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奋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奋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一中国七十到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当时普通人的故事。整本书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这两兄弟都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奋斗着。但他们两个奋斗的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下面我来说说他们两兄弟的奋斗的不同。

先说说孙少安。孙少安在上学时,家里十分贫苦,父母都十分劳累,于是孙少安在小学

上完后便辍学给家里帮忙。他希望弟弟孙少平和妹妹孙兰香能好好上学。他不叫苦不叫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后,他接着为了家庭奋斗,帮着做农活。他去省城打工,每天都捡菜市场卖完后扔在地上的烂菜度日。后来回到双水村,开起了砖厂。他的奋斗得到了回报,他的砖厂开了起来,生意红火了起来,赚到了一些钱,但他却还坚持不分家,最后在父母的劝导下才不情愿的分了家。但在分家后,他还是为了父母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好东西先给父母享受。孙少平的奋斗就是为了家庭的生活过得更好,希望家里能更富裕,能更幸福。

再来看看孙少平。孙少平在哥哥孙少安和父母的支持下上完了高中。孙少平的眼界要比孙少安的开阔的多,追求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孙少平要的不光是家庭能更富裕,他更想要走出那个小村庄,到大地方去奋斗。当他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时,他只好回家帮哥哥孙少安种地。但他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于是他不顾哥哥孙少安的劝阻,毅然走出了那个小村庄。他在外面的大城市奋斗,虽然他的生活比在双水村更苦,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一直坚持着,奋斗着。他为了家庭很舍得花钱。在听说妹妹兰香考上大学后,他为妹妹准备了很多东西,让哥哥孙少安很不好意思,让兰香十分感动。他在大城市能见识到很多东西,能读到田晓霞给他带来的各种的书,这让他的内心越来越丰富。后来他在煤矿上受了重伤,伤好后他又毅然决然地继续来到煤矿奋斗。孙少平的奋斗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走出来,能见识到更多,。他更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财富。

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奋斗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我更喜欢的是孙少平的奋斗。我认为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财富,人的精神和内心必须要强大,这样才能信孙少平那样乐观面对生活,不受外界的环境所影响。但他们两个的奋斗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奋斗不光为了自己,更为了自己的家庭。我十分敬佩他们的奋斗的精神。

不管怎样,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都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奋斗时的不怕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现在也正值奋斗的年华,我们不能怕吃苦,我们现在的奋斗是为了以后我们能有幸福的生活,能报答父母,能报效祖国。希望我们不要荒废这几年,像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一样奋斗。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奋斗不息——《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800字


奋斗不息——《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800字

我来到西安上学后,不止一次怀疑我的眼光和决定,因为比较北上广等地,西安在现代潮流里已经愈发的站不住台面了,直到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才感觉到为什么我选择陕西,相对沿海物资匮乏,生活贫穷,但是路遥的这本书记录了十年变革,从1974到1984十年间农村从批斗,学大寨,从资本主义萌芽到全面改革开放,书中出现的一个黄原县,最多也就是铜川等地,但是硬是感觉到了陕西人的大气,关心国家领导人的生死,关心世界杯,关心香港是否回归中国,书中讲了个连鱼都没吃过的地方,吃鱼不知道吐刺,导致卡了嗓子,纷纷骂起来了送鱼的人,少安办砖厂,还心系全乡人民,明明一个吃不饱饭或者是刚刚吃饱饭的地方,却心系天下,真是难得。

第一部孙少安和润叶的故事悲剧收场了,少安哥结了婚,有了孩子,润叶最后嫁给了不爱的人,开始一直没有同床,写了小小的几个小村庄,小县城的变化,感觉却是写了一个中国,完全忘了这只是一个小地方,名不见经传,有点像是红楼梦的大观园,陕西的贫穷,人民的淳朴,相信党,相信上级,周总理,毛主席的逝世给一个地处中国中部小县城的地区怎么样的震撼。

第二部润叶照顾起了失去双腿的李向前,少平成为了一个煤矿工人,兰香上了北方工业大学,晓霞与少平的两年之约,一切都那么美好,安静,文革结束后,有人试图恢复文革,有人勇敢面对变革,发家致富,金富做了贼,也“富裕”了,那个罐子村的王满银和广东来的女骗子进了一个被窝,爱他的老婆就在旁边看着,千百年未有之变革,我们都是一份子,无法改变时代,无论想吃大锅饭,还是想自由发家,都由不得自己,但勤劳总会有用。

这本书也让我了解了父母那辈人,知道为什么他们随意找个工作,却开心的不得了,感谢父母,没有让我在农村长大,不然可能我一辈子愚昧无知,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了解父母的生活,不如读读这本书,里面太多情节和我生活相似啦。作者:生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已故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给我心中打下了重重的烙印,我想我必须对它有一些总结性的文字交代。当着今天,我快四十岁了,也就是临近不惑之年了,我对它写些文字,一定是我生命本身提出的一个天命要求,我决计把它完成。

《平凡的世界》,实际上有两个主人公,两兄弟孙少平和孙少安。他们来自农村,命运多舛,但他们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他们总是昂着高贵的头颅,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他们的成功不是廉价的,甚至不是庸俗的,路遥非常善于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非常善于从平凡而普通的世界找到某种神圣感。路遥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作品是作者自身情志的映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打动千万人心,奥妙在于路遥先生自身精神世界的高远、高洁和高尚,打铁还须自身硬,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谈得上感动读者。

路遥是生活的强者,是励志大师,他从来沒有躲闪来自生活的困难。对于困难,他总是倔强地顶上去,去挑战它,去战胜它路遥甚至深刻地看到,从终极意义而论,困难是永远存在的,但人的精神不可以选择坠落、堕落和沦落,而应选择亢奋、激情和昂然,一如初恋者的饱满情感,抑或一如宗教虔信者的不动摇的意志。

在孙少平的眼中,他现实主义地看到了人生极端残酷的一面,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他甚至认为,正是在这世上活着是那么不易,那就更加有必要借助文学或某种信仰去高扬人的高贵的主体能动性和永不妥协的奋斗精神,应当鼓起生命的风帆,与人生共舞,与世界融合,与生死同一。他爱这个世界,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班长,爱他的掏炭工作,爱他的田晓霞,爱苦难中不屈服的人们

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书中出现的几乎所有平凡人,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为了生存,或为了生存得更好些,每天每天都要向困难挺进,每天每天都要投入紧张的劳作当中,他们的生命如同火焰一般绽放、燃烧、飞舞世界如此多姿多彩、五彩缤纷。世界这么美,一切苦、累、创痛,在这美中终于得到抚平得到安慰

心底涌动的激情,终于在文字的编织和纷飞的思绪中得到安排、渲泻和完成,路遥作为拥有高贵灵魂的作家,于是也就此完成,这也许就是艺术的拯救吧。

路遥用艺术而非说教,向读者提示出一个深刻哲理,平凡生活中平凡的奋斗者就是英雄,世界由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普通英雄铸造而成。面对匮乏和贫穷,面对艰难和挑战,面对险阻和坎坷,面对自卑和恐惧,我们的心中依然盈满浪漫和热诚、亢奋和诗意、不甘和激越我们的心中依然可以春暖花开、盛世繁华

平凡的世界呵,你原来竟是如此不平凡呵,我从二十岁起读《平凡的世界》,至今已有二十来年了,经过中间这许多年的回味和咀嚼,我终于明白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它背后的深意值得我们一辈子反复体味、禅悟,用生活的事实不断印证

平凡的伟大_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伟大_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书,有两种。一种浓如烈酒,浓烈而震撼。无需多品,一杯下肚,便感觉足矣,臂如余华的《活着》,合上书的一刹那,深沉的苦难,如释重负般的倾泻下来,流下两滴清澈的泪。一遍即可,那深沉的苦难便早已烙入你的脑海。

另一种,醇如清茶,一口饮下,或许无甚感觉,但后继的香醇,在口中释放,越品越香,深入肺腑。饮茶,讲究—品色—品香—品味。即如饮茶一般读《平凡的世界》般的耐人寻味,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触,主旨便浮现在脑海之中。

我酷爱浓茶,爱屋及乌的,也更偏爱于这种书。《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初记得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那是初二的夏天,教师硬性要求,我们读这本书,并附言道:“不读这本书,就不配知道什么叫做生活!”我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本难啃的豆腐干,但翻开整本书时,便被这本词典级的书所震撼。

整个暑假,我深深沉迷在此书中。不甚细读,只花了两个星期便攻读完毕。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灵魂从地狱的枷锁中释放出来。

初读这本书,我将这苦难的爱情视为珍宝。两地相隔,家族阻拦甚至生死离别,苦难的生活给纯洁的爱情增添了多少坎坷?为少安与润叶的爱惋惜,为少平与晓霞的爱哀泣,为润生与红梅的爱感动。

爱情如一幅光鲜亮丽、五彩斑斓的油画,纵然一捅即破,却依旧有千万人爱慕它的纯洁神圣,正如茶的第一冲,色,纵然美好,却隐着不尽的艰难苦涩。

第二次读这本书,是在中考后的那个假期,百般无赖,便在书架中瞄到这本书,上面已积一层薄灰,轻轻拍打,五个字,依然醒目。

这次,带着品析的眼光,竟流连于此一个多月。这次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时代与正直。多变的纲领,动荡的社会,将一幅多难的中国展放在眼前,文化大革命带来尽数的灾难,将我一一掩埋。

对无辜人民的迫害,不尽其数。我仿佛陷入无底洞般的,所有听到的,看到的,以及无尽的痛苦向我袭来。幸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色。社会与正直的描写,提示了那个时期的各种人与事,这,也是本文的重心、中心。在这动荡的时期,我隐约窥见了少安与少平的生活史,深深的嵌入时代中。动荡的时代,正如茶的第二冲,香,沁入脾肺,满满的内容,洋溢着一种过往的神韵。

第三次读这本书,是高一升高二的那个假期,抑或更早。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仿佛很随意的翻看,漫无目的的游荡在历史的黄原中,

我绞尽脑汗的极力的想用一个华美藻饰的词描绘这浩大的场面,但唯有两个字用得贴切:平凡。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社会,平凡的世界,纵然艰苦,纵然喜悦,浮躁喧闹市井文艺过后的,依旧是平凡。这份平凡的心境,映出了茶的第三冲:品味。苦涩过后的是香醇,但全然平寂后,最喜那份平淡无味而胜有味的感觉。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我愚而不能及之,但却也靠浅显的见识与片面的理解中品读了数遍。

一杯好茶,要在冲泡中显其香醇,一本好书,需在岁月的磨砺与见证中方显其精。也许,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做好平凡的自己,大概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吧?作者:九月

老师评语:《平凡的世界》写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人们用自己的坚忍,谱就生命的不凡。

平凡与不平凡_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平凡与不平凡_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平凡,都是那么渺小,就像茫茫星河中的一颗微星,只能凭借自身微弱的光散发自己的价值。一颗星星虽微不足道,可成千上万颗这样的星星汇聚在一起,不就组成了广袤无垠的银河了吗?不也让人们赞不绝口吗?

一个平凡,可成千上万个平凡的人在一起,有了平凡的世界。平凡,却足以震撼人心。这是我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每看一遍这本书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第一遍是在中考刚结束的时候,那时候我一下子松懈下来,抱着安逸的心态大体把书浏览了一遍,那不能叫阅读,却也让我放松下来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第二遍是在领取了录取通知书以后,抱着要完成作业的态度再次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这一次撼动的不仅是我的心灵,更撼动了我的精神!

两次读《平凡的世界》心中的感触都不少,可每次读完想写点什么记录心情的时候,却总是不敢轻易落笔,我怕我拙劣的文笔会曲解路遥老先生借这本书向读者们传达的本意。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

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在黄土地上平凡的生活向读者们诠释了平凡。平凡的两兄弟,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双水村,平凡的至亲……

两兄弟出生在穷困的家庭,但仍不屈不挠地奋斗着,坚持着与生活做斗争。大哥少安,十三岁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照顾一家老小,后来却因为自己的农民出身放弃了与教师身份的青梅竹马田润叶之间的爱情。

他最后选择了勤劳能干的山西姑娘秀莲,生儿育女,共同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最终迎来了光明与美好,也让父亲在全村人面前抬起了头。

而至于少平,这个艰难地度过了中学生活的少年,情窦初开凋落后的苦涩,艰难的日子里,少平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与书为友,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精神境界。

以及后来他去了黄原城当揽工汉,下井做煤矿工人,都不曾放弃阅读。孙少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面,最令我感到难过的,还是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凄美爱情。田晓霞可以说是孙少平的精神导师了,她为孙少平打开了新知识世界的大门。读后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情也一直变化着,从田晓霞与孙少平的初次相识时的不以为然,重逢时心中小小的喜悦,他们向对方表达心意时的欢欣,直到最后看见田晓霞永远地离开了孙少平,孙少平到田晓霞照片前痛哭流涕的时候,我已是泪眼朦胧……田晓霞似阳光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声,不仅印在孙少平的心中,也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以质朴的语言,将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娓娓道来,他没有用什么独特的写作手法,就仅仅是将故事写出来,足以打动人心,这点是我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总要求我们做文字积累,好的开头与结尾,生动形象的修辞句子,只要你写作文,就必须用“开头定位引下文,中间过度明中心,结尾扣题写感受”来做整篇文章的结构,再用大量的积累的素材填空,一样一样地填满作文框架,最后再用华丽的辞藻做装饰,如果没有美文的格式的话,就不会得高分。

所以每次写文章总绞尽脑汁想美好的词语、句子什么的,直到看见了路遥老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华丽的词句少之又少,我恍然大悟: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华丽辞藻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路遥老先生在世时说过:“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的确,生命总有缺憾和苦难,人们的种种挣扎和奋斗就是为了弥补这些缺憾和苦难。而个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围的亲情和爱情无疑在作品中成为挣扎和奋斗的支撑点,是最后走出苦难,诞生灵魂之歌的基础。

这个世界以平凡而起,平凡而终,留下的是每个人的那一抹不平凡。作者:杨婉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奋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