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长大读后感

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陪孩子长大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

《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家庭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

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二)

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

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关系大于教育。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了亲子关系。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不重要,有效才重要。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于教育的理论、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择校、名师自成了家长追逐的目标。可在家庭教育中,是坚持严师出高徒还是循循善诱;是重赏识还是重督促;是习惯决定成败还是情商决定人生;是抓紧早期教育不放松还是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名目繁多的家教理念让家长纠结着、困惑着,既想抱着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其实,教育方法、理论本身都没对错,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说什么不重要,对方能接受更重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倾听、尊重、赏识、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消除代沟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教育理念和家教经验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寻找对付孩子的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孩子存在差异,教育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方法大于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和保障。

亲情是把双刃剑,该放手就放手。亲情就像母亲的裙带,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可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妈妈的裙带太短,亲子之间易于形成纠结,孩子与父母的脚步常常绊在一起,甚至摔倒,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亲情的包袱。父母给予孩子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越可能出现反叛,尽管是一种充满内心挣扎的反叛。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种叛离父母的倾向,要独立,要通过否定父母的形象来摆脱内心对父母的依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该放手就放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体会亲情和家的温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此时的陪伴和包办则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儿子升入高中后,课业的繁重、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常常担心孩子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身体吃不消,每晚都会督促孩子早早休息,可我的好心并未让儿子感动,反而嫌我唠叨、冲我发脾气。后来我索性由他自己做主,每天只是负责叫他起床、做早饭,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反而和谐了。读完此书才明白担忧也需要委婉,过分的关心和唠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感,作业写不完、预习未完成,及时让他躺在床上,孩子也难以入睡,倒不如让他自己控制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快速入眠

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审美态度与世界观。作者告诫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浸润,既要接地气,更要指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社会。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三)

读完了李子勋写的《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对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亲子教育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的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针对这三个方面,作者解释,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书读的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中,前期碰到我同事的儿子,今年刚上高一,有点追求名牌,买的鞋都是名牌的,上千元。最近买了一件防风衣,好像也花了1700多。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看李子勋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上有两个技术,这两个技术用在初中以后的孩子身上非常有效。第一个技术是部分满足技术。比喻遇到孩子想买喜欢的东西,父母觉得比较贵,可以这样说:好,你当然可以去买了,爸爸一定支持你,不过爸爸只能支持你20%或30%或者50%,其他你要自己去攒。另一个技术叫延迟技术。很多孩子买东西很冲动,突然特别想买就开始磨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反对,孩子就被挫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要得到心理安慰,并不是真正渴望得到东西,他往往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欲望。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说:虽然那个东西不错,我们也愿意给你买,但要等一等。让孩子的欲望延迟一下,延迟对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假设孩子想得到一个东西又能等待的话,就说明他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

在这个还不算寒冷的冬夜里,读完《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掩卷沉思。作者将自己呕心沥血花费在孩子教育途上的心路历程,付诸于笔端,分享给大家,“笔下珠玑媚人眼”,灿烂闪耀着的是一颗“可怜天下的父母心”,为孩子奔波嘘唏,无怨无悔。阅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随着笔者带来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同样的感悟和共鸣,不亚于笔者。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学、初中择校的家长有一样的感叹,尤其是尝过小升初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作者是从幼儿园三次择校开始的,小学依然选择了北京的名校,在我这儿似乎稍稍幸运了些,因为小学以前阶段接送的困难,因此从未有过每天奔波劳顿于名校和家之间的经历,也未曾彷徨于小学名校的面试中,选择的是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和小学完成了孩子小学以前的学业。但是也正因为小学不是名校,和作者极其相似的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班的经历,使残酷的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成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磨练和打击,幸运的是因为个人经历和工作的关系,小学阶段,一直督促着孩子英语方面不懈的课外知识积累,还算在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可能因为英语还是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当然孩子和卓尔的性格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还是不属于叛逆的性格,会很乖巧的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但偶尔也会有很意外和出格的举动。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卓尔的特立独行的鲜明的性格,才使整个经历看起来这么丰富多彩。

到初中阶段,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初中的“伯乐老师” 陈老师,以一种完全肯定孩子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着孩子,这样的老师最美,最让人感动,也不禁总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小学不是名校,但有比名校老师更好的启蒙老师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永记于心,初一第一天去新学校报道,班主任就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位启蒙老师一笔一划的起字样,我们小学班毕业出去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不怎么起眼的孩子的字,在外面也是一流的了。日记里精心的批语和充满鼓励的话,一直深深的印在孩子和家长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师奖励的书总会让我很讶异于文章的精彩和孩子的爱不释手,这是怎样的一份无私博大的关爱!

笔者母亲在出国留学准备过程中,笔锋转为极其犀利的一段“绝情的母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孩子何其幸运幸福!也体会到笔者笔尖下流动着的是一份怎样受伤的心与万般的无奈。“绝情的母校——在拿到了学校同意卓尔初三下学期返校上课允诺的同时,断了卓尔在国内参加中考的后路。”;“卓尔的赴美读高中,只能背水一战了!”;“有太多如我一样、坚定拥趸名校和迷信名师的家长,我们共同造就了名校的傲慢和偏见。”;“从卓尔幼儿园开始,到此刻我交出于主任要求的承诺函,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家长,总共用了十二年半时间,在择校大军中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亲笔签下自愿放弃孩子中考和休学的承诺函!”中国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每个家长都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着,就如书中说的“我们都飞奔在未知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喜交集地成长。”

但无论家长多想替孩子多做些什么,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人生,“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书中围绕着一个14岁的女孩到地球另一端独闯天涯,独自去完成异国的高中课程,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心路历程,来告诉大家“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仓促准备的TOFEL和SSAT备战考试,或者是绝情的母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最终考验的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百味体会,家长的适时的放手,油然敬佩这对父母“被动的放手”,这也是美国家长教育与中国家长教育文化的迥然不同的地方。

最末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王胜男,一位伟大的母亲,北大硕士,曾任职500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及民营企业总裁。所谓“虎母无犬女”,尊崇孩子自由快乐,但几度择校;被迫接受孩子去美国上学之后,亲自联系和筛选学校,去美国挨家访校,亲历面试,终于和孩子一起选择了合适的美国高中。回望来路,不胜唏嘘。“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孩子和父母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陪孩子一起成长》(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1000字(精选)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有了孩子,父母身上的责任更大但是他们的幸福也就更多,可能本来好玩的父母开始每天拿着奶瓶,脸上还有被孩子划的涂鸦,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陪陪孩子,他们就是想要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不想错过他们成长的瞬间。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著名演员马伊琍曾经在一段采访中说过,没有孩子以前,她每天的时间都在工作,应酬、见导演的时间总是充满了每一天,但是她有了孩子以后不再参加吃饭应酬,每天晚上八点以前一定要回到家里去陪孩子,因为她害怕错过孩子珍贵的瞬间,怕孩子有秘密不和她分享,怕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不正是如今的父母吗?还有著名演员张柏芝,即使孩子有校车接送,即使她支付着昂贵的校车费用,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她说:“送孩子上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他们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和她分享,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平时她所不能了解到的”这可以拉近她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作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明明是至亲的亲人,但是却有很远的距离,互相不了解。每一个父母都想陪孩子终身成长,但我们好像也忽略了我们其实都是孩子。

所谓爱,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懂得的,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同身受,爱是不断的学习来的,在教育当中,很多的父母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义。所谓父母之爱必将为其深远,就是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定会为他们深谋远虑,不会只考虑到他们的当下,所以如今很多育儿知识都被当下的父母重视。他们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这本书当中,也总结了许多育儿知识值得现在的父母去学习。根据一些总结,例如我们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就像我在女儿十岁生日上对她的寄语一样:“我们宠你,但是不会一味的溺爱你,娇惯你,因为那样只会害了你。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希望你能记住做事容易,做人难,人一生一世得先学会做人。人生总会经历很多坎坷,你一定要学会坚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终将会离他们远去,他们也终将会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苦难,我们希望的是他们可以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像柏树的清脆常绿,不想让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便会枯萎凋落。郭德纲曾经说:“在自己家里你不教育孩子,那么社会也终将会替你教育”警醒了大多的父母。其次就是培养孩子感知爱与感恩爱的能力,任何的爱都不是义务,父母爱孩子胜过生命,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这是他们对于孩子无私的爱,孩子也应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爱并且懂得感恩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无私不求回报的,孩子也应该懂得感恩,主动去爱。之后就是教导他们主动交流,现代化的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必须懂得交流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中一个内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在社会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难以排解的压力,但是这些压力最好不要带给孩子,因为他们还有一颗单纯的内心,不懂得社会的复杂,这些情绪可能会感染他们,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童年,但是忽略了家长的负面情绪会更大程度的影响他们。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承受家长的压力与负担。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当中,我们就看到当今父母他们的社会压力转移到了子女身上,希望他们以后过上好日子,有优越的生活,还有可以和其他家长攀比的资本而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完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做父母的应该想的是如何为孩子们减轻压力,家长为之计深远,我们可以理解,但要适量,不应操之过急。

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家长的浇灌,精心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成一颗参天的大树,一旦水浇多了,就可能会出现烧苗的现象,这个大家都懂。孩子还是家长的小太阳,不断的给予家长温暖。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我们总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治愈,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天使在世界上完成他们的使命。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www.dhb100.com/

本书提出重建亲子关系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同时,这也是孩子获得内在能量的来源,更好成长的关键。

无条件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被无条件爱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决定一个孩子能飞多高。然而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在体验中不断意识价值,提升价值感。通过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学会作一名导游,不断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同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像游客一样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面对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内向性格的长处与优点,而不是竭尽全力去把一个几向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往往会更高。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会有很强的自律性,自然能管好自己。

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指孩子需要终身成长,父母更要学会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极积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要实现终身成长,首先得学会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良的终身成长的心态,才能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其次,父母要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终身成长。人生的维度是多样化的,我们要注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从过程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过程和动机培养孩子成长型心态。

《陪孩子终身成长》作者:樊登。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樊登本人。他所创办的“樊登读书会”被很多人所认知。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m.dhb100.com/

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外知名亲子教育书籍中的论点与精华。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论述了父母自身如何进阶。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长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替,现在这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孩子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缓解父母自身的焦虑,本书,都给出了建议:

一.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我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试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也会为了让孩子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而许以条件?那么孩子的学习到底是为了这个“奖励”,还是学习本身。

我不否定“奖励”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本身要认清“奖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孩子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外部激励。真正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喜悦,才是孩子终身成长的前提条件。

二.价值感的重要性

“价值感”和“归属感”让孩子愿意变得更好。每个人生来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级”,我们在每一个角色里,被人否定、排斥,都会让我们失落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总是在比较中和讽刺下长大,他的自尊就会被触动,自信就会被打击。并且这种“无用”感也会被放大,直到伴随一生。

我们要学会如何点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浇灭他。当孩子拥有了价值感和自尊心时,他才会成为一个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们时常陷入舒适圈,而停止向前。规避困难,痛恨变化,这就是“固定思维”。而面对未来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要培养孩子拥有“成长思维”。

不要过分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过程中,汲取错误所带来的收获,才能拥有成长性思维。

作为父母,更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认清,学习的过程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积极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相信,一个成长型父母,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将这种“爱”一直传承下去……(李博)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 “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 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一)

文/江友丽

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2020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二)

文/洋妈

在申请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从很多优秀的家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这本书推荐,所以自己对刘称莲老师的这本书很是向往,感谢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使我有幸阅读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这本书共分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沟通篇六大部分。刘老师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让我这也陪女儿马上就要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妈妈感触颇多。

生活篇。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对此我想我们努力也给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动,只要洋爸在家,他总会在周末带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园游玩。每个假期我们都会选择到外地旅游,我们也跟刘老师一家一样,在青岛欣赏到海上日出,那喷薄的日出不只让孩子感到心灵的震撼,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为些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这一点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有点小遗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怕孩子伤不起。不过好在孩子并没有因此埋怨过我们,毕竟她在这种学习中找到过好的朋友,结识了好的老师,也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自己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刘老师说要带着孩子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我们也曾带着洋洋来观察动植物。因为过敏,我们喜欢动物,但只养过小鱼;我们喜欢植物,家里却只有吊兰。小鱼我们家养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亲戚。每一次小小鱼儿的诞生都是被洋洋发现,但真正伺候月子却要靠我们两位高级月嫂了。

阅读篇。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些我们肯定能够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阅读,还没有真正认字2020时,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书近半小时,但是在读报这方面我起得模范作用不好,因为我不太关注时事新闻。洋爸带着孩子看新闻时,还总被我以各种借口调台了。今年还是洋洋当上了晚报小记者,我们才开始订晚报。不过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每天中午我们都听新闻广播,让孩子尽量接触时事,追踪新闻热点。

学习篇。刘老师说孩子喜欢学习的前提是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一点洋洋并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思来引导她,她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深厚。

刘老师说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可能我们没有像老师这么用心。洋洋的很多习惯并不好,现在我们努力调整,真得很困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专时专用,还有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在老师的强制下洋洋才会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看来我们还要努力引导洋洋在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动学习习惯。

品格篇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刘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这一点洋洋要格外关注呀。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丢三落四的小马虎。对于钱,首先可能我们也不是很宽松的家庭,再次我们让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费,所以这样洋洋也知道不能乱花钱!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一点可能我们做得不可以,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洋洋上下学,很多时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这一点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学要好得多。刘老师说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我们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级虽然很关键,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让她再上作文与阅读班。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我们家里是通过小纸条来进行爱的沟通。这个篇章里我很欣赏那个契约约束,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规则,还让孩子真正体会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们借鉴。

整个读书的过程,我不停地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与刘老师比我觉得自己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应当努力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与我们大家分享,让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机会努力,为初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三)

文/张金娜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着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拿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封面上的话。这两句话就像自错综缤纷的枝杈和诱惑中确定了生长的根基和方向,让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仔细审视内心深处埋藏深久几近被遗忘的渴求。

这本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将自己女儿小学六年成长的点滴详细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浅显易懂,却给人以启迪和深思。翻开目录,就有一种亲切感,越玩越出色泡在书海里学习是一颗糖我们要彼此听话让天使自己飞翔换个方式表达爱等,处处体现的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培育的是孩子成长的根,只有根强壮,枝叶才能繁茂。翻开正文,更是亲切。文中详细例举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客观讲述了一个家长的真实体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由自主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家长的目光去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锻炼抗挫折能力。在游戏中输得起的孩子,在其它方面较量中也会输得起。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孩子其实也在学习,而且是在轻松地学习,他们学到的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学校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只会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大自然是本无字2020的书。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与瑰丽奇绝的美永远在那里静默着,只有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感悟,感受才会深切,也只有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对学生进行的爱护校园环境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深切感受到校园的美,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情感,这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砍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地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小学阶段,孩子正处在可塑造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而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康、调节情绪、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们在群体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除了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轻松地环境,更不能随意占用孩子的课间活动或剥夺孩子上体育课的权利。

二、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很听老师的话,简直视老师的话为圣旨。作为老师,如果让孩子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愿意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我们更要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又不留痕迹地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在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中收获成长。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比天生的一样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就开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些生涯非常重要。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手好字2020,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写好字2020,不单是弘扬民族精神,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趣味,也是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体现。郭沫若先生曾经就写好字2020的问题,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2020,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2020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2020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会先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抓起。我在课堂上对学生握笔姿势和坐姿都要求到位。并把这些要求编成小儿歌。比如握笔儿歌:拇指食指压着,中指下面托着,四指五指贴着,手掌手腕指着,笔尖前面斜着,笔杆后面躺着。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常说要做的像铅笔一样直。字2020体笔画书写时,我常赋予汉字2020生命,让学生把汉字2020当做朋友。教育他们要把字2020朋友写得端端正正,像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个子一样高,排得整整齐齐,像一队小士兵。横平竖直,撇有锋,捺有脚,点若水滴,折处有顿笔。现在学生一写字2020,就知道念出相应的口诀,知道哪一笔该怎么写,知道悬针竖、垂露竖。特别是三三班的林聪聪,原来写的字2020简直是疯舞,字2020体黑乎乎的一片,现在也变得干净、端正、清晰了好多。与字2020体一同进步的是他听课专心了,成绩也进步了。

学习习惯还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刘老师一再提醒我们,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千万别等出现问题了才动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学习,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给了孩子学习的无穷动力。

书还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使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儿从容盛开!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500字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渐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近期读了李子勋的《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完后深知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这是身为父母不可缺少的一课。书中写出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让我们在束手无策时找到正确的方法。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

其实每个家长也是个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材。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这是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努力,也是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任务。

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文中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孩子多沟通,跟孩子成为朋友,正确的引导孩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今社会家长身上有着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在压力无法得到释放的时候,难免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用平常心来对待。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还要要送孩子“感恩、敬畏、宽容”这三个礼物,首先要帮孩子建立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激;其次,要孩子学会敬畏,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敬畏之心是感恩的前提,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再者,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懂得宽容,宽容之心实际上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品质,这个品质都是从小由父母来倡导、影响,并给予孩子的。不管是感恩、宽容、还是敬畏,如果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这样一些感受,相信孩子长大后会非常好,跟这个社会非常融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障碍,也不会出现行为方面的一些困境。别人也喜欢与他交往,因为他有感恩、宽容、敬畏之心,别人从他那里得到的温暖与快乐就多,也愿意保持与他的来往。

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现在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现在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精选)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读后感700字

微博时代,收藏了一些喜欢的博,如今依然会浏览。一天看到渡渡鸟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理性、客观。于是去搜她的书,网页又自动跳出一堆相关的书,直觉让我买下了《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及其他几本书。

在一堆世事中忙碌,空闲时看了这本,其中一篇,全部抄写下来,当作给圈圈的信。只是想告诉他“我惩罚了你,跟我爱你没关系”,每个爸妈都会有被点燃暴脾气的时候,如果伤害到了你,请你原谅我,无论如何,我们都爱你。

书的作者是钱儿妈(白雁飞),80后。大宝钱儿是一年级生,二宝金子还是个小婴儿,看书的时候,我有个愿望:虽然我家有儿初长成,以后孩子的孩子我要这样去养!

书中有个细节,一个妈妈给准备进考场的孩子别号码牌,对每一个孩子她都不厌其烦地复述一遍:“现在我要把号码牌固定到你的身上,我会把我的手垫在衣服后面,所以别针只会扎到我的手指,无论怎样,我保证,绝对不会扎到你。”

一开始,钱儿妈难以理解那个妈妈的方式,但观察之后,发现确实有孩子害怕会被扎到,那个妈妈的言语宽慰了孩子,给了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对于年幼的孩子,还有什么比安全感更重要呢?

整本书9章,每章一个主题,为人父母者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钱儿妈也遇到了,如何应对这些纷至沓来的问题,钱儿爸妈用了自己的方式,书中涉及的方式,有些需要父母有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其实就是需要父母开朗、明快、勤劳的性格,本身自私、懒惰的父母是无法从书中汲取放养孩子的方法的。

第七章专门谈及英语启蒙,非常有效而不失灵活,让人倍感深刻的方法,真觉得幼儿园和小学的英语老师应该来看这一章。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是一棵有自己生长节奏的小树,慢一点,从容一点,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到底要如何养育孩子?也许你能在书中找到一定的方法,也许你能从钱儿妈的经验中举一反三。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800字(读后感范文)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终身成长不仅指孩子需要终身成长,父母更要学会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极积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不要过分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过程中,汲取错误所带来的收获,才能拥有成长性思维。

作为父母,更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认清,学习的过程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积极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相信,一个成长型父母,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将这种“爱”一直传承下去……

很长的时间里,小编都没有更新关于阅读内容的介绍,这是刚读完一本书。作者樊登,这位作者也是小编在去年的是时候刚刚接触过,是因为短视频,针对一个问题,能寻索捉到痛点,然后解决问题,这是我对这个作者的印象,马上就被粉了,关注了账号。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回到我们书里,《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是融合了很多育儿观点的一本书,书中把那些看似自成一派的教育观整合起来了。

我很赞同书中的一句话:所有复杂体系都是靠简单规则在驱动。

人类是富有生命的个体,孩子也一样,他自有自己的生命力。在生命的早期,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未来在离开我们的呵护之后,他会依靠自己的生命力,继续充满活力地运转下去,生生不息。

对于现在的我,没有到为人父母的阶段,但是我会想到在我们的成长道路和父母的相处,以及将来怎样和自己孩子相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不论幸福与否,我们都会原生家庭的痛,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修炼自己。

在书里,综合了大量的名家著结合了自身的经验,当中也收录了不少作者对身边朋友询问的亲子教育的解答。我认为这是集合了各大亲子教育著作精髓于一书的好作品。

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跟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我们的思维模式是由父母决定。因此亲子中使用暴力影响孩子的人一生。

第一,打孩子会使得孩子肾上腺素积累,慢慢地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脾气爆燥,容易与人起冲突,在日后与人相处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恐吓威胁孩子,如不学习就没钱,不学习就会沦为乞丐等说法。这样孩子也许会因为恐惧而去学习,会成为一个乖孩子,可是会失去安全感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无法跳出舒适区,习惯于安稳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无法有长足的发展!

第三,冷暴力,让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冷暴力了。冷暴力常常的表现行为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孩子会求妈妈:“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结果是妈妈丝毫没有反应!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都能体会到孩子的无助和愧疚,而为之落泪。对一个孩子来讲,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妈妈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负他,控制他,让他内疚。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一点的内容,以后有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小编还会在给大家用不同的角度来分享,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成长。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汇总


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在阅读作品时,相信很多读者都沉浸在他的故事情节当中。写读后感也是与作者在对话,写作品读后感时有什么具体的模板吗?以下内容为编辑整理的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感谢您的阅读!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1

自从有了孩子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书,说实话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说过,我们购买了一个新产品会有一个说明书,而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作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们没有惯例可循,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其实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觉做父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独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来越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在这中间引导他的想法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关于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一样会紧张,会觉得有压力。特别是二年级开始,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习,养成不需要妈妈的习惯,可是他的成绩就会起起伏伏,很多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这中间是一种纠结与担心的心情,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所以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我希望用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长。很可能现在孩子一时表现会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我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所发生的一切,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我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开放而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很庆幸孩子遇到了有爱心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习,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2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着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拿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封面上的话。这两句话就像自错综缤纷的枝杈和诱惑中确定了生长的根基和方向,让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仔细审视内心深处埋藏深久几近被遗忘的渴求。

这本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将自己女儿小学六年成长的点滴详细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浅显易懂,却给人以启迪和深思。翻开目录,就有一种亲切感,“越玩越出色”“泡在书海里”“学习是一颗糖”“我们要彼此听话”“让天使自己飞翔”“换个方式表达爱”等,处处体现的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培育的是孩子成长的“根”,只有“根”强壮,枝叶才能繁茂。翻开正文,更是亲切。文中详细例举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客观讲述了一个家长的真实体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由自主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家长的目光去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锻炼抗挫折能力。在游戏中输得起的孩子,在其它方面较量中也会输得起。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孩子其实也在学习,而且是在轻松地学习,他们学到的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学校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只会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与瑰丽奇绝的美永远在那里静默着,只有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感悟,感受才会深切,也只有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对学生进行的爱护校园环境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深切感受到校园的美,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情感,这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砍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地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小学阶段,孩子正处在可塑造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而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康、调节情绪、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们在群体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除了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轻松地环境,更不能随意占用孩子的课间活动或剥夺孩子上体育课的权利。

二、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很听老师的话,简直视老师的话为圣旨。作为老师,如果让孩子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愿意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我们更要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又不留痕迹地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在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中收获成长。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比天生的一样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就开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些生涯非常重要。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手好字,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写好字,不单是弘扬民族精神,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趣味,也是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体现。郭沫若先生曾经就写好字的问题,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会先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抓起。我在课堂上对学生握笔姿势和坐姿都要求到位。并把这些要求编成小儿歌。比如握笔儿歌:拇指食指压着,中指下面托着,四指五指贴着,手掌手腕指着,笔尖前面斜着,笔杆后面躺着。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常说要做的像铅笔一样直。字体笔画书写时,我常赋予汉字生命,让学生把汉字当做朋友。教育他们要把字朋友写得端端正正,像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个子一样高,排得整整齐齐,像一队小士兵。横平竖直,撇有锋,捺有脚,点若水滴,折处有顿笔。现在学生一写字,就知道念出相应的口诀,知道哪一笔该怎么写,知道悬针竖、垂露竖。特别是三三班的林聪聪,原来写的字简直是疯舞,字体黑乎乎的一片,现在也变得干净、端正、清晰了好多。与字体一同进步的是他听课专心了,成绩也进步了。

学习习惯还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刘老师一再提醒我们,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千万别等出现问题了才动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学习,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给了孩子学习的无穷动力。

书还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使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儿从容盛开!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3

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近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习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通,有的习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习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4

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5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6

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把《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品完,获益匪浅,我深深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陪伴我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诠释,也是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没有陪伴哪有那么深的感悟,如何把孩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写得如此清晰﹑透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热爱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职。而对于上小学的家长们,更应该耐心的陪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看图写话和写日记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识字不多,语言不够丰富,要把文章写得通顺都困难,知道着急也于事无补,静下心来,慢慢地跟儿子沟通。最初,我们先画一幅画,给画想一个题目,再口述这幅画的想法和意义,还好,我跟儿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厌倦,慢慢地能把一幅幅画表述清晰,但要如何增加一些优美的语句呢,那就是大量的阅读。作者也说到,有书读,并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还要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儿子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幽默的书籍,比如《小屁孩日记》﹑《一年级的小豆豆》﹑《幽默笑话》等等,但给儿子买的书很有限,后来听一朋友说两路口有一个很大的渝中图书馆,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我迅速去办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就可以为儿子免费借六本书,每次借书儿子都要强调妈妈,你一定要为我借带拼音版本的书哟。呵呵!我笑着回答儿子,好呀,不过,我们应该多识字,多积累词语,这样才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大多数的书是没有注音的。当然,儿子的语文老师在他们的写作上也下了功夫,这学期还让他们写课内积累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这的确得靠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现在儿子写话不怕了,能够顺利地写好一篇通顺的日记。

陪伴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应该有好的习惯,比如勤俭,独立,懂得感恩,还要有一颗爱心,文中也提到,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这样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爱上学习,心中有爱的孩子,处处充满欢笑,阳光,正能量,有爱的父母更能使家庭和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健康成长。对我来说,也很幸运,虽然儿子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儿子的确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很善良的孩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及周围的人说起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而遭遇老大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有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而在我生了妹妹之后,儿子很开心,在我忙碌的时候还经常帮忙照顾妹妹,把自己的东西与妹妹分享,俩兄妹感情可好了。让孩子心胸开阔,仁爱有礼,这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的。

周末的时候,我们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作业,另一天尽情放松的玩,正如作者所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让孩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性格变得阳光开朗。孩子有一颗爱的心,愉悦的灵魂,这也是家长们的追求。

让我们迎着阳光,带着微笑,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长吧!

读后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篇7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DANNY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DANNY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DANNY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一

看完整本书以后,我竟然有点感动。因为这本书写得很实在,没有那些很虚的大道理和所谓的理论。而且这本书是经过作者连续八年坚持不断给孩子读故事书以后写出来的,是真真正正经过时间的累积所得出的心得和体验,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我觉得这是最有价值的。

我非常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一个终生喜欢阅读的人,我更希望他们能因此而受益。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有共鸣。我也希望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故事书的滋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品格、好的习惯、好的素质,这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

我想除了妈妈坚持给孩子读故事书以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说父母的人格魅力,或是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这些也都很重要,都是相辅相成的。但就象书里说的——养出好品格孩子的因素,当然不会只有一项。但是“帮孩子念故事书”这一项,绝对是父母不能错过的!

以前我给孩子念故事书都是凭着一腔热情,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许多原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说挑书不能凭孩子们的喜好,给孩子们选书大有学问等等,及时知道了这些,能让我以后少走很多弯路。看了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我险些错过的好书,比如《小真的长头发》,以前看到书名的时候,我直接就给略过去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并不是讲“女孩子的事情”,而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书。

这本书对于还没开始给孩子念故事书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和入门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原本就爱给孩子讲故事书的老师来说,这本书又是一个很好的鼓励,鼓舞着我们在这条路上充满信心的继续走下去!

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二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一:怎样表达爱?

这是一本作者自我介绍教育孩子经验的真经,也是一部书写天下父母对孩子爱心的诗歌。与其说是真经,还不如说是一种伟大的爱的见证。

然而,世界上又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呢?或者说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为什么效果往往与心中的目标相差甚远呢?

看完此书,我觉得应该引发我们家长应该学会冷静地分析、慎重地思考。

爱他(她),就要多多陪伴他(她)。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在宣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各种学习、培训家庭教育理念和经验的活动之中。都想争做一个新型的、智慧型的新时代家长。这种现象让人欣慰。因为,一个社会的和谐进步,首先是每一个家庭的和谐进步。我们那么多的父母集中在这些群里学习探讨,尤其是在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感觉不孤单,我们更不迷茫。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下,作家长的压力无形之中越来越大,负担似乎愈来愈重。每天早出晚归,自己工作之余疲惫不堪,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与互动。尤其是每天给孩子念故事书,这恐怕更是少之又少吧。因为每个家长的付出基本都是为了女子以后前景更加光明,生活更加美好。可是,孩子难道现在的成长仅仅是我们为他们拼命地挣钱就行了吗?

有一句名言好像是这样说的:有时候走的太远,甚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在挣钱的同时还要兼顾引导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在给了孩子生命以后,孩子的成长其实更离不开精神上的发育。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简便的方式为孩子精神上的发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呢?

每天喂孩子读故事书吧。这是一个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汪培珽在书中17也这样写道:我平均每天“喂”一个小时的故事,从未间断,爱孩子的方式很多,亲吻、拥抱、买玩具、吃大餐、出国度假……但是,千万不要错过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因为它同时兼顾了关爱和教育的功能,这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却可以透过念故事书达到一举两得的双重效果。爱孩子的父母们有谁愿意错过它呢?

书中113也这样写道:把念故事书当成传家之宝:……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有一天帮孙子孙女念故事的情景---已经是老奶奶的我,一边念着故事,一边对他们说:这本是你们妈妈小时候,外婆买给她的故事书。你看,这里还有你妈妈画的图呢!

文中像这样的叙述还有很多。每一字每一句都给我们一个清醒的认识。其实爱孩子的方式可以很简单,做好每天给孩子念故事书即可。

坚持一天给孩子念故事不难,大家都能够做到。可是,坚持一周、一月、一年、3年五年甚至更长,我们还能够做到吗?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事实上,汪培珽正是这样的名符其实的不简单,不平凡的家长呀!

正如一首歌这样唱道:爸爸妈妈,如果你爱我,就多多陪陪我……

在此我也要替千万孩子说一声说:爸爸妈妈,如果你爱我,就每天坚持念故事书给我……

二:念故事书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书中26也写道。是在连续为孩子念了八年的故事书之后,才反过来想要告诉全天下的父母:一定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因为我强烈的感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通过念故事书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开创孩子更美好的人生。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吸取知识,更应该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无害)的人。然而,这样的效果仅仅靠我们家长磨嘴皮子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希望孩子能拥有的优秀的品质和大能力等等在各种书中其实都是能够找到的。长期给孩子念故事书,孩子便会自然而然的接受。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所以,给孩子念故事书,选择最有价值、最具真善美的童书念给他(她)们听,在他(她)们幼小的身体和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最美好的种子。那么,何愁孩子今后不会健康成长呢?

其实念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好处应该很多,除了孩子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之外,长期给孩子念故事书听也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现在和以后的学习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背景知识呀。还有,经过一些权威机构的调查,长期听父母念故事书的孩子对书本的兴趣更浓,听力能力更强,注意力更集中。而且,经常保持这样的状态,孩子和父母能拥有许多共同的交流密码。像这样的一举多得的事情确实应该坚持做下去。

当然谈到此时我也有个疑问。每天都这样做是不是太辛苦啦?有时候朗读的方式能不能变化一下呢?难道只有父母年给孩子听才行吗?

我个人觉得能够做到父母给孩子念的话就念,有时候实在是不能做到偶尔也可以变换一下方式。况且孩子有时候也有一种新鲜感的现象的。在我们的确父母不能念的时候或者有时间外出呀,走亲访友呀不便每天都带书在身边的时间可以采取让孩子听名人朗诵的mp3呀。虽然书中的作何认为朗读的技巧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毕竟我们家长不可能都是朗读专家,念的语音规范和感情处理等等都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现在是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呀。我在各个群里就下载了很多关于愈多童书的朗读资料放在手机里面。比如:《西游记》《成语接龙》《窗边的小豆豆》《法布尔昆虫记》《汉声中国传统童话》《笠翁对韵》《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等等等。里面的朗读可好啦。这样挺方便的。随时可以放一段给孩子听,较好的避免了受时空等诸多要素的限制。

作者主张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并不等于否定让孩子听名人朗诵的优秀童书的mp3呀?我们可以随时相互补充,变化花样。总是,让孩子听故事书肯定不听要好吧!

我们要带着一种爱孩子的心态去朗读给孩子听,把给孩子念书当成一种享受。正如作者所说:念故事时不要只想着品格和能力。我也觉得品格和能力那只是念故事以后的副产品。念故事书不是工作,而是你对孩子的爱。每念一本书,都是父母给孩子爱的库存。我们现在库存的越多,以后孩子就能给我们还得更多:比如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做事专注的能力、遇事冷静的处理、学习的后劲更足、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更大等等。它可能就像银行一样,现在存得越多,以后利息就越高吧!

当然,即便孩子的成长没有预期我们家长心中那么理想的效果,我想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的。更何况,陪伴孩子其实就是享受亲情的时光,孩子受益,难道我们父母就没有收益吗?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大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