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看新闻有感600字作文

看新闻有感600字作文

看《洞穴之光》有感作文。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看《洞穴之光》有感作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前几天晚上,我看了一个感人肺俯的故事,它叫《洞穴之光》,我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六个城市里来的曾经跟父母吵架、打架、上网、不爱学习的淘气包,来到这个洞穴,来到这所最贫困最艰苦的中洞小学,与许多农村孩子结成了好朋友,等他们回去时,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原来他们看到这里的居民吃的是玉米饭,可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怕他们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居然把只有过年才能吃的白米饭拿出来招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记得王朝全的叔叔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面对从远方来的客人,一定要用最真诚的方式欢迎他们。多么纯朴的一家人啊!看到这时,我的眼睛是湿湿的,我们平时浪费的东西都比他们吃的好,每次吃饭时总会挑三拣四,说这不好,那不行。用的学习用品都是要最好的,想想他们,我们真的很惭愧,我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改正自己的缺点,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我在日记本记下了贺拉斯的名言:白银不如真金贵,真金不如美德好。再想想: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条件是多么的恶劣,可是洞穴的孩子是那么用功的学习,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在今后的日子里,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看《连体婴儿》有感作文


刚打开电视,我就看见了一件令人感到惋惜的事情。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出世以来,病魔就一直困扰着哥弟,(因为他们是连体婴儿)哥弟谁也没有离开过谁,双方就好像是对方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这让他们的父母痛不欲生,因此,连体婴儿的父母到处奔波,想找个好医院为“连体”做分离手术!可惜经过缕次失败的连体婴儿的父母已经是伤心绝望,几乎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父母开始想放弃了,可正当这时,连体婴儿的父母又再次听到了医讯!他们重燃希望,走进了重庆第二新桥医院的大门!  

医院中的专家经过多次会诊,研究出了种种治疗方案,可是每种方案都有种种后顾之优!也需冒着风险来治疗。  

最终,专家们告诉连体婴儿的父母可以做手术啦!连体婴儿的父母顿时高兴的热泪盈眶,那是喜悦的泪,它表达着连体婴儿的父母心中的那个结将要解开啦!可正当这是,医护人员告诉连体婴儿的父母没有十成把握能将手术做成功,而且只有五成!这让连体婴儿的父母渐渐的愁眉不展!原来脸上那阳光般的笑容,渐渐的淡去,已经飞到了九宵云外!不过,连体婴儿的父母,还是壮着胆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同意了做手术!  

“啪”的一声关门声,禁止了连体婴儿和连体婴儿的父母互看的可能!而在门内的医生们正在竭尽全力的为连体婴儿做分离手术!门外连体婴儿的父母的心也总是提着,时刻都松不下来!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滴答,滴答!”正当这是手术门内走出了一位医生,并告诉连体婴儿的父母,分离手术做成功啦!是呀!医生们在手术房中经过了“风风雨雨”,怎能不把手术做成功呢?  

这时,连体婴儿的父母脸上再次露出了微笑!就像是雨过天晴。而这时最令人感到开心的事,那就是连体婴儿终于能用仰卧姿势睡觉啦!  

这时,我突然想为爸爸递上一只爵士纯烟,为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当爸爸熟睡时为他盖上被子,当妈妈因劳累出汗时,我会给她递上一块热毛巾!  

因为我已经发自内心的懂得父母对我们这些儿女的爱,是用金钱买不到!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赛过黄金!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始终对我们都是无私奉献的!……现在我在回想,从前的我还时常与爸爸妈妈顶嘴……,这实在是太不应该!  

所以,我要改过自新,做个懂事、乖巧的小女孩!让爸爸妈妈因有我这个女儿而要感到开心光荣!

《洞穴奇案》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问题1:你如何理解《洞穴奇案》中出现十四个不同的观点这种现象?对于不同观点,我们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因为自身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思维模式或者其他各方面林林总总的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看法。

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首先我们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我们应该允许并且欢迎不同观点的存在,其理由在于:第一,通过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观点,对一个论题不断的填充丰富,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地对论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开拓出一条走向真理的道路。打个比方,一条小河很难顺顺利利汇入大海,因为可能在半道她就干涸了,但是无数条河流汇聚在一起,才有可能真正通往宽阔的大海;第二,我一直认为,人类最伟大的一项技能就是创造,从无到有,从有到新。而这种突破很大程度上是不同想法碰撞的结果。我以前经常会听到很多企业打广告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评价企业本身,就这句话而言,吾深以为然;第三,每个人应该都是自由的,无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别人都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权利。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是对自由精神的认可。

其次,有选择的吸收借鉴不同的观点,为己所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事物的观点评价都没有办法单纯用对或者错来评价它,因为它本身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可能只是说这种观点在某种特定的设置条件下更加匹配适合的问题。我们可以对这些观点进行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自己相同立场的观点可以不断丰富踏实自己的论据,不同立场的观点可以开拓新的思路,或者从对立面上为自己的想法寻找新的论据。当然,对于一些错的一目了然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可以直接pass掉。

最后,通过不断思考梳理,整理出自己的个人观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种下定结论。不能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你自己总是有自己思考的方式。你自己思考以及总结的过程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问题2:“法律”与“司法”经常会出现矛盾,你觉得这里的平衡点会在哪里?

个人认为,法律之所以会和司法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司法过程中除了考虑法律问题,还要参考现实中各方面的其他因素(此处暂时不考虑司法腐败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和法律产生矛盾。或者说一部法律无论编纂的多么健全进步,也无法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得不参考社会中的其他因素从而达到一种价值的平衡。实际上,我们很难在两者出现矛盾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价值评价的考量因素不单一,不同价值之间如何取舍是个问题。价值大小无法量化处理又是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平衡点,那这个平衡点应该是在一定的设定条件下,以法律为基础,同时兼顾法理情理。实际上,我们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现实中比较普遍发生的情况涵盖在内,以法律为基础,可以保障司法的公平正义这一红线。在法律没有涵盖的范围内用法理情理进行调整,在逻辑上可以自圆其说,在情感上让大众信服,可以接受。

问题3:《洞穴奇案》中不同法官的观点所展现出的共同法哲学主题是什么?结合今天你阅读《洞穴奇案》第5页-第18页,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洞穴奇案》中不同法官的观点所展现出的共同法哲学主题是法律存在的根源和基础,也可以理解成法律到底是什么。百度百科上写:“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确实是一种工具,尤其是我们这些法律从业者,这种观念尤其容易被接受,因为我们一直在用这种工具解决现实中的纠纷问题。但如果仅仅把他定义成一种产物一种工具,又觉得未免把法律想的太简单。个人简单地理解法律以现实为基础,他体现出来的必然是符合大众观念的正义。所以我们可以以法律问参照定纷止争,定罪量刑。

今日感悟:

如果我在五年前看到书中所写的这则案例,我只能想这真是太残忍了,怎么把人吃了,好残忍,但是他们也是为了自保,至于到底要不要判他们有罪,我也不知从何说起。如果我在三年前看到这则案例,我会想到四位被告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现在我读到这则案例,除了法律和结论,我更关心的是对这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探究以及探究的过程。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的能力,对一个法学人尤其重要。

运营之光读后感


运营之光读后感(一)

我很认可"学无止境"所表达和传达的理念,学习不可中断。从事互联网工作已有几年,也看过不少有关互联网方面的书籍,但很多都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运营之光却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从中得到些启发,感触也颇多。

我在互联网圈摸索几年,所接触和学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识,没有形成体系。所以,一旦自己去主导一个项目,知识匮乏以及经验不足则凸显出来。这本书在这方面让我有了全面和颠覆性的从新认知。

读了这本书,想要分享给大家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

一、全面

可以从内容上来看,具体划分为"黄老师十年运营历程回顾""互联网发展史""运营概念探讨""运营具备的思维""运营核心技能与方法""运营宏观规律""个人职业发展建议"等。以多角度、实例、结合个人经验等深入、独居个人观点的剖析运营体系。这是第一点给我的印象,也是每个人所急需补充的知识短板。

二、切合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本书案例多数是黄老师及其良师益友实践经验,可信度更强。

三、思考方式与思维

最大的惊喜之处就在这里,我们知道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但是思考方式与思维逻辑则很难掌握的。运营之光从流程化、精细化、生态化、破局、做局、回报后置意识等思考、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确有可取之处。

四、破局点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对我来说。黄老师将复杂的运营体系通过杠杆化的破局理念,讲问题迎刃而解。当然,知识需要学以致用,只有结合自己以及工作实际情况,加以锻炼,相信收货是很大的。

五、职业发展建议

这是一个亮点,每个职场新人多少,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所困惑。黄老师根据个人经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给新人较客观的选择建议,这点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是个人读后的几点感想,肤浅之处,请提出批评和建议。

运营之光读后感(二)

这本书本身就会发光

这本书看得不快。因为实操性很强,常常看着看着就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有什么可以拿来就用的。也有不少时候,引我思考了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甚至看的过程中有两次因为内容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和认同,忍不住给作者的个人公众号留言,老黄说看完写个书评,我也痛快地答应了。我想即便没有约定也会写吧,毕竟这远远不只是一本实用的书。

好的内容或一个好的媒体,承载的是信息、思想、知识、价值主张等,而可能不是单一的资讯。

《运营之光》中的这句话可以完美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老黄的文如其人、言行一致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热映的电影《爱乐之城》里最为重大的一次冲突中,石头姐在高司令为自己不热爱的音乐而奔忙时,表达出强烈的不满,高司令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并且一开始她也说并不喜欢爵士乐。这时,石头姐说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可是你让我喜欢上了爵士乐,人们会因为你对爵士乐的热情而受到感染……"

虽然以前的工作也或多或少跟运营有些关联,但我真正开始从事运营工作也不过是三个月前。很庆幸在这期间看到了《运营之光》,这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老黄对运营的热爱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我觉得对运营来说,也存在大量类似的"艺术",它们或许是脱离"手段"而存在的,或许只有你真的存有某些"相信"或某些特定的"价值理念",你才能把它们做好。

老黄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运营的价值,而他在运营中收获的乐趣也令人向往。

这本书的好看还在于,作者无处不在。即便是运营方法总结和案例分析,也有着老黄强烈的个人风格。看这本书就像是有一位老师就在你身边给你答疑解惑,并且这位老师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

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老黄在书里引用了这句话,他说这足以成为他的其中一个信仰。这不难理解,因为整本书看下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老黄因为对运营这件事情的热爱而将其做到了极致,还有他对年轻一辈的殷切希望和苦口婆心的引导。

看到最后会非常感动,会觉得"光"这个字眼恰如其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会发光。

(还没买这本书的童鞋别着急,老黄说 3 月份出的精装版会增补 20% 以上的内容。)

我看国学有感


我现在四十多岁了,师长还健在,所以依然是晚生。当年读研究生时,老师对我说,你国学底子不行,我就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我读书是从小说读起,然后读四书;做人是从知青做起,然后做学生。这样的次序想来是有问题。虽然如此,看古书时还是有一些古怪的感慨,值得敝帚自珍。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犯色。总的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文化革命里搞的那些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我都经历过,没什么大意思。对于幼稚的人也许必不可少,但对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种负担。不过,我上孔老夫子的学,就是奔那种气氛而去,不想在那里长什么学问。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论,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这是我不能承认的。但我承认自己很佩服法拉第,因为给我两个线圈一根铁棍子,让我去发现电磁感应,我是发现不出来的。牛顿、莱布尼兹,特别是爱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为人家想出的东西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外。这些人有一种惊世骇俗的思索能力,为孔孟所无。按照现代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了分,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哪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使劲看。别人问他看什么,他说,看到毛茸茸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虽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是辞不达意。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象不出来的。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因为本科是学理工的,对他格物的论述看得特别的仔细。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万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举例来说,朱子说,往井底下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乃太极图之象),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认为不必做实验了)。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有提到。可能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倒是同意的。可怪的是,咱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
现在可以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虽然没有很钻进去,但我也怕钻进去就爬不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就算文科有点特殊性,需要背诵,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因为文革里我也背过毛主席语录,所以以为,这个调调我也懂说是诵经念咒,并不过分。
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当然,我没有这样地念过四书,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的,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地嚼。我个人认为,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传统,不是孔孟程朱,而是这种钻研精神。过去钻研四书五经,现在钻研《红楼梦》。我承认,我们晚生一辈在这方面差得很远,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看《洞穴之光》有感作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看新闻有感600字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