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多难登临录》读后感10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多难登临录》读后感1000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此书为张五常教授08年9月至09年6月期间一些文章短评的合集,书名取自杜甫的一首七律《登楼》中万方多难此登临。文章不长,三五页就一篇,但是表达的观点却很多,语言犀利,字字珠玑,值得一读。很多观点有开阔思路的功效,虽然还仅仅是观点,缺乏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但是也足够给人启发了。作者围绕新劳动法和金融危机提出了很多观点,我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作者提出新劳动法是错误的,中国新《劳动合同法》杀伤力太强,它实质上使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没有得到上升的机会,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于是裁员,裁的都是最不具技能的劳苦大众,实行新劳动法会让大批企业破产。
二、废除经济规律期待企业转型是不可行的,没有任何产业升级是规划出来的,都要按照资源禀赋不断升级。
三、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1、金融制度腐化;2、是金融衍生品纵横交错,使得牵一发而动全身;3、金融危机是浮沙指数(借贷与抵押的比率称为浮沙指数)过高,金融业过于发达使得无法和实体经济接轨。
四、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1、搞国际金融中心,取消外汇管制;2、取消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3、取消新《劳动合同法》;4、采取一篮子的货币准绳;5、鼓励内供远胜鼓励内需;6、人民币升值不如取消进口税,汇率贬值预期压不住,升值预期好压。
五、他认为中国医疗改革有两大困扰:其一是顾客(指病人)一般不知道购买的(指医疗)是什么,为医者的欺骗行为容易发生。其二是医疗这个行业,历来利益团体繁多:从医生到护士到医院到官员到药厂到药商,都有他们的利益要求。面对此况,他建议道:政府要完全不管任何团体的利益,只集中于病人的利益上细想。并且还详细阐述:经济理论说,只要病人的利益获得维护,有关医疗的各行各业也会得到维护。这正如市场上的任何产品,只要消费者满意,所有产出及提供产品的人的利益都会得到适当的回报。所以在他看来,应该加强改革力度,任何略带奢侈的制度都不要考虑。
读完这本书感觉很有意思,作者书写直白简单、用语通俗、紧扣时事、容易读懂,虽然作者文风火辣有点嚣张有自吹自擂的感觉,但是能让读者轻松地学点知识,很多观点我觉得非常正确,由其是对《劳动合同法》、货币政策、金融风暴都有比较独特的见解。还有一点,作者很关注底层大众的自力更生的机会,这一思想贯穿于书中,他在《不救工业,楼市何救哉》一文中这样说到:新劳动合同法意图协助劳工,但除了很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一小撮要搞事图利的人,基本上此法是害了穷人自力更生的机会。 经济发展要顾及的焦点,是穷人,尤其是穷家子弟。补贴不宜,因为长贫难顾,余下来就是要设法放开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了。他认为新劳动法的出炉不能让合作双方自由签定协定,只会增加彼此的勾心斗角,从而给工业建设的发展带来阻碍,进而危及楼市的寿命。这是令我感动的地方。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沉思录》读后感2000字


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来自于古罗马的玛克思奥勒留所创名著《沉思录》。对于本书的作者玛克思奥勒留,我并非做过详细的查阅,只大概知道此人曾是古罗马的一代帝王,而对于这样一个有如此历史重迹的人物,或许,他的人生也比较不一般了,这一点从他所著中也足以看出。
就我而言,我感觉这本书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书的内容就似一个个随笔的组合,并且是思维性极强的随笔,很精练,许多事实能一语中的地表述出来,而非有意过多地采用少见的词语来彰显作者自我拥有多少知识。另外,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很励志,阅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很受用,其次,有的段落或句子也蕴含了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之精神,。我甚至觉得,它不仅是一本书而已,更是一个有生命的导师,因为,它可以正确地开启每一个翻开它的读者的思绪,从而将其引向一个理性的思考中去,使之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上升。
在此之前,我了解到古罗马的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战火中的,而玛克思奥勒留却能在如此不安稳的年代安稳地沉淀出这样一本为后人所热衷于的书籍,这确也实属不易,同时,从中我也明白到,他不仅是经历着当时环境里的一切,并也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用于思考的时间,从而留下了这本对于现实境遇以及对于自身的顿悟,而这样的顿悟也必将仍然能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人们处世的有效良方。当然,序言部分在对玛克思奥勒留的哲学思想介绍时提到:他的这部著作不是准备藏诸名山传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没有预备供人阅览。他这样的举动确实让我感到很费解,我想,或许这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他对现实的一种处世状态有关吧;再或者,用现代的说法,这只是他个人的日记罢了。
读了玛克思奥勒留的《沉思录》以后,在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他本人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内心,以及他一贯持有的自律性,再以及并非无理的特立独行,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都由他所出生继而存活的良好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或许,玛克思奥勒留有足够充分的天资,再加上他曾被皇帝收为义子,才为后来他不平凡的生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然而,相比玛克思奥勒留,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里,每天面对着父亲、母亲、叔叔、阿姨,还有那孜孜不倦的良师,却不想,在如此能充分享受教育的氛围下,竟也出现了一些无理的特立独行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无理的现象所暴露出的就是施教者本身?
说到教育,就会让人很轻易联想到东西方的教育。许多人总喜欢拿东西方的教育作对比,既而从中挑一大堆所谓的教育缺陷。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很乐意偶尔出现这样一些争议,因为,这将促使我们的教育机制得以修正并提高,使我们身后更多的来者能接受到更加严谨更加有效的教育。但可怕的是一人不懂谦虚。假设某个人因为发现教育上的某个不足之处从而将其无限放大,并最终否定全盘,而不再去接受普遍教育,接着以自我的方式来对下一代言传身教,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他确实有勇气也很有创意,不过,我衷心的希望他的孩子在天资上异于常人,否则,这必将成为这可怜的孩子一生的噩梦!
从《沉思录》中不难看出玛克思奥勒留是一个善于自我督导、宽恕自我以及别人、极为理性的这样一个人,如此理性的一个人,在他的灵魂深处和精神深处,至少比与他年纪相仿的人多活了近一倍,即使在他离世时仅仅59岁。
我很困惑该如何解读理性,是不是储备的知识越多,取得的学历越高,就表示这个人是理性的呢?这样的认为又是否理性呢?我们都知道理,从小也都接受者父母长辈们对我们所灌输的道理,虽然这是一件益事,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因为当今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宠爱与袒护在所难免,这也势必造成小皇帝、小公主们的诞生。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这无可厚非,但哪一个孩子不是从受伤中走过来的呢?请容我姑且说一句,世上绝对没有任何人在童年时没有受过任何伤害,如果真有,那么相信这辈子他永远都只是长不大的孩子。而对于理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同时,谁都并非能够一朝一夕就轻易做到这个标准,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不断总结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做得不够细致都不行,正所谓细节决定品质。
我之所以认为玛克思奥勒留善于自我督导是在于他在书中所用的语言方式。在写一段篇幅、一个语句时,他多次以你开头,表面看,这是在对读者的一种说服,当然,确也如此,但除此之外,这更是他对自己自律性的一种强调,因为,他是一个极力追求理性的完美主义者,所以,这也是他为了能够加深对自己一种鞭策分量的方式。所以,或许他也不只一次地阅览过自己的这部著作吧。
现在,当我每每再一次翻阅起这本《沉思录》的时候,我不仅感受到得是书的厚重,更感受到了书中意义的厚重,当我每一次用心去读时,我都会发现自己每一次都会又得到新的收获,就像此刻

“被上帝剥削”篇——《惶然录》读书笔记1000字


“被上帝剥削”篇——《惶然录》读书笔记1000字:

韩少功翻译的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第三篇,“被上帝剥削”里借由索阿雷斯之口说道:“...我想象我永远自由了,是摆脱道拉多雷斯大街的自由,是摆脱V老板的自由,是摆脱M会计及所有雇员的自由,是摆脱小差役的自由,是摆脱邮递员的自由,甚至是摆脱猫的自由。在梦里,自由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些从未发现过的神奇岛屿,作为南部海洋的赠礼豁然展现。自由意味着休息、艺术成果,还有我生命中智慧的施展。”;在这里,“生命中智慧的施展”,我们理解为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属于他的真实的自由。

这篇文章仔细的来讲,我分为衔接的四个层次:

人不耽于摆脱现实之故,退而求其次,把现实环境无所不有的恐慌、束缚细化,形成有形的实体囚笼,它可以是:V老板、M会计、小差役、邮递员、猫...的脸孔,茫然地浮现在各自象形大铁笼的一根根铁栅栏上,彼此“拱卫”着他人的野心;

所以他说在我出生之前,你们便已给我的成长腾出了一个位置,我被这许多的人慢慢填充,我身上有所有人的气味,是其他人使我变得丰富,亦即我不得超脱之故。

文末说起有一天,一个作为一家生意做便全国的火爆公司的合伙人的朋友,认为索阿雷斯“被剥削”、工资太低的时候,他明确这一点,但显然并不以为意,说道:“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还能怎么样呢?愤懑?嫉妒?或者无望一类的东西么?他选择了“以一种人们欣然回家的方式...我走向我的写字台...我有一种如此不可阻挡的柔情”。这并不是怯弱的逃避。

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台面”上面,眼界与思想却并不止局限、腾跃于这方寸之间。这不得不让人想起类似夏多布里昂那样在独特而偏僻的地方为自己准备坟墓的人,或者是些非常傲慢的人,或者是些渴望宁静和休息而备受折磨、灵魂分裂的人,读书笔记但是索阿雷斯(或者说佩索阿)之不同在于,他的骄傲是被动选择的,是以显得低调、显得内敛,不为人所轻易感知到。但这种属于“天才的自爱”使之在渴望宁静的同时,也同样渴望着世人献给他们的荣耀,渴望通过离开他的视线来飞的更高,并且用这种平凡的坚持与整个沉默的人世相对峙。

“...我爱这一切,也许这是因为我没有别的什么可爱,或者,即使世上没有什么真的值得任何心灵所爱,多愁善感的我,却必须爱有所及。我可以滥情于区区一个墨水瓶之微,就像滥情于星空中巨大无边的寂冷。”作者:天鹅骑士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400字


前几天,我拜读了德国作家艾克曼的经典作品《歌德谈话录》。这部书记载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将歌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在德国文坛上,歌德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歌德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在《歌德谈话录》中不难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德国人都喜欢经典主义作品,而法国人则喜欢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如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英国喜欢实用主义文学,即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欧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欧,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东欧主要以波兰和俄罗斯文学为主,更重要的是,欧洲诞生了著名的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学者,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奖项。

歌德以其幽默的话语,一语道破当时的社会,歌德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诗人,并多次指导本书作者艾克曼的诗歌创作,全书包括歌德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透彻分析,句句话语令人终生受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晓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语指引人的进步!

《忏悔录》读书笔记1000字及心得感悟


《忏悔录》读书笔记1000字及心得感悟

卷三记载的是作者来到迦太基迷恋戏剧,学习雄辩术,参拜西塞罗,研读圣经的一些事件,而后作者又在环境影响下加入了摩尼教。在这个时期的奥古斯丁,执着于“肮脏不堪”的情欲,陶醉于戏剧的虚构,厮混在“颠覆者”之间,更醉身西塞罗的哲学。如作者回忆所言,“对于圣经之奥义,骄傲的人是无法掌握的”。上帝的言语就是在片刻间便可击穿你虚伪的面具,圣经的光照只会让人感到自己是无比丑陋的。按照作者的描述,如每个世人一样,迷恋在这个世代的鸟语花香之中,失去了感觉生命腐朽的能力。但凡符合人间的传统,符合人世的基本原理,他在你的眼目中总有耀眼的光芒,如伊甸园中善恶树上的果实,是的,纵使渊博真实,辞章华美,缺乏基督的名字,却毫无生机。

混迹于一群胡言虚夸,耽于邪欲的人群之中,作者奥古斯丁陷入了魔鬼的陷阱之中,去捕捉食粮的幻影。这个时期,作者跌入了摩尼教的异教中,甚至无法自拔。这卷书描述了摩尼教部分荒唐的教义及作者归正基督后对当时的反思与忏悔。

作者在第三卷书中讲述了他19到28岁9年间,误入歧途,奉行摩尼教,从而误导他人,狂妄,迷信,贪慕名利是作者对当时他自己的评价。这个时期的作者与一个女子未婚同居,轻视巫术,却对占星术又十分迷恋。这段时期的作者,执迷在魔鬼的把戏中,并乐在其中。

人间的悲欢离合,短暂无常总是无可避免的。作者和我们一样,他讲述了在他这个时期失去了一个知心的挚友,“我的双眼四处不停地搜寻他,可是他已经不在人世”,作者沉痛之极,对主的祷文,更令人感到他的那份苦楚。返回迦太基后,作者又结识了新的朋友,“时光流逝无休无止,它给我带来了别样的希望与回忆,并使得我恢复如初。昔日拥有的却又重新出现了。”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剖析了那时他对人间友谊的美妙之情,“许多彼此交好的事情,都俨然是发自内心,感情的付出与收回,点燃了心底的火焰,足以熔炼我们的心为一体。”相对人之情感,作者论述到,真正只有在上帝之中,珍爱的朋友才不会失去,因为上帝永不失去,那么在上帝之中珍爱的人,更不会失去。所有的短暂无常,那都是上帝定下的规律,读书笔记为的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灵魂在我们之中无常易变,唯有在上帝之中才能稳固,也正是如此,我们只有认识到我们的无能,才能真正明白上帝的“道”,他道成了肉身,降临在人世,只一次便击败了死亡。如此,我们的心灵还要迟钝吗?生命已然降临,难道我们不愿上升与上帝永生?是的,我们必须下降,卑微,然后才能提升,以致高升到上帝那里。

生命中出现了光明:

卷五讲述了作者在28岁时发生的一些事件,其中,主要包括开始对摩尼教义的质疑,以致失去信心,之后在前往罗马时染上重病,差点撒手人寰,在母亲祈祷,神爱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并在机缘巧合下去了米兰,结识了安布罗斯,成为了慕道友。

卷六讲述的是作者母亲来到米兰的一些事件,在这个时期,作者对于圣经与基督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他意识到了圣经的绝对权威,值得尊敬和全身心的信仰。作者这么论及当时,“我如此凝思时,你伴我左右,我叹息时,你倾听我,我依然彷徨时,你指引我,我还游走于世间大道时,你从未遗弃我。”

卷六的篇后,作者依然讲述了关于情欲的问题。事实并非作者是情欲的奴隶,而是这个世代的大多数人均是如此,生活在感官的享乐之中。“没有人可以做到节欲,除非你赐予我们这种能力。”是的啊,如果我们常常在发出精神上的痛苦呼求,如果我们心中怀有坚定的信仰,我们的主一定赐下能力。

唯有上帝不朽坏:

这一卷书的开篇,作者便针对摩尼错误教义,论述了一些神学的观点,诸如上帝不会朽坏,人的自由意志。这个时期的作者,阅读了柏拉图学派的一些著作,从中发现了道的永恒与精神性。这个时期的奥古斯丁开始了解保罗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到唯有基督,才是唯一的中保,唯一的力量源泉。他在书中是这么描述基督的,“基督是一个无以媲美的具有大智大慧的人。我以为他奇迹般的生自处女是一种典范,它诫示人类为了永生应轻视现世,它象征神对我们的关爱,也理所应当的为神博得了作为我们主人的全权。”来源:九江生命活水图书馆 作者:Faithful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多难登临录》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