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

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

此心光明复何言_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观后感。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此心光明复何言_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此心光明复何言——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观后感

新年前后是比较忙的时候,时有应酬少不了口腹之福;期间偶然接触了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讲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顿时上瘾,忙里偷闲的每日一集半集的终于看完了。感觉比舌尖上的美味来犹胜一筹,它是文化大餐,更是难得的一种精神享受。心得虽然不够成熟但也要趁着热乎劲儿表述出来,和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吧……

对于王阳明,很早读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曾经知道,他是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那句“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让我记忆颇深。既然如此,以唯物主义者自诩的我自然对其不感兴趣。直到如今听了郦教授一番详细地解读,方才大吃一惊,原来人家竟然是与孔子、孟子、朱子(朱熹)并列的儒家四大圣人;不仅如此,还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一,孔子和王阳明各一个,曾国藩算半个(两个半完人另有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一说,但都有王阳明)。

何为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才德全尽”的人;而完人呢,条件似乎更高,要“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不但有德行,还要有功业,称为“三不朽”。按照这样苛刻的条件衡量,连孔子也被排除在外了。孔子虽然创立了儒家学说,是无可置疑的道德模范,为了克己复礼到处奔波努力,但可惜业绩不行,徒劳往返,不被各国君主认可。儒学的强大影响力还是在刘汉之后才逐步呈现的;而王阳明不但是心学的开创者,而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用于行政和军事实践,且卓有成效。他谋划指挥的战役从无败绩,百战百胜,被称为“战神”。纵观中国历史达到王阳明这样知行完备和功业水准的,的确少之又少……

因此奇人学者的王阳明早在当代就拥有了许多粉丝,拜他为师的人有他的顶头上司当朝大官,也有封疆大吏,更有无数的读书人追随;他身后信奉者崇拜者就更多了,如海瑞、张居正、黄宗羲、李贽、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蒋介石曾经多次自称为王阳明的信徒,并把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大教育家陶行知原本叫文濬,因为笃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而特地更名。王阳明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甚至超过中国,日本的近江圣人中江藤树、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军神広瀬武夫、作家三岛由纪夫等无一不是他的拥趸。今年1月3日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而这个标志着日本走向现代化的改革运动,王阳明的心学功不可没。心学在日本被称为显学,它为明治精神注入了灵魂,明治维新的前三杰和后三杰全都信奉王阳明,海军统帅东乡平八郎专门刻了个印章,上书“一生伏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在隔海的东瀛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说王阳明是天才少年,自有许多故事证实。比如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不仅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视角、气势和思路的不同寻常。这两首诗至今也是传世佳作。

至于说王阳明有异志,更是大家的共识。十一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这个回答非同凡响,那个时代即便是学有所成的读书人,立志做圣贤者也是少之又少,须知那圣贤岂是凡人可做的?

王阳明打小就不循规蹈矩,许多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阳明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被采纳。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弘治十二年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赐二甲进士第七人,相当于全国高考的第10名,而后被任命为工部官员。正德十三年,巡抚王守仁上任江西巡抚,迅速平定了信丰等地的民变,第二年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两大手笔朝廷震惊朝野,上下都对其刮目相看。

平定江西匪患展露出王阳明非同一般的谋划指挥能力。盘踞四省交界地区土匪几十家,大的匪窝就有四处,几十年讨伐皆不能根治,而王阳明仅用一年时间就荡涤干净。更值得指出的是他后期的安抚工作,“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名言就是出在此时。他上疏朝廷,减免税收,安抚百姓,从而从根本上治愈了当地的祸患。

而随后的征讨宁王叛乱,在军事上更是堪称奇迹。宁王为叛乱苦心经营了十几年,拥有精兵十万;而王阳明没有一兵一卒,只是临时招募的散兵游勇和当地百姓,且只有一万多人,但大义在胸的王阳明还是勇敢地竖起平叛大旗。他先是散布流言使叛军不敢进军南京;接着又出兵宁王老巢南昌迫使其回撤,最后与其在鄱阳湖决战,火烧敌舰,终将朱宸濠擒获。鄱阳湖大战的同时王阳明居然没有耽误讲学,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当时就折服众人,被誉为神人。

嘉靖六年,广西多处叛乱造反,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王阳明总督两广兼巡抚前往处置。造反的卢苏和王受听说是战神来了十分害怕,没等开打就投降了。王阳明平叛到达南宁后,一方面派降兵进军以迷惑对方,一方面派官军秘密集结,袭剿叛军,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大获全胜。至此盘踞在八寨、断藤峡一带长达百余年的祸扰,被王阳明一举消除了。

这里所谓的布道,就是讲学,这也是王阳明人生经历的一大特点。他从年轻的时候就爱讲学,刚到京城任职,就在郊区设坛开讲,顶头上司前去打探听课,居然折服,就拜年轻的下属为师。王阳明任职京官期间,仗义执言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刘瑾,被捕下狱,几乎丧命;而后被贬到贵州龙场去做一个九品的驿丞,半路上又差点被杀手给灭了。到了龙场,当地万山丛勃,苗僚杂居,条件十分艰苦,但王阳明泰然处之,潜心悟道,居然大彻大悟,心学由此萌生。他一边悟道,一边讲学,受到当地民众爱戴,讲学的龙岗书院人满为患。这一幕被当时主管全省教育的学政官员目睹,便邀请王阳明前去贵州的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听课者同样盛况空前。再之后就如同当年的孔子一样,王阳明就有了追随的学生,老师走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一路讲学,影响逐步扩大。他在主政江西时候,新建了义泉等五处书院,以教化民俗为主,最终达到“破山中贼”的教育目的。54岁时王阳明辞官回乡,在老家绍兴、余姚一带创建阳明等书院,宣讲“王学”。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心中贼——《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


心中贼——《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

王阳明文官带兵,平南赣匪患初战告捷,四大股土匪中,詹师富一支被全歼。这一下朝廷轰动,圣旨表彰,他的友人、学生都纷纷来恭贺。

按道理仗打赢了,王阳明应该很高兴。但是他这时候却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警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个人,和外在世界周旋,和社会周旋,碰到麻烦去战胜它,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什么呢?难的是和自己周旋,和自已的内心周旋,战胜自己。王阳明是说,这个地方的匪患三十余年,一直很难平叛。不是说官军没胜过,官军有胜有负,但为什么匪患却渐成燎原之势呢?是因为前面的人只把平匪当做任务,打胜一仗就向朝廷表功。任务完成了,就走人了。并没有真正解决当地百姓的问题。

你解决了一批土匪,还有新的匪患出现,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土匪灭了又生,生了又灭,地方不能真正长治久安。换言之,就是百姓心中的心中贼不破,官员心中的心中贼不破,山中贼就永远也灭不完。这其实已经涉及阳明心学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致良知。

不能让官员的良知呈现,不能让百姓们的良知呈现,就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山中贼虽然破了,若心中贼不破,那不算真正的能耐。最后,要达到“致良知”境界的不仅是王阳明自己,也不仅是他的学生,还要包括当地的百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得地方长治久安,彻底去除匪患。这就叫破心中贼。这个思想很深刻,唯王阳明有这种眼光,大明王朝实得益于此。

正是王阳明具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和要使此地长治久安的观点,才使得南赣匪患后来彻底得到解决。试想南赣匪患如果不是彻底在他手中解决,再发展下去,必将民不聊生,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实学精神,不止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解决根本问题。但要解决根本问题,你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能随大流,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能够做到心安理得,那才是破了心中贼。

朝实得益于此。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心得感想范文:

王阳明上任之后,首先轻而易举解决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什么问题?他发现官军几乎每次跟土匪作战,都大败,几无例外。王阳明不动声色,察言观色,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王阳明把衙门里的一个老吏叫进内堂,把门一关。这个老吏很谨慎,躬身问,大人不知找我何事啊?王阳明站立半晌,突然转过身来拿了一把刀,把刀往地上“咣啷”一扔,老吏吓一跳,大人意欲何为啊?王阳明立刻冷着脸说,我什么都知道了。你是要死还是要活?老吏吓得噗通一声跪下,大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原来这个老吏就是匪寇的间谍,在官府中的内线。因此官府所有的行动,匪寇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所有行动都失败,原因很明显,很容易推理出来,一定有内奸嘛。这个老吏彻底交代之后,王阳明说我原谅你,但是你要戴罪立功。你还要继续向那边传递消息,但是要传递的是我给你的消息。这一下,这个老吏就被王阳明变成了双面间谋。

冀元亨是王阳明非常要的一个学生。他向王阳明倾吐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与苦衷,说自己也很努力了,但是总不得法,脑海中不能见朗月晴空。王阳明笑一笑,拿了一本《战国策》,把前面的那个战国形势地图,唰的一下撕下来,笑眯眯地把这地图撕成一片、两片、三四片,撕得粉碎,然后交给冀元亨,说你把这张图拼起来。这是先生给的作业啊,冀元亨回去就拼,拼了一夜都拼不起来。

冀元亨说,学生愚钝,拼不起来。王阳明笑一笑,你拼不起来是吧?你把这个交给我的书童,让书童去拼。书童笑眯眯地拿回去,很快就拼出来了,拿来给冀元亨看。冀元亨傻眼了,这么难拼的地图,书童怎么拼起来的?书童笑笑,说这很简单嘛,正面是地图,读书笔记后面是作者的画像。地图太复杂,我当然拼不起来,我就按照他的画像,眼睛鼻子这样拼,很快就拼起来了。冀元亨呆若木鸡,王阳明笑着问他,你明白了吗?冀元亨恍然大悟。

我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王阳明教学手段非常丰富,更可以看到他心学智慧的一个特点:面临各种事物的时候,事物背后的规律在他眼中就变得无所遁形。冀元亨为什么被迷惑了呢?为什么发现不了作者画像拼图的轨迹呢?因为他心中装的东西太多了。东西多了之后,就会丢弃那个原则的东西,看不到背后的东西。作者:

除恶务尽——《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2000字


除恶务尽——《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2000字:

正在这时,王阳明派特使来问池仲容,说王大人对你很好,你至少该投桃报李吧?这都快要过年了,不去南安府拜见一下王大人吗?你光说降,光说降,这个降的过程可有点漫长。你这么久都不去拜见一下王大人,合适吗?池仲容想想也对,但是万一王阳明使诈,自已此去可就是入了虎穴龙潭了。

这个时候,池仲容匪性的一面体现出来了。想来想去,池仲容一身是胆,心里说我就去看看,王阳明他能拿我怎么样?实在不行我调头就走。池仲容精选了九十三个兄弟。这些人都是池仲容手下功夫最好的,可以飞檐走壁,以一挡百,功夫也相当于特种兵。于是,池仲容就带着这九十三个兄弟,来到了南安府。

到了南安之后,王阳明正在衙门里等着池仲容。池仲容也不去衙门,先去校场。听说王阳明已经让士兵都休息了,真的还是假的?要去校场看一看。校场里果然看不到兵。池仲容还不放心,又去了市场,看看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就知道是不是暗中在整军备战。结果一看,老百姓都在准备过年了,一副升平景象。但池仲容依然不放心,又偷偷花钱到狱中看看卢珂到底是不是关在狱中。一看,果然卢珂确实关在狱中。这样一来,池仲容彻底放心了,才到府衙来拜见王阳明。

到了府衙,自己还不进去,让手下先去通报。结果手下刚进去,就被骂出来了,把王大人的话也带出来了。王阳明说,池仲容你进了南安城不先来见我,结果先去校场,又去市场,再去监狱,到底是安的什么心?披头就一番质问。

这一下,就体现出王阳明的大智慧了。其实他对池仲容的动向早已了如指掌,但这时候他要不说出来,就显得他太老谋深算了。池仲容也不相信他进了南安城,自己的动向没有人报告给王阳明。但是王阳明直截了当说出来了。池仲容这种多疑的性格,越是直面他,他越惊慌。

池仲容满头大汗,赶快疾步趋进府中,一头跪下来,然后承认错误,向王阳明连声道歉。王阳明上前扶起池仲容,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回头是岸。你不愧是当世英雄,明辨是非,知道哪一个选择才是对的,我是真心招降你的。

后人评说这一段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王阳明使诈,就是要把池仲容骗来宰了他。事实上,王阳明好好招待池仲容,安排的住宿都是最好的地方。读书笔记一切接待工作,王阳明都安排得非常细致,非常好,以致让池仲容渐渐缓下心来。王阳明还经常陪着他在南安城中看看百姓的生活百态。当时快要过年了,南安城中要办灯会,也是庆祝剿匪成功。王阳明就陪着池仲容一起去看。

在与池仲容相处的这一段日子里,王阳明发现池仲容目光游移,心思不定,很难彻底感化,这才下了狠心要灭掉池仲容。

到了快过年的前几天,池仲容说,我也来了好几天了,跟大人相处甚欢,但我那帮兄弟在家里头不知道我的消息,我正在准备整编他们一起向大人投降,还得回去做做工作。王阳明笑笑说,这个说得也有道理,但是离过年不过六七天,你现在赶回去,六七天也赶不回山寨,索性过了年再回去吧。我们好好聚一聚。池仲安也劝哥哥,你都已经来了,王大人又对你这么好,你就留下来过个年再走。池仲容犹豫一下,就留了下来。

池仲容这时对王阳明戒心大概已经放下来,但那九十三个兄弟还是与他寸步不离,到哪儿都跟着。一直到了春节,吃过年夜饭,过了子夜,到了大年初一要给赏钱啊。王阳明说,你的这帮兄弟各有赏钱,来的都是客,就得给啊。不过不能这么多人去领吧,每五个、每五个出去领赏钱。然后池仲容的手下就五个、五个一拨出去领赏钱。九十三个人,一拨一拨一拨,到最后都被干掉了,只剩一个池仲容。

池仲容等了半天,没一个兄弟回来,傻眼了。这时候王阳明脸一沉,问池仲容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池仲容噗通一声就跪下了,我真降,我直降。但这个时侯,王阳明历数池仲容派池仲安以及手下做的各种坏事,说池仲容是数十年巨匪、巨寇,为祸一方。我为一方百姓,与你交流数日,但看你首鼠两端,游移不定,实不能留啊。这就是王阳明的果断,为一方百姓,为整个社稷考虑,最后杀掉了池仲容。

这边在南安府杀掉池仲容,另一边所有的官军早已秘密潜行夜伏,找到池仲容老巢,总攻浰头寨,一举歼灭了池仲容这股土匪。

池仲容被灭之后,四省剿匪就大获成功了。此时距王阳明就任南赣巡抚不过一年零三个月。四省之间密密麻麻数百股土匪,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全被王阳明荡平。数十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彻底剿灭匪患。王阳明各种奇招无所不用其极,手段简直神出鬼没。他招卢、灭谢、疑池,足见其对人性洞见之深,每个人的欲望、每个人的情绪、每个人的习性都把握得非常透彻。王阳明把人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事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局面控制住了,这就是控局之法的大智慧。

剿灭詹师富——读郦波著《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1500字


剿灭詹师富——读郦波著《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1500字:

直到开战前夕,所有人还是想不到王阳明会怎么打。他居然没有派他的主力核心部队,而只派了一部分兵马和广东当地的部队结合,然后去突袭在象湖山附近的詹师富的一支队伍。

詹师富在象湖山脚下有一个营寨,叫做长富村,官军和詹师富土匪的第一战就是长富村之战。官军进攻长富村之战一开始非常顺利。为什么呢?

闽粤边境上,当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詹师富这帮土匪他们居住的寨子都是土楼。土楼是一种堡垒性的建筑,可以聚居,又可以抵御外敌,非常坚固。但是王阳明自有办法,他让官军四面攻击,攻击的同时选定一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佯攻,一定要突入土楼。此前官军往往都不愿意冲进土楼,怕进去之后被围歼,来个瓮里捉鳖。

开战前,王阳明交代了锦囊妙计,要官军突入进去之后,不要拼杀,而是趁乱放火,放完火就往外跑。这一招非常关键。那个土楼家家户户都连在一起,只要一把火点起来,火势就难以控制了。

文官带兵,儒将作战,特别喜欢用的一招就是火攻。你看诸葛亮就是典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王阳明也非常擅长此道,一开始就用火攻。

詹师富的这帮士匪在土楼里待不住了,纷纷往外跑。官军围在外面,出来一个逮一个,出来一双灭一双。长富村之战,以詹师富这股土匪大败而告终。败了之后,土匪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聚集的地方靠近象湖山,詹师富带着残部大败之后就进了象湖山。象湖山山深林茂,土匪往山里面一躲,宫军没有办法了。但好歹已经了第一仗,于是就回来了向王阳明交令。

结果带队将官回到王阳明的大帐里头,报告如何初遇詹师富,长富村之战如何大获全胜。带队将官心里头美滋滋的,心想如果论功行赏,自已肯定首功一件。结果刚汇报完,看到王阳明面沉似水,不由心里一惊。

王阳明突然缓缓地问了一句:“既然初战已胜,谁让你们回来的?贻误战机,该当何罪?带队的将官吓坏了,说,大人啊,詹师富带着残部退到象湖山里头了,我们怎么打?那个地盘他们熟啊。实在没有办法。

结果王阳明一拍桌案喝道:休得狡辨。本应乘胜追击,谁让你们回来的?虽然初战胜利,詹师富人呢?土匪大部已撤入山中,你们没有完成任务,谁让你们回来交令的?

本来要按令处罚,旁边众将求情,王阳明方允其戴罪立功,命其现在回去把詹师富灭了。将令一下,将官没有办法,只好带队重新杀回来。再说官军走了之后,詹师富这帮土匪又从山里头出来,重新收拾一下又住下来。长富村是他们的地盘嘛。

结果官兵又回来了。本来詹师富又准备带着队伍跑,但一看这次官兵队伍不像上次杀气腾腾,斗志昂扬,这一次官军跟打了蔫的茹子一样,毫无斗志。读书笔记结果这次一打,官军一触即溃。也难怪啊,官军本来打了一场胜仗,回去想要领赏的,结果被主帅骂了一顿,回来逼着又打,所有人都没斗志,但是又不能回去,只好扎下营来。每天像模像样地打一打,装装样子打一打。

詹师高一看,哎呀,第一次被官兵打败了看来是自己不小心啊。这帮人还是老样子,完全没有战斗力。看来不用往山里头跑了,就在这儿慢慢跟官军耗吧。双方就在这里相持着,每天装模作样地你打打我,我打打你。詹师富很开心,这些官军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时间久了也就撤了。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往山里头撤。

相持了大概一月之久,突然有一大早晨,官军正式开战,又来攻击。詹师富发现这批官军的面貌全变,又像第一次一样斗志昂扬,开始猛烈攻击。詹师富一看不行,又准备往象湖山跑。结果突然发现,象湖山进不去了。为什么呢?侧后方向被两支官军堵住了后路,已经完成了一个包围圈。

原来,王阳明熟知兵者诡道也。他知道一战之下很难吃掉詹师富,土匪毕竟长期在这个地方聚集。因此,第一场战斗之后,让手下部队再来反复攻击。这支攻击部队已经产生情绪,知道打不过詹师富,就是摆摆样子。但是在这个消磨的过程中,詹师富的警惕心也完全放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用他组建的核心部队新军,然后配合调动的广东和福建的部队,在象湖山周围完成了合围,一下子把詹师富装进口袋里头了。

四大股土匪里,最远的一支詹师富一下子就被王阳明给剿灭了。

喜欢《此心光明复何言_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