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自在独行读后感1000字

自在独行读后感1000字

《特立独行做老师》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特立独行做老师》读后感600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特立独行做老师》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优秀的书,让我深受启发,对我起到了指导作用。《特立独行做老师》这本书真的很吸引我,如果说刚开始看它是因为要完成学校的任务,那么后来再看它就的的确确是真的被它吸引了,它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是那么充满睿智、充满人性美,而这都来源于梅洪建老师活生生的生活。他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给了我们这些后来人学习的样本。

在这本书中不乏很多经典语句,比如: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叫执着,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叫愚蠢。在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比我能做什么重要得多。

又比如:教师从事的是教育事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发展人和造就人,是为了发展孩子的知识、丰盈孩子的灵魂、强健孩子的体魄,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他的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朋友的女儿小住在他家,当他们要一起出去的时候,这个女孩却不肯下楼,原因是要等她的妈妈来给她梳头发,这个女孩当时已经是个初三女生。由此梅洪建老师说: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六加一的家庭结构下更是养尊处优,上学了还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长大了不会收拾房间,不会做饭,这种生活的“病态”已经变成常态,不正常已经变成正常,人的基本生活能力都已丧失,照此下去,何谈高素质人才,何谈祖国之栋梁!

所以,我特别赞同梅洪建老师的“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个观点。作为一名老师,我更是充满了使命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把它贯彻始终,培养出具有基本生活能力,自理自立自强的合格学生,长大之后光耀中华!作者:何虹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特立独行做教师读后感500字


特立独行做教师读后感500字:

初为人师,教路漫漫其修远。当我于迷茫间上下而求索时,有幸拜读了梅洪建老师的《特立独行做教师》一书。细品梅老师精妙教育小语,独树一帜,发人深省。

书中提到“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缺失,是当下教育最大的缺失。有人说‘天才出于勤奋’是说给傻子的励志格言。不完全对,但也不能完全否认。这个社会真正成功的人肯定会勤奋,但勤奋的人却不一定成功。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是用脑子生活的,是动脑子的,换句话说,就是会思考。”仔细品味,此言得之。当下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反观自己的英语课堂,有多少教学环节的设置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切实设置一系列问题链,通过Why 和 How等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此外要继续让学生绘制Mind Map。这种形式学生一旦坚持,将受益颇多。

当我读到“有娘的孩子不缺爱”这一章时,感触颇多。他在文中写到:“时下的教育还是一位地认为,要强调教师的爱和给予,强调教育的母性,甚至谁‘爱’学生不够,谁的师德就不高尚,谁就不配做老师。殊不知,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事情。而真正的教育,需要理性。”梅老师一针见血,让人茅塞顿开。成长的路上,我又记上一笔:做一名理性、智慧又不失温度的英语老师。

合上书,Many ideas strike me. 打开笔记本,摘抄下所有启迪我的语句。为人师,理性而不失温度!作者:王璐

《幸福地做老师》教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这本书中谈到了生本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为此,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已有近5年,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书中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须,让我知道为什么教师要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当好这个工程师,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而读书当是最佳、最捷之径,对此,我对阅读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有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我要加强阅读。只有把阅读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才能拥有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才能在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都给学生以心灵的灌溉,从而与学生达到一种生命的飞跃。

我想每一位教师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书香味的,最起码从教前的阅读积累是少不了的,可惜的是走上教师岗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感到时间是越来越少,精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了,因而阅读的时间少了,阅读量大大减少了。书中反复提到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这句话指明了读书的方向,读书要读好书,尤以经典、名著、精品为首选。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大师的作品里都蕴涵着真善美,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以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因此,读书不仅仅是教育教学问题,更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的有效途径。

读一天书容易,读一本经典名著也不难,每天坚持读就艰难了。或许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有时我们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说:我备课批改作业要花很多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下班回去要做家务辅导孩子等,这不是你不读书的理由。课备不好,课也就教不好,如此下去的结果,将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就越教不好。因为没有文化积淀!相反,看的有益书越多,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备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会如汩汩的泉水,上课时就会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此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首想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已有十多余载,至今为了准备一节优质课,还要遍查资料,提前准备好要说的每一句话,就怕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自己难以招架。如果饱读诗书,胸有丘壑,对知识能够信手拈来,何惧之有?每天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虽然不多,但起码保证你有阅读,长期坚持下去,也会有收获的。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挤出其它的时间呢!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别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行动起来,读书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特立独行做老师》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自在独行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