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00字2024。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00字2024,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还是听不懂……

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是现代寓言还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欢看这些故事,不过,我觉的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翻到最后几页是,我看到了《庄子》这本书原文,我几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几个我能猜出来。《庄子》这本书是谁写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论语一样是被学生记载起来的还是庄子自己写的?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弟子规里面说:非圣书屏勿视。我想,我这应该就是再看所谓的“胜书”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2024范文2000字2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XX字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届局党政领导班子对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干部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搭建平台,挖掘人才、激发潜力、鼓励创新,希望达到为劳动保障事业培养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党委又为每一位中层干部购买了书籍,以增强文学艺术修养,培育人文精神。

内心里十分感激局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正在积极努力,秉持着满腔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劳动保障精神,不断提高自我,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这支笔努力为闵行劳动保障事业增光添彩。

于丹写的《庄子心得》是今年的热销书,在局里还没为我们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因为喜欢它而买了一本,并且还象学生时代遇上喜欢的书时一样,买回来就立刻为它包上了封皮。虽然社会上对于丹这位热点人物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个明确的论断,但我觉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亮点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解读庄子、孟子等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谈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动人心。她通过这种方式既普及文学知识增强人们的古典修养,又诠释人生启发人们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读不到位或失误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瑕不掩玉的。

简单写些读《庄子心得》的感想。

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命运是个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决定你的命运。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闲暇时,我常常会这样想,生活中有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无滋味,有人喜欢它够爽够刺激,有人说它苦中自有香味。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成为理想,邪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贪念。

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贪官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因何在?又怎是一个 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 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

因而,究其原因是心态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又何曾没有过这种心态上的不平衡呢?有些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同事为何同在一个单位他的工作岗位比我轻松而我却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为何别人上班比我轻松工资奖金不少拿却还总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何别人比我资历浅比我年龄轻却比我升职升得快?等等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太多。我想,有了这许许多多心态上的不平衡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承受,如何去对待。

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合理。当你面对你所不愿意面对的人或事,你是该抱怨还是该坦然面对呢,这完全在于你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是,无论对于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承认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什么,如果的确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那么该是怎么去解决问题了。是光抱怨,还是付诸于行动,来改变现状呢?其实我们也发现,但凡习惯于抱怨的人,往往都是行动的矮子,都很难有所作为。一个积极心态的人是应该勇于面对一切,不断调整自己,不断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提升自己。

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用一种甘于承受、甘于孤独的心态去面对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琐碎,摆正心态,善于感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明辨是非,让自己不会变得偏激,不会变得过于计较患得患失;才能及时反省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劳动保障工作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勇于奉献的心。奉献,是一种不图回报、不讲好处的无私高尚的道德境界,它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它的基石是我们劳动保障人首先要拥有淡泊高远、为民谋利的良好心态。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不知涌现出了多少个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闪亮的名字,他们是先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闪烁出来的最可贵的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事,充分体现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因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心态决定人生。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根墨线,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的选择。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XX字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 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还是听不懂……

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是现代寓言还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欢看这些故事,不过,我觉的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翻到最后几页是,我看到了《庄子》这本书原文,我几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几个我能猜出来。《庄子》这本书是谁写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论语一样是被学生记载起来的还是庄子自己写的?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li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不再执着于此,释然。

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是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应该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可以去读一本书或者看一份报;也可以去听一次课或者上一次网;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得一种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于丹庄子心得》,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范文一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慢慢品读,收益非浅。似乎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第38页)。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另外,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第48页)。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能与天地共往共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自知,这样我们就能够凭借健全的内心,在自知的基础上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强调了人必须认识社会,顺应社会。一方面在生命原则上坚持大境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达和顺应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外化而内不化, 和光同尘,获得一个游刃有余的人生境界,生命境界。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范文二

无意中在书摊买了《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读来感到相当有趣,觉得很舒服。那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恰恰相反,其实《庄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00字2024”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