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围城》读书笔记。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围城》读书笔记”,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最近抽空拜读了钱钟书写的《围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来我上学期就想看这书了,因为很多人向我推荐它,无奈当时没在图书馆找到,只能暂且作罢。前些日子过生日的时候,博文说想要送我一本书,我就提了这个,于是便促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小说时代背景设定于由1937年开始,时值抗日战争前夕,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等一众知识分子的故事。不学无术,留洋归来的方鸿渐对同是海归的大家闺秀苏文纨有了好感,渐渐苏文纨也倾心于方鸿渐,而此时方鸿渐却爱上了苏的表妹唐晓芙,纠结的三角恋关系最终以方与苏唐二人一刀两断收场,也正因如此方鸿渐与曾一度是情敌的赵辛楣结成挚友。迫于生计的方鸿渐与赵辛楣,还有孙柔嘉等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阻,由上海辗转到了湖南三闾大学,在那里当起了教师。然而,即使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行业,也处处充满着职场的勾心斗角与流言蜚语,这些都让方赵孙三人异常反感。随后赵辛楣离开三闾大学,另谋出路。方鸿渐与孙柔嘉日久生情,在离开三闾大学回上海的途中草草结婚了。然而,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经常会因为诸如两家人的不和睦而吵架,直到最后一次覆水难收,柔嘉一怒之下回到娘家,方鸿渐也赌气决定前往重庆。

《围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语言的幽默。比如小说开头,在归国途中,船上小伙子们给衣着暴露的风骚的鲍小姐起了个真理的外号,全因为一句真理都是赤裸裸的!,逻辑的颠倒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笑点。还有一处,说鸿渐看一本书的时候,每个字都认识,没一句有意义。这不是与我们现在流行调侃的这个英语单词的每个字母我都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吗?30余年前写的《围城》到现在居然还能找到当代的笑点,不得不赞叹钱老思想的前卫。书中处处充满了这种钱式的幽默,令人每每读来都会忍俊不禁。再举一处,就是鸿渐与鲍小姐下馆子的时候对于食物的吐槽: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意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看着钱老的描述,我觉得我平时在学校的伙食就算好太多了,至少我的鱼登陆的天数没有那么长!

《围城》的语言除了幽默,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优美。比如描述鸿渐回到挂名岳父家的那天夜晚的那段: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我家乡的夜确实与钱老描述的所差无几,但是在钱老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生动形象,平添一份天马行空的神秘。再比如鸿渐和柔嘉取道桂林回上海的时候:为了飞机票,他们在桂林一住十几天,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个人。且不论其中包含的哲学思辨思想,只讨论本来时间是最为公平的,而在钱老的笔下,时间老人似乎都无法对他们做出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残忍的决定。我也希冀能有这样殊遇。

极为细致的描述也是书中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比如我最喜欢的是鸿渐一行人辗转前往三闾大学途中挤公交车的情景,那不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夸张写照吗?碍于那段描写过长,暂时不在此列出,附在文末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奇文共赏。

关于小说的主题,我觉得钱老的名言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已经能很好的概括了。文中有这么一段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虽然我知道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都像这段话描写的那样,但是按照世人所歪曲理解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即合理那样,事实上存在的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还是希望能有例外,我也会尽力争取去达到这种例外的境界。

小说中关于鸿渐和柔嘉的恋爱起因有这么一段鸿渐的内心独白:全是赵辛楣不好,开玩笑开得自己心里有了鬼,彷佛在催眠中的人受了暗示。这种事大半是旁人说笑话,说到当局者认真恋爱起来,自己见得多了,决不至于这样傻。不得不说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大学生。有时候这的确会促成一段姻缘,有时候却会强迫尚未成熟的花蕾提前开放,其后果或许就适得其反了。由此看来,在给别人点鸳鸯谱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慎重,也要注意别被别人乱点了。

在此以小说原文的最后一句作结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围城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


围城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感悟:《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说著作,作者用幽默辛辣的语言文字刻画了一众知识分子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的众生相。

围城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水平如镜翻腾怒吼、高山流水、千山万水、水滴石穿、血流成河、滴水不漏、杯水车薪流水无情、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古色古香、姹紫嫣红、面如土色、五光十色灯红酒绿、青红皂白、绿水青山、光彩夺目

围城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2、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3、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4、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5、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6、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7、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8、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9、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10、理想不仅是个引诱,并且是个讽刺,在未做以前,他是美丽的对象,去做以后,它变成了残酷的对照。

《围城》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围城》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方鸿渐,生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挂名“岳父”的支持下游学欧洲,辗转三五个国家,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他荒唐苟且、经不起诱惑,在回国的船上被鲍小姐玩弄;他被动、优柔寡断,不懂得拒绝苏文纨的暧昧,也中断了与唐晓芙的爱情;他无能、妥协,落入孙柔嘉的婚姻的“围城”中,新旧文化的冲突,三观不合注定了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胆怯、懦弱是他的天性,身为知识分子,方鸿渐但也良知未泯、心存理想,厌恶世俗却又无法出淤泥而不染,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自怨自艾,终究是个不讨人厌,但作用全无的人。

苏文纨,大家闺秀、知书达礼、法国博士、大龄女青年,是别人眼中的理想另一半。她工于心计,玩弄男人于股掌之间,可能是由于过度的自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遭到方鸿渐拒绝后的气急败坏,也显示出了恶毒的一面。

唐晓芙,聪明、漂亮、可爱、率真,她是这个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满足了一切初恋情人的想象。太过美好,终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孙柔嘉,小女人也颇有心计,与其说讨厌她,倒不如说是同情她。人之常情,她不过是想找个如意郎,可惜落入“围城”的是方鸿渐,贫贱夫妻百事哀。

若方鸿渐能多一些爱,孙柔嘉多一点体量,或许他们可以在世俗里过得“幸福”些。

《围城》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围城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围城》是本大大有名的小说了,钱钟书一生也就写了这么一本长篇小说,虽然跨它字字珠玑有点过誉,但确实是三步一铺梗,五步一讽喻,读起来既轻松,又觉得深刻,是典型的深入浅出的写法。钱钟书把玩文字的功底只怕当代没几个人能与之并论,记得中学时,读韩寒的小说,他就说深受钱钟书的风格影响,现在回想,确实如此,只是深度还不及《围城》。

据说钱钟书写此书时,一天就写五百字,反复斟酌酝酿,力求表达精准而有趣,可以说是在雕琢了。像我尝试写小说时,一天写五千字,实在是为“凑数”在码字,码完自己都不忍再读。所以说,有时候贪多并没有多少价值,要多花功夫打磨语言,精益求精。

《围城》一书胜在语言功力而非情节曲折。就故事情节而言,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复述的大事,都是些生活琐屑,大波澜至多不过是去外地谋份职务。读书笔记m.i1766.com然而就是在这些小事中、在日常交际生活中、在一段段吵嘴逗乐中,钱钟书以点睛之笔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勾画出了一个社会的缩影,仿佛国画大师只寥寥数笔,大片留白,却意蕴更足。

钱钟书最强的本领,就是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将事情分析得既透彻,又生动,最著名的是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待读者自己去书中发掘体会。

钱钟书在序言里曾说“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以为是写作才能”,我现在真是深有体会,常常以此反思。总之,这本书是很值得读的,一遍或许也还不够。作者:墨疯

围城读书笔记及读后感500字


围城读书笔记及读后感500字: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学无所成的出洋留学青年,在乘船回乡途中和到达上海之后的三段爱情纠葛,接着因不满旧丈人家的鄙视,与同伴去内地大学任教后戏剧性地结婚,以及回到上海与新婚妻子及其家人不欢而散的市井故事。

除去时代背景,故事中所反映的各色人物的性情、态度和行为特征与当今社会的并无二致。作者在细微之处观察到,并用文字描述刻画得精致而有准确。情场上,人们心态复杂:庸俗空虚,存心玩弄;自作多情,妒忌生恨;暧昧纠葛、优柔寡断;得陇望蜀,心有不甘。职场上,百态共生:有虚情假意、内心龌龊、口蜜腹剑、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有攀龙附凤、专事吹拍、结党自固、貌合神离、暗地诽谤、弄权整人的势力小人。

而那些善良的,原本可以真实坦诚地生活的人,或为维护所谓的体面,或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违心地做事说话,没法过的自由洒脱。

小说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经典名句: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经过比喻很容易让人体会到其间即夸张又生动的相似之处,使读者印象深刻。作者:海岳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围城》读书笔记”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