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初中课文庄子一则读后感

初中课文庄子一则读后感

论语一则读后感三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论语一则读后感三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二

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它是《论语》的首篇,由16个对话组成。对话中,有判断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诫,也有学习知识的过程。五花八门,彰显了大儒风范!

放眼整本书,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一昧讨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里藏刀,一定没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现代生活中,骗子不就是那个讨好你的人,在你被赞扬得如醉如痴时,给你当头浇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战利品――从你钱包中溜出的钱财,逃之夭夭。留下你一人站在原地,暗自懊悔不已!

经典从来不会褪色,只会越来越鲜艳。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吧!

论语一则读后感篇三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声声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和他弟子的《论语》穿越时空,一直将和谐、宽容、仁慈、孝顺、友爱、学习的声音传递到现在,传递到未来。

在《论语》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事。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这则论语是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大家都看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故事中的小孩欺骗了别人两次,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最后导致了被狼吃了的悲剧。看过了这个故事,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然会犯下大错。我因为没有从故事中吸取教训,就犯错了。

记得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吃好饭,有同学来找我玩,我很高兴,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过了一会,又有同学来找我,说老师叫我订正作业,我连忙把要和同学玩的事情抛到脑后了,连和她说也没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等我做完的时候“叮铃铃”午休的铃声响了,我看见她一脸气愤的样子,肯定是等我了好长时间。下课了,我像她去道歉,她也没理我。我就想:“不理就不理呗,不就是没有和你玩嘛,有必要那么生气吗?”一直到毕业,她都不怎么理我,我很后悔,如果当时我和她说清楚了,就不会这样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


读书,是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书籍虽不一定能使人致富,但一定能使人明理!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课外书籍是一个缓解压力的办法,我们在读了一本书籍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可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那么,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1】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别的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2】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3】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但是孔子的仁爱与教会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动一样,为官者的言行影响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统治者发挥身教作用,引导天下风气向善。“爱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采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进生产,使人民富足。

孔子还非常挑食。

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不合时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我想,现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罢了!

读完《论语》,我不仅对孔子的敬佩更进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种亲近感。孔子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至圣”,他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似乎从书上一跃而下,成为我的一个好朋友。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4】

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

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提议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我应当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教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我,反省的资料不光有这些,也能够有其他资料。比如反省自我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我办的事做到了吗?

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我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我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必须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资料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5】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6】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地位不言而喻。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们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论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7】

日月如梭,时间流逝飞快。天地变了,人也在变,真正亘古不变的是书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历史的《论语》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它却能将人的品性改变。这,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

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文言文,记录的是我国儒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虽内容短小,却很精妙,能够运用极少的文言文表达出精准、明确的内容和显然易见的道理。

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时。猛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出现在我的眼帘。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虽然是爱看书,但是每次阅读下载时都不会认真、仔细地体会到书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购买回来的书籍,我一般都会囫囵吞枣地看完。每一本书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点批注也不做。每当别人谈论起我所读过的书籍时,我却根本插不上话。但是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启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阅读下载的意义。阅读下载,_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阅读下载各种书籍,囫囵吞枣地汲取知识,而是在阅读下载中多去感受这篇文章,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阅读下载不思考,无疑是相当于没有读,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而只思考不阅读下载,更是相当于思想被束缚,不阅读下载,哪里有思考的空间?所以,只有在两者能互相结合的前提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论语》中还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坚持,还没进行到一半就放弃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是靠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涛汹涌的波涛,又何尝不是靠积累每一股细流才汇成的。这不正是用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和经验,最后拥有了实力,那么成功不就自然而来了吗?

阅读下载是快乐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时间读一读《论语》这本富有内涵的名著,感受它独一无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尽善尽美。

论语一则读后感高中【篇8】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首先由读友对这句的背景做简单介绍,孔子去曹适宋遇小人恶势力,身危情险之下说了这句话。在读各家注释的过程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德”字如何理解,孔子为何说这句话的讨论上。郑玄注认为德为圣性,天欲使孔子制作法度。朱子注认为孔子说天赋我如是德,桓魋必不能违天害己。刘宝楠认为德为天所命,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戴望注解释为孔子受天命制作礼乐,将孔子视为素王。康有为注则从上天授予孔子改制换新使命的角度来阐发。

读友们同时针对“德”字是指天佑之德的一种自信还是孔子本身具备的一种圣人之德展开了讨论。赵老师认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代表正义自然不能惧怕邪恶,道是“体”,德是“用”,这里说“天生德于予”而未说是“道”,也体现了孔子作为贤圣对天道的敬畏和对自我认知限度的自觉。王老师阐发到,古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这里的德也可能表达这方面意思。老师们也提到,这里也表达了孔子的一种天命观。从字面意思理解,“德”字是一种圣性。更深层次理解,它是一种天命、使命。

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


从《论语》中认识的是一个诲人不倦、多才多艺的孔子,明知其不可而为之、迂阔率性的孔子,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一)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二)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

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它是《论语》的首篇,由16个对话组成。对话中,有判断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诫,也有学习知识的过程。五花八门,彰显了大儒风范!

放眼整本书,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一昧讨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里藏刀,一定没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现代生活中,骗子不就是那个讨好你的人,在你被赞扬得如醉如痴时,给你当头浇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战利品――从你钱包中溜出的钱财,逃之夭夭。留下你一人站在原地,暗自懊悔不已!

经典从来不会褪色,只会越来越鲜艳。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吧!

(三)论语一则读后感范文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我读了他的《论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孔子诲人不倦、才高八斗的智慧。

这本书的道理非常的多,每一个都让你受益匪浅。比如“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教育我们对小生灵要有仁爱之心。“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告诉我们在任何条件时间下都不能违背仁德。而“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让我们知道了只有顾及眼前,又考虑长远,才能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无止境,要再想再踏上一个台阶,不知要花多少的心血,踏上台阶后,还要为巩固付出代价,否则就会复失,在生活中的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次课外比赛中我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我自以为考得好,回家后样样吹牛,从那以后,我每天骄傲自满,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对于学习总是不够热情,终于在一次比赛中我失利了,让我非常难过。一旁的妈妈对我说:“缘缘,现在知道了吧,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你应该每天积累,每天学习,让自己能上更高的台阶,而不是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开始自以为是了。”我心里非常的惭愧,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对于学习应该目标远大,好学的人是永不满足的,好学的人应该花更多的心血在其中。

《论语》这本书内容丰富,犹如一座复合性富矿,让你时有意外收获,惊喜不已。我们也要慢慢体会,吸取精髓,真正实践起来。

论语第一则读后感


导语:相信很多同学都读了《论语》了,那么期中第一则的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第一则读后感(一)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论语第一则读后感(二)

《论语》是我 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 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

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 而不思考 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 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 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

例如:“自行束?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 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 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 ,老师爱护 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 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 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 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 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 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 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 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 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 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一则读后感500字2020


论语一则读后感500字2020(一)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一则读后感500字2020(二)

在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中,有一门学问代代相传儒学,有一本经典人人皆知《论语》。这两样东西在春秋时期完美结合,铸就了一个直至现在仍在讨论的话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他们的师傅先人孔子的言行,许多名句箴言,直到今天还十分适用,真是一朵奇葩!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学而篇了。它是《论语》的首篇,由16个对话组成。对话中,有判断君子的忠告,也有做人的要求;有交朋友的告诫,也有学习知识的过程。五花八门,彰显了大儒风范!

放眼整本书,我感悟最大的是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一昧讨好你的人,就像豆腐嘴刀子心,笑里藏刀,一定没有多少仁德!我想,在现代生活中,骗子不就是那个讨好你的人,在你被赞扬得如醉如痴时,给你当头浇上一盆冷水,拿上他的战利品――从你钱包中溜出的钱财,逃之夭夭。留下你一人站在原地,暗自懊悔不已!

经典从来不会褪色,只会越来越鲜艳。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吧!


论语一则读后感500字2020(三)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我读了他的《论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孔子诲人不倦、才高八斗的智慧。

这本书的道理非常的多,每一个都让你受益匪浅。比如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教育我们对小生灵要有仁爱之心。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告诉我们在任何条件时间下都不能违背仁德。而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让我们知道了只有顾及眼前,又考虑长远,才能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无止境,要再想再踏上一个台阶,不知要花多少的心血,踏上台阶后,还要为巩固付出代价,否则就会复失,在生活中的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次课外比赛中我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我自以为考得好,回家后样样吹牛,从那以后,我每天骄傲自满,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对于学习总是不够热情,终于在一次比赛中我失利了,让我非常难过。一旁的妈妈对我说:缘缘,现在知道了吧,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你应该每天积累,每天学习,让自己能上更高的台阶,而不是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开始自以为是了。我心里非常的惭愧,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对于学习应该目标远大,好学的人是永不满足的,好学的人应该花更多的心血在其中。

《论语》这本书内容丰富,犹如一座复合性富矿,让你时有意外收获,惊喜不已。我们也要慢慢体会,吸取精髓,真正实践起来。

读后感一则


《士兵跑道》讲了这么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有一个军队举行了一次赛跑,士兵卡尔就是其中一个选手。他身材瘦小,没多久就体力不支,但是他咬牙坚持着。过了一会儿,卡尔跑到一个岔路口,路标上一头标着“军官跑道”,另一头标着“士兵跑道”。卡尔知道军官跑道要比士兵跑道好跑些,可是他没多想毅然选择了士兵跑道,而其他士兵则选择了军官跑道。最后,出人意料,卡尔选择的士兵跑道却极平坦,他轻而易举地跑进了前五名!其他走捷径的人却天黑时也没能跑到目的地!这是一次诚信测试!难道卡尔靠运气获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吗?当然不是。其实,这次赛跑,考验的是士兵的诚信,那些选择军官跑道而投机取巧的人,经历了“长途跋涉”却迟迟不能到达终点!而卡尔选择了诚信,选了不好跑的士兵跑道,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好成绩。再回想生活中的点滴:我在电视上看奥运会110米跨栏比赛时,其中一个美国队员为了取得第一名,用手臂阻拦刘翔而放弃自己的诚信与尊严,最终被请出赛场,取消成绩,为国家抹上了污点。我也明白了诚信是多么重要。鲁迅曾说:“诚信为人之本。”人的一生不可缺少的就是诚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等于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己的信誉!所以,人要做有诚信,讲道德的人。如果为了取胜而投机取巧,放弃了诚信,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人!诚信,是人必备的美好品质。

有关《论语》的每一则读书心得 (合集3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论语》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论语》的每一则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论语》的每一则读书心得【篇一】

于丹所谈的“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自己行为的拓展,也如论语中所讲,一个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足的阳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

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为人正直,坦荡刚正,顶天立地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宽容的朋友,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更容易让我们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偏辟、善柔、便妄三种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他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会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而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往往会让你我付出惨痛的代价。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于丹论语心得》,不正是这样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吗?

有关《论语》的每一则读书心得【篇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老幼皆知,其意思也不用特别解释了。可南怀瑾先生却是这样解释的:做学问,要随时注意“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当你有进步时,能不愉悦吗?你的学问没有人能够理解时,有个难得的知己来看你了,能不高兴吗?做学问的人,也可能一辈子没人能了解你,那也不生气,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这样的解释,比起常人的理解,不知要高出多少层。

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的原因是,原句第一个字“学”不能仅仅当作狭义的“书本学问”理解,而是要从人生修养上讲起才行。也就是说,“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那么,把“学”字的意义理解的这么宽泛,符合孔子的原意吗?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而现在,一条一条分开印,是宋儒们把它圈断的。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又是一整篇大文章。

这倒又是一种新鲜的解读方式。谁都知道,《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既然是语录体,就很让人习惯于把那一条条论述分开来独立理解。这本来也不算错,却容易造成断章取义。把“学”字理解成狭义的“书本学问”,就是断章取义造成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中所说的“学”,不是仅仅文章写得好,也不仅仅是知识渊博,它还包括“做人好做事对”,哪怕一个人是文盲,但只要是会做人做事,就是有“学问”。这是南怀瑾把整部《论语》研究完后,用“整体观”看待《论语》得出的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把“学”字理解成“人生修养”的“学问”的正确性,南怀瑾先生还列举了《论语》中子夏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看到好的人就尊敬他,在家能竭尽全力爱家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放弃私心,对朋友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读过书,也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不仅仅指“书本学问”。

正因为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与众不同,他解读《论语》的著作才命名为《论语别裁》。

他这个“别裁”不仅仅与现代人对《论语》的一般理解不一样,而且特别与宋代以来朱熹学派的儒家学者对《论语》的注解不一样。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儒士们因为是以对“语录体”的理解方式来理解《论语》,结果断章取义,让后人造成了对孔子思想的极大误解。比如宋儒们理解上述子夏的那段话时就出现了偏差。他们把“贤贤易色”理解成“看到好人马上跟他学习,连女色都不能亲近了”。把“色”字的“态度、形色”之意理解成了“女色”,以至于近现代人攻击孔子“违反人性”。他们还把“事君能致其身”的“君”理解成“皇帝”,又让近现代人攻击孔子是“专制思想”,因为《论语》要人为皇帝全力服务嘛。孰不知,“君”在此应泛指为“你尊敬的人”,也即是“朋友同事”或“你答应给人办事的人”。像这样对孔子思想断章取义的理解,还有很多处。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是店员们搞错的`,这要特别修正的。”现在,是到了真正复原孔子的“仁义”思想的本色的时候了。南怀瑾先生独特的“经史相参”、“整体看待”式解读能帮我们吹尽黄沙,淘出真金。

有关《论语》的每一则读书心得【篇三】

这个假期,我读了《论语》,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学习他的优点。发现他们有缺点,就要赶快检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种不足,如果有,马上去改正,这样就会做得更加完美。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令人钦佩。

我们班里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体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乐于助人……他们的优点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也会越来越优秀。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论语一则读后感三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初中课文庄子一则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