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生死疲劳读后感3000字

生死疲劳读后感3000字

用轮回讲故事_《生死疲劳》读后感心得体会。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用轮回讲故事_《生死疲劳》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用轮回讲故事——读《生死疲劳》有感心得体会

莫言真是个了不起的人,跟踪我西门闹七世轮回,就为讲一连串让人将信将疑的故事。可是我得感谢他,如果没有他,我西门闹一世英明就随流水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口若悬河,讲故事的本事很是高明,完全能调动看故事的人的情绪。在第七世我终于如愿转世为人,却又是个怪胎,世间匆匆走了一遭,十几岁就一命呜呼。但我却再也不愿堕入轮回了,七世的桑海沧田,让我渐渐看透了这滚滚红尘。逃离了轮回之门,却不知将归何处,所以就在混混沌沌之中漫无目的地漂泊。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觉得“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虽有七世轮回,却总是绕着西门屯糊里糊涂地转着圈圈,我决定走出西门屯,走出高密县,畅游大好河山,追逐大千世界。我最好奇的就是,莫言究竟是经过了怎样的训练,竟然练就了这样一颗脑袋,这样的一张嘴。所以我首先就追寻着莫言的求学道路,想去窥见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公元2050年,我到达了北京师范大学——据说莫言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虽是一所百年老校,面积却十分有限,所以即便是在假期,也显得十分拥挤。我穿过拥挤的人群,却找不到莫言学习过的痕迹,正当我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个傻小子在读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终于找到与莫言相关的东西了,这让我感到十分兴奋,情绪一下子从马里亚纳海沟冲到了珠穆朗玛峰。更让我感到兴奋的就是,这本书好像就记述了我七世轮回的经历,我要看看这些人看了我的经历有什么样的反应,情绪简直就冲出了大气层,到达了开普勒—452b上。拘说这个小说还是蛮火爆的,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发现有人在读,所以我必须好好观察一下。

这小子自视甚高,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所以莫言在小说中用的各术手法,他都看不出来;用到的理论,他也一无所知;更不要说那些优美的词句,他根本不能发现——这肯定让莫言感到很伤心了,就像是自己奏了一曲美妙的乐曲,最后发现那个站在前面痴痴呆呆的听众竟然是个聋子。不过我倒是发现了他的一个长处——他虽然不会读故事,却十分喜欢看故事。在看故事的时候,他似乎总是在告诫自己“不可信,书中的故事是不可信的!”,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他总是摆出一副冷眼旁观的态度,斜着眼睛似乎洞悉了书中的一切玄机;但是这种状态不能持续很久,他就会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呵呵地笑出声了,甚至有几次还看到他在偷偷地抹眼泪——不知道是因为他是个外强中干的理性主义者,还是因为莫言的讲故事水平太高。反正在读书的过程中,他的表情十分丰富,喜怒哀乐几乎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过。读到最后,他竟然忍不住一直在抹眼泪,全没有了那副高冷的表情。殊不知天道轮回,虽然书中的故事看似夸张,却也不过是必然的事情,他竟然还在为必然的事情流泪,真正表明他只不过是个理性主义中的伪君子,是个稚嫩的毛头小子。不过,正因为他是个毫无心机的傻小子,心就像水(当然是在被污染之前的)一样透明,所以我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他内心的小九九和情绪的变化——这也是他另一个可爱的地方。

其实《生死疲劳》这本书并不是他自己发现的,而是另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了之后他才知道的。在他读这本书之前,也没有看过莫言的书——这真是他的损失,这么有名的作家的作品,他竟然几乎不知道,可见他真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不过在知道了这本书的之后,他很快就投入到了看故事热闹之中,上课看、下课看,白天看、晚上也看。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或许就深深被我的坚忍不拔、视死如归打动了,但是他仍然表现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对我在阎王殿的伸冤行动表示鄙视。觉得我就是一个死缠烂打、蛮不讲理的家伙,虽然在身前做过一些善事,但是也没必要如此夸耀自己呀;更何况作为富甲一方的地主,帮助穷苦百姓就是分内之事,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所以他虽然敬佩我的勇气和韧性,却瞧不上我,甚至在我投生为驴的时候,感到十分解气,几乎就要拍案叫绝了,并且还在暗暗地歌颂阎罗王的英明神武。在他意识中,觉得驴前面一定要加个“蠢”字,才能符合现实情况,不过这个家伙从来没有接触过驴,就如此莽撞地下结论,真是幼稚。但是他并没有得意很久,因为他发现我虽然转生为驴,却有超出平常驴的智商,并且依靠自己的智商在西门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感到不可思议,觉得这完全是莫言在瞎拍脑袋,甚至觉得自己以前不读莫言简直就是英明的决断。不过,虽然他对转身为驴的我也有成见,但在内心却被这个故事悄悄俘虏了,所以他坚持读了下去。在这里他非常敬佩单干户蓝脸,觉得他是自由的斗士;他也十分喜欢我的原配白氏,因为她的气节和忠贞——可见这小子也是长有反骨的,只是生性胆小怕事,所以不怎么表现出来。更难得是,在读到大炼钢铁、大饥荒的时候,他竟然出奇的平静,他没有觉得震惊也没有觉得荒诞,可能是他对这一段历史——对,在这里他没有把书当小说看,而是当历史对待的——通过某些渠道有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印象,所以他表现得十分平静。但是我知道,他并没有表现得那么平静,他的内心也是波澜起伏的,他从心眼里觉得那种种活动是集权的结果,是个人崇拜的结果。所以他虽然觉得被批斗者可怜,却也不憎恨批斗者——我不由得要为他这份超然点个赞。在他看到我成为县长的坐骑的时候,他感觉我的命运还是太好了,对我的成见再次战胜了他的悲悯情怀,但是当他看到的瘸腿之后,看到蓝脸和我的互动之后,他几乎彻底忘了对我的成见,他忍不住要流泪,他被我和蓝脸的情谊深深震撼了。不过对于这样起伏不定的情绪,我有时间也捉摸不透,感觉他的脑袋就像风一样。

在我被饥饿难耐的相亲分尸而食的时候,他甚至表现出了一丝丝的可惜,但是他很快压抑了这种情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相食”的事情都时有发生,更何况是吃一头驴?好在我并没有因此就消失,而是很快就转生成了一头牛——这小子从小就和牛打交道,所以当他看到我成为一头牛的时候,他忍不住咧嘴笑了。我知道他回想起了小时候陪伴他的老黄牛和小黑犍,那是他童年美好的回忆。但是这种幸福感很快就被我打碎了——因为当时的主人蓝脸,这个斗士的战斗越来越进入白热化,而我也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或许觉得我最终会背叛主人蓝脸,但是我终于还是没有屈服,就在蓝脸被迫“众叛亲离”的时候,我坚定地站在了蓝脸的一边,这一举动也为我赢得了那傻小子的尊重,甚至对我有种肃人起敬的感觉——他的表情也让我觉得自己忍受的无情鞭打,是值得的。而他却陷入了对人性的怀疑——金龙的对立他觉得还情有可原,但是解放的“背叛”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会如此脆弱?那是他没有体验过那种疯狂,所以才会有那种幼稚的想法。千万不要试着考验人性,很多时候是经不起考验的。经得起考验的人性,那都是闪闪发光的。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红与黑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与黑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与黑讲述的是一个富有才华又身怀野心的年轻人于连,从穷苦的木匠儿子,一步步踏近贵族阶层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女性人物,是于连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前者是德瑞那夫人,是一个年长于连近十岁的美丽妇人,后者是侯爵的小女儿,玛蒂尔德小姐,一个十八岁的巴黎名媛。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拿破仑战败,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之后,社会等级依旧分明,第三等级的人怀念伟大的法兰西皇帝,贵族重掌权利,与第三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于连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整部拉丁文的圣经,不论是书籍还是对话,他都能过目(耳)不忘,凭着这个技能,年迈的谢兰神父把他送到市长德瑞那先生家做家庭教师,这是于连改变一生的开始。

于连负有天生的才华,也有天生的敏感和骄傲,他内心狂热地崇拜拿破仑,那是一个凭着能力可以建功立业的时代,如今已经一去不返。所以他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开始寻求宗教的庇佑,着黑袍成为教士和神父,这是跨越阶级的唯一之选。然而,优秀的才能,姣好的面容,内心的抱负,都注定他无法寂寂无名地过一生。

于连的两段爱情都是被动的,德瑞那夫人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于连的出现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力,青春的少年,区别于丈夫的柔情,她不顾一切想守护他。玛蒂尔德小姐身边围绕的总是贵族的纨绔贵公子,于连在这些人中间显得尤为特别,因为他从不逢迎自己,甚至非常冷漠,这种反差让她爱上于连。

我试着理解这两段爱情的降临,德瑞那夫人对于连而言,是平等的恋人,即使身份看来并非如此,两个人在心灵上是平等的,他们彼此依赖,当这份感情败露,于连不得不离开贝藏松,前往修道院学习,之后去了巴黎,遇见第二份爱情。而玛蒂尔德小姐,一开始两个人毫无交集,是美丽的侯爵女儿跨出了第一步,于连从这份感情中获得的认同感超乎想象,来自贵族的垂青,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让他患得患失,因为一旦失去,就开始怀疑自己。

这两份爱情都是外界的争议越大,当事人反而越坚定,好像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不被人拆散,不经历抗争,顺遂地进入婚姻是索然无味的,德瑞那夫人认定这是她心灵的归宿,玛蒂尔德小姐以为这是跨越阶级的伟大爱情,所以不顾一切地营救于连。

我们都是皮相的奴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个拥有美丽面容的异性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在市长家里担任家庭教师的于连,在侯爵府担任秘书的于连,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俘获芳心。我们都对异性的好感非常敏锐,尤其是来自那些我们自己也有好感的人,一旦发现幸运降临就迫不及待的接收这份好运,究竟这是不是于连真正的爱情,我不知道,因为没有机会证明。有时候我们是别无选择,有时候我们是放弃选择,名著里的故事并不让人惊叹,这个年代的爱情也并不容易,然而从不见得有何伟大之处。

于连为什么要杀德瑞那夫人呢,可能他看到那封毁谤的信,对昔日的爱人产生了强烈的愤怒,所以策马前往维里埃尔,买了枪并装上了子弹,

故事的结局,于连被处以死刑,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生命终结在22岁,死于两场恋爱,也死于对那个年代的绝望,即使于连最终能活下来,也只能更名换姓,去一个遥远的城市终其一生,他的抱负他的理想永远没有机会实现,等级制度森严下的法国,允许有才能的年轻人出现,但不会允许他挤入贵族阶层,破坏既定的等级秩序。

当然,这个故事最主要想传达的意思,我想应该是:姐弟恋是没有好下场的。

简爱读后感心得体会


简爱读后感心得体会:

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一本《简爱》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了一个精神崇尚、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简﹒爱,她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_

简﹒爱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父母双亡,跟着舅妈生活,唯一对她好的舅舅也死了,她饱受欺凌和偏见,但他还是忍耐了很久,这才使他最后有了离开这个家,走另一条路的机会;后来,她当了家庭教师,尽管这个家庭的主人罗切斯特与她针锋相对,裁缝格莱思威胁她,罗切斯特的亲戚朋友也不喜欢她。但是她还是顶着种种压力在桑菲尔德生活了下去,最终得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的好感并爱上了简﹒爱;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自己不应该再这儿待这时,尽管他爱罗切斯特,离开先生还不如死去,但他还是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即使没带钱包,也要离开这儿。后来,先生的妻子放火烧死了自己,使先生对简的爱更深了。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有时坚强地顶住压力,能使事情的情况变得乐观。

简﹒爱也是一个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当她在里德舅妈那儿饱受侮辱,她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将会迷茫,她想尽一切办法到学校上学,这样既可以学到知识,让他以后有维持生活的方法,还可以不受舅妈和表兄妹的欺辱;她失去了谭波尔小姐这位良师时,没有想以后要在学校里煎熬着度日,而是今早离开学校,去做一位家庭教师,找到自己的快乐;她内心矛盾又坚定地到另一个地方打工维持生计,不在意自己爱的罗切斯特先生,而是找到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使自己更欢受迎,而且还意外地得到了三个堂兄妹。让我明白了:有些时候暂时放弃一些东西,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

简最大的特点是渴望平等,她在舅妈家忍受着舅妈的偏心和表兄妹、佣人有恃无恐的侮辱,有一天忍无可忍,喊出了自己心中渴望与表兄妹平等,不能忍受舅妈没有理由的侮辱。她在学校认识了一位益友:海伦,海伦年纪小小就死于重病。

后来,是简爱在她光秃秃的坟墓上立了一块墓碑,向世人宣誓:无论是贫穷、低贱的人,还是富有高尚的人,他们都是有尊严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了上帝面前!”她因为罗切斯特先生爱高贵的英格拉姆小姐,瞧不起真诚爱着他的自己,而愤怒地喊出:“我不是无足轻重的人!我有感情,虽然我穷,出身低贱、不漂亮、瘦弱矮小,但我又灵魂也有心!”我们是平等的!后来罗切斯特先生也只爱她一人,放弃了高贵的小姐。想到这儿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将心比心,不能为了点小事而闹不和,只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才能同舟共济。读后感m.simayi.net

这句话也表达出了作者夏洛蒂的思想感情: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男人不一定就高贵、女人不一定就低贱!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就一定能和天才平等。

生活中,我们也很难看见像简这种有纯真感情的人了,她完全是因为自己爱罗切斯特才努力追求他。不像现在的其他人,很多人都不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而是因为对方富有。简没有因为先生失明而离开他,因为她真诚地爱着先生。如果让我们在真爱和富有中选择一个,很多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有。告诉我们:不要太看重金钱,能使自己真正幸福就行。

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写出了自己在文学之路上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打击,但都顽强地熬了过去,最终得到了成功。就好像文中的简爱受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收获了爱情和幸福。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坚强、放手和努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作者:陆柏然

新时代的朝圣者——《生死疲劳》读书心得4000字


新时代的朝圣者《生死疲劳》读书心得4000字
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以佛经中的一句话做题目,完成了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莫言只用43天写就长达55万字的《生死疲劳》,突破了他自己写作速度的记录。《生死疲劳》一书,采用章回体。莫言说:在我看来章回体是一种叙事节奏,我想恢复过去古典小说中说书人的传统,也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它怀念中国古典小说。毕竟我们过去的经典小说都是章回体,而今它们却已死掉了。
看完《生死疲劳》,觉得书中的各个人物,包括由地主西门闹转世而来的驴、牛、猪、狗、猴,甚至作者莫言,都像是一个个朝圣者跋涉在命运的沟坎,忍受误解、猜疑、命运的不公,坚持着自己的方向,想要达成自己想要的圆满,想要到达心灵的圣地。
孤独的朝圣者
作为全国唯一坚持到底的单干户,蓝脸是孤独的。被抛弃似乎成了他一生命运的主线。因为丑陋的容貌,出生不久的他被亲生父母抛弃;因为坚持单干,被妻子儿女抛弃;因为养子的发达,世道的更迭,妻子的名分也被更改,没能与妻子死而同穴。一直陪伴他的似乎只有西门闹了。幼年时,他被西门闹收养,成了西门家的长工;西门闹死后,由西门闹转世投胎而来的驴、牛、猪、狗,一直默默守护着他。其实在某种层面上,蓝脸和洪泰岳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倔强。只不过历史的波涛流转,证明了蓝脸的坚持是正确的,而洪泰岳的坚持却是无谓而僵化的。我认为,其实坚持也是《生死疲劳》中很重要的元素。阴曹地府中坚持自己无罪无辜的西门闹,受尽折磨,经历油锅煎熬,仍旧坚持。全国上下的红色浪潮中,举国风行的入社运动中,蓝脸始终坚持单干。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变革中,洪泰岳始终坚持最初的思想。其实身处浪潮之中的人们很少能够判断谁是谁非,孰对孰错,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过是后知后觉,以史为鉴。历史的车轮,方向难猜,只有它驶过之后,人们才能醒悟,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是对的。
既然历史的必然性决定了总是当局者迷,那么错误总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推崇坚持,不是因为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胜利,而是因为懂得坚持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所坚持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坚持代表着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最近读了一本《读大学到底读什么》,书中作者提到,如果论专业技术,一个大学生可能比不过一个技校毕业的学生,那么读大学究竟是为了读什么呢?读大学是为了培养一种怀疑、探索的能力。相较于不假思索的接受别人所灌输的东西的人,一个经过自己的思索而得出错误结论的人更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来,不论是西门闹还是蓝脸或是洪泰岳,都是众多墙头草中鹤立鸡群、孤独的思想者。
寂寞的朝圣者
人类进化出了更为复杂的思想,却也为生活平白添了许多烦恼。人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嫁了本来不想嫁的人,娶了本来不想娶的人。但是人类社会除了种种无奈还存在着爱情。蓝解放与黄合作的婚姻,并没有爱情。当蓝解放遇到了庞春苗,爱情虽姗姗来迟,却终究是来了。但是人类社会除了爱情,还存在伦理和责任。他有儿子,有妻子,有家,他比她大了二十岁。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不被理解和祝福的,蓝解放与庞春苗的出走,可以看做是一次朝圣之旅,向着心中的圣地,纯粹的爱情而前进。虽然物质匮乏,但是他们始终拥有爱情;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他们始终拥有爱情。爱情虽比不得阳光空气雨露般必须,甚至不如牛奶面包重要,但是却总有人肯为了爱情而舍弃一切。不管世俗的眼光如何,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份爱情。
宝凤爱着常天红,却嫁给了自己不爱的马良才;常天红对宝凤有意,却终究娶了庞抗美,养着妻子与别人通奸生下的孩子。他们或许都曾有过爱情,却没有为爱情舍弃一切的勇气。所以说,蓝解放与庞春苗是寂寞的朝圣者,背负着世人的不解与谩骂,在爱情的荆棘路上跋涉。
好事多磨,他们最终得到了原谅,他们的爱情终于能够见得了俗世的阳光。好景不长,幸福的生活没有多久,又由于庞春苗的死戛然而止。
寂寞,是爱情的味道。爱情本身是纯洁而无罪的,只是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伦理、道德、责任。而婚姻又与爱情不同。有婚姻不一定有爱情,有爱情不一定能结婚。太多的束缚,让爱情之鸟成了珍稀动物。
偏执的朝圣者
蓝金龙,或者称他为西门金龙,是一个偏执的朝圣者。他的心中似乎并没有准确专一的神圣之地。在公社化的浪潮之中,他离开自己的养父,踏上了正确的成长道路;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又迅速地投身到革命小将的行列;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又迅速地调整方向,成了成功的商人。如果说,他所追求的是革命,是热血,那么与洪泰岳相比,他显然算不得一位虔诚的信徒。那么他的圣地究竟是什么?我想,他真正追求的是成功。他的心里一直有着亲生父亲西门闹的影子。这一点从他为父亲迁坟,在母亲的墓碑上写上西门闹之妻上可以看出来。他对于成功的追求是偏执的,不近人情,不择手段。他可以为了成功背弃养父,与生父划清界限,殴打自己的弟弟,成为庞抗美的情人。他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虽然他确实成了有钱人,但是终究是死在了洪泰岳的炮下,没有一句遗言。
西门金龙可以说是死在了他的巅峰时期,这样的结果对于他来说,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幸运了吧。他其实更像是一个成长在父亲的阴影之下的小孩。既有着对父亲的崇拜,又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压力。他的偏执,似乎是源于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沉默的朝圣者
作为旧时代中国女性的代表,白杏儿、迎春、吴秋香,就像沉默的朝圣者。不管时代如何变更,丈夫一直是她们心中最重要的人。先说看起来风流又不守妇道的吴秋香。在接受批斗时,吴秋香口口声声要与西门闹划清界限,声称自己是被西门闹强奸的。在改嫁之后,她又与别人不清不白。她性格泼辣,作风不正,似乎与沉默二字不沾边。但是,当她见到长大成人的金龙制服发狂的小牛的时候,心中是汹涌澎湃的。那时候的金龙,已经长大,身上有着西门闹的影子。在她心中,西门屯的所有男人都是比不过西门闹的。她的身体里其实是流淌着中国传统女性的血液的。她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种种过分的行为,但是她的心里一直默默地为西门闹留有最高的位置。
至于迎春,她的身上一直有着隐忍、包容和母性。而她也将对西门闹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虽然她改嫁给了蓝脸,但是西门闹在她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这一点从她对蓝脸和蓝金龙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他们毕竟有着不同的父亲。她死之后,金龙在她的墓碑上写上了西门闹之妻,而不是蓝脸之妻,也可以算作是对她的理解。
作为西门闹的结发妻子,白杏儿的生活是三人中最凄惨的。在人们追问西门家财产的下落时,她曾遭受毒打;在迎春和秋香嫁与他人,过上新生活的时候,她在做着苦工。她与西门闹所投胎而来的动物之间有着一种奇异的心灵相通。在遭受种种不公的时候,她只是默默忍受,一直沉默到死亡降临的时候。
西门闹的三位妻子,虽然性格不同,经历不尽相同,却代表了千千万万的旧时代中国女性。她们是沉默的朝圣者,丈夫就是心中的神。沉默,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或许就是那时的女人的命运。
悲情的朝圣者
蓝开放似乎是文中人物中最悲情的一位。他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蓝脸,这让他在爱情中自卑。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与人私奔,为童年留下了阴影。在他少年时,因为父亲的出走,家里无法承担他的学费而辍学。他最终成为一名警察,又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派出所的副所长。如果他没有遇到西门欢和庞凤凰,如果西门欢没有死,那么他的一生应该就不会那样的悲剧。在听了庞凤凰的话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做了换皮手术。他的一片痴心终于打动了庞凤凰。可是命运的重锤再一次击打在他身上。他与蓝凤凰居然是同一位祖母。得知真相的蓝开放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蓝开放死后,庞凤凰也不知所踪。在新千年的晚上,庞凤凰死了。没有人知道她在濒死时想到了什么。她或是想到了自己悲哀的命运,或是想到了西门欢,或是想到了蓝开放,没有人知道。他与蓝开放一样都是被命运所捉弄的人。
蓝开放的圣地便是爱情。他却在朝圣的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路边人
在这出错综复杂而又残酷的大戏中,黄互助似乎更像是一个路人。她年轻时也曾年少轻狂,也曾憧憬爱情。到了故事的尾声,她却成了最冷静,最清醒的人。
在蓝开放的撮合下,黄互助与蓝解放住到了一起。在整部小说中,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两句话。一句是狗都不是这样的姿势,一句是从今天起,我们做人吧。这两句话,一句让我看到了她的冷静与清醒,那是一种洞察世事之后的冷漠。另一句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内心的温情。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年,西门家大院的人,只剩下了他们两个。那更像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凄凉。
局外的朝圣者
除去小说中的各色人物,作者莫言也像是一名朝圣者,一名现实生活中的朝圣者。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文字,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
少年时,他经历了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他上学不多,却成为了杰出的作家。他对自己所获得的荣誉十分淡然,他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在初入文坛的时候,评论家们对他的文章是清一色的批评声。在很久之后才有了不同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他一直在坚持,一直未曾放弃。
在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曾经受过许多的非议。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风格,最终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使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作家而言不再是神话。桑岛道夫曾说,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叙述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我感到莫言文学的起点,那就是对在挫折中却顽强生活下的人的关注。莫言依然是属于相信文学力量的作家。其实不仅莫言笔下的人们是在挫折中却顽强生活下去的人,他自己也是不断地在挫折中获取营养,在挫折中进步的。
在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就像一名朝圣者,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过和小说中的人物比起来,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抵达了圣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圣地不过是他的一个落脚点,他的旅途仍将继续。
有人说,《生死疲劳》的一个主题是想教会人们要放下仇恨。西门闹转世的狗死掉之后,见到了新上任的阎王。新阎王问他心中是否还有仇恨。西门闹回答已经放下了仇恨。阎王却说,你的眼中还有仇恨,让他再经历一次投胎转世,完全放下仇恨。很多人都会质疑,究竟作者是想教会我们放下还是想教会我们妥协。
西门闹本来死的十分冤枉。在地府中他受尽酷刑,依旧坚持自己是冤枉的。后来阎王使计让西门闹投胎为驴,开始了他的六道轮回之旅。本来西门闹心中充斥的仇恨,连孟婆汤都不能消除他前世的记忆,然而在一次次的投胎转世之后,他却渐渐淡忘了心中的冤屈。为猪时,他安心的过着猪的日子,很少想起过去的种种。为狗时,他向主人尽忠尽责,更少地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他已经没有了为驴时的折腾劲,没有了为牛时的犟劲。在一世世的轮回中,他已经退化成了冷静的旁观者,而不是想要讨公道的冤死魂。(读后感)
不管怎样,从莫言笔下纷杂的东北乡的五十年历史中,我们至少懂得了要坚持自己,有自己的思想。蓝脸、西门驴、西门牛、金龙、宝凤、解放、开放从这些人的命运中,我们总能捕获那些年的影子,看到那些年人们的挣扎与彷徨。

草房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草房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墙头摇曳出斑驳的花影,像极了桑桑吃的红菱。”“仿佛这一切从另一个维度而来,是另一个我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在黄梅又青杏下,不言不语。”“泪眼蒙眬中天与地连成一片金色。是她,给了我光明_我的黑眼睛!”这些诗句节选自我的读书笔记_读《草房子》有感。

读书成就梦想:

“墙头摇曳出斑驳的花影,像极了桑桑吃的红菱。”“仿佛这一切从另一个维度而来,是另一个我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在黄梅又青杏下,不言不语。”“泪眼蒙眬中天与地连成一片金色。是她,给了我光明_我的黑眼睛!”这些诗句节选自我的读书笔记_读《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小时候生活在江苏盐城一个很穷很穷的农村。他用儿童文学的触觉和清新典雅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物质匮乏下人性的光辉美好。和桑桑一起,我告别童年,永远地离开了那片朝夕相伴的草房子。然而,未曾告别的,是那些令人难忘的记忆。那首在月光下、在药寮里哼唱的歌,永远地印刻在我内心深处。

我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喜欢温暖文字的人,喜欢热烈奔放的文风。可是,当我看到《草房子》这样的文章,心脏还是不小心扑通了一声。清新淡雅如它,似初春刚抽芽般鲜润;平和冲淡如它,如秋空澄廓,情思飘逸而芬芳;静谧自然如它,如春雨融冰般鲜活。一切是那么纯净自然,不矫揉不造作,娓娓道来。干净纯粹的文字看似无心,却又饱含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暖,虽不张扬,却润物细无声,带给我无穷思索。

阅读点亮我心:

相信有很多同学都曾在幼时,甚至现在依然会捧读这部经典。小说里,主人公的言谈举止都与真诚团结、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的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可以说,这部小说,不仅感动了我们今天这一代人,也必将感动下一代读者。当我静下心来读《草房子》时,萦绕在眼前的是一幕幕暖心善意和可贵人格的光环。透过纸张去感受那份细腻的时候,我读到的是成长所收获的勇气与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是如此美好,读书写文章,会令人激动得满眼泪花。小姨指导我写诗,也在指引我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爱。

小姨说,从表面上看,你的文字是平静的,但是底下涌动的感情却非常热烈,像是冬夜天空怒放的焰火,照亮了江河大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的,凡事到了淡,其实就是热烈,就到了最高境界。这时,阅读就成为我们保持宁静冲淡的最佳方法。书籍教会我们的淡并非是对人生的冷淡,而是教会我们以冷静面对生活,用淡然来武装思想,练就强大的内心,坚持内心深处更恒久历新的东西。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母亲生病后,手术和化疗的痛苦把母亲折磨得瘦骨如柴。当我悲痛地握着母亲的双手,母亲却满含笑意地望着我,淡淡地说:“孩子,记住,否极泰来,痛苦与美丽并存,不论多么痛苦的事情都终将会过去,而美丽终将会流传。”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母亲不是某种宗教的信徒,但书籍给予的养分却早早把人类刚柔相济的精神表达得凝练写实。

气质决定格局,眼界决定成就。以前,我问小姨:我读这么多书,好多都忘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小姨说:读书好比吃饭,你从小到大吃过很多好吃的吧?真要问你究竟吃了哪些好吃的,你还不一定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你的骨骼和肌肉。所以,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无需缅怀过去,占据大时代的C位,我们目光所及、脚步所量的都是环球风云,随着生长于斯的祖国继续参与、见证壮美的新时代。所以,请来品读书籍、感受文字的力量吧!让我们的灵魂被轻轻拂拭,让我们的内心重见清澈明净,让我们的前行有书籍相伴,一路点亮成长,将雄心和梦想铺展在时代的大舞台。

后记:

那些散落在竹丛与杂花间的草房子,那个被河流与荷花包围着的校园,充满了无尽的情趣与诗意。在桑桑并不连贯的印象里,野草丛充满了神秘,河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纸月似画,杜小康如诗,细马和秃鹤更是带着俊美少年的梦。甚至连桑桑自己的病痛,都在淡雅的文字中透着温馨的色彩。

喜欢《用轮回讲故事_《生死疲劳》读后感心得体会》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死疲劳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