来的好。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人匆匆忙忙来来往往,又有多少人长长久久地驻足。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到底是走了多远,走到了哪里,才会在日后相见时连相识的勇气也都丢失了;而那些长久驻足的人又是因为什么在经过了这花花世界的诱惑与压力后,还能够陪你一起跌宕起伏。

生活自始自终都是这样,你报以微笑它便以礼相待,你施以暴力,它便还以颜色。(范_文_先_生_网)多少人昏昏沉沉,多少人浑浑噩噩,少有那么几个人你可以看见那种发亮的眼神。这些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的人,你们这是要去哪?生活难得真的只剩下活生生的活着吗?

有多少人在垂暮的时候,感叹韶光易逝,那种悲伤我体会不到,也不愿意去穷尽一生换来一声叹息。我喜欢和上了年纪的人交谈,从他们口中我听到的最多的是“认真”二字,那些睿智的长者能道出二字的人,应该都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有时候虽会觉得絮絮叨叨,但是想来他们的人生能够用简单的两个字来表述,这两个字确是能指引人生的金字谶语。

哈维因说: “我们坚持做一件事不是觉得这件事这么做会收到什么效果,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算是刚刚要开出母港准备前往大海,在这漫长的航行中,你如果能够坚信认真对待生活是正确的,并且在别人都质疑你得时候自己还能够坚持对生活的信仰,我相信你迟早会洞悉人生,手中握住生活的智慧。

电影的名字叫做《老男孩》,我觉得是个温暖的名字,“老”是年岁无可抵挡的侵蚀:“男孩”却是在生活的洪荒中坚持着的中流砥柱。

电影老男孩观后感


电影老男孩观后感

梦想总逃不过现实的碾压,青春走不过指尖的岁月。

在一个新的集体里,又重温了一遍《老男孩》,依旧被片尾感动,还记得第一次看是在大学里。那个时候的我们还都是基情待发,斗志昂扬的等待着步入社会,等着进入社会完成那个自己的理想。在学校里的碉堡,到了现实中已成为沙,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已经实现了它。

岁月流失了许多,理想变换了许多。从小学开始写作开始谈梦想,到现在,有些无数次的改变,从最初的理想想当个老师、美术家、作者等等,到现在,只想找个稳或者好的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养老。

现实也是很残酷,在你想着找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你才发现,恨不 定 自己是个官二代,富二代,有个能干的爸。然后即使进入了,也要低三下四,自降门槛。

现在的我仅踏入社会一年多,岁月还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理想已经变更了好多,但是理想的本质还是不变,有钱,不论什么工作,有钱。理想也就被现实扭曲成了金钱。这也就应了歌里的“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

就像在社会工作中,有的人在某一行混的风生水起,有的人在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努力的存活,忘掉最初的那个理想和自我。

其实从小被教育,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了理想而奋斗。多少年,就这样被老师们善意的欺骗到了踏入社会。也感谢老师这些善意的谎言支撑我们走到了社会,让我们有着能欣然面对人生的勇气。 这一路跑来,丢了什么我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了。从孵化场里怀揣着梦想走出来,电视上演变成飞鸟的毕竟是少数,太多的大多数人,还是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蚂蚁。

不过,至少我们还能及时的去调整我们的梦,让它变得可以实现,或者可以努力一把的去实现一小段,用来满足一下那小小的失去的愿望。这种调动,来自于人不愧是最高级的哺乳动物,随时随地的根据情况去定位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人生是一场苦旅,也是一条无尽头的长河,但在这场苦旅中,幸好还有那幸存的理想的存在,在支撑,在指引。不论理想被歪曲的面目全非,还是已经破灭,但会有人去相信去坚持一件事,存活下去,为了生活而生活下去。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老有所依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