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

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作文。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你不妨看看《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作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清楚得讲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1898年3月5日,随着啼哭声,一个将来不平常的人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周恩来。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外公就离开了这个人世。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大鸾”。周恩来一共有三位母亲,一个是生母万冬儿,一个是养母陈氏,还有一个是乳母蒋姜氏。这本书首先讲了周恩来跟陈氏生活时的故事。 周恩来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在他小时候都用有着非凡的智慧,养母陈氏是书香门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大鸾”很小就开始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见过世面、知明理的人,她擅于化解矛盾,而且处事非常有条理、懂分寸,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会因为她的化解而变的无形,这也为周恩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周恩来非常喜欢上学,但是学校的知识还是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他有空闲事就去图书馆。有一次,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非常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而且探讨的问题还都是国家大事,周恩来的作文书平相当的好,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就这些都不得不让那些老师佩服。他非常喜欢读爱国人士写的书,周恩来长大了的时候,他又准备去日本留学,在漫漫追寻的途中,周恩来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书,他又开始认真的阅读,通过这些书,周恩来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周恩来是一个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气宇不凡、雄辩滔滔的伟大少年!我要向他学习的,不知道多的该用语言怎么表达。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四(1)班 刘静晶指导教师:王 蕙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周恩来旅日日记》读后感1500字


《周恩来旅日日记》是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日本求学时于1918年1月1日至1918年12月23日写的日记。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奔走劳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像一座雄伟的丰碑一样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深深地铭刻在百姓心中。我们缅怀他,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

童年的周恩来十分懂事,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超越超越常人的成熟。家道中落,他以柔软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从不叫苦喊累。小小年纪,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人惊叹于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他酷爱读书,通常鸡叫三遍,周家花园就传出朗朗读书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使他成为一个修养深厚的人。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在沈阳上学期间,适逢辛亥革命刚刚成功,周恩来是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现在的男人是不留辫子的。但是,在清朝政府统治的封建时代,全中国的男子必须在脑后梳一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男子梳辫子,本来是满族人的装束,满族的统治阶级占领了全中国以后,就强迫全国男子留辫子,作为臣服的标志。要不然,就被当作反叛,抓去砍头。梳辫,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引起过很大风波。当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沈阳,学校立刻沸腾起来,在欢呼声中,年轻的周恩来赶忙找来剪刀,剪掉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中学毕业后,他决定东渡日本,开阔视野,寻求济世穷的真理,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寻求出路。

筹措经费期间,周恩来在沈阳看望了伯父,他十分感谢伯父数年来的养育之恩。他还给给小学同学留下了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

陌生的社会环境,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初到日本的周恩来很不适应,感到十分苦闷。周恩来知道,自己到日本求学很不容易,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周恩来的留学费用全是靠南开学校几位老师和留日同学的支援,但他又不愿一味地死读书,总想从周围的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他在日记中写道:无处不可以求学问,又何必守着课本叫做求学呢?为此,他深入到日本下层人民中间,尽力对日本社会潜心观察和了解,日久天长,他对日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原先在国内,他受过社会上一种流行看法的影响,以为中国太弱了,从日本传来的军国这种主张未必不是救中国的一种办法,但对它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了解。到日本后,经过实地观察,看到日本人民群众处在元老、军阀、党阀和资本家的统治之下,日本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他深感日本的政治制度并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同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寻求救国真理的热血青年一样,周恩来一时还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摸索过程,周恩来甚至也有过彷徨和曲折。1918年2月11日,正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订了一份新年计划,在计划中特别写明: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我嫌他是多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在说别人,其实也是在自我警策,自我节束。

今天的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有着许多过去人们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优势。尽管时代条件变了,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被保留与继承。我们应该身体力行,使恩来精神永放光芒。

《牛虻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作文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文学家歌德的成名作,我认为这部书最美的地方就是歌德通过维特的眼睛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美丽的大自然,最绝妙的地方就是大自然于维特的心情息息相关,四季的变化随着维特的心情或风和日丽或狂风暴雨,加深了我们读者对维特心理变化的理解。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

我看到很多评论都赞扬歌德描写出当时德国社会的鄙陋,评说歌德通过维特的故事勇敢的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等等,我发现很多书,特别是一些名著,作者都把故事安排在一定的历史场景中,如《双城记》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牛虻》反映了十九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时期,我一开始有些困惑,有时候根本从书里读不到众多评论名家所说的社会背景,现在我读了很多书,我想,作者这么做可能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通过明里暗里的铺垫,赋予和表现故事里人物更深刻的人性。

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原来一切让他热爱激动,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赐给他激情和快乐,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社会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个个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诈,尔虞我诈,一心追逐地位,维特很伤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也不只是如评论家所说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现状,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哪个时代,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人之恶又何时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轮的增长而改进,每一个年青人,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有的人受到伤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宁折不弯,有的人避世独立等等,回顾一下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年青时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对事情是多么较真,对的绝不允许说错,眼里揉不下沙子,因为这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头,留下过多少眼泪?现在我崇尚陶渊明,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丑恶厌烦的事,我就抛开去,不给他们发挥的市场,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蕴,处处有我寄托情思之处,何必纠缠于丑恶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维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样把烦恼倾泻于写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维特了!

读《爱国少年》有感作文


徐特立曾说过: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我看了《爱国少年》这个故事认为这个少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里面讲:少年被父母卖给一个戏班子,戏班子的人虐待少年,过了两年,少年逃了出来,找到意大利领事馆,寻求帮助。领事把他免费安排在一艘轮船的二等舱上,送少年回家乡.在船上,有三个人一直追问少年的身世,少年告诉了他们,他们给了少年一些钱,少年正盘算如何花钱时却听见那三个人在侮辱他的祖国,少年怒火万丈说:“拿回你们的臭钱!你们侮辱我的祖国,你们的钱我一文也不要!”

那笔钱对少年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他听见给他钱的人侮辱他的祖国,他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全部扔给了那三个人.

如果我是那个少年,也许经不住考验,拿着钱想买什么还照样买.我应该努力控制自己,不在祖国尊严受损的情况下使自己也受益,做一个光荣的中国人,捍卫伟大祖国的尊严,展现中华儿女的风貌.

爱国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干好自己的事,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壮大祖国,使祖国永远不受外敌侵略,使中国人走到那儿都能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争当四个好少年》读后感作文


读了《争当四个好少年》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祖国对我们这些少先队员们的期盼有多高,让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成为为祖国的前进做出贡献的人。xx爷爷给全国少先队员发来中国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信中说,让我们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带领下,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一系列适合我们特点的活动。让我没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抚育下,在星星火炬照耀下,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推进祖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牢几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挥。胡爷爷的话语多么意味深长,其中包含着对我们这一代少先队的期盼。书中,一个个爱国的小故事一直打动着我。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这个故事《217面国旗》,故事大意讲的是有一年的“五一”长假,有一对兄妹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到了傍晚回家,发现地上有许多被中国人自己扔掉的国旗,兄妹俩便捡起来。捡国旗时,还遭到了别人的歧视。兄妹俩强忍嘲笑捡完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数了数,一共217面,就也意味着有217人扔掉了自己“心爱”的国旗。做为中国人,读完这个故事,我又惭愧,又高兴,惭愧的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竞然还有这样不爱国的人,耻辱,耻辱啊!高兴的是,这对兄妹的爱国精神会动员全世界的华夏儿女。我正在回味故事情节时,我猛然想起了去年发生的那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那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和妈妈去逛街。我们走累了,便坐下来休息,就在这时,远处走来一位穿着华丽的阿姨,她手上拿着冰激淋;阿姨身后跟着一位小弟弟,手里也拿着冰激淋。这时,阿姨吃完了冰激淋,随手扔到地上,小弟弟上前把它捡了起来,扔到垃圾堆。小弟弟的行为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还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争当四个好少年》对我的引响很大,上我知道了祖国需要我们保护,发展。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作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