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在科幻的海洋中遨游,和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一起遨游两万里的海底世界,和赛勒斯·史密斯及其同伴在林肯岛上绝处逢生,或是从地球到月球的惊险旅行……再到后来的《异形》《星际穿越》《外星替代者》等等,然而都不如刘慈欣的作品给我的印象之深刻。
初读刘慈欣的作品,我惊诧于他如椽巨笔下瑰丽奇幻的想象和极具科学性的语言——在如此强劲有力理论的支持下,超于现实又与现实水乳交融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出,灌溉了一个几十年后或是几百年后的美丽世界:太空城、TA们、在夜晚可以仰望夜空中的蓝色星星——地球……
我会在他的一字一句间反思自己,也常常会感慨,为什么他的作品,偏生多带着“硬”的色彩?再回首,才发现,“硬”中见“软”,逆境中展现的人性,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笔下,更多的是人文情怀。细细品读,如同静耳聆听一位老者在浩瀚宇宙中把沧桑的往事娓娓道来。
在《超新星纪元》中,超新星爆发,高能射线完全破坏了大多数人的染色体,只有13岁及以下的孩子可以幸免于难。两代国家领导人最后的告别,语重心长的嘱托,无不令人潸然泪下。如此严酷的背景下,孩子们的智慧、勇气和信念,带来了整个地球的新生,蓝色的的玫瑰星云孕育着超新星纪元——一个由孩子领导的世界。
最喜欢《三体》中的这句:“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主人公之一的罗辑有言:“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个竞争与成长的组合体,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交流融合,便是了刘慈欣笔下永恒的主题,振聋发聩又余音袅袅不绝。
《光荣与梦想》一篇中作者将视线转移到了战火纷飞、贫穷和饥饿笼罩下的西亚共和国,一直延伸到了第29届奥运会。它是联合国和平视窗计划的第一次实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和西亚共和国参加。西亚的胜负,决定了两国间即将爆发的战争是否和平结束。众所周知,西亚历经多年战乱,早已无力发展体育事业,处于劣势也是必然的。然而,辛妮,这个瘦小的西亚哑姑娘,用生命与埃玛赛跑,她是西亚最后的希望,她不能输!42千米的马拉松,她燃烧着体内的热血,点燃了圣火,也点燃了光荣与梦想。她胜利了,面带微笑地倒下,那是实现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的欣慰的笑啊!命运弄人,美国按协议接管西亚首都,却遭遇了猛烈的抵抗。竞赛终究代替不了战争,火光映红了西亚的天空,而西亚共和国,它只是和辛妮一样,想跑到头而已,宣告西亚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啊!
他用细腻的笔调,描摹着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画。再读刘慈欣,徜徉在他的一字一句间,宇宙的浩渺无垠,星星点点的光亮,更显出温情的可贵。满满的人文情怀,不经意间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我斟一杯酒,敬奉宇宙的亘古久长。
刘慈欣,三生有幸遇见你,遇见你的无数宇宙。
褪去青涩,不畏将来,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致自己。
“我曾经跨过山河和大海,也穿越过人山人海。”朴树的一首平凡之路,着实让人着迷与吸引。世界这么大,谁都很渺小,但是渺小的我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能创造出别人不能及的辉煌。
看过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主角孙少平,即使是大千世界一个极不起眼的人物,但他在自己的世界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不愿高中毕业就在农村里当一个小学老师,而是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番,他曾窘迫过,哭过,累过,但他都不愿家人知道难过的处境。他去过工地上搬砖,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看到工头欺凌小女孩,敢于对抗,却被现实继续打压。他迷茫过,也曾放弃,但是也许就是因为注定不愿向命运屈服,偶然间去矿场找到了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漫无天日,面临随时有可能有瓦斯爆炸的危险,他毅然决然的去了。工友们粗俗不堪的言语,他不愿听到。宁愿住着一个连雨都当不了的钢板房,他坚持看书,学习,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考上煤矿大学,也要为中国煤矿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
我不知道主人公孙少安是如何面对自己所敬爱又热爱的人们相继而去的样子。慧英嫂一家一直给予他温暖与希望,但是慧英嫂的丈夫因为瓦斯爆炸死了,即使这种事在矿场是极微不足道的事,但他很伤心,温暖与希望,将在他心中铭记。最让他深爱的是他的女朋友田晓霞,在一场洪水中因为救一名儿童而去了,少安心里再次感到绝望。苦难与痛苦接连发生,这真是让他绝望,他的内心受到多么大的煎熬才能从痛苦中成长,去面对。
少安,最后的结局是你奔向了明明与慧英嫂。我知道路遥先生的良苦用心,他是想让你奔向温暖,奔向希望。即使是苦难,即使是绝望,愿你不要忘记在生命中的那些平凡而又朴素的人,他们爱你以及你爱他们的样子。我不知道你的人生还会经历什么,但我知道,一个人心中有一缕曙光时,就会朝向未来,朝向希望。少安,前方别迷茫,往事别忧伤。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致我最爱的小说主角——孙少安。
初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红润。离别归来,她仍然是那一身装束,只是两颊上已消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眼光也无先前的灵动。后来,她精神更加不济,双目失神,惴惴不安,迎来了年底的祝福,一片繁华景象中,她独身一人,终被“无常”从这“百无聊赖”的人间打扫了去。
她,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生凄惨坎坷,两个丈夫全都弃她而死去,连孩子,她唯一的希望也落得被狼杀害的下场,是谁,让原本开朗灵动的祥林嫂变得木讷胆怯?是谁,杀死了勤劳能干的祥林嫂?细细思索,是那封建社会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啊,生生让她丢了性命,在其他人热闹的度过祝福时,凄惨的离开人世,就连死去也留下骂名,“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话听来让人心寒,祥林嫂的好,分毫未被记住,反而成了多余人。
她痛失丈夫和爱子,投奔了老主人后“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地安放了铺盖”,又做了女工,本以为她从此便可安度余生,但在封建观念的重压下,她早已成为人们眼中的不祥之人,连原本还对她痛失爱子心怀怜悯的妇人们,在听了她多次的诉说后也消了那份善良之心,避她不及。但谁又知她心中的无限悲伤,与谁诉说排解呀,谁又知她勤勤恳恳一年下来捐赠门槛的不易呀,谁又知她满怀希望参加祝福却惨遭驱逐的失望和对这世界的恨啊!
设想若是祥林嫂有爱她的丈夫,乖巧的孩子,善待她的婆婆和美满和谐的家庭,那她应该会平安幸福快乐的,一直生活下去吧,若是她不生在那黑暗压迫的时代,应该也会是人人喜爱的人吧。从她一人身上映照出的是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是怎样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在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顽固的束缚下艰难度日,我们更应感谢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所受到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我们更要丢掉封建残余,相信科学,勇于追求自己的平等和权力。
说起‘家’,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都是温暖、幸福。可我刚了解到的这个家,却并非如此。
闲暇时间我读完了《家》这本书,不能肯定我完全理解,但感触很多。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主要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一个整体逐渐走向崩溃并分散的局面。起初,觉新、觉民和觉慧的互相鼓励,觉民与表妹琴的美好爱情,还有好朋友之间的坚固友谊,都让我感觉到温暖,认为会是美好的结局。但渐渐地,剧情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发展,大哥觉新因被迫与相爱的梅分开,且不敢顶撞长辈,渐渐变得麻木;二哥觉民和三弟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却遭到爷爷的训斥与软禁;觉民与琴的爱情因爷爷定了另外一门亲事而结束,而觉慧与婢女鸣凤的爱情也以失败告终。这一切的一切,揪住了我的心,使我心酸。
在这个大家庭中,看似平静,实则在温情的掩盖下是各种勾心斗角,不仅揭露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处事的无耻,而且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源于封建主义,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许多所想的都无法实现。
但幸运的是,在新思想下,许多新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觉民三兄弟都受过新思想的熏陶,最后觉新有所觉醒,三弟觉慧则脱离家庭,投身革命,这也证明了新思想的逐渐强大和对人们的重要性。
封建力量对人们的影响虽然很大,但它毕竟已成为过去式,即使觉民、觉慧不站出来反抗,也会有其他青年站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制度终会被淘汰。
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五四运动反封建的标志性作用,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跟随社会的脚步,不停奋力的奔跑下去,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是靠我们人类,努力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便是我们青少年的使命。
在作者巴金的笔下,《家》不仅揭露了一些心酸的事实,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启示。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淘汰许多东西,但《家》不会被淘汰,因为它是新文化运动的见证,是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从师而问焉”。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了。
《师说》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人不耻下问的努力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希望后人能够有所启发。
趁着空闲时间,我终于把这本曾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书看完了。不知是我原来看书囫囵吞枣,还是这本书太精彩,我的心竟久久不能平静。
富翁马云曾对这本书有这样一句评价: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 是路遥的作品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呢!这句话真的毫不夸大其词。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孙少安,孙少平这两个人物。
孙少安,小学毕业,由于家庭贫穷,便留在家乡做农民,他不甘心,孙家人总是向别人借钱,他想改变这种命运,于是他满怀斗志,开了一个砖厂。不久便生意兴隆。可是好景不长,一个骗子,让他们没了资金,自己跑了。没了钱,砖厂也应该倒闭。他不愿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生意就这样倒下。于是他四处打探求到了资金,砖厂又恢复了,而且生意越来越好。
孙少平是孙少安的弟弟,他善良,节俭,爱读书。高中毕业后不愿留在父母身旁便远走他乡,他吃苦耐劳,干过重活,每在劳累之际,他总是默默地看书,追求精神需求。虽然他生活贫穷,但他不轻言放弃,最后成为一名矿工。
除了这两个人物,作者路遥刻画的田润叶,田晓霞等人物也都让我印象深刻。希望你在空闲时间不妨找来这本书,细细品味这本书的内容。像孙少平一样,在劳累,空闲之际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相信你看完后一定有所感触。
喜欢《谈谈《平凡的世界》作文800字_高一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高一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