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9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悲惨世界》读后感9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30年之久。
历时30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30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欧那尼》演出所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意味着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本文选自)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就是从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而堕落为娟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坷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读《悲惨世界》有感


愤怒与悲悯,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冉阿让是一个苦役犯,他被卡福汝主教当作客人,冉阿让开始忏悔,并在另一个城市当上市长,他和一个名叫珂赛特的女孩一起生活。最后,女孩出嫁了,冉阿让也赎了他的罪。

看完这本书,我心中真是五味杂粮交织在一起。其中人性的贪婪让德纳第一无所有,竟然利用自已的女儿赚钱,他不劳而获,满脑子的坏主意,让人看见他就厌恶。与之相反,警察沙威则是让人恨不起来。他本身是没有错的,只不过他的那些美好品质被引入歧途,让人厌恶罢了。我们的主角冉阿让则是一个想要报复社会的人,不过后来,他改变了,变得为他人着想,乐于施舍。可是,尽管如此,想要害他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以前的社会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仍旧如此。前不久的滴滴事件,一直在告诉我们人性的黑暗。我们的社会正缺少像卞福汝主教这种人,人的心灵本来纯洁的像一张白纸,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这张白纸上开始染上了各种颜色。造成这种原因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你家里面如果产生家暴,那么这家的孩子可能是更加专横、脾气暴躁。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相互尊重、敬爱,那么孩子以后甚至从小就懂得谦虚、尊敬他人。可惜,现在这个社会,跟雨果笔下的世界里有什么两样呢?网络的飞速兴起,已经带来了灾难!人们都觉得打几个字没什么关系,却殊不知给别人多大的精神伤害!安医生与丈夫去游泳,有两名男生冒犯安医生,却不道歉。男孩的父母将安医生堵在洗手间打了一顿。还在微博上投稿,网友开始用语言攻击安医生一家,安医生最终选择服药自杀!这可是逼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啊!

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如卞福汝主教一般,帮助而不是伤害他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可怜冉阿让,偷了一小块面包,结果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狱后,原想报复人类,可被善良的主教感化,决定重新做一个善良的人。于是,逃出指定的地点,来到一个贫穷的小镇,从此开始了他的神圣事业。由于他的出现,小镇繁荣了,他成为人人尊重的市长。

好景不长,侦察员沙威发现了他苦役犯的身份,从此可怜的冉阿让又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为什么曾经犯过错的冉阿让改斜归正,人们却不能接受呢?如此善良的人得到的回报是什么?

拿破仑期间,人们之间充满着欺骗,巴黎是淹没一切的漩涡,走进巴黎,就像进了一个无底洞,到处是贫穷的人,有钱人可以欺压穷人。整个巴黎是那么肮脏、污秽……

奸诈的德纳第夫妇和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冉阿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又有多少人是善良、正直、无私、忠于职守呢?就像沙威一样,他维护社会秩序,他使法律发挥威力,他为社会除暴安良,他挺身直立,气派豪迈,把一种勇猛天神似的超人淫威布满了天空,他发出万丈光芒,杀人从不眨眼,确有一种无比伟大的气概,但他却无法辨别善恶。

希望大家像冉阿让那样,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字心得感想范文: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很多人通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一封信》认识他,如果你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小说《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描写了主角冉阿让跌宕起伏的一生,期间穿插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对正义与爱的思考。这本书真实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场景,又巧妙结合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加以精彩震撼的故事,经典流传至今。

在《悲惨世界》中,我不仅看到了恶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也看到了“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我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如此美好的一个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成长,我觉得无比幸福。

雨果说:“社会上的一切善行义举,都是科学、文学、艺术和教育放射的光芒。”这既是对以往人类道德史的总结,又是对现今社会道德建设的规谏。读后感.

雨果说:“生活、不幸、孤独、遗弃、穷困,无一不是战场,无一不产生英雄;无名英雄,有时比著名的英雄更伟大。”冉阿让就是这样一个无名英雄,他就是这黑暗世界里的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身边的人,等自己燃尽时却只想飘散在风中,用尽最后一点温暖。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也许悲惨还会继续,但要相信,当社会的太阳坠落时,光明总会从心底升起,照亮太阳照不到的角落。

《悲惨世界》读后感18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1800字
很庆幸自己又一次重读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落入悲惨境地是不幸的,但作者远远不是揭露悲惨那么简单,从悲惨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说讲述的是一名苦役犯的人生经历。他的名字叫冉阿让。
冉阿让出生在法国布里地区的贫困农家。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在法夫罗勒当树枝剪修工。他幼年时就父母双亡。母亲得了乳腺炎,因诊治不当而死。父亲和他一样,也是树枝剪修工,不幸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
冉阿让只剩下带着七个子女孀居的姐姐。正是这个姐姐把冉阿让抚养成人。丈夫在世时,她一直负担弟弟的食宿。丈夫死的时候,最大的孩子才八岁,最小的一岁。冉阿让刚满二十五岁,他代行父职,协助支撑家庭,回报姐姐的养育之恩。
树枝剪修季节过后,冉阿让只能打短工,可挣的那点钱根本填不饱大家的肚子。寒冷的冬天,家里没有面包,一点面包渣也没有。他走到街上的面包店前,打碎了玻璃,拿了一个面包。
冉阿让被指控为夜闯民宅行窃罪,被判了5年刑,成为了苦役犯。由于多次越狱,但没有成功,最后坐牢十九年。刑满释放却不等于解放。他脱离监狱并没有摆脱罪名。政府给他签发了一张黄色的通行证,上面写到冉阿让,苦役犯,刑满释放,原籍。。。在苦役场关了十九年。因破坏性盗窃判五年。四次企图越狱,加判十四年。此人非常危险。
携带黄色通行证,他打工被人克扣工钱,没人愿意接待他住宿吃饭,处处遇挫。
他碰巧来到了一位主教家求宿。主教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干净的床,又和蔼又热情。他临走前偷走了主教家最值钱的一套银餐具。被警察逮住并押送到主教前,主教快步迎上去,并高声说:哦!是您啊!很高兴看到您。怎么回事儿!烛台我也送给您了,跟其他几件都是银器,您可以卖上二百法郎。为什么您没有把烛台连同餐具一起带走呢?主教告诉警察这是一场误会,让警察释放了冉阿让。
几年后,冉阿让改名换姓,成为了海滨蒙特伊城最成功的企业家,赚了大钱,也给当地带来了收益。人称他马德兰老爹。后来他又被任命为蒙特伊城市长。
小说篇幅浩大,冉阿让的命运并非从此改变。由于出狱后他因故抢了一个孩子的四十苏的钱,成了一名警察追寻的苦役犯。虽然在蒙特伊城他既是企业家,又是市长,始终行善,但由于偶然的原因,却被一名警探沙威怀疑身份。
警探并没有侦破他的身份,反而把别人当成了冉阿让,要判其死刑。为了避免伤及无辜,马德兰老爹亲自向法院坦诚了自己的身份。
警察再一次逮捕了他。
他这次真的逃掉了。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科赛特。小女孩死了母亲,被残忍的人虐待。他救出了小女孩。又一次化名,隐居在修道院里。
小女孩慢慢长大成人,喜欢上了青年马吕斯。小女孩原是冉阿让活着的唯一快乐和动力,眼看别人就要从他手里夺走她。几经挣扎,他不但把长大成人的小女孩许配给马吕斯,还冒死救了马吕斯的命。在他们结婚之际,冉阿让把毕生的积蓄,六十万法郎赠给了科赛特。
同时向马吕斯袒露了自己的苦役犯身份。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爱护科赛特的使命,不能再打扰这对年轻人的幸福生活,主动远离了他们。但失去科赛特却夺走了他生活的支撑。他很快就灯枯油尽。
令人安慰的是,在垂死之际,一切都真相大白,科赛特和马吕斯真正地了解到冉阿让是怎样的人。
小说的故事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远比我的简单介绍好看得多。
故事悲惨吗?冉阿让前半身的经历非常悲惨。悲惨的经历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仇恨社会的魔鬼,相反,他成了一名天使。到死之前,他一直处处行善,帮助穷苦的人。他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爱人。(读后感)
作者在书中其实要探讨的是人性问题。由上帝创造的性善的人,能由人使之变恶吗?只因交上厄运,灵魂就能整个儿由命运重新塑造,转而变恶吗?难道人心像久住矮屋的脊背那样,在巨大的痛苦的垂压下,也要蜷曲变形而丑陋,变成无法医治的残疾吗?在每个人的灵魂里,尤其在冉阿让的灵魂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原初的火花,没有一点神性的素质吗?
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种原初的火花、神性的素质,在世间不朽,在上天永生,能由善发展,激荡,点燃并燃烧,放射奇光异彩,而永远也不会被恶完全扑灭。
雨果写作的小说只有三部,《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海上劳工》。他说过,人活在世界上,要和三种力量做斗争:社会、宗教和自然。这三部小说便是分别体现这三种力量斗争的故事。
超越政治、地域、宗教、种族等种种利益和偏见,致力于探索人性的奥秘和奇妙,这便是雨果的伟大之处。他活了八十三岁,去世的时候以国葬厚待。
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人性,便会多一份客观和冷静,少一份执念和烦恼。这便是读小说的好处。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悲惨世界》读后感9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悲惨世界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