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江南,总是孕育出一些极其秀美的东西。就像杭州的西湖,金箔似的阳光下,荷花欢欢喜喜地开着。花影下,阳光泄泄融融。在这里,一代才女林徽因诞生。
小徽因有秀气的脸庞,优雅的谈吐和活泼的笑声。她有明眸皓齿,清爽的简直像一朵水莲花。因此她从小受人喜爱。16岁,在这个花一样的年纪,她已随父亲漂洋过海,来到欧洲阅尽各种场合,委实是称得上一个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启超早已有意做亲家,没过几年,两个少年风光成婚,还诞下一儿一女,随后她就和丈夫出去游历,探究建筑。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但在此乱世中,她依旧带病工作。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又回到北平。在北平,她完成了很多作品。林徽因是爱着建筑的,在拆毁明清城墙的时候,她扶墙痛哭。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遽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1955年离世。
林徽因是一位多么热爱事业的人,我总是觉得,她爱建筑胜过爱自己。即使是在抗战时期,在李庄简陋破旧的屋子里,依旧认真研究建筑,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梁衡写过一篇文章——《乱世中的美神》,写的是宋朝的李清照。文章中有一段“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李清照和林徽因简直是像极了。李清照在金攻宋的灾难中流亡,但她依旧关心国事,写下《题八咏楼》,这首诗气势磅礴,哪里像一个女子所写。我觉得林徽因亦如此。
她们自小就聪颖且美貌,再加经历重重磨难,磨练出了意志,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加明白自己的心。不知不觉,在乱世中成为了一名佳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
通常我们在读到一部作品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文本,而忽略了对其作者的研究,当然反过来说,忽略了对文本的研究,那么我们不能知道这部作品所包涵的现实意义。说到底,把一部作品以及其作者联系起来去研究,我们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这部作品的的现实意义。
做为一名普通的女性,美丽、才华,可以说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美丽并不单单是指外表,在女性身上美丽更多的是指品质与外表的完美统一。而女性的才华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学习与自我领悟,才华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可以为她的美丽增加必要的内在包装,也可以为她的人生谱写出响亮的乐曲,这是女人的灵魂。
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是我所喜爱的一部经典之作,里面的诗歌就如同她本人一样,细而不腻,柔且不弱。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远赴欧洲到达英国,在英国学习期间,在一位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下,她立志献身于建筑事业,因为父亲的关系,林徽因结识了众多名流,其中包括徐志摩。她的美丽与才华,使徐志摩对她展开了极其热烈的求爱行动,因为林徽因父亲的婉拒,两个人没能走到一起。之后她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为连理,并一同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就读于美术系。可以说,在这里她的才华与美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并不仅仅在于她美丽的容貌或者那些传奇的恋爱故事,而是因为她卓尔不群的才华。
她的诗清澈,单纯,却富于智性之美,包含着深沉的哲思。一洗一般女诗人柔弱纤细的脂粉气,美丽中藏着哀愁,虚无里却又将希望点燃,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大智慧,大领悟。著名批评家李健吾对她的诗赞言不已:“一个女性的细密而慰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摄来了人生的一个短片,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上。”
她擅长绘画和舞台设计,1935年她应曹禺之邀为话剧《财狂》设计布景,时人称赞她的设计“和谐成了一首诗,有铿锵的韵调,有清浊的节奏”。她还是一位建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自欧洲归国后,她与梁思成一道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又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古建筑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建国后她还参加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恐怕“才女”两个字远远无法概括如此多才多艺的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美丽的诗的灵魂所留下的点滴文字,值得后人永远去寻味、去沉思。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在这首诗中,诗人绵绵的细语,将四月天描绘的形象生动,就像一朵青春之花,在阳光和雨露中自然的盛开。这与诗人的美丽与品质相得益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思索。
诗人把对生命的“爱”比做盎然生机的四月天,将无形化为有形,随着诗情的流淌,云烟、细雨、白莲、燕子等清新的意象渐次出现,仿佛一幅随意点染的山水画,美不胜收。而鹅黄、嫩绿等明亮柔和的色彩的使用,更给人以温馨感人的视觉享受。复沓的结构犹如一曲轻快的乐章,层层铺张开去,诗情流转,毫无滞涩,带给人梦幻般的审美体验。
法国诗人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情愿》这首诗充溢着伤感、怅惘的情绪,希望像一片落叶或者一朵流云一样忘掉过去,对方也忘掉自己,但希望忘记却不能忘记,仍然“抱紧那伤心的标志”,沉浸在难以自拔的哀伤之中。“忘记她,像一朵花忘掉的花”忘却和记忆是爱情中永恒的命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林徽因对爱的丰富况味和深深执着。
林徽因与她的作品以及一些成就共同构成了她的美丽与才华,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林徽因的才华无疑是让无数女性所羡慕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一直是处于一个弱势的群体当中,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在两千年儒学的影响下,“忠君”、“忠夫”、这样的字词严重的束缚了女性的思想,更谈不上独立的思想空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词句更是对女性的一种贬斥。女性的美丽不是仅仅局限于厨房里。女性也有学习的权利,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我,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独立。自“五四”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渐渐的有所好转,到现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女性的创造力更是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像林徽因这样的才女我们几乎随处可见。对于我来说,林徽因是我的人生导师,通过阅读《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部作品,我认识到:女性是有生命的,她温柔尔雅,柔情美丽;女性是有创造力的。她快利而明净;女性是有思想的,她智性而纯真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阅读完作者林徽因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人间四月天》。看到徐志摩终于应了陆小曼的预感,乘坐飞机失事,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
心中不禁有点暗暗埋怨陆小曼,本是相爱的两个人,为何一定那么任性,那么自私,为何忍心让心爱的人为生计而如此窘迫,为何忍心让心爱的人来回奔波辛苦,到头来只落得悔恨的泪。
曾听过这样的文字,感情的天平没有平衡,永远是是爱的多一点的那个人付出多一点,被爱的那个人有着主动的权利在爱情里,谁主动了,也就变得被动了。
可是她们应是两情相悦着的啊,为了他,她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放弃了曾经的婚姻,她爱他与他爱她,应该是相同的深度。辛苦得来的爱人和感情,更应该珍惜的呢,为何她却在得到幸福后,反而忽略了身边的这个人,只是由着自己的喜好生活?
也许对于他的离开,她是有责任的。(尽管我也知道任何人无法,也没有权利去评论这件事本身,不是当事人,有些问题是了解不到最本质的。但作为一个故事的读者,没有谁会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去思索,不去臆断它。这里不过是我记录日记的地方,我只是用文字敲出我所想到的。)
谁也无法预知将来,也没有假设让我们重头来过。但我想悔恨是植入了陆小曼心中的,也许在那里停留了一辈子。
此时,我心里也开始赞同胡适之没有说破的暗示和徐父的态度了。这样的女子,也许适合恋爱,却不适合于结婚。这样的女子,或许只能停留在小说中屏幕上,和“自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童话故事里。
就比如林黛玉,不可否认是个惹人怜爱的美丽女子,可谓才貌双全了罢,可若是自己有个哥哥弟弟想娶此类女子,我也是会坚决反对的。(呵呵,写到这里不禁摇头,看来真是“年纪大了”,思想也守旧起来:)以前看电视小说看到父母阻挠的婚姻便很是义愤填膺,如今倒是会分析一下了,不再一盘否定了。其实如今的我,感情依旧跟着感觉走,但却不会一通乱闯,学会了把着方向盘行驶了。
曾经很喜欢吴淡如的文章,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生活的情调,懂得经营感情。喜欢“经营”两个字,是因为它不同于钻营。它是,以爱为主料辅以信任、真诚、体谅、关怀等佐料,花了心思慢慢煲汤的过程;是为了爱更长久而做的努力。其实爱情最是需要细心呵护的,得到爱情容易,维系却难。人们总是感慨相爱容易相处难。陆小曼、林黛玉们都是在爱情门前徘徊了一圈儿,却终与幸福失之交臂。所以决定,做个聪明的女子,经营爱情。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的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个女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的文字暖得落泪。四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林徽因在这样的季节里,写下心中的爱,写下心中的心情。四月的春景,世界带着点点笑意,那轻柔的风声使它的倾诉与它的神韵。在轻灵与舞动着光艳的春天里,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浮动氤氲的气息。黄昏来临,温凉的夜在风中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的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在微风细雨中与花园里舞动的花对语,轻盈而柔美。圆月升起,天真而庄严地说着四月的纯净。这样的四月,是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是杜甫笔下的江南春色。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了无限生机。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一直以为,林徽因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不超过二十岁,但这首诗却是她在三十岁这一年发表的。她用轻灵柔美的文字,像少女怀春般,在芳菲的四月咏唱人间最美的诗篇。即使那些迟暮之龄的人读了这首也会觉得青春重现,那些丢失在风中的记忆再次得以寻回。
曾几何时,我在那四月天里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不由自主地爱上林徽因的四月天,爱上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她永远活在这四月天里,有着安静肃然的优雅,有着不敢轻触的美好,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她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
四月的风沁着阳光的味道,柔柔的淡成花瓣的脉络。以柳书写一路的轻歌曼舞,盖上花的印戳,遥寄时光的信笺。轻拾散落一地的思绪,流年似水,不经意的回眸,柳暗花明间邂逅旖旎的情缘。你的音容笑貌,都凝结成叶尖的露水,在记忆深处氤氲。晨曦慵懒,浮生静好,一杯春茶的水雾,迷离那翩飞的过往,满腔柔情破茧成蝶,在你肩头温柔停留,微颤的翼是心底的悸动,呢喃四月的厮守……
四月,雨过天晴的日子,经历了雨水的洗礼,一切清新而富有生机,盎然的绿色充盈了视线。走过霜寒,度过阴霾,一场重生辅天盖地,是阳光复苏的时节了,美好到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四月,心底的情愫亦在抽枝吐蕊,懵懂的思绪被你轻轻撩拨,微痒酸涩,似草木初生的好奇,就此命定。曾经你惊艳了浮生,如同四月和煦的日光,不动声色温暖年华。
花开花落,四月总有缤纷的颜色,那一瓣又一瓣重叠的思念,随着风追赶你遗落的足迹,以蝶作媒,一路芬芳,你可曾嗅到那淡淡的牵挂,相随天涯是我执着的誓言。花叶有情,与心爱之人携手并进,即使踏着棘荊,有泪可落,也是感动。亲爱的,背上行裹,我们去踏青,枝繁叶茂的季节,只要牵着手就不会迷失。
清晨,捧一杯绿茶,看天边薄凉的雾霭停留在叶尖,幻化成晶莹的露水,轻轻触碰就消失在晨曦里,只余下斑驳的清凉引人遐想。露珠是草木泣下的泪水,你说你心疼我流泪的模样,我便笑靥如花,满足你给予的点滴幸福,眼泪早已被封锁在旧年时光里,不复忆起。四月,就让我在你唇上印一记如清露的吻,所有微凉记忆都浸润成薄荷叶的诗意,牢牢铭记,你是我一生的专属。
阳光,花香,露水,四月天晴,柳絮在发丝间漂浮,葵花笑的热烈,微风吹开满池的暖意。天地万物轮回复始的美好,却由你一人夺走所有的眷恋,尘世美美不过心之所向。遇见你恰逢一场绝美的甘霖,一点萌动,吐芽开花,是你将浅眠的情感唤醒。我绽放于你的春季,含羞探出的花蕊,在柔风中小心昭示那份不言而喻的赤子爱意。从此心入春城,不变的花开满树,杨柳飞絮,缱绻日光下恍然了悟,原来,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喜欢这句话。也许是四月天出生的缘故,也许是——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有了粲然华丽的理由。绚烂的绽放被生命忽略感动。
日光透过阴翳的天际倾落小城,泼洒,交融,顷刻离散,斑驳了一地的光影与年岁。微风猫着腰,像个蹑手蹑脚的孩子。俏皮的挤眉弄眼灿烂了一整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它伏在耳边窃窃私语,聒噪不安分的样子。一会儿在面颊上留下一个清浅的吻。一会儿又悄悄钻进脖子里。透过胸膛,温暖了一整个冬季的孤独和寒冷。微波粼粼,荡漾了夕阳那抹娇羞的绯红。湖面微醺,灰黄陈旧泛着旧时光的暖人色调。小雏菊,浅黄,淡紫,纯白,矮矮的铺在地上。低嗅,是清淡的香气。芬芳的颜色,是孩子不经意打翻的调色盘,星星点点明媚了料峭还寒的初春。春天总是这样,毫不矫揉造作,美的自然纯粹。四月天,便是这样的美好光景。轻描淡写的勾勒便出落成一幅落英缤纷的美丽画卷。跳脱生动的样子,色彩明亮,风景清丽却又不似夏季那般热烈张扬。那是少女低眉颔首的俏皮,是豆蔻之年遇见心仪少年将遮未掩的娇羞。春天总是这样,含蓄明朗却又隽永。一开始总是羞着不见人,掩绢浅笑,将笑未笑的样子。悄悄躲在峭寒和绵绵细雨身后,偷偷给我们惊喜,有时候是一两声的鸟啼,是刚刚绽放了的花朵,或是一汪清澈的小湖。春天总是这样,谦逊低调,短暂却美好得让人心醉。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有了心绪凄迷哀伤的理由。触动春光易逝人易老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春光易逝,总是引发心灵的凄清哀婉。四月天,春末夏初的时候。花朵开始凋零飘落。斑斑枯萎的痕迹,无精打采的蔫着脑袋。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以最潇洒飘逸的纷扬而落告别这个世界——白色裙摆微微卷起,脸颊是欢喜的绯红色。跳舞的精灵旋转飞舞,以曼妙轻盈的姿态绚烂绽放。也只有四月天有这样的魔力,连兀自凋零自将枯萎都晕染上唯美动人的甜蜜色彩。低头,便遇见那散落一地的娇羞。清浅的香气在心底酝酿发酵,和着水汽的氤氲朦胧便成了温婉哀伤的可人模样。哀而不伤,大抵就是这样的吧。四月天,是忽而明媚忽而忧伤的女子。踮起脚便可以碰触到温柔的阳光,轻柔温暖的触感亦如一绢轻纱拂面。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明朗了一整个淅沥缠绵的午后。欢喜愉悦是她的,凄婉哀伤亦是。有时候,她会蜷缩在阴翳雾霾的巨大阴影下。寂静着,仿佛从未存在。眼眸深处的绝望是空洞无力的苍白。灰色的天际,繁花似锦黯淡了颜色。春天被囚禁。寒冷,再一次侵袭。总是在反复无常里,在虚实混沌里一步一步走向覆灭。睹物思人因物易情,便触动了心底最柔软脆弱的角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来。总是在最美的风景里,看透物是人非的世态炎凉。春天短暂易逝,美好并非可以永葆,唯有冷暖自知,方可在最美的风景里收获一颗般若之心。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所以才会如此倔强的眷恋春天。忽然想起,这样的偏执好像好久了。
有——二十年了。
在春天的洒满阳光的角落里,我看见了。也是这样一个明媚惬意的午后,阳光懒懒的赖在地上,顽皮的像个撒泼耍赖的孩子。妈妈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皮肤白皙紧致,没有岁月雕刻的痕迹。穿着爸爸肥大褪色的衣服,慵懒的躺在庭院里晒太阳。抚摸着孕育我的温暖乡,轻柔的一下又一下。我在生命之海里,浮楂而来,跌宕起伏,风雨无阻,任何也阻挡不了我奔向人间的脚步。二十年了,我依然我记得,儿提时候我总是躺在你的怀抱里。抚摸着你肚子上那条长长的深深的刀痕,一遍一遍的问:
“妈妈,你肚子上怎么有一条蜈蚣啊?”
“小傻瓜,这不是蜈蚣,你还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是从这扇门里走出来的。”
“那我怎么不知道啊?”
“因为,你实在太小了,很多事都记不清了。”
“那我什么时候从这里出来的呢?”
“当那些小草的脑袋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时候,毛茸茸的短短一层,它们的颜色就是你彩笔当中那支嫩绿色的时候。当花儿五颜六色绽放的,蝴蝶仙子在花瓣上跳舞时候。”
“妈妈,那是?”
“是——是春天吗?”
“嗯,宝贝真聪明,就是春天”。
“真好,楠楠是和春天一起出生的。”
大抵是从那时候开始。总是对春天充满眷恋与怜惜。从此以后的时光,便常常以此为荣。我骄傲,因为我的生命有了春天,有了四月天的花开叶绿,温和明朗,不再单调枯燥。我自豪,因为,我依然健康,依旧快乐,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享受春天。我感动,因为,在生命的播种与孕育的神圣时节,我以诞生者的姿态向这个美好的世界许诺,我许诺我必定会像春天的明朗与美好存在与这个世界之上。
四月天啊,你看,我有那么多喜欢你的理由。
我在精致的信纸上写下你的名字,便有一阕清新曼妙的小令跃然纸上——“去年春恨却来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唱出你的声音,就有一串串愉悦明快的笑声流淌,肆意蔓延,人心都是暖暖的,快乐的。
四月天,想画下你真真切切的样子,却描摹不出任何你的音容相貌。也许,是因为——
你是跳跃在旧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是那最难以割舍的杨柳青青满城飞絮,是那煦暖日光含情脉脉的温柔注视。是那万紫千红里的一抹浅绿,不张扬,不恣睢。潇洒的走过,留下艳羡与爱恋的目光。这样的偏执与痴狂,只因为——你是人间四月天。
这本包含了林徽因诗歌及散文的书是林徽因个人成长中的真实写照。不同于其他的诗集作品,林徽因的诗总是饱含着爱和希望。每每读到,是饱满的温暖和阳光向上。林徽因在描写构建人物时总着力于外貌描写,并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位置环境下描写人物出场,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散文中也同样注重语言刻画,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我”)与人物的对话,或深沉,或明朗,细微的感情赋予其中。在他人的目光追寻处,在感情爱恋里,在文人读者的赞赏中,才女的生活与成长历历可见。
温柔恬淡,这是读林徽因诗歌的感受。她的诗中有忧愁,她习惯性地将感情藏于其中,她所爱的文学是她的全部:“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她的诗中充满意象之美。信仰,只不是渺茫空间中微弱的光,想来,渺小得不值一提,但在黑暗中,该有如何的光亮夺目?后文感情的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她的状物,有意向,也有生动的声音描绘。
挚友徐志摩离世后,她饱含无数的难过叹息,字里行间透出深深的叹惋。她清楚知音难求,她以复杂的情感用笔写出追悼。忆佳人才子,忆志摩的年轻才气、风华正茂。她作为诗人甚至将“诗人”重新诠释,“有整个时代的艺术和思想冲动”,也可能“被人的成见看作夸大狂的旗帜”,她知道诗人活得不易,所以更珍惜朋友,她愿和志摩一起面對同时代人对诗对文学的偏见、讥讪与不信任,但命运终究不让两人一起面对了。满篇文章,皆是慨叹。
林徽因的散文《钟绿》,刻画了一个性格独立、外貌惊人的中世纪姑娘——钟绿。开头部分通过侧面描写,使人人都知晓她,她如神话般地存在。而在一个深夜,她突然到来,带着她身上的闪光点,永远个性、永远独立、永远热爱探索,她追求美好,也追求真实,同时也固执得可笑。就这样,林徽因用感情铺就一个真实的世界,带着自己对世间的美好愿望和构想。在她的文学中,她的理想峰巅是云彩呈霞、独一无二,她营造美好意境,也深谙世间百态,这些都一一呈现在她令人惊叹的作品中。
书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选自林徽因的一首诗,开篇“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写出了一幅动人的景致,春天的希望、灵动与光艳,逐句绽放着她的深情与无限才气。以此为标题,准确地映照了林徽因的风格,如行云流水,如拂面春风。
世事如书,历历在目。林徽因以绝佳笔墨点染一笔,令人手不释卷。一读再读这优美的诗文,感受文字背后人性的光芒。我以为所谓独特,应是夜半荷塘最美的一枝花,镜花水月相映,始料未及的是你的清雅幽幽。
每当行至人潮汹涌的街头,抓不到那一丝宁静时,我总忆起你的只言片语,如饮清茶,沉寂心绪。
林徽因,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抓住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哪些精髓呢?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呈现“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好词好句及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终于结束了《徽因传》,突然感觉像在写读后感一样,但是真的有好多东西拨动了心里的弦,你是人间四月天。很淡,很轻,但又很浓烈。正如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
您总是淡淡地笑,笑里又是充满了灵动的光辉。遇上梁思成是一生的幸福吧?能遇上同窗、工作伙伴、知己、爱人到相知,相守,相伴,经历过病痛的折磨,经历过抗战的炮火,经历过分离,经历过无数痛楚,但是你们都一一挺过来了,那是何等的珍贵?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爱,爱得深成。有了建筑的存在,应该是您今生的挚爱了。不管是美学的典雅还是建筑的精良,您总是用跳动的思维,用丰富的灵感去诠释着她和丈夫深爱的工作。无论勘测的路途多么艰辛,心中的热情怎能被这样的艰苦打败?您也是一个好母亲。爱着宝宝和小弟,他们是阳光,是雨露。您说,就算日本人打来了,身后还有扬子江,儿子问您: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您说:要真到那个时候,我们真不能管你啦。这是多么深沉的回答,但却包含了一个母亲对祖国的坚守,对儿子的无奈。
看着书里的内容,感触最深的一是西南联大;二是北京拆城墙,作文素材《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时的各个学者们沿途奔波到昆明来保存学识,建立西南联大是多么不容易,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都为物价飞涨的艰辛生活而选择卖点心。不知当时患有肺病的您是怎么熬过来的。是朋友的鼓励?是孩子的阳光?是工作的动力?还是思成对您的爱?在那不平凡的年代里,换个角度,您是幸福的。病魔缠身,但却拥有财富。财富是大家对您的爱,可能这就是希望,是光环,是永远的、永远的不可磨灭的爱的力量吧!老 北京得城墙被拆,可能是您在与病魔做斗争时一个强烈的打击吧。那是最美的艺术,可是却拆除了。或许现在的我们看不到那些美丽精美的雕栏城墙,但是却可以感受您们为中国建筑的付出与艰辛,开拓与扬弃。
很多人关心徐志摩的日记,关心金岳霖的终生不娶。可是你峰芒的才华,流动的诗歌,跳跃的思维远远超过那些。多么灵动的思忖与文采,不禁回到“你是人间四月天”上。偶尔感觉您脾气的怪异,像诗歌的波澜壮阔一样,时而高高在上不敢侵犯,时而又温存矜持,似而轻缓。可能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能赋予创造的灵感,成了丈夫工作上的好帮手。
与病魔做最后的斗争,强撑了那么久,累了,歇了。放下你钟爱的一切,在四月的北京悄然离去,可是留给我们的是那么多的回味人生与对建筑的爱。传奇的一生饱受了那么多磨难,可你是那么淡然地坚持下来,沉睡的是诗人、建筑师、母亲。
淡然回唱着:你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的北京是否已经春回大地了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强大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严厉的老师,浪漫的女友,勤奋的学者,犀利的沙龙女主人——一个大写的女人,清清爽爽地从历史深处走出来。
林徽因这一生辉煌灿烂,经历过大风大雨,迈过大千世界。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受过西方教育,在国外呆过数年,却依旧觉得中式传统最美,连她的婚礼她也选择了在伦敦最为中式的礼堂中举办。她的礼服,她拒绝了西方的婚纱,而是选择自己设计的中式衣服,而梁思成也选择了偏中式的西服,这似乎预示着林梁两人注定会为中国文化奋斗一生,也昭示着在有林梁的地方,始终以林为中心。
林徽因在众人眼里应该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她才貌双全,家庭幸福美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成就,并且很孝顺,桃李满天下,夫妻俩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身份――建筑师,相互扶持一直到最后。
可惜天妒英才,让这颗璀璨的星星过早的落入了星河。
林徽因很少提及她的幼年,也许是因为她的童年太过于让她伤心,也许是她太骄傲,不想让世人知道太多关于她幼年的不幸。
东方欲晓,她曾与那升腾的艳阳比肩,那么骄傲!
在林徽因幼年的时代,女人无才便是德,女人嫁到夫家最重要的就是传宗接代,这也造成了林徽因母亲的艰难生活,也间接的对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徽因的母亲嫁到林家生了很多孩子,但却都未曾长久,最后只剩下林家长女林徽因。她出身于富贵人家,十指不沾阳春水,不讨婆婆喜欢,自幼推崇无才便是德,因此也不讨丈夫喜欢。这让本就是续弦的今年出境显得尢为紧张。在她在没有生孩子的动静时,林家似乎已经抛弃了这位林家夫人。
这时候,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遇见了一个有才有德的女人,不久便将她娶进门。在这位新夫人生了三儿两女的时候,林母和林徽因搬到后院生活,新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在前院生活,这时候林家上下真的把这位林母忘的一干二净。
林徽因深知自己处境尴尬,依靠不了母亲,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家中人的照顾,得到父亲的宠爱,这让她过早的学会了人情世故,也剥夺了她的童年。
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忧怨的眼神在诉说父亲对她的无情,这让林徽因决定今后一定要以自己为主,绝不倾心于别的男人,绝不一心一意依附在他人的身上,要自立自强。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林徽因万般谨慎,小心翼翼,这时候书便成了她的天堂。她也逐渐显露头角,深得父亲的喜爱。
也是因此,父亲决定带她去伦敦,也是由此,她觉得前往伦敦离开她的家是一种解脱,终于告别了压抑的大庭院生活,告别了母亲哀怨的眼神。
她渴望冲破束缚的牢笼,渴望一次歇斯底里地释放。
但是林徽因的伦敦生活远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好,父亲整天繁忙,虽然很爱林徽因,但也是是在抽不出空来陪林徽因,只能偶尔写写书信。
也是在这孤独的生活中,建筑和徐志摩纷纷闯入了她的生活。
林徽因在伦敦的房东太太看林徽因每天太过孤独而每每邀请她一起出去写生,房东太太带着林徽因欣赏古建筑,细心为她讲解每一处的点睛之笔,这种美深深的吸引着林徽因,以至于让小小年纪的她暗暗决定要学习建筑。
于寂静之处沉思、于喧闹之地寻真。她虽是旅人,却在孑然间找到了心灵的归依。万千偶然间总有必然,命理是斩不断的尾从,林徽因与建筑,终究狭路相逢,终于两相倾慕,终会相辅相成……
爱上建筑的那一刻,她便拾出了深埋的风骨,自此退去柔弱,将信仰托付给山河。不曾远走便不会明了停驻的意义,不曾放眼便不会自知曾经拥有的可贵。
徐志摩以似师似友的身份带她进入了诗书文学的殿堂,每当林有不懂的地方,徐志摩便尽心教导,每当徐志摩发现了新的东西也尽快和林分享,每当林徽因以崇拜的眼神望向徐志摩时,他便开心的想让全世界知道。
他们的感情也在这频繁的交往中日渐深厚,徐志摩也向林徽因表露过他深深的情谊。
可是,林徽因想到的却是徐志摩的爱太强烈,她承受不起,她想到的都是自己,而且他已有妻室,她不想步母亲后尘,母亲的以泪洗面,哀怨的眼神让她不敢尝试。
也许是因为她太过于崇拜徐志摩了,让她对他望而却步,也许是林徽因看见了张幼仪那时候的哀怨眼神和她的母亲是那么的神似,也许是她对徐志摩的爱不够深,浅到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是母亲对她的影响太过于巨大……
徐志摩就这样失去了林徽因,昔日因为林徽因对她的崇拜而喜形于色,如今却因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崇拜而失去了林徽因。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梁思成确实也很适合她,她需要安定的生活,一个默默为她付出的男人,一切以他为主的男人。
对于梁思成,世人都以为林徽因的机关算尽在他身上再无点滴。也许是爱的太深,深到不再考虑自己。
林徽因就在梁思成出了车祸之后,被判终身残疾的时候决意嫁给他,一辈子不离不弃。
或许这世上最绝顶的聪明便是学会肤浅地活着,亦如开心便放肆地笑。学会顺从自己的内心哪怕不与世同又何尝不是豁达
对她来说,残疾总好比永远失去了梁思成好。对于梁思成来说,曾经热衷于“飞檐走壁”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但是,他却由比机缘得到了林微因,也是一桩幸事。
林梁相辅相成,造就两颗璀璨的明星。
梁思成让林徽因成为举世敬佩羡慕的才女,林徽因让梁思成在建筑事业上越走越远,夫妻俩为中国史上的建筑第一人,为中国造就无数传奇。
梁家有位近邻名唤金岳霖,这位金岳霖可不简单,是位著名的哲学家,并且爱慕林徽因,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
林徽因曾经对梁思成说“我好像同时喜欢上了两个人。”
这两个人便是梁思成和金岳霖。
梁思成听到这话不免心烦不已,但是依旧对林徽因说“无论你选择谁,我都尊重你。”
梁思成的大气和对林徽因的爱不免让我们动容,金岳霖得知此事后便甘愿退出。
此后三人关系似乎比以前更好,每当梁林两人闹矛盾的时候,都是金岳霖出面调解,他也不乘人之危。在北平,四川,昆明的时候,金岳霖大部分时候都只在家吃早饭,中餐晚餐都和梁家人一起度过。期间他们搬过数次家,但他们依旧是近邻。
际遇好似流光,轻易将人抛却,亦能轻易将人成全,每一场不期而遇的缘份都曾在她身上生成无从磨灭的烙印。林徽因将自己活成了一段传奇,拥有过一切与浪漫有染的情怀,招摇而诗意。泛舟康河,雨雾生香,徐志摩将她爱到骨血里,爱得魂断康桥。高山远水,天涯相栖,梁思成愿用一生等她一个答案,也将爱字说了一生。孑然自处,此生不换,金岳霖痴心一世,只因她是他的“曾经沧海”,求而不得也便只得独走黄昏。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是她最爱的一首诗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火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遗憾的是,林徽因不曾有过暮年……
缤纷四月,抵挡不住炽热的心。
林徽因,早在心中如诗如画的女子,曾听老师讲过她,有文采又漂亮,是当之无愧的才女。早些来,她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是徐志摩在有了两个孩子后却坚持追求的女人、又是在金岳霖手下受尽了呵护的人、最后与梁思成相爱……很多人都说她是温和的,她的性情没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更没有三毛的流浪放逐。而我读她的作品,好似感觉到了那清秀外表下一个想要包容世间冰凉的一颗火热的心。好似在谈吐着,她的浪漫、热情。
再看她写下的人物的传记、还有给已逝去志摩的信、千姿百态的诗词……我仿佛看到了她如娇嫩四月的娉婷。林徽因是南方的美女,骨子里流露出独数江南的温婉,有着阳谷淡淡的温暖、时而小小的忧伤,尽是数不尽的妖娆,她坚定而清脆,柔婉而又执着。她的文笔是另一种的纯美,与落魄潦倒无所有关、与惨淡世态无所有关,没有疼痛,只有清新与优雅。
而一句爱的赞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被读者们称赞为“梦中的白莲”,酷似林徽因的轻灵与鲜妍,似莲般纯净的一生,是世人对她最高的评价。诗中的星子、细雨、云烟、燕、呢喃……全然一副美好的意境。小桥流水、风高云淡、春水煮茗、桃柳抽芽,在细微的夏风和温馨的阳光渐渐淡出人们的眼帘。这是作为母亲的林徽因为儿子的到来而表达出由衷的喜悦,也是血浓于水的爱!在诗的节末,一般都是用句号或者是省略号,表达意犹未尽的内涵美,而我却看到一个很稀罕的感叹,足以证明,这爱的洋溢!
爱在四月天的恬静,是星子在眨巴眨巴眼睛。
爱在四月天的娉婷,是百花冠冕的无尽鲜妍。
爱在四月天的娇嫩,是鹅黄嫩绿的柔嫩喜悦。
如沐春风,我看见林徽因站在阳光底下,星眸中是对还未出世的孩子的期待,对生活给予她延续的欢喜,对这个小生命的赞美。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文
很喜欢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也看过无数关于这首诗的情感篇章,在这四月将至未至的时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字,不为追逐什么,只在于自己深深地喜欢着她,喜欢她的才情和纯色的情感世界!更喜欢她为建筑设计付出的艰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林徽因是一个完美的梦;是江南婉约的风姿卓卓;是转身里最浪漫的回眸;是女神里最清新的花朵。
读林徽因的作品,无论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欢欣还是忧伤的,都透着理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造作,不矫情,是少数的,是与众不同的。没有风花雪月,更没有煽情的语言,有的是朴实和唯物的世界观,境遇和自然的相逢。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这是1931年5月的作品。‘等待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是1933年11月18日的作品,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音,相同的都是出自一个人。这眼里的风景,紧扣着内心的情感,给这些自然的景物赋予了或明快的或忧郁的印痕,可无论是哪一篇诗句,留给我们的是一颗闪耀着爱的光辉的灵魂。
1931年11月19日,或许应该是一个凄风冷雨的阴晦的日子,阳光都去哪儿了,信仰都去哪儿了,花草树木都去哪儿了,或是一场梅雨天气也好,至少——至少还是一个夏天,还有生命的坚持。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1933年11月18日,林徽因的挽歌读来心碎,那份酸楚延绵在整个秋天。‘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读过林徽因作品的读者一定体会得到1931年11月19日以后的著作饱含着沧桑,生命的天空里多了如许的苍白!
这字里行间,这一草一木,这一风一雨,这一春一秋,都是浮沉依附于思绪空间的幻象,昔日人无还,花间重影叠加成余剩的惶惑,敛住又敲散的是回忆的影踪。
西窗清影,晚来夜雨,岁月在她的窗前绽放出四月天的一树一树的花开,因了这花开,1934年4月她在春天里找回了失落在秋天的芬芳,而且是永远的绽放。我庆幸自己真的读懂了她的四月天。
世间有一份爱和岁月无关;和年龄无关;和婚姻无关;甚至和生死无关。如果命运只留下一个人的相守,我会在每个春季,每一朵花里,感知你的依存;你的气息;你的轻灵;你的微笑的暖。这样的爱有谁不会被感动,深深地嗅一季暖风的柔,能否体会真挚的爱留存在春季的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儿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写于1934年5月。而《秋天,这秋天》是1933年11月18日发表在《大公报》里。两首诗遥相呼应,这四月天的暖从此留存在一代才女的诗歌里,生命里。
‘像张风筝向蓝穹,凭一线力量’。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并不是回忆,而是新生。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岁月如是,茶里禅香。是爱情的伟大,让徐走进文学的浩瀚海洋,是爱的深意,让林徽因写出一首首诗歌,而四月天的魅力感染了我们,也终将感染着世世代代。
以怎样的想象来描绘他们的相识,相知,就像捧着一个绝世惊艳的青花瓷瓶,是那么小心的轻拿轻放,喜欢着如此的心灵和心灵的相约,而不染半点尘埃!
‘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殷勤;’读这些,很诧异林徽因对志摩的了解和关爱,也明白文字的天空下,那些单纯的不染烟尘的倾慕和爱,是多么的纯粹!世俗里的目光,又有几人能够了解、理解。所以,在徐去世后,敌他的人,爱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也是众多的,林徽因一如既往的赞扬着这个至情至真的好友:‘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这就是她眼里的志摩,也是文艺界眼中的志摩!
在一树一树的花开里,我们循着一颗爱心去领悟自然的灵韵,在一树树花开里,探寻生命的奇美和造物主的爱,精神领域里四月天的情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崇高的寄托。
燕儿的回归里,是从南到北的天途,是江南雨巷的温润到辽阔草原的碧野晴空,这些美好的情结是四月天里对生命崇高的爱和对未来的精神寄托。
对于爱,一首诗可以寄托全部,对于生命的坚韧,要用一生的正义和对祖国的忠贞去抒写,一个爱国的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终生奋斗的林徽因更是一生的传奇。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春,在风柔雨疏里迈着生命不息的步子慢慢走来,依然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而观赏她的人儿一代代,会有一个影子,会有一首诗,会有一个故事,会有一个特别的春天在时光里被记录到永远!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人间四月天”竟像是梦里才会出现的景。四月的飘雪,不禁让人惦记起家那边的春天,现在的家乡,绝不会是沈城现在这般荒凉;也记起那个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如莲一般的女子。
那一年,那一月,西湖里的荷花依旧盛开。六月的杭城,某个烟雨小巷里,一声婴孩的啼哭。从那一刻起,这座本就诗情画意的城,更添了一番风韵。
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的“徽音”两字(后因与当时的一位男性作者林徽音相混,1934年改名林徽因)。林徽因,这个从诗里走出来的女子,她所有的温柔,所有的聪慧仿佛都是与生俱来的。
总以为,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女子,应是伴着诗书,伴着瑶琴,伴着那烟雨朦胧的江南,诗意般地度过这一生。也的确,她的人生,不缺诗意。
那一段“康桥之恋”,那一首《再别康桥》,足够一般的女子浪漫一辈子。但终究,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没有留恋,留恋那一段浪漫、诗意,却不能让人踏实的爱情。只是,在徐志摩离开人世之时,这个多情的女子还是多了份牵挂,那一篇《悼志摩》,她的心痛在字里行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似乎天经地义地,她选择了那个她心中能与她携手共度余生的人——梁思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样的婚姻,让林徽因想要安定的心有了依靠。但最后的最后,徐志摩在林徽因离开后,选择了陆小曼;梁思成更在她离世后选择了与自己的学生开始了另一段婚姻。只有另一个男子,不计回报,守护了她一辈子——在她生前守着她的人,死后仍守护着她的灵魂,那就是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在她离开后,不忘她生日的人。
徐志摩的多情浪漫,梁思成的儒雅稳重,金岳霖的至死不渝。终究,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在这样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之中,还如杭城西湖里的白莲一般纯净。
如若,一个女子只因为她有过这样三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我是定不会如此喜欢她的。一个女子,若只能在一个个爱情故事里才能找着她,那是否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而林徽因,恰恰是那个“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女子。无疑,她是一位诗人。那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动了多少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总觉得,写这首诗时的她,该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妙龄少女。谁又知,竟是出自早已别了青春,添了成熟风韵的三十岁的林徽因之手。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她在“深夜里听到乐声”,却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的词句。似乎早已知了天命,再美的想象也是无用之功。每次读到这首诗时,总觉得,她活得太清醒,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下。会想,这样的她会不会很累?
我想,文字该是她的梦。若非如此,又怎会视其为知己。但她终究未像黛玉那样“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她,还有她钟爱的建筑事业。
无疑,她也是一位建筑学家。相比她的爱情,她的诗,她的建筑事业的成就被太多人忽略。甚至,与其丈夫梁思成在建筑史上的成就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的。这该是怎样的不公?他与梁思成一起研究过古代建筑;1934年,又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1942年,又受梁思成委托,为编写《中国建筑史》,竟抱病研读了二十四史;1949年,又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工作。
生活中的柔情,诗歌中的清新,又与建筑上的一丝不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那一年的人间四月天,五十一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未想过,一个女子竟能让这个世界如此增色,却又从未真正求过什么。“质本洁来还洁去”,生于莲花盛开的季节,又在她挚爱了一声的人间四月天离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终于结束了《徽因传》,突然感觉像在写读后感一样,但是真的有好多东西拨动了心里的弦,你是人间四月天。很淡,很轻,但又很浓烈。正如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
您总是淡淡地笑,笑里又是充满了灵动的光辉。遇上梁思成是一生的幸福吧?能遇上同窗、工作伙伴、知己、爱人到相知,相守,相伴,经历过病痛的折磨,经历过抗战的炮火,经历过分离,经历过无数痛楚,但是你们都一一挺过来了,那是何等的珍贵?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爱,爱得深成。有了建筑的存在,应该是您今生的挚爱了。不管是美学的典雅还是建筑的精良,您总是用跳动的思维,用丰富的灵感去诠释着她和丈夫深爱的工作。无论勘测的路途多么艰辛,心中的热情怎能被这样的艰苦打败?您也是一个好母亲。爱着宝宝和小弟,他们是阳光,是雨露。您说,就算日本人打来了,身后还有扬子江,儿子问您: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您说:要真到那个时候,我们真不能管你啦。这是多么深沉的回答,但却包含了一个母亲对祖国的坚守,对儿子的无奈。
看着书里的内容,感触最深的一是西南联大;二是北京拆城墙,作文素材《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时的各个学者们沿途奔波到昆明来保存学识,建立西南联大是多么不容易,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都为物价飞涨的艰辛生活而选择卖点心。不知当时患有肺病的您是怎么熬过来的。是朋友的鼓励?是孩子的阳光?是工作的动力?还是思成对您的爱?在那不平凡的年代里,换个角度,您是幸福的。病魔缠身,但却拥有财富。财富是大家对您的爱,可能这就是希望,是光环,是永远的、永远的不可磨灭的爱的力量吧!老 北京得城墙被拆,可能是您在与病魔做斗争时一个强烈的打击吧。那是最美的艺术,可是却拆除了。或许现在的我们看不到那些美丽精美的雕栏城墙,但是却可以感受您们为中国建筑的付出与艰辛,开拓与扬弃。
很多人关心徐志摩的日记,关心金岳霖的终生不娶。可是你峰芒的才华,流动的诗歌,跳跃的思维远远超过那些。多么灵动的思忖与文采,不禁回到“你是人间四月天”上。偶尔感觉您脾气的怪异,像诗歌的波澜壮阔一样,时而高高在上不敢侵犯,时而又温存矜持,似而轻缓。可能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能赋予创造的灵感,成了丈夫工作上的好帮手。
与病魔做最后的斗争,强撑了那么久,累了,歇了。放下你钟爱的一切,在四月的北京悄然离去,可是留给我们的是那么多的回味人生与对建筑的爱。传奇的一生饱受了那么多磨难,可你是那么淡然地坚持下来,沉睡的是诗人、建筑师、母亲。
淡然回唱着:你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的北京是否已经春回大地了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是一个美好季节当中最美的时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春末夏初之际,一切都有了生机勃勃的样子,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四月,从来都是这么令人沉醉,如茶如酒,低调而浓烈,婉约且绵长,它不张扬却美得让你无法忽略。一年四季,景色更迭,四月,始终都是那个特别的存在。
其实人生,有如四季变换。一路行来,赏春日花、迎夏骄阳、观秋叶落、看寒冬雪,经历复杂多样,蕴含着人间百味,循环往复,有喧嚣,亦有寂寥。若将途中最美的景色与时间做对应,那么该是正如林徽因先生所想,最恰当的莫过于四月。
1934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于《学文》一卷一期发表。有人说,这是林徽因为悼念故去天国的徐志摩而作,也有人说这是她为儿子的出生而作,用来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记录儿子的出生为之带来的欢欣喜悦。时至今日,当时的林徽因先生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境写下这首诗,我们不得而知,难以考究。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从诗中体会那种独特的意境美。无论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还是为其子降生而作,这都是一首真真切切、扣人心扉、动人心弦的情诗,它所寄予的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亲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寥寥数语,笔触精炼,字里行间,行云流水,描绘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绝美画面。静心读,仿佛能听见清风里传来阵阵若隐若现的笑声;能看见交错光艳中有人在翩翩起舞;能感受到云烟被轻轻吹散在风里,慢慢散去,夜晚漫天闪烁着点点星光,而后还有毛毛的细雨落在花瓣上,装点出一幅娇艳欲滴的好景。试问,若不是情到深处,思绪正浓,又怎会道出这般细腻又灵动的词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尾短短几句,刻画出那种极致的赞赏与喜爱,无一不透露出“有你便胜人间无数”的浓烈幸福之感,动心感人,何其美哉。所以,我姑且将这首诗解读为一个博爱、大爱的作品,诗中所有美好的意向和载体都为爱而生、为情而长。
我们向往四月天的美好,但也知道人间不会永是四月天,生活的路很短,却又很长。途中有幸福也会有悲伤,有光明也会有灰暗,有笑也会有泪,有苦也会有甜,有圆满自然也会有遗憾。没有人能够一生遂心,五味杂陈才是人生。故而在世为人,能做且该做的就是要学会珍惜和知足!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留住幸福,学会知足才会发现美好,不妄求,不错失。
有人说“爱和情是人间奇迹”,对此我深以为然,知情识爱会感恩的人总是会过得比较精彩。当年,林徽因先生有她可以比拟人间四月天的珍贵,而今,愿急行急走的我们也能懂得发现和留住属于自己的美好四月天。
今天的日子,是久违了的明媚,明媚如人间四月天。阳光隔着帘子细细碎碎的洒进来,甚至能看得见些微的尘埃,象流淌的光阴。一天竟然难得没多少事需要打理,因无意中想起人间四月天,忽然特别想走进林徽因的世界,领略一代美女、才女绝世的风华与绝世的性情。索性偷得浮生半日闲,燃起一柱茉莉香,冲上一杯茉莉茶,搜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氤氲在茉莉清雅的香气中,慢品这如诗般芬芳的文字,如四月天般明艳的妙人儿。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诗,轻灵如流淌的音符。喜欢林徽因,诗如其人,轻灵而洁雅。美丽如蝶的女子,没有几个如斯才情的,而才女又多孤傲、敏感,伤春悲秋,象精致而易碎的青花瓷。而林徽因是绝无仅有的,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中收放自如自由游走的,她没有张爱玲的敏感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放纵,亦没有三毛的不羁放逐。她满腹诗书,倾国倾城,却又温和亲切,柔婉坚忍。她的美洁净如荷,她的爱清醒内敛,总能在受伤和伤人之前,及时抽身,没有人能看见她流泪,她也不许自己流泪。因此,她给人留下的总是轻灵的转身,是灵魂深处一抹令人心痛的温柔,而不是刻骨的伤痕。这样的女子,难怪徐志摩为她对她念念不忘、梁思成与她执子之手、金岳霖为她一生守候。任是怎样的男儿,都会发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喟叹吧!特别喜欢一句对林徽因的评价: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好长时间以来,这尘世的浮华是如此生动,红尘紫陌,车马喧嚣。生活象一场盛宴,觥筹交错后,转眼便是残羹冷炙,人走茶凉,来不及回眸,浮躁而粗浅,找不到生命的厚度。喧嚣中的我竟找不到寂寞的辰光,梳理心情,对视灵魂。也许我始终是这样爱为难自己的人,总是随波逐流,似乎还乐在其中,又无故寻仇觅恨,容不得自己的安逸和肤浅。所以,浮华后无边的落寞袭来,心才更加的寂寥空洞。
也许,我真的.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什么是肉身什么是灵魂,什么是庸俗什么是清雅。也许风花雪月只是偶尔想品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本就是真实的生活。林徽因是聪明的,任你怎样的女子,可以偶尔梨花一梦琴棋书画诗酒花,却总要走入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入安之若素,岁月静好。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吟诗品茶。
读林徽因,如触摸柔软的丝绸,心中莫名的柔软。打动我的,不是情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对梁思成的再婚微有遗憾,而对金岳霖的一生守候,死而不已不由湿了眼角。清醒如林徽因,聪明如林徽因,是否这一生的情还是错付了?不觉已是暮色低垂,如此美丽的一天,象把盏在花丛和诗句中穿行,唇齿噙香,裙裾沾露,在这将暮未暮时,请让我剪一段如莲的时光,享受一下“坐上红炉煮雪,慢品诗书酒茶”的疏懒吧。谁能不为稻粱谋,只要在纷呈世相中不至于迷失荒径,可以偶尔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便不失陶公雅致吧!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作者林徽因在《你是人间四月天》描述了这样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阅读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在书架上的那本《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虽说还不那么旧,可灰尘却将它埋没,就像在园子石井口黑暗深处吞没的丫鬟,还有那被民国埋葬的封建礼教。文珍逃离得如此决绝和义无反顾,其实早有征兆,在这片看似幸福美好的园子里,一个渺小、孤苦无依的丫鬟的命运,注定如浮萍一样危险地沉浮着,而那如晨雾一般虚伪和缥缈的自由,骨子里却注满了束缚和偏见,危机与残忍。
那时候,家里在复杂情形下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作者林徽因便成了多出的一件行李。那时大约七岁,似乎已经长大,篁姊同家里商量接我过去住半年。于是,我在美妙的童年时光中来到了那个陌生而又有些沉默的大家庭。一切都是那么模糊,重叠的一堆新印象乱在一处,渐积地在纷乱的周遭中。一天又一天尴尬度日,在慌乱中寻找着千头万绪,宛如红楼梦中的初到大观园的黛玉般内敛羞涩,在短暂停留的园子里,因为陌生带来了孤单、怯生和寂寞。这时,因为文珍的出现,让我的生活找到了保护、温暖和慰藉,生活因此有了旋绕的中心,而这样的依靠和安慰,却因文珍的逃婚,化成了尘封的思念,而这样的思念却永无回音。
文珍在园子里是一个凝固的中心,在那儿她有着不属于普通丫鬟般的“自由”,她带给我陪伴的快乐,让生活变得饶有乐趣。打牌、钓鱼、园角摘桑葚、拆旧衣……
她成了我生命中的绿洲,不仅仅是她的热情和活跃,更多的是她的张扬与自由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她似乎有一种魔力和本领,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不管是主人还是仆人。在园中,她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自由仿佛是无拘无束、无所顾忌的,园子在那一刻成了文珍和我的天堂,在那里我们拥有了乌托邦式的自由时光。
直到有一次,我们为了打发无聊的孤独,在树荫下一起拆起了旧衣,她指着大石井,同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文环比我大两岁长得顶好看了,好看的人没有好命,更可怜!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长得老实样,没有什么人来欺侮我。”文环是跳井死的,这事发生在我未来之前。而这件事却和给院子里给孩子们讲诗的主人芳少爷有关。她幽怨地撕着扇子,原本温柔的笑容在夏日正午的阳光下如刀锋般尖利、冰冷,那漠然而又有些凄厉的眼神,笼罩在那幽怨阴郁的神情里,我想,她有些恨意,命运的浅薄由主仆身份的天然确立而无可奈何。不知是否从那时起,背叛和逃离这个园子开始在心中有了萌芽。
夏天的薄暮中,大家都到池边看荷花,文珍被我拉到了一扇永远锁闭着的小门前,因为门后世界的一次偶然相遇,她的命运从此改变。我们爬到假山上,看到了住在门口的革命党,隔壁院里出现的并非家族里盛传的张牙舞爪的鬼魅,而是一个带着阳光般笑容的剪着短发的年轻人,显得谦恭而又有礼貌。她凝视着那个东洋留学生和夏日薄暮里有些热烈的晚霞,良久,她慢慢下去,回到池塘边的,树上夏蝉的鸣叫,让她烦躁的内心变得有些空灵起来。
可是因为这件事,全家的空气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老太太和二少奶害怕小孩子们爬假山结交革命党,她们的思想古旧保守,为了昭示主人的威严和尊贵,更希望通过严加管教,控制住园子里的仆人丫鬟的肉体和灵魂,让她们永久封闭在高墙之内听命自己。她们对文珍狠狠地进行了责罚,尽管没有看到她被打过,但是白天的她变得越来越沉默,而夜晚花园的角落里偶然传来的女人哭泣,无论多么忧伤、失落甚至有些凄厉,都会被冷酷的黑夜瞬间裹挟。我想,文珍的内心此刻只能通过沉默和哭泣来排解出心中的恐惧、委屈和厌恶,这时,一切变得真实起来,仆人终究是仆人,命运多舛、无法支配,园子如监狱般压抑。自由在这里是苍白无力的,心灵在这里是无处安放的,命运也不会有温暖归宿。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被安排嫁给一个脸色乌黑,看上去有四十多岁,背有些驼,指甲长长的两只手总是笼在袖里的钱庄管账。大家会戏谑地喊他新郎,我想,这些近乎嘲讽似的嘘寒问暖一定深深刺伤了文珍脆弱柔嫩的心,她的心头在滴血。为了从这压抑的家庭中挣脱,为了从古旧的思想和控制中脱身,她选择了背叛和逃离。她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于是拼命越过那片高墙内的家庭中的主人,曾经有过的爱意和温馨已经如秋风般远去,对自由的渴望和热烈主宰了她的心灵,此刻,爱的越深恨得越深。
最后,真的革命了,文珍在中秋节后快要出嫁前终于逃走了,我不知道她是否跟着革命党逃跑的,但是她终究没再给我来过一封信。其实,自由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原始质朴而又有些简单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最本质的东西。但是,在被命运和伤痕的一次次压制中却会变得紧张、压抑且韧劲十足。一旦脱离枷锁的束缚,摒弃曾经有过的被封闭的幸福,割断那些戏谑的温暖,告别曾经真实的思念,无悔地远去,执着的内心虽然有些短暂伤感,但是那样的自由才足够彻底,那样的生活才值得期待,那样的命运才是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的真正新生。
不仅是才女,不单是漂亮。诗中看到了她的浪漫,散文读到了细腻的思想,写建筑的文章体现了专业和理性。书信则增添了她的真实的立体感,读她的小说又会联想到,她笔下的人有几分她自己呢?
人们都说她是才女,高学历,美学和室内装饰专业,还是接受过西方专业舞台美术教育的中国第一人。她身体弱,读她的文学作品时,仿佛隐约总能过嗅到中药味道。她像个女蜘蛛侠,和梁思成一行人翻山越岭,攀岩绝壁,为中国古建验明正身。她是个慈爱的母亲,但又把孩子当成朋友,一边给女儿画着可爱的袋鼠,一边说,不注意看书习惯得了近视,以后怕嫁不出去。
有人为她终身不娶,她也不太隐藏与徐志摩的过去,悼词和诗里充满惋惜,当然大多是对逝去生命的惋惜。她大胆的和丈夫说她同时爱着两个人,梁思成也是大度的表态,这让她觉得需要用一生去偿还他对她的爱。这么丰富的灵魂,怎么可以简单的用才女两个字来定义?那么多版本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单单这本引起了我阅读的冲动。就是源自那封面的一张照片,在古建筑的窗洞边,林带着一顶合适的帽子,安静的握笔记录着。那种美,也不能简单的用漂亮,来概括吧。
她挽救了景泰蓝艺术,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这还只是大众普遍知晓的故事,能总结概括她的词,也许只有她的本名吧,林徽音,林徽因。
很喜欢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也看过无数关于这首诗的情感篇章,在这四月将至未至的时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字,不为追逐什么,只在于自己深深地喜欢着她,喜欢她的才情和纯色的情感世界!更喜欢她为建筑设计付出的艰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林徽因是一个完美的梦;是江南婉约的风姿卓卓;是转身里最浪漫的回眸;是女神里最清新的花朵。
读林徽因的作品,无论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欢欣还是忧伤的,都透着理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造作,不矫情,是少数的,是与众不同的。没有风花雪月,更没有煽情的语言,有的是朴实和唯物的世界观,境遇和自然的相逢。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这是1931年5月的作品。‘等待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是1933年11月18日的作品,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音,相同的都是出自一个人。这眼里的风景,紧扣着内心的情感,给这些自然的景物赋予了或明快的或忧郁的印痕,可无论是哪一篇诗句,留给我们的是一颗闪耀着爱的光辉的灵魂。
1931年11月19日,或许应该是一个凄风冷雨的阴晦的日子,阳光都去哪儿了,信仰都去哪儿了,花草树木都去哪儿了,或是一场梅雨天气也好,至少——至少还是一个夏天,还有生命的坚持。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1933年11月18日,林徽因的挽歌读来心碎,那份酸楚延绵在整个秋天。‘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读过林徽因作品的读者一定体会得到1931年11月19日以后的著作饱含着沧桑,生命的天空里多了如许的苍白!
这字里行间,这一草一木,这一风一雨,这一春一秋,都是浮沉依附于思绪空间的幻象,昔日人无还,花间重影叠加成余剩的惶惑,敛住又敲散的是回忆的影踪。
西窗清影,晚来夜雨,岁月在她的窗前绽放出四月天的一树一树的花开,因了这花开,1934年4月她在春天里找回了失落在秋天的芬芳,而且是永远的绽放。我庆幸自己真的读懂了她的四月天。
世间有一份爱和岁月无关;和年龄无关;和婚姻无关;甚至和生死无关。如果命运只留下一个人的相守,我会在每个春季,每一朵花里,感知你的依存;你的气息;你的轻灵;你的微笑的暖。这样的爱有谁不会被感动,深深地嗅一季暖风的柔,能否体会真挚的爱留存在春季的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儿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写于1934年5月。而《秋天,这秋天》是1933年11月18日发表在《大公报》里。两首诗遥相呼应,这四月天的暖从此留存在一代才女的诗歌里,生命里。
‘像张风筝向蓝穹,凭一线力量’。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并不是回忆,而是新生。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岁月如是,茶里禅香。是爱情的伟大,让徐走进文学的浩瀚海洋,是爱的深意,让林徽因写出一首首诗歌,而四月天的魅力感染了我们,也终将感染着世世代代。
以怎样的想象来描绘他们的相识,相知,就像捧着一个绝世惊艳的青花瓷瓶,是那么小心的轻拿轻放,喜欢着如此的心灵和心灵的相约,而不染半点尘埃!
‘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殷勤;’读这些,很诧异林徽因对志摩的了解和关爱,也明白文字的天空下,那些单纯的不染烟尘的倾慕和爱,是多么的纯粹!世俗里的目光,又有几人能够了解、理解。所以,在徐去世后,敌他的人,爱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也是众多的,林徽因一如既往的赞扬着这个至情至真的好友:‘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这就是她眼里的志摩,也是文艺界眼中的志摩!
在一树一树的花开里,我们循着一颗爱心去领悟自然的灵韵,在一树树花开里,探寻生命的奇美和造物主的爱,精神领域里四月天的情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崇高的寄托。
燕儿的回归里,是从南到北的天途,是江南雨巷的温润到辽阔草原的碧野晴空,这些美好的情结是四月天里对生命崇高的爱和对未来的精神寄托。
对于爱,一首诗可以寄托全部,对于生命的坚韧,要用一生的正义和对祖国的忠贞去抒写,一个爱国的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终生奋斗的林徽因更是一生的传奇。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春,在风柔雨疏里迈着生命不息的步子慢慢走来,依然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而观赏她的人儿一代代,会有一个影子,会有一首诗,会有一个故事,会有一个特别的春天在时光里被记录到永远!
这本包含了林徽因诗歌及散文的书是林徽因个人成长中的真实写照。不同于其他的诗集作品,林徽因的诗总是饱含着爱和希望。每每读到,是饱满的温暖和阳光向上。林徽因在描写构建人物时总着力于外貌描写,并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位置环境下描写人物出场,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散文中也同样注重语言刻画,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我”)与人物的对话,或深沉,或明朗,细微的感情赋予其中。在他人的目光追寻处,在感情爱恋里,在文人读者的赞赏中,才女的生活与成长历历可见。
温柔恬淡,这是读林徽因诗歌的感受。她的诗中有忧愁,她习惯性地将感情藏于其中,她所爱的文学是她的全部:“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她的诗中充满意象之美。信仰,只不是渺茫空间中微弱的光,想来,渺小得不值一提,但在黑暗中,该有如何的光亮夺目?后文感情的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她的状物,有意向,也有生动的声音描绘。
挚友徐志摩离世后,她饱含无数的难过叹息,字里行间透出深深的叹惋。她清楚知音难求,她以复杂的情感用笔写出追悼。忆佳人才子,忆志摩的年轻才气、风华正茂。她作为诗人甚至将“诗人”重新诠释,“有整个时代的艺术和思想冲动”,也可能“被人的成见看作夸大狂的旗帜”,她知道诗人活得不易,所以更珍惜朋友,她愿和志摩一起面對同时代人对诗对文学的偏见、讥讪与不信任,但命运终究不让两人一起面对了。满篇文章,皆是慨叹。
林徽因的散文《钟绿》,刻画了一个性格独立、外貌惊人的中世纪姑娘——钟绿。开头部分通过侧面描写,使人人都知晓她,她如神话般地存在。而在一个深夜,她突然到来,带着她身上的闪光点,永远个性、永远独立、永远热爱探索,她追求美好,也追求真实,同时也固执得可笑。就这样,林徽因用感情铺就一个真实的世界,带着自己对世间的美好愿望和构想。在她的文学中,她的理想峰巅是云彩呈霞、独一无二,她营造美好意境,也深谙世间百态,这些都一一呈现在她令人惊叹的作品中。
书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选自林徽因的一首诗,开篇“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写出了一幅动人的景致,春天的希望、灵动与光艳,逐句绽放着她的深情与无限才气。以此为标题,准确地映照了林徽因的风格,如行云流水,如拂面春风。
世事如书,历历在目。林徽因以绝佳笔墨点染一笔,令人手不释卷。一读再读这优美的诗文,感受文字背后人性的光芒。我以为所谓独特,应是夜半荷塘最美的一枝花,镜花水月相映,始料未及的是你的清雅幽幽。
每当行至人潮汹涌的街头,抓不到那一丝宁静时,我总忆起你的只言片语,如饮清茶,沉寂心绪。
林徽因,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今天的日子,是久违了的明媚,明媚如人间四月天。阳光隔着帘子细细碎碎的洒进来,甚至能看得见些微的尘埃,象流淌的光阴。一天竟然难得没多少事需要打理,因无意中想起人间四月天,忽然特别想走进林徽因的世界,领略一代美女、才女绝世的风华与绝世的性情。索性偷得浮生半日闲,燃起一柱茉莉香,冲上一杯茉莉茶,搜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氤氲在茉莉清雅的香气中,慢品这如诗般芬芳的文字,如四月天般明艳的妙人儿。
林徽因的诗,轻灵如流淌的音符。喜欢林徽因,诗如其人,轻灵而洁雅。美丽如蝶的女子,没有几个如斯才情的,而才女又多孤傲、敏感,伤春悲秋,象精致而易碎的青花瓷。而林徽因是绝无仅有的,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中收放自如自由游走的,她没有张爱玲的敏感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放纵,亦没有三毛的不羁放逐。她满腹诗书,倾国倾城,却又温和亲切,柔婉坚忍。她的美洁净如荷,她的爱清醒内敛,总能在受伤和伤人之前,及时抽身,没有人能看见她流泪,她也不许自己流泪。因此,她给人留下的总是轻灵的转身,是灵魂深处一抹令人心痛的温柔,而不是刻骨的伤痕。这样的女子,难怪徐志摩为她对她念念不忘、梁思成与她执子之手、金岳霖为她一生守候。任是怎样的男儿,都会发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喟叹吧!特别喜欢一句对林徽因的评价: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好长时间以来,这尘世的浮华是如此生动,红尘紫陌,车马喧嚣。生活象一场盛宴,觥筹交错后,转眼便是残羹冷炙,人走茶凉,来不及回眸,浮躁而粗浅,找不到生命的厚度。喧嚣中的我竟找不到寂寞的辰光,梳理心情,对视灵魂。也许我始终是这样爱为难自己的人,总是随波逐流,似乎还乐在其中,又无故寻仇觅恨,容不得自己的安逸和肤浅。所以,浮华后无边的'落寞袭来,心才更加的寂寥空洞。
也许,我真的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什么是肉身什么是灵魂,什么是庸俗什么是清雅。也许风花雪月只是偶尔想品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本就是真实的生活。林徽因是聪明的,任你怎样的女子,可以偶尔梨花一梦琴棋书画诗酒花,却总要走入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入安之若素,岁月静好。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吟诗品茶。
读林徽因,如触摸柔软的丝绸,心中莫名的柔软。打动我的,不是情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对梁思成的再婚微有遗憾,而对金岳霖的一生守候,死而不已不由湿了眼角。清醒如林徽因,聪明如林徽因,是否这一生的情还是错付了?不觉已是暮色低垂,如此美丽的一天,象把盏在花丛和诗句中穿行,唇齿噙香,裙裾沾露,在这将暮未暮时,请让我剪一段如莲的时光,享受一下“坐上红炉煮雪,慢品诗书酒茶”的疏懒吧。谁能不为稻粱谋,只要在纷呈世相中不至于迷失荒径,可以偶尔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便不失陶公雅致吧!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林徽因的诗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8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喜欢这句话。也许是四月天出生的缘故,也许是——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有了粲然华丽的理由。绚烂的绽放被生命忽略感动。
日光透过阴翳的天际倾落小城,泼洒,交融,顷刻离散,斑驳了一地的光影与年岁。微风猫着腰,像个蹑手蹑脚的孩子。俏皮的挤眉弄眼灿烂了一整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它伏在耳边窃窃私语,聒噪不安分的样子。一会儿在面颊上留下一个清浅的吻。一会儿又悄悄钻进脖子里。透过胸膛,温暖了一整个冬季的孤独和寒冷。微波粼粼,荡漾了夕阳那抹娇羞的绯红。湖面微醺,灰黄陈旧泛着旧时光的暖人色调。小雏菊,浅黄,淡紫,纯白,矮矮的铺在地上。低嗅,是清淡的香气。芬芳的颜色,是孩子不经意打翻的调色盘,星星点点明媚了料峭还寒的初春。春天总是这样,毫不矫揉造作,美的自然纯粹。四月天,便是这样的美好光景。轻描淡写的勾勒便出落成一幅落英缤纷的美丽画卷。跳脱生动的样子,色彩明亮,风景清丽却又不似夏季那般热烈张扬。那是少女低眉颔首的俏皮,是豆蔻之年遇见心仪少年将遮未掩的娇羞。春天总是这样,含蓄明朗却又隽永。一开始总是羞着不见人,掩绢浅笑,将笑未笑的样子。悄悄躲在峭寒和绵绵细雨身后,偷偷给我们惊喜,有时候是一两声的鸟啼,是刚刚绽放了的花朵,或是一汪清澈的小湖。春天总是这样,谦逊低调,短暂却美好得让人心醉。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有了心绪凄迷哀伤的理由。触动春光易逝人易老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春光易逝,总是引发心灵的凄清哀婉。四月天,春末夏初的时候。花朵开始凋零飘落。斑斑枯萎的痕迹,无精打采的蔫着脑袋。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以最潇洒飘逸的纷扬而落告别这个世界——白色裙摆微微卷起,脸颊是欢喜的绯红色。跳舞的精灵旋转飞舞,以曼妙轻盈的姿态绚烂绽放。也只有四月天有这样的魔力,连兀自凋零自将枯萎都晕染上唯美动人的甜蜜色彩。低头,便遇见那散落一地的娇羞。清浅的香气在心底酝酿发酵,和着水汽的氤氲朦胧便成了温婉哀伤的可人模样。哀而不伤,大抵就是这样的吧。四月天,是忽而明媚忽而忧伤的女子。踮起脚便可以碰触到温柔的阳光,轻柔温暖的触感亦如一绢轻纱拂面。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明朗了一整个淅沥缠绵的午后。欢喜愉悦是她的,凄婉哀伤亦是。有时候,她会蜷缩在阴翳雾霾的巨大阴影下。寂静着,仿佛从未存在。眼眸深处的绝望是空洞无力的苍白。灰色的天际,繁花似锦黯淡了颜色。春天被囚禁。寒冷,再一次侵袭。总是在反复无常里,在虚实混沌里一步一步走向覆灭。睹物思人因物易情,便触动了心底最柔软脆弱的角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来。总是在最美的风景里,看透物是人非的世态炎凉。春天短暂易逝,美好并非可以永葆,唯有冷暖自知,方可在最美的风景里收获一颗般若之心。
只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所以才会如此倔强的眷恋春天。忽然想起,这样的偏执好像好久了。
有——二十年了。
在春天的洒满阳光的角落里,我看见了。也是这样一个明媚惬意的午后,阳光懒懒的赖在地上,顽皮的像个撒泼耍赖的孩子。妈妈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皮肤白皙紧致,没有岁月雕刻的痕迹。穿着爸爸肥大褪色的衣服,慵懒的躺在庭院里晒太阳。抚摸着孕育我的温暖乡,轻柔的一下又一下。我在生命之海里,浮楂而来,跌宕起伏,风雨无阻,任何也阻挡不了我奔向人间的脚步。二十年了,我依然我记得,儿提时候我总是躺在你的怀抱里。抚摸着你肚子上那条长长的深深的刀痕,一遍一遍的问:
“妈妈,你肚子上怎么有一条蜈蚣啊?”
“小傻瓜,这不是蜈蚣,你还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是从这扇门里走出来的。”
“那我怎么不知道啊?”
“因为,你实在太小了,很多事都记不清了。”
“那我什么时候从这里出来的呢?”
“当那些小草的脑袋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时候,毛茸茸的短短一层,它们的颜色就是你彩笔当中那支嫩绿色的时候。当花儿五颜六色绽放的,蝴蝶仙子在花瓣上跳舞时候。”
“妈妈,那是?”
“是——是春天吗?”
“嗯,宝贝真聪明,就是春天”。
“真好,楠楠是和春天一起出生的。”
大抵是从那时候开始。总是对春天充满眷恋与怜惜。从此以后的时光,便常常以此为荣。我骄傲,因为我的生命有了春天,有了四月天的花开叶绿,温和明朗,不再单调枯燥。我自豪,因为,我依然健康,依旧快乐,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享受春天。我感动,因为,在生命的播种与孕育的神圣时节,我以诞生者的姿态向这个美好的世界许诺,我许诺我必定会像春天的明朗与美好存在与这个世界之上。
四月天啊,你看,我有那么多喜欢你的理由。
我在精致的信纸上写下你的名字,便有一阕清新曼妙的小令跃然纸上——“去年春恨却来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唱出你的声音,就有一串串愉悦明快的笑声流淌,肆意蔓延,人心都是暖暖的,快乐的。
四月天,想画下你真真切切的样子,却描摹不出任何你的音容相貌。也许,是因为——
你是跳跃在旧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是那最难以割舍的杨柳青青满城飞絮,是那煦暖日光含情脉脉的温柔注视。是那万紫千红里的一抹浅绿,不张扬,不恣睢。潇洒的走过,留下艳羡与爱恋的目光。这样的偏执与痴狂,只因为——你是人间四月天。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人间四月天”竟像是梦里才会出现的景。四月的飘雪,不禁让人惦记起家那边的春天,现在的家乡,绝不会是沈城现在这般荒凉;也记起那个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如莲一般的女子。
那一年,那一月,西湖里的荷花依旧盛开。六月的杭城,某个烟雨小巷里,一声婴孩的啼哭。从那一刻起,这座本就诗情画意的城,更添了一番风韵。
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的“徽音”两字(后因与当时的一位男性作者林徽音相混,1934年改名林徽因)。林徽因,这个从诗里走出来的女子,她所有的温柔,所有的聪慧仿佛都是与生俱来的。
总以为,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女子,应是伴着诗书,伴着瑶琴,伴着那烟雨朦胧的江南,诗意般地度过这一生。也的确,她的人生,不缺诗意。
那一段“康桥之恋”,那一首《再别康桥》,足够一般的女子浪漫一辈子。但终究,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没有留恋,留恋那一段浪漫、诗意,却不能让人踏实的爱情。只是,在徐志摩离开人世之时,这个多情的女子还是多了份牵挂,那一篇《悼志摩》,她的心痛在字里行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似乎天经地义地,她选择了那个她心中能与她携手共度余生的人——梁思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样的婚姻,让林徽因想要安定的心有了依靠。但最后的最后,徐志摩在林徽因离开后,选择了陆小曼;梁思成更在她离世后选择了与自己的学生开始了另一段婚姻。只有另一个男子,不计回报,守护了她一辈子——在她生前守着她的人,死后仍守护着她的灵魂,那就是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在她离开后,不忘她生日的人。
徐志摩的多情浪漫,梁思成的儒雅稳重,金岳霖的至死不渝。终究,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在这样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之中,还如杭城西湖里的白莲一般纯净。
如若,一个女子只因为她有过这样三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我是定不会如此喜欢她的。一个女子,若只能在一个个爱情故事里才能找着她,那是否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而林徽因,恰恰是那个“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女子。无疑,她是一位诗人。那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动了多少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总觉得,写这首诗时的她,该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妙龄少女。谁又知,竟是出自早已别了青春,添了成熟风韵的三十岁的林徽因之手。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她在“深夜里听到乐声”,却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的词句。似乎早已知了天命,再美的想象也是无用之功。每次读到这首诗时,总觉得,她活得太清醒,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下。会想,这样的她会不会很累?
我想,文字该是她的梦。若非如此,又怎会视其为知己。但她终究未像黛玉那样“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她,还有她钟爱的建筑事业。
无疑,她也是一位建筑学家。相比她的爱情,她的诗,她的建筑事业的成就被太多人忽略。甚至,与其丈夫梁思成在建筑史上的成就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的。这该是怎样的不公?他与梁思成一起研究过古代建筑;1934年,又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1942年,又受梁思成委托,为编写《中国建筑史》,竟抱病研读了二十四史;1949年,又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工作。
生活中的柔情,诗歌中的清新,又与建筑上的一丝不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那一年的人间四月天,五十一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未想过,一个女子竟能让这个世界如此增色,却又从未真正求过什么。“质本洁来还洁去”,生于莲花盛开的季节,又在她挚爱了一声的人间四月天离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遇见你,是在你离去后的第十七年。你毅然离去后的第四年,我才出生。我们之间,有一条时间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可是在十七年后的今天,我在喧哗浮躁的尘世里读着你的文字,仍然有一份久违而似曾相识的感动在我鲜红的血液里奔腾,跳跃,无法平息。对于我来说,你是永生的,是无处不在的,透过书页上的.一个个感性细腻的文字,我分明看见了你清朗的笑脸。
林徽因在诗中写:“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我轻吟着这句诗时,总会想起你和你的文字。
你的文字,总是变化多端、阴晴不定的。有属于小女人的平凡幸福,有属于作家的细腻轻柔,还有属于你自己独有的神秘含蓄。夜深人静时,我静卧于床上,在白纸黑字间听你用风清云淡的语调,叙述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你和荷西,在撒哈拉坟场区的爱巢中,敲敲打打,尽力营造出你们心中的天堂。风携着黄沙在夜晚的沙漠中肆虐横行,却刮不走你们嘴边的微笑和心中的甜蜜。那时的你,是幸福而满足的,读你那时的文字,我也能感受到那份溶于血液里的幸福,平淡,真实,却浓烈到深入骨髓。
可是,美好的东西大多无法长久。大概是上天也开始嫉妒太过幸福的你了吧,冰冷的海水席卷去了你的挚爱,带走了你的他,也带走了你的心。于是,你的笔下又多出了一朵名为&ld
不仅是才女,不单是漂亮。诗中看到了她的浪漫,散文读到了细腻的思想,写建筑的文章体现了专业和理性。书信则增添了她的真实的立体感,读她的小说又会联想到,她笔下的人有几分她自己呢?
人们都说她是才女,高学历,美学和室内装饰专业,还是接受过西方专业舞台美术教育的中国第一人。她身体弱,读她的文学作品时,仿佛隐约总能过嗅到中药味道。她像个女蜘蛛侠,和梁思成一行人翻山越岭,攀岩绝壁,为中国古建验明正身。她是个慈爱的母亲,但又把孩子当成朋友,一边给女儿画着可爱的袋鼠,一边说,不注意看书习惯得了近视,以后怕嫁不出去。
有人为她终身不娶,她也不太隐藏与徐志摩的过去,悼词和诗里充满惋惜,当然大多是对逝去生命的惋惜。她大胆的和丈夫说她同时爱着两个人,梁思成也是大度的表态,这让她觉得需要用一生去偿还他对她的爱。这么丰富的灵魂,怎么可以简单的用才女两个字来定义?那么多版本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单单这本引起了我阅读的冲动。就是源自那封面的一张照片,在古建筑的窗洞边,林带着一顶合适的帽子,安静的握笔记录着。那种美,也不能简单的用漂亮,来概括吧。
她挽救了景泰蓝艺术,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这还只是大众普遍知晓的故事,能总结概括她的词,也许只有她的本名吧,林徽音,林徽因。
爱过了就无悔无怨,我崇拜徐志摩老爷爷,如果许我个徐志摩,我愿爱他一辈子不分不离。“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就这一理念,舍之,弃之。不断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最终在康桥,他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林微因,一代才女知书达理,他们,你情我爱,真心相爱,疯狂的恋爱着……徐志摩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媳妇张幼仪对他忠心耿耿,在他离开的期间,精心照料家里,病重的婆婆,幼小的孩子,左等右等等来的是徐志摩跟她离婚的消息。张幼仪令我佩服的是,她没有死粘乱缠,而是决然放手,放开徐志摩让他追求自己的真爱。我不知道这个女人所承受的苦有多少,也不知道这个女人所哭得泪有多少,一个伟大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所做到的是多少现代妇女所做不到的。离婚后她依然忠心耿耿的照料婆婆,孩子。与徐志摩成为无话可说的朋友,知音。
离婚后的徐志摩与林微因的爱情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林微因的知书达理使很多男子青昧,金岳霖承若非她终身不娶。父母安排的夫君梁思成,是父母亲戚认准的好男人。林微因是父母眼中绝好的女儿,她不会反抗,即使很爱徐志摩,但她还是遵循父母之意和金岳霖结婚。放下总比爱上难很多,没有办法,他可以为林微因写很多诗,可以为林微因每天写一篇日记,即使她可能看不到,但他不可以强求,因为只要林微因幸福,他就无所牵挂。因为爱,他懂得放弃。于是徐志摩伤痕累累的离开康桥,离开了他的灵魂伴侣,离开了所有的错误……踏上了继续寻找灵魂伴侣的旅程。
还好有个志同道合的陆小曼,同样的敢爱敢恨,同样的敢为爱情抛弃一切,才是徐志摩不那么沮丧,或许就是她的出现,才使徐志摩的人生没有遗憾,才使徐志摩的爱情之路得以完美,才使徐志摩的梦想最终实现……
我爱徐志摩,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触感吧!高一时,当我在睡梦中醒来,模模糊糊的听到语文老师在讲徐志摩的故事,就是因为那时没有错过,才使我如此深爱,如果许我一个徐志摩,我愿意一辈子靠在他怀里,不离不弃。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阅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摆在书架上的那本《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虽说还不那么旧,可灰尘却将它埋没,就像在园子石井口黑暗深处吞没的丫鬟,还有那被民国埋葬的封建礼教。文珍逃离得如此决绝和义无反顾,其实早有征兆,在这片看似幸福美好的园子里,一个渺小、孤苦无依的丫鬟的命运,注定如浮萍一样危险地沉浮着,而那如晨雾一般虚伪和缥缈的自由,骨子里却注满了束缚和偏见,危机与残忍。
那时候,家里在复杂情形下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作者林徽因便成了多出的一件行李。那时大约七岁,似乎已经长大,篁姊同家里商量接我过去住半年。于是,我在美妙的童年时光中来到了那个陌生而又有些沉默的大家庭。一切都是那么模糊,重叠的一堆新印象乱在一处,渐积地在纷乱的周遭中。一天又一天尴尬度日,在慌乱中寻找着千头万绪,宛如红楼梦中的初到大观园的黛玉般内敛羞涩,在短暂停留的园子里,因为陌生带来了孤单、怯生和寂寞。这时,因为文珍的出现,让我的生活找到了保护、温暖和慰藉,生活因此有了旋绕的中心,而这样的依靠和安慰,却因文珍的逃婚,化成了尘封的思念,而这样的思念却永无回音。
文珍在园子里是一个凝固的中心,在那儿她有着不属于普通丫鬟般的“自由”,她带给我陪伴的快乐,让生活变得饶有乐趣。打牌、钓鱼、园角摘桑葚、拆旧衣……
她成了我生命中的绿洲,不仅仅是她的热情和活跃,更多的是她的张扬与自由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她似乎有一种魔力和本领,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不管是主人还是仆人。在园中,她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自由仿佛是无拘无束、无所顾忌的,园子在那一刻成了文珍和我的天堂,在那里我们拥有了乌托邦式的自由时光。
直到有一次,我们为了打发无聊的孤独,在树荫下一起拆起了旧衣,她指着大石井,同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文环比我大两岁长得顶好看了,好看的人没有好命,更可怜!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长得老实样,没有什么人来欺侮我。”文环是跳井死的,这事发生在我未来之前。而这件事却和给院子里给孩子们讲诗的主人芳少爷有关。她幽怨地撕着扇子,原本温柔的笑容在夏日正午的阳光下如刀锋般尖利、冰冷,那漠然而又有些凄厉的眼神,笼罩在那幽怨阴郁的神情里,我想,她有些恨意,命运的浅薄由主仆身份的天然确立而无可奈何。不知是否从那时起,背叛和逃离这个园子开始在心中有了萌芽。
夏天的薄暮中,大家都到池边看荷花,文珍被我拉到了一扇永远锁闭着的小门前,因为门后世界的一次偶然相遇,她的命运从此改变。我们爬到假山上,看到了住在门口的革命党,隔壁院里出现的并非家族里盛传的张牙舞爪的鬼魅,而是一个带着阳光般笑容的剪着短发的年轻人,显得谦恭而又有礼貌。她凝视着那个东洋留学生和夏日薄暮里有些热烈的晚霞,良久,她慢慢下去,回到池塘边的,树上夏蝉的鸣叫,让她烦躁的内心变得有些空灵起来。
可是因为这件事,全家的空气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老太太和二少奶害怕小孩子们爬假山结交革命党,她们的思想古旧保守,为了昭示主人的威严和尊贵,更希望通过严加管教,控制住园子里的仆人丫鬟的肉体和灵魂,让她们永久封闭在高墙之内听命自己。她们对文珍狠狠地进行了责罚,尽管没有看到她被打过,但是白天的她变得越来越沉默,而夜晚花园的角落里偶然传来的女人哭泣,无论多么忧伤、失落甚至有些凄厉,都会被冷酷的黑夜瞬间裹挟。我想,文珍的内心此刻只能通过沉默和哭泣来排解出心中的恐惧、委屈和厌恶,这时,一切变得真实起来,仆人终究是仆人,命运多舛、无法支配,园子如监狱般压抑。自由在这里是苍白无力的,心灵在这里是无处安放的,命运也不会有温暖归宿。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被安排嫁给一个脸色乌黑,看上去有四十多岁,背有些驼,指甲长长的两只手总是笼在袖里的钱庄管账。大家会戏谑地喊他新郎,我想,这些近乎嘲讽似的嘘寒问暖一定深深刺伤了文珍脆弱柔嫩的心,她的心头在滴血。为了从这压抑的家庭中挣脱,为了从古旧的思想和控制中脱身,她选择了背叛和逃离。她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于是拼命越过那片高墙内的家庭中的主人,曾经有过的爱意和温馨已经如秋风般远去,对自由的渴望和热烈主宰了她的心灵,此刻,爱的越深恨得越深。
最后,真的革命了,文珍在中秋节后快要出嫁前终于逃走了,我不知道她是否跟着革命党逃跑的,但是她终究没再给我来过一封信。其实,自由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原始质朴而又有些简单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最本质的东西。但是,在被命运和伤痕的一次次压制中却会变得紧张、压抑且韧劲十足。一旦脱离枷锁的束缚,摒弃曾经有过的被封闭的幸福,割断那些戏谑的温暖,告别曾经真实的思念,无悔地远去,执着的内心虽然有些短暂伤感,但是那样的自由才足够彻底,那样的生活才值得期待,那样的命运才是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的真正新生。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的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个女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的文字暖得落泪。四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林徽因在这样的季节里,写下心中的爱,写下心中的心情。四月的春景,世界带着点点笑意,那轻柔的风声使它的倾诉与它的神韵。在轻灵与舞动着光艳的春天里,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浮动氤氲的气息。黄昏来临,温凉的夜在风中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的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在微风细雨中与花园里舞动的花对语,轻盈而柔美。圆月升起,天真而庄严地说着四月的纯净。这样的四月,是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是杜甫笔下的江南春色。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了无限生机。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一直以为,林徽因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不超过二十岁,但这首诗却是她在三十岁这一年发表的。她用轻灵柔美的文字,像少女怀春般,在芳菲的四月咏唱人间最美的诗篇。即使那些迟暮之龄的人读了这首也会觉得青春重现,那些丢失在风中的记忆再次得以寻回。
曾几何时,我在那四月天里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不由自主地爱上林徽因的四月天,爱上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她永远活在这四月天里,有着安静肃然的优雅,有着不敢轻触的美好,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她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
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书儿乎收尽了林徽因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
让我为之惊叹的则是她行云流水,又如拂面春风般的文字。在《一片阳光》中,倚在软椅上晒太阳对她而言则是“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困难的过失”,这种慵懒的嗔怪该来更添几分悠然轻快,幼时对得水痘一事竞只因她的家乡你此为“水珠”,使以为是一种“神秘的骄傲”,不管要被,囚禁在一间房屋内休养,却仍旧感到“一种荣耀”,这种童稚的幼小想法也更贴切生活,亲切感也随之感来。每个片段的'故事都转变得极为自然,语言也是轻快、明丽的。
当然,于我而言,她的诗歌是最出彩的,连“笑”这信守都能够写得如此诗情画意“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纳留痕,浪的柔波。”婉约而温柔再以在一个人的文字上展现的淋漓尽臻,她的文,更觉得像心灵上的洗涤,同样也展现了现代诗的美。时而慈净淡世“昨天又昨天,是还迎而出时间的威严……”,时而消沉孤寂,辽远里剩下灰色的天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暖?时而静寂荒凉,随着风冷——纷纷地给还不成梦的人。“时而又娇艳多情”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薄唇边,一督一督多情的痕迹!你看连嫣红的桃花都能写作多情的少女巧盼,她,又是怎样一位奇好呢?
正如先前所说的,她的文字拥有超过时间的魅力,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水考的凝结。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文,不仅是林徽因是泉涌动的使作,她的笔下同样也流露出令人惊讶的民生百态的深渚。
很喜欢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也看过无数关于这首诗的情感篇章,在这四月将至未至的时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字,不为追逐什么,只在于自己深深地喜欢着她,喜欢她的才情和纯色的情感世界!更喜欢她为建筑设计付出的艰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林徽因是一个完美的梦;是江南婉约的风姿卓卓;是转身里最浪漫的回眸;是女神里最清新的花朵。
读林徽因的作品,无论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欢欣还是忧伤的,都透着理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造作,不矫情,是少数的,是与众不同的。没有风花雪月,更没有煽情的语言,有的是朴实和唯物的世界观,境遇和自然的相逢。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这是1931年5月的作品。‘等待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是1933年11月18日的作品,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音,相同的都是出自一个人。这眼里的风景,紧扣着内心的情感,给这些自然的景物赋予了或明快的或忧郁的印痕,可无论是哪一篇诗句,留给我们的是一颗闪耀着爱的光辉的灵魂。
1931年11月19日,或许应该是一个凄风冷雨的阴晦的日子,阳光都去哪儿了,信仰都去哪儿了,花草树木都去哪儿了,或是一场梅雨天气也好,至少——至少还是一个夏天,还有生命的坚持。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1933年11月18日,林徽因的挽歌读来心碎,那份酸楚延绵在整个秋天。‘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读过林徽因作品的读者一定体会得到1931年11月19日以后的著作饱含着沧桑,生命的天空里多了如许的苍白!
这字里行间,这一草一木,这一风一雨,这一春一秋,都是浮沉依附于思绪空间的幻象,昔日人无还,花间重影叠加成余剩的惶惑,敛住又敲散的是回忆的影踪。
西窗清影,晚来夜雨,岁月在她的窗前绽放出四月天的一树一树的花开,因了这花开,1934年4月她在春天里找回了失落在秋天的芬芳,而且是永远的绽放。我庆幸自己真的读懂了她的四月天。
世间有一份爱和岁月无关;和年龄无关;和婚姻无关;甚至和生死无关。如果命运只留下一个人的相守,我会在每个春季,每一朵花里,感知你的依存;你的气息;你的轻灵;你的微笑的暖。这样的爱有谁不会被感动,深深地嗅一季暖风的柔,能否体会真挚的爱留存在春季的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儿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写于1934年5月。而《秋天,这秋天》是1933年11月18日发表在《大公报》里。两首诗遥相呼应,这四月天的暖从此留存在一代才女的诗歌里,生命里。
‘像张风筝向蓝穹,凭一线力量’。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并不是回忆,而是新生。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岁月如是,茶里禅香。是爱情的伟大,让徐走进文学的浩瀚海洋,是爱的深意,让林徽因写出一首首诗歌,而四月天的魅力感染了我们,也终将感染着世世代代。
以怎样的想象来描绘他们的相识,相知,就像捧着一个绝世惊艳的青花瓷瓶,是那么小心的轻拿轻放,喜欢着如此的心灵和心灵的相约,而不染半点尘埃!
‘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殷勤;’读这些,很诧异林徽因对志摩的了解和关爱,也明白文字的天空下,那些单纯的不染烟尘的倾慕和爱,是多么的纯粹!世俗里的目光,又有几人能够了解、理解。所以,在徐去世后,敌他的人,爱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也是众多的,林徽因一如既往的赞扬着这个至情至真的好友:‘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这就是她眼里的志摩,也是文艺界眼中的志摩!
在一树一树的花开里,我们循着一颗爱心去领悟自然的灵韵,在一树树花开里,探寻生命的奇美和造物主的爱,精神领域里四月天的情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崇高的寄托。
燕儿的回归里,是从南到北的天途,是江南雨巷的温润到辽阔草原的碧野晴空,这些美好的情结是四月天里对生命崇高的爱和对未来的精神寄托。
对于爱,一首诗可以寄托全部,对于生命的坚韧,要用一生的正义和对祖国的忠贞去抒写,一个爱国的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终生奋斗的林徽因更是一生的传奇。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春,在风柔雨疏里迈着生命不息的步子慢慢走来,依然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而观赏她的人儿一代代,会有一个影子,会有一首诗,会有一个故事,会有一个特别的春天在时光里被记录到永远!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引子
江南烟雨,小桥流水。几缕微风,几场梅雨,几道小调,江南已是烟雨迷蒙。在多少条铺着石子的小巷里邂逅了阳光?在多少座横卧在水面上的石桥上道一声别离?往事一幕幕,都弥漫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江南烟雨中。不知有多少人会记得有那么一个女子,曾经有过人间四月天,又与白莲开的季节有过一个相濡以沫的约定。
人世间的缘深缘浅,直叫人生死相许。时光的脚步总是静悄悄的,不经意间流走,让人独自叹息,只有那曾经的诺言却越发遥远,越发飘渺。桃花依旧笑春风,它不懂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知道要将生命最鲜艳的颜色毫无保留的绽放出来。但是,它却没有想到,在繁华殆尽之后,只剩下满目的凄凉,早已没有往日的妖艳。
可她,身穿素色白衣的她,却永驻留在盛开的白莲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温柔,更像她的诗所说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啊,她就是人间的四月天!像四月的春风拂过,像呢喃掠过耳边,那么轻,不管岁月如何苍老,她都依然停留在那里,不曾走远。
人们都说,美丽如蝶的女子,没有几个如斯才情的,而才女又多孤傲、敏感、伤春悲秋,像精致而易碎的青花瓷,可她却是绝天仅有的,她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中收放自如自由游走的。她没有张爱玲的敏感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放纵,亦没有三毛的不羁放纵。她是许多青年男子之神往,愿之飞蛾扑火的梦中白莲。可她聪明的知晓,人生聚散两依依,所以,她不喟叹年华似水,不忍心他人为她掉一滴眼泪。于是,她的爱清醒内敛,总是在受伤和伤人之前,及时抽身,没有人能看见她流泪,她也不许自己流泪。她给人留下的总是轻盈的转身,是灵魂深处一抹令人心痛的温柔,而不是刻骨的伤痕。
在梦中的雨雾之都,在美丽的康桥邂逅了徐志摩,发生了一场唯美的康桥之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多情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如火般热烈,可是浓烈的火始终不是温和的水的归宿。空前的爱恋没能以美好收尾,能够做的,只是在伦敦的细雨中,道一声珍重;梁思成与她携手共进,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一生不娶,痴心不改守候一生;她更是被世间爱慕了一生。如果爱,请等待,如果爱,请放手,如此缠绵,如此深情,难道不令人为之动容吗?
林徽因,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几乎掠尽了人间的美,用完美一词,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有太多意见。看着她那张充满年代气息的照片,无论是年轻的她还是中年的或是老年的她,都散发着她特有的气息。有点小女人却又不乏见过世面的大气。想必见识过海外世界的她,内心是丰满的,正因为内心如此丰富,才造就了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之作。
真不知道她到底是为情而生的,还是为情而生的?看着她的爱情故事,让人有点羡慕,嫉妒和一点点的遗憾。说羡慕,是因为她已有的内在美已足够吸引一个男人的心,上天对她如此眷顾,又给她如此一副美的皮囊。以致好像每个见过她的异性,都有着满心的喜欢,他们痴迷她的温柔和清新,所以不敢去打扰,只在一旁默默守护着。她是如此的幸福,让人羡慕和嫉妒。说有点遗憾,是对她的初恋。和他初见的第一面,是那么美妙,可是……
林徽因,她似一朵白色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轻轻摇曳在花池中央;她是那朵摇曳在红尘中,永不凋谢的女人花,没有让流光把自己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平淡流年。这个被岁月装帧在人间四月的女子,依旧苍翠如初。
江南烟雨,绵绵雨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拨开云雾见阳光。但我却清楚地记得,你就是那朵白色的莲花,屹立于人世间。你就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后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当我看见这本书的第一眼就喜欢上它,一个是因为它的名字,另一个是他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好像是沉淀了时间的厚重感。
在这本书里,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诗歌,而这些也不能完全展示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在民国著名才女里,林微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虽然张爱玲和萧红等人也是在这个时期,可是她的才艺却显得更加全面。她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标记,她的容貌、她的才华、她的感情生活都是美丽的映画,让世人缅怀至今。
作为一本收录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最为详尽的收录了她的书信,尽管并不完全,可是也是作为一条长长的时间链条,穿起了她的留学生活到晚年生涯。从这本书中,我可以读到林徽因的文化特征,她作为诗人、文学家、建筑学家、在她的文字里还带着一丝硬朗的气息,就像是建筑物尖锐的棱角,拥有着一个时期特殊的标志。
我喜欢林徽因,喜欢她的洒脱,喜欢她的境界,喜欢她的诗歌,而当我第一次看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我就被这首诗深深的吸引:“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二是为孩子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孩子的希望和孩子出生所带来的喜悦。而我认为这首诗歌是写给他的孩子,这一点,从我成为妈妈之后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当我抱着软软糯糯的孩子的时候,看着他对我笑的时候,看着他咿咿呀呀伸开手要我抱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他就是我的整个春天。
四月,是春天中的盛季。这样的四月,是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人间四月芳菲尽,林徽因用一首诗,描绘出了整个四月的美好盛景,她用她独特的气质在文学上保持着独有的韵味,照耀着这与众不同的人间四月天。
读书推荐人:王璐
人间四月天读后感(一)
心情无端的时好时坏,或许只是因为你想让它好或是坏,正如这清明时节的一场雨,突然降临继而又悄然溜走。这人间四月天,可以说是雨响点亮了四面风。细雨点洒在花前草间,捎来了泥土浓郁芬芳的气息,春雨滋润大地又滋润了我的心灵。
不知道林徽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人间四月天》的,亦不知道她怎样面对徐志摩的死。但我总想,让诗人以那样一种方式凋零,或许正是上天苦心的安排或者说是仁慈的馈赠。天真而庄严的诗人或许本属于天空,他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就这样永远轻灵的飞扬,飞扬,飞扬倘若真有来生,也许诗人会化作一只鸟,在这人间的四月天里继续尽情歌唱,因为有人能懂他的心。
固执的认为这个春天是属于我的,春到长门春草青,校园里的青草已愈显得蓊郁了。日渐丰腴的柳条在暖风中轻颤,和心保持着同一的节奏。在这人间的四月天,我亦有我的方向!
突至的春雨给了我灵感,给了我情致,给了我表达的欲望。我相信在这时候,诗是最好的语言,暂不会作诗,那就诗意地生活,愿诗伴我用心飞扬!
人间四月天读后感(二)这两天我又痴迷了,心中百般地丢不下,和着《人间四月天》时晴时阴,时风时雨。品味着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时笑时慰,时哭时思。徐志摩是怎样一个浪漫而又悲苦的人啊!
他是那个时代第一个冲破包办婚姻正式离婚的人!宁愿千夫所指,不愿三妻四妾,追求爱情的至上唯一。
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青年诗人!生前有三本诗集出版,最多时在三所大学任教,受到无数学生的喜爱和拥戴。
他是那个时代最特立独行的青年才俊,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情成为社会新闻,饱受争议,甚至受到其恩师梁启超先生为徐的证婚中的训斥。
他因飞机失事的突然离去,正应了他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由此我想到了宿命,我一直不相信的,但现在我似乎不得不信。徐志摩是为林徽因而活,林是徐的心灵伙伴;同时徐志摩又是因林徽因而死,(.org)徐是为应林听演讲之邀而遭不测的。老天爷仿佛是一双无形的手,1920年的林徽因拒绝徐志摩的追求是不想因为他而欠下良心债,然而魔咒的是11年后林徽因仍然是因为徐志摩的不幸离去而伤心、自责。
对于徐志摩来说,张幼仪从妻子变成朋友,林徽因从情人变朋友,陆小曼从朋友变妻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徐与三位女子相互间并未交恶,不做夫妻做回朋友,相互交往联络,由此可见,他们的心胸和修养是超人的,90年后的我们这一代人也未必有这样的境界!
据资料介绍,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我喜欢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自然真切,周迅扮演的林徽因,清纯美丽,刘若英扮演的张幼仪,贤惠能干,但是不喜欢伊能静扮演的陆小曼,既不漂亮,也不妩媚,演技不咋样。
人间四月天读后感(三)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着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林徽因的一生是辉煌的、感人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她的诗文上。林徽因陪同梁思成15年间先后走了中国150个县,查证测量了2738处古建筑,由于野外工作艰苦,林徽因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肺结核病始终在折磨着她,但是林徽因为了完成学术研究的工作废寝忘食,紧随梁思成长途跋涉完成了许多古建测量数据的纪录,及建筑结构的图纸绘制,出色的体现了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天才。
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点亮了四月的风。
鹅黄,暖绿,莲白,和梦里漾着初春的软,你是;人间四月天。
但在真正拜读她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感觉到了她无以言表孤独和厚重!
生病,这短暂的逃离,让林徽因感到一种奢侈的愉悦。只不过,她享受的不是父母的宠爱,不是浮生偷得半日闲,而是终于能够置身事外的清净,不被人围绕和打扰的孤独!
如果说,人在旅行的时候是处在彩色的油画中,浓墨重彩,应接不暇,一转眼,一拐角,处处是惊艳和欢欣鼓舞;那么日常生活则是把人拽回沉闷的黑白画中,这幅黑白画的人物、场景和故事都是老掉牙的、千篇一律的。人们需要旅游,是想从沉闷的黑白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但是旅游之后,视觉和心情的盛宴散去,曲终人散,一切如常,更反衬出黑白画的枯燥和无聊。
她是一代女神,传奇,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处处做自己,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顺其自然和言行举止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敬佩她很认真的对待自己!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集。书名取自其代表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著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书中选配相关图片近200幅,栩栩如生地反映林徽因及其家人、友人的风貌。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看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林徽因的魅力。同时,我想起了徐志摩。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之间的是爱情是友情,我无法清楚,但是他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情深至极,让人迷惑让人羡慕让人可惜。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人间四月天”竟像是梦里才会出现的景。四月的飘雪,不禁让人惦记起家那边的春天,现在的家乡,绝不会是沈城现在这般荒凉;也记起那个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如莲一般的女子。
那一年,那一月,西湖里的荷花依旧盛开。六月的杭城,某个烟雨小巷里,一声婴孩的啼哭。从那一刻起,这座本就诗情画意的城,更添了一番风韵。
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的“徽音”两字(后因与当时的一位男性作者林徽音相混,1934年改名林徽因)。林徽因,这个从诗里走出来的女子,她所有的温柔,所有的聪慧仿佛都是与生俱来的。
总以为,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女子,应是伴着诗书,伴着瑶琴,伴着那烟雨朦胧的江南,诗意般地度过这一生。也的确,她的人生,不缺诗意。
那一段“康桥之恋”,那一首《再别康桥》,足够一般的女子浪漫一辈子。但终究,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没有留恋,留恋那一段浪漫、诗意,却不能让人踏实的爱情。只是,在徐志摩离开人世之时,这个多情的女子还是多了份牵挂,那一篇《悼志摩》,她的心痛在字里行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似乎天经地义地,她选择了那个她心中能与她携手共度余生的人——梁思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样的婚姻,让林徽因想要安定的心有了依靠。但最后的最后,徐志摩在林徽因离开后,选择了陆小曼;梁思成更在她离世后选择了与自己的学生开始了另一段婚姻。只有另一个男子,不计回报,守护了她一辈子——在她生前守着她的人,死后仍守护着她的灵魂,那就是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在她离开后,不忘她生日的人。
徐志摩的多情浪漫,梁思成的儒雅稳重,金岳霖的至死不渝。终究,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在这样三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之中,还如杭城西湖里的白莲一般纯净。
如若,一个女子只因为她有过这样三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我是定不会如此喜欢她的。一个女子,若只能在一个个爱情故事里才能找着她,那是否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而林徽因,恰恰是那个“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女子。无疑,她是一位诗人。那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动了多少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总觉得,写这首诗时的她,该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妙龄少女。谁又知,竟是出自早已别了青春,添了成熟风韵的三十岁的林徽因之手。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她在“深夜里听到乐声”,却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的词句。似乎早已知了天命,再美的想象也是无用之功。每次读到这首诗时,总觉得,她活得太清醒,连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下。会想,这样的她会不会很累?
我想,文字该是她的梦。若非如此,又怎会视其为知己。但她终究未像黛玉那样“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她,还有她钟爱的建筑事业。
无疑,她也是一位建筑学家。相比她的爱情,她的诗,她的建筑事业的成就被太多人忽略。甚至,与其丈夫梁思成在建筑史上的成就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的。这该是怎样的不公?他与梁思成一起研究过古代建筑;1934年,又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1942年,又受梁思成委托,为编写《中国建筑史》,竟抱病研读了二十四史;1949年,又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工作。
生活中的柔情,诗歌中的清新,又与建筑上的一丝不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那一年的人间四月天,五十一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未想过,一个女子竟能让这个世界如此增色,却又从未真正求过什么。“质本洁来还洁去”,生于莲花盛开的季节,又在她挚爱了一声的人间四月天离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终于结束了《徽因传》,突然感觉像在写读后感一样,但是真的有好多东西拨动了心里的弦,你是人间四月天。很淡,很轻,但又很浓烈。正如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
您总是淡淡地笑,笑里又是充满了灵动的光辉。遇上梁思成是一生的幸福吧?能遇上同窗、工作伙伴、知己、爱人到相知,相守,相伴,经历过病痛的折磨,经历过抗战的炮火,经历过分离,经历过无数痛楚,但是你们都一一挺过来了,那是何等的珍贵?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爱,爱得深成。有了建筑的存在,应该是您今生的挚爱了。不管是美学的典雅还是建筑的精良,您总是用跳动的思维,用丰富的灵感去诠释着她和丈夫深爱的工作。无论勘测的路途多么艰辛,心中的热情怎能被这样的艰苦打败?您也是一个好母亲。爱着宝宝和小弟,他们是阳光,是雨露。您说,就算日本人打来了,身后还有扬子江,儿子问您: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您说:要真到那个时候,我们真不能管你啦。这是多么深沉的回答,但却包含了一个母亲对祖国的坚守,对儿子的无奈。
看着书里的内容,感触最深的一是西南联大;二是北京拆城墙,作文素材《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时的各个学者们沿途奔波到昆明来保存学识,建立西南联大是多么不容易,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都为物价飞涨的艰辛生活而选择卖点心。不知当时患有肺病的您是怎么熬过来的。是朋友的鼓励?是孩子的阳光?是工作的动力?还是思成对您的爱?在那不平凡的年代里,换个角度,您是幸福的。病魔缠身,但却拥有财富。财富是大家对您的爱,可能这就是希望,是光环,是永远的、永远的不可磨灭的爱的力量吧!老 北京得城墙被拆,可能是您在与病魔做斗争时一个强烈的打击吧。那是最美的艺术,可是却拆除了。或许现在的我们看不到那些美丽精美的雕栏城墙,但是却可以感受您们为中国建筑的付出与艰辛,开拓与扬弃。
很多人关心徐志摩的日记,关心金岳霖的终生不娶。可是你峰芒的才华,流动的诗歌,跳跃的思维远远超过那些。多么灵动的思忖与文采,不禁回到“你是人间四月天”上。偶尔感觉您脾气的怪异,像诗歌的波澜壮阔一样,时而高高在上不敢侵犯,时而又温存矜持,似而轻缓。可能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能赋予创造的灵感,成了丈夫工作上的好帮手。
与病魔做最后的斗争,强撑了那么久,累了,歇了。放下你钟爱的一切,在四月的北京悄然离去,可是留给我们的是那么多的回味人生与对建筑的爱。传奇的一生饱受了那么多磨难,可你是那么淡然地坚持下来,沉睡的是诗人、建筑师、母亲。
淡然回唱着:你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的北京是否已经春回大地了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林徽因,你像你的名字一样温柔,更像她的诗所说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啊,你就是人间的四月天!像四月的春风拂过,像呢喃掠过耳边,那么轻,留下的印记却是永远。
你说,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这话说的真不错,不知道怎的,看着你的诗,便是对你一心的喜欢。喜欢你的诗,喜欢你的才华,更喜欢你的小清新。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么美。美得一点也不妖艳,美得平淡。十六岁的花季,天真是你的代名词。十六岁的初恋,天真,真诚,欢喜围绕着你,造就了你那唯美的爱恋。但唯美中却又带着点伤感。我想,那也是刻骨铭心的吧。
你完全配得上高贵一词,无论出身,还是自身后天的修养,都让她具备了一个优秀女性的特质。有无数热恋着她的男人,有一个杰出的丈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几乎掠尽了人间的美,用完美一词,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有太多意见。看着你那张充满年代气息的照片,无论是年轻的你还是中年的或是老年的你,都散发着你特有的气息。有点小女人却又不乏见过世面的大气。想必见识过海外世界的你,内心是丰满的,正因为内心如此丰富,才造就了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之作。
真不知道你到底是为情而生的。看着你的爱情故事,让人有点羡慕,嫉妒和一点点的遗憾。说羡慕,是因为你已有的内在美已足够吸引一个男人的心,上天对你如此眷顾,又给你如此一副美的皮囊。以致好像每个见过你的异性,见到你有着满心的喜欢,他们痴迷你的温柔和清新,所以不敢打扰你,只在一旁默默守护你。你是如此的幸福,让人羡慕和嫉妒。说有点遗憾,是对你的初恋。和他初见的第一面,是那么美妙。想必要在爱情和做人之间选择的时候,才十六、七的你是多麽的难,而初恋又是那么美。
真的想用完美来形容你。在文学上有如此成就的你,却还是个成功的建筑教授。我想,你的一个个几近完美的建筑设计就是你完美内心的写照吧。
遇见你,是在你离去后的第十七年。你毅然离去后的第四年,我才出生。我们之间,有一条时间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可是在十七年后的今天,我在喧哗浮躁的尘世里读着你的文字,仍然有一份久违而似曾相识的感动在我鲜红的血液里奔腾,跳跃,无法平息。对于我来说,你是永生的,是无处不在的,透过书页上的.一个个感性细腻的文字,我分明看见了你清朗的笑脸。
林徽因在诗中写:“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我轻吟着这句诗时,总会想起你和你的文字。
你的文字,总是变化多端、阴晴不定的。有属于小女人的平凡幸福,有属于作家的细腻轻柔,还有属于你自己独有的神秘含蓄。夜深人静时,我静卧于床上,在白纸黑字间听你用风清云淡的语调,叙述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你和荷西,在撒哈拉坟场区的爱巢中,敲敲打打,尽力营造出你们心中的天堂。风携着黄沙在夜晚的沙漠中肆虐横行,却刮不走你们嘴边的微笑和心中的甜蜜。那时的你,是幸福而满足的,读你那时的文字,我也能感受到那份溶于血液里的幸福,平淡,真实,却浓烈到深入骨髓。
可是,美好的东西大多无法长久。大概是上天也开始嫉妒太过幸福的你了吧,冰冷的海水席卷去了你的挚爱,带走了你的他,也带走了你的心。于是,你的笔下又多出了一朵名为&ld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一树花开四月天——林徽因传》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林徽因传有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