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雨季不再来有感300字

读雨季不再来有感300字

不再让你孤单。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不再让你孤单,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一个人从香港到台湾,到上海,到北京。我都一个人孤单地来了,我什么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大意如此)当舒淇扮演的佩如不顾形象的泪水鼻涕喷涌而出,近乎咆哮地喊出这些话的时候,多么明显地感觉到她内心的渴望和悲凉;当刘若英唱着《一辈子孤单》: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这些表面上矜持洒脱的女人,其实最渴望的不过也就是六个字。

这六个字,家人给不了她,千里之外,自私自利地伸手要钱的家人;
这六个字,情人给不了她,家早有妻,果断决然地吐出你们香港人不会这么计较吧?;
这六个字,事业给不了她,现实逐利,一张张的催款单一叠叠的钞票纷至沓来纷至而去;
这六个字,只有刘烨扮演的方镇东能给她。
写在便签上,力度透过薄薄的黄色纸张变得深刻:
不再让你孤单方镇东。

方镇东这个男人给了一个在都市生活打拼,受累于高跟鞋,百炼成钢的佩如一个承诺,承诺在这偌大的北京城,不让一个女人独自面对世俗压力、经济负担、人情冷暖。正如主题曲陈升的那首歌一样:
让我轻轻的吻着你的脸
擦干你伤心的眼泪
让你知道在孤单的时候
还有一个我 陪着你
让我轻轻的对着你歌唱
像是吹在草原上的风
只想静静听你呼吸
紧紧拥抱你 到天明
路遥远 我们一起走

... ...

我们一起走谈何如容易!佩如和镇东一起走多么艰辛,多少不健全包围着他们。沟通障碍的弟弟,哑巴弟媳,患病的镇东。经历过风霜的佩如成为这个有爱家庭里为数不多的劳动力。风霜女人真是个宝。不埋怨不抱怨,只要一份单纯的爱给予她,她便即使天气再冷夜再晚,也会在那里一直等着你,告诉你:我知道你会来。

村上春树的散文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里有这样一个词: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在影片的后半段基本都由生活的琐事堆积而成,慢慢涌动,全是这些小确幸。这样的过多的小确幸,也会消磨观众的意志,但这便是生活的本质吧!

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陪你一同老去。尤其是在偌大的北京城,这么孤单。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但愿历史不再是一种循环——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但愿历史不再是一种循环——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感谢天台县图书馆能开展这么好的活动,使我能再次重新阅读这本巨著。希望能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

虽然说书早已读完,但是面对这座横亘在眼前如高山般的巨著,想写一些感想却不知如何下手,许多地方都有感悟,却每个感悟却都不知如何描述。思来想去,困扰在脑海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为什么马尔克斯能写出《百年孤独》这样的文学巨典,带着这个问题从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事件背景两个方面寻找答案,打开了隐藏在《百年孤独》后面巨大的拉丁美洲世界和跌宕的一生。

百年孤独人物篇: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

马尔克斯的外祖父是位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很契合书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的性格特点:正直、善良,坚持自由派的初衷,不为权力,战争迷失初心。虽然没有找到更多关于马尔克斯外祖父的信息,但是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

乌尔苏拉

乌尔苏拉作为整个家族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人,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兴衰。年轻时活力无限,打理整个家族的事务,养育了整个家族几代人,从马孔多建村开始,通过辛勤的劳动,装修房屋,动物糖果生意等等把家族的规模推向顶峰。年老失明的时候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指导晚辈打理家族事务,给阿玛兰妲和小奥雷里亚诺当玩具,讲鬼怪故事。只是最后临死前萎缩如一个胎儿一样让我心疼。乌尔苏拉可以说是本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翻看马尔克斯的生平,这两个人让我对乌尔苏拉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马尔克斯的外祖母。

马尔克斯的外祖母博通古今,在马尔克斯的童年给他讲了许多鬼怪故事和民间文学,这成为了《百年孤独》的魔幻主义创作的一个源泉。同时乌尔苏拉照顾阿玛兰妲和小奥雷里亚诺的情节可能也是小时候马尔克斯与外祖母生活的一些真实场景吧。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塞德斯。马尔克斯在1964年开始闭关创作百年孤独,在创作前他给了他妻子5000美金,觉得能在半年内能把这本书写完。但事实上,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一声没吭。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给她肉、面包师赊给她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瞒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担下来了,每隔一段时间还给丈夫送来500张稿纸。——少了什么也不能少这500张稿纸。梅赛德斯虽然没有参与《百年孤独》的创作,但是正是梅赛德斯的坚韧、勤劳的品质才能让这部巨著诞生于世。就像书中的乌尔苏拉,正是这些坚韧不拔的品质才造就了这个家族的繁荣。

提到这里也不禁想给所有这世界有这样品质的女性赞扬。世界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看到很多女性的精彩表演,但是她们却在用她们这种高贵的品质在撑起这个舞台。

人物的一些小彩蛋

丽贝卡前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吃泥土。马尔克斯有个妹妹喜欢吃泥土。

乌尔苏拉晚年失明,却能凭借自己对房子的了解,打理家务与明眼人无异。马尔克斯有个亲戚是位眼瞎心不瞎的老太太。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有十七个私生子。马尔克斯的爸爸也有许多私生子,马尔克斯的妈妈把这些私生子都接到家里来抚养。

以上出自马尔克斯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单单从了解到的人物其实并不能找到为何马尔克斯能创造出这本书的原因,似乎这些过窄的视角并不能让我窥探到这部巨著的真谛,于是,我把我的视角放到了更大的拉丁美洲。

创作背景篇:

作为整个社会的缩影,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一直在循环着某种循环,无论家族成员如何努力,终究没能跳出衰败,并最终走向灭亡的循环。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循环,这种循环是由什么在驱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时,直到我看到了一段评论。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大循环圈的话,那么,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则是依附于大循环圈中的小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决定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结局,一开始就在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码中预示了,因此,无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如何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一百年的兴盛衰败史,更是一百年的时间打圈圈的历史。这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是什么呢?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马贡多社会政治的昏聩,是使马贡多陷于轮回重复的第二重内驱力。经济上的贫困是使马贡多停滞不前的第三重内驱力。面对种种落后与愚昧的现实,马贡多人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时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关在小屋里,重复循环着一件事,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自觉的行动走向未来。这种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是是使马贡多陷于重复轮回的第四重内驱力。”

评论中提到了四种内驱力: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收陈腐。当我翻看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进程,我似乎知道了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苦陷于这种轮回的原因。

受制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拉丁美洲文明发展较晚,大约在10世纪左右文明才发展起来。大约在16世纪左右,印加文明发展到鼎盛。但是印加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对同期的其他文明十分落后,甚至没有发展出独立的文字。具体可以参阅《枪炮,钢铁与病菌》中的论述。读书笔记其后由于西班牙殖民入侵,拉丁美洲文明毁于一旦。之后就是漫长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发展自己文明的脚步举步维艰。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所说“就在那边,在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无法洞悉现代文明的光辉,社会难以发生变革,脱离无限衰败的循环。

为了摆脱殖民统治,拉丁美洲进行了约300年的独立战争。在这一阶段,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拉丁美洲人民经历了无数战争的苦难。独立战争结束后,政治权力被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掌握,实行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19世纪末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维护国家主权的长期斗争。纵观拉丁美洲近代史,多少可以看到其实是一场漫长的政治斗争史,战争史,衰败也是这段时间拉丁美洲的主旋律。

拉丁美洲从16世纪起,相继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统治过程中,原住民遭到大量的屠杀,劳动力锐减,殖民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将非洲贩卖的黑奴运往拉丁美洲。宗主国实行的重商政策主义,强迫殖民地人民专门生产一、二种能在国际市场牟取暴利的农矿产品,形成单一产品制,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独立后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无视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缓慢。正如《百年孤独》中描述的,马孔多本身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马孔多的居民进行的也是简单的商品交换:牲畜交易,糖果生意,妓院,彩票,农田耕种等等。这种简单的经济无法撑起社会的快速变革以及文明的发展。类似的学术可以参阅费孝通老师的《乡土中国》。包括香蕉园的屠杀,也在反映着资本剥削和统治阶级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事实。

关于第四种内驱力,需要了解整体拉丁美洲人民的观念等等去分析,由于时间等限制还没有进行相关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时间对这方面进行相关的了解。

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到16世纪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开始,不论是马尔克斯生活的哥伦比亚还是整个拉丁美洲,都如马孔多一样,处于一种孤独且停滞的状态。马孔多正如拉丁美洲一样“四周全是水”,很难被发现,它自成一片天地。马孔多的人们,勤劳但却不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及历代奥雷里亚诺那样乐于研究新事物。就如现在的拉丁美洲,科技发展的水平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马尔克斯或许想呐喊,如鲁迅看到当初中国社会的现状那样,想让整个拉丁美洲一起去打破这种循环。只有打破了这种循环,注定孤独的家族才永远不会出现在这片大地上。作者:书友徐江

《你不是迷茫,你只是自制力不强》读后感1000字


《你不是迷茫,你只是自制力不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众多世界名校极力推崇的心理学课程,曾经影响着3千万成功人士的心灵法则。

上周在朋友家看到她的书架上有这本书,我在离开她家时顺便将此书借来读了,因为此时的我也同样感觉很迷茫。年初立的FLAG之一是学英语,可每当找开App没读一会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的估噪无味,于是切换频道刷刷朋友圈,再看看微博,一不小心,一个小时过去了。想着减肥吧,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每到晚上九点过后就特别想到楼下的烧烤店撸几串烧串,还总安慰自己,吃了再减。于是,习惯给自己找了很多的借口,什么拖延症啊,懒癌晚期啊,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各式各样这类的借口也都说得过去,还附带着勇于自嘲的幽默感。

日常生活是不是经常听到周边的人一边信誓旦旦的说着想改变啊;好迷茫无助啊;我也不想这样啊,我想做的更好但就是找不到方向啊。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却仍然在原地踏步的位置,止步不前。那此时的你有没有透过这些表象去看看自己的内在?你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你连最起码的自制力都没有。

自制力是什么?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今天在看完这本书后发现为何我总是在起初信誓旦旦的说要怎样怎样,到最后能做到的却没几样,原因就在于我太缺乏自制力,总在过程中想着是不是有捷径,遇到一点困难,一点阻绕,就想着放弃。因为放弃是最简单的,而坚持下来才是最难的。没有坚持过,就说自己做不到,那是对自己的贬低,也是自制力太差的表现。在过程中舍不得对自己下狠手段去努力的人,那么到了结局也不会有人陪你演戏。

那怎样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呢?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因为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把兴趣发展成工作的朋友。如我的老师,据他说当时想学书法,遭到家长的反对,于是经常在夜晚等他们都入睡后才爬起来偷偷写,对于不懂的笔画,也是强强篡摩到写对才肯罢休,年纪轻轻就已在圈内小有名气。另一朋友C,因为爱好古琴,经常早上六点就起床练琴,更是跟随老师全国各地的去学习,今年10月,将在上海与她的恩师举办专场表演,同台演出。正是他们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兴趣的工作上,同时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要前进的方向在哪里,要到达怎样的目标,并在这方面为之坚持着,努力着,才有今天的成就。兴趣所在,是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可就算不是自己的兴趣,哪怕你肯每天都花时间在这上面,相信在这份坚持的过程中,你的自制力自然也会得到不断的增强。

突然发现一个人的素养跟他的自制力息息相关,那些对自己要求高且自制力强的人,哪怕自身天资并未那么卓越,依然能过通过自制力最终获得想要的一切。所以我们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让我们提升自制力吧,让生活变成你想要的生活。

你的误区读后感


你的误区读后感(一)

作者:15刑七 韦琪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我知道虽然身处法制社会,但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存在着暗规则和潜规则。在我们这些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眼里,潜规则多代表不公平,是一种自己无能为力却不是不好的存在。但是就是这种潜规则()游戏,毕竟不是理想国。可是有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享受过潜规则的惠处。通过品读这本《你的误区》,我对公平和潜规则有了重新清晰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写到"倘若世界富有如此的组织性,以至于一切都公平,没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一天。乌鸦禁止吃蠕虫,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得不照顾到。"这是我们正视公平的第一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给我们公平的希望,让我们能看到公平的一面。我们强调公正,我们强调平等,我们强调民主,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是否真的感受到了所谓的完全公平呢?公正不存在,我从未存在,也永远不会存在。我们以教育为例,相信有无数人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古有科举考试,现有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从古至今权势的力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一场考试的结果。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说考试已经是最高效地排除不公正的考验和方法。好,那我们就换一种思路。同样是接受教育,接受参加考试。同样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广大农村孩子,受希望工程救助的孩子,生长在偏远山区的孩子拿什么跟北上广等大城市含着金钥匙的孩子们比拼呢?贫苦家庭的孩子只有干不完的农活,有弟弟妹妹照顾,相对上大学而言,对他们和对他们的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生计。他们的理想通常会被现实所打破。而城市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呢?一个孩子背后有父母,有爷爷奶奶,有姥姥姥爷,没有人舍不得让他们受一点点苦。对城市的小孩而言,或许很难想象到九年义务教育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这样所谓能改变命运的考试,公平了吗?同样,我记得有个老师在课堂上说,在他年轻的时候,高等教育并未完全普及,可远的学校少之又少。毕业后的去向是听从国家的安排,国家把你分配到哪去就到哪去,现在我们在选择大学时的确有很多选择,但是增加的是同辈的竞争。毕业后一份工作有几百人、几千人或是更多的人在和你竞争。到底哪种算是公平呢?公平其实从未存在。

公正只是一种神话似的理念存在,世界以及其中的人们每天都不公平地存在着。你能选择快乐或不快乐,但这和你所意识的公平截然无关。我们在竞争中失去机会,责怪水平相当或者根本不如自己的对手利用了潜规则才能取胜。我们愤怒,我们不满,可是,自我挫折的行为并非对公平的渴望,而非事事公平,缺乏公正的现实导致的结婚,非公正是一种常态,潜规则更是一种常态。

我们的认识中存在种种误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热情饱满的态度与人交流,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加精彩!

你的误区读后感(二)

感觉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本《你的误区》足足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曾一度说过一月两本书的,现在看来实现起来难度比较大。床头摆了好多书,每每入睡前翻几页后带着思考入睡,有时能想出个所以然,但往往最多的是在梦中思考,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

《你的误区》这本书描述了很多人类所特有的心理,如高兴、悲伤、愤怒等。深入浅出的剖析,让人时时产生共鸣。书中也提到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是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强大的内心修炼。单单这两点就足以抵抗外界带来的一切困扰。

喜欢书中描述的一类人,这些人热爱生活,从来不自怨自艾、悲天悯人,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热衷于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将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抱着积极的态度,欣赏着这缤纷的世界,感受着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就像弗兰克林说过"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书中描写的这些人,不就是很好的写照吗?

有些人常常烦恼、抱怨……其实还是自己没有信心或者能力不足的表现。这点从我自身来讲,也时常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举个小小的例子来说,领导给你安排一项任务,看似和你职责无关紧要,而正好自己的能力去做这份工作比较吃力,这时候,烦恼和抱怨就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烦恼和抱怨就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继而消极的情绪开始扩张,最后很糟糕的完成了任务。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这些抱怨烦恼的时间,用来学习、提高自己,就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你的误区》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很多时候人类烦恼的事情都源自于自己,源自于你想要得到别人的称赞、想要得到别人的敬仰、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看看我们烦恼的根源,都是内心在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害怕别人对我们产生不好的感觉,所以连说"NO"的勇气都没有,每次别人有事相求,不管能不能干,总是一股脑儿的把事情接下来,然后加班加点,舍去休息时间去做,到头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自己也累得一点精神也没有。这样恶性循环,估计人会崩溃,我想那些被称之为"便利贴"女孩们也有这种感觉吧。

之前的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解决了。现在的我,每天都非常开心,工作效率也很高。在"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提早做"的原则下,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活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短暂,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个幸福的人吧……

你的误区读后感(三)

摆脱误区 走向生活

美国高级精神病理学家戴埃博士所著的《你的误区》,依据心理询诊实践和理论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在选择生活的态度和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角度。戴埃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各种性格(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与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进行逐条分析,找出了他们共同的基础——虚度人生的惰性,进而提出了根除个性癖病的疗法,他将那些不健康的"自我挫败情感和行为"归结为束缚人生、导致失误的区域,提出了心理上的"误区"概念。比如由自我摒弃心理产生的消极自卑、寻求赞许、悔恨内疚;因惧怕未知而导致的自我限制误区;回避新事物、僵化偏见、害怕失败、"尽善尽美"心理,这些误区,几乎人人都有,它制造了一个个封闭的自我,阻遏人们投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戴埃博士认为:人们的"精神健康是一种自然状态",所以摆脱误区,走向生活"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关键是你敢于正视生活,对自己的情感和现状"负起责任",这样,就可以实现你所作出的任何选择。"而这种选择从目标转化为事实的重要步骤,就是"从现在做起".上述两个中心主题向读者昭示了"活着,就要生活"的要旨。

戴埃竭力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宰命运,发展自我,冲破习俗,探索未知,它们从总体上论证了一个问题,你要参与社会工作与生活,就必须从封闭的自我走向开放的自我,建立和强化主体意识,完整地说,这种主体意识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在整体上,坚信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对个体而言,这种动力的标志是个人品质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发展和兑现。现代人日臻完美的个性,是由独立、独思、独创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特征铸成的,它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动力、又是自我价值的一部分。怎样才能塑造这种健全的个性呢?戴埃指出:一个普通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首先要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第一,以发展自我为动力,永远谋求自强。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这一标准也同样适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活动力不能仅限于"弥补不足的被动需要",而应当是"渴望发展的迫切愿望,因为无论是弥补遗憾的过去还是满足平庸的现在,都难以驱逐"生活失落感",只有选择发展,你才能完全"支配现时生活的每一时刻",这种支配力就是主宰命运的神奇力量。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_《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_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

《褚橙你也学不会》是黄铁鹰继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之后的又一商业案例著作,虽说因为20多位大咖的书评占据全书内容的一半而广受诟病。但剔除商业宣传的噱头,此书还是带给我很多触动。

褚橙原名云冠橙,因褚时健的名声背书,“褚橙”扬名在外,原名反而知之者甚少。褚橙成功的因素众说纷纭,姑且不论是褚时健成就了褚橙,还是褚橙再次成就了褚时健,我认为,即使再强的营销也需要果品本身质量叫好,盲测的数据显示褚橙在甜度、水分、成渣率方面优于一般冰糖橙,尤其难得的是褚时健将农产品产量标准化到不受大小年的自然环境影响。

从烟草大王到橙子大王,褚时健为什么做什么成什么?在我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大的心理资本和可迁移的管理方法绝对是褚橙成功的必要条件。

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管理理论发展迭代,硬性学派和柔性学派交错登场。硬性学派关注企业战略、组织架构、生产流程、柔性学派关注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员工培养。褚时健的过往工作经历沉淀出他那可迁移不同行业的卓越管理经验,没有新奇炫耀的管理方法,褚橙的成功体现了管理来自实践,来自具体,来自认真,他只是将100多年来泰勒的经典科学管理用到了极致。

第一,用现代工业化方法管理传统农产品,褚时健如精算师般进行了褚橙的流程再造,推动了产品指数级增长。

高投入不一定高收益,但要高收益一定要舍得投入,褚橙在水利和肥料两样根基上胜过传统冰糖橙行业。首先,水果水果,没有水就没有果,水利重要性首当其冲。褚时健斥资1000余万元在哀牢山脉投资架设了4条引水管,引人水质极好的天然山泉水水源。其次,因地施肥,土壤营养成分不对,结出的果口感差。褚时健就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同区域试验不同的肥料结构,氮磷钾钙镁,缺什么补什么,一次次观察、记录、分析,制定出独特的肥料标准。再次,间伐,控稍、剪枝各环节无一不体现了褚橙流程化、科学化的用心管理。间伐要适当,多余的树必须砍去,为避免新稍和幼果争夺养分,嫩稍长到10厘米内必须减掉,剪枝更是流程中的技术活,要有相当的技术水平,没有3年以上的经验是不敢揽瓷器活的。褚时健在关键流程上一点也不含糊,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间伐、控稍和剪枝经过科学的一次次实验验证。褚橙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指标和严格的奖惩措施,这种管理模式让中国其他的冰糖橙制造基地望尘莫及。

第二,建立来自实践、可量化又可行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褚橙的考核没有高大上的平衡记分卡和花里胡哨的东西,褚时健团队管理的对象有的甚至是连字都不会写的农民,所以他的考核制度首先是公平、公正,其次要让农民可操作,让农民愿意持续投入。比如,书中有一条,2月份溃疡病检查,四年生树及挂果树按15片/株的标准,扣除预支生活费10元/株;一二三年生树按3片叶/株的标准,扣除预支生活费10元/株。他解释说如果规定太高了,农民做不到,罚款反而滋生抵触情绪,但又要控制疾病,这些规定是根据实际一次次改了又改,让农民接受了才制定的。

绩效考核的落地需要作业区长督促执行,反馈,褚橙的管理架构原来是三级管理,但中间层级的生产技术部门逐渐暴露了决策慢,不能及时反馈的弊端。组织架构因地制宜扁平化,作业区长直接对褚时健汇报,很快提高了决策效率。管理人风格不同,硬派风也好,柔派风也好,我想,好的管理一定是硬柔结合,首先创造一个顺畅高效的组织流程,其次消除组织中的焦虑情绪,激励员工全情投入。

第三,褚时健听从已心,无问西东的坚韧注定了褚橙的成功。心理资本是除了财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在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十几年光阴褚时健从外行到内行,成了比技术专家还专的橙子管理者,靠什么?他几乎买光了附近书店橙子方面的书籍,实践、纠错、总结、反思,实验室反复验证,田间地头深入一线。最近朋友圈有人转过一篇文章《90岁的褚时健告诫创业者:年轻人不要太心急》,对比最近知名80后创业者茅侃侃之死,让人唏嘘不已。曾经的创业明星、万家电竞CEO、亿万富翁、京城IT四少茅侃侃,成于创业,死于创业。创业虽难,但创业的诱惑力对急于成功,急于挣钱的年轻人更大,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有强大的心理资本,和褚时健相比,茅侃侃输在了那份坚韧和触底反弹的勇气。

最近很火的电影《无问西东》有句经典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想,有些时候、有些事真需要听从已心,无问西东。作者:官厅会计峻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不再让你孤单”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雨季不再来有感3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