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中学《水浒传》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已经被翻拍成一部部的电视剧,相信极大部分人只是看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而没有阅读过书籍,看完四大名著电视剧,再来阅读名著书籍,会有不同的感受。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所以名著里的知识蕴理才会被我们剔取、吸收。那么,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中学《水浒传》读书笔记”,感谢您的参阅。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个个武艺高强。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众多好汉,他们的外号也是众所周知。
这篇小说的故事也是扣人心弦。小说十分生动的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这里有各式各样上梁山的原因:阮氏兄弟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疾恶如仇,好到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武松是在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的;林冲本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有相当美满的家庭,即使已遭迫害,仍然希望委曲求全,但阴险狠毒的高俅父子竟然设计要烧死他,林冲实在忍无可忍,这才**起来……
各路英雄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终于汇成浩浩荡荡的**洪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具有重要意义,从这时起好几处山头的英雄正式合流,宋江上山,梁山从此不仅与地方土豪劣绅为敌,而且与朝廷正面对抗——梁山成了**者人心所向的大山头。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更多的好汉上了梁山,到“英雄排座位次”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梁山形成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乐土,众英雄不管出身如何,“不分贵贱”,亲如一家。
小说的故事情节不但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同样栩栩如生。
鲁智深虽然急躁鲁莽,疾恶如仇,而且主张“救人须救彻”;但他到底当过军官,其实是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后,知道事情闹大了,于是假装发火,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炸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本领高强,在为兄报仇过程中,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干练果断,后来则越发厉害,复起仇来毫不留情,有时不免杀人过多。
但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这给我们很大启发。
首先是集团内部的矛盾,梁山的100多人有很多是被宋用很卑劣的手段骗上山的,徐宁和卢俊义就是代表。这100多人里充斥了各行各业的人,有女人、商人、小偷、艺术家。这些人在战场上是派不上用场的。再有类似与杨志和阮氏兄弟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再如象李逵那种性格的人和类似于柴进的家教森严的社会名流也是很难相处的。以上种种就大大削弱了集团的战斗力。可以说这100多人聚在一起表面上是众志成城,实际上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团队怎么能够胜利呢?
征讨方腊就是物竞天择的最好时候。就在征讨之前,有很多好汉或是意识到了战争的危险性,或是怀疑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而选择了放弃。在征讨过程中,类似于时迁之流没有真正本事的逐渐被淘汰。最后真正做官的也只有宋,卢,李,花四人。
同样是当官,四人的心肠也各不相同,宋是真心想当官,卢是为了恢复身份和地位,李和花则是为了义。
这就是兴衰,小到一个家族,大到一个国家。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一起聚一义到梁山。受朝廷招安,再到战场大破辽国兵,最后把叛党一网打尽,却遭阴险小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这整整一本书。

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两个字,那两个字大家应该猜到了那就是忠和义。

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的帮助。宋江在有一种有一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宁死不屈,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的羞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上,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只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能做到这个?义?字的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一个?义字?,包括了数也数不清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就只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或一个人的信誉或等等什么宝贵的东西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老人孕妇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大勇气,甚至是以命换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感。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正义感、贪生怕死的人。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说《水浒传》_《水浒传》读书笔记700字


《水浒传》中一群人物都称为好汉,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莽夫、强盗。

像鲁智深,首先鲁智深一时愤怒打死了镇关西背上了一条人命,后来到了五台山当和尚,明明寺中主持对他很好,但他还是饮酒作乐,用禅杖打坏了亭子,敲碎了石兽,打了众僧。我觉得那些僧人并没有错,而鲁智深却义正言辞的打骂那些和尚。后来他到了瓦官寺看不出谁好谁坏欺负了僧人,后来去打那两个强盗却被打了回来,也导致了僧人们自杀。他以好汉的名义去打杀,最终毁了一个瓦官寺。难道杀害了这么多人就称得上是好汉吗?虽然它为人们除了点祸害,但造成的祸害更多。

林冲是一个掌管重兵的教头,却也是好汉。他因得罪了高太尉而被刺配,遇到了柴进,款待林冲时说: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的轻意?我想,林冲又不曾做过什么好事,况且又是武将是朝廷上的官员,为何如此敬仰他,照顾他?后来林冲去梁山泊中途时看到一群村夫在茅屋喝酒,村夫自己不够喝就没给他,林冲就把他们都打跑了,自己把酒喝光了。真是没道理。后来到梁山伯又杀了王伦,尽管王伦虽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但毕竟不曾作恶,却说杀就杀了连一条活路也不给留。

梁山泊上的好汉也是以打家劫舍为生。他们的理念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穿衣裳。却没有想到过要劳作。实现他们的理想只有侵州夺府,抢劫府库钱粮,虽然也分一点给老百姓,但他们自己数千人消耗的钱财,不还是要让农民承担吗?这样只能使官吏更加严酷的搜刮老百姓。虽然是劫富济贫,但劫的、杀的商客中也有好人。这不是枉杀无辜吗?

《水浒传》中的所谓英雄,大多不是良善之辈,虽偶尔做出一些善义之举,但大多功不补罪,逃避王法。这些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跟官府叫板。像这样的好汉,我实在不大佩服他们。

相信《中学《水浒传》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